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与文学的碰撞_从余华博客看博客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卡夫卡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以余华的接受与超越为例
卡夫卡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以余华的接受与超越为例发布时间:2021-07-07T09:41:13.1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作者:王菁[导读] 自卡夫卡的作品介绍、译介到中国以来,其作品中反常规的描写、怪谬吸引了一批中国作家,同样也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王菁西北师范大学 730000【摘要】自卡夫卡的作品介绍、译介到中国以来,其作品中反常规的描写、怪谬吸引了一批中国作家,同样也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余华为例,探讨卡夫卡对于余华创作艺术特征的影响,从创作思想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方面。
余华虽受到了卡夫卡的影响改变了其创作风格,但是两者的寓言系统则是有明显不同,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余华在接受卡夫卡作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叛逆,以及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卡夫卡;余华;比较研究1.引言弗兰茨·卡夫卡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现代文学之父”。
卡夫卡的作品表现了一个充满想象的奇妙世界,他善用荒诞、象征、变形的手法,不仅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同样对存在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诗歌、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乃至“新小说”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卡夫卡的作品是文学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因为其极大的包容性和深刻性掀起了世界各地研究卡夫卡的热潮,在我国新时期文坛上也出现了卡夫卡热潮。
他本人不光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因此有中国题材的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同样对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在新时期小说中,“几乎所有描写变形、怪谬、反常规、超日常经验的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卡夫卡有关”(吴亮,1986)。
受他影响的中国当代作家包括宗璞、余华、格非、马原、残雪、蒋子丹等。
如果说宗璞借鉴了卡夫卡的现代派技巧,残雪对卡夫卡的接受更多的是基于天性的契合,基于心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亲合性,而对于余华而言,则是解放了他的思想。
从余华的《偶然事件》看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从余华的《偶然事件》看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作者:李凡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8期摘要:法国新小说(Le Nouveau Roman)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主张反对现实主义小说僵化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力求展现真正真实的客观,从情节,人物,时间顺序等方面进行了反传统的创新。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入了大批外国文学,中国先锋实验小说就产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法国新小说不管是从小说观念还是写作技巧上都对中国的先锋实验小说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以中国先锋作家余华的《偶然事件》和法国新小说创始人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的《窥视者》(LeVoyeur)为例,探讨法国新小说对传统小说形式的革新,并探讨这种革新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法国新小说;《偶然事件》《窥视者》;中国当代文学;先锋文学一、法国新小说与《窥视者》《窥视者》这本小说是法国新小说流派创始人罗伯一格里耶进行艺术革新的最初尝试,也是新小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本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小说有别于传统小说的突破。
就像罗伯-格里耶自己所说:“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像巴尔扎克那样写作了。
”新小说作品区别于传统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物的物化,即人的道具化。
现实主义小说注重刻画人物形象,而新小说强调的是“零度叙述”。
法国新小说派认为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塑造人物形象,更不在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或道德观念,作家应当如实地描写客观。
《窥视者》整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物化描写。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手表推销员马弟雅思回到他以前生活过的小岛上去推销手表,得知岛上有一个小姑娘雅克莲行为不端。
在推销表的过程中,这个小姑娘被人奸杀并被推入海中。
在整个事件的描述中,人物从来都不是他的重点,除了主要的几个主人公提及到名字,传统小说中惯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笔墨都省去了。
作者打破了时空观念的界限和叙事的连续性,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百多页的篇幅中,讲述了三天内发生的事情,时间的切割非常突兀,场景任意转换,大部分篇幅都被反复详尽的景物描写所充实,难以找到完整的,有连贯线索的故事。
博客-非虚构文学的新战场
【 摘 要】 博客这种新兴文 化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 而非虚 构文学却在上世纪未遭遇 了 发展瓶颈。如使博客成为非虚构文学的新载体
将 为其 发展带来 怎样 的契机 与挑战呢?本文就非虚构文 学借 助博客 为载体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 分析 了新特点并指出 了可能存在的 问题。
【 关键 词】 非虚构; ; 博客 利弊
论 深度 、 文 学 性 都 与 非 虚 构 文 学 相 距 甚 远 。 非 虚 构 文 学 同 样 也 不 能 演 论
“ bo” We l 简称“ lg 中文译名 “ 客”, g bo”. 博 意为 “ 网络 日志 ”, 是一种 新兴的虚拟文本载体 。博客使 用者 ( 又称 “ 博主 ” 在博 客上输 入 文本 、 ) 图像、 音乐 、 超链接等 , 过博客 平台与 他人 交流。从 1 9 通 9 8年博客 浪潮 在美国掀起至今 , 短短的十年时 间博客 已经发 展为跨 种族 、 文化 的大 跨 平台 。 并且渗透到市井生活 的方方面面 。 博客 文本 , 也就 是我们 通常所 说 的“ 博文 ” 是博 客 的主体 部分 , , 借 助文字表达与其他共享网络者进行 沟通 , 具有兼 容时效 性 、 写实性和 文 学性 的特 点 ,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 文学发展 的主 流方 向, 并因此 受到 文学 文化界 的热忱关 注。而 时效 性 、 写实性和文学性恰是 非虚构 文学 的基 本 特征 . 这就令 人联 想到——如 能借助博 客为 载体 , 非虚构 文学 的发展将 呈现 一 片 明媚 的 天空 。 用博客传播非虚构文学 的设想 是可行 的。其 一 , 网络为 载体 , 以 博 文 的采写 、 编排 、 发布效 率极 高 , 非常具 有时效性 。其二 , 客通 常以 日 博 志 的形式讲述作者 的所见所 闻所 感 , 有很 强 的写实性 。其三 , 客可 具 博 以发展成一种文学载体 。它既 有普通 文本 所具有的一般特征 , 且便于传 播、 阅读 , 一些作家 、 诗人 的博客 已成为 其发 表作品 的主要途 径之 一 , 如 韩 寒、 余华 、 贾平凹等 , 说明博客 的文学性 具有发展潜力 。而非虚构 文学 族群 , 传记 、 如 口述实录文学 、 记事散文 、 告文学等 , 报 都可以通过博客 传 播, 这为博客传播非虚构文学奠定了基础 。 博客可 以而且有利于传播 非虚构 文学。以博客为途径 , 能够给 非虚 构 文 学带 来 新特 点 和发 展 契 机 。 首先 , 博客 开创了 文学 “ 乐” 娱 自己的时代 , 这里 的娱 乐不 是以不 严 肃 的题材和 内容迎合某 些读 者的低级趣味 , 而是寓意非虚构 文学进入 不 仅为他人 、 为社会 写作 , 更为达成作者 自身记事抒情需要而 写作 的时代 。 传统 的非虚构文学常常 以反映社 会现 实为己任 , 或以知识份子 立场高屋 建瓴地进行社会批判 , 或在部 分社 会成员的立场反映真相 、 暴露 问题 , 也 有置身世外 、 冷眼旁观 、 零度论 述的。不论属于以上哪一种 写作 , 非虚构 文学大体以读者阅读为直接 目标 。博 文则不同 , 博客现象本身具 有 自我 抒发 、 自我 娱 乐 的功 能 , 人 阅 读 也 好 , 供 自我 欣 赏 也 好 , 成 文 那 一 刻 就 在 实现了其重要价值 。非虚构文 学借助博 客这 一载体 , 同时 肩负起 日志 、 新闻 、 宣传和社会批判等多项使命 , 形成 社会 功能和休 闲娱 乐功能 一肩 挑 的双赢局面。 