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发现状与进展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发现状与进展

包衣膜厚度


促渗剂:130 mg 增塑剂:1.6:0.9 膜增重:3.5%
27
2、骨架型(基质型)
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水凝胶骨架型缓控释系统 溶蚀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28
2.1 骨架型/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骨架材料:聚乙烯、聚氧硅烷、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 脂类等,处方中可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 研发现状与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周建平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1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剂型发展历史与现状
Ⅰ:简单加工(膏丹丸散等剂型,手工或半手工); Ⅱ:片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普通剂型(机械化、自 动化 ); Ⅲ:缓、控释给药系统; Ⅳ:靶向给药系统; Ⅴ:智能给药系统。
国新药杂志 1999,4(8)
贮库型/微孔膜型缓控释系统/举例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包衣液: 5.0 g 12.0g q.s 0.12g
癸二酸二丁酯(DBS):24%
R:片芯 双氯芬酸钠 乳糖 10%PVP醇液 硬酯酸镁 影响因素:
EC水分散体
13
结论
•工艺:包衣膜厚度(增重)10%,后处理温度 60℃,后处理时间6h •体外释放度:pH6.8PBS,释放符合 Higuchi方程(Q=kt1/2+A)
25
增塑剂比例
1. 渗透泵制剂受环境的影响较 小的优点:在水、HCl (pH 1) 液、PBS (pH 6.8中)的释放 无显著的差别;溶出方式的 改变、转速的不同对该制剂 的释放也并无较大的影响 2. 增塑剂、促渗剂和包衣膜厚 度对于释药的快慢及释药曲 线的形状都有显著影响

丹酚酸B微孔型渗透泵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机制的研究

丹酚酸B微孔型渗透泵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机制的研究

丹酚酸B微孔型渗透泵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机制的研究丹酚酸B微孔型渗透泵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机制的研究摘要:本文以丹酚酸B作为药物模型,采用多层薄膜包覆技术制备了微孔型渗透泵胶囊,并对其释放机制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丹酚酸B微孔型渗透泵胶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调节薄膜包覆层数、材料和厚度来实现。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几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在描述药物释放速率时的适用性和限制性。

关键词:微孔型渗透泵胶囊;丹酚酸B;薄膜包覆技术;药物释放机制;数学模型1. 引言渗透泵胶囊是一种目前应用广泛的控释药物的载体,其具有自身的渗透特性和稳定性,能够实现化学或物理方式对药物释放速率进行控制。

其中,微孔型渗透泵胶囊是一种新型的控释药物形式,其利用微孔结构实现药物的自动渗透和释放。

相比于传统的渗透泵胶囊,微孔型渗透泵胶囊具有更加精细的控制能力和更高的释放效率,逐渐成为药物控释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以丹酚酸B作为药物模型,采用多层薄膜包覆技术制备了微孔型渗透泵胶囊,并对其药物的释放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微孔型渗透泵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药物释放机制,为其在未来的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丹酚酸B,聚己内酰胺(Nylon6,6)、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甲醇,氯仿,二甲亚砜,甲苯2.2 制备微孔型渗透泵胶囊(1)选择一定大小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作为基础材料。

(2)将丹酚酸B溶解于甲醇/二甲亚砜混合溶液中,制备得到药物液。

(3)将PLA溶解于甲苯中,制备得到第一层薄膜。

(4)将微球包覆在第一层薄膜中,制备得到第一层包覆层;随后重复该过程,制备多层包覆层。

(5)在每一层包覆后,将药物液缓慢注入微孔型渗透泵胶囊中,使药物均匀地分布在微孔结构中。

(6)最后在最外层加上一层聚己内酰胺薄膜,制备成微孔型渗透泵胶囊。

2.3 释放机制的研究将制备好的微孔型渗透泵胶囊置于0.1M 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37℃恒温水浴进行释放实验。

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释 片。与传统均匀对称的半渗透膜 按 照 F Teu e 提 出的公式 , 相 比 ,这种 通过相 转变 过程 制得 的 .hews
X ,硝 苯地 平 ) 易 宁 (lct l 影 响渗透 泵控 释制剂 中药 物释 放速 不对称 包衣 膜包 括 内层 的多孔性基 L 、瑞 Guo o r
大 多 数水 溶 性药 物 “ 溶 解 度为 (

