论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
论韩信“以弱胜强”的卓越军事指挥艺术
论韩信“以弱胜强”的卓越军事指挥艺术【摘要】韩信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以“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著称。
本文从韩信的背景与经历入手,介绍了他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接着分析了他在历史上的几个著名战例,展示了他在弱势情况下如何巧妙应对、取得胜利。
然后深入探讨了韩信的军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在军事创新方面的贡献。
最后总结了韩信的军事才能以及他留下的军事遗产,指出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更是一位对中国军事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人物。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韩信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韩信,以弱胜强,军事才能,军事指挥艺术,背景,经历,战例,军事思想,军事创新,影响,军事遗产。
1. 引言1.1 韩信的军事才能引言在中国历史上,韩信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军事家,以其“以弱胜强”的卓越军事指挥艺术而闻名于世。
韩信出身贫寒,早年因家庭贫困而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却凭借着聪明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了汉武帝手下的得力军事将领。
韩信在历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面对实力强大的敌人时,常常能够巧妙运用兵法,化解危机,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韩信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他的战术技巧上,更体现在他的军事思想和创新能力上。
他提倡“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并通过灵活运用兵力、制定合理战术等手段,成功地实现了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战胜强大敌人的壮举。
韩信的军事创新也为后世的军事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韩信的背景与经历,具体分析其“以弱胜强”的战例,探讨其军事思想和创新,以及他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通过对韩信这位军事家的全面解读,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的军事才能,更能够领悟到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和启示。
2. 正文2.1 韩信的背景与经历韩信,字子山,涿郡(今河北涿州)人,生于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29年),卒年约前196年。
韩信本为涿郡农民,因家贫无力上学,曾在家务劳作之余听到秦朝灭亡后,刘邦兵败逃亡的消息,于是决意投奔刘邦。
楚元素著名故事
楚元素著名故事楚元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英雄豪杰涌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楚元素著名故事中的一些经典片段。
一、屈原投汨罗江在楚元素的历史中,屈原被誉为楚国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既富有情感又富有哲理。
然而,屈原的一生并不尽如人意。
传说,屈原曾经被楚国的政敌陷害,被贬为官员,然后被贵族们排挤和误解。
最终,屈原无法忍受这种压力,选择投身到汨罗江中自尽。
屈原投江的故事,既令人感到悲痛,又令人敬佩。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他的悲剧也成为后人警示的象征。
二、孟尝君的智商与才能楚元素时期,孟尝君是一个备受赞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孟尝君聪明才智、善于谋略,他以其独特的手段和策略,成功地维护了楚国的利益。
据说,孟尝君的父亲当年曾被楚国牵连,被迫自杀。
孟尝君为了复仇和为父报仇,以智取代武,成功地智胜于敌。
他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谋划了一系列的计策,最终成功帮助楚国击败了敌人。
孟尝君的智商和才能,不仅在楚国这个时期有所彰显,也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三、项羽与刘邦之争楚元素时期,楚国的权力逐渐递减,而刘邦在西楚地区崭露头角。
他带领百姓反抗秦朝统治,最终成功建立了汉朝。
然而,与项羽相比,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突出。
在刘邦的决策和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懂得善于借力和智谋。
项羽曾担心刘邦会取而代之,于是派人刺杀刘邦。
然而,刘邦在刺杀事件中幸运地逃脱,最终组织了一支军队,并击败了项羽,继而掌握了整个楚元素的政权。
刘邦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整个楚元素的局势,也奠定了刘邦的地位,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埋下了重要的种子。
四、荆轲刺秦王楚元素时期,秦国崛起成为统一中国的霸主,而楚国成为秦国的对象。
荆轲是楚国的一位勇士和谋略家,他曾经被派去刺杀秦王。
传说,荆轲非常勇敢,他直接冲入秦王的宫殿,试图将刀刺入秦王的心脏。
然而,荆轲并没有成功,最终被秦国的卫兵击毙。
整体与部分-案例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案例若干则[转贴2007-10-31 08:05:54]字号:大中小案例1:汉初三杰中,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
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认为刘邦只有指挥十万军队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挥军队的能力而言,却没有数量限制,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这就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语的来历)。
刘邦说:“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但是,韩信的胜利主要都是战术上的胜利。
张良则不同,他是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决胜千里的超人智慧,为建立强大的汉皇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张良的智慧在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
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心高气傲的大文学家苏轼也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论》,对张良的智慧和品德赞叹不已。
案例2:诸葛亮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故事,无论是历代帝王将相,庶民百姓,谈论甚多,家喻户晓;他的尽忠,让很多统治阶层、书香门弟、诗人、文人歌颂,至树为心中崇拜的偶像;他的智慧让很多仁人志士和历史英雄折服,称为“天下奇才”;他的事迹让后人,可歌可泣,名垂千古。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
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
