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周转房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以下是周转房项目中主要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1.挖掘机、推土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驾驶室内的密闭空间、高温、全身振动、粉尘和噪声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设置空调、减振处理、使用耳器、防尘口罩和热辐射防护服,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2.护机、铲运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和全身振动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和防尘口罩,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3.安清槽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4.安修、护坡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5.土石方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6.降尘、清扫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7.安打桩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8.安降水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9.降水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0.砌筑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高温和高处作业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1.石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2.混凝土制品工人: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病预防措施引言概述: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工作环境中接触特定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预防的五个主要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措施、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监测和法律法规保障。

一、工作环境改善:1.1 确保良好的通风系统: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1.2 控制噪音水平:降低噪音对工人的影响,采取隔音措施或者提供个人防护设备。

1.3 减少化学物质的接触:合理选择和使用无毒、低毒的化学品,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二、个人防护措施:2.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2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脸,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后直接触摸眼睛、口鼻等。

2.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健康教育:3.1 提供职业病防护知识:向职工宣传有关职业病的知识,使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3.2 培训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对工作环境的危(wei)险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3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职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歇息等,以增强身体反抗力。

四、职业健康监测:4.1 定期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4.2 进行职业病健康监护:建立职业病健康档案,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测。

4.3 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对职业病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统计,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五、法律法规保障:5.1 制定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5.2 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3 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措施:对职业病患者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保障其合法权益。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危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严重的甚至会致命。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需要了解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险因素:
1.化学危险因素:如有机溶剂、氨气等。

2.物理危险因素:如噪声、辐射、震动等。

3.生物危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4.粉尘危险因素:如煤尘、石棉等。

5.心理危险因素:如工作压力、紧张等。

二、职业病的防范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对于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换气、戴口罩、保持清洁等。

2.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职工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做好职业病防护:对于一些高危职业,如矿工、焊工、化工等,需要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4.定期体检: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职业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防范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相关单位和职工能够重视职业病预防,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是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旨在保护职工免受职业病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 识别危险源: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险源,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危险。

2. 工作台阶:采取工作台阶措施,防止或减少职工接触到危险源,如隔离、封闭和包装危险物质。

3. 靶向管理:针对各类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化学品管理、噪音控制、尘埃防护等。

4. 个人防护装备:为职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对危险源的直接接触。

5. 健康监测: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监测,早期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6. 培训与宣教:对职工进行相关的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和宣教,提高其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7. 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实施。

8.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危害控制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有效性。

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和工作场所特点,具体制定合适的控制措施,并配以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

可导致听力损害、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通过加装隔音设备、进行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耳塞、护目镜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粉尘、有害物质等。

可导致中毒、损害肝脏、肺部等。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隔离有害物质、佩戴防护装备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等。

可导致传染病。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做好职业暴露监测等。

4. 人体姿势和劳动强度:如长时间站立、坐姿不当、高度重复工作等。

可导致骨骼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姿势、配备辅助设备、定期休息等。

5. 精神压力和工作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工作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

可导致心理疾病、身心疲惫等。

控制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心理辅导、提供健康的员工关系等。

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生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职业病的危害、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强化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佩戴并正确使用。

3. 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定期体检和职业危害监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治职业病。

5. 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引进先进设备,减少职工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劳动,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6. 加强职业病预防控制: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与监测等。

7.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对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等。

对于噪声和振动,在施工或生产现场可以通过隔离噪声源或振动源来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同时职工可以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对于辐射,可以加装屏蔽罩或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对于温度,可以控制环境温度或选择合适的工作服装进行防护。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化学危害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酸碱、有毒物质等。

对于有毒气体的防护,可以提供合适的通风设备或导入新鲜空气以稀释有毒气体的浓度。

对于酸碱和有毒物质,可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同时确保工作场所有清晰可见的标示和警示符号。

3.生物因素控制措施:生物因素包括病原菌、病毒、真菌等。

在医疗、实验室等环境中,应建立相应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同时对职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生物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采取。

4.人体工效学控制措施:人体工效学是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的适应关系,通过合理设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例如,合理设置工作台高度、椅子高度、电脑显示器高度等,以减少颈椎、腰椎等部位的负担,提高工作舒适度。