其次 , 客作 为非虚构 文学的新 阵地 , 博 其开放 性是之 前任何一 种传 媒 无法企及 的。英特 网在 全球范 围 内普 及 , 台 电脑 、 条网线 彻底 改 一 一 变 了人类的沟通方 式。在 虚拟 世界中 , 们消解 了文化 、 人 种族 、 宗教 、 性 别、 年龄 等各种界限 , 实现 了最大限度的平等 。在博客 世界里 , 任何人都 具有发 出声 音的权 力。虽然在 现阶段 宣称博 客消 除了话 语歧视 还为 时 过 早 , 过 随 着博 客 的蓬 勃发 展 , 写 作 主 体 的扩 大 、 者 受 众 的 扩 大 是 不 其 读 必然趋势。人们将现实生活 中的事 务记 录在 自己的博客中 , 些个体经 这 验及 其总和组成了非虚构文学取用不竭 的题材 库 . 其中一些更具 文学性 的内容就是名副其实的非虚构文学 。依靠 网络链接 , 种非虚构 文学以 这 更低 廉的成 本传播到了更多读者 的眼前 。除此 之外 , 客传播非虚 构文 博 学的开放性还表现在 “ 多媒体 应 用” 。图片 、 乐 、 像 、 链接 …… 上 音 影 超 随着越 来越 多的信息媒体被运用到博客 中来 , 以预 言非虚 构文学 的表 可 现形 式也将 因此获得 突破。也许在不久 的将来 , 我们在博客 上看到 的回 忆 录和 记事散文就 是图文影音 的结合体 。尽管暂 时还 无法断 言多媒 体 的 引入 给 非虚 构 文学 带 来 的 影 响 是 否 正 面 , 可 以 预 见 的是 : 媒 体 、 但 跨 超 文本 的文学 实践形式将是今 后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 非虚构文 学也不例
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势与世界的联系
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势与世界的联系中国文学正在世界各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学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增进理解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内核和精神,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如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为此,本报特刊发一组作家批评家关于这些问题的对话。
――编者中国文学的地位在提升余华:当一个国家的文学健康发展的时候,每一个作家都认为他的写作是最正确的,他能够走向文学最神圣的地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才能呈现它的丰富性,才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选择,如果大家有一个完全一致的方向的话,那就又回到“八个样板戏”中去了。
每一个方向其实都是针对作家个人而言。
对当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我有一点体会。
七年前,我第一次去韩国,在书店里基本看不到中国作家的书,现在看到他们的出版商们都在热情洋溢地出中国作家的书。
大概明年有几十位中国作家的书将要在韩国出版,这确实是很难想像的。
还有2004年的巴黎书展,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有那么多中国作家的书被翻译成了法语。
现在,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在美国,中国作家出版作品不仅变得非常容易,而且他们已经开始竞争了。
从这一点来看,一方面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达到了世界文学出版的标准;另一方面还与我们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这一代作家很幸运,我们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这也是必须要承认的。
格非:我觉得“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是被建构起来的,世界文学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世界文学,比如,我们一度认为世界文学是俄国的文学,是苏联的文学,后来就是西方的、美国的。
实际上,世界文学有各种不同类型,文学的传播也与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政治有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家出国的机会多了,对一些情况也了解清楚了,我跟外国的一些同行交流,他们认为最好的文学环境当然还是在中国。
因为中国有专业作家制度,而且,中国作家还可以在大学任教,空间还很大,一本书出来,怎么也能卖个四万五万的,养活自己不成问题,所以他们反而非常羡慕中国作家有汉语这种语种所覆盖的巨大市场。
论余华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影响
论余华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影响一、本文概述《论余华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影响》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中外国文学的痕迹和影响。
余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余华的创作历程出发,分析他的作品中外国文学元素的体现,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外国文学影响如何塑造了他的文学风格和主题选择。
通过对余华作品的细致解读,以及与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对比研究,本文将揭示余华创作中外国文学影响的重要性,从而为中国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余华的创作历程及特点余华,这位当代中国文坛的重量级人物,其创作历程与外国文学的影响紧密相连。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余华开始活跃于文坛,早期作品如《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展现了他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法国和俄国文学对他的影响。
余华借鉴了这些文学传统的叙事手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随着创作的深入,余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的小说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往往以平实见长,却又不失深度和内涵。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吸收和转化密不可分。
余华在小说中运用意识流、荒诞等现代主义手法,将传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余华的创作中,外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更体现在他对人生哲理和价值的思考上。
余华的作品常常探讨个体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苦难和命运时的选择与坚持。
这种思考方式与欧洲文学中的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余华对外国文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余华的创作历程和特点充分展现了外国文学对他的深刻影响。
他通过借鉴外国文学的传统手法和现代主义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并在对人生哲理和价值的思考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试析余华的文学历程及其成就
049[摘 要] 从早期生涯与写作初探、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品、《活着》与国际认可、《兄弟》引发争议、多元文学创作与杂文集、近作与国际奖项六个方面,对余华的文学历程及其成就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旨在深入研究余华的文学生涯。
通过详细解读余华的创作轨迹,更深刻地理解他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独特贡献。
[关 键 词] 余华;文学历程;先锋派;多元文学;国际奖项试析余华的文学历程及其成就郑浩阳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学历程既是个人成长的历程,也是中国社会与文学演进的缩影。
本文将通过六个主要方面系统地剖析余华的文学生涯及其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期深入挖掘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之处。
一、早期生涯与写作初探(一)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余华,1960年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成长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高考落榜后,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
由于向往海盐县文化馆的工作,19岁的余华开始尝试写作,除上班外的所有时间几乎都用于阅读和写作。
(二)文学启蒙与早期小说创作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余华主要接触《毛泽东选集》和《鲁迅文集》等经典。
1978年他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学校学习,成为一名牙科医生。
在步入医学生涯的同时,余华的文学启蒙由此开始。
