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引进合同说明及纠纷案例分析
专利法律案例分析模板(3篇)
![专利法律案例分析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2a96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案例名称】【涉案专利号】【涉案专利名称】【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专利授权公告日】【专利代理机构】【案情简介】简要介绍案件背景,包括涉案专利的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专利权人的背景信息、涉案专利的授权过程、涉案纠纷的产生原因等。
二、争议焦点1. 专利权的有效性- 是否属于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 是否违反了专利法禁止的授权条件?- 是否存在抵触专利或从属专利?2. 专利侵权- 被告的产品/方法是否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 被告是否构成专利侵权?3. 专利权的范围- 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具体解释和范围确定。
- 专利权利要求的修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专利权的使用- 专利权人是否可以阻止他人实施专利?- 专利权人是否需要支付许可费用?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专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技术方案。
- 专利法第二十三条: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权利要求书应当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技术方案,是指技术领域、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
3. 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案例分析1. 专利权的有效性- 分析涉案专利是否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条件。
- 判断是否存在抵触专利或从属专利,影响专利权的有效性。
2. 专利侵权- 对比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与被告的产品/方法,分析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 判断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
3. 专利权的范围- 对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分析专利权人在修改权利要求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专利权的使用- 分析专利权人是否有权阻止他人实施专利。
- 判断专利权人是否需要支付许可费用。
五、判决结果1. 专利权的有效性- 判断涉案专利是否有效。
技术合同的法律后果案例(3篇)
![技术合同的法律后果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becdb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某高校(以下简称“高校”)签订了一份技术合同,约定高校将其自主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转让给科技公司,由科技公司进行商业化开发。
合同约定,转让费用为人民币100万元,科技公司需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支付首期款50万元,剩余50万元在技术研发完成后支付。
合同签订后,科技公司支付了首期款,但技术研发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科技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技术研发,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二、争议焦点1. 高校是否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50万元转让费用?2. 科技公司是否有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三、法院判决1. 高校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50万元转让费用。
法院认为,根据合同约定,转让费用为人民币100万元,科技公司已支付首期款50万元,剩余50万元应在技术研发完成后支付。
虽然技术研发未能完成,但合同并未约定在技术研发失败的情况下,科技公司无需支付剩余转让费用。
因此,高校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50万元转让费用。
2. 科技公司无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
法院认为,根据合同约定,科技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支付首期款50万元。
科技公司已按照约定支付了首期款,且技术研发过程中并未出现合同约定的违约情形。
因此,科技公司无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
四、法律后果分析1. 高校作为技术成果的拥有者,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转让费用。
这体现了技术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双方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科技公司作为技术成果的使用者,无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
这体现了技术合同的风险承担原则,即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合同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承担方式。
3. 本案中,法院的判决结果对技术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具有以下启示:(1)合同双方在签订技术合同时,应明确约定技术成果的交付、使用、保密、转让费用等关键条款,避免因条款不明确而引发争议。
法律专利权纠纷案例(3篇)
![法律专利权纠纷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328c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专利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
本案例涉及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YY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之间的专利权纠纷。
原告拥有一项名为“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的发明专利,而被告未经授权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与原告专利相同的技术。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情简介1. 原告情况原告XX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原告研发成功“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2011100XX。
2. 被告情况被告YY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从事数据分析服务的企业。
2015年,被告在其产品中引入了与原告专利相同的技术,并未取得原告的许可。
3. 纠纷起因2016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其产品中使用了其专利技术,遂与被告进行协商,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然而,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诉讼过程1. 原告起诉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500万元。