定 的压力范 围内不会 发生 弹性 变 成 的溶液 浓度 。
5~ 0 / O m ) 3 g lO 1,可通 过将 药 物与 形 , 即体积不 可 变 ) 作为 释药 动力 ,
但对于难溶性药物 ,因为其溶
C) 在 渗透 活性 物质制成 片 芯后 ,用醋酸 的片 芯内外 的渗透 压差 维持水 分进 解度 ( s 较 低 , 片芯 的微环境 内
形成半 透性 的刚性外 膜 , 出 , 到恒 速释 药 的 良好 效果 。对 达 渗透泵 型控释 制剂 作 为缓控释 进行 包衣 , 制 剂 的典 型代表 ,是 以渗透压 作为 然后 用激 光或 机械方 式 在该膜上 制 于初 级单室 渗透 泵 ,其 释药 速率 符
h ew s 释 药 动力 ,以零级释 放 动力学为 特 成孔 径适 宜 的释药小 孔 制得初级 渗 台 F T eu e 提 出 的如下公式 :
纤维素等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对片芯
收 稿 耳期 : 2 0 8—3 0 l一

步进 入片芯 内 ,导致 片芯 内静 水 难以形成较高的浓度和渗透压来维
压 力 的形成 ,从 而 引起 药物和促 渗 持有 效 的释药 速度 ,或者 要维 持持 剂 的饱和 , 水溶 液 从 释药 小孔 中释 久恒定的渗透压需要大量的渗透压
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 D H值 、胃肠 内 ,使 片芯 中的渗透 活性 物质 和药 面积 ; h一膜厚 度 ; p一膜 的通透 系 L 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 响以及体内 物 溶解 ,从而在 片芯 内形 成渗透 压 数 ;o一膜对物 质 的反 射常数 ;△ r 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 ,已成为 很 高 ( 4 5 达 0— 0大气 压 ) 的饱 和溶 和 A P分 别 是 包衣 膜 内外 的渗透 压 在 差和 静压 差 ;C 一 s 药物 在 片芯 中形 目前 国内外研究 开发 的热 点 。对 于 液 。但 由于包 衣膜为 刚性结构 (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_王文苹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_王文苹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王文苹1,2*,谢秀琼1,杨大坚2,陈士林2,3(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2.香港理工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暨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渗透泵技术;控释给药;零级释药;处方工艺;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R 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05-0598-05[收稿日期] 2007-07-02[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D200609180044B )[通讯作者] *王文苹,T e:l (0755)26737179,E-m ai:l w angw en -p i ngg @s i na .co m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o s m oticall y contro lled oral drug deli very system s ,OCODD Ss)是以渗透压为主要推动力、以零级释药为基本特征的一类口服控释制剂。

其具有释药均匀恒速、几乎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影响、体内外相关性良好、可同时控释多种药物等优点[1,2],因此被公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口服控释给药方法,并成为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相继推出上市产品。

作者重点回顾近5年来有关口服渗透泵处方工艺和质量评价的研究报道,介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概况,并初步探讨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前景。

1 OCODDSs 的处方和工艺研究进展基于OCODDSs 的释药机制,片芯和衣膜的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均可能影响系统的释药行为,因而近期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OCODDSs 展开研究。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36页PPT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36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摘要: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系统,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渗透性,能提供更稳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以研制和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为主线,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研制方法、评价指标和实验结果,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常需要长期用药,然而传统的药物给药方式存在着不稳定、依从性差等问题,使得治疗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寻找一种稳定、可控释的药物给药方式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原理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制备是基于“渗透泵”的原理。

渗透泵是一种通过药物的渗透性差异来实现药物释放的关键元件,其工作原理可用“渗透压力差”来解释。

在一端的药物与另一端的药物相比,通过半透膜的渗透作用,实现了药物的控制释放。

三、研制方法1. 材料的选择盐酸哌甲酯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研制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药物载体、渗透膜和封装材料。

2. 制备工艺制备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主要工艺包括溶液制备、溶液浸渍、封装和干燥等步骤。

具体操作时,首先将盐酸哌甲酯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然后将药物溶液浸渍到药物载体中,再通过热封装的方式将药物载体和渗透膜封装在一起。

最后,将封装好的片剂进行适当的干燥,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控释性。

四、评价指标1. 药物释放率药物释放率是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过浸泡法或校正方法,测定片剂在不同时间段内释放的药物量,得出药物释放曲线。

2. 溶出度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溶解出来的百分比,可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测定。