1983年,余华发表了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这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开端。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以简练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了他对生活、人性的独特洞察。
这个阶段的创作为他奠定了文学风格的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先锋派文学立下了功勋。
(三)对传统文学形态的初步挑战早期,余华对传统文学形态进行了初步而坚定的挑战。
在中国文学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学观念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余华以敢于直面社会底层现实的视角,以及对生死、苦难等题材的深刻探讨,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语言。
通过《第一宿舍》等作品,余华逐渐确立了自己在文学领域的独特声音,为后来的先锋派小说埋下了伏笔。
这一早期生涯与写作初探,不仅在余华的个人成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更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铺就了一条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道路。
博客_当代文学的新文体(博客论文写作参考资料)
41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当代文学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文体——博客。
这一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迄今尚未引起文学研究界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蛮荒”的草莽状态,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命构造,使其自可不必借助批评的力量而发展壮大下去。
要确认博客是一种崭新的“文体”,恐怕一时许多人还会觉得陌生或者不接受。
受一般的“文学概论”影响,大多数人都把“文体”等同于“体裁”,对于当代中国读者来说,这种体裁又是经典的“四分法”,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所以,必须回到文学史的长河脉络中去,才能辨清,从来就不存在某种一成不变的文体格局。
正如人的性格倾向或者阶级属性一样,既有其基本的维度,又时时交叉变异。
文学史本身,就是一部文体嬗变史和文体创新史。
而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揭幕,往往就伴随着新文体的诞生。
先秦到魏晋的诗、骚、赋,六朝到隋唐的“古文”与“近体”,无不如此。
所谓“三分法”“四分法”,不过是一种阶段性的简易区分而已。
打开鲁迅的“杂文”集,里面何止是“杂文”?他的小说集里有“散文”,有“戏剧”,散文集里有“戏剧”,有“诗歌”。
鲁迅是真正无体不能的文体大师,正像茅盾所评价的那样:“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
”(读《呐喊》)用鲁迅评价曹操的话说,则是“改造文章的祖师”(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而博客,作为一种打通雅俗的大众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次文体创新浪潮可以辨认其前身。
一次是宋元兴起的话本小说,一次是“五四”兴起的随感杂文。
话本小说兴起之时,无人以之为一种新文体,其地位比传统的“街谈巷议”的文言志怪小说还要低等。
它不过是“说话人”口头表演艺术的“底本”,非但高雅文人不屑一顾,连普通知识分子也不愿问津。
这颇有些类似今人喜欢听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等表演的评书,却未必喜欢阅读他们表演的评书的出版物。
然而没有想到,话本自身竟然逐渐脱离“表演”,成为独立的文体,成为可以案头阅读的“文学作品”,成为波澜壮阔的大众文化读物。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转)来源:胡佳红的日志一,古代汉语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5,假借字与通假字6,古今字和异体字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10,专书的词汇研究11,专书的用韵研究12,专书的语法研究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18,《说文》部首研究19,《说文》贝部研究20,《说文》重文研究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30,陶渊明用韵研究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二,语言学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三,现代汉语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20,普通话语音研究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22,网络汉语研究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26,新词新语研究27,外来词规范研究28,字母词研究29,成语研究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33,汉字和汉文化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36,部件研究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8,如何整理异体字39,如何整理异形词40,规范汉字的研究41,汉字的前途42,"修辞与语境"浅谈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48,谈"成语的活用"49,谈"叠用句"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53,常用字字频研究四,逻辑学1, 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7,脏话的社会解构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55,意境说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65, 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67, 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71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86,《论新写实小说》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文学理论史系列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6,博客与文学创作7,网络时代的文学8,文学经典的生成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三,比较诗学系列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1,古代神话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3,盘古神话研究4 ,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5,《周南·关雎》接受史论6, 论《诗经》中的水文化7,《诗经》与原始宗教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14 ,《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19,孔子诗论分析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23, 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28, 《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29, 《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30, 《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0,曹植诗风的衍变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16 ,《史记》诸侯形象述论17 ,《史记》将军形象述论18 ,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19 ,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27,试论阮籍《咏怀》诗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32,论阮籍《咏怀诗》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35,论"魏晋风流".