以智慧和廉洁自律名垂史册的诸葛亮,于公元207年在襄樊受邀出山,所献第一策就是纵论天下大势的“隆中对”,使流离无助中的刘备有拨迷雾见青天之感。
兵不过三千、地仅有新野一县,与汉天子在血缘上已远隔十五代的这位“皇叔”,自此按照“卧龙先生”谋划,选择了先夺荆州、次取四川、再争天下的发展方向。
读《史记·项羽本纪》
英雄何必论成败——试论《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2007213074 牛杰内容摘要《史记》中,司马迁专门将项羽列入“本纪”,表现了作者对项羽的独特感情。
历史学家与文学家对于项羽的是非功过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本文通过对项羽这个文学人物的形象分析,展现出一个活出“真我”的英雄,阐发出笔者对项羽这个人物的观点。
关键词史记项羽司马迁他“有一张粗线条的脸庞,皮肤微黑,阔大、坚毅的方下巴,那高傲的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
那黝黑的眼睛虽然轻轻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轻纱,但当他抬起脸来的时候,那乌黑的大眼睛里却跳出了只有孩子的天真的眼睛里才有的焰焰的火花。
”他,“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在张爱玲的笔下,他英武帅气,充满柔情。
在司马迁的笔下,他阳刚十足,充满霸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永远被人们作为审视的焦点,人们或褒或贬,或抑或扬,他像一个文化符号,永远置身于文字的氤氲里。
他就是项羽,我最为欣赏的本色英雄。
在各家对项羽的研究评论中,对项羽的评价无非两种,一种是评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成功,另一种是其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失败。
《史记·项羽本纪》揭示了这位悲剧人物悲剧结局的两大内在成因:政治幼稚与军事被动。
项羽的失败首先是政治上的幼稚无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大秦帝国未亡之时,秦帝国就是所有反秦武装的共同敌人,此时的刘邦、项羽是并肩作战的友军毫无悬念。
但是,刘邦入关后,秦王子婴一出降,大秦帝国画上了句号,刘邦、项羽的关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友关系变成了敌我关系。
这个历史性变化谁认识得早谁就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权。
可是项羽没有认识到。
函谷关的麻痹大意,鸿门宴的错失良机,轻视齐地田氏的分封,都是他政治幼稚的表现。
至于军事上,纵使项羽武力过人,但是刘邦集团运用统一战线,攻其必救,战备包围三招致项羽于死地,重用了三个军事家:韩信、彭越、黥布。
和他们结盟,最终在军事上消灭了强大的对手项羽。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一、引言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辉煌与衰落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幻。
辉煌的汉朝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衰落的原因也值得深思与探讨。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析汉朝的辉煌与衰落,并从中寻找启示。
二、政治辉煌1. 刘邦开创汉朝汉朝的辉煌在于刘邦的英明决策。
刘邦推行德政,尊崇儒家思想,通过减轻农民税赋、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汉朝政治的辉煌阶段,刘邦的继任者多为明君。
汉武帝推行开疆拓土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得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同时,汉武帝高度重视教育,提拔和支持儒学,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大批的文人。
这一时期汉朝的疆域不断扩大,政权得到巩固,国力达到鼎盛。
三、经济繁荣1. 垦荒开拓汉朝的辉煌在于垦荒开拓。
汉武帝下令大规模开展的“推恩令”,号召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了人口过剩和农业生产的矛盾。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汉朝的经济得到了长期繁荣和发展。
2. 物质生活的改善汉朝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也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上。
汉武帝时期,私人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使得民间手工艺品各种各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军事强盛1. 高效的组织和统一指挥汉朝军事的辉煌与衰落,与其高效的组织和统一指挥密不可分。
汉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制度,将地方军队融入到国家统一的指挥体系中。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得汉朝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军事技术的进步汉朝的辉煌还在于军事技术的进步。
汉武帝时期,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汉朝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箭塔、霹雳车等军事装备的使用,使得汉军在对外征战中屡屡获胜。
五、文化繁荣1.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文化在汉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刘邦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汉武帝时期,更是提倡儒学,将儒家思想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论君王的领导艺术
刘邦将将是很好的例子。韩信在项羽帐下只是小兵,刘邦却能发现其才能并任用其为军事统帅,这是刘邦的知人之明。韩信在刘邦危难时刻,不但不及时救援,还趁机讨价还价要求封王,刘邦忍住而满足其要求,后面又封官许愿,终于让韩信出兵而打败了项羽,这是刘邦的容人之量。项羽一灭,刘邦马上夺了韩信的兵权,防患于未然,这是刘邦的防人之道。韩信评价刘邦不善带兵,但是善于将将(驾驭将领)。君王在这一点确实要学习刘邦,牢牢掌握大权,但又充分授权,让韩信发挥其军事才能,不干预韩信的军事决策。这一点毛泽东也是如此,国共内战时,他负责方针战略和人事安排,确保大权不失,具体的军事指挥则由林彪、粟裕等将领自由发挥。相反,蒋介石总喜欢干涉将领的军事决策,甚至直接越权指挥具体部署,政出多门,又朝令夕改,以致下面的军人无所适从。毛胜蒋败,用人之道是一大原因。
当然,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并不意味着一意孤行,历史上贤明的君主如刘邦、李世民,都是善于纳谏又不乏主见的。开会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可以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而不同意见中,也不乏有可取之处。然而一旦形成了决议,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而不能再犹豫徘徊,陷于无休无止的争论之中。赤壁之战前,东吴分成主和、主战两派,孙权其实是不甘心投降的,但他一开始不露声色,让两派充分讨论,最终主和派所谓的曹军强大的观点被主战的周瑜一一驳倒,这时候孙权作为领导拍板主战,并且拔剑斩断桌角以示决心,一锤定音,从此东吴上下一心,赢得了赤壁之战。
3 立制
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完善,大家无所适从,随意行事,无所约束,必然一片混乱。好的制度,能事半功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的同时,监督不良不轨行为。秦国通过变法,奖励耕战,而其它六国变法不彻底,制度上的优势使得秦国转弱为强,最终统一了天下。