合格的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应具有较高的溶出度。

3. 包衣质量包衣质量是衡量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解析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解析
半透膜材料的性质 渗透活性物质 释药孔 半透膜的厚度
WVTR(膜对水蒸气的透过速率)大, 渗透泵吸水速率大,释药快 用量多少决定零级释放时间的长短,要求系 统内渗透压比胃肠道体液的渗透压大6~7倍 孔径大小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孔径太小,药液排不出 去,孔径太大,则无法控释,通常为100 ~300um 过薄,影响膜的坚固度,过厚,释药速率达 不到要求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发展过程
最早出现:Rose- Nelson型渗透泵
奠定基础:Higuchi-Theeuwes型渗透泵片
走向工业化生刚性膜
弹性隔膜
释药孔
水室 盐室 (渗透活性物质) 药室
不透性刚性膜 Rose-Nelson 型渗透泵模式图
Rose-nelson osmotic pump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特点:(1)渗透压为释放动力
控释制剂
(2)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
(3)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值、
既使胃肠道内容物及黏液包裹了 体系表面,药物仍能同样释放
胃肠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4)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可预 测体内释药速率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渗透活性物质: 又称渗透促进剂,是指能够产生渗透压的物质。
促渗透剂 促渗透聚合物
适用于初级渗透泵 适用于多室渗透泵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主要用于初级渗透泵控释制剂: 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
甘露醇、尿素、琥珀酸镁、酒石酸等
主要用于多室渗透泵控释活性物质: 分子量为3000~5000000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烃酯,
混合、制粒,压片
片芯 包衣(醋酸纤维素与不同量PEG1500溶 解于丙酮-乙醇(95:5)的混合溶媒) 包衣片 打孔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渗透泵是利用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制成的控释释药系统,有着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

渗透泵给药系统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其释药行为几乎不会被释放介质的pH 值、胃肠蠕动、胃内食物等影响。

目前,渗透泵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口服控释制剂。

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推陈出新,结构日益完善,迄今为止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的发展历程、释药机制、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以及现有制剂给予综述。

1 渗透泵给药系统的发展历程渗透泵制剂的报道最早见于1955 年,Rose-Nelson型渗透泵依靠渗透压作为装置的释药动力。

1971 年,Higuch 和Leeper 对其结构改进,直接利用机体内的水分,设计出了简便型渗透泵,这一创新大大简化了渗透泵装置的结构,精简了生产工艺。

Higuch 于两年后申请了渗透泵专利。

上世纪80 年代,吲哚美辛渗透泵片的突释对人消化道产生了强烈刺激,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对渗透泵的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

但渗透泵给药系统的研究进程仍然继续向前,微孔型渗透泵( CPOP)和推挽式渗透泵( PPOP)这两种新的设计相继出现; 1991 年开发的液体口服渗透泵系统使渗透泵剂型不再受固体药物的局限; 1998年,国外学者将速释和缓释两种释药结构结合在一起研发了新的推-黏式渗透泵( PSOP) 。

近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推出了一些新的设计。

Prabakaran 等设计了上层单孔释药、下层体内微孔释药的双层混合孔型渗透泵制剂,这一创新实现了溶解性不同药物的同步释放。

Waterman 等改进了单层渗透泵片,利用膨胀挤压原理设计出可挤压芯系统( ECS) ,从此溶解度低的药物活性成分的高剂量传递成为可能。

有研究利用不对称膜即极薄而坚硬的表层和厚海绵状多孔的基底层,开发了不对称膜渗透泵控释制剂,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释放。

2 渗透泵的释药机制渗透泵片口服进入机体后,其中的渗透剂渗出并溶于介质,在包衣膜内外形成足够的渗透压差,从而将片芯中的药液以零级释放推出释药孔,完成释药行为。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制备技术研究进展章靖芳1,苏峰2,刘为中2,何广卫2(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2.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摘要:渗透菜药物传递系统由于能够平稳的释放药物,且释药不易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病人生理因素及摄人食物的影响,日益 受到药学工作者的关注。

