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综合实践教学大纲(3篇)

计算机综合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3)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编程语言等基本工具。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3)学生能够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关注新技术、新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计算机操作系统(3)计算机网络(4)数据库技术2. 办公自动化(1)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2)WPS办公软件(3)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4)Excel数据处理3. 编程语言(1)C语言(2)Java语言(3)Python语言(4)HTML/CSS网页设计4. 项目设计与实施(1)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3)编码实现(4)测试与调试(5)项目维护5. 团队协作与沟通(1)团队协作原则(2)沟通技巧(3)项目管理6. 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1)人工智能(2)大数据(3)云计算(4)物联网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语言、项目设计与实施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4. 项目驱动法:通过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演示法: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技术和新应用。

6.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2周2. 办公自动化:2周3. 编程语言:4周4. 项目设计与实施:4周5. 团队协作与沟通:2周6. 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2周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ySQL版)-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ySQL版)-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代码:(二)课程中文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三)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五)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六)开课单位:(七)教学时间安排:第 5 学期(八)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九)后续课程:网络程序开发、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十)学时、学分安排:《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原理部分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范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应用操作;掌握数据库原理、方法及步骤,具有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

达成支撑专业学习成果相应的指标点。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 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数据库相关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课程目标2. 掌握关系代数语言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操纵和数据定义。

课程目标3. 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能够利用分解算法将关系模式进行合理的分解;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数据库系统维护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课程目标4. 能够在MySQL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下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操纵和数据定义。

课程目标5. 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1.理论教学第1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章节学时:(总学时:4学时;理论学时: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具体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作者:高云殷晓春王利钢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2期摘要: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作为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帮助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树立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促使学生紧跟行业发展以提升专业学习水平,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丰富个人内涵。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强化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完善考核机制,过程化全方位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据库;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8-0187-02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应用领域广泛分布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行业中往往位于程序员、网站设计、网络管理、系统运维、客服销售等应用型工作岗位,必须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关任务的能力。

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必须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职业素养,如政治素养、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遵纪守法意识等等,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为以上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供支撑和保证。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往往开设在第二或第三学期,课程所学内容贯穿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

课程包含了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数据库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理论和关系代数的使用;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方法;掌握MySQL的安装和工具的使用;掌握MySQL创建数据库及数据库中对象的方法;能编写SQL语句完成对MySQL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删改查;掌握基本SQL语言的使用;掌握数据库中存储过程、存储函数、触发器、事务等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的管理和备份恢复方法。

《Visual-FoxPro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Visual-FoxPro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要求的内容与考核目标授课及实验学时分配课程实验要求考试方式及考试成绩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二、课程性质1.教学对象:本课程既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文理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

该课程为3学分,实行学分制。

2. 课程特点: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Visual FoxPro 9.0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学习和掌握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以及数据库的应用和可视化程序设计技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开发和设计能力,同时还要求了解和掌握可视化软件工具的开发应用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学、英语是本课程的前序课程,其后序课程为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与数据库技术的专业课程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中有数据处理要求的的相关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的本书以初学数据库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初步掌握Windows95/98基础知识为教学起点,以中文VisualFoxPro6.0为蓝本,详细介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操作方法。

教材内容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关系数据库语言SQL命令,适当增加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应用,删除了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内容。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Foxpro》第2版,在原有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

本书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同时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编写过程中还参照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4300131 课程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24 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计算机技科学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网络安全工作,做好知识准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安全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网络方向学科专业课。

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及其方法。

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的诊断与消除等。

三、预修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课堂讲授内容与学五、讲授内容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以及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如何评价一个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是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结构以及配置实验环境。

难点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网络安全的定义2 网络安全的特征3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第二节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1 协议安全问题2 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漏洞3 安全管理问题4 黑客攻击5 网络犯罪第三节常用的防范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2 采用访问控制3 数据加密措施4 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四节网络安全策略1 我国评价标准2 国际评价标准第五节环境配置1 安装VMware虚拟机2 配置VMware虚拟机3 Sniffer工具的介绍和使用第二章远程攻击的一般步骤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网络攻击的过程及其分类。

