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VR第一案”专利纠纷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著作权或邻接权如何界定

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著作权或邻接权如何界定

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著作权或邻接权如何界定随着虚拟数字人场景化应用落地和不断拓宽,这新兴业态正处于产业风口,其知识产权布局和商业价值保护需求成为飞速发展过程中的聚焦点。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就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杭州网络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其承担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的法律责任。

作为首例涉“虚拟数字人”的案件,该案件一经披露就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提供的法官说法指出,智能、多样化的数字新技术加速了产业重构,面对虚拟数字人营销新赛道,本案判决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从权利主体、客体、权利归属等多层面分析虚拟数字人在现有《著作权法》框架下不享有相关权利,首次对于虚拟数字人从创建到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虚拟数字人本体、中之人、虚拟数字人经营者等多方主体的著作权或邻接权进行界定,厘清了虚拟数字人的表演者权归属,彰显了依法保护打造和驱动虚拟数字人背后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取向。

案情分析据介绍,魔珐公司综合应用AI表演动画技术、超写实角色智能建模与绑定技术、智能动画与语音合成技术以及智能交互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超写实虚拟数字人Ada。

2023年10月,魔珐公司通过公开活动发布虚拟数字人Ada,并于同年10月、11月通过视频平台发布两段视频,一段用于介绍虚拟数字人Ada的场景应用,一段用于记录真人演员徐与虚拟数字人Ada的动作捕捉画面。

2023年7月,杭州网络公司通过短视频账号发布两段被诉侵权视频。

视频的居中位置使用魔珐公司发布的相关视频内容,并在片头片尾替换有关标识,且在整体视频中添加虚拟数字人课程的营销信息。

其中一段视频还添加有杭州网络公司的注册商标,并将其他虚拟数字人名称写入视频标题。

杭州网络公司辩称,魔珐公司不享有相关权利,其行为不构成侵权,且未因发布被诉侵权视频而实际获利。

杭州互联网法院认为,本案共有三个争议焦点:一是虚拟数字人著作权及邻接权认定;二是魔珐公司主张的虚拟数字人Ada形象及相关视频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魔珐公司是否享有涉案录像制品的表演者权;三是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成立。

版权-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版权-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判赔46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并宣判首例涉VR著作权案。

因认为同创蓝天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许可,在主办的网站上传了其享有著作权的VR全景摄影作品,北京全景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62000元及合理开支32500元。

著作权是什么?著作权只是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著作权的概念,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

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识所产生之权利。

对于原创者来说,著作权的产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但是当著作权产生了价值,就会被人争相使用。

如果事先没有进行著作权登记,此时就会遇到维权的困扰。

相反,侵权的一方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惩罚!侵害著作权保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2)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3)赔偿损失。

在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约定赔偿数额,但在司法实践中可参考以下因素酌情处理:1、受害人所受损失后果是否严重;2、侵害行为致作品价值降低程度;3、侵害出于牟利或其他不当目的;4、侵害人主观过错状态;5、侵害行为情节恶劣程度;6、侵害人获利多少;7、侵害行为的社会影响;8、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行政责任:(1)警告;(2)责令停止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3)没收非法所得;(4)没收侵权复制品及制作设备;(5)罚款;以上属于情节较轻的侵权责任,如果情节严重者,就可能触及到刑事责任。

侵犯著作权情节较重者一般其刑事责任有:1、侵犯著作权罪。

刑法第217条: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1. 概述知识产权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涵盖了版权、商标、专利等各种形式的创造性产权。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确保创新和创造力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通过探讨几个典型案例,深入理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2. 案例一: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之争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之争是知识产权领域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该案例涉及了智能手机技术的核心专利,如触摸屏、图形用户界面等。

双方在多个国家的法院进行了长时间的诉讼,并最终达成了一项交叉许可协议。

这起案件的重要性在于它向全球展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它引发了关于专利侵权和专利权力滥用的讨论,并促使各国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和执行。

3. 案例二:Disney与美术模仿公司之争Disney与一个美术模仿公司之间的案例也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该模仿公司开发了一款与Disney旗下动画片非常相似的游戏。

Disney起诉该公司侵犯了其版权和商标权,并最终获得了法院的支持,要求该公司停止销售该游戏。

这个案例展示了知识产权的多维度保护。

尽管该游戏并没有完全复制Disney的作品,但在整体风格和角色设计上非常相似。

法院的判决表明,即使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性,侵权行为仍然可以被认定。

4. 案例三:Spotify与音乐创作者的版权争议在数字时代,音乐分享平台成为许多音乐创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Spotify作为一家流媒体音乐平台,曾因未经允许使用艺术家的音乐而遭到多次诉讼。

