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如何备课
教师如何备课三备工作总结

教师如何备课三备工作总结
备课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合理的备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备课的三个重要步骤的总结。
第一步是收集资料。
在备课前,教师需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教材、教辅材料、课件、教学视频等。
通过查阅这些资料,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为备课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二步是设计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三步是制定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计划,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设定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备课是教师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收集资料、设计教学计划和制定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备课工作,为优质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备课的“六备”“五有”

教师备课的“六备”、“五有”
教师备课要做到“六备”
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文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烂熟于心,方能驾驭课堂;
二备目标:课堂的高效性来自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具体,制定明确的目标,课堂才能有的放矢;
三备提问:巧妙提问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应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同时还要预料学生的提问;
四备板书:板书是教学的精华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提纲挈领,巧于设计;
五备练习:练习既是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的拓展,精巧的练习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必须认真选择;
六备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层次的把握,学情的分析是课堂成功的关键,目标设置、提问设计、练习的选择均应按学生情况而定。
教师讲课中要做到“五有”:
一脑中有“纲”——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熟悉所教年级、学科的要求,又要了解相邻年级的要求;
二胸中有“本”——深入解读教材文本,只有先“披文入情”然后才能“情动而辞发”进行教学预设;
三目中有“人”——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四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所预料和掌握;
五手中有“法”——要因课、因学生制宜,设计好教法和学法。
教研组分享高效备课经验

教研组分享高效备课经验导言:备课作为教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备课的效率,我校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备课经验分享,旨在探讨如何进行高效备课。
以下是本次分享会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备课目标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备课目标。
备课目标可以是根据教材要求,也可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明确备课目标,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备课的内容和方法。
二、合理规划备课时间备课时间的合理规划对于高效备课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备课的难度和内容长度,合理安排备课时间。
同时,要避免拖延症的发生,提前开始备课可以有效减轻压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来获取相关教学资料。
例如,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可以找到大量的教学案例、PPT模板等。
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节省备课时间,还可以丰富备课内容。
四、重视备课笔记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备课笔记的整理与归档。
备课笔记可以包括教学思路、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
通过整理备课笔记,教师可以更好地反思备课过程,形成经验总结。
五、合作备课合作备课是提高备课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备课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备课中的难题。
通过集思广益,可以获得更多的备课思路和方案。
六、多元化备课方式备课不一定只限于查找资料和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尝试多元化的备课方式。
例如,观看教学视频、参观其他班级的课堂等,都可以为备课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七、精简备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精简备课内容,避免过多的冗余和繁琐。
只有将备课内容保持重点突出,才能提高备课效率。
结语:通过本次教研组的分享,我们了解到了高效备课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备课经验。
在今后的备课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备课目标的明确,合理规划备课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重视备课笔记的整理与归档,以及与同事的合作备课等。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备课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如何精心备课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精心备课心得体会
教师精心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1.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之前,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备课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自己的备课内容和教学步骤与目标一致,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标。
3.资料收集与准备:在备课之前,要充分收集和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辅、多媒体资料等,确保备课充分,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呈现知识。
4.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备课时,要了解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
总结:教师精心备课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同时需要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活动安排。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如何备课及备课注意点

教师如何备课及备课注意点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搞好备课呢?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
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
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教师如何备课及备课注意点

教师如何备课及备课注意点一、备课须“三知”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必须要“三知” 。
1、知教材这里所说的“知”,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理解。
如,对语文教材,既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区别和写法,又通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概况。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选入中学课本古今中外的写“梦”的文章,如果我们把它割裂开来孤立的理解,教学效果就不那么好;如果通盘考虑,深知其意,又能结合实际进行类比教学,效果定然及佳。
如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是对名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但梦惊醒后即感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发出伤感的慨叹。
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将月”是由古人的显赫功绩,想到自己沦落失意,功不成,也不就,而寄情酒月,寻求解脱。
杨朔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既是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也是作者自身意愿和高尚理想的表白。
而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发的一连串“梦想”,正是由虚荣心酿成的散发铜臭气的梦;正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悲剧的必然结果。
把这些写梦想的文章向学生作深入的比较,而后让学生写篇作文,正题为“梦的启迪”,副题让学生自拟。
这样读写结合,比较教学,学生学习、思想双丰收,一举两得。
当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进行比较。
2、知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基础和爱好,才能更好的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否则,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反感生怨,这就是脱离学生的基础、心理、要求的实际所知;相反,有些内容,教师较熟悉,胸有成竹,只写简案,把时间花在了解学生,倾听意见,改进方法上,由于讲授的内容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的选用也适合他们的口味,结果讲得轻松自如,学生听得有趣有味,教学效果就好。
如何高效备课上课