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渗透菜片数目对比10年前增长了近1倍。

该文简述了渗透菜药物传递系统 的结构分类、详细介绍了口服渗透菜制备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药物传递系统;渗透菜doi :10. 3969/j. issn. 1009 - 6469.2017.04.002Research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osmoticpump drug delivery systemZ H A N G Jingfang^SU Feng2,LIU Weizhong2,HE Guangwei2(1. Au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 nhui230012 , China;2. Hefei Industrial Pharmaceutical Institute Co.,Ltd.,Hefei,Anhui230088 , China)Abstract : Osmotic pump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apacity to deliver drugs in a sustained manner, independent of the dru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atient^ physiological factors and concomitant food intake,resulting in OPDDS having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rom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rs. The number of marketed oral osmotic pump has doubled in the last 10 years. This review article intend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of OPDDS, detailing the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oral osmotic pump in the last few years.Key words : Drug delivery system ; Osmotic pump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O P D D S)是一类以渗透 压为药物推动力、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的控释型药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合肥医 工医药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2012ZX09401006)作者简介:章靖芳,女,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何广卫,男,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药及药物新剂型,E-mail:hgwhipi@ hotmail. com 物传递系统,它能在较长时间段内维持药物恒速释 放,且释药过程中几乎不受机体生理条件以及食物 的影响,这些特征带来的优势是O P D D S体内外相 关性较好、服药次数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小,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和程度明显降低,极大地 提升了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故渗透泵药物传递系 统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1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工艺优化也是关键技术之一。在制备过程中,要通过对工艺条件的控制,调 整材料的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药物输送和疾病治 疗两个方面。
在药物输送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以 恒定的速度释放到体内,提高药物的疗效。例如,一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具有严重 的不良反应,通过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载运,可以缓慢释放药物,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 医疗科技的发展将为这些材料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和挑战。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 者的不断努力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贡 献。谢谢观看二 Nhomakorabea临床应用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减少服药次 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缓慢释放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降 低不良反应;最后,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疗效。然而,口 服缓释、控释制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产成本较高,有时会出现药物延迟 释放或不能完全释放的情况。
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选用新的载体材料等方法,取得了一系 列的研究成果。例如,采用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可以提高药物的 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降低免疫原性;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可以 实现药物的程序化释放;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药物制剂,可以满足患者的 个性化需求。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 临床应用
01 研究综述
03 临床应用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研究进展 04 结论
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首先,我 们将简要概述本次演示的主题和目的;其次,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挖掘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路线的优缺点; 第四,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目的: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方法: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从释药原理与种类、适用的药物类型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14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由片芯和包衣膜组成,分为单层渗透泵和双层渗透泵两种。

半透膜的选择、释药孔隙的多少与大小以及药物浓度是影响单层渗透泵片是否能够零级释药的关键;双层渗透泵片因助推层含有促渗透物质,其释药速度与促渗透物质的水合度也有关系。

适宜制成渗透泵制剂的药物类型包括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精神类疾病用药等化学药以及中药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和复方等。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代表,具有生物利用度较高、毒副作用小、体内外相关性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药品需求的提高和制剂技术的发展,缓控释制剂的研发成为一大热门。

缓控释制剂的出现,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减少峰谷现象带来的不适,同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是有长期服药需求患者的福音。

目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主要有骨架片、渗透泵片、胃滞留制剂和结肠定位制剂等,而其中的渗透泵片被誉为最为理想的口服缓控释剂型。

笔者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 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

【精品】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

【精品】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

第六章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一、概述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胶囊)和渗透植人剂,它们都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本节讨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胶囊),它也是一种控释膜包衣制剂。

渗透泵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特点,除均匀恒定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而且适用于制备各种溶解度的药物,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正因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其它口服缓、控释制剂难以达到的优点,因此对原有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简化、对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片的深人研究以拓宽适用药物的范围以及新的包衣材料的寻找,长期以来一良是-.些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及发表论文的数量近年来有同升的趋势。

二、口服渗透泵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片(OT)置于胃肠道或人工回肠液中,由于薄膜衣的半透性只允许胃肠液中的水分子进入渗透泵内,泵内的药物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人胃肠道OT内含有渗透活性药物或辅料,溶解后产生的渗透压高于胃肠液的,即OT 内外存在着渗透压梯度,使药物从释药孔泵出.只要体系中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质(药物、辅料),则泵内药物溶解释放速率就能维持近恒定。

其释药速率dm/dt 可用下式表示式中,dm/dt为泵体系吸取水的容积速率;.为泵内药物溶液的浓度。

dv/dt的表示式如下式中,K为膜对水的渗透系数,A和h分别为半透膜的面积和厚度;△π=πξ-πe,为系统内渗透活性物饱和溶液的渗透压,πe为胃肠液的渗透压);△p为流体静压差。