2. 被告答辩被告在答辩中承认使用了原告专利技术,但认为其使用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3. 证据收集原告提交了以下证据:(1)发明专利证书及专利说明书;(2)被告产品宣传资料及使用说明;(3)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协商记录;(4)原告经济损失的计算依据。
被告提交了以下证据:(1)被告产品使用说明;(2)被告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协议。
4. 庭审庭审过程中,双方就专利权是否被侵犯、被告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辩论。
四、法院判决1. 专利权被侵犯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所拥有的“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发明专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被告在其产品中使用与原告专利相同的技术,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
2. 被告构成侵权法院认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使用其专利技术,且未支付相应费用,其行为已构成侵权。
专利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专利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f740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智能穿戴设备的创新型公司。
2015年,科技公司研发出一款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智能手表,并申请了专利权。
2018年,科技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自家产品高度相似的智能手表,涉嫌侵权。
经过调查,该涉嫌侵权的产品由另一家名为“创新公司”的企业生产。
为此,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创新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创新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2. 如果侵权成立,科技公司应如何计算损失?三、案件分析1. 创新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1)专利权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侵权判定本案中,科技公司拥有新型智能手表的专利权,而创新公司的产品在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与科技公司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若创新公司的产品在实质上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2. 如果侵权成立,科技公司应如何计算损失?(1)损失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损失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确定赔偿数额。
”本案中,科技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计算损失:①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产品销售所造成的销售收入损失、因市场份额减少所造成的利润损失等。
②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损失。
(2)损失计算结果根据科技公司的举证,创新公司的侵权产品销售金额为100万元,市场份额减少导致科技公司损失20万元。
专利侵权纠纷解析案例分析与法律途径
![专利侵权纠纷解析案例分析与法律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25562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8.png)
专利侵权纠纷解析案例分析与法律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专利权的保护和侵权纠纷解决成为了重要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和相应的法律途径。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A公司针对B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A公司是一家拥有专利权的企业,该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B公司未经许可并且未支付专利使用费,擅自利用了A公司的专利技术,并在市场上销售相关产品。
A公司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侵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解决专利侵权纠纷:(1)诉讼:A公司可以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关损失和利益权益。
(2)和解:A公司可以与B公司进行谈判,寻求达成和解协议。
和解可能包括双方达成许可协议,允许B公司在支付专利使用费的前提下继续使用相关技术。
2. 案例二:C公司被D公司指控侵犯专利权C公司是一家创新企业,致力于开发新技术。
然而,D公司声称C 公司的某项产品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要求C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并赔偿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C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解决专利侵权纠纷:(1)无效宣告:C公司可以向专利行政部门递交无效宣告请求,对D公司的专利进行无效宣告。
如果专利被宣告无效,D公司的侵权指控将不再有效。
(2)反诉:C公司可以提起反诉,声称D公司也侵犯了C公司的专利权。
这样可以使双方在法庭上争论彼此的侵权行为,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法律途径1. 提前申请专利保护: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提前申请专利保护是防止他人侵犯专利权的重要措施。
及早申请专利可以确保自己的技术独立性和专有权益。
2. 版权登记和保护:除了专利,创作者还可以考虑对其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和保护。
版权法提供了对原创作品的保护,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和软件等领域。
3. 寻求法律援助: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寻求专业法律援助是很重要的。
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可以协助解决专利纠纷,并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和指导。
专利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
![专利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6474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一)案件概述本案涉及一起专利侵权纠纷,原告甲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新型环保材料的企业,其研发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
被告乙公司是一家生产同类环保材料的企业,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生产并销售与原告专利产品相似的环保材料。
原告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被告生产的产品是否落入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2. 被告是否构成专利侵权;3. 原告的经济损失如何确定。
二、案件事实(一)原告甲公司原告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新型环保材料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研发,甲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