这些诉讼涉及版权侵犯和合理使用等法律问题。

这个案例突出了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音乐创作者需要向数字平台许可他们的作品,同时平台也需要确保合理支付版权费用。

这个案例促使各方寻求更加公平和透明的音乐版权保护机制。

5. 总结与个人观点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创新和创造力的激发,并促进了可持续经济发展。

专利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专利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智能穿戴设备的创新型公司。

2015年,科技公司研发出一款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智能手表,并申请了专利权。

2018年,科技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自家产品高度相似的智能手表,涉嫌侵权。

经过调查,该涉嫌侵权的产品由另一家名为“创新公司”的企业生产。

为此,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创新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创新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2. 如果侵权成立,科技公司应如何计算损失?三、案件分析1. 创新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1)专利权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侵权判定本案中,科技公司拥有新型智能手表的专利权,而创新公司的产品在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与科技公司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若创新公司的产品在实质上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2. 如果侵权成立,科技公司应如何计算损失?(1)损失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损失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确定赔偿数额。

”本案中,科技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计算损失:①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产品销售所造成的销售收入损失、因市场份额减少所造成的利润损失等。

②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损失。

(2)损失计算结果根据科技公司的举证,创新公司的侵权产品销售金额为100万元,市场份额减少导致科技公司损失20万元。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 朗科起诉美PNY公司.doc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 朗科起诉美PNY公司.doc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朗科起诉美PNY公司-日前,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起诉PNY公司,控告其侵犯了朗科的USB闪存盘发明专利权,要求PNY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由此给朗科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美国闪存盘、闪存MP3及其它闪存移动数码产品市场增长十分迅猛,其市场规模早已经超过中国市场。

“PNY 是美国计算机存储零售市场主要企业之一,它在美国生产、销售的闪存盘严重侵犯了朗科公司的发明专利,给朗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朗科公司总裁邓国顺告诉记者,“在经过详细论证之后,我们于美国时间2月10日委托美国著名的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PNY侵权。

”作为国内移动数码业领导厂商之一,朗科公司多年来致力于自主创新,截止目前累计申请了200多项发明专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7月,朗科公司在国内获得了专利授权,即“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是外存储方式及其装置”(专利号:ZL99 1 17225.6),此发明专利于2004年12月在美国获得授权(专利号:US6829672)。

朗科公司由此成为闪存盘、闪存MP3及其他闪存移动数码产品基础性专利的拥有者。

为了维护自主知识产权,2002年9月,朗科公司以该发明专利权受到侵犯为由,在国内起诉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光辉电子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

2004年6月1日,被告厂商华旗等公司在一审中败诉。

2004年8月13 日,朗科公司起诉索尼公司侵犯其专利权。

据悉,此次朗科公司在美国本土起诉PNY侵权是中国企业境外IT发明专利维权第一案,在当前国内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此举具有十分典型的示范效应和现实意义。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朗科起诉美PNY公司如果朗科在美国胜诉,PNY将面临严厉的惩罚,而朗科将有可能得到USB闪存领域迄今为止最高的专利侵权赔偿。

有专家认为,朗科之举表明中国企业正在尝试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国际化竞争,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必须在全球得到尊重一直在世界闪存盘领域领跑的我国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在京宣布,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公司已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其专利号为US6829672的美国专利。

专利侵权典型案例评析

专利侵权典型案例评析

专利侵权典型案例评析一、“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这就像是科技界的一场超级大战,两个巨头为了专利那点事儿打得不可开交。

苹果呢,就像一个精心打造自家花园的园丁,种出了各种独特的“花朵”(创新设计和技术)。

三星呢,被苹果指控就像是一个邻居,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摘了苹果园里的几朵花种到自己的花园里。

比如说,苹果有那个滑动解锁的专利。

这就像是苹果发明了一种特别酷的开门方式,大家觉得新颖又方便。

三星的一些手机却出现了类似的滑动解锁功能。

苹果就不乐意了,感觉自己的独特创意被抄袭了。

这好比你辛辛苦苦想出来一个特别的舞蹈动作,结果别人在舞台上表演了个几乎一样的,你肯定生气啊。

从法律角度来看,判断是否侵权可没那么简单。

法院得仔细研究双方提交的证据,对比两者的技术特征。

就像把苹果园的花和三星花园里的花放在显微镜下看,看花瓣形状、花蕊构造是不是真的相似到构成侵权的程度。

这场大战打了好久,赔了不少钱,也让整个科技行业都更加重视专利保护了。

二、“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红罐之争”这可真是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戏。