如何高效备课上课备课和上课是一位老师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表现。
一流的备授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在备授课过程中,有些老师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效率低下。
因此,本文将分享一些备授课的有效技巧,以帮助老师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一、构建整体计划首先,构建整体计划是备授课的重要部分。
学生们期望看到老师有组织的思维,并为他们提供有条理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备课的早期,老师应该确定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整体计划。
这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必须确定课程的总体范围,包括课程的主题、目标和每周教学内容。
整体计划还应该明确指导教材的应用、学习资料的选取等。
二、准备课堂材料备授课要把教材、笔记、课件等信息组织好。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有必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每一章节。
这样,在上课时间的掌握和扩充内容就能保证有效性和连贯性。
此外,记笔记也很重要。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等信息做好笔记可以辅助上课,也方便日后回顾。
好的课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应该通过电子文件、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方式将课件准备好。
对于重要的课堂空间题目和图,可以使用幻灯片加以突出说明,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教学方法备授课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类型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因此,老师应该使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如讨论、演示、实验、口语表达等等。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注重调节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
四、做好课堂前的准备备授课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整体计划,老师应该事先确定讲座重点、重难点、教学方法等,避免在讲座期间出现混乱的局面。
整理好教材、课件、笔记等材料,检查所有设备与软件是否能够使用。
如果可以,老师还应该提前把课件投射到墙上演示,这有助于社交空间弄清楚进展,掌握堂次。
课前准备对于讲座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如何备课教案

教师如何备课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深入、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包括基础训练课、作文课、复习课)。
2、备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从宏观上明确本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和教学规律,微观上必须明确每一课时的目的要求,任务和具体内容。
3、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每一课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应进行的思维训练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理解严密准确,不出错漏。
4、备课既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励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
5、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切实能指导上好课,不搞形式主义,不抄袭他人的教案,每一课(章、节)的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小结、作业布置等,要明确地体现出教学过程和教法,无教案不得上课。
6、备课形式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
浅谈幼儿园新教师该如何备课

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初涉教坛的新教师,要想顺利地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关键之一在于备课。
我曾经因为用心备课而成功组织了一次出彩的观摩活动,也曾遇到过因为备课不周而造成教育活动失败的案例,我真切地体会到备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奠基指导作用,以与对于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
那么,新教师在备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备课以与提高备课的能力,笔者将根据一些实际经验,在下文中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拿来主义:重教参,轻思考。
教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
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依赖教参上现成的教案。
一篇成熟的活动教案往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作为参考借鉴对于新教师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容,也无法深刻领会活动各环节设计的意图,更谈不上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了。
例如,许多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会忘记要说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教参的机械记忆,而不是将教参上的话经过深思熟虑化为自己的语言。
2. 形式主义:重过程,轻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教学目标明确地认识,教学过程只能是流于形式。
然而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认为只要知道整个流程安排就行了,他们急于把活动中的每个步骤罗列下来、熟记于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安排妥当。
然而在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常被忽视了。
这也是我曾经的亲身经历,刚工作一个月时,我备课笔记上的活动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活动目标一栏却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
我就此问过许多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也坦言在撰写活动目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备课时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写好活动过程,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
3. 本位主义:重教法,轻学法。
教师该如何备课

教师该如何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
教学亦然。
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备课已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备课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目标,做到以学生为本。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上。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以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都懂了,使教师事先辛辛苦苦地设计很详细的教案处于无用之席,而老师却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等。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计的教学起点要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比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备课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谈小学教师如何备课ea