该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201610XXX。
(二)被告乙公司被告乙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生产同类环保材料的企业。
在被告乙公司成立初期,其生产的产品与原告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在2018年,被告乙公司开始生产与原告甲公司专利产品相似的环保材料,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三)纠纷发生2019年,原告甲公司发现被告乙公司的产品与自己的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之处,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法院审理(一)被告是否构成专利侵权1. 法院认定被告生产的产品落入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在本案中,被告乙公司的产品与原告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且被告乙公司的产品在功能、用途、效果等方面与原告甲公司的专利产品相同,因此,法院认定被告乙公司的产品落入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
2. 法院认定被告构成专利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实施其专利。
合同管理专利案例分析
![合同管理专利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182c5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7.png)
合同管理专利案例分析一、合同主体。
甲方:[甲方公司名称或个人姓名]乙方:[乙方公司名称或个人姓名]二、背景说明。
咱们都知道,专利这事儿可重要啦。
甲方呢,有一些超厉害的发明创造,想要好好管理这些专利。
乙方呢,在专利管理方面有不少经验和资源。
所以呀,咱们就来签这个合同,让乙方来帮甲方管理那些珍贵的专利。
三、合同目的。
1. 乙方要帮甲方把专利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包括但不限于专利的申请、维护、保护等一系列的事儿。
2. 甲方呢,就可以放心地把精力放在继续发明创造上,不用整天为专利的那些复杂手续头疼啦。
四、服务内容。
(一)专利申请。
乙方得帮甲方判断哪些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哦。
可不能马马虎虎的,要认真地研究甲方的发明,看看是不是真的符合专利申请的条件。
如果符合呢,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申请材料,然后提交给相关部门。
比如说,甲方有个新的小发明是关于一种特别方便的家居用品,乙方就得像对待宝贝一样,仔细地把这个发明的特点、优势都写清楚在申请材料里。
(二)专利维护。
1. 缴费提醒。
专利可是要定期缴费的,要是忘了,那可就麻烦大啦。
乙方要提前提醒甲方什么时候该缴费,就像个贴心的小管家一样。
不能让甲方因为疏忽而失去专利的保护哦。
2. 状态监测。
乙方还要时刻盯着专利的状态呢。
看看有没有人对甲方的专利提出异议呀,或者有没有类似的专利出现。
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得马上告诉甲方。
比如说,要是发现有个竞争对手的产品好像有点侵犯甲方的专利,乙方就要赶紧给甲方说:“甲方亲,好像有点小状况,咱得看看是不是有人在动咱的奶酪啦。
”(三)专利保护。
1. 侵权监测。
这可是个很重要的活儿呢。
乙方要到处去瞅瞅,看看有没有人未经甲方同意就用了甲方的专利技术。
要是发现了,那可不能客气,要立刻采取措施。
就像守护自己的宝贝一样,坚决不能让别人随便拿走。
2. 法律维权。
如果真的发现有人侵权了,乙方就要帮甲方打官司或者采取其他法律手段来维护甲方的权益。
乙方得找最厉害的律师,然后陪着甲方一起面对那些侵权的坏蛋。
技术转移法律案例(3篇)
![技术转移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9162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d.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一家与甲公司业务领域相近的企业,在了解到甲公司的技术优势后,乙公司决定通过购买甲公司的专利技术来实现自身的技术升级。
2016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约定甲公司将一项名为“一种新型生物制药方法”的专利技术(以下简称“专利”)转让给乙公司,转让费用为人民币500万元。
合同中还约定,乙公司在使用该专利技术时,必须遵守甲公司提出的各项技术保密措施,并不得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
2018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其产品宣传资料中使用了与其专利技术相同的生物制药方法,且并未支付任何费用。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公司是否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2. 若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法院判决1. 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法院认为,甲公司所拥有的“一种新型生物制药方法”专利技术,属于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乙公司在未征得甲公司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甲公司的专利技术,属于侵犯甲公司专利权的行为。
2. 乙公司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使用甲公司的专利技术,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20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技术转移过程中,双方应充分了解对方的专利权状况,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本案中,乙公司在购买甲公司的专利技术前,未对甲公司的专利权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导致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双方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时,应明确约定技术转移过程中涉及的专利权状况,并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技术转让合同应明确约定技术保密义务和侵权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技术保密义务,但未对侵权责任进行详细规定。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ff1f4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b.png)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一、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
甲方(转让方/许可方):姓名:[甲方姓名]联系方式:[甲方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地址:[甲方地址]乙方(受让方/被许可方):姓名:[乙方姓名]联系方式:[乙方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地址:[乙方地址]嗨,咱们既然要做这个专利技术的交易或者合作呢,就得先把彼此的情况搞清楚,就像交朋友先知道对方是谁一样呀。
二、专利技术的描述。
这个专利技术啊,可真是个宝贝呢。
1. 专利名称:[专利的具体名称]2. 专利号:[具体专利号]3. 专利技术的内容:[详细地描述这个专利技术是关于什么的,比如说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多少个百分点,或者是一种创新的产品设计,有什么独特的功能和优势等等。
可以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就像给朋友介绍一个超酷的新发明一样]甲方得保证这个专利技术是合法拥有的,可不能拿个有问题的东西来忽悠乙方哦。
如果因为专利的所有权或者其他合法性问题产生纠纷,甲方得负责解决,并且赔偿乙方的损失。
三、交易方式或者许可方式。
