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相关知识总结
低血糖及降糖药的相关知识。
一、口服降糖药分类介绍二、如何应用口服降糖药三、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四类:(1)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2)双胍类:格华止、二甲双胍(3)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各种药物的作用环节(1)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2)双胍类:抑制脂肪组织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抑制肝糖产生,主要降低空腹血糖,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3)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4)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糖苷酶,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诱发因素:进餐延迟、体力活动加剧、药物剂量过大、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对成年人的一般剂量对老年人即可过量)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
低血糖一般不严重,进食大多可缓解。
磺脲类药物的服药时间:饭前30分钟服药。
餐时血糖调节剂的代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1)瑞格列奈适应症: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低血糖,通常较轻微,通过给予碳水化合物较易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瑞格列奈(诺和龙)的服用方法:饭前30分钟服药。
2)那格列奈(唐力)的适应症:可以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用于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但不能替代二甲双胍;那格列奈不适用于对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病人。
餐前服药,如果在进餐的时候不能进餐则不能服药。
双胍类药物分类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适应症2型糖尿病单独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适合肥胖、血胰岛素水平偏高者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适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获得血糖满意控制的可联合应用;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或2型糖尿病继发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估与总结
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估与总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全球各地都存在着大量的患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饮食的普及,糖尿病病例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为了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效果评估与总结。
1.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口服降糖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注射则通过补充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
这些药物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和监控。
2.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合理的饮食可以通过控制食物摄入量和选择健康的食物来帮助控制血糖。
饮食应包括适量的高纤维食物、低脂食物和低糖食物,避免过量进食和饮食中的过多糖分。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因为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风险、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失衡病机,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状态,以达到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显著的优点,如疗效稳定、副作用小、能够改善全身状况等。
但是,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和个体化,其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
4. 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病变、肾脏病变等。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加剂:包括磺脲类、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敏感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苯磺酸类和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肠道吸收抑制剂: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戊糖酐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上升。
2. 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胰岛素可以替代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注射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快速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3. 药物联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个体化调整,单一药物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医生可能会将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患者应该时刻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好最全的糖尿病药方
最好最全的糖尿病药方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球大量人口健康的慢性代谢疾病。
在控制血糖水平和管理糖尿病方面,药物治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最好且最全面的糖尿病药方,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1. 口服降糖药物方案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选择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物A:通过减少肝脏糖原的新合成,促进肌肉对糖的摄取和利用,以及增强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 口服降糖药物B:通过抑制肠道中糖类的吸收,减少直肠后的血糖升高,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 口服降糖药物C: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延缓胰岛素的降解,从而帮助控制血糖。
在确定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和其他个体化的因素进行评估和选择。
2. 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方案A:多次注射胰岛素,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曲线,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这种方案涉及基础胰岛素注射和餐后胰岛素注射。
- 方案B:持续皮下胰岛素泵,通过输送胰岛素来模拟正常的胰岛素分泌。
- 方案C:混合胰岛素注射,结合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的注射来控制血糖。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胰岛素需求量、胰岛素灵敏度、生活方式和用药便利性等因素来定制胰岛素治疗方案。