王老吉和加多宝就像两个武林高手,争夺着一个标志性的“兵器”——红罐包装。

王老吉是最早用红罐包装的,就像一个武林门派一直拿着一把独特的宝剑在江湖上闯出名堂。

后来加多宝和王老吉分开了,加多宝也开始用红罐包装。

王老吉就觉得这是侵权啊,自己的标志性红罐就像自己门派的独门标志,怎么能被别人随便用呢。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红罐已经在大家心里成了凉茶的一个代表性形象。

加多宝觉得自己也对这个红罐的推广做了很多贡献,就像两个人一起养了一只特别的宠物,分开后都觉得宠物应该归自己。

法院在判定的时候得考虑很多因素。

比如红罐包装的设计是不是具有独特性,加多宝使用红罐是不是造成了消费者混淆。

这就像要判断两只长得很像的宠物,是不是让大家分不清到底是谁家的了。

最后加多宝要赔偿,这也给很多企业提了个醒,在产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一定要处理好。

三、“小i机器人与苹果Siri专利纠纷”小i机器人就像一个聪明的发明家,先搞出了一个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概念和技术。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例分析引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简称IP)是指由人类知识创造出的独特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成果,如发明、文学艺术作品、商标、专利等。

然而,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往往面临着侵权风险。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和探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重要问题。

一、案例背景(不要求使用编号格式,这里仅为清晰分段之用)在美国,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之间曾发生一起备受关注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该案件涉及到手机技术和设计方面的专利侵权问题。

二、案件细节该案件始于2011年,苹果公司指控三星公司在其智能手机设计和界面功能方面侵犯了苹果专利。

苹果公司主张三星公司的手机产品侵犯了其设计和技术上的专利权,并要求三星支付巨额赔偿。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就专利的定义、界限和侵权程度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专家们通过对案件涉及的专利进行审查和比对,以及对双方技术的分析,为法院提供了技术上的意见和专家证词。

三、判决结果最终,美国联邦法院作出了裁决,认定三星公司在苹果公司的设计和技术专利中存在侵权情况。

法院判决三星公司赔偿苹果公司数十亿美元,以保护苹果公司的知识产权。

四、案件影响该案件的判决结果引发了全球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已经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案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法律支持。

法院对专利的界定和侵权行为的裁定,为其他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其次,该案启示了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时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企业应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专利,以确保自身创新的权益,同时加强对竞争对手产品的监测,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再次,该案表明了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需要依靠专业的评估和分析。

法庭对技术专家的技术鉴定意见进行的审查,为判决提供了科学可信的依据。

最后,该案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业内对于产品设计、界面功能等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合作也愈发重要。

有关专利法的案例以及解析与启示

有关专利法的案例以及解析与启示

有关专利法的案例以及解析与启示专利法作为知识产权法的一个分支,涉及到创新、发明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以及对其解析和启示:案例一,Apple vs. Samsung.在这起专利侵权案中,苹果公司声称三星公司侵犯了其设计专利,包括外观设计和界面设计。

法院最终裁定三星侵犯了苹果的部分专利,并判决三星支付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

解析与启示,这个案例强调了专利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科技和设计领域。

它提醒企业和个人要谨慎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此外,该案例还凸显了专利侵权案件的复杂性,需要充分的法律知识和证据支持。

案例二,Alice Corp.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这个案例涉及到软件专利的可行性问题。

美国最高法院在这个案件中裁定,某些软件相关的专利过于抽象,不符合专利法的可行性要求。

解析与启示,这个案例引发了对于软件专利的讨论,强调了专利法对于技术创新的平衡要求。

它提醒人们要审慎申请和审查软件专利,确保其具有明确的技术实质和创新性。

案例三,Merck v. Integra Lifesciences I.这个案例涉及到药物专利和研发过程中的实验使用权。

美国最高法院在这个案件中确认,研发阶段的实验使用符合专利法的合理使用原则。

解析与启示,这个案例强调了专利法对于创新研发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它提醒了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以及专利法对于医药领域创新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以上案例展示了专利法在不同领域的适用和影响。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要充分理解专利法的规定,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并在创新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利法的支持和保护。

专利法不仅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法律规定,也是促进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虚拟法律问题案例及分析(3篇)

虚拟法律问题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然而,在虚拟现实这一新兴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法律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虚拟现实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探讨虚拟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案例背景2018年,甲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虚拟人生”的VR游戏。

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创建虚拟角色,并通过角色在虚拟世界中生活、工作、娱乐。

然而,在游戏运营过程中,甲公司发现玩家在游戏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 玩家在游戏中盗用他人虚拟角色,进行非法交易;2. 玩家在游戏中发布违法违规信息;3. 玩家在游戏中涉嫌赌博、诈骗等违法行为。

三、案例分析1. 虚拟角色盗用问题虚拟角色盗用问题涉及到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方面。