咱们得说清楚这个专利技术是怎么到乙方手里的呢。
1. 如果是转让:转让价格:[具体的金额]付款方式:[是一次性付款呢,还是分几次付。
比如说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就像买东西先给个订金一样,剩下的在某个时间节点前付清。
可以详细说一下每次付款的时间和金额]转让的生效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专利技术就完全属于乙方了,就像把房子过户一样,得有个明确的时间]2. 如果是许可:许可类型:[是独占许可呢,就是只有乙方能使用这个专利;还是排他许可,除了甲方自己还能有乙方使用;或者是普通许可,可能还有其他方也能使用呢]许可费用:[具体的金额或者计算方式]许可期限:[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不管是转让还是许可,都得明明白白的,不能有含糊的地方,不然以后很容易吵架的呢。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甲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款项(如果是转让的话就是转让款,如果是许可就是许可费)。
技术转让 专利申请权转让 合同签订案例分析 如何保障双方权益
![技术转让 专利申请权转让 合同签订案例分析 如何保障双方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befca5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8.png)
技术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签订案例分析如何保障双方权益技术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签订案例分析如何保障双方权益技术转让和专利申请权转让是在商业领域中常见的交易形式。
在商业合作中,签订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技术转让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签订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保障双方权益。
1.引言技术转让和专利申请权转让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技术与专利的特殊性,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因此,双方应当重视合同的签订和履约过程,保障自身权益,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2.技术转让合同案例分析2.1 案例背景某公司A拥有一项先进的技术,并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技术转让。
公司B有兴趣获得该技术,并与公司A进行联系和洽谈。
2.2 合同签订过程公司A和公司B在洽谈过程中明确了技术转让的范围、方式、价格等关键条款。
在达成初步意向后,双方决定起草技术转让合同。
2.3 合同要素在技术转让合同中,必须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 技术转让的范围和内容- 技术转让的方式和时间- 技术转让的费用和支付方式- 技术转让后双方的保密义务- 技术转让后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等2.4 风险与风险规避技术转让合同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风险,如不符合预期的技术效果、技术保密泄露等。
为规避这些风险,公司A和公司B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技术保密和违约责任等条款。
2.5 履约监督与争议解决在技术转让合同履约过程中,双方应保持沟通,并有必要进行履约进度监督。
此外,合同还应明确争议解决的方式,例如仲裁或诉讼等。
3.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案例分析3.1 案例背景某公司A拥有一项具有商业价值的专利申请,而公司B对该专利申请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该专利申请的权益。
3.2 合同签订过程公司A和公司B洽谈并确定了专利申请权转让的条款和条件,并决定签订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3.3 合同要素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应概括明确每一方的权益和责任。
专利权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专利权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1c6b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6.png)
第1篇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研发的企业,长期致力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甲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制药,该药品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甲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决定申请该药品的专利权。
在申请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已经提交了相同内容的专利申请,并且乙公司申请的专利权已经获得授权。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专利申请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乙公司的专利权。
案例分析:一、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乙公司的专利申请是否侵犯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即甲公司是否已具备专利授权条件,以及乙公司的专利申请是否构成对甲公司专利权的侵犯。
二、案件分析1. 甲公司专利授权条件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授权条件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本案中,甲公司研发的新型生物制药是否满足专利授权条件,是判断其是否具备专利权的关键。
(1)新颖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之前,没有被公开过、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本案中,甲公司研发的生物制药在申请日之前并未被公开、使用或为公众所知,因此,甲公司的生物制药具备新颖性。
(2)创造性:创造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进步。
本案中,甲公司的生物制药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创造性。
(3)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本案中,甲公司的生物制药能够制造和使用,且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具有积极效果,因此,甲公司的生物制药具备实用性。
综上所述,甲公司的生物制药符合专利授权条件,具备专利权。
2. 乙公司专利申请侵权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其专利的行为。
本案中,乙公司的专利申请是否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相同技术领域: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专利申请均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属于相同技术领域。
专利法律方法案例分析(3篇)
![专利法律方法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1f9b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节能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我国某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原告)研发出一种新型环保节能设备,并于2018年6月申请了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000001.2)。