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1,冯延巳词研究2,郑谷诗研究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4,论贞观诗风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9,秦观艳情词分析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14,晏几道的爱情观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29, 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30,《长恨歌》主题新探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35 ,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36 ,论杜牧的咏史诗37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39 ,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40 ,重评西昆派41 ,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42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43 ,论苏轼的婉约词44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45,江西诗派评述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48 , 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49 , 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50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52,苏辛词风异同论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1,《西游记》与心学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27,薜宝钗论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32 ,元散曲的隐逸思想33 ,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35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36 ,《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37 ,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38 , 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39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40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41 ,《西游记》的谐趣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44 , 陶渊明与曹雪芹45 ,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46 ,钗黛合一论47, 薛宝钗的诗与诗论48, 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51,王熙凤论52,探春论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56, 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1、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2、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3、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4、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5、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6、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7、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8、何其芳散文研究9、《最小说》研究10、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25.论"京味小说"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7,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史诗的结构艺术8,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9,从"互文性"上分析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借鉴10,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11,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看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艰辛进程12,在女权主义批评视觉下重构美狄亚形象13,基督教的罪感意识对西方文学的影响14,中世纪文学体现出的理性与原欲的对抗15,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16,"智慧和爱"的引导——重读《神曲》17,浅析列那狐形象18,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9,试析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20,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21,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22,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23,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4,《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25,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26,从夏洛克形象看莎士比亚的宗教种族观27,对巴洛克风格的再认识28,"三一律"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29,试析《伪君子》的结构技巧30,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31,卢梭"返回自然"思想对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32,"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33,浮士德的两难命题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35,"怨"与"慕":中西爱情诗比较36,浅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本科)-2020.07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289国家开放大学2 0 2 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开卷)2020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IO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同时也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是( )。
A.赵树理B.柳青C.孙犁D.周立波2.王蒙以“意识流”手法描写主人公钟亦成15岁投身革命的中篇小说是( )。
A.《布礼》B.《蝴蝶》C.《古船》D.《杂色》3.以北京烤鸭的美食文化为题材,反映商业文化百味俱全的深层结构和人生苍凉无奈的辛酸况味的话剧是( )。
A.《恋爱的犀牛》B.《茶馆》C.《天下第一楼》D.《车站》4.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 )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5.受到拉美文学影响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的作者是( )。
A.阎连科B.刘醒龙C.周大新D.关仁山6.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是( )。
A.《玫瑰门》B.《哦,香雪》C.《笨花》D.《大浴女》7.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
A。
《一九八六年》B.《鲜血梅花》C.《四月三日事件》D.《难逃劫数》8.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的作家是( )。
A.韩少功B.贾平凹C.余秋雨D.王小波9.被评论者认为,坚持“宁可无武,不可元侠”的“正统”观念从而限制了其创作成就的武侠小说家是( )。
A.温瑞安B.金庸C.古龙D.梁羽生10.余光中60年代的主要诗集不包括( )。
A.《槟榔树》B.《钟乳石》C.《万圣节》D.《天狼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1.1953年,李隼发表的短篇小说《一》,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12.《创业史>中,作者以“当时英雄最基本、最普遍性的性格特征”为标准刻意塑造的。
浅析博客写作特点
浅析博客写作特点作者:李玉梅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06期博客作为网络写作环境下出现的新的文学类型,从其形式上看,它拥有简洁、立体、系统化的特点;就其内容而言,它是人们个性化思想、个性化生活的记录以及个性化情绪的宣泄。
如果以传统文学的尺度来衡量,博客中的绝大多数文字都称不上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又会很容易发现博客文字的一些文学性成分或文学因素。
网络写作的一些特点,诸如“自由平等、娱乐精神、效率至上、叛逆精神”,无一不体现在博客写作中。
而博客写作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又具有随意性、互动性、大众化等特点。