理解本地入侵和远程入侵的区别。

大学一年级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大学一年级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大学一年级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1.2 课程学时:36学时(理论课)1.3 课程对象:大学一年级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1.4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数据库基本概念2.1.1 数据、数据模型、数据库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2.2 关系型数据库2.2.1 关系数据库模型2.2.2 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2.2.3 数据完整性与数据约束2.3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2.3.1 关系模式设计2.3.2 范式理论2.3.3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2.4 SQL与关系数据库操作2.4.1 SQL语言基本结构2.4.2 数据定义与数据操作语句2.4.3 查询语句与连接操作2.5 数据库安全与备份恢复2.5.1 数据库安全性与访问控制2.5.2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2.6 数据库应用与发展2.6.1 数据库应用领域2.6.2 大数据与云计算对数据库的影响3. 教学方法3.1 授课讲解:通过系统、有逻辑性地讲解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3.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示例,演示数据库设计、SQL 语句编写、数据操作等具体操作步骤。

3.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数据库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数据库设计、查询优化等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 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以及实践任务完成情况。

4.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4.3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项目,并提交相关报告。

5. 参考教材5.1 《数据库系统概论》- 王珊、萨师煊5.2 《数据库系统概念》- 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 Sudarshan6. 参考资源6.1 开放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PostgreSQL等)的安装与使用指南6.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案例分析6.3 SQL语言参考手册本教学大纲为一年级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500208810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开课学期 3周数1周总学分 1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并修课程数据结构课程简介这是一门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建议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二、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的是立足于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追踪网络技术最新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知识,能够并能分析网络的性能以及发现网络中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分为软件基本操作和网络分析两个阶段,共6个任务。

三、内容与时间安排1.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0.5天)2.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与使用(0.5天)3.考察802.3协议的操作和以太网帧格式(1天)4.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和DNS(2天)5.探究TCP(0.5天)6.IP路由实践与应用(0.5天)四、作业(报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封面、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课程设计总结(如有创新点,在该处说明)等。

五、考核方式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六、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80%,自主创新占20%。

七、必要的说明有关题目的选择,原则上为教师事先制订,但经过申请,在指导教师的严格审核之下,可以自行选取更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或者真实项目也可。

制订人:李相海审订人:齐立磊批准人:张晓民2012年7月26日《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506107180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开课学期 4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 )总学分 3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并修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布线、PHP网站编程技术等课程简介这是一门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掌握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课程目标1.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背景和发展趋势。

2.掌握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

3.了解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包括商业、金融、医疗、社交网络、智能交通等。

4. 学习使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工具和技术,如Hadoop、Spark、SQL、Python等。

三、教学内容1.大数据概述1.1大数据定义和特点1.2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和趋势2.大数据处理方法2.1数据获取与清洗2.2数据存储与管理2.3数据处理与分析2.4数据可视化与展示3.大数据应用案例3.1商业与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应用3.2医疗与健康领域的大数据应用3.3社交网络与推荐系统的大数据应用3.4智能交通与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应用4.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与技术4.1 Hadoop与MapReduce4.2 Spark与分布式计算4.3SQL与关系型数据库4.4 Python与数据分析5.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5.1大数据安全的挑战与问题5.2大数据隐私保护的方法与技术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大数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亲自使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加深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研究:通过实际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讨论、实验报告等)占40%。

2.期末考试占6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1.《大数据导论》,王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Hadoop权威指南》,Tom White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料:1. 《Spark快速大数据分析》2. 《Python数据分析实战》3.《数据孤岛》4.《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介绍、大数据概述第二周:数据获取与清洗第三周:数据存储与管理第四周:数据处理与分析第五周:数据可视化与展示第六周:商业与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第七周:医疗与健康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第八周:社交网络与推荐系统的大数据应用第九周:智能交通与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应用第十周:Hadoop与MapReduce第十一周:Spark与分布式计算第十二周:SQL与关系型数据库第十三周:Python与数据分析第十四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五周:复习备考以上为《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主要涵盖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处理方法和应用领域,以及相关工具和技术的学习。

(新)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新)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当今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计算机连结成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手段,使计算机能够互联成网,进而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软硬件资源共享、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互通、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任务分布式处理。