当泵内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时,πξ>>πe。

;释药孔径大小适宜时,△P很小,与πξ相比可略去;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药物的溶解度(Sd},合并两式即得右边各项均为常数,故在0-Z时间内OT内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直至渗透活性物质刚溶解完。

然后,OT内药物浓度低于溶解度,其体系内药物浓度(c)和渗透压(πξ)是时间的函数,释药速率为非零级过程。

渗透泵

渗透泵
可分为两种类型: 1.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2.膜渗透泵控释片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单层渗透泵控释片
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半渗透膜用适当方法(如激光)开一细孔,药物通过释药 小孔释放。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单层渗透泵控释片
膜渗透泵控释片 释药机制 可能存在两种机制:1.通过释药小孔;2.经膜扩散途 半渗透膜含水溶性致孔剂,遇水后致孔剂从膜中沥出形 径释放。 成微孔。
渗透泵中最著名的产品之一:硝苯地平控释片,由拜尔公 司于欧洲上市。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Ⅳ. 展望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渗透泵控释制剂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1997 年率先在国内进行了渗透泵控释片产业化的探索研究并获 得新药证书,填补了国内有关研究的空白,有力的促进了 进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并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一流先进 制剂技术的差距。在我国药剂工作者发表的有关渗透泵控 释制剂的国内外 论文中,潘卫三教授发表的论文约占 35% ,在关于渗透泵控释制剂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潘卫 三教授申报的专利约占47% 。
2010, 32(6):940-943.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Ⅱ.概念及释药机制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释药机制: 又称推挽式渗透泵片( the push-pull osmotic 在渗透压作用下,外界水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分通过半透膜进入含药层 tablets, PPOP),含药 ,使含药层润湿并由外向 层(DL)、助推层(PL 内水化,形成含药混悬液 )、半透膜(SPM)和 。同时,水分也使助推层 释药孔组成,其中含药 由外向内水化,助推层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层和助推层均含渗透物 高分子卷缩链逐渐伸展, 质。 形成膨胀状态,将含药层 混悬液经释药孔推出。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论文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论文l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Study on Loxoprofen Sodium Osmotic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姓名:专业:药剂学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新技术导师:教授年9月10目录一立题依据与研究背景…………………………………………………11 研究背景……………………………………………………………………12 立题依据……………………………………………………………………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31 洛索洛芬钠的根本理化性质………………………………………………32 洛索洛芬钠的作用机制及药动学研究……………………………………33 洛索洛芬钠的临床适用症 (4)4 渗透泵片概况 (4)三课题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以及技术路线……………………61 课题的研究内容 (6)2 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6)3 技术路线 (7)四可行性分析 (15)五实验进度安排 (15)六预期成果 (15)七经费预算 (15)参考文献 (16)l一立题依据与研究背景1 研究背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且大多数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故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鉴于此本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与具有甾体结构的糖皮质激素不同,1974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将本类药物归入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1]。

自1899年德国拜尔公司研制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 aspirin, ASA)[2]问世以来的百年间,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别的非甾体抗炎药,极大的丰富了临床治疗学,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_赵丽华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_赵丽华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赵丽华,邹若飞,徐学君(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械科,安徽合肥 230041)关键词:控释制剂;渗透泵;口服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

由于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药特征,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 H,胃肠道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渗透泵制剂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最先于1973年由H i guch i设计并申请专利,T heeu w es于1975年发表了有关渗透泵的基本理论。

最早的口服渗透泵给药体系为A lza公司开发的口服渗透泵(ora l o s m otic OROS)系统。

于90年代初有平喘、降糖、抗过敏和心血管病等多类药物的口服渗透泵(O ros)上市[1]。

目前国内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主要是单室型渗透泵,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类型、释药机制,适于制成渗透泵的药物,制备工艺及目前所出现的种类做一综述。

1 口服渗透泵片的结构类型1.1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单室型渗透泵片剂由主成分药物与具渗透活性成分的混合体形成的药片,外包一层控速半渗透膜,再以激光在片芯包衣膜上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释药小孔,口服后胃肠道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药物溶解后可被因吸水而膨胀的助推层经由释药孔推出。

此种结构设计适用于水溶性中等的药物。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又有双层渗透泵片和单层高分子渗透泵等种类。

