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课件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课件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阐述诗句表达的感情和旨趣。
(三)分析情感变化 【典题举例4】(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 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诗人仍在江边徘徊。而此时夕 阳还有“一竿红”,只觉天色尚早,词人不禁心阐中明生表恨面,意怪思催 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
极致,反常心分理析正诗好句表达效了果(:反手衬法)+诗内人容对、友人情浓感烈表的达不效舍果和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 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 诗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1.了解背景。

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还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能有大略的了解。

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

读题目,能大致推断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用意。

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

如:(1)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2)怀古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3)叙事之作多借抒情;(4)咏物之作多托物言志;(5)送别之作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

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

(1)鉴赏诗歌,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

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去实现整体体味。

体现的同时需要找出核心句。

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但它是主旨的所在。

挖掘主旨时。

要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从这些地方往往会得到提示。

有些标题本身就具提示性。

(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3)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

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无穷)、含蓄蕴籍(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都是常用术语。

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

一首诗歌一个基调。

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

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贴;只有分析妥贴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

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

例1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组(按诗体分类)][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目的。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郑燮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步骤三)[例2](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建功报国”类,具体来说是报国无门的悲伤。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课堂示例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 “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1、闺中怀人之愁;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孟浩然)
7、羁旅之客愁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 煜)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景物特征:孤寂 表达技巧:拟人 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 人格的高洁清傲。
欢聚离散皆是缘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 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 别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 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 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 为予窄。
【注】雪堂迁客:即苏轼。
作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 简要分析。
• (14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
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
种瓜喻高韬远引。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曲表达了作者矛盾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步 骤一)作者先写为求功名一生劳苦奔波而生厌倦退隐之念,后又说 无论地位高低都有苦处。(步骤二)从而表现了他想退又想留的矛盾 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情怀。(步骤三)
• 1、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 低也不拔高。 • 2、分析评价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 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 3、要注意正确、全面。 • 4、多是把“评价古诗作者观点态度”融合 到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之中来考查。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古人评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你认为呢? 同意。本诗通篇洋溢傲岸之气。(步骤一)
前两句写诗人早上上空泠峡的情景:“猎猎”二字写出风之劲猛, “五更”说明时间之早,“牵缆”暗示溯流之难,前两句着力写船 行之艰难,衬托出诗人迎难而上的气概; 第三句“惯行不解愁风水”写自己常年奔波在外,已不知为风浪发 愁,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常年漂泊,历经坎坷,而“不解”一词表 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从容淡定的心态;“只卧听”紧承上句,写诗 人对于艰难险阻都不放在眼里,等闲视之,一个“只”字更见诗人 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步骤二)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诗歌鉴赏四(思想内容和情感)

诗歌鉴赏四(思想内容和情感)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 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 两种: 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 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 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 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 拟人。以物作证, 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 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 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 山围故国周遭在, 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 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 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 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 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A、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 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 感慨。 感慨。 刘禹锡的《乌衣巷》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 用典。使用典故, 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 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连用了孙权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 的典故,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也 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 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 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 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 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 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 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 佛狸祠下“的感叹, 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 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 以廉颇自比, 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 是内心的独白。 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 作者的爱国热忱。 作者的爱国热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面这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材:咏物诗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 此抒发对自己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附: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征),体会特殊物 象的象征意义。 2、感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态度。 3、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 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 物言志。
真 题 导 航
(2015课表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 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 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 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 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一)提炼情感主旨。 提问方式: ①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整诗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题模式:概括表达的情感。
【典题举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 概括表达的情感 要分析。(4分) 答: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 (2分)。 首联直言多年来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 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依然无法 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 (2分)。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附:边塞诗思想情感 1、描写边塞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2、抒发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壮志豪情。 3、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及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极写战 事的惨烈,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穷兵 黩武等。 5、征人思乡的情愁。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 念家乡、家中亲人的离恨、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6、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要抓住题干,审清答题要求。
(二)理解诗句意义。
【典题举例3】 (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 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 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①杪:树梢。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怪人催去早”有责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之意。 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 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诗人仍在江边徘徊。而此时夕 阳还有“一竿红”,只觉天色尚早,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 阐明表面意思 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 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 分析诗句效果: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效果 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阐述诗句表达的感情和旨趣。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2015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 答问题。(8分)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背绿痕 皴段,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 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结论】 1、在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点(15年高考试题中14套高 考题有10套均涉及); 2、有时单独设题,有时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6分)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 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 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 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 诗的思想内容。
(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 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 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 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 要职。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三、规范答题
(一)提炼情感主旨。 ①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整诗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题模式:概括表达的情感。 ②“直陈+简述”式:不仅要求说出来,而且要求分 析怎么得出来的。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 析。 答题模式: 步骤一:概括表达的情感; 步骤二:分析诗歌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方法和过 程)
【典题举例1】
(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 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 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 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 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材:边塞诗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可怜”“犹是”两句,以特别伤惨和沉痛的心情,表达诗 人对阵亡战士的哀伤和悼念,为后方闺中人不知实情依然梦里与 爱人相会的同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 是诗人用诗话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 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 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2015课表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 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 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 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 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三)分析情感变化 【典题举例4】(2014· 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题材:哲理诗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泾 溪 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 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 警惕的时候。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材:山水田园诗 移居东村作 【宋】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 生活的喜爱。 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 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 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颔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 的喜爱。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 情。 附: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A、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B、表达淡泊名利、厌倦官场、向往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 思想感情。 C、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