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合集下载

诗词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诗词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诗词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虽为送别之作,却意在表白自己的胸襟和情操,给人以深沉、郁悒、高洁之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

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峙兀立。

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因为王昌龄时常遭谗受诬,难得有挚友入吴一吐胸中块垒,好不容易盼来辛渐这一知己,今朝却又要分手北上,心中的孤寂恐非言语能形容。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世称王江宁。

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

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王昌龄:塞下曲·其二王昌龄:塞下曲·其一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芙蓉楼1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一江一2夜入吴,平明3送客楚山孤。

洛一陽一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5在玉壶。

1.芙蓉楼:润州(今一江一苏镇一江一)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一江一:润州在长一江一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一江一上下了寒雨。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一江一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一陽一:今河南洛一陽一,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寒冷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像是从天上与浩邈的一江一水连成一片,天色微明,我将送你离开这里,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就像这形单影只的楚山一样。

如果洛一陽一的亲友询问起我的消息,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像晶莹剔透的冰,如同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坚贞之美】这首诗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在这里诗人要抒发的不是对友人深深的眷恋,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坚贞的情怀,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追求的都是一种坚贞之美。

【赏析】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绝佳好诗,原作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相比较第二首,此诗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倒叙是古往今来常常被人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在表达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从文章后面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果你找到第二首,便可以发现这两首所描写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

所以,多练一习一使用倒叙手法,对以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启示】王昌龄虽然写的是送别朋友的诗,但把离情别绪写得很淡,却重笔写出了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

这是诗人对自己一贯的要求。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记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被贬官到岭南,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一江一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诗人正处于恶劣环境之中。

芙蓉楼送辛渐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及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及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及全诗意思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⑴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参考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⑵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参考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冰心”和“玉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答: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

(4)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5)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译文来到镇江,正是一个满江寒雨的夜晚,黎明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王昌龄的诗词《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片冰心在玉壶”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冰心”,形容心地光明磊落,如冰一样澄清透明。

“玉壶”指美玉制成的壶,晶莹剔透,陆机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这里用来代指诗人高洁的胸怀。

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新奇而贴切,再结合诗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屹立在江天之中的楚山与置于玉壶之中的冰心,前后形成照应,是诗人孤高耿介、冰清玉洁形象的写照。

现可用来表达胸怀坦荡,心地纯洁,也可用来赞美心地耿直纯正的人。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文学成就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

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

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

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

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_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_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_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今译】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
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注词释义】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朋友。

吴:古国名。

这里指镇江。

平明:清晨天亮时。

楚:古国名。

吴、楚,泛指润州一带。

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

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

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及赏析芙蓉楼外楼梯斜,袖手旁观听欲绝。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何时听曲最娇嫩?江州司马青衫湿。

原文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王昌龄的一篇琵琶诗,通过描写才子辛渐在芙蓉楼演奏琵琶的情景,抒发了辛渐的思念之情和对于生活的无奈感,表达了对辛渐辛酸命运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琵琶的音乐来表达辛渐的内心情感。

诗的前两句“芙蓉楼外楼梯斜,袖手旁观听欲绝。

”生动地描绘了芙蓉楼的外貌和辛渐抱琵琶遮面的情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赏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是一首经典的古诗,咱们一起来好好瞅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先说这开头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哎呀,那感觉就像是老天爷在夜里哗哗地往吴地倒冷水,又冷又湿,让人心里也跟着潮乎乎的。

我记得有一次下雨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那雨噼里啪啦地打在身上,风一吹,冷得我直哆嗦。

就跟这诗里的寒雨似的,透着股子凉意。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了送朋友离开,眼前的楚山显得孤零零的。

这让我想起有一回送好朋友去外地读书,站在车站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周围的人来人往都好像与我无关,心里空落落的,就像那座孤山。

“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说了,如果洛阳的亲友们问起我。

这里面有一种牵挂和思念,就好像咱们在外地久了,家里的亲人朋友要是打听咱们的情况,那心里头肯定是暖呼呼的。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句简直绝了!我的心就像那放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无瑕。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比赛,有人怀疑我作弊,我心里那个气啊,但我知道自己问心无愧,就像王昌龄说的,我的心是干净的,不怕别人说啥。