首先,虚拟角色作为游戏的一部分,属于甲公司的知识产权。

玩家未经许可盗用他人虚拟角色,侵犯了甲公司的知识产权。

其次,盗用他人虚拟角色可能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针对这一问题,甲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虚拟角色的版权保护,对盗用行为进行追责;(2)完善游戏注册制度,防止玩家盗用他人角色;(3)加强对玩家的身份验证,确保玩家真实身份。

2. 违法违规信息发布问题虚拟现实中的违法违规信息发布问题,涉及到网络空间治理、信息安全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1)加强游戏内容审核,对违法违规信息进行过滤;(2)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玩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3)与相关部门合作,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 虚拟现实中的赌博、诈骗等违法行为虚拟现实中的赌博、诈骗等违法行为,涉及到刑法、民法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1)加强对虚拟现实游戏的监管,对涉嫌赌博、诈骗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拟现实游戏中的违法行为;(3)提高玩家法律意识,引导玩家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四、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最高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

最高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

最高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法律领域,涉及到创新、科技、商业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的司法机构,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包括知识产权案件。

下面将列举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十大知识产权案例,以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和最高法院在该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格瓦拉案格瓦拉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重大电影侵权案件。

格瓦拉是一家提供在线电影资源的平台,被指控侵犯了多家电影公司的版权。

最高法院判决格瓦拉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维护了电影公司的合法权益。

二、微软案微软案是一起涉及软件著作权的案件。

微软指控某公司未经授权销售其产品,并侵犯了其软件版权。

最高法院判决支持微软,认定被告侵犯了微软的软件著作权,为软件行业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护。

三、苹果案苹果案是一起涉及外观设计专利的案件。

苹果指控某手机制造商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最高法院判决支持了苹果,认定被告侵犯了苹果的设计专利权,保护了设计创新的合法权益。

四、华为案华为案是一起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案件。

华为指控某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标准必要专利,最高法院判决支持了华为,认定被告侵犯了华为的专利权,维护了标准必要专利的合法权益。

五、百度案百度案是一起涉及网络侵权的案件。

百度被指控未经授权提供侵权音乐下载服务,最高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认定百度侵犯了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为音乐创作者的权益提供了保护。

六、三星案三星案是一起涉及专利侵权的案件。

三星被指控侵犯了某公司的专利权,最高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认定三星侵犯了对方的专利权,为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护。

七、小米案小米案是一起涉及商标侵权的案件。

小米被指控侵犯了某公司的商标权,最高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认定小米侵犯了对方的商标权,维护了商标权的合法权益。

八、京东案京东案是一起涉及平行进口商品的案件。

京东被指控销售未经授权的平行进口商品,最高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认定京东侵犯了对方的知识产权,为平行进口商品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护。

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

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

1.《阿凡达》侵权案2024年,《阿凡达》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大获成功,创下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然而,这部电影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引发了争议。

一家中国公司指控《阿凡达》侵犯了他们的版权,并提起诉讼。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对于电影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2.微软诉捷通科技侵犯知识产权案2024年,微软公司起诉中国公司捷通科技侵犯其在中国的版权和商标权。

微软声称捷通科技未经授权销售了使用微软产品的克隆计算机。

这个案件是微软在中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部分,也引起了业界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质疑。

3.诺基亚起诉苹果侵权案2024年,全球移动通信巨头诺基亚起诉苹果公司,指控后者侵犯其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

这个案件是两家公司之间历经多年的专利纠纷的一部分,也凸显了在技术创新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4.雅虎诉谷歌侵权案2024年,美国互联网公司雅虎起诉引擎巨头谷歌,指控后者侵犯了其在互联网广告业务领域的专利。

这个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对互联网行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5.苹果起诉HTC侵权案2024年,苹果公司起诉台湾手机制造商HTC,指控后者在其智能手机中侵犯了苹果的专利。

这个案件是苹果与多家手机制造商之间的专利纠纷的一部分,也彰显了在科技行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6.百度音乐侵权案7.美国停车罚单监控摄像头侵权案2024年,一家德国公司起诉美国停车罚单监控摄像头制造商,指控后者侵犯了其在该领域的专利。

这个案件揭示了在监控技术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8.思科诉华为侵权案2024年,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起诉中国华为公司,指控后者在其网络设备中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

这个案件引发了国际上对于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争议。

9.平行进口汽车侵权案2024年,中国平行进口汽车市场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多家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指控平行进口商侵犯了其在中国的商标权和专利权,要求加强对于平行进口汽车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导言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创新和经济的促进起着关键作用。

在知识产权领域,一些经典案例塑造了法律界和业界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几个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进行评析,探讨它们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影响和启示。