该专利于2019年12月获得授权,专利权人为原告。
然而,原告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另一家企业(以下简称被告)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存在高度相似之处。
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被告的产品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2. 如果侵权成立,原告应如何确定赔偿金额?三、案例分析1. 被告的产品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1)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享有独占实施权,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实施其专利。
在本案中,原告作为专利权人,其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
(2)专利侵权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包括:被诉侵权产品与专利技术是否具有相同或实质相同的技术特征,以及被诉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3)案件分析在本案中,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存在以下相同或实质相同的技术特征:①结构相似: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在整体结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包括主要部件、连接方式等。
②功能相似: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在实现环保节能功能方面具有相同或实质相同的效果。
③技术方案相似:被告的产品在实现环保节能功能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案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存在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实质相同的技术特征,且落入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因此,被告的产品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
2. 原告应如何确定赔偿金额?(1)赔偿金额确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赔偿金额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①专利权的价值;②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③侵权人的获利;④被侵权人的损失;⑤侵权人愿意支付的数额。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efe66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2.png)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一、合同双方。
甲方(转让方):姓名:[甲方姓名]联系地址:[甲方地址]联系电话:[甲方电话]乙方(受让方):姓名:[乙方姓名]联系地址:[乙方地址]联系电话:[乙方电话]二、专利技术相关信息。
1. 专利名称。
这个专利可有个超酷的名字呢,叫做[专利具体名称]。
就像给这个技术宝贝取了个独一无二的昵称,让它在众多技术里闪闪发光。
2. 专利号。
它的专利号是[具体专利号],这串数字可重要啦,就像是这个专利技术的身份证号码一样,独一无二,通过这个号码就能准确地找到这个技术在专利世界里的小窝。
3. 专利技术的内容简单描述。
这个专利技术可厉害啦。
简单来说呢,它是一种[简要概括技术内容]的技术。
比如说,它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小助手,可以[举例说明技术能实现的功能]。
这可不是一般的技术哦,是经过了好多好多的研究和试验才诞生的呢。
三、转让的方式和价格。
1. 转让方式。
甲方呢,要把这个超棒的专利技术完完全全地转让给乙方。
就像是把自己心爱的小宠物托付给好朋友一样,要把所有关于这个专利技术的权利都交给乙方哦。
2. 转让价格。
在合同签订后的[X]个工作日内,先支付[X]元作为定金。
这就像是给这个交易开了个小前奏,让双方都更有诚意地继续下去。
等到专利技术的所有相关文件和手续都顺利交接完成后,乙方再支付剩下的[X]元。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的权利呢,就是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收到转让款啦。
这就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甲方的义务可不少呢。
要把关于这个专利技术的所有文件、资料都整理好,一点都不能落下,然后完完整整地交给乙方。
这些文件就像是这个专利技术的成长日记一样,对乙方来说超级重要。
而且,甲方还要协助乙方办理专利技术转让的相关手续,如果乙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甲方得像个热心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一样,帮忙解决问题。
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的权利就是从合同生效的那一刻起,就成为这个专利技术的新主人啦,可以自由地使用、开发这个技术。
跨国技术转移法律案例(3篇)
![跨国技术转移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9f90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9.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将先进技术引入我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跨国技术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纠纷,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尤为突出。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跨国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展开论述。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我国企业)与乙公司(外国企业)于2010年签订了一份技术引进合同,约定乙公司将一项先进的制造技术许可给甲公司使用。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技术使用费,并开始使用该技术进行生产。
然而,在2012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另一国家与丙公司(另一外国企业)签订了相同技术的许可合同,导致甲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双方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侵犯了其在我国的知识产权。
于是,甲公司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三、法院审理1. 审理过程我国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诉讼,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调取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许可合同等相关证据。
2. 审理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乙公司在另一国家与丙公司签订的许可合同,侵犯了甲公司在我国的知识产权。
(3)乙公司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甲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本案中,甲公司作为技术引进方,在我国享有该技术的知识产权。
乙公司在另一国家与丙公司签订的许可合同,侵犯了甲公司在我国的知识产权。
这表明,在跨国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
2. 合同约定与法律适用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明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处理纠纷时,法院依法审查了合同的约定,并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公正的判决。