随意性首先,博客的内容主要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以及情感的表达,它的写作是自由的、随意的。
这些作品只是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之中,博客作者们可以根据自我的认识来理解客观的世界,来控诉无情的现实,宣泄遭遇不快后郁闷的心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许多问题,他们进行写作,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展现个人的情感挣扎以及内心的骚动。
当然,在博客中既可以发表专业性的文章,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也可以进行私密性的写作,就像日记一样,这些文字的出现,不求产生出多大的影响,追求的只是通过真情流露而获得的内心的畅快和郁闷宣泄后心灵得到的慰藉。
其次,在博客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粘贴在自己的博客之中。
博客文本中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作者内心的精神追求,他们无须为了几个稿费,接受编辑的审查、认可,甚至为了商业利益,忍受出版者肆意地删改,使最终发表的文章失去了创作者创作时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
而博客正是作为这种私人空间与大众空间的结合体的身份出现的。
博客的写作,完全是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而进行的写作,无论内容或方式,都相当的自由。
再次,大多数博客作品并不追求表达上的“文学性”,如同我们一般所看重的文学特征,概括性、虚构性、典型性、教益性等,博客作品并不在意这些,它在表现上更加随意自我。
文学泛化现象初探——从文学阅读状况看新时代文学的新变
理论新见在全媒体融合时代,文学创作和阅读正在发生着变化。
亚马逊中国2013年度最畅销图书排行榜前10名作品中,有5部作品是非虚构类的,这些作品的作者韩寒、张小娴、十二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
新浪网2018年底曾发起一个票选你最喜爱的作家的活动,60位上榜作家,很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
近年来,《开讲啦》《脱口秀大会》《我是演说家》《奇葩说》等语言类综艺节目兴起,其文本的作者有的已经被称为“作家”,并且这些文本大多贴近当下年轻一代文学读者或潜在文学读者的阅读心理,具有明显的文学性,完全可以也应该纳入散文创作研究范畴。
种种迹象表明,公众文学阅读中,特别是青年文学阅读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文学界还不太熟悉的领域。
本文以2019年至2020年3月大众阅读数据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考察大众文学阅读的特征、热点等,探究这个新领域的面目,为文学创作研究提供一个量化的参考。
一、数据统计情况(一)取样说明经过对阅读市场的初步了解,综合考量销量和文学评价,选取开卷零售渠道畅销书排行榜、新浪好书榜、豆瓣阅读榜、当当文学好书、京东畅销书、京东文学销量榜、亚马逊畅销书、华文好书、十佳数字阅读作品等榜单为取样数据。
(二)数据统计及简单介绍收集到的数据包括新浪好书推荐榜2019年1—11月月榜、2019年年榜和2020年1月至3月月榜,共160部作品;豆瓣2019年度最受关注图书、年度高分图书、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和非小说类、年度传记·人物、年度冷门好书等6个年榜,以及2019年1—12月每月热门图书,共120部(次)作品;开卷零售渠道畅销书排行榜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月榜中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前30,2019年年榜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前10,共920部(次)作品;2019当当文学好书年终榜、云阅读好书榜共45部(次)作品;亚马逊2019年付费畅销书排行榜、付费新书畅销书排行榜、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共30部作品;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作品;2019华文好书年度榜10部作品;截至2020年3月的京东畅销书排行榜前9部作品;京东文学销量榜前9部作品。
浅谈外国文学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余华是当代先锋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余华的作品从创作之初到后来的蓬勃发展、宣传开来,确实实现了很大程度地跨越,这主要是因为其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相对较大。
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的涌入,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面貌和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早期的先锋小说到后来的创作转型,或显或隐,都可以看到外国文学对余华创作的深刻影响。
这种转换同时意味着中国当代最有活力的先锋小说写作终于突破对外国小说的借鉴,形成真正自我风格。
一、创作之初的模仿随着思想潮流的解放和兴起,一大批的外国文学理论的作品涌入国门,在经过十年知识饥渴的时期以后,我国的作家急需从这些优秀作品中获得能量,对于大量涌入的西方思潮和优秀文学作品作家们是欣喜的,但是他们同时要去面对的是浩劫之后的文化荒园的悲凉。
这个时期刚刚踏入文坛的余华也和大部分作家一样,作品中透露除了伤感情绪和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川端康成可以视为余华写作的启蒙老师,是他将余华领进文学的殿堂。
《星星》、《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竹女》、《老师》等多部小说都流露出感伤唯美的审美格调,甚至还带着某些抒情散文的特质。
在这一时期余华总是热衷于反映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甜蜜与忧愁,在清新诗意的氛围中透出点点忧伤,因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整体呈现出川端康成式的唯美感伤的审美格调。
无论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思想情感角度,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都成为影响余华前期创作风格的主要类型。
这为余华今后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础。
二、创作中期的先锋实验随着新一轮外国文化思潮和国内理论批评界对文学理论方法的研究热,当代作家们也开始沉下心来对文学的本体性进行冷静地思考,文学形式的意义开始在作家们的创作观念中得到强化。
余华在广泛地阅读西方经典作品之后,一改温情的文学风格而成为先锋小说的主力干将,极力在作品中追寻“内心真实”,沉酒于文体实验。
这种创作的转换让余华成功的踏入了先锋小说家的创作行列,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写作道路,并随后在几年的时间里写出了《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等大量中短篇小说。
博客_走向大众的平民文学
—60—No.4,2007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General Serial No.90博客:走向大众的平民文学徐东(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吉林长春130022)〔摘要〕博客文学作为文学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宽松的创作环境、时尚真实和娱乐休闲使它成为走向大众的平民文学,同时它还以其平民特有的真实感受了传统文学的魅力,让人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和谐共荣。
它的出现让文学不再遥远,让创作更加朴实、贴近生活,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文学。
〔关键词〕博客;博客文学;大众文学〔中图分类号〕I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71(2007)04-0060-03〔收稿日期〕2007-08-25〔作者简介〕徐东(1972—)女,吉林省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
博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呈现出文学的色彩和多样性。
于是,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博客文学。
博客写作曾经被人们视为精英写作,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博客写作者都是一些文化名人、明星大腕,但据博客调查报告中关于博客者主流的调查结果打破了博客是精英写作的误区。
据百度发布的信息显示,到2005年12月19日,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就达到3682万个,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
与这种发展势头相呼应的是:几乎所有博客服务商都提出了“人人博客”的奋斗目标。
2006年9月的调查显示:“我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
”[1]这还仅是2006年以前的统计,2008年发展如何,我们无需预测也可想而知,博客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走向大众,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宽松的创作环境是博客文学平民创作的基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博客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推动至少有两个具体的表现,一是“零进入门槛”,二是“交互式共享”。