制度订好了,要坚决执行。多数人的心里,更注重公平性。制度再严厉,只要秉公执法,大家一视同仁,其实怨言也不会太多,严厉的制度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诸葛亮虽然不是蜀国的君主,但他在刘备死后,事实上扮演了君王的角色(当然他对于后主刘禅是忠贞不二的),蜀国法律严酷,诸葛亮又连年征战,几乎适龄男子要服兵役,然而蜀国上下对他衷心爱戴,蜀国军民更视他为慈父严父,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原因就在于诸葛亮秉公执法,并且自己带头遵守,马谡失街亭,尽管马和诸葛亮私人关系极好,但诸葛亮还是依照军法挥泪斩了马谡,他自己也主动引咎降职,承担责任。众人无不口服心服,诸葛亮的威望不但不因兵败而降低,反而增强了。
论领导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摘要领导是一门科学,它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可以用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
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思维成熟的产物,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维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性、辩证思维的继承与发扬。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党全民参与,但领导者的决策思维更加重要。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在实行民主决策的过程中起集中作用的领导人。
领导者的思维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要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领导是指挥、引导他人实现目标的行为。
领导艺术是指挥、引导、影响他人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艺术、组织艺术、指挥艺术、协调艺术、激励艺术、演讲艺术、培训艺术、公关艺术等,是管理者学识、智慧、技能、作风、个性、修养、阅历、价值观等素质层次的综合体现。
关键字:领导管理艺术智慧综合引言在现代社会,一般人对管理的价值已无所怀疑。
但是有关管理的概念却由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有所不同。
大致有以下两种代表性的观点:(1)将管理视为处理人与事的艺术这一观点认为管理是要以有效的方法达到期望的具体成果。
这在实践上必然要求设计一种行得通的解决办法,这时,艺术就是达到某种所需要的具体结果的“诀窍”。
因此巴纳德(C.I.BARNARD)认为管理应该是一种行为的知识,即运用实际技巧的艺术。
这种艺术在医学、工程、音乐或管理等方面,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因素。
那些单纯在行医中依靠书本来诊断,在工程中单纯依靠公式来设计,或试图依靠背诵原理来从事实际管理的人,几乎会忽视现实,而不可避免的导致失败。
由于管理的对象是以“人”和“事” 为中心,而人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过分的话),其思想、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差异万千,几乎让人不可捉摸。
领导学概述---以刘邦为例
领导学概述---以刘邦为例领导者是决策者,管理者是执行者。
刘邦主要靠领导,主要抓人。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简言之,领导者是决策者,管理者是执行者。
领导与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领导活动的目标只有在有效地管理之下才能实现;而管理能够出效益也只有在正确的领导决策下才能实现秦朝末年是个群雄争霸的时代,而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两个人是这部大戏当之无愧的主角。
刘邦,原名刘季,出身卑微,身无长物,如果没有秦末大乱他可能只是个泗水亭长兼街头小混混的头头;项羽,名将项藉之后,身长九尺力能扛鼎,众多楚人追随的当时英雄。
正是这么悬殊的条件下,刘邦带领手下步步为营最终打败项羽建立了汉室江山。
为什么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为刘邦效劳?为什么他能带领手下打败项羽?现在应用领导五力模型从各方面分析刘邦领导的艺术。
首先是感召力。
领导者唯一的定义是有追随者,而刘邦是靠什么吸引了一批追随者呢?换句话说?怎么分析刘邦的感召力呢?首先,刘邦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
秦始皇南浔,仪仗万千,刘邦看到后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一句话把刘邦的雄心张志展现无遗。
尽管刘邦出身草莽,但同样不能否认他绝对是一个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刘备知人善任、不拘一格,肯不计前嫌、招降纳叛,他把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狗屠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各色各样的人组合起来,使其各就其位,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历史证明,他的用人策略是十分英明的。
另外,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
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
其实,一个领导者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其次是激励策略与影响力。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总分值:150分建议用时:15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理解(5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沉浮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辩论赛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辩论赛资料1英雄造时势西楚霸王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从小就胸怀大志~可以说是他自己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当时的时势~在吴中杀刺太守殷通时~项羽一人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灭秦之战,破釜沉舟,九战九捷,以三万楚军全歼三十余万秦军~以上显示出他过人的文韬武略~总结一下:楚霸王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兵起义~推翻暴秦~一跃成为西楚霸王,然后又自刎于乌江,以谢江东父老~项羽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大喜和大悲,在项羽的身上他有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和虞姬凄婉缠绵的儿女情长,还有在乌江边上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项羽的确是一位能造就时势的悲剧英雄~~~2时势造英雄汉高祖刘邦是位农家出身~在沛县当泗水亭长时~贪杯好色~游手好闲~拿混混来形容吧~但是对人却是仁慈~宽容~心胸宽广~或许当时他自己也没想过~自己将来能争雄天下~论文韬武略他远远不及项羽~可是刘邦他很会用人~确切的说领兵打仗不及项羽~可他却是一个帅才~领将之才。
手下的人才有会用计谋的张良、还有陈平、夏候婴这样的谋士帮忙出谋划策~会管账的萧何、~军事指挥便有天才般的韩信~正因为这些人才便帮他夺得了天下~确切的说~的确是当时的时势造就了沛公刘邦这样的人才(时势造英雄)大家认为到底是英雄造时势呢~还是时势造英雄抓住两个立论点:1.任何英雄都是时势造的,因为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历史背景,这个历史背景就是时势。