专利许可合同 案例
![专利许可合同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9318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e.png)
专利许可合同案例一、背景介绍专利许可合同是指专利权人与许可合同相对方之间就专利实施、使用、转让等事项达成的协议。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专利许可合同的相关内容。
二、案例描述某企业A是一家技术研发型企业,拥有一项核心专利技术。
为了发展新业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A决定与企业B签订专利许可合同,将该专利技术许可给企业B使用。
以下是合同中的关键内容:1. 合同目的该专利许可合同旨在许可企业B获得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并限定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以及期限等。
通过合作,企业B可以进一步开发相关产品,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2. 专利权利的许可合同明确许可企业B在合同期限内,使用专利技术来制造、销售相关产品。
合同还规定了专利的具体范围以及遵守专利权保护的义务。
同时,合同中还约定了企业B可以向第三方转让许可权的限制条件。
3. 专利使用费及结算方式为了许可专利技术,企业B同意向企业A支付一定的专利使用费。
合同中规定了使用费的计算方式、支付期限、调整机制等。
双方还就使用费的结算方式进行了约定,确定了支付方式、发票开具等细节。
4. 保密义务合同明确规定了企业B在许可期限内需对专利技术保密,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或使用。
为保护知识产权,双方约定了保密义务的期限、保密措施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5. 维权和争议解决合同中设立了专利权的维护和管理机制,明确了企业A有权监督和维护专利技术的使用。
同时,双方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如通过友好协商或提交仲裁机构等方式解决纠纷。
三、案例分析以上案例展示了专利许可合同的一些典型要素。
合同中的内容需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1. 合同目的之重要性合同的目的部分描述了本次合作的目标和意义,有助于准确理解双方合作的目的和动机。
合同目的的明确可以为合同后续的执行提供指导和依据。
2. 专利权利的许可之范围限定合同中关于专利权利的许可内容需明确限定许可公司B的权益范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专利权案例法律分析(3篇)
![专利权案例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6b665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e.png)
第1篇一、引言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案例法律分析是对专利权纠纷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专利权的法律保护、侵权认定、赔偿标准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专利权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法律分析。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已经研发出类似的产品,并投入市场销售。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争议焦点1. 专利权的有效性2. 侵权行为的认定3. 赔偿标准的确定四、案例法律分析1. 专利权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之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公告。
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本案中,甲公司的发明专利已公告并取得专利权,专利权有效。
2. 侵权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享有独占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实施专利。
本案中,乙公司的产品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构成侵权行为。
具体分析如下:(1)相同侵权:乙公司的产品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完全一致,属于相同侵权。
(2)等同侵权:乙公司的产品虽然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略有不同,但该不同对产品的功能、效果、技术领域等无实质性影响,属于等同侵权。
3. 赔偿标准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
赔偿数额按照侵权人的获利或者专利权人的损失确定;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确定。
本案中,由于乙公司的侵权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赔偿标准应参照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确定。
具体计算如下:(1)甲公司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根据市场调查,甲公司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为每年100万元。
技术许可合同经典案例分析
![技术许可合同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4dab9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0.png)
技术许可合同经典案例分析咱先来说个挺有名的案例啊。
一、高通与苹果的技术许可纠纷案例。
1. 案例背景。
高通那可是在通信技术领域相当牛的企业,掌握着很多关于移动通讯芯片等关键技术。
苹果呢,全球最火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这俩企业之前有个技术许可协议。
高通一直按照这个协议给苹果提供技术授权,让苹果的手机能够使用高通那些牛哄哄的通讯技术。
可是后来啊,苹果觉得高通的授权费收得不合理。
高通是按照手机整机的价格来收取一定比例的授权费,苹果就觉得很冤。
比如说,苹果手机里有很多零部件,高通的技术只是一部分,但高通却按照整个手机的价格收费,这就好比你去餐馆只点了一盘青菜,餐馆却按照整桌菜的价格比例来收你青菜的钱,你说气人不?2. 法律纠纷过程。
苹果就开始跟高通杠上了。
苹果拒绝向高通支付授权费,还在全球好几个国家起诉高通,说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种收费方式是不合理的垄断行为。
高通也不是吃素的啊,立马反诉苹果,说苹果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还违反了之前的技术许可合同。
这两家大企业打官司那可是相当精彩。
法庭上两边的律师唇枪舌战,各种证据、技术文档、合同条款被翻来覆去地研究。
这期间啊,苹果还找了英特尔来给自己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想要摆脱对高通的依赖。
3. 结果和影响。
这场官司打了好多年,最后呢,双方达成了和解。
和解的具体条款没有完全公开,但据说苹果又开始向高通支付授权费了。
这个案例对整个手机行业影响可不小。
对于其他手机制造商和技术提供商来说,这就像是一个警示。
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技术许可合同中的条款,特别是关于授权费计算方式这种敏感问题。
而且也让企业们意识到,在签订技术许可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把条款写得清清楚楚,不然很容易就陷入这种扯皮打官司的泥潭。
二、华为与爱立信的技术许可案例。
1. 案例背景。
华为和爱立信都是通信行业的巨头。
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技术。
为了能够在全球市场更好地发展,避免不必要的专利纠纷,这两家企业就达成了技术许可协议。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70244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7.png)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一、合同双方。