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余华创作的影响作者:贾丽娜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1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坛涌现出一批先锋作家,他们注重表现潜在于内心深处的自我,或描写存在的荒诞体验,或致力于批判社会文化。
余华的作品彰显了先锋派创作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了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
余华的创作以细腻精致见长,他的语言颠覆了日常话语秩序,他用别样、陌生、自足的话语体系,创造了一个怪诞而又奇异的文学世界。
通过对残暴、血腥、死亡的描写,余华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非理性与非常态的生活景象。
本文从“连续叙事与断续叙事相结合”“主体叙事视角与民间叙事视角相结合”“静观叙事态度与柔情叙事态度相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主义余华创作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75-02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对象是潜在于内心深处的自我,这也就决定了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主义与心理主义并重的创作手法。
具体而言,这一创作手法具有下述特征:首先是注重表现潜意识;其次是重视表现思维的非逻辑性;再次是突出象征与意识流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在象征主义、神秘主义、荒诞派戏剧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是彰显反传统的精神诉求。
主观文学是主观自我的表现,传统文学强调理性精神,热衷于将世界规律化。
力求“给混乱以秩序”,而现代主义则排斥理性,诉诸直觉和本能,努力“给秩序以混乱”,传统文学反映现实年活,现代主义则完全摒弃主题,认为主题就是作品的结构形式,它否定人的伟大和尊严,强调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
因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无个性、无生气、完全异化了的抽象人,有时甚至连形象、职业、性别都没有。
传统文学往往追求生动曲折的情节,现代主义则大多没有情节,即使有,也是十分单调、枯燥的。
传统文学讲求语言的准确生动,追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表现力。
论新媒体环境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论新媒体环境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作者:蔡晓琴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22期摘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环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其非凡的信息承载与传递功能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自身特点及发展情况探索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年媒体环境;数字信息技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及影响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在当今数字潮流的推动下,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想象。
因此,以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底的新媒体环境必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的内涵新媒体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和电影、触摸媒体等。
它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曾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 互联网信息传递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完全融合,通过任何终端都可以进入新媒体网络。
所以,对于新媒体而言,数字化信息技术是其发展动力,传播互动是其主要功能,创新形式是其主要形态。
二、新媒体环境特点(一)信息覆盖广泛:新媒体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多媒体传播作为信息的呈现形式,既有全天候及时全面覆盖性的特征。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的最重要的两个领域,自2007年以后便得到了迅猛发展:2007年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23%,此外,在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市场中,还有一类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2007年这块市场规模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91%。
中国文学经典的网络传播
成熟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 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 ,网络传播更加多元化和 个性化。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目前,中国网络传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新闻 网站、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同时,网络传播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真实性、隐私保护等问题。
趋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信息获取习惯的改变,网 络传播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信息 安全和隐私保护。
快餐文化盛行
网络文学追求快速更新和点击率,往往忽视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 。
读者审美水平提高
随着读者审美水平的提高,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作品质量。
06
未来中国文学经典网络传播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学经典的传播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技术, 如电子书、网络文学、数字化图书馆等。
文学网站与论坛
专题推荐
读者交流
文学网站和论坛通常设有中国文学经 典专栏,定期推荐经典作品,引导读 者阅读。
文学网站和论坛为读者提供交流平台 ,读者可以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 主题等。
作品解读
文学网站和论坛上的专家学者对经典 作品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 品内涵。
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推广
近现代文学经典
以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为代表的现代文学, 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当代文学经典
以莫言、余华等作家为代表的当代文学,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多样 性和包容性。
中国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
思想启迪
中国文学名家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联与影响
中国文学名家的 文学风格
李白的豪放、杜甫的 沉郁、苏轼的豁达, 这些文学名家各具特 色的文学风格,影响 了后世文学创作。他 们的作品激发着当代 文学创作者对传统文 学的思考与继承。
李白的作品与影响
《将进酒》
表达了豪迈悲壮 的人生态度
对当代诗人 的影响
启发了诗人表达 真我情感的创作
《庐山谣》
描绘了大自然的 壮美景色
启发性深远
为当代文学提供 灵感
情节精致
错综复杂,扣人 心弦
《茶花女》
《茶花女》是一部探 讨爱情、社会阶层和 命运的经典小说,通 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 主题表达引发人们的 思考。当代文学作家 在阅读中受到启发, 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 品。
《茶花女》
爱情主题
深情悲剧的表现
人性命运
命运的不可预测 性
社会阶层
● 05
第五章 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样 性
青年文学创作
青年文学创作者通常 具有敏锐的社会观察 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他们关注当代社会热 点问题,探索年轻一 代的成长困境和情感 体验。青年文学创作 对于激发文学创新和 推动当代文学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女性文学创作
