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二次作业可下载

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二次作业可下载

2020-2021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什么关系?答:经济制度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具有决定性作用。

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经济体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

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答: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

3.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①价值规律;②货币的产生与发展;③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④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简述公有制的含义以及公有制主体作用的表现。

答:公有制的含义: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

公有制主体作用的表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价值规律能够调节生产资料的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6.简述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答: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②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③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7.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①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销售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②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③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_431金融专硕基础班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_431金融专硕基础班第二次作业

431金融专硕基础班第二次作业简介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一、选择题1. 以下货币制度中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

A 金银双本位B 金银平行本位C 金币本位D 金汇兑本位2. 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均衡点决定的理论是( )。

(A)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B)实际利率理论(C)可贷资金论 (D)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3. 投资银行在各国的称谓不同,在英国称为( )(A)证券公司 (B)商人银行 (C)长期信贷银行 (D)金融公司4.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欧元区国家( )(A) 斯洛文尼亚 (B)希腊 (C)瑞典 (D)德国5. 从中央银行制度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属于( )。

(A)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中央银行制度(C)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6. 货币层次是根据( )来划分的。

A、安全性B、收益性C、流动性D、风险性7. 假设你花了 100元获得一项资产,该资产以后每年会给你带来5元的稳定收入,假设市场利率等于4%,那么你愿意最低以()价格出售这项资产。

A,100元 B.99元C.101元D.125元8. 面值为100元的永久性债券票面利率是10%,当市场利率为8%时-该债券的理论市场价格应该是( )(A) 100 (B) 125 (C) 110 (D)13759. 以下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率期限结构通常表现出短期利率波动大, 长期利率波动小的特征。

B、市场分割理论不能解释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倾斜的特征。

C、预期理论能够解释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联动关系。

D、流动性升水理论假设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存在不完全的替代性。

10. 一位投资者以5元的价格买入A公司的股票,持有3个月后,以5.5元的价格出售,在持有期间A公司派发了0.15元每股的红利。

那么该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是( )。

A,12% B.5% C.3% D. 13%11. 下列关于证券发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极后果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

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019春季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已完成)

2019春季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已完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C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一,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论述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政治、阶级关系和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核心是资本意识形态是根本,政治是手段,经济是最终结果。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所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志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归纳总结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共产主义理想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斗争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学生答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学生答案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和这一理论的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

突出解放生产力问题,把它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有时代意义的.3)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

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

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姓名:吴远林学号:1205116141、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认识的发生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它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

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

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100分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10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A )A.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和创造它B.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但可以创造它C.人们不能消灭它、创造它,但可以改造它D.人们不能创造它、改造它,但可以消灭它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 )A. “代理制”B. “个人联合”C. “企业联合”D. “参与制”4、金融资本是由(C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 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 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度过社会主义的理论6、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D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8、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D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 D )A.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0、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 D )A.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B.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C.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D.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12、“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科学主义1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看它是( B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6、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17、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价值量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 A )A.得到部分补偿 B.得到完全补偿C.没有得到补偿 D.得到超额补偿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9、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 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20、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 B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二、多项选择题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 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2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B C )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姓名:159****2022班级:202209学期成绩:100分∙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的观点∙B、运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2.5分5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2.5分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其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⑤A.①②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④人们A.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A.人们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象C.客观物质世界D.剥削阶级的偏见④要通过中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绝对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④意识依赖A.①②③B.②④C.④⑤D.①③⑤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整个社会的代表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C.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D.抵御外来侵略的组织机构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地理环境、上层建筑、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基础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上层建筑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③生产力、生产关系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能认识世界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④D.③④⑤④有限与A.①②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C.解决社会矛盾的实际能力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A.学习书本知识B.参加社会实践C.进行社会调查D.研究实际情况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A.历史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C.相对主义的D.多元论的3.人们在生产中A.1、2、3B.2、3、4C.1、2、4D.1、2、3、4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⑤A.读书学习B.间接经验C.思维创造D.实践活动③对事物一定层A.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④⑤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B.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④客体可知A.①②③④⑤B.②④C.③⑤D.①②⑤④理在事先⑤人的A.①②⑤B.②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⑤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否平等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合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它渗透A.1、2、3B.2、3、4C.1、2、4D.1、2、3、4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关系C.人们在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D.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A.①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客观规律B.社会实践C.客观真理D.主观能动性A.物与物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⑤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⑤D.①②③④⑤。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考生答题情况--------------------------------------------------------------------------------作业名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出卷人:SA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起止时间:2014-5-8 14:35:45 至2014-5-8 14:48:01学员姓名:14030111866 学员成绩:97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96.67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内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3.33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3.33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内容: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本题得分:3.33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说说人如何获取正确认识为了正确理解认识基础和来源以及获取正确的认识,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主体、客体、中介是构成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主题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时间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对象。