2.任何时势都能造英雄,乱世造英雄救国,治势造英雄发展国力。
同时注意对方的几个漏洞:1.不是所有的时势都是英雄造的,例如乱世2.不是所有英雄都能造就时势,例如无力回天的英雄时势造英雄尊敬的各位观众朋友们、主持人、对方辩友,大家好!本次辩论赛的题目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我方的观点是:时势造英雄。
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历史唯物论部分可以明确知道马克思关于杰出人物产生的观点,那就是:时势造英雄。
既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既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既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那么我们就应该说“时势造英雄”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中国军事史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军事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军事史也是极其丰富而又漫长的。
中国军事史的演变与发展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和沧桑,而这些历史事件都成为了中国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深刻影响着中国军事文化和战争哲学的形成。
一、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转折点。
战国时期的兵器发展日新月异,兵种五花八门,其中以重甲骑兵和轻装步兵最为突出。
战国时期还兴起了“百家争鸣”的哲学思潮,这种思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和智者。
同时,各个诸侯国对文化、艺术和科技的推崇,为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修筑城墙,并在城墙上设有楼橹,箭矢、石块等的投射都更为方便快捷。
二、秦朝在战国时期,秦国秉持着“物尽其用”的思想,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最终,秦国兵锋所向披靡,一统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
秦朝的军队是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和发展的,秦军武器精良,士气高昂。
在秦将王翦的率领下,击败公元前260年起义的诸侯联军。
在一场汉中之战中,秦将白起率领的大军也成为了秦军战斗力的最高峰。
而且,秦朝还制定了均田制,提高了农民们的生产力,增加了物质文化条件,保障了秦军后勤。
三、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刘邦建立汉朝后,逐渐探索出了一种集中精力、小集团指挥的军事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军事历史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朝时期。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中郎将,以进行对边蛮的平定和战争。
同时,汉朝在北方地区还设立了高庙、朝鲜庙,指挥战国精兵。
四、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中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军队是由军制、军法、军器三部分组成的。
唐时,还出现了“大唐五雁阵”的军事投掷战法,以避免被善于骑射和箭雨的敌军破坏。
唐朝之前,中国军队大都是骑步混合编制,唐朝军队则明确分为骑兵、步兵、弓弩手、投石手等不同兵种,使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升。
唐朝还建立了多个军府、监军、监军都尉和都指挥使等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唐朝军队的领导和管理。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白登古战场 (四)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白登古战场(四)白登古战场--- 汉民族与匈奴的第一次交锋“泛泛征军暮,摇摇北雁过。
沙吹边草急,楼锁戍云多。
好梦归杨柳,乡心隐薛萝。
千年遗汉迹,一夜转悲歌。
”白登之战是汉王朝和匈奴之间一次激烈的军事较量。
它使汉高祖刘邦从骄傲自大中清醒过来,不仅命周勃和樊哙率军20万驻守代地,以此来防备匈奴的突袭,还采纳了“和亲”的建议。
刘邦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当年冒顿的四色马具有什么特点?经过时代的交替,如今的白登又是什么样子呢?一、真正的遗址如今的白登山青松滴翠、峰峦吐碧,文瀛湖如一面硕大的宝镜镶嵌于山下。
这样一个山青水碧的美丽地方却是两千多年前一个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白登之战”的古战场,也是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兵马围困之处。
战争体现了双方最高决策层的智慧和智谋,融合了双方将帅的军事才华,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只想到战争,却忽略了战争的另一要素--- 战场。
战场是战争的发生地,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纷争都会做最后的决断。
“白登之围”是汉朝和匈奴的一次大战,也是刚刚平定了群雄的刘邦在他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失败。
1. 白登是台还是山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平城东十七里有台,即白登台。
台南对冈阜,即白登山也。
”那么“白登”究竟是台还是山呢?对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人们心中一直存在疑问。
唐朝的历史学家颜师古明确地指出“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也有人说:“'白登’就是白登山,位于阳高县东南,距离平城大约有40里。
”还有人采取了综合的说法,认为“白登”既是山名,又是台名。
李泰在《括地志》中就说:“汉平城县,县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山上有台,名曰白登台。
”为此,史学家经过了大量的史书考证及实地调查,最终得出结论:“白登”,一是指白登台,一是指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北马铺山。
《辽史》误认为阳高县的白登村就是汉代白登,《金史》又沿袭了《辽史》的错误。
《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期末答案
1“无约而请和者”体现了哪种特点?()我的答案:C2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句话的内涵是()。
我的答案:D5在人才争夺激烈的形势下,单位应重视(),对待人才应大胆用人,小心留才。
我的答案:B6毛泽东认为,革命事业的发展()。
我的答案:D7作战时,“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排序为下面哪一项?()我的答案:C8马歇尔选择人事决策时遵循的步骤是什么?()我的答案:D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孙子兵法》“胜”的层面?()我的答案:C10杜牧认为可以被收买的七种人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我的答案:D11“战”的前提是下列哪一项?()我的答案:B12《孙子兵法》中关于“势”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我的答案:D13领导干部的应该成为用人的人,切忌()。
我的答案:D14人事决策制度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我的答案:D15《孙子兵法》的战略目的是下面哪一项?()我的答案:D16楚汉之争,刘邦以弱胜强,关键在于()。