01 女性话题表达
探讨女性在作品中表现的特色与主题
当代文学作家的创新作品
01 《无人生还》
融合推理小说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元素
02 《城南旧事》
借鉴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03 《倾城之恋》
将古典爱情题材与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
● 02
第2章 中国文学名家对当代 文学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影响
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学 名家,对当代女性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她独特的文学风 格和对情感的细腻描 写启发了许多当代作 家。张爱玲的作品中 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 素,为当代文学创作 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
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包括语言、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文学创作是指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
1.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尊重–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丰富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繁荣发展2.文化交流的方式–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举办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传播文化–文学作品的国际交流与翻译3.文学创作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4.文学创作的主题与形式–主题: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性、传承文化等–形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5.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提升读者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激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6.我国文学创作的成就与影响–古代文学:如《诗经》、《楚辞》、四大名著等–现代文学: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的作品–当代文学:如莫言、余华、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文化交流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文学创作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文学作品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实现创新与发展7.青少年如何参与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学习了解不同文化,尊重文化差异–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关注国内外文化交流动态,拓宽视野习题及方法:1.习题:文化交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方法/答案:文化交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外来文化元素,丰富文学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推广,提高作者知名度•激发文学创作的创新意识,推动文学形式的变革•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拓宽作者视野2.习题:列举三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并说明它们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如他的一组文章“:世界杯开幕前的德国”,余华对 这一特殊时期的柏林的评论也不失为精彩,他说: “ 我感到在这样的城市里应该经常说错些什么,就 像在北京一样,还有在纽约。应该经常说错些什 么,我想这是内心深处的自由。”标志性的照片,点 缀上诗意的语言,画面感和音乐感也许正是打开 所有人内心的钥匙,所谓雅俗共赏的境界也就至 此吧。
而当博客出现的时候,我们忽然欣喜地发现 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平台,我们不再抱怨现代 化的生活和高速节奏让我们无暇也无处去倾听和 倾诉。或许,发表作品对于作家而言不是大问题, 而一般网友写博或者评论别人的博客很重要的一 个因素就是自我的模拟“ 发表”,哪怕是在圈子里 亦可获得一种满足,这种满足进一步催发了文字 和性情的张扬,自由精神和自由表达在此一点点 彰显。许多学者形容这种博客传播的方式为“ 零进 入”门槛,主要就是指博客作为一种媒介,不再是 高高在上的,而是人人可以接触的,这也是丹·吉 尔默的自媒体概念的含义之一。
于文学的“ 垂帘听政”,使得原本只现身在网络的
如果把同样来自互联网的论坛( B B S)比作广 文字,最终可以被包装,被处理成为我们印象中的
场,你可以在这里驻足、观光、社交,但你不会拥有 墨香书籍,甚至成为某些具有商业价值的产物和
它,也没有自己的隐私空间;那么博客则更像一个 宣传利用的手段。
私家住宅,你不仅拥有它,还可以自由的支配使用
因此余华的博客,不论其最初出于什么目的, 在现今来看,都可以算作是文学和博客的一场强 强合作。作为一个传统作家,余华更多的看重的是 博客作为交流载体的自由性。对于平民百姓而言, 多了一个和自己喜欢的作家平等交流的机会。余 华在一口气发了三篇《 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 《 大仲马的两部巨著》、西·伦茨的《 德语课》后,惊喜 地发现很多热心网友的讨论和留言,随即在博客 上开辟了一个栏目:互动,从网友们的讨论中选出 几个代表性问题拎出来单独作答,比如 10 月 8 日 《 互动:对虫子说》中,从昵称叫“ 虫子”提出的对哈 金作品的个人喜好扩展到作家和批评家的区别上 来,就此与网友进行交流。除了文学性的交流外, 余华也会对关心他的读者就现状回答,如 10 月 27 日《 互动:im 9394》中,他坦言“,今天我关闭了手机, 觉得自己断开了和外界的接触,当然我不会断开 这个博客,我现在需要这个博客来让自己感到:我 还在人间。”
天,每天 24 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 变化,文学的发展也总是在寻求和新的媒介形式
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 构建起新的平衡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
拘无束的言论。正是这种自由和宽松的言论环境 学创作的状况是取决于传媒的”。也正因为博客对
让大批网民转向了博客进行交流。
喜爱余华作品的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新
鲜出炉的余华文章,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时候甚至能够得到余华本人的回答,显然是 幸福的读者。有网友以原始人做比“,没想到可以 和您这样接近。原始人围坐在篝火旁,能讲故事的 人是他们的生活中心,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讲述者 的魅力他们可以亲切地感受,而网络时代,我们有 了这种方式。”把余华形容为“ 篝火旁能讲故事的 那个人”,此语也被余华认为是自己得到的最高评 价。
当余华、陈染、周国平当三位传统作家的博客 总点击量只有 27 万、14 万和 11 万时,年过 50 的 童话大王—— —光头郑渊洁的博客“ 勃客郑渊洁”早 就超过了 100 万的点击量,将余华、余秋雨、周国 平、陈染等同行远远地甩在身后。
当余华对世界杯的描述还是那种略显散漫的 照片加上清雅的点评时,郑渊洁早就与时俱进地 即时发表赛后的感受,尽管他一再表示“:我是一 个伪球迷”,但是其幽默的文风和犀利的观点,成 为了新浪世界杯博客中耀眼的明星。其在黄健翔 “ 解说门”事件发后第一时间的评论更是达到了 70 多万的点击量。对点击量的热切关注,折射出来了 博客们追求自己的文字,图片,声音,或者就是一 个虚拟的自己本身被承认,被崇拜的心理。虽然郑 渊洁也因其博客出位的语言和观点饱受非议,他 形容“ 博客说是家,其实有点儿像妓院,谁都能进 来零距离接触你。而你又心甘情愿,将你自己展示 给大众看。”而相对于普通博客,这些作家博客,名 人博客们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中的认可 度,点击量的地位因此举重若轻。在眼球经济的当 下,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博客世界中,文字的好 坏与否,内容的精彩与否都是由是否文字内容是 否时尚,点击量是否够高来判断的。
现在的博客上大致趋势就是两种风格的语 言,一种就像余华这样有深度,有内涵,同时比较 传统的文字;另一种就像郑渊洁,幽默,风趣,有时 又让人觉得哗众取宠,单纯地为吸引眼球而特立 独行。虽然前者更加让人钦佩,可是明显后者在现 今的博客文学中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因此,余华等作家都力图使自己的博客在文 学的高雅性和网络的通俗性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140
的强势和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论坛的挑战,究竟是 各种各样主体的驾驭能力较强,能够形成有自我
什么让博客能够异军突起呢?基于博客建立起来 个性的言论和观点。而这样的交流,这种较为直
的交流平台有何不同之处呢?