同时,提供工作间隔或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疲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毒物、放射物质、噪声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于粉尘,可以通过湿式除尘、通风系统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粉尘的吸入。

对于毒物,可以采取局部通风、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毒物的接触。

对于放射物质,可以设置屏蔽和隔离装置来减少放射物质的暴露。

对于噪声,可以采取隔音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

综上所述,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目标是减少职工受到危害的可能性,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因素的隔离和个人防护、化学因素的通风和防护装备、生物因素的防护设施和培训、人体工效学的合理设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等。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针对这些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一、化学因素:1. 防毒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对化学物质的接触。

2.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选择对人体无害或对人体危害较小的替代物质,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合理布置车间,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二、物理因素:1. 噪声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声源治理、隔声措施、个人防护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2. 粉尘和颗粒物控制方面,可以采取源头治理、通风设备改造、防护设备使用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对工人的影响。

3. 粉尘爆炸和毒性气体控制方面,可以采取爆炸安全设施的使用、通风设备的改造、有害气体的排放管道等措施,降低爆炸和中毒的风险。

三、生物因素:1. 建立卫生防护设施,如空气净化器、紫外线灭菌器等,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的卫生。

3. 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四、心理因素:1.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2. 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工作压力,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3. 加强管理者的沟通和领导技能,及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也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监测,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中接触和暴露于有害物质或作业环境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以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确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粉尘、放射线、噪音等。

了解这些危害因素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 预防控制:采取预防性措施,包括在源头上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替代品、进行工程控制等。

3.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接触,如安装通风设备、防护罩、隔离装置等。

4. 个体防护: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消除危害的情况下,应提供并确保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护眼镜等。

5. 健康监测: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职工,应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筛查等。

6. 健康宣教: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宣教,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知识,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避免不良工作习惯。

7. 急救和紧急处理: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包括急救措施、应急预案等,以保障发生意外时的及时有效处置。

8.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职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相关信息,便于监测职工健康情况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业环境进行,工作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者长期接触其中一种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职业病而失去生命,数以千万计的人则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

1.噪音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噪音是指超过人体耳蜗能够耐受的声音,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职业性噪音性损聋。

为了防止工人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噪音产生;-在传播途径上进行隔离,采用声屏障等措施;-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佩戴防噪音耳塞等。

2.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化学物质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引发职业性中毒。

为了保护工人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环节中使用相对安全的物质替代有害物质;-加强出入口管理,避免工人直接接触有害物质;-为工人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3.粉尘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粉尘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细小颗粒,长期吸入粉尘会引发职业性肺部疾病。

为了防止工人暴露于危险的粉尘环境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通风换气和粉尘的排除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处理粉尘的工序进行有效的封闭、吸附和过滤处理;-为工人提供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和防尘眼镜等。

4.辐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辐射是指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微波辐射等,长期接触辐射会导致职业性辐射性疾病。

为了减少工人接触辐射的机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采取有效的屏蔽和遮蔽措施,降低辐射源对工人的辐射水平;-限制工人的接触时间和距离,尽量减少辐射对工人的影响;-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铅衣和防护面板等。

二、职业病预防的重要性和措施职业病预防非常重要,它既关乎劳动者自身身体健康,也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 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19立方米的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

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

1.2 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包括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 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 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 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粉尘极细(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 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

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微米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 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病危害预防实施方案(五篇)

职业病危害预防实施方案(五篇)

职业病危害预防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u>工作计划u>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要求,杜绝职业病例。

(一)生产性粉尘治理方面1、改革工艺过程。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2、密闭·抽风·除尘。

对本企业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的场所和工艺环节,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加设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设备。

3、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企业职业病防治方案企业职业病防治方案。

4、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防尘的综合管理。

(二)生产性毒物治理方面1、通过“密闭化、自动化”解决供气车间荒煤气、煤焦油、氨水的泄露。

2、对于粗镁精炼过程产生的有毒性气体,采用局部排气并对有毒气体进行沉降、降温、凝聚、洗涤、中和、吸收和脱水处理,以实现安全排放。

3、为员工配备个体防护设施。

(三)物理因素危害治理方面1、物理震动的生产环节及设备尽量设置在密闭、半密闭的环境,采用隔声降低振动源等工程措施;2、缩短接触噪音、高温等物理因素从业人员的作业时间;3、加强个人防护和监护。