(1)双层渗透泵片。

双层渗透泵片主要由含药层与助推层的两层片芯和控制释放的半渗透膜构成,水份经半透膜进入片芯后,在含药层,难溶性药物与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混悬液,在助推层,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推动含药层中的混悬液从释药孔中释出。

(2)单层高分子渗透泵。

单层高分子渗透泵与传统的初级渗透泵(EOP)相比,以具有特定性质的高分子材料替代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作为促渗透物质,当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片芯中的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与药物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均匀混悬液,并利用高分子溶解时产生的溶胀压和渗透压使形成的混悬液从释药小孔中释放出来。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随 着给药 系统 理论研 究 的逐 步深入 以及 新型药 用 辅料 的不 断 涌现 , 缓控 释制剂得到 了迅速 的发展 。1 2 1 服渗透泵 制剂 f o r a l o s m o t i c p u m p t a b l e t s )  ̄其平稳 的释药速度及独特 的释药方式成 为控释制剂的 典型代表 。 渗透泵制剂 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 具有零级释药特征 , 可降 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 . 使因血药浓度 波动 而产生 的毒 副作 用降低 渗 透泵制 剂与普通制剂相 比 , 药物作用 时间明显延长 ( 通 常为 1 2 ~ 2 4 h ) . 可减少病人服药次数 ,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 同时, 渗透泵制剂的释药速 率受人体生理环 境因素( 如 胃肠道 p H、 胃肠道蠕动等) 的影响较小 . 因 此个体差 异较 小 . 体 内外相关 性 良好 . 可用体外 释药参数预测体 内释 药情况 。 此外 , 渗透泵制剂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现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 的热点 . 目前 国内已有若干产品上 市 本文就 口服渗透泵 的种类及 释 放机理作 以综述 可以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制备难溶性药物初级渗透泵 制剂 如 加入酸碱性助溶 剂 , 许多在 中性水 中难 溶的药物 , 在特定 p H条件 下 可具有相对较大的溶解度。V e r ma 等【 , 1 向片芯中加入 了一定量 的缓冲 盐( 碳酸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调节药物的溶解度 . 制 备了尼美舒利渗透 泵控释制剂 环糊精包合技术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O k i m o t o 等以氢化泼尼松日 、 睾酮_ 引 和氯丙嗪 为模型药物 , 以硫代 丁基 醚一 B 一 环 糊精[ ( s B E ) m _ p — C D ]  ̄ I I 羟丙基 一 p 一 环糊精( t i P — B — C D ) 为包合材料 , 制备 渗透泵型控释

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渗透泵制剂逐渐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法莫替丁是一种常用的胃肠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药物,但其口服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剂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副作用,且治疗效果与疗程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探究其制剂条件与释药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制剂条件,释药特性
引言:法莫替丁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道疾病。

然而,目前口服制剂存在一些不足,如剂量不易控制、副作用多且严重等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探究其制剂条件与释药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法莫替丁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优化制剂条件,如渗透剂浓度、包覆材料、药物载量等,探究渗透泵制剂的制剂成本和释药特性。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制备出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并测试其制剂条件和释药特性。

这将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稳定的治疗手段。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相关的渗透泵制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本研究将有望成功制备出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并探究其制剂条件和释药特性。

