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课内阅读【原创】
四下语文课内知识点(第七八单元)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第七、八单元姓名:班级:学号:21、古诗三首一、课内知识点: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诗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重点词句品析: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一个“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又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
“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2、《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这类边塞诗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诗意: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重点词品析: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月黑夜飞高”的景象把“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出来,“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3、《墨梅》是一首题画诗,作者王冕(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
诗意: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重点词品析:“洗砚池”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
二、课后习题: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律。
全诗通过描写盛唐时期的芙蓉楼、描绘辛渐离别芙蓉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崇敬之情和王朝兴盛的愿景。
首先,诗中描绘了盛唐时期繁华的芙蓉楼。
诗中提到,“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是当时长安城中一座著名的楼阁,象征着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
作者以芙蓉楼作为背景,为辛渐的离别增添了壮丽和豪华的氛围。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崇敬之情。
诗中写道,“深知身在此楼中,不能寄远思千里”。
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辛渐的思念之情和敬佩之意。
辛渐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官员,因其离开芙蓉楼而感到愁绪万千,作者对其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情。
最后,诗中抒发了作者对王朝兴盛的期望和愿景。
诗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描写作者内心感慨万分,希望王朝长久延续,百废待兴的景象。
作者通过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王朝盛世的祝福和期望。
总结起来,《芙蓉楼送辛渐》是王之涣描写盛唐时期芙蓉楼和辛渐离别的一首诗。
通过诗中的描绘和抒发情感,作者表达了对辛渐的崇敬之情和对王朝兴盛的愿望。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展现了唐代繁华和盛世之美。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及答案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二、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平。
九、课后作业。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4.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 5.背诵古诗。 6.默写古诗。 (四)、师生共读,拓展延伸 师:那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是以折柳表惜别。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那压抑心头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则是绵绵不尽的春草。 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那遥远的地方,以表征戍离别之情的则是关塞山河。 生: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师:那高洁的人格离不开的是冰心、玉壶。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互读,使学生对诗词意象有初步的了解,对感悟汉语的浪漫有促进作用。】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
案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王昌龄是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
2.薛诗的前两句化用了《》的诗意,既点明了离别的时令环境,又隐含了之情。
(2分)
3.两首诗的结尾都用了比喻,表达的心迹却不同,请比较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唐边塞(2分)
2.诗经·蒹葭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2分)
3.薛诗以“梦杳如关塞长”为喻,用以抒发对友人远去的绵长思恋之情。
(2分)王诗以“冰心在玉壶” 为喻来告慰友人,表明自己的高洁之志。
(2分)
王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送友人赏析: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这首《送友人》是其代表作,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本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蒹葭》的意境,以景开篇、以情点题,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直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写作背景】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本诗通过对清晨连绵的秋雨、无尽的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作者也感叹友人离去之后,还可以在洛阳见到亲友,而自己只能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寓情于景是本诗的写作特色,本诗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XXX”“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五、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研究的意识不敷。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解释了解古诗的粗心,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豪情,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研究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研究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难过齐读题目。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含答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疏疏:稀疏的。
阴:树荫。
走:追赶。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孩子们急急地追赶XXX,但蝴蝶飞进了菜花丛中,不见了踪影。
4.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二)芙蓉楼送辛渐XXX夜入吴。
XXX送客XXX。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XXX在玉壶。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连江:江水相连。
XXX:早晨。
XXX:坚硬而纯洁的心。
3.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江和入吴写出了雨势的强劲。
XXX悄然而来,这是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图。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在洛阳,亲友们也会问起你,而我的心却像一片坚冰般,封存在玉壶之中。
二、阅读《乡下人家》片段,回答问题。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绿的叶,青的竿。
2.在文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还有、而且、那么。
3.读了这三段课文,分别描绘了三个乡下美好生活的图景,它们分别是:花园、竹林、小河。
4.用曲线画出文段中的拟人句,还能写一个拟人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拓展: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词鉴赏“寒雨连江夜人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连”字和“人”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扛面上,进人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扛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先来说说这开头的“寒雨连江夜入吴”,那感觉就像是老天爷也知道有人要分别,特意降下一场寒雨来烘托气氛。