我的答案:D17毛泽东认为,解放战争中能够迅速攻占南京的奥秘在于下面哪一项?()我的答案:C18“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句话强调的是作战时()非常重要。
我的答案:B19人事决策制度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我的答案:A 21在人才争夺激烈的形势下,单位应重视(),对待人才应大胆用人,小心留才。
我的答案:B22孙子兵法的第()篇是间谍战的开山之作。
我的答案:D23今天党和国家提倡走差异化道路,体现了()。
我的答案:D24战略选择的原则有哪些?()我的答案:D25楚汉之争,刘邦以弱胜强,关键在于()。
我的答案:D26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半济而击之。
这句话中的“客”指的是()。
我的答案:C27高情商领导应具备什么能力?()我的答案:D28下面哪一项不是《孙子兵法》中“利”的体现?()我的答案:B29下面哪一项是强调情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条件?()我的答案:B30联合国的成立表明了下列哪种军事思想?()我的答案:B 32《孙子兵法》中体现执政创新思想包括()。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重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语文)2010级谭丹指导教师廖大容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被后世尊为“百代谈兵法之祖”。
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有唐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今有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本文致力于了解将帅的重要作用及为将之道,使人们在认识古代将帅的同时反思生活中的领导艺术。
关键词:孙子兵法;将帅作用;为将之道;领导艺术Abstract: K 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art of war”, called by later generations,“Sun Tzu's Military Strategy” is the earliest and the most famous ancient work on military.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the bright gem of Chinese classical military heritage.Li Shiming , who is from the ancient Tang Dynasty once.said that you will find out all contents are taken from Sun Tzu after finishing viewing different kinds of works on war.Today,the founder of Japanese Matsushita Electric, Konosuke Matsushita , also said that " Sun Tzu's Military Strategy"is second to no god. We must pay homage to it ,recite it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lexibly ,only then can the company be developed.This paper aims to learn ab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generals and the way of being generals, at the same time , tolet people reflect on the art of leadership position in real life while learning about the ancient generals.Key words: The art of war, generals, role, the way of being generals, art of leadership《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等,《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逻辑严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一本书。
漫谈文化韩信
漫谈文化韩信朱正中;刘虹【期刊名称】《档案与建设》【年(卷),期】2013(000)007【摘要】韩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淮安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人们谈起韩信,首先想到的是"军事韩信",是"兵仙神帅",是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是那些足智多谋、震古烁今的经典战例. 韩信被刘邦重用拜为大将军后,率部驰骋沙场,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灭楚,为开创400余年两汉基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由秦末战乱走向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韩信具有志存高远、知恩图报,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等中国传统美德;韩信功高震主终受猜疑,最后惨死未央宫,演绎了一出千古冤案悲剧……因此,几千年来,韩信一直为世人所推崇、称颂、敬仰、同情,其大智、大勇、大义、大功亦大悲的为人和历尽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军事家韩信的另一面——文化韩信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总页数】2页(P50-51)【作者】朱正中;刘虹【作者单位】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淮安,223005;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淮安,22300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韩信文化在淮安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郑昕2.韩信文化在淮安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郑昕;3.风起云飞扬亡秦建汉邦r——江苏、安徽境内刘邦、韩信遗迹文化考察评述 [J], 朱枝富4.韩信文化在淮安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张亚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文化意蕴\r——兼谈韩信形象的流变 [J], 关庆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名将与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名将与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历经千年的战争史,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名将,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军事思想。
这些名将以其出色的才能和卓越的军事智慧,为中国古代战争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深入研究了战争的本质,提出了“以计为主,以奇为辅”的思想,强调了战争的谋略性和艺术性。
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如“兵不厌诈”、“兵无常势”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二、韩信与“兵法家”韩信韩信,汉朝初期的重要将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