甲方:姓名:[甲方姓名]联系地址:[具体地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乙方:姓名:[乙方姓名]联系地址:[具体地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二、关于专利技术的说明。
咱得先说清楚这个专利技术是啥哈。
这个专利技术呢,是甲方经过千辛万苦,花费了好多的精力和时间才搞出来的。
它就像是甲方的一个宝贝孩子一样,有着独特的价值。
这个技术主要是关于[详细描述专利技术的领域和大致内容,比如说某种新型的环保材料的制作方法之类的]。
三、专利技术的转让或者许可。
1. 转让。
如果双方约定是转让的话呢,甲方就会把这个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完完全全地交给乙方。
就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好朋友,以后这个专利技术就归乙方所有啦。
乙方就可以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自由地使用、改进,还可以再转让给别人(如果合同允许的话)。
这个转让可不是白给的,乙方得给甲方相应的报酬。
这个报酬的金额是[具体金额]元,付款方式呢,可以是一次性付清,也能分期付款。
比如说分[X]期,每期在[具体日期]付[具体金额]元。
2. 许可。
要是选择许可的话呢,又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和普通许可。
独占许可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只有乙方能使用这个专利技术,连甲方自己都不能用哦。
这就像是乙方租了一个只有自己能住的小房子一样。
排他许可呢,就是除了乙方,只有甲方自己能使用这个专利技术,其他人都不行。
普通许可就是甲方还可以把这个技术再许可给其他人使用,乙方只是众多使用者中的一个。
不管是哪种许可,乙方都得按照约定给甲方支付许可费用。
许可费用的计算方式可以是按照产品销售额的[X]%来计算,也可以是固定的每年[具体金额]元,具体就看双方怎么商量啦。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的权利:甲方有权按照合同的约定获得报酬或者许可费用。
如果乙方违反了合同的约定,甲方有权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说要求乙方赔偿损失之类的。
甲方的义务:甲方要保证自己转让或者许可的专利技术是真实有效的,没有任何的权属纠纷。
技术转移法律案例(3篇)
![技术转移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b4b9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原因,时常出现纠纷。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技术转移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案例简介2016年,我国某高校与一家民营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达成一项技术合作协议,约定甲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取得某项技术(以下简称“涉案技术”)在我国的独占使用权。
协议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费用,并开始进行技术实施。
然而,在技术实施过程中,甲公司发现涉案技术存在重大缺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经协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三、争议焦点1. 涉案技术是否存在缺陷?2. 甲公司是否可以解除合同?3. 甲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四、法院判决1. 关于涉案技术是否存在缺陷的问题,法院认为,根据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涉案技术确实存在重大缺陷,无法达到协议约定的效果。
因此,法院认定涉案技术存在缺陷。
2. 关于甲公司是否可以解除合同的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可以解除合同。
鉴于涉案技术存在重大缺陷,无法达到协议约定的效果,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3. 关于甲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鉴于甲公司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法院判决甲公司向某高校支付违约金。
五、案例分析1. 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
本案中,涉案技术存在缺陷,可能源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技术转移方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技术本身无缺陷。
2. 在技术转移合同中,明确约定技术指标、验收标准等内容,有利于减少纠纷。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24f4e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b.png)
专利技术合同案例分析一、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
咱得先说说这合同是在谁和谁之间签的呀。
甲方呢,就是拥有这个超厉害专利技术的一方,名字就写[甲方姓名或公司名称],联系地址就写[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呢,[电话号码或者电子邮箱]。
乙方呢,是想要使用这个专利技术的一方,名字是[乙方姓名或公司名称],地址[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或者电子邮箱]。
这就像是两个人要一起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先得知道彼此是谁,住在哪,怎么联系嘛。
二、专利技术的描述。
这个专利技术可不得了,得好好说说。
这个专利技术的名字就叫[专利技术名称],它就像是一个魔法技能一样,有着独特的功能。
比如说它能[简单描述专利技术的主要功能或者效果,越接地气越好,像这个技术能让东西变得超级耐用,或者能让某个流程变得超级简单之类的]。
这个技术是甲方花费了好多心血才研发出来的呢,就像精心培育的小树苗,现在要和乙方分享啦。
三、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
那这个专利技术,乙方能在哪些地方用呢?这可得说清楚。
乙方可以在[具体的使用范围,比如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或者某种产品上]使用这个专利技术。
就好比是给乙方画了一个小圈圈,在这个圈圈里,乙方可以尽情地施展这个专利技术的魔法。
但是可不能超出这个圈圈哦,不然就像跑到别人家里乱玩东西一样不礼貌啦。
四、使用期限。
这个使用期限就像是租房子的租期一样。
从[开始日期]开始,到[结束日期]结束。
在这个时间段里,乙方就可以开心地使用这个专利技术啦。
一旦到期了呢,如果还想继续用,那就得和甲方再商量商量,就像租房子到期了想续租得和房东商量一样。
五、费用及支付方式。
说到钱的事儿啦,这也是很重要的呢。
乙方要使用这个专利技术,得给甲方支付费用。
这个费用总共是[具体金额]元。
那这个钱怎么付呢?可以分[具体的付款次数]次支付。
比如说,第一次在合同签订后的[具体时间]支付[第一次付款金额]元;第二次在[具体时间]支付[第二次付款金额]元,以此类推。
这样就像分期付款买东西一样,大家都比较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技术引进合同说明及纠纷案例分析
涉及专利权的技术引进合同
1 涉外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实施许可合同
根据《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技术进出口包括专利实施许可,这主要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实施许可合同。
由于专利权的地域性,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实施许可合同的涉外因素主要是指许可方或被受许可方至少一方为外国人,包括在中国设立的外资企业。
这种情形下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实施许可合同,与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国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相比,在合同签订及其备案、履行、终止等方面没有实质差别,双方也无需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办理相关审批或登记手续。