想象一下,那连绵不断的雨丝,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整个吴地都笼罩在其中。
夜晚的黑暗加上冰冷的雨水,让人心里也不由得泛起一丝凉意。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送一位好友远行。
也是个下雨天,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就像急切的鼓点。
我们相对无言,只是默默地看着窗外的雨幕,心里都清楚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那种离别的愁绪,就跟诗里的寒雨一样,让人压抑又无奈。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了,要送友人离开了,那楚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孤独。
这山仿佛也感受到了离别的哀伤,静静地立在那里,看着人们的分别。
我送好友去车站的时候,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周围的人群来来往往,我却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孤独的世界,那种失落感真的难以言表。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可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
王昌龄告诉辛渐,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自己的情况,就说自己的心依然像冰一样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透亮。
这是多么坚定的自我表白啊!就好像在说,不管外界怎么变化,我都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咱们生活中不也常常需要这样的坚定吗?比如说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的时候,能像王昌龄一样,有一颗“冰心”,不被外界所干扰,保持自己的纯粹和正直。
再仔细品品这首诗,它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把那种离别的情感和诗人的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昌龄用他的妙笔,把一场送别描绘得如此生动,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依然能够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芙蓉楼送辛渐》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王昌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它让我们看到了友情的珍贵,也感受到了坚守初心的力量。
希望咱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温暖和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题及翻译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题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试题⑴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D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⑵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冰心”和“玉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答: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
(4)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5)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译文来到镇江,正是一个满江寒雨的夜晚,黎明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的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这两句诗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咛和嘱托。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的体现,也是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的表达。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诗人站在丹阳城南,看到的是秋海阴雨茫茫;站在丹阳城北,看到的是楚天层云深深。
这两句诗以景起兴,烘托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后两句“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则是诗人在高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译文《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该诗以抒发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芙蓉楼中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芙蓉楼送辛渐》的原文及译文,并对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点进行探究。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求援案底复何如?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宿鹭飞上西楼去。
须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寒雨连绵滴入江中,夜晚跨过吴国城。
天明时分,远送友人走向孤身一人的楚山。
若有洛阳的亲戚朋友问起,只能说我一颗冰冷的心在玉壶中。
在求援的奏章下又该怎么写呢?银烛照亮了秋天的寒光,冷冷的画屏前。
一片轻柔的罗袖和小扇拍打着闪烁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像水一样凉。
躺在床上看着牵牛织女相望的星星,在宿鹭飞向西楼的时候远去。
你要知道,这份离愁别恨是每个人都有的,即使是贫贱夫妻也尝尽了百般悲哀。
首先,诗中运用了写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寒雨连江、夜晚入吴等情景,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其中,“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中,通过描绘寒雨不断滴入江中的情景,给人一种寒冷、湿润的感觉,为诗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其次,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一片冰心在玉壶”,将诗人内心的冷漠和疏离之情比拟成一片冰心,境况生动形象。
该比喻还通过对比,使离愁之情更加深刻。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如“牵牛织女星”。
这一典故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牵牛和织女分别化身为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牵牛和织女才能相会。
诗人以这一典故暗示了友人的离去和自己的孤独,将诗情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整首诗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寒雨连江、轻罗小扇、天阶夜色等具体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的写景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独到感悟。
综上所述,《芙蓉楼送辛渐》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愁别绪和孤寂之情,通过对寒雨、洛阳亲友、牵牛织女星等意象的运用,使诗情更加深沉动人。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内容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的开篇“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一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的画面。
“寒雨”不仅点明了时节和气候的寒冷,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这连绵不断的寒雨,在夜晚悄然潜入吴地,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之感。
“平明送客楚山孤”,到了清晨,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辛渐,只留下楚山孤影。
“平明”承接上句的“夜”,表明时间的推移。
而“楚山孤”三个字,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感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那屹立的楚山,仿佛也因为友人的离去而显得格外孤寂,实际上是诗人内心孤独的投射。
“洛阳亲友如相问”,这一句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送别场景联想到远方的洛阳亲友。
诗人设想,如果洛阳的亲友们询问起自己的近况。
“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给出的回答。
他告诉亲友们,自己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无瑕。
这里的“冰心”和“玉壶”,都是象征着诗人高洁、纯净的品格和操守。
他以此表明,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境遇,自己都坚守着内心的正直和纯洁,不为世俗所染。
从整首诗来看,王昌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寒雨、楚山等自然景象,既烘托出了离别的哀愁,又映衬出了诗人的孤独。