实践的中介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总之,实践既能动改造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认识是什么?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反应;唯心主义先验证论颠倒物质和思想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实践对认识起了决定作用,主要变现在一下几点;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学习和继承他人的间接经验对提高认识非常重要,但归根到底,他人的经验也源于实践。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最后,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

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进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价值的最终实现。

第二次马克思作业

第二次马克思作业

•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 去同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 是怎样调整心态。
• 插入“消极与积极两面状态及其结果”的 图片
•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 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 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 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 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 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 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 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 物。
• 在半个多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并掌握了唯物 论、辩证法以及实践认识论的思想和基本 原理 。 • 马克思哲对我们的启示,对我们的指导是 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述的。这我仅以我 个人对马克思哲学肤浅的认识谈谈。不过 我真心希望,我这简单肤浅的认识,会对 大家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 因此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取得某一物质, 产生的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前进。 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 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不仅如此,体现了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物 质观,还使我明白了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 可以认识的对象,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条件 的诸多限制,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未被我 们认识的东西,但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的 东西,例如宗教中所宣扬的神佛等,世界 七大未解之谜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 学习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 考试之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 难过的经历,或者自己付出了辛勤努 力,没有得到丰硕的学习果实而放弃 自己的目标的体验。
• 插入“成绩不理想而沮丧”图片
• 发展论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道 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C)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D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B)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1、人们认识的起点是(D)。

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2、实践是指(C)。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现了认识论中的(A )。

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可知论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6、经济结构是指( A )。

A、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因素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 )。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

纪录片主要是从天体物理和宇宙演化的角度来阐述客观规律的,初观此片时认为它主要讲述的应该是客观的物理知识与规律没有体会到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

然而,哲学是对一切客体存在的科学知识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它确定了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认知,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角度去认知世界看待世界与其他的科学研究都是相同的,可以说是它们的本源。

如本片中对于太阳的研究,太阳通过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氢原子聚变为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给予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生存的能量。

现代物理中的质能方程给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客观原理,也就是从唯物主义的层面客观地来认知这个世界。

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最终外层不断膨胀并毁灭整个太阳系的固有的一切。

如果从感性的认知来说,这可以是令人惊恐而不安。

然而,这一过程至少还有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

人的物质和意识的具象化在全宇宙的时空中而言正是沧海一粟,客观世界的某些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纵观宇宙世界,即便是如此浩瀚的宇宙中,如若地球不复存在,人类也很难能够找到下一个赖以生存的栖息之所。

甚至可以说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是无数的巧合下创生的奇迹,任何一点的偏差就会使得这一结果被更改。

在物质不断运动的过程,宇宙也在以人类无法认知的速度飞速改变着,对于森罗万象,人类的确是太过渺小了,甚而会令人质疑自我存在的意义。

诚然,人十分渺小,但这并非说我们应该抛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我们无法改变整个宇宙演变的轨迹,但凭借科学的世界观发挥自身的努力,能够使我们过上更为幸福的生活。

世界的确是由唯物论决定的物质世界,这并不阻碍我们感性地提升自己幸福感受。

对宇宙科学的认知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此,一个人的命运呀,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

(500字左右)
(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500字左右)
答案:
(1)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一,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进一步说,是要求我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

二,我国现阶段国情存在着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三,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这体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观点。

(2)
1.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变资本不断增长而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它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这部分劳动者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平均的剩余价值,而不是说劳动者绝对的过剩。

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即材料中的失业工人。

2.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还会对现役劳动者造成巨大的压力,有利于加重对他们的剥削。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必然造成无产阶级的贫困。

所以说过剩的工人人口是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
资本积累的杠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

3.资本积累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因此,社会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即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的存在,不能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就低甚至没有。

4.要解决就业问题,国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在保持目前较高经济增长和资本投入增长的前提下,有效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要素流动,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通过就业结构的变动,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促进就业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