3. 辅助药物治疗方案除了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有时还需要辅助其他药物来管理糖尿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辅助药物治疗方案:- 辅助药物A: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 辅助药物B:用于控制高血压,以减少心脏病和肾脏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辅助药物C:用于保护肾脏功能,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辅助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4.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糖尿病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指示,按时正确服用药物。
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
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一、介绍糖尿病,又称高血糖症,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中医防治糖尿病的角度进行全面介绍和探讨。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胰岛β 细胞功能不全和胰岛素抵抗两个方面。
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或者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出现胰岛素抵抗,均可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三、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中医强调病因病机,并倡导因病施治的治疗理念。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论,糖尿病可以分为气阴两虚、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节阴阳平衡,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通过针灸、草药、食疗等手段改善病情。
四、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策略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
中药治疗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核心之一。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食疗疗法也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的常用手段。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体内环境,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情志调摄等。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中医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特别是在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医防治糖尿病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治疗过程相对缓慢、疗效不稳定等。
需要加强中医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依据。
糖尿病药物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糖尿病药物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1、促泌剂降糖药最常见、严重的副作用是()
A、乳酸酸中毒
B、皮肤及血液学反应
C、低血糖
D、体重增加
E、消化道不适
2、长效促泌剂降糖药有()
A、格列美脲
B、格列吡嗪
C、格列喹酮
D、瑞格列奈
E、那格列奈
3、糖尿病患者空腹高血糖不宜服用的降糖药物是()
A、α-糖苷酶抑制剂
B、双胍类
C、长效磺脲类
D、格列酮类
E、长效胰岛素
4、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推荐的降糖药物是()
A、α-糖苷酶抑制剂
B、胰岛素类似物
C、磺脲类
D、双胍类
E、GLP-1受体激动剂
5、双胍类降糖药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改善继发失效
B、起始剂量500mg Qd , 每周增加500mg/天
C、胃肠道反应发生在服药早期,轻度、短暂、可自行消失
D、单药疗效可使HbA1C下降0.1%-0.2%
E、乳酸酸中毒发生率极低,仅为0.03‰/年
答案:CAADD。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知识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知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1.辨证施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因此,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中药组合或针灸等治疗方式。
2.调理气血:中医认为,糖尿病与气血失调有关。
通过调理气血,可改善胰岛功能和血糖
水平。
常用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可以起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3.温阳补肾:中医强调肾脏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肾虚是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因素。
通过温阳补肾的方法,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常用的中药如杜仲、枸杞子、山药等可以起到温肾壮阳的作用。
4.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失调也与糖尿病有关。
通过调理脾胃,可以改善消化吸
收功能,减轻对胰岛负担。
常用的中药如山楂、陈皮、薏苡仁等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5.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
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胰岛功能和代谢水平。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神阙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通常需要结合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并且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在使用中医药进行糖尿病防治时,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完整版)糖尿病药物治疗相关知识总结
1966
1921 1929
4
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治疗的意义
l 2型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5%-30%的患者发病开始时单纯饮食
运动疗法可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标准。 l 但是,1年后,这部分中多半的患者血糖逐渐升高,必须在饮食疗法
的基础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
l 因此,这意味着在2型糖尿病发病1年后,90%以上的患者必须
Januvia –捷诺维(磷酸西格列汀)
43
DPP-4抑制剂与GLP-1类似物的差异
响疗效,故应该三餐前15分钟服药。超过30分钟服用易引起低血 糖。 与瑞格列奈比较既降低餐后血糖,也降低空腹血糖。起效更快,但 不引起长时间的胰岛素释放。
19
格列奈类改善早相优于磺脲类
20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DPP-4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21
二甲双胍降糖机制全面针对病理生理多重干 预
DPP-4 酶
DPP-4酶 抑制剂
DPP-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无活性 GLP-1 (9-36)
42
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 DPP-4:可裂解GLP-1,导致GLP-1迅速水解
DPP-4 DPP-4抑制剂 GLP-1
GLP-1无活性产物
v目前常见:
3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应证
l治疗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
与其它口服降糖药 或胰岛素合用
l循证医学证明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 低减(IGT)患者,可延缓或减少2 型糖尿病的发生,并获SFDA批准 用于治疗IGT的餐后高血糖。
IGT治疗
