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滴里的生物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物。
【教学难点】:
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利用信息 技术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物的图片和 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 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尽管在指导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将显微镜的图片资料显示于屏幕,与 桌面实物逐一对照指导,但是学生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汇报的过程中, 将自己看到的画出来,还是有部分的小组和学生不能较好的掌握显微镜 的使用,导致看得不是很清楚,我想对于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应该有更 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规范学生的使用。
猜想一下。这些水样中,你觉得会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生命存在吗?(学生猜测) 会是怎样的生命呢?
3.引出显微镜。 师:究竟有没有这些生物存在呢?怎样才能看到?
(三)、显微镜观察水样。 1.每张桌上有3台显微镜。我们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 法。 (课件出示)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师:实验步骤。 (出示课件:)
5.用培养液制作玻片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大家都没看到在运动的生物,可能是什么原因?课前 ,老师提前两周取来水样,并在里面放进腐烂的水草、菜叶,再将它放进25度 的恒温箱里一周,现在的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想知道吗?请每组组长上前来 取一杯水样。
师:先用眼睛或放大镜观察水样,看看水中有什么?这种水体中是否有用眼 睛看不见的生物呢?你觉得会是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1、_________是一类非常微小的_________,通常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答案:微生物|生命体解析:解答: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观察。
2、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人物)发现微生物。
答案:荷兰|列文虎克解析:解答: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发现者。
3、常见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解析:解答: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微生物。
4、细菌、霉菌,病毒都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答案:不同解析:解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霉菌,病毒的比较。
5、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__________。
答案:微生物解析:解答: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定义。
6、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________和______答案:放大镜|显微镜解析:解答: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蜇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1.1水滴里的生物

给你的启示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 对光
观察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你的启示
③使用显微镜的的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 2、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3、物镜的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4、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你显的微启镜示
倒像 ④注意,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列你文的虎启克示
水滴里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取些水来,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水滴里的微生物
水藻
给你微的生启物示
团 藻
蓝
藻
金
藻
水滴里的微生物
运动的微生物 钓 钟 虫
轮 虫
给你微的生启物示 草 履 虫
水 蚤
在自然界中取些水来,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①一滴水里面有鼓藻、轮虫、草履 虫、钓钟虫、水藻等等。
水滴里的微生物
1、细 菌: 2、霉:
给你微的生启物示
大
3、病 毒:
肠
杆
菌
青 霉
在自然界中取些水来,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②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 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水滴里的生物
调节螺旋:调 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
光线,照亮标本
水滴里的微生物
⑤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 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列你文的虎启克示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 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 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 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 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 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 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一水滴里面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微生物
二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有少数的微生物,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看清楚,如草履虫。
三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四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在空气中,水中泥土动植物体内都有。
五微生物分为三类(细菌,霉,病毒)
六怎么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发现霉斑慢慢扩大,在显微镜下看见细菌活动,生长繁殖。
七做酸奶注意事项:牛奶煮开后,冷却35-40度,再加酸奶。
保温瓶要消毒,保温5-6小时后,酸奶才能做出来。
八牛奶变成酸奶是(乳酸菌)在起作用
九细菌的特点:
1 细菌体积微小,有杆形,球形,螺旋形。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还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 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十细菌的功与过
1 可以生产腐殖质,肥料。
2 可以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药品生物塑料餐具。
有的细菌可以致病
十一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洗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十二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引言:本次教案将带领小学生探索水滴中隐藏的微小生物世界。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到水滴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以及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2. 了解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2. 教具: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出示一张水滴中的微生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水滴中有什么微生物?它们有什么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讲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建立对微生物的基本认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实验前预备:a. 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实验材料;b. 将玻璃滴管放入水中吸取水滴,然后放在玻璃片上。
(2)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玻璃滴管中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b.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c. 学生尝试使用溴酸甘油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是否有更多的微生物出现。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你们在水滴中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有多少?染色后有没有发现更多的微生物?”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5. 实践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微生物在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池塘、湖泊、海洋等,以及人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根本形状(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本人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率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出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出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2、问答:用哪些办法可以削减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枯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XXX)首先发现青霉菌排泄出的某种物资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资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有(真空包装、放枯燥剂、低温储存、太阳暴晒)。
2、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和出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想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直接打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直接打印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些细菌利用(阳光)制造自己的食物,有些细菌从(动物和植物)吸收营养。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经常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2.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 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胃酸是酸性物质, 胃药是碱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 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3.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4.大部分蔬菜水果都是酸性物质。 做面包用的小苏 打、家用清洁剂都是碱性物质。 化肥有的是酸性的, 有的是碱性的。 纯净水是中性的
第4课 洗衣服的的学问
1.不同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 干净,肥皂去污的原理是“油水交融”。 3.洗衣服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第3课 地球的内部
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 内部的结构
2. 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在 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14千米。 3.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 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 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第4课 火山和地震
3、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 (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
第3课 馒头发霉了
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
温暖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不容易 寒冷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 不容易 寒冷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 不容易
2、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 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第1课 地球的形状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称
《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
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
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
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 教材分析
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
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
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
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
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
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
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 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
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教学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
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
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
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由于是新接班级,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多,只知道原 来我校两个班级的学生纪律不太好,成绩一般,学习积 学生学习能 极性不高;而这学期新并入我校的六年级 4 班人数较 力分析 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多 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 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1、水滴里的生物▲制作“小水塘”步骤: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②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一滴水里有:(鼓藻)、(草履虫)、(水蚤)、(钓钟虫)、(轮虫)。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还制作了(放大镜)和(显微镜)。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做酸奶▲做酸奶的步骤: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③在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细菌会(致病)。
▲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选择一个条件不同,另一个条件相同的组合方式进行的实验是一种(对比实验)。
▲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答:①真空包装②放干燥剂③低温保存④太阳爆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滴中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水滴中的生物。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生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水滴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描述水滴中的生物。
教学难点:
1.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水滴样本
3. 显微镜
4. 实验台
5. 实验盘
6.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水滴的形状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水滴是由什么组成的。
Step 2:讲解水滴中的生物
1. 使用PPT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介绍水滴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如藻类、浮游生物等。
Step 3:实验操作
1. 将水滴样本倒入实验盘中。
2. 将实验盘放在显微镜下,调节合适的焦距。
3.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形态、运动方式等,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Step 4:总结归纳
1.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水滴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2. 总结水滴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Step 5:作业布置
1. 布置学生写一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的文章。
2. 要求学生用观察结果支持自己的描述。
Step 6: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滴中的生物种类和观察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2.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 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胃酸是酸性物质, 胃药是碱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 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 (显微镜)。
第2课 做酸奶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 (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 (杆菌)。
2、细菌的特点:①细菌(体积微小),三种基 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②细菌也 要吃食物,③细菌的(繁育)很快,
1、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 。铁生锈的原 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2、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水中有盐, 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 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第3课 变色花
第3课 地球的内部
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 内部的结构
2. 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在 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14千米。 3.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实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 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 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第4课 火山和地震
3、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 (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
第3课 馒头发霉了
1、馒头发霉对照实验
温暖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不容易 寒冷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 不容易 寒冷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1.金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 太阳更远,但它的表面温度却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
、。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国家)。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_________。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
、。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中、里、
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五、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国家)列文虎克。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细菌、藻类、病毒、霉。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土壤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三、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