韩信善于运用兵法,他以其独特的战术思想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使汉军多次战胜敌军,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在作战中注重灵活应变,善于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弱点,以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三、赵云与“龙城虎将”赵子龙赵云是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信义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云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和出色的骑兵战术而闻名,被称为“龙城虎将”。
赵云在各个战役中都表现出色,如在长坂坡之战中,他以寡敌众,勇猛善战,舍身先锋,为蜀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赵云的战术思想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和指挥技巧的提高,他的战斗风格和个人魅力成为后来多位名将的学习对象。
四、岳飞与“国士无双”岳武穆岳飞是南宋时期的重要将领,他以其坚定的民族精神和为国捍卫的意志,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传奇人物。
岳飞提出了“忠义”、“严明军纪”等重要军事思想,他注重军事训练的严格性和各个环节的协调性,注重士兵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岳飞提倡军民团结一致,广泛吸收民间抗敌力量,充分发挥地方民兵作用,打击敌军,他的军事思想对后来的抗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五、李靖与“神勇李将军”李广李靖是唐代初期的重要将领,他在平定安史之乱和西域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靖提出了“以诓为攻”和“固守为攻”的战略思想,注重移动战和阵地战的结合。
形容韩信的诗词
形容韩信的诗词韩信,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呢!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传奇。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把他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当年,他带领着大军,那气势就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所到之处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他的智慧在战场上发挥到了极致。
他能巧妙地利用地形,就像一个高超的棋手,把每一处山川河流都当成自己的棋子。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防守。
在背水一战的时候,他那孤注一掷的勇气背后其实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一般人哪敢把自己的军队置于绝境啊,可他就敢,而且还成功了。
他的士兵们在绝境中爆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可不是运气,这是他对士兵心理、对敌人弱点的透彻理解。
韩信的一生也是充满了励志色彩的。
他早年可是受过胯下之辱的呢。
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能忍受这样的屈辱,这得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啊。
换做一般人,早就拔刀相向了,可他没有。
他就像一只卧薪尝胆的猛虎,默默地等待着时机。
一旦时机成熟,他就像蛟龙入水一般,在乱世中大展身手。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步步成为了刘邦麾下的得力大将。
他的忠诚也是值得称赞的。
他对刘邦忠心耿耿,帮助刘邦打下了大片的江山。
他就像刘邦身边的一把宝剑,时刻为刘邦披荆斩棘。
他制定的战略战术,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想要统一天下,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而且韩信的军事才能不仅仅局限于大规模的战役。
他在一些小的战斗中也表现得极为出色。
他就像一个万能的军事大师,无论是大规模的集团军作战,还是小规模的遭遇战,他都能应对自如。
他的指挥艺术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有宏大的场面,也有细腻的笔触。
他的故事也给后人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能忍受暂时的困境。
即使处在低谷,也不要放弃希望。
同时也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成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韩信就像一座高耸的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从“东城快战”管窥项羽之军事指挥艺术
理论纵横理论版161从“东城快战”管窥项羽之军事指挥艺术文/崔金静(火箭军工程大学政治系..陕西西安..710025)摘要:《项羽本纪》中“东城快战”可谓战争史上的传奇,项羽能带领28骑突破五千人的重重包围,直抵乌江边上,因其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一是紧急之中有谋划,二是果断出击占高地,三是闪电之间定目标,四是临战不惊巧布阵,五是身先士卒凝军心。
正是因为有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项羽才赢得了东城快战的胜利,成为经典战例。
关键词:东城快战 项羽 指挥艺术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虽未能成为一代帝王,但他的历史知名度一点都不逊于汉高祖,特别是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他的悲剧形象一样令人津津乐道。
“东城快战”在军事战争史上可谓是传奇,是中国古代运用奇正变化的典范,在战史研究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这是项羽作为军事将领打得非常出色的一场战役,展现了他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
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公元前202年,回到烽火硝烟的楚汉相争之际,从军事的角度回看这生死关头的一场战斗。
一、紧急之中有谋划项羽从四面楚歌的悲怆中带领800余骑纵马飞奔,从汉军的包围中逃脱出来。
平明之时,汉将才察觉霸王已别姬,随派数千兵力全速追赶。
按照汉军发觉时间,项羽本可顺利摆脱追击,谁成想其部队迷其道,遇一田间老父指错路,失陷大泽之中,待到重整部队仅剩28骑,后面传来了追兵的马蹄声。
项羽夹紧乌骓马,奋力扬鞭,马嘶鸣声伴随着耳边呼呼风声,他如鹰一般锐利眼神扫过面前地形,东城地势尽在胸中,一场战斗的谋划已经形成。
战前谋划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作为军事将领,即便是迫在眉睫的紧急战斗也还是依靠军事潜意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战前谋划。
二、果断出击占高地“驰向四溃山”,项羽扭头对身边副将命令。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四溃山,安徽和县北70里接江苏省江浦县,项羽28骑,依山为阵,大破汉兵,今石上有马迹。
”(现今其山海拔高81米,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
高祖列传知识点
