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0张PPT)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多 晋 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唐来代 ,世人 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 种草木的花,值得 喜爱的很多。晋朝 的陶渊明唯独喜爱 菊。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 牡丹。
在于
出名
灵山异不在高,有只仙是则名,水不高在尚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品德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博学的人
平民 不加装饰的琴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佛经 奏乐的声“音何陋官之府有的?公”文 使形劳,使身体劳累
衬托表现手法
陶渊明 爱 菊 “隐逸 正衬
“予”

者” 莲 “君
世人
爱 牡丹 子“”富贵 反衬
者”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 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隐逸者
衬 托
君子
衬 托
富贵者
菊花正衬莲花 牡丹反衬莲花
爱菊(鲜) 爱牡丹(众)
隐逸者 惜 离世隐居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君子 爱莲(独) 身居浊世 爱
短文两篇
• 《陋室铭》 • 《爱莲说》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全文。
•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 3、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表现手法。
•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 平乐道、高洁的 品格和节操。
陋室铭 刘禹锡
作家及作品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生活在 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 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 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 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背景资料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

不受羁绊
自况古贤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点睛之笔
理解运用
新知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简虽析陋:,但点室明主全品文德主高旨尚,。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简析: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
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 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7、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 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 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 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 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体现方面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情趣脱俗
语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3、分析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运用对偶句,写室主人超尘脱俗的胸襟。
“有鸿儒”与“无白丁”两相对照,衬托出作 者的高洁情操。 4、作者写自己“陋室”的同时,为什么又写 “诸葛庐”“子云亭”呢?
日常生活。情操傲洁傲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简析: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运 用类比,以古贤之名以证“陋室”不陋
简析段落
新知讲解
1、本文哪句话提挈全文,点明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惟吾德馨”中的“德馨”体现在哪 几个方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归纳, 完成下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10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105张PPT)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4、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 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 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 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 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 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 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 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体寒衣不失天下之怀。
杜甫 刘禹锡
陋室有德馨,刘禹锡安贫乐道无改高洁之志。
四 川 成 都
安 徽 和 州
陋室铭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刘禹锡及“铭”这一 文体
• 2、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掌握朗 读技巧
• 3、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作者简介:
刘 禹 锡 ( 772—842 ) , 字 梦得,唐代文学家,进步思想 家,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 “刘白”。唐顺宗时,参加王 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 久失败,接连被贬多次,《陋 室铭》就是他被贬和州刺史时 写的。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

托物言志 (君子之德)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 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 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 怎样来劝告他。
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 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 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 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0张PPT)

再读理解
出名,有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灵验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再读理解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 仙人(居住)就能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 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 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写法探究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拟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衬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反问
写法小练
试着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描写身边的物, 表达自己的志向。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 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 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 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重点积累
二、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身体 今:样子) 2.可以调素琴 (古:弹奏 今:调解) 3.无丝竹之乱耳 古: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重点积累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 傲岸的情怀。
细读感悟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 道的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冯上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冯上发)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茂叔, 道 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著 名的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 下建“濂溪书堂”讲学,系统地 传授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创 业哲学学派,因此,世人称他为 濂溪先生”。著有 。
不 同 点
1、文体: 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
《爱》以散句为主; 3、线索: 《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 《爱》以“爱”贯穿始终。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正衬自己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 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 “菊”和“牡丹”分别比 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 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亲近而不庄重
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 的人
认为
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 隐士;牡 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Xiǎn少,难得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应当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应当很多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语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共90张PPT)精品课件

【语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共90张PPT)精品课件
• • • • • • • • 用“山”“水”来比 ?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全篇,是全 文的文眼?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采用比兴(或比喻、起兴)手法 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
预习检查:注音
陋 lò u 铭 mí ng 鸿 hó ng
儒 rú
馨 xīn
牍 d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押什么韵?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i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 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 。
室不在华,有贤则贵。
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3.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 德高尚?
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环境—清幽 室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不 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生活情趣—高雅
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 崇备至, 誉为“诗豪”。刘禹锡生活在安史 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 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 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 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 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 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 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 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 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共44张PPT)
号“濂溪”
为以
官激
清 廉 , 造
励 后 人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 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共44张PPT)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啊”“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 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共44张PPT)
认为
予谓菊隐,居的人 花之隐逸
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
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 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共44张PPT)
述说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宋)周敦颐
《爱莲说》
❖说: 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
物,也可以叙事、写人、 咏物。
教学目标
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 义和“之”的用法。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 寄寓的感情。 3、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讨论:
❖ 刘禹锡被贬后安贫乐道, 不慕富贵;周敦颐厌恶世人 追求富贵名利,那么——是 不是意味着追求富贵名利一 定是可耻的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 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6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63张PPT)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靠近玩弄。亵, 亲近而不庄重。
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过分艳丽,(它的柄)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 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 (它)啊。
以为,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 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知识拓展
仿写《陋室铭》
为师铭 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桃 李不言,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解 细入微,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谈人生。摒世俗 之影扰,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今有陶知行。 欣然曰:无愧今生。
爱莲说
新课导入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莲是高贵的标志,因此有许 多诗句专门为莲而生。唐代李白赞她“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宋代杨万里叹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叹词,表示感慨。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 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4.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共有几处写到?
还有菊花、牡丹,三处。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6.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16分)1. ( 2分)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濯清涟/而不妖B. 可爱者/甚蕃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同予者/何人2. ( 2分)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 莲,花之君子者也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 2分) 下列各组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 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 ( 2分)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 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 《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5. ( 2分)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6. ( 2分)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7. ( 2分) 下面对选文《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8. ( 2分) 《爱莲说》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 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 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9. ( 4分) 给加线字注音陋室________ 惟吾德馨________ 鸿儒________ 案牍________10. ( 6分) 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②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 ,________!11. ( 5分) 读《陋室铭》,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________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

再通过对________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________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情趣。

三、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54分)12. ( 10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②斯是陋室________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B.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13. ( 20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可爱者甚蕃(值得)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C. 陶后鲜有闻(新鲜)D. 亭亭净植(竖立)(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而________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________ 甚_______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14. (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阴滞。

⑤莳:栽种。

⑥信:伸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就其地为轩以居予(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人以为陋________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________③因名之曰“何陋” ________④记之以俟来者_______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分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A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B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正确应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

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答案】D【解析】【分析】该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点评】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了的出处,根据文章内容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字词含义,进行比较。

A“是”一为判断动词一为“这”,B“之”一为主谓之间不译一为动词“到”,D“以”一为介词“用”一为动词“认为”。

C“则”皆是助词“就”。

【点评】本题将不同文章中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判断同一字词,旨提醒学生学习时注意知识联系,归纳记忆有关知识。

4.【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课文的理解把握能力。

A“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愿望和决心”对课文理解不正确。

明显拔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CD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答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要细心体会选项词语的表述是否得当。

5.【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正确。

B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因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6.【答案】D【解析】【分析】作者喜欢的是“莲”,赞美莲的高洁品质。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

7.【答案】D【解析】【分析】“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8.【答案】A【解析】【分析】用人们熟悉的两种花作对比,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能突出莲花的美好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