糖尿病病史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进展及生活质量,现将本人201X年度糖尿病病史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二、病史回顾1. 病史简介本人于201X年1月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至今已3年。
自患病以来,一直坚持规律治疗,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注重饮食和运动调理。
2. 治疗过程(1)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先后使用过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药物。
经过调整,目前治疗方案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2)饮食调理:遵循“三低一高”原则,即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
注重食物搭配,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3)运动治疗:每周至少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 病情监测(1)血糖监测:每日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2)血压、血脂监测: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3)眼底、肾功能、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监测: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神经病变筛查等,以早期发现并发症。
三、治疗效果1. 血糖控制:经过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血压、血脂控制:血压、血脂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 生活质量: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2)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未按照医嘱规律用药。
(3)部分患者并发症监测不够及时,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2. 改进措施(1)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2)加强患者随访,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按照医嘱规律用药。
(3)完善并发症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五、总结201X年度,本人糖尿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体重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独特
详细描述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 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更快地释放胰岛素。适用于2型糖尿 病,尤其是以空腹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总结词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方式起效,包括促胰岛素分 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
02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 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轻度患 者。
总结词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 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 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01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
关注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鼻咽炎等副 作用。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副 作用。
糖尿病用药总结
糖尿病用药汇总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应用注意事项:作为 PPAR 受体激动剂作用越发明确,药物价格逐渐回落,该类药物比较具有应用前景,但几个方面在应用时应该加以重视:1、贫血的患者,女性 HGB<10g/l,男性 HGB<11g/l,不得使用(这点往往易被忽视,切记!!)2、转氨酶>100,谨慎使用(在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因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下,可以在监测肝功的情况应用该药)3、心功能Ⅱ级或者更差的情况避免使用;4、水肿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二、糖尿病患者浮现肾功受损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1、胰岛素2、磺脲类之中的糖适平(格列喹酮)3、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4、α糖苷酶抑制剂,推荐倍欣(吸收率极低,仅有百分之零点几),拜糖平谨慎使用(吸收率 7%-8%);5、TZD 类6、双胍类不能使用三、糖尿病患者浮现肝功受损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1、胰岛素2、α糖苷酶抑制剂,推荐倍欣(吸收率极低,仅有百分之零点几),拜糖平谨慎使用(吸收率 7%-8%);3、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4、若为肥胖、高脂血症引起的肝酶↑,可以在监测肝功的情况应用双胍类及TZD;5、肝功不全磺脲类及 TZD 类是禁忌。
四、血脂↑HDL ↓选用双胍类、 TZD、α糖苷酶抑制剂。
有关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的一些经验问题:1、对初始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剂量估计全天总剂量(u)≈空腹血糖(mmol/l)× 2如果保守一些可以≈ (空腹血糖 mmol/l × 2)× 2/32、睡前中效胰岛素的剂量(u)≈ 空腹血糖(mmol/l)普通剂量都≥8u,3、住院期间尽量避免浮现低血糖事件,首先高血糖病人生命以年计算,低血糖病人生命则是以分钟计算;其次低血糖会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认为在医院医生的匡助下都会发生低血糖,在家里没有医生匡助的情况下可能更会发生低血糖,因此对严格血糖控制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对今后的血糖控制不利。
糖尿病药物剂量调整
糖尿病药物剂量调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药物剂量的调整对于病情控制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药物剂量调整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两大类。
胰岛素可细分为快速作用型、中速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苯并噻唑二酮类等。
二、剂量调整的指导原则1.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的目标范围内为宜。
2. 个体化治疗:剂量调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生活方式进行个体化。
不同的患者对药物反应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渐进式调整:剂量调整应缓慢进行,以避免过度降低血糖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每次调整剂量不宜超过10%。
三、胰岛素剂量调整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调整: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主要用于餐前注射,通常根据餐前血糖水平来确定剂量。
如果血糖水平过高,剂量可适当增加。
2. 中速作用型胰岛素调整:中速作用型胰岛素一般用于早晨或晚上睡前注射,控制基础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如果空腹血糖高于目标范围,可适当提高剂量。
3.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调整:长效作用型胰岛素通常在晚上注射,以维持血糖稳定。
根据夜间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剂量,如夜间血糖偏高,可适度增加剂量。
四、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调整1.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剂量调整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进行。
如果药物剂量不能满足血糖控制需求,可适当增加剂量或调整给药时间。