高祖列传知识点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西汉王朝的奠基人。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祖列传的知识点,从他的起源背景、政治手段、军事才能、文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1.起源背景高祖刘邦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在年轻时曾经是一个小小的农民。
然而,他却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出众的勇气,成功地在乱世中崛起。
这一点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的特点。
2.政治手段高祖刘邦具有出色的政治手段,他善于运用联合、分化、收买等手段来对抗敌人。
在他建立王朝的过程中,他不仅与其他诸侯联合对抗秦朝,还成功地分化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取得了胜利。
3.军事才能高祖刘邦在军事方面具有极高的才能。
他善于运用兵力,熟悉战场的地理环境,精通战术策略。
他在多次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强大的敌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4.文化政策高祖刘邦在统治时期,也非常注重文化建设。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他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5.影响和意义高祖刘邦的一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成功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中国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为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他的文化政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手段、军事才能和文化政策都是高祖列传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和了解他的一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摘要:刘邦从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楚汉战争对立的一方, 到汉王朝的皇帝,其政治活动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征战的马背上度过的, 经历了大小上百次战役,不仅实战经验丰富, 而且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战略决策和战术指挥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人的巅峰。
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不仅对于当代的军事指挥, 对当代的经济文化活动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刘邦; 军事指挥; 艺术; 借鉴刘邦的主要政治活动, 从沛县起义、入关灭秦、楚汉战争;到统一全国, 再到汉朝成立后的剿灭叛乱, 基本上以军事斗争为主。
受社会地位的影响, 刘邦青少年时对军事知识接触不多, 但他在这方面有较强的领悟能力, 并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战争, 在实际战斗中学习指挥艺术。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张良与刘邦相遇后,“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者, 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于是张良决定辅佐刘邦, 不再去投奔其他起义军将领。
刘邦身边的人, 如张良、陈平、韩信、彭越、英布等, 都是当时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丰富的人, 和他们的朝夕相处, 极大地丰富了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
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已相当成熟。
当诸侯王或其他将领叛变时, 他都亲自上阵, 带兵平叛, 并取得了胜利。
除韩信等少数人外, 多数将领都畏刘邦, 害怕与他对阵。
悍将英布反前即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 必不能来。
使诸将, 诸将独患淮阴、彭越, 今已死, 余不足畏。
”刘邦一生, 亲自或授权指挥了大小上百次战役, 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他也由此成为历代帝王中少数的具有娴熟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帝王之一, 并在军事指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今天回顾这些, 不仅对当代的军事指挥艺术有所补益, 对当前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逐鹿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重“庙算”, 运筹于帷幄之中我国古代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非常注意战前的分析, 他们强调每次大规模的战役前, 一定要召开高层军事会议, 分析、比较敌我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士气、人的能动性等关系战争诸要素的优劣条件, 判断双方胜负的可能性,预知己方有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没有必胜的把握, 那么胜算有几成, 再据以定下作战的决心, 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 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 胜负见矣。
”(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与张良相识后, 刘邦开始重视“庙算”的作用。
在很多时候, 重“庙算”表现为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
如刘邦西进关中途中, 企图绕过秦南阳郡守坚守的宛城, 以尽快进入关中。
对此, 张良指出:“沛公虽欲急入关, 秦兵尚众,距险。
今不下宛, 宛从后击, 强秦在前, 此危道也。
”于是刘邦乘夜色指挥军队偃旗息鼓奔袭, 到天明时围宛城三匝, 逼降秦南阳太守, 使南阳成为自己的后方基地。
进抵峣关时, 刘邦想以武力强攻, 张良指出:“秦兵尚强, 未可轻。
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 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 啖以利。
”当秦守将为利益驱使, 答应与刘邦联合时, 张良又指出:“此独其将欲叛, 恐其士卒不从; 不如因其懈怠击之。
”于是刘邦率领部队绕过峣关, 翻越蒉山, 然后攻击秦军, 大破秦军于蓝田南, 打开了关中的大门。
项羽背约封刘邦为汉中王, 而把关中之地封给归降自己的章邯等降将, 刘邦极为气愤, 欲挥兵与项羽决战。
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不要卤莽行事。
萧何更是明确指出:“虽王汉中之恶, 不犹愈于死乎? ”刘邦反问:“何为乃死也? ”萧何说:“今众弗如, 百战百败, 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 反受其咎’。
语曰‘天汉’, 其称甚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 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汤、武是也。
臣愿大王王汉中, 养其民以致贤人, 收用巴、蜀, 还定三秦, 天下可图也。
”刘邦恍然醒悟, 西入汉中称王, 并烧毁栈道, 以释项羽疑心。
在楚汉战争和汉帝国消灭叛乱的战斗中, 刘邦均重视“庙算”, 每次大战前, 都召集将领和谋士开会, 对比双方的势力和优劣, 计算成功的把握,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暗度陈仓前, 刘邦多次和手下将领商讨还定三秦的可行性。