二、完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制度,坚持不懈搞好“三级培训教育”。

三、坚持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搞好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四、合理安排具有职业禁忌症员工的岗位,以免引发职业病。

五、对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每年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一次检测,及时整改不符合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防实施方案(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制定本计划和实施方案。

1、职业病防治计划1.1检查计划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定期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一、化学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品是不可避免的。

而化学品的接触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化学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有些化学品对呼吸系统有害,有些对神经系统有害,有些对生殖系统有害等。

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化学因素对工人的危害。

控制措施:1. 替换有害化学品。

优先选用对人体无害的替代品,减少有害化学品的使用。

2. 封闭系统。

建立封闭的生产系统,减少有害化学品的挥发和散发。

3. 隔离操作。

对使用有害化学品的工序进行隔离,避免有害化学品直接接触工人。

4. 排风设备。

增加排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化学品。

5. 个人防护。

对需要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二、物理因素生产企业中存在多种物理因素,比如噪音、振动、辐射等,这些物理因素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 噪声控制。

对生产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控制,可以采用隔音设备或隔音屏障,也可对机器进行防噪处理。

2. 振动控制。

对振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减少振动对工人的影响。

3. 辐射控制。

对产生辐射的设备进行防护设施的设置,保证工人安全。

4. 照明控制。

保证生产场所的良好照明,避免照明不足对工人视力造成损害。

1. 清洁卫生。

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2. 空气过滤。

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减少尘螨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也是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1. 合理安排工作。

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过度的工作压力。

2. 培训和辅导。

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员工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3. 疏导拓展。

提供员工合理的疏导拓展机会,让员工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身心健康。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1.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确立合理的职业病防控目标和政策,强化雇主的职业健康管理责任,明确雇员的权益与义务。

2.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过建立全面的职业病监测体系,对不同行业和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3.制定和改进职业卫生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的环境和条件符合健康安全要求。

4.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a)技术措施: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或替代使用有害物质,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b)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和任务,强化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

7.加强职业病监测和疫情调查: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监测和疫情调查机制,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8.加强职业病医疗服务和康复:建立职业病诊治和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支持,帮助患者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和康复。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和电磁场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噪声是其中一个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会导致听力损伤和听力下降等问题。

为了控制噪声的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隔音、降噪处理、低噪声设备的使用等。

企业应该还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受到噪声影响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振动是另一个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引发劳动者的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振动的危害,企业需要合理设计和改进相关设备,例如采用减振装置、降低振动源的振幅等。

企业还应加强对劳动者的防护培训,提高其对振动危害的认识。

二、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粉尘、气味、有害物质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中毒等方面产生危害。

为了控制化学因素的危害,企业可以采取防护设备如通风设施、排风系统等,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企业还可以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

对于有害物质,企业应优先考虑替代,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三、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会导致传染病和职业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生物因素的危害,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防护措施。

加强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卫生;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减少劳动者与有害生物的直接接触。

四、心理因素生产企业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紧张,可能引发劳动者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等。

为了控制心理因素的危害,企业需要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还要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压力和紧张感。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集团和公司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1、地下管线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2、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二、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由安全检查人员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向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履行签认手续。

3、在施工区周边要设立围挡或护栏,同时设立安全警告标志。

4、一旦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的撤离工作,疏散周边人员,封闭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个人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用具。

2、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体检,符合条件者方可从事地下管道的作业。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连续加班作业,进行轮换作业,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

四、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五、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焊作业区内设立排烟、送风设备。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本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本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本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导致的一类特定疾病,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份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本。

一、工作环境改造:1.确保车间光照符合要求,避免眼睛疲劳和近视。

2.保持车间空气流通畅通,防止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如可安装通风设备。

3.控制噪声污染,在噪声源头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影响。

4.配备舒适的工作座椅和工作台,保证职工在工作时的舒适度。

二、个体防护:1.清洁劳保用品,不与他人混用。

2.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设备,如呼吸面罩、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