案例一:索尼对百事可乐案在这个案例中,索尼公司起诉百事可乐公司侵犯其在音乐播放器领域的专利权。

该案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并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适用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

法院最终判定百事可乐侵权,并认可了索尼公司的专利权。

这一案例的评析表明,专利权的保护对于促进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法院在判决中说明了专利权对发明者的保护义务,以及侵权行为对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威胁。

这为以后的类似案件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提醒了企业在产品研发中注重技术的创新和专利的合规性。

案例二:苹果对三星案苹果对三星公司的案件是知识产权领域的另一个经典案例。

苹果公司指控三星公司侵犯了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设计和专利权。

此案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战,各种知识产权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针对这一案件的评析显示,在技术创新日益重要的今天,保护产品设计和专利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点之一。

这一案例也揭示了保护知识产权既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法律工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界如何抉择,以及如何平衡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案例三:Instagram对Swoosh案这一案例涉及Instagram公司起诉Swoosh公司侵犯其在社交媒体领域的商标权。

Instagram公司声称Swoosh公司的商标设计与其相似,可能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和误导。

法院维护了Instagram公司的商标权,禁止Swoosh公司使用与其商标相似的标识。

这一案例评析说明了商标权对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识别的重要性。

商标的保护不仅仅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商标保护需要企业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建立品牌形象,以确保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识别和信任。

侵犯专利权的判例分析

侵犯专利权的判例分析

侵犯专利权的判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专利权的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侵犯专利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专利保护范围内实施专利权所享有的独占权利的行为。

在中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保护,并且侵权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侵犯专利权的判例。

案例一:苹果诉三星专利侵权案2011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对三星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苹果声称三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侵犯了其多项设计和技术专利。

这个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两个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

在这个案件中,苹果主张三星的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并要求法院判决三星支付巨额赔偿金。

三星则辩称其产品并未侵犯苹果的专利,并提出了反诉。

经过多年的诉讼和审理,最终法院裁定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一些设计和技术专利,并判决三星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个案例表明,专利权的保护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侵犯专利权可能导致巨额赔偿,并对侵权方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案例二:药品专利侵权案在医药领域,专利权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药物的研发和创新需要巨额的投资,而专利权的保护可以为创新者提供合理的回报。

在中国,药品专利侵权案件也有很多。

例如,某药企研发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并获得了相关专利保护。

然而,另一家药企在该专利保护期内未经许可生产和销售同类药物,侵犯了原药企的专利权。

在这种情况下,原药企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法院将会根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事实进行判断,如果确认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将会判决被告支付赔偿金,并停止侵权行为。

结语侵犯专利权是一种严重的法律行为,它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专利权的保护对于创新者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专利法的完善和专利权的保护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激励机制。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及解析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及解析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及解析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及解析1.美国苹果公司 vs.韩国三星电子1.1 案件背景1.2 案件诉因1.3 案件分析1.4 案件结果及影响2.微软公司 vs.中国金山软件2.1 案件背景2.2 案件诉因2.3 案件分析2.4 案件结果及影响3.谷歌公司 vs.欧洲联盟3.1 案件背景3.2 案件诉因3.3 案件分析3.4 案件结果及影响4.拜耳公司 vs.迪安诊断公司4.1 案件背景4.2 案件诉因4.3 案件分析4.4 案件结果及影响5.索尼公司 vs.苹果公司5.1 案件背景5.2 案件诉因5.3 案件分析5.4 案件结果及影响6.中国华为公司 vs.美国高通公司6.1 案件背景6.2 案件诉因6.3 案件分析6.4 案件结果及影响7.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vs.美国索伦森公司7.2 案件诉因7.3 案件分析7.4 案件结果及影响8.法国欧雷欧 vs.中国皮尔千金公司 8.1 案件背景8.2 案件诉因8.3 案件分析8.4 案件结果及影响9.松下电器公司 vs.韩国LG电子公司 9.1 案件背景9.2 案件诉因9.3 案件分析9.4 案件结果及影响10.美国思科公司 vs.中国华为公司 10.1 案件背景10.2 案件诉因10.4 案件结果及影响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通过智力创造或者其他方式依法享有的专利、商标、版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等专有权利。

2.专利:指为了促进发明创造,保护发明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授予发明者的一项专有权利。

3.商标:指用以区别他人商品的商号、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以及色彩组合、声音等象征性标志。

4.版权: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和邻接权。

5.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对其保密性采取了合理的保护措施,对持有人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专利是在创新实施过程中给予发明人或者其他权利人的一项独特权利,有关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商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专利侵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一起专利侵权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中的法律和保护机制。