而最后一句的自白,则将诗人的精神境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这首送别诗不仅仅局限于离愁别绪,更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在艺术手法上,此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离别的痛苦,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表白来传达情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冰心在玉壶”这一经典的比喻,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句。
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人生境遇。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清白的坚守。
对于现代人来说,《芙蓉楼送辛渐》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与赏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是天宝元年(742)王昌龄为江宁(今南京)丞送客至京口(今镇江)时所作。
《芙蓉楼送辛渐》共有两首,第二首写道:“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诗中的丹阳城即京口(今镇江),而不是现在江苏的丹阳县。
因为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将润州改为丹阳郡,治所在京口,故诗中直呼京口为丹阳城。
这首诗指明第一天晚上诗人已在镇江西北芙蓉楼上设宴跟辛渐饯别,因此,从时间顺序来看,“丹阳城南”应为第一首,“寒雨连江”应为第二首。
辨清这一点,对于理解这首诗很有帮助。
“寒雨连江夜入吴”,意思是说,萧瑟的秋风,带着深秋的寒雨,弥漫着整个长江的江面,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侵入吴地,京口一带,仿佛全都沉浸在这一片萧萧寒雨之中。
开篇这一句,写得很不平凡,既渲染了即将跟好友诀别时凄寒孤寂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卧听风雨之声,彻夜难眠的情景。
因为刚才饯别时还很晴朗(寂寂寒江明月心),现在气候骤然起了变化,这不增加了朋友旅途上的困难吗?“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句叙第二天清晨送客北去的情景。
在一片烟雨迷濛之中,送客至江边,准备渡江北上,抬头一望,北固山和金山孤零零地耸峙在烟雨之中,更增强了主客双方沉重、凄苦、孤独的情怀。
王昌龄连年以来,屡受打击,仕途很不得意。
先贬岭南,后贬江宁,登第十五年以来,仍然是一个县丞,“英俊沉下僚”,心境当然是不好的。
于是,物著我色,使客观景物带上诗人主观色彩,这正是王昌龄的绝句常用的手法。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诀别时殷切叮咛好友辛渐说:“到了洛阳以后,如果亲友问起我的情况的话,请你告诉他们,王昌龄仍然象过去一样,他的心犹如装在玉壶中的冰块,是十分清白纯净、晶莹透明的。
”“冰心”“玉壶”既是比喻,也是用典。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 · 期末总复习 《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理解

☆部编版·最新编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总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的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
江雨悄然而来,这是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图。
2、《芙蓉楼送辛渐》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_____诗。
他是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______________”之称。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表明诗人______________的崇高气节。
3、解释下面的字词。
平明:___________________客:____________________孤: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品词析句。
(1)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里“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楚山孤”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2)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里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的题眼,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诗人自己不会为遭贬而改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
《芙蓉楼送辛渐》诗歌鉴赏(整理10篇)

《芙蓉楼送辛渐》诗歌鉴赏(整理10篇)篇1:芙蓉楼送辛渐原文鉴赏芙蓉楼送辛渐原文鉴赏寒雨连江度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世称王江宁。
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
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注释]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
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
寒雨:秋雨。
连江:满江。
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
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
平明:天刚亮。
客:指辛渐。
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诗]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芙蓉楼送辛渐》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辛渐:诗人一位朋友的名字。
③寒雨:寒冷的雨。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⑤平明:清晨,早晨。
⑥客:在这指辛渐。
⑦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⑧孤:独自,孤单一人。
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诗意】
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有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雅、纯洁。
【赏析】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主题阅读: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5.平明:清晨天刚亮。
6.客:在这指辛渐。
7.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8.孤:独自,孤单一人。
9.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0.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作品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fú 蓉róng 楼lóu 送sòng 辛xīn 渐jiàn
(唐) 王昌龄 寒h án 雨y ǔ/连li án 江ji āng /夜y â入r ù吴w ú,平p íng 明m íng /送s òng 客k â/楚ch ǔ 山sh ān 孤g ū。
洛lu ò 阳y áng /亲q īn 友y ǒu /如r ú 相xi āng 问w ân ,一y í片pi àn /冰b īng 心x īn /在z ài 玉y ù壶h ú。
1、《芙蓉楼送辛渐》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_____诗。
他是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______________”之称。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表明诗人______________的崇高气节。
2、解释下面的字词。
平明:___________________
客:_____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词析句。
(1)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里“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楚山孤”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2)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里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的题眼,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诗人自己不会为遭贬而改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
⒋试分析这首古诗作者的表达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你分别写出作者、诗的题目、诗中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
参考答案:
1、开朗的胸怀和坚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
3、(1)“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2)比喻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冰清玉洁、清廉正直的节操
4、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5、《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唐〃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