这对于改善现有药物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渗透剂Βιβλιοθήκη 适用于初级渗透泵促渗透聚合物
适用于多室渗透泵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主要用于初级渗透泵控释制剂: 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 甘露醇、尿素、琥珀酸镁、酒石酸等
主要用于多室渗透泵控释活性物质: 分子量为3000~5000000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烃酯, 分子量为10000 ~36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分子量为80000 ~200000的Goodrite聚丙烯酸 分子量为100000 ~5000000以上的Polyox聚环氧乙烷聚合物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释药孔径的设计
释药孔径的要求
小得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 大得足以防止药片内的压力增加
释药孔的形成
机械钻孔 激光打孔 采用改进的冲头 包衣膜内加入致孔剂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单室渗透泵
水溶性较好的药物
渗透泵
双室渗透泵
难溶于水的药物
拟渗透泵
制备工艺:
用一种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醋酸纤维素)将渗透活性药 物(氯化钾)或非渗透性活性药物(吲哚美辛)与渗透活性物 质(氯化钠)的混合物核心贮库加以包衣,形成一半透性膜, 在膜上钻一适宜的孔即成。
举例:(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
硫酸沙丁胺醇、NaCl、PVP、CMC-Na 混合、制粒,压片
片芯 包衣(醋酸纤维素与不同量PEG1500溶 解于丙酮-乙醇(95:5)的混合溶媒)
包衣片 打孔
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双室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Higuchi-theeuwes osmotic pump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释药孔 半透膜 渗透活性物质(药室)
初级单室渗透泵片模式图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Elementary osmotic pump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影响渗透泵释放药物的因素
半透膜材料的性质
WVTR(膜对水蒸气的透过速率)大 ,渗透泵吸水速率大,释药快
致孔剂
主要是多元醇类及其衍生物或水溶性高分 子材料,形成海绵状的膜结构,药物溶液 和水分子均可以通过膜孔上的微孔。在一 定程度上增强膜的柔韧性,并且使渗透泵 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化。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成膜材料的选择
成膜材料:醋酸纤维素(最常用)、乙基纤维素、 聚氯乙烯、 聚碳酸酯、乙烯醇-乙烯基乙酸酯、乙烯-丙烯聚合物等
控释制剂
既使胃肠道内容物及黏液包裹了 体系表面,药物仍能同样释放

胃肠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4)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
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可预 测体内释药速率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发展过程
最早出现:Rose- Nelson型渗透泵 奠定基础:Higuchi-Theeuwes型渗透泵片 走向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实际应用:初级单室渗透泵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初级单室渗透泵制剂
制备工艺类似
普通薄膜包衣片
制备工艺:
将药物与粘合剂、填充剂、渗透活性物质等混合均匀后, 制粒,干燥,压成片芯,用醋酸纤维素或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 进行包衣,最后用激光或其它方法在包衣膜打成释药孔。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单室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成膜材料的选择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释药孔径的设计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成膜材料
成膜材料
增塑剂
最常用的是醋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化率决
定其对水的渗透性
调节衣膜的柔韧性,使包衣膜能够耐 受膜内片芯中促渗透剂所产生的较大
的渗透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渗透活性物质
用量多少决定零级释放时间的长短,要求系 统内渗透压比胃肠道体液的渗透压大6~7倍
释药孔
孔径大小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孔径太小,药液排不出 去,孔径太大,则无法控释,通常为100 ~300um
半透膜的厚度 渗透泵的表面积
过薄,影响膜的坚固度,过厚,释药速率达 不到要求
与体系零级释药速率成正比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半透性刚性膜
弹性隔膜
水室
盐室 (渗透活性物质)
药室
释药孔
不透性刚性膜
Rose-Nelson 型渗透泵模式图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Rose-nelson osmotic pump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不透性弹性隔膜
半透性刚性膜
释药孔 渗透活性物质
(盐室)
药室
Higuchi-Theeuwes型渗透泵片模式图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甘油酯、琥珀酸酯、苯甲酸酯 磷酸酯、已二酸酯、酒石酸酯等
致孔剂:多元醇及其衍生物或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如PEG400、PEG600 、PEG1000、PEG1500 、羟丙基甲 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尿素等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渗透活性物质: 又称渗透促进剂,是指能够产生渗透压的物质。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含义:利用渗透泵技术制成的控释制剂,它是利用体系与环境渗透 压差产生恒速释药原理而设计的一类制剂。
应用渗透原理设计的体系: (1)口服:大多为渗透泵片 (2)非口服:渗透泵栓、微型泵、电渗透控制阀渗透泵、渗 透泵膜、眼用渗透泵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片:以渗透压作为释药能源的控释片。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通常需控速给药,而为此设计的各种输液装 置具有费用高、使用不便等缺点,因此控释制剂的研制成为药剂 学的重要课题。控释制剂需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特定的速率释放一 定量的药物。通过扩散控释屏障(如骨架释药系统)给药,虽灵活可 靠,但最大释药速度为每小时0.2ug/cm,故应用受到了限制。而 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的渗透泵,速率可比扩散释药高几个数量级 ,较骨架系统的恒释特征更明显,是最理想的控释制剂。
将水溶性药物制成片芯,外包水可透性的多聚物的衣 层,用激光钻孔机在片剂衣层穿插一适宜大小的释药 孔,在消化液中透过衣膜渗入的水溶解固体药物而形 成膜内外的渗透压差,药物至释放孔中流出。
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特点:(1)渗透压为释放动力 (2)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 (3)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