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大史考著作[知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古而不通今:未考议《明史》。
资料类
11
评价:
“乾嘉诸儒,以东原(戴震)、竹汀为巨擘(bò),一精于 经,一精于史”(朱一新《无邪堂答问》);
资料类
8
编纂体例:先列各史纪、志、表、传标题;标题之 下,列有考证诸条;先录原文,接续列出证据,指 其异同疑误,间或写有按语,判明是非。
资料类
9
考史重点:
• “予好读乙部书,涉猎四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 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氏族”(《潜研堂文集·二十二 史同姓名录序》);
• “予尝论史家先通官制,次精舆地,次辨氏族。否则涉笔 便误”(《考异·北史外戚传》);
治史的局限:
• 博古,未考辽、宋、元、明等史
资料类
5
《廿二史考异》介绍
一、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 年自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家境清贫,全 家靠祖父王炯、父亲桂发出外授徒,母亲纺织维持生活。 “幼慧,善读书”。乾隆十六(1751),乾隆皇帝下江南, 赴行在献赋,召试,特赐举人;十九年(1754),与王鸣盛 同举进士;累官右赞善、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入直 上书房,迁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参与《续文献通考》、 《续通志》、《大清一统志》、《热河志》的编修。乾隆四 十年(1775)丁父忧,退隐苏州,不复出仕,专心讲学、著 述。
• 他还长于天文、历算,通于年代之学。
• 学者称钱氏“最熟于历代官制损益、地理沿革,以暨辽金 国语、蒙古世系,故其考据精密,多有出于数君之外。” (王昶盛《春融堂集·詹事府少詹事钱君墓志铭》)
资料类
10
不足:
重考据,少议论:
• 钱氏反对空论,“更有空疏措大,辄以褒贬自任,强 作聪明,妄生疻痏[zhi3打伤,wei3伤口],不卟年 代,不揆时势,强人以所难行,责人以所难受,陈义 甚高,居心过刻,予尤不敢效也。”(《序》)
凡沈约所书,皆一字不可移易,一经李延寿删改,疵 谬丛生。延寿唐初人,去六朝甚近,而下笔便误,反 不如我辈之追考于千载以下。身为职官,而竟如村野 细民,全不识朝廷官爵体制,殊可怪也。《新唐书·延 寿传》反谓其书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岂非耳食之 论乎?(《十七史商榷》卷54《南史合宋齐梁陈书 二》)
• 晚清著名史学家李慈铭说王鸣盛治史“矜气,好诋评,心 又不细”(《越缦堂读书记·综合性笔记》)。
资料类
2
“自序”云:“十七史,上起《史记》,下迄
《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 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 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 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踳
(chuan,同“舛”)驳,以成是书,故名曰
‘商榷’也。《旧唐书》、《旧五代史》,毛刻 所无,而云十七者,统言之,仍故名也。若
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资料类
1
二、内容与价值 《十七史商榷》共100卷。考订《史记》、《汉书》至 《新五代史》的17部正史(实为19部,加《旧唐书》、 《旧五代史》)。
《史记》6卷,《汉书》22卷,《后汉书》10卷, 《三国志》4卷,《晋书》10卷,《南史》合《宋 书》、《齐书》、《梁书》、《陈书》12卷,《北史》 合《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4卷, 新、旧《唐书》24卷,新、旧《五代史》6卷,最后2 卷为论史家议例之《缀言》。
《辽》、《宋》等史,则予未暇及焉。”(《十 七史商榷·序》)
资料类
3
《十七史商榷》内容:
(1)文字校勘
• 为全书的重点。用各种版本,并参群书校阅;并非全理和官制。
(3)评论史书及其作者
• 对十七史的体例、内容以及作者,都作评论。
• 如反《魏书》“秽史”说,而称魏收“手笔虽不高,亦未 见必出诸史之下,而被谤独甚,乃其后改修者甚多,而总
暇,复加讨论。”
资料类
7
二、《廿二史考异》的体例与内容
《廿二史考异》100卷。对除《旧五代史》、《明史》 以外的22部正史进行详细考证;并将司马彪《续汉书 志》从《后汉书》分出,另为《续汉书》2卷。故其 总目实列为廿三史。
《史记》5卷,《汉书》4卷,《后汉书》3卷,《续汉 书》2卷,《三国志》3卷,《晋书》5卷,《宋书》2 卷,《南齐书》、《梁书》、《陈书》各1卷,《魏 书》3卷,《北齐书》、《周书》各1卷,《隋书》2 卷,《南史》、《北史》各3卷,《新唐书》16卷, 《旧唐书》4卷,《新五代史》6卷,《宋史》16卷, 《辽史》1卷,《金史》2卷,《元史》15卷。
钱大昕学问渊博,治学以考史为主,兼通天文、历算、金石、 音韵、训诂、文字学等。著作颇丰,史作有《廿二史考异》、 《十驾斋养新录》、《元史氏族志》、《元史艺文志》等, 《潜研堂全集》汇其史作和诗文之作。
资料类
6
钱大昕40岁时始撰《廿二史考异》,至55岁,成书百卷;67 岁开始校刊,70岁全书告成。
《序》云:“予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自 《史》、《汉》迄《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覆校 勘,虽寒暑疾疹,未尝少辍。偶有所得,写于别纸。丁亥岁 (乾隆三十三年,1767),乞假归里,稍编次之。岁有增益, 卷帙滋多。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教钟山,讲肄之
不能废收之书,千载而下,他家尽亡,收书岿然特存,则 又不可解”(《魏收魏书》);
• 贬李延寿南、北《史》,“其书疵病百出,不可胜言”、 “其删落处不当而欠妥者十之七八”(《新唐书过誉南北 史》。
(4)评论史事、人物
资料类
4
不足:
谩骂前人,部分条文不够精审:
• 如称李延寿“庸妄”、郑樵“妄人”、颜师古“谬妄”等;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介绍
《十七史商榷》介绍
一、作者简介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jie),又字礼堂, 号西庄,晚年又号西沚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 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 修,数年内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八年 (1763),以母丧还乡,至此止于仕途,定居苏州, 专事著述。青年以诗文得名;前半生以治经为主, 师友于惠栋;后半生以治史为主。代表作为《十七 史商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