2. 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剂量调整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进行。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适当增加剂量。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来减少血糖升高。
糖尿病专科知识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为了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现将糖尿病专科知识总结如下: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胰岛素相对缺乏。
二、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环境因素: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饮酒等。
2. 遗传因素:家族史、基因变异等。
3.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
4. 激素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1. 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四、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1. 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
2. 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1.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2. 饮食控制:低糖、低脂、高纤维、适量蛋白质饮食。
3. 运动疗法: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药物治疗: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中药等。
5. 护理措施:监测血糖、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等。
六、糖尿病的健康教育1. 糖尿病基本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
2. 饮食指导:合理搭配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3. 运动指导: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4. 药物指导:正确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5.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糖尿病专科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总结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总结:一,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
磺脲类: 1. 1第一代为甲磺丁脲,D860,因其副作用多已趋淘汰。
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且有肝损害和加重黄胆。
2. 第二代主要有:优降糖、达美康、美比达、糖适平。
只有优降糖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多,其它不多,副作用也比第一代少。
受其他药物的影响也较小。
并且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 第三代,近年才出现的,格列美脲(亚莫利或万苏平或安尼平)。
为长效制剂,一天只服一次。
优降糖(格列本脲):该药具有剂量小、作用快、疗效高、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服药后15-20分钟开始发挥降糖作用,2-6小时达到血浆高峰浓度,此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10-16小时,虽然半衰不是很长,但因为药物可与β细胞结合,缓慢释放,故作用时间要维持24小时。
此药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小剂量治疗以早餐前半小时一次服药为宜,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极量为每日15mg,超过7.5mg者,以早、晚餐前口服为宜。
主要副作用为:为低血糖。
因为要经肝脏和肾脏排泄。
肝、肾功能不全的要慎用。
还有是严重冠心病人也要慎用,因为其可以阻断心脏的缺血预适应作用。
(比如:慢性的严重贫血和慢性的严重低血糖。
这类病人虽然病情很重,但他能适应)达美康(格列齐特):口服吸收迅速,3-4小时血中浓度达高峰。
半衰期为10-12小时。
经肝脏代谢后约60-70%从肾脏排泄,10-20%从胃肠道排泄。
遇肾功能衰竭或老年人肾脏功能衰退时,半衰期延长,排出缓慢。
该药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显著),还有调血脂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初始量为40-80mg,每日1-2次服用,一般为餐前30分钟服用。
以后可以改为80mg,每日1-3次,最大量为320mg.。
副作用少。
美吡达(格列吡嗪):此药优点有吸收迅速,降糖作用显著(尢其对降餐后高血糖),产生低血糖危险少等。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范文(通用5篇)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范文(通用5篇)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范文1:这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讲座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定义和类型。
我们了解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与血液中的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
其次,讲座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我们了解到要控制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脂食物;坚持适量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每天检测血糖水平,规律用药等。
最后,讲座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我们了解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学会接受和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
讲座还提供了一些缓解糖尿病患者压力的方法,比如参加支持群体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总之,这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范文2:这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让我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深入。
在讲座中,我们了解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疾病。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比如多尿、多饮、多食等。
讲座还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了解到糖尿病的确诊需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在治疗方面,我们了解到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还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还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接着,讲座重点介绍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节。
我们了解到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遵循“三低一高”的原则,即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
还介绍了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片、蔬菜等。
最后,讲座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到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合理使用药物、定期进行体检等。
糖尿病口服药物使用心得