接,不加掩饰,好恶分明的意见也许正是作家们在
和博客相比,传统媒体的言论管制更严,同时 现实生活中所闻甚少的,也是最渴望得到的一种
三、博客文学的大众狂欢
对于渐渐兴起的“ 博客文学”热,有人说它正是 宽带孕育出来的大众文学与平民文学,是一场不 折不扣的大众狂欢。
文学评论家葛红兵认为,与传统文学、网络文 学相比,博客文学在传播模式和写作上具有明显 的自我性。综观博客传播如此种种的与众不同,必 须承认的是,博客本身并不是文学的一种也不能 成为文学的分支,充其量它只是像书籍、报纸、杂 志一样,是传播媒介的一种。然而,博客就“ 忽如一 夜春风来”的气势,引得“ 千树万树博客开”的局面 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它所带来的对传统文学形态 的挑战和文学语言的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 博客 文学”这个词对“ 文学”的传统定义是一个挑战。它 的生活化特征、写实性品格、非教益性倾向、自我 记录和抒发的意味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构成了巨大 的冲击。
受制于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因此网友们 交流。这与一些纯粹灌水的论坛相比,高下自分。
更愿意选择一种相对更加自由,更加迅捷的方式
媒 介 的 变 革 与 文 学 的 发 展 总 是 紧 密 相 联 ,博
来传播和交流自己的思想。正如《 华尔街日报》记 客是一种新的媒介,新的媒介总是在不断的延伸
者佩姬·努南 ( PeggyN oonan)所说:博客是每周 7 着人类的感觉器官,使人类的感官比例不断发生
作为第一个在新浪上开博客的作家( 2005 年 9 月 20 日),两个月内他的博客点击率超过 13 万,其 中一篇《 一个作家的力量》,一周左右点击率超过 一万,读者评论有 80 多篇。这让余华觉得十分过 瘾,他感叹说“:书能一下卖这么多吗?”要知道,第 一个吃螃蟹的余华,可是在创作《 兄弟》下半部的 关键时期分出精力建博客的。难怪作家陈村会劝 说他“:放着《 兄弟》的下半部不好好改,弄什么博客 呢?博客是好玩的么?网上的所有东西,不更新就 败了,一个小说家,哪有那么多精神常常照顾这东 西?”而面对这样的质疑,对博客颇为着迷的余华 这样解释他对博客的理解“, 我一生没有写过日 记,也不想把博客写成私生活,通过新浪这个平 台,和读者有一些直接的交流,这对一个作家来讲 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是感性的,读者也是感性的, 我想把它做成一个精神上的博客。”
博客网站则赋予了个人一个信息化的“ 生活”天 成为了很多名人宣传自我,扩大影响的载体。譬如
地。博客追求的共享性是针对相对稳定和特殊的 余华,选择在沉寂多时又发力作的时候开辟自己
群体的。
的博客,即便其本意并非如此但效果却是毋庸质
其次,博客虽然也可以和 B B S 一样匿名发言, 疑的,直到《 兄弟》下半部问世前夕,他在自己的博
余华除了在“ 文学随笔“”、艺术随笔“”、往事散 文“”、域外印象“”、前言和后记”等栏目中贴出一些 随笔之外,还开设了“ 互动”与“ 篝火论坛”等栏目, 在博客上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人给博客下 了三层定义:1.博客是日记。2.博客是媒体。3.博客
文 学 与 传 媒 139
视觉 人文
是人!如余华谈到的“:在博客上,我开始学会和陌 生人交往。大家互相尊重,这是前提,这样我们才 能坐到天亮,否则日出前就不欢而散。我喜欢博客 这样的地方,单纯和睦“。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博客 本身就是余华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创建了一 个他自己希望拥有的与读者沟通的渠道,何乐而 不为呢?
“ 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 无数次幻想 着自己能有一个兄弟的情景,余华先生笔下的异姓 兄弟之间的真情,也许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深处 所渴望的一种情感,至少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是用 我自己的情感在阅读《 兄弟》,所以经常被其中的情 节所打动。”
“ 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余华开始力不从心了,有 一笔带过的痕迹,很多东西太理想化了。比如顺利 有了工作,有了工作然后就有了工资,有了工资就 买衣服吃面买眼睛, 把这些生活小问题搞定了之 后,余华再把笔转向重点叙述。这太直白了,加点细 节在上面也能稍微掩饰一下剧情的单调和乏力”
博客与文学的碰撞
— ——从余华博客看博客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叶剑松 ↓
一、余华博客,交流至上
“ 逝者已去,生者犹在。李兰撒手归西,走上漫 漫阴间路,在茫茫幽灵里寻觅宋凡平消失的气息, 已经不知道两个儿子在人世间如何漂泊。”这是 2006 年 3 月 14 日余华博客上的首段文字。虽然只 是 33 万字中的短短 5000 字,然而这却是期待了一 年之久的读者们第一次接触《 兄弟》 下半部的作 品。仅一天时间,此文的阅读点击率已逼近 3 万, 留言也达数千条。接下来的几天内余华又连续贴 了两篇新作连载,这一做法很快在读者和网友中 掀起了又一波《 兄弟》热潮。网友在小说片段的留 言中提到:
博客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吸引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