谈小学教师如何备课一、备课的任务和出发点备课的根本任务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
②确定单元或分课时的教学目标。
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建立目标化和系统化。
④设计有效的课堂结构。
⑤选择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教学方法。
⑥设计板书等。
备课的根本方法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个性特征,发挥教师优势,备课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时间安排的更科学,恰如其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预期的目的。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那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水平。
另外,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扬长避短,必须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专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备课的核心是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备课的根本目的,是怎样通过教学活动,师生互相配合更有效的去实现预定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备课的步骤和方法。
1、教学目标。
确立科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小学生从教学目标具体内容看,一般学科应包括两大局部:德育和智育。
2、了解学生情况⑴对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征的了解。
⑵对小学生根底水平、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的了解。
⑶通过走访原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家庭状况。
⑷走访原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差生的原因,因人施教。
除此之外,还要多接触学生,访问学生及家长,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文化知识的正常轨道。
3、备教材①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详细列出教学方案,本课时教学目标。
②确立本节的重点、难点、易点,考虑突出重点,解决易点的方法。
③考虑本节课的概念、公式,层次的特点,怎样讲解学生才容易接受,写出授课提纲和板书提纲。
④写出本节课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提出问题设计例题。
⑤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写出形成性测试、反应题和作业题。
4、课堂教学结构设计①教材、教具及相关资料的协调运用。
②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中小学教师如何备课心得体会(5篇)

中小学教师如何备课心得体会(5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备课心得体会【篇1】回想初进实小的那段日子,有很多的困惑与担忧,这课究竟怎么备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刚开始的我,所谓的备课,只能是效仿参考教案,适当的进行修改,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遇到练习课和复习课时又犯难,总是一片茫然,随着这段时间的不断学习与导师团的引导与帮助,发现备课也没那么难,没那么怕。
现在,我的备课基本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熟悉教学内容,把相关课时的整个单元教材内容先理一遍,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参,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是将与这一课时相关的所有作业做一遍。
因为,对新教师而言,对教材的把握与感知还不够,通过一些相关的习题,能从中更明确的了解本课时的重难点与相关知识点,以及哪些类型的题目学生不太容易掌握,从而在教学中可以安排相关的练习与讲解。
其次是明确教学目标,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自己先试着确定教学目标,自己所确定的这个教学目标不一定是很规范的,一定要写出三维目标,我基本上只是确定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哪个知识点,难点是什么?然后拿出教参进行比较,并做适当的修改,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可以说对一堂课的教学有了初步的定位。
第三,是研究各个教学环节。
对青年教师是要求提前一周备课,促使我们提前去了解相关内容。
但说实话,这一周的备课内容不可能每个教案都花很大心思去设计,大部分是借助教参或网上的教案,但这样的教案有些时候可能是不适合的,而且也没有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的错误资源或是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等。
所以,我在一周的备课内容中开始的一两个教案是根据前面的教学情况花了一些时间去设计的,基本上在上课之前不需有什么改动。
而剩下的一些教案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
如: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这一教学内容有两个例题,数学一般情况下是一个例题配一个做一做,安排一个课时。
所以在最先备课的时候对这个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参上也是如此。
简述教师如何备好课。