糖尿病口服药物使用心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糖尿病患者,我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口服药物治疗,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使用口服药物的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1. 了解药物类型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药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在使用口服药物前,建议咨询医生对药物种类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治疗。
2.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使用口服药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遵循药物的剂量、时间和频次。
尽量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注意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虽然口服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需要通过合理膳食的配合来稳定血糖。
建议患者遵循糖尿病饮食指导,限制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增加蔬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
4. 规律运动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有效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应积极参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并按医生建议的运动时间和强度进行。
5. 定期监测血糖监测血糖是掌握糖尿病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使用口服药物期间,建议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长期血糖控制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并将监测结果与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调整方案。
6.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尽管口服药物在治疗糖尿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出现恶心、头晕、皮疹等不适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请医生指导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7. 药物存放和携带在使用口服药物期间,合理的药物存放和携带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应放置于阴凉、干燥且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外出时建议携带所需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用药,配合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手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范文三篇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范文三篇篇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增加公众对糖尿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我们举办了一场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此次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专家强调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高糖饮食、高脂食物、缺乏运动以及过度肥胖都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此外,遗传因素也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加强体育锻炼,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其次,讲座中介绍了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劳、视力模糊等。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患者体内的血糖过高,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讲座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注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而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
讲座中强调了定期监测血糖的重要性,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最后,讲座提到了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要减少高糖饮食和高脂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时间久坐。
此外,还建议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糖尿病风险。
通过此次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我们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糖尿病,保持身体健康。
篇二:为了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保健意识,我们举办了一场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中,医生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医生向大家普及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异常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血糖升高,容易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吸收
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
1 2 3 • 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包括炎症、 溃疡、消化不良、疝等) • 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 妊娠期和哺乳期 • 对此药呈过敏反应者 • 18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慎用 • 严重贫血及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不能用
40
肠促胰岛激素GLP-1和GIP的作用
GLP-1(胰高糖素样肽1)
l l l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l
由远端消化道L细胞分泌 (回肠 和结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β细胞 释放胰岛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抑制α 细胞 分泌胰高糖素,从而抑制肝糖 输出 在动物模型及离体人类胰岛中 增强beta细胞增殖和存活
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5
学习内容
1 2 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临床进展
糖尿病口服药物分类作用
3
糖尿病的注射药物治疗
6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 磺脲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 格列奈类 • DPP-4抑制剂
• 双胍类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 噻唑烷二酮类
• α -糖苷酶抑制剂
7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的作用靶点
4
5 6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DPP-4抑制剂
α -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39
肠促胰岛激素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
激素信号 • GLP-1 • GIP 胰高血糖素 (GLP-1)
神经信号
α 细胞 β 细胞
肠
营养物质信号 • 葡萄糖
胰腺
胰岛素 (GLP-1,GIP)
注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23
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
吸收
摄取6小时内, 从小肠吸收
达峰时间 1-2小时
半衰期
4-8小时
清除 肾脏
24
二甲双胍的使用特点