案例背景本案涉及到一家创新型企业(以下称"原告")拥有的某项核心专利。

该专利涉及到一种用于智能手机的独特技术,该技术使得智能手机能够在极低的功耗下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然而,另一家竞争对手(以下称"被告")开发出了一款与原告专利相似的智能手机,并销售该产品。

原告认为被告侵犯了其专利权,并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侵权分析在专利侵权案件中,首先需要确定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专利法上的侵权。

在这个案例中,原告需要证明以下三个要素:专利有效性、专利技术的实施、被告的行为是否符合专利的权利要求。

对于专利的有效性,原告需要提供有效的专利证据,如专利注册证书和技术说明书。

这些文件将证明原告拥有该专利的所有权,并详细说明了专利技术的实施细节。

接下来,原告需要证明被告的智能手机实施了专利技术。

这可以通过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与被告产品的对比来证明。

如果被告的产品实施了与专利要求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那么被告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侵权。

最后,原告还需要证明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与被告的行为相符。

专利的权利要求是专利权的核心内容,具体说明了专利的技术范围和保护范围。

如果被告的行为恰好在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那么被告可以被认定为侵权。

结果和教训经过法庭审理和证据交换,法庭最终裁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

被告被判赔偿原告一定数额的经济损失,并被命令停止销售侵权产品。

这一案例反映出专利的重要性以及专利侵权案件的法律处理和保护机制。

作为企业或创新者,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是至关重要的。

要避免专利侵权,企业应该积极申请专利,并且密切关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侵权行为。

虚拟数字人法律案例(3篇)

虚拟数字人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在影视、游戏、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法律和伦理问题。

本案中,原告甲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虚拟人形象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使用,导致其商业利益受损,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甲公司是一家从事虚拟人形象研发、制作、销售的企业。

其自主研发的虚拟人形象具有独特的个性、形象和故事背景。

甲公司通过将该虚拟人形象应用于游戏、影视、动漫等作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经济效益。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发现其虚拟人形象被某游戏公司未经授权在游戏中使用,且该游戏公司还在宣传材料中对其虚拟人形象进行了篡改,严重侵犯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游戏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拟人形象是否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2. 虚拟人形象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3. 虚拟人形象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三、法院判决1. 虚拟人形象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

法院认为,虚拟人形象作为一种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符合《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要求。

因此,虚拟人形象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

2. 虚拟人形象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法院认为,被告游戏公司在未经原告甲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虚拟人形象,并在宣传材料中对其进行了篡改,已构成对原告甲公司虚拟人形象的侵权行为。

3. 虚拟人形象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法院认为,被告游戏公司的侵权行为给原告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被告游戏公司赔偿原告甲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20万元。

四、案例评析本案的判决对于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明确了虚拟人形象的法律地位。

本案判决明确了虚拟人形象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为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规范了虚拟人形象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国内虚拟现实环境中版权保护的相关案例

国内虚拟现实环境中版权保护的相关案例

国内虚拟现实环境中版权保护的相关案例【国内虚拟现实环境中版权保护的相关案例】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娱乐方式,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版权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就国内虚拟现实环境中版权保护的相关案例展开探讨,以期对这个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2. 相关案例介绍2.1 案例一:《空洞骑士(Hollow Knight)》被盗版国外游戏《空洞骑士》是一款备受好评的虚拟现实游戏,然而在国内市场却屡次出现盗版行为。

盗版游戏不仅严重侵犯了游戏开发者的版权,也对整个游戏行业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版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2.2 案例二:《命运之夜(Fate/Grand Order)》虚拟形象被恶意仿制著名动画游戏《命运之夜》中的虚拟角色经过精心设计,因其独特的形象和故事受到了广大玩家的热爱。

然而,近期出现的恶意仿制现象不仅侵犯了版权所有者的权益,也会给玩家带来安全隐患和莫名的困惑,这需要加强对虚拟形象的版权保护。

2.3 案例三:《世界上最美丽的书》被抄袭虚拟现实不仅仅局限于游戏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也受到了其影响。

以《世界上最美丽的书》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市场也存在抄袭现象,这既侵犯了原创者的权益,也低于了整个文化艺术行业的创作热情。

3. 对案例的分析和评估3.1 案例一中,《空洞骑士》盗版行为对游戏开发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削弱了游戏创作的积极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版权法律的执行,通过加大对盗版者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版权保护。

3.2 案例二中,针对《命运之夜》虚拟形象被恶意仿制的问题,除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外,还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如虚拟形象水印技术等,以保护虚拟形象的版权,并增强用户对正版产品的信任。

3.3 案例三中,应加强版权保护意识,推动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虚拟现实技术下著作权问题的规制逻辑