在这基础上实现各种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如何利用现有计算机网络协议实现各种新的应用,并为新的网络应用开发出新理论和新协议,对网络协议及网络性能进行改进和提高。

当今是信息网络化时代,因此这门学科其重要性是毋用置疑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它与《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导论》、《编程基础》紧密关联,且比《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高一层次,与这两门科同等重要。

因为计算机网络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的体系结构和软件的操作系统之上,所以必须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作为前导课程。

又因为《计算机网络》学科的内容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有非常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新的分枝课程,分枝出计算机网络的其它课程,如《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Internet与Intranet》、《网页制作和网站组建》、《网络应用编程》、《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等。

这些课程有些是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有内容上的重复,总体上计算机网络课程和内容可分为五部分:(1)《计算机网络原理》或《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分层的体系结构,ISO的七层模型,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功能实现的原理,TCP/IP协议,应用层的协议及实现原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等。

(2)《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网络的组建》或《网络工程》:主要内容是网络工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布线,网络操作系统选定与服务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安全配置等。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48(其中实验9学时)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讯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数据结构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本大纲以一学期51课时讲授。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为辅,配合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安排学时安排:16周X3学时二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3周X3学时=39学时,上机实验3周X3学时=9学时。

课堂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上机实验练习理论的实现和一个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课堂教学: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二章关系数据库(6学时)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学时)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和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3学时)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第七章数据库设计(6学时)第八章数据库编程和第九章关系查询与优化(3学时)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3学时)第十一章并发控制(3学时)上机实验:实验1(3课时):E-R模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掌握数据库系统和DBMS的组成,练习SQLServer的配置和使用,E-R模式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库。

实验2(3课时):数据库的范式设计和数据库的数据操纵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E-R模式设计,进行关系模式设计和模式规范化过程的练习,设计并实现数据库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更新以及视图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3(3课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和整体设计。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设计。

实验4(3课时):简单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Access2010》教学大纲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Access2010》教学大纲
4.教学要求:理解利用网络文件夹共享数据库的方法;掌握SharePoint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掌握利用SharePoint网站共享数据库的方法;了解SharePoint与Access 2010数据进行关联操作的方法。
第八章宏
1.主要内容:宏的基本概念;宏的创建与编辑;宏的执行与调试;宏的应用案例。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Access)》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数据库基础及应用(Access);
英文名称:BasicandApplicationofDatabase(Access)
课程编码:
学 分:6
总 学 时:9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上机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执 笔 人:
第六章报表
1.主要内容:报表概述;创建报表;编辑报表;创建高级报表。
2.重点:报表的基本概念;创建报表;编辑报表。
3.难点:编辑报表;创建高级报表。
4.教学要求:理解报表的基本概念,掌握报表的组成、报表的类型及报表视图的概念,掌握使用向导创建简单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使用报表设计来完成报表制作,掌握报表中各种控件的创建及属性的设置,掌握报表的分组、计算和统计功能。
2.重点:模块的概念;程序流程中的三种基本结构。
3.难点:程序流程中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及子过程。
4.教学要求:理解模块的概念,掌握把宏转换为VBA的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事件驱动机制,熟练掌握程序流程中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函数及子过程的定义和使用,了解程序的调试方法。
第四章SQL查询
1.主要内容:SQL概述;SQL常用语句;SQL特定查询。
2.重点:SQL常用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B03205课程名称: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Database课程总学时:64 (其中理论课50 学时,实验14 学时)学分: 3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Java程序设计面向专业:网络技术开课单位:软件工程系一、实验教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在理论方面涉及到集合理论、关系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等。

实践性强体现为:数据库设计理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们的设计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将不断地产生出新的设计技术和理论。

应用性强是指:现在每一个实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几乎都涉及到数据库应用,通常为后台应用。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SQL Server2005的相关操作。

学习该课程既要注意学习好理论,又要注意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实践的锻炼,进行实际上机操作的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项目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和使用(2学时)(1)实验目标1、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安装过程2、熟悉SQL Server 2005常用工具的使用(2)具体内容1、练习SQL Server 2005服务器的启动方式:2、打开SQL Server 2005,观察SQL Server 2005的各个组成部分,练习有关的操作。