• 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治疗剂量内二甲双胍诱发乳酸性 酸较少,为其它双胍类的1/50;
胰岛素 抵抗
• 即降低空腹血糖,也降低餐后高血糖, 但对正常人空腹血糖无影响。
乳酸性 酸中毒
噻唑烷二酮类
9
磺脲的特点与缺陷
格列苯脲
达峰时间(h)1
半衰期(h)1 排泄途径1 疗效(HbA1c)2
格列喹酮
1.5-4.5
1-2 肝脏 NA
格列齐特
NA
6-12 主要经肾脏 1.5-1.84%
格列吡嗪
1~3*
2~4# 肾脏80% 1.4%
格列美脲
2~3
9 肾脏60% 1.2-1.9%
~4
肾脏、胆道各 50%
无活性 GLP-1 (9-36)
42
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 DPP-4:可裂解GLP-1,导致GLP-1迅速水解
DPP-4
DPP-4抑制剂 GLP-1 GLP-1无活性产物
v目前常见:
1955 1921 1929
1966
4
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治疗的意义
l
2型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5%-30%的患者发病开始时单纯饮食 运动疗法可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标准。 但是,1年后,这部分中多半的患者血糖逐渐升高,必须在饮食疗法 的基础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
l
l
因此,这意味着在2型糖尿病发病1年后,90%以上的患者必须 使用口服降糖药。
清除途径
50%-尿
50%-粪便
60-70%-尿
20%-粪便 代谢物抑制 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90%-尿
10%-粪便 代谢物抑制 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90%-尿
10%-粪便
5%-尿
95%-粪 便
代谢物
代谢物有降 糖作用
11
磺脲类的适应证
12
磺脲类药物使用原则
•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 第二代药物常餐前服用,一般餐前半小时服用 • 用药频率: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相关知识
曹丹丹 2018-9
1
学习内容
1 2 糖尿病口服药物临床进展
糖尿病口服药物分类作用
3
糖尿病的注射药物治疗
2
糖尿病理想的口服药物
• 减少胰岛素抵抗 • 改善β细胞功能
• 良好持久的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不增加体重 • 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 可灵活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 • 良好的安全性 • 减缓或逆转疾病进程
17
格列奈类的适应证
18
那格列奈的起效快速
达峰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1.5小时 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 72% 蛋白结合率: 97-99% 排泄:83%尿液排泄,10%粪便排泄; 6-16%以原形从尿液排泄; 餐后服用:Cmax降低,Tmax延迟 口服15分钟即起效。食物影响吸收(特别是脂肪餐),餐后服药影 响疗效,故应该三餐前15分钟服药。超过30分钟服用易引起低血 糖。 与瑞格列奈比较既降低餐后血糖,也降低空腹血糖。起效更快,但 不引起长时间的胰岛素释放。
• -可发于老年人 • -缺氧,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30%存在维生素 B12吸收 不良,出现营养不良性贫血。
26
二甲双胍的禁忌症
1
•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下 列情况下要禁用
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胃肠反应 ü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可发于老年人 ―缺氧,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
• 提高外周组 织葡萄糖利用
• 降低游离脂 肪酸水平
降低餐后血糖
降低血糖
22
双胍类适应证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 如果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 • • •
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有助于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1型或2型)患者的胰岛素用 量 防止IGT发展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尿病
2
• 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 年龄≥80岁,除非肌酐清除率显示其肾功能还允许使用 • 长期酗酒者 • 静脉注射造影剂期间
27
3
4 5
.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DPP-4抑制剂
α -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28
噻唑烷二酮类的的代谢与排泄
两者均能被广泛地代谢
64% 85% 经粪便排泄 23%
由近端消化道K细胞分泌(十二 指肠)
l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β细胞 释放胰岛素
在胰岛细胞系中增强β细胞增殖 和存活
l
l
以肠促胰岛激素为基础的治疗作用机制
进餐 肠道 GLP-1 释放 GLP-1 类似物
活性 GLP-1 (7-36)
DPP-4 酶
DPP-4酶 抑制剂
DPP-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14
磺脲类禁忌症
1 2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 态 • 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时 • 哺乳期糖尿病患者
3 4
15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DPP-4抑制剂
α -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16
格列奈类的特点
• 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尤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更好 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在就餐时服用即可,不必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发生 空腹和餐后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 • 口服后迅速吸收,15min起效,45~50分钟达峰 值,半衰期1小时左右,3~4小时后作用基本消失。 • 不影响心脏缺血预适应; • 对功能受损的胰岛β细胞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3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 • 部分患者的体重增加 • 可加重水钠瀦留-颜面和下肢浮肿 • 可增加心脏负荷-心功能不全患者禁忌使用 • 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31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DPP-4抑制剂
α -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32
种类
应用
l l
l
3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
达峰时间 半衰期 2.7-9.6小时 1-1.5小时
药代动力学
片剂量
阿卡波糖
50mg
伏格列波糖 0.2mg
3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应证
l治疗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
与其它口服降糖药 或胰岛素合用
l循证医学证明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
低减(IGT)患者,可延缓或减少2 型糖尿病的发生,并获SFDA批准 用于治疗IGT的餐后高血糖。
3
糖尿病治疗药物学上的里程碑
SGLT-2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 α -糖苷酶抑制剂 DNA技术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双胍类 发现胰岛素 磺脲类
2010 2004
胰岛素类似物
格列美脲
1998 1997 1996 1995
格列本脲
1980 1979
10
1.5-2%
缺陷
l l l l
不能纠正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 主要作用是增加后期的胰岛素分泌 低血糖的发生率高 体重增加 10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化学成份 达峰时间 半衰期 格列本脲 3-4 6-12 格列齐特 3-4 6-12 格列吡嗪 1-2 2-4 格列吡嗪控释片 6-12 2-4 格列喹酮 2-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