只是在专利合同纠纷诉讼上,适用有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案例1】美国史坦富资本有限公司与被告聊城史坦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2006)济民三初字第48号)
【当事人】原告美国史坦富资本有限公司(STANFORD (USA) CAPITAL,INC.),住所地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公园大道300号17楼。
被告聊城史坦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案情简介】2002年1月8日和2004年1月6日,原告分别与龙口塑胶新技术研究所和杨某某、杨某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合同,取得了涉案12件专利的使用权及将上述专利许可其下属公司、合资公司使用的权利。
2005 年5月8日,柯谷公司与原告签订《聊城史坦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合同》一份,约定:双方共同在山东省聊城市投资设立聊城史坦富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50万元,柯谷公司现金出资357.5万元,占55%股份;原告现金出资292.5万元,占45%股份(如以外币出资,按照缴款当日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合资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15天内双方将各自投入40%的现金注入合资公司账户,之后60天内投入剩余的60%现金;同意由合资公司出资购买原告所拥有的12件专利使用权,该使用权作价70万元,具体条款按双方签订的《专利使用权协议书》。
同日,柯谷公司(甲方)与原告(乙方)签订《专利使用权协议书》,约定: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合资公司出资70万元购买乙方所拥有的12件专利使用权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双方首期资金到位后10天内先付40万元,之后40天第二批资金到位后再付30万元,本协议作为合资公司合同的附件与合资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005 年6月13日,被告取得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聊字(2005) 1068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该证书载明被告注册资本为650万元,其中柯谷公司出资357.5万元,原告出资292.5万元。
同日,被告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雷某某。
2005年7月5日,原告向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投入99980美元;2005年7月18日,原告通过济南赐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支付给被告300万元人民币,此后被告退回150万元人民币;2005年11月1日,原告向被告投入99940美元。
上述两笔美元投入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后,原告共向被告出资3136400元人民币。
2005年9月20日,柯谷公司向被告出资3581980元。
2005年10月8日,被告开机投产,但
至今未向原告支付专利使用费。
【法院判决】此案焦点是专利使用费的支付问题。
法院查明,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由原告美国史坦富公司与柯谷公司两股东组成,两股东协议作出的由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出资购买原告专利使用权的意思表示,其约束力及于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
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理应按协议约定在两股东投资全部到位后向原告支付70万元的专利使用费。
2005 年11月1日,两股东对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的投资已全部到位,而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一直未支付上述专利使用费。
因此,原告要求其支付70万元的专利使用费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聊城史坦富公司支付为此案支出的律师费、调查费,但未提供相应的证据,对该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如下:
一、被告聊城史坦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交付原告美国史坦富资本有限公司70万元;
二、驳回原告美国史坦富资本有限公司其他诉讼请求。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美国史坦富资本有限公司可在本判决送达之日起30日内,被告聊城史坦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可在本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和上诉状副本共6份,并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12010元,上诉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评析】案例1中,专利实施许可关系很清楚,主要是当事人具有涉外因素,此案许可方即专利权人为美国公司。
在诉讼程序上,外方当事人适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例如上诉期限的计算有差别,原告美国公司上诉期限为30日,而被告系中国法人,则上诉期限为
15日。
2 涉及专利许可的混合技术引进合同
在国际技术转移的混合许可当中,一个技术引进项目往往包括多项技术,其中既有专有技术,也有专利技术。
中方作为技术引进方,应注意两大问题:
2.1 引进前辨清专利真伪虚实
在技术引进谈判阶段,若外方在一揽子许可中列明专利技术,中方需要对该专利技术进行检索,查清:
该技术是否在中国国家专利局获得专利授权;
该专利权的法律状态,例如剩余存续年限、是否提前终止、是否被宣告无效等等;
该专利权的有效性,通过比较该技术在其他国家的同族专利授权情况,查看该中国专利的效力范围。
查清上述事实,有利于增加谈判筹码。
例如,专利剩余存续年限如果短于技术引进合同的有效期,则专利期满终止后的期间,技术使用费应该降低。
【案例2】辨清专利真伪
美国斯丹高(Standco)公司向中国天津棉制品厂转让“刹车块布”技术时,提出要包括专利入门费在内的300万美元转让费。
天津棉制品厂进行了专利文献检索调查,得知,该技术并未申请专利。
最后,美国斯丹高公司不得不将转让费降至30万美元。
【案例3】辨清专利虚实
案例3 -1 1973 年,中国某公司与日本曹工程株式会社等3家厂商签订了乙二醇生产合同,100万美元买下22个专利使用权。
事后查阅专利文献得知,签订合同时,已有7件专利过期,为失效专利;有2件差几个月过期;5件为无用的催化剂专利。
该公司因此多支出费用64万美元。
案例3-2 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向中国某公司转让浮法玻璃生产技术时,要求支付2500万英镑的专利入门费。
该中国公司进行了专利文献检索调查,查得该公司围绕此技术共申请了137件专利,其中已有51件失效。
最后,英国皮尔金顿公司不得不把入门费降至52.5万英镑。
【评析】案例2外方的技术并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案例3的两个实例中,虽然外方主张的确实为中国专利,但专利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包括已失效专利、马上期满失效的专利等。
因此,中方对一揽子许可中,外方主张的专利权必须认真清查,而不能贸然全盘接受;在此基础上,与外方据理商谈,力争合理的技术使用费价格。
2.2 技术引进合同中与专利许可相关的主要条款
(1)专利描述条款
技术引进合同中包括的专利,必须是技术供方拥有的、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的基本信息包括专利号、申请日、发明创造名称、专利权人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期限必须一一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