3、练习SQL Server 2005的联机丛书的使用,并使用联机丛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二、创建数据库及数据库表(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创建和管理数据库2、掌握创建和修改数据库表结构3、掌握数据库表的数据维护操作(2)具体内容1、(1)创建数据库和事务日志。

要求如下:数据库名字为Sale,尺寸为5MB;数据文件为3MB,最大尺寸为10MB,文件增量为1MB;事务日志为2MB,最大尺寸为15MB,文件增量为1MB;位置均为C:\目录下。

(2)对第1步所建的数据库Sale进行如下操作:扩充或缩小数据库的容量(容量任意);重命名数据库(名称任意);删除数据库。

2、用T-SQL语句创建KCGL(课程管理)数据库。

3、在数据库KCGL中创建如下四个表:STUDENT(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名,系别代号,地址,出生日期)COURSE(课程号,课程名,教师)SC(学号,课程号,成绩)DEPT(代号,系名称)要求:(1)各字段数据类型请读者按语义分析自行决定。

(2)每个表要定义主键。

(3)为性别字段定义约束条件:只能为“男”或者“女”。

(4)为成绩字段定义约束条件:只能取0-100之间的数。

(5)为地址字段定义默认约束:’江苏南京’。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三、数据更新操作与标准SQL的简单查询(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使用标准SQL进行数据的增加、删除及修改2、掌握无条件查询和条件查询来实现选择运算(2)具体内容1、用insert命令在readers 表中插入两条记录。

2、用update命令将readtype表中教师的限借阅数量修改为30,借阅期限修改为180天。

3、用delete命令删除书名为“数据结构”的图书信息。

4、查询读者表的所有信息。

5、查阅编号为”2002060328”的读者的借阅信息。

6、查询图书表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书名和作者。

7、查询书名中包含“程序设计”的图书信息。

8、查询图书表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信息,结果按图书单价升序排列。

9、查询成绩最高的前3名学生的学号、成绩。

10、询选修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成绩最差的3名学生的学号成绩。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四、复杂查询(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数据的分组统计2、掌握连接查询3、理解联合查询;(2)具体内容1、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

2、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信息。

3、使用嵌套查询,查询定价大于所有图书平均定价的图书信息。

4、查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定价高于所有图书平均定价的图书信息。

5、查询2004-1-1和2004-12-31之间作者为“粱晓峰”的图书的借阅情况6、使用统计函数计算选课成绩表中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

7、使用统计函数计算选课成绩表中每门课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

8、查询选修课程门数超过2(包括2门)的学生学号、选修门数。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五、T-SQL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T-SQL的变量声明语句及赋值语句2、掌握T-SQL的流程控制语句:IF-ELSE、WHILE、CASE-END(2)具体内容1、定义一个局部变量@score,并为其赋值,然后设计一个IF-ELSE语句,如果@score>=60则输出“合格”,否则输出“不合格”信息。

2、定义一个局部变量@score,并为其赋值,然后设计一个CASE语句,按照以下规则输出信息:90-100:优秀80--90:良好70—80:中60—70:及格60以下:不及格其它:不合法的值3、计算S=1+2+3+…+100,用WHILE语句设计4、计算S=20+21+22+…+231(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六、索引、约束与视图(2学时)(1)实验目标1、利用SQL Server 2005创建和管理索引2、利用表的属性对话框设置表的约束3、利用SQL Server 2005创建和删除视图(2)具体内容1、利用向导创建STUDENT、COURSE表的主键索引2、利用企业管理器在STUDENT、COURSE表上创建聚集索引和惟一索引3、利用管理索引对话框新建、修改和删除索引4、利用T-SQL语句创建索引5、打开STUDENT表设计窗口,设置性别的域为(‘男’,‘女’),默认值为‘男’。

6、建立相应的视图,给出借阅超期信息单7、用查询分析器创建一个从表Student、Course、SC、DEPT中查看“计算机系”的所有同学及成绩情况的视图,视图名为Computedept_view,要求显示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名、课程名称、课程的成绩。