虚拟现实技术下著作权问题的规制逻辑

772021年第10期总第388期VIEW ON PUBLISHING虚拟现实技术下著作权问题的规制逻辑文/黄柏璇 陈福胜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是创作活动方式的改变,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独特的创造性劳动。

作家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场景与画面,跳过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文字、读者再将文字转化为想象这一烦琐的步骤,使得作者表达和读者感受在作品内容上的认知偏差减小。

2018年4月18日,中国首例虚拟现实技术著作权纠纷案“全景客诉同创蓝天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以下简称“全景客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

此案引发了各界对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的作品(以下简称VR作品)著作权的激烈讨论,讨论的焦点包括但不限于VR作品是否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是否可以归入现有的某一种作品类型。

以后无疑会有更多的“全景客案”出现,因此,虚拟现实著作权问题亟待解决。

一、司法实践中的虚拟现实著作权保护在我国现今的司法实践当中,针对虚拟现实著作权问题通常采取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则,即在具体的案件中,通过分析判断具体的侵权形式从而倒推被侵害客体所属的作品类型。

这种用事实判断取代法律判断的方式从正向上看逻辑是严丝合缝的,从论证上看也毫无问题,但这好比在纸上玩“走迷宫”游戏,从入口找寻出口屡屡碰壁,但从出口倒推着找寻入口却只有唯一的路径,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司法效率,但对于理论研究来说伤害很大。

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的“华彩光影诉时光梦幻VR侵权纠纷案”是一起虚拟现实作品侵犯现实作品著作权的案件,被告时光梦幻公司未经允许,将原告华彩光影公司的雕塑作品《虚空殿》制作成了其VR场景中的作品,并在上海淘宝节上展出。

尽管终审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判决中肯定了一审法院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关于“时光梦幻公司播放的VR场景并未形成一个不同于华彩光影公司的新作品”的认定,但未对被制作成VR作品的《虚空殿》的作品类型进行定义。

知识产权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专利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信息化和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对于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然而,侵犯专利权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原创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专利侵权案例,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文将对几个知识产权专利侵权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手机专利侵权在智能手机行业中,专利成为制胜的利器。

然而,相似功能和外观的手机产品层出不穷,产生了许多侵权问题。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与三星公司展开了一场长时间的专利侵权诉讼。

苹果公司指控三星公司侵犯其关于电池技术、触摸屏技术和图形界面的专利权,经过多次诉讼和上诉,最终两家公司达成和解协议。

该案例提醒我们,厂商在进行产品研发时,应注重专利权的保护和尊重。

侵权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负面影响是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案例二:医药专利侵权医药领域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严密的领域。

企业在研发创新药物时,需要申请专利保护。

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会通过仿制药等手段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以"仿制药事件"为例,某医药公司在仿制药的生产中,未经授权使用了其他公司的药物专利,被原公司提起侵权诉讼,并获得了赔偿。

该案例说明了医药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格外注意专利权的保护,以免陷入侵权纠纷。

案例三:软件专利侵权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专利侵权案例也屡见不鲜。

比如,某公司开发了一款独特的商业软件,但在上市后不久,发现竞争对手将其软件的功能和界面进行了抄袭,导致销量大幅下滑。

原公司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并最终赢得了侵权诉讼。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开发软件的企业要加强版权保护和合规意识,同时及时寻求法律支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专利侵权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侵权行为,还对于整个社会的创新环境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侵权问题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苹果VR头戴设备专利

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苹果VR头戴设备专利

些小尺寸手机以及一些戴眼镜的用户使用。
相比起 Ge a r V R要靠智能手机硬件来提供 V R体验,该设备本身就配有镜头、近距离传
感器 、触控板、一个 H o me键 、返 回键以及调焦旋钮。使用时 ,手机将被放入设备前的一 个插槽内并固定在镜头前。声音将经由手机的耳机插孔传出,该 V R设备本身不发声。 ( 来 源:搜狐l T)
微 信 支 付 商 标 侵 权 ? 官 方 回 应 :合 法 合 规
北京中欣银宝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使用 “ 微信支付”涉嫌构成商 标侵权为由,向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法院责令被告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使 用 “ 微信”商标提供收付款方面的金融服务 ,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 0 万元。 对此,微信支付团队回应 ,称经过查询,银宝通的 “ 微信”商标已经在国家商标局的法
还需在隔月的第 8 天 ,按照每部手机 3 4卢比 ( 约合人民币3 . 4 3 元) 的价格向杜比实验室支付专 利费。 此外,v v i o和 OP P O两家公司需要 同杜比实验室在公平、合理、不歧视的 情况下签订专
利授权协定。在协定签订之前 ,v i v o和 OP P O 仍将可以继续在印度市场销售使用杜比实验室