简述教师如何备好课。
教师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备课的基本步骤和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学习。
1. 了解教学目标:在备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并能够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需求来制定目标。
2. 研究教材: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以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完整、丰富,并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3. 设计教学策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这些策略应该基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并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需求。
4. 考虑学生反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学生反馈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5. 制定教学计划:在备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制定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安排、时间安排、活动安排等,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合理地安排和实施。
除了以上基本步骤和建议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备课工具和资源,如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学资源库、教学评估工具等,以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学习。
备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e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只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
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如我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
因为这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接触,本节课就应从学生的认知根底出发,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表达因材施教的原那么。
如在教学?圆柱的外表积?时,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提出圆柱的外表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根底上。
当然教学目标确实立还要遵循几点原那么: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
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备课可以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
基础。
有效备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备课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了解教学内容是做好备课的基础。
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知识点有充分的
了解,包括其内涵、外延、教学要求等方面。
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备课过程中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合理安排备课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备课需要时间,教师应该在日常工
作中合理安排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课。
可以在课余时间、周末或假期进行备课,避免临时抱佛脚,提高备课质量。
另外,利用好备课资源也是提高备课效率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课件、
教学视频等多种资源进行备课,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设计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
此外,备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
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备课后,教师还应该对备课效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总结备课中的
得失经验,为今后的备课工作提供借鉴,不断提高备课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有效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做好备课工作需要教师有
充分的教学内容了解、合理安排备课时间、利用好备课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及时总结反思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备课效率,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以上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教师如何备课西河镇中心小学汪庆丰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
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
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
要上好课很难,上好有实效的课就更难。
如果课前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又没有必要的准备,上课时匆匆上阵,其效果也不言而知。
所以,做好课前准备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备课前备课是上课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实施教学的过程。
1、备教材:(1)要认真研读大纲、教科书、参考书。
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法规,要着重弄清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的规定,明确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中的哪能一层次,避免教学离纲。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住址推敲书中的每句话,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主从关系,研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措施。
参考书及杂志的有关文章,是教科书的补充,要利用有关资料掌握最新的教研、科研动态,帮助自己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以及了解与本知识相关的其它参考书中的习题、学法和掌握最新信息。
(2)做题:要把每节教材中配备的例题、练习、习题全部做一遍,研究解题的思路、方法及难易程度,精选习题,明确每道题在传授、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以便在教学中统筹安排。
2、备学生:要认真、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这节(课)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
掌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和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规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
3、备教法:灵活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备课中⑴教师要理清教学思路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⑵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要精心设计。
宏观上,要写明一堂课要“教什么,学什么”(教学内容),还要指明“怎么教,如何学”(教学方法)。
微观上,要对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建立过程、知识的应用巩固、师生活动的安排、设计板书、各教学层次的衔接、课堂小结、作业选配等方面进行设计。
年轻教师甚至要备出课堂上精炼、准确、生动、逻辑严密的教学用语。
武侠小说中说,先由有招,无招则更高。
这是境界。
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学习需要。
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在科学、合理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状况下鼓励教师突破书本,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
以上这些内容都应提前1天备清、想好。
三、备课后备课后,要理顺和简化教学思路,抓筋抓点。
⑴进行教具、学具、课件及学生学习资料的准备。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用具。
写好小黑板、卡片、图片,准备好幻灯等教具。
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并对后续教学作适当调整。
1只粉笔进课堂是不允许的。
但也不是形式上的写1块小黑板就叫有准备课。
而是以上几点的综合评价。
把不足、也许、可能尽量消灭在课前,真正向课堂要质量。
四、课堂教学1、每堂课应依据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授课,不允许无准备、无教案上课。
2、要认真组织教学,妥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语言要准确生动;板书要醒目,脉络清楚,书写画图工整规范。
4、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解符合科学性,不出知识性错误。
5、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提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如讨论、实验、解题练习等)。
要讲练结合,每堂课应有10至15分钟的时间(低年级比高年级多)给学生进行练习,并加强对差生的指导;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6、要加强“过程教学”;重视展现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总结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炼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7、要恰当运用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业务讲座稿)张敬一、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信息及时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把握前沿的教育理论,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
大量实践证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他就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审视自己的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改进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以达到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的统一。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所谓经验型教师,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经验,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所谓学者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比较雄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所谓专家型教师,应该是不仅具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和引领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知识上的欠缺、教育理论的不足、教育技能的不到位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急需提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获得实践性的知识,使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良的教学行为、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与监控,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捷径。
第四,教学反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而培养学生的重任在于教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的这种能力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与反思中获得和提高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1、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
“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千较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
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用性格培养性格,用智慧点燃指挥,用生命影响生命。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个方面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效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指引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要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独立的人;是生活中的人。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
思想品德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课程目标,把学生培养好,就必须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也就是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知识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结构。
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等。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曾有人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
以后又有人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是长流水。
我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纵横驰骋,应付自如,才能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强烈的感染和无限的乐趣。
此外,教师的知识还包括实践知识,如教师的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教师的人际关系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知识;教师的反思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要反思自己的的教学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按照这一基本理念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具体说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突出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协调发展;第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互动,做到寓情于理,情理结合;第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第四,加强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发挥和主动发展;第五,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可以预设的,是具有相对稳定程序的过程。
但是,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一个自我构建过程,这又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