8、从前面建的Computedept_view视图查询选修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名,课程成绩9、从前面建的Computedept_view视图查询选修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名,课程成绩(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七、存储过程的创建与使用(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创建存储过程2、掌握存储过程的执行与维护3、理解使用存储过程来维护数据完整性(2)具体内容1、创建一个能向学生表中插入一条记录的存储过程Insert_student,该过程需要5个参数,分别用来传递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出生日期5个值。

2、写出执行存储过程Insert_student的SQL语句,向学生表中插入一个新同学,并提供相应的实参值(实参值自定)。

3、创建一个向课程表中插入一门新课程的存储过程Insert_course,该存储过程需要三个参数,分别用来传递课程号、课程名、学分,但允许参数“学分”的默认值为2,即当执行存储过程Insert_course时,未给参数“学分”提供实参值时,存储过程将按默认值2进行运算。

4、执行存储过程Insert_course,向课程表Course中插入一门新课程。

分两种情况写出相应的SQL命令:第一种情况:提供三个实参值执行存储过程Insert_course第二种情况:只提供二个实参值执行存储过程Insert_course,即:不提供与参数“学分”对应的实参值。

5、创建一个名为Query_student的存储过程,该存储过程的功能是根据学号查询学生表中某一学生的姓名、年级、性别及出生日期。

6、执行存储过程Query_student,查询学号为”20060201”的学生的学号、班级号、性别及出生日期。

写出完成此功能的SQL命令。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八、触发器的创建与使用(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利用T-SQL语句创建触发器2、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触发器3、理解使用触发器来维护数据完整性(2)具体内容1、创建一个当学生表中插入一个新同学信息时能自动列出全部同学学生信息的触发器Display_trigger2、调用上次实验创建的存储过程Insert_student,向学生表中插入一新同学,看触发器Display_trigger是否被执行。

3、练习和管理触发器。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九、默认和规则的使用(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使用T-SQL语句和企业管理器创建默认,默认的绑定和解除2、掌握使用T-SQL语句和企业管理器创建规则,规则的绑定和解除(2)具体内容1、创建一默认,要求能够取得当前日期并将其绑定到图书借阅表(borrowinf)的借期列。

输入几条记录加以验证。

(分别使用T-SQL语句和企业管理器)2、创建一规则,限定只能录入大于0的数值,然后将其绑定到图书表(books)的定价列。

输入几条记录加以验证。

(分别使用T-SQL语句和企业管理器)3、在图书管理数据库中创建名为reader_tp的默认,其值为3。

将该默认绑定到表readers 的“读者类型”列上。

输入几条记录加以验证。

4、在图书管理数据库中创建名为borr_dt的规则,其限定条件为值不小于零。

将该规则绑定到表readers的“已借数量”列上。

输入几条记录加以验证。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十、数据库安全、数据的导入导出(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SQL Server2005三级安全体系及验证模式的设置2、掌握SQL Server2005服务器登录帐号及数据库用户帐号的管理3、掌握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库角色并为其授权4、掌握为数据库用户授权的方法(2)具体内容1、创建SQL Server 服务器登录账号2、创建数据库用户:为“学生选课”数据库添加用户:zhang。

3、创建数据库角色:为“学生选课”数据库创建一用户自定义数据库角色s_c_reader,该角色的权限是可以查询学生表及选课成绩表的信息。

4、数据库对象操作权限的授予和回收:为数据库用户zhang 授予学生表的增、删、改、查权限。

(3)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微机、SQL Server 2005项目十一、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学时)(1)实验目标1、掌握创建备份设备的操作2、掌握完全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的操作3、掌握数据库故障还原模型的设置操作4、掌握查看备份信息的操作5、掌握用企业管理器还原数据库的操作(2)具体内容1、创建school数据库及其基本表s,c(基本表的结构及内容随意)2、设置school数据库的故障还原模型为“完全”3、创建备份设备:school_bak4、为school库做第一次完全数据库备份5、为school创建基本表sc(基本表的结构及内容随意)6、为school库做差异数据库备份7、为shool数据库的基本表S、C插入记录(记录内容随意)8、为shool数据库做事务日志备份9、为shool数据库的基本表SC插入记录10、查看备份设备school_bak中的备份内容11、删除school数据库12、用企业管理器分别还原前面三次为school数据库所做的备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