韩信高台拜将后, 向刘邦指出: 刘邦虽然勇悍仁强不如项羽,“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暗噁叱咤, 千人皆废, 然不能任属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 恭敬慈爱, 言语呕呕,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敝,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背义帝之约, 而以亲爱王诸侯, 不平; 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 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 百姓不亲附, 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 实失天下心, 故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为秦将, 将秦子弟数岁矣, 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 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
秦父兄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 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 秋毫无所害; 除秦苛法, 与秦民约法三章; 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 大王当王关中, 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 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 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把刘邦与项羽、刘邦与章邯等关中三王做了详细的对比, 指出刘邦在用人、封赏、军队战斗力、人心向背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东出陈仓可一举而定三秦, 使刘邦对还定三秦充满了信心。
刘邦果断地将军队的指挥权授给韩信, 由他全权负责训练和具体作战计划的制订。
后来事的发展确实像韩信分析的那样,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支持, 仅用了一个月稍多的时间, 就平定了三秦。
高祖六年, 有人报告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想趁机剥夺韩信的封国, 于是召集众将和群臣开会, 商议如何对付韩信。
那些昔日对韩信唯唯诺诺的将领们这时来了精神, 他们对韩信拜大将、裂土封王早就满肚子的牢骚, 于是一个个摩拳擦掌, 叫嚷着要去剿灭韩信。
但刘邦知道, 满朝文武大臣中, 真正能与韩信棋逢对手的帅才根本没有, 便召陈平问计。
最后用陈平计伪游云梦, 智擒韩信, 夺国降爵, 软禁京城。
“庙算”的实质是对敌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提出各种各样的对策建议, 以便主要领导者从这些对策建议中慧眼识真知, 采纳最接近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因此,“庙算”制胜的关键在于对敌分析正确与否。
英布反叛后, 刘邦在长安召集众将开会, 薛公指出:“布反不足怪也。
使布出于上计, 山东非汉之有也; 出于中计, 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出于下计, 陛下安枕而卧矣。
”“东取吴, 西取楚,并齐, 取鲁, 传檄燕、赵, 固守其所, 山东非汉之有也。
”“东取吴, 西取楚, 并韩, 取魏, 据敖仓之粟, 塞成皋之口, 胜败之数未可行也。
”“东取吴, 西取下蔡, 归重于越, 身归长沙, 陛下安枕而卧, 汉无事矣。
”刘邦问英布可能采取哪条计策。
薛公答以“出下计。
”刘邦反问:“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 ”薛公回答说:“布, 故丽( 骊) 山之徒也, 自致万乘之主, 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故曰出下计。
”形势的发展果然像薛公分析的。
英布向东攻打荆王刘贾占据的吴地, 向西攻在长期的征战生涯中, 刘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非常准确, 这使他在“庙算”中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汉王三年, 魏王豹叛汉归楚, 刘邦派郦食其前往劝说未果, 决定派韩信统帅曹参和灌婴征伐。
韩信行前, 刘邦召见郦食其, 问谁任魏国的大将、骑将和步将, 郦食其回答说魏国的大将是“柏直”, 刘邦指出:“是口尚乳臭, 安能当韩信! ”听到魏国的骑将和步将分别为冯敬和项佗时, 刘邦指出: 冯敬“是秦将冯无择子也, 虽贤, 不能当灌婴。
”项佗“不能当曹参。
吾无患矣! ”于是放心地让韩信带兵前去。
果然, 韩信利用声东击西之计, 全歼魏军, 取得了全面胜利。
二、兵不厌诈, 以计谋取胜古人认为用兵时, 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计谋, 迷惑敌军,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 趁机取胜。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是典型的例子。
初入汉中时, 为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东进的意思, 也为了防备诸侯军和土匪的袭击。
刘邦随走随烧, 在自己的后边把栈道全部烧光了。
当时, 在汉中的褒谷一带, 周围都是崇山峻岭, 触目皆为悬崖峭壁, 行人来往无路可通, 由陕西中部到汉中、四川只有沿山崖凌空架起来的栈道可以通行。
这些栈道都是在崖壁上凿洞, 用就地砍伐的树木搭成, 非常狭窄,人马走在上面发出咯吱的声响, 下面则是深不可测的山谷,看下去让人头晕目眩。
但这是汉中与外界联系往来的唯一通道。
被封在关中的雍王章邯, 担负着阻挡汉军进入关中的任务。
项羽带兵东去之时, 曾密嘱他严密监视刘邦的动静。
但章邯认为, 刘邦要冲出汉中, 必须经过原来的栈道, 否则庞大的军队无路可出。
刘邦自己烧了栈道, 等于给他吃了定心丸。
于是他就开始安心做他的雍王, 除了定期派人去打探栈道的消息外, 其他一点儿也不做防备。
刘邦拜韩为大将后, 派出几百名老弱残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去修筑被自己烧掉的栈道, 虚张声势。
章邯的手下打听到刘邦重修栈道, 就去告诉章邯。
章邯认为, 栈道很长, 烧毁它不过一时半刻, 但想要修复, 就不容易了, 区区几百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栈道修通, 于是放下心来, 不关心其他, 只等着汉军的栈道修好后, 才在栈道口截杀汉军。
但就在几百老弱残兵明修栈道的同时, 刘邦和韩信带着精锐汉军, 从南郑出发, 由当地的猎户带路, 经由群山中的陈仓小路, 突然出现在章邯的雍军驻守的陈仓城下。
章邯还不相信, 斥责前来送信的使者。
当他确认是刘邦大军前来, 急忙带领军队前往陈仓堵截汉军的时候, 刘邦已趁虚攻下陈仓, 正向废丘奔来。
章邯慌忙率军在野外布阵, 企图阻止汉军, 但他所统帅的早已对他失去信心的秦军, 怎是士气高涨、急着打回老家去的刘邦军队的对手, 很快就败下阵来, 退回废丘。
三、巧使反间计, 使敌军自乱阵脚反间计是古今中外战史常用的计谋, 即利用一定的方法离间敌对方将领之间的关系, 引导敌军内部相互猜疑、疏远,削弱敌军的力量。
刘邦利用陈平离间项羽与其主要将领钟离昧、主要谋士范增的关系, 是古今用间史上的杰出案例。
汉王三年, 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一带相持, 被楚军截断粮道, 困守荥阳, 楚军攻城又很急。
刘邦问计于陈平。
陈平认为, 项羽主要依靠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 其中出谋划策的是范增, 这些人都是项羽的忠臣。
但项羽本人好猜疑,可以利用项羽的这一弱点, 用金钱买通楚人, 用流言实行反间计, 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 使其自相猜疑, 内部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