苹 果 中 国 Ap p l e Wa t c h 商 标 纠 纷 案 败 诉
据T e c h We b  ̄ E 道 ,2 0 1 4 年1 1 月1 3 1 9,苹果公司在 “ 计时仪器 、表、珠宝首饰”等商 品 上,申请注册了四件图形商标。2 0 1 6  ̄ - 3 月3 1 日,该商标申请注册复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驳回。苹果公司不服被诉决定 ,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VR第一案”专利纠纷的案例分析ZeniMax Media公司(以下简称ZeniMax)将三星电子诉至法院,指控虚拟现实头盔Gear VR侵犯其技术权益。

而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三星电子继续进行Gear VR的开发,与此同时并未获得ZeniMax的技术专利授权和许可。

由此可见,ZeniMax公司之所以将三星Gear VR诉至法院,究其原因在于该产品是三星与Oculus合作的产品,而Oculus已经在另外一起专利纠纷中被法院认定构成对ZeniMax公司侵权,因此,双方合作的产品也无法排除侵权嫌疑。

2017年2月,备受关注的全球VR第一案“ZeniMax诉Oculus VR专利纠纷案”,经美国德州达拉斯地区法院的陪审团裁定,Oculus VR须支付5亿美元给ZeniMax。

该案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因为Facebook曾于2014年以3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 VR。

回溯双方的纠纷和争议,2014年5月,在Facebook宣布收购Oculus VR不足2个月时,ZeniMax起诉称Oculus VR涉嫌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研发了包括Rift头显在内的虚拟现实系统。

起初,很多人以为这场纠纷属于专利纠纷,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2017年2月1日,达拉斯地区法院陪审团驳回了ZeniMax提出的“盗窃商业机密”的指控,但Oculus VR使用的计算机代码侵犯了ZeniMax的版权,此外,Oculus VR还违反了与ZeniMax签署的保密协议以及不当使用了ZeniMax的商标。

由此可见,ZeniMax与Oculus VR两者之间的纠纷主要包括:商标、保密协议以及软件代码著作权等。

而致使双方卷入纠纷的关键有二:其一,Oculus VR CTO约翰·卡马克原系ZeniMax
收购的一家游戏公司id Software联合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其二,Oculus VR创始人帕
尔默曾与ZeniMax签署过一份保密协议。

简单说,在Oculus VR公司的两大关键人物,创始人帕尔默和技术负责人卡马克均与ZeniMax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卡马克在2013年8月宣布加入Oculus VR,担任CTO,同时还保留着在id Software 的职位。

由此可见,ZeniMax与Oculus VR这两家公司关系的紧密性和特殊性。

值得一提的是,Oculus的联合创始人、前CEO布兰登·艾瑞比在法庭上的证词显示,ZeniMax与Oculus VR曾有众多合作谈判记录,包括投资入股等。

也就是说,在人员、技术、资本等领域,ZeniMax与Oculus VR之间曾经或试图发生更多的关系。

而回到双方的诉讼案件中,恰是因为双方之间有着很多“难解难分”的关系,使得Oculus VR很难切割清楚,其在VR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多少与ZeniMax相关。

虽然,ZeniMax并非指控Oculus VR侵犯其特定技术或专利,但是,庭审记录也显示,Oculus VR通过创始人帕尔默和技术负责人卡马克从ZeniMax不当获得了一些信息或技术。

比如,卡马克承认自己在加入Oculus之前,从ZeniMax的电脑中拷贝了文件。

其实,ZeniMax与Oculus VR之间的纠纷,和很多大公司内部关键人员离职创业后,与原公司发生法律纠纷类似。

这些纠纷通常涉及离职员工与原公司之间的竞业禁止协议或保密协议,离职员工利用原公司的条件或按照原公司要求进行特定研发离职创业后所申请专利的归属问题等。

《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简单说,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员工与公司没有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话,那么,职务发明的申请权及所有权均属于单位。

而在ZeniMax与Oculus VR之间的纠纷中,虽然目前法院尚未对特定的专利技术及产品归属及侵权作出判定,但是,从案件庭审的信息来看,Oculus VR确实存在利用了ZeniMax相关代码或成果的情形。

而回到ZeniMax公司诉三星侵权案件,可以说,这是连锁反应。

一方面,在ZeniMax 诉Oculus的案件中,后者被认定以不正当的形式从ZeniMax获得了一些信息或技术;另一方面,三星Gear VR系三星与Oculus合作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起诉只是手段,不排除ZeniMax公司可能会与三星在诉讼过程中就达成和解。

对ZeniMax公司来说,遏制Oculus公司发展,强化自身在VR领域的地位,也是其多次发起诉讼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