整首诗的翻译是这样的: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王昌龄在这首诗里,把离别的愁绪和自己的坚守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没有哭天抢地地说舍不得,但是那种淡淡的忧伤,还有他对自己品行的自信,都藏在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里。

寒雨的冷,楚山的孤,还有那冰清玉洁的心,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画。

咱们读诗的时候,就好像能看到王昌龄站在江边,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心里头既有不舍,又有坚定。

这诗也告诉咱们,有时候不用大喊大叫,安安静静地也能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就像咱们在生活里,不一定非要咋咋呼呼才能让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能传递很多东西。

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它就像一杯陈酿的酒,越品越有味儿。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直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写作背景】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

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冷的雨在吴国下了一夜,天刚亮的时候送走了客人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问起我怎么样,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诗的后两句也表现出了对于家乡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二描写的是诗人为友人践行的情景,作者寓情于景,表达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分别的惆怅之情。

诗人通过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注释】: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

比喻人品性高洁。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①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③寒雨:寒冷的雨。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⑤平明:清晨。

⑥客:在这指辛渐。

⑦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⑧孤:独自,孤单一人。

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译文1: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2: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内容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的开篇“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一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的画面。

“寒雨”不仅点明了时节和气候的寒冷,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这连绵不断的寒雨,在夜晚悄然潜入吴地,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之感。

“平明送客楚山孤”,到了清晨,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辛渐,只留下楚山孤影。

“平明”承接上句的“夜”,表明时间的推移。

而“楚山孤”三个字,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感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那屹立的楚山,仿佛也因为友人的离去而显得格外孤寂,实际上是诗人内心孤独的投射。

“洛阳亲友如相问”,这一句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送别场景联想到远方的洛阳亲友。

诗人设想,如果洛阳的亲友们询问起自己的近况。

“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给出的回答。

他告诉亲友们,自己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无瑕。

这里的“冰心”和“玉壶”,都是象征着诗人高洁、纯净的品格和操守。

他以此表明,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境遇,自己都坚守着内心的正直和纯洁,不为世俗所染。

从整首诗来看,王昌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寒雨、楚山等自然景象,既烘托出了离别的哀愁,又映衬出了诗人的孤独。

而最后一句的自白,则将诗人的精神境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这首送别诗不仅仅局限于离愁别绪,更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在艺术手法上,此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离别的痛苦,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表白来传达情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冰心在玉壶”这一经典的比喻,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句。

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人生境遇。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清白的坚守。

对于现代人来说,《芙蓉楼送辛渐》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新-抒情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品

最新-抒情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品

抒情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下面是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王昌龄大约于开元末年受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江宁属今南京市,东邻镇江。

王昌龄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两首赠行诗,这是第一首。

此外,王昌龄还写过一首《别辛渐》,其中有“别馆萧条风雨寒”句,“别馆”即客馆。

庾信《哀江南赋序》云“三年囚于别馆”。

可见辛、王此别是在被贬滴或流落途中。

芙蓉楼之別则是在一个阴雨的秋夜。

“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吴”,就是前文所说的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平明”接上句,意谓次日清晨。

“楚山”有的理解为友人经镇江取道安徽入洛阳,安徽古属楚国,故称楚山。

其实这里当是泛指南方的山。

“楚”字只是与上句的“吴”字相照应。

因为安徽不仅属楚国,也曾经属孙吴,而孙吴占有今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等地。

所以“楚山”与通常所说的“楚天”一样,也是指辽阔的南方。

第二句还值得一提的是“孤”字的用法,它在修辞上被赋予的拟人化性质,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感情色彩,突出特定的氛围,收到物我浑一之效。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

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正如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所云: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写胸臆。

其词自潇洒可爱。

玉壶本纯洁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谓纤尘不染。

其对洛阳亲友之意,乃自愿隐论,毋烦招致。

洛阳虽好,宁动冰心。

左太冲诗:“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正与同意。

但此诗自明高志,与送友无涉。

故作第二首云:“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

”叙出芙蓉楼饯别之意。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

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吕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

“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是高洁的象征。

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

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与此诗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旗亭画壁,见于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条,其文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

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

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

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

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冷新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从明代起就有人提出怀疑,这里只引以说明王昌龄的这首绝句与高适、王之涣的优秀作品一样,流传人口,备受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