3.合理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如穿戴防护手套时,确保手套和手部没有空隙。

4.进行个体防护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效能。

5.培训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

三、作业操作规范:1.减少化学品的接触,合理使用化学品,避免化学品对职工的危害。

2.对于需要进行高温、高压作业的工序,进行专门培训,并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3.规范化作业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意外事故和职业病。

4.采取合适的工作姿势和方法,减少对身体的过度负荷。

四、健康监测和体检:1.对职工进行入职前和定期的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和异常情况。

2.建立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

3.对职业病高发岗位的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加强对他们的健康管理和监护。

4.组织职业病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五、安全生产教育:1.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传达和宣传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

2.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护的技能。

3.组织职业病防治教育宣传活动,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预防意识。

六、职业病应急处理:1.建立职业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职业病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2.组织职业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效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尽可能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

-隔离:设置密封的操作间,防止有害物质散播到劳动者工作区域。

-通风:加强室内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将噪声源隔离出来,减少劳动者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隔音:加强场所隔音设计,降低噪声水平。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对耳朵的损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水平,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康检查:严格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没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环境清洁和卫生:加强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4.职业性疲劳因素职业性疲劳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和工作强度高。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

-分配合理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量,减少工作负荷。

-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合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综合措施可以综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有高风险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职业病检测。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质、工作环境的不良因素以及工作方式等长期或长时间导致的各种疾病。

生产企业作为一个主要的劳动力集中地,存在着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1.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高温、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对劳动者的听觉、视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限制作业时长,适当减少作业强度,定期轮岗;-工程控制: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设置隔音设备,使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如耳罩、护目镜等,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设施。

2.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限制和监控有毒物质的使用,采用封闭操作,减少曝露时间;-工程控制:改善通风设施,减少有毒气体或粉尘的浓度,安装合适的排气装置;-个人防护:提供有效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呼吸器等,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及保存。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因素会导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隔离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工程控制:改善卫生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个人防护: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加强卫生教育。

4.心理因素:包括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工作压力、工作不满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心理问题和各种心理疾病。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供发展机会,减少工作压力;-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员工心理健康意识。

以上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一)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二)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

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

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

1.密闭罩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2.开口罩
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罩排气。

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3.通风橱
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

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通风橱上设有开启的操作-'bN,以便于操作。

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
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是:①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②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③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④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

1.洗涤法
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

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适用于净化C0、S02、N0χ、HF、siF4、HCl、Cl2、NH2、H9蒸气、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

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等。

2.吸附法
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黏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

当吸附质在气相中的浓度低于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平衡浓度时,或者有更容易被吸附的物质达到吸附表面时,原来的吸附质会从吸附剂表面上脱离而进入气相,实现有害气体的吸附分离。

吸附剂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可以解吸、再生、重新使用。

吸附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并实现其回收与利用。

如机械、仪表、轻工和化工等行业,对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有机蒸气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已广泛应用,吸附效率在90%一95%。

3.袋滤法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袋滤器内,粉尘
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

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金属氧化物(Fe203等)为代表的烟气净化。

该方法还可以用傲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4.静电法
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荷电后,粒子向沉淀极移动,带电粒子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于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

静电法分为干式净化工艺和湿式净化工艺,按其构造形式又可分为卧式和立式。

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的静电法气体净化设备清灰方法,在供电设备清灰和粉尘回收等方面应用较多。

5.燃烧法
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02和H20,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

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

(四)个体防护
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进行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

毒物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比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等。

个体防护制度不仅保护操作者自身,而且可避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

常用的噪声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的3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

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厂房噪声控制包括发电厂、空分车间以及制氧车间等整体噪声处理;设备噪声控制包括冲床、空压机房、锅炉、大型风机、球磨机、粉碎机等设备噪声处理。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使用超静音隔音板、布艺吸声板、木质吸声板、木丝吸声板、铝穿孔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隔声门、隔声窗、隔声屏障、隔声罩、消音器、消声百叶、消声室、减振吊钩、隔音减振垫、建筑噪声控制、工业噪声控制、交通噪声控制等产品。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吸声/消声/隔声/减声, 其间差异:隔声是阻止大部分频率的声波穿透但是不管有没有反射;吸声是使大部分频率的声波入射而无反射;消声是一种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声源及声环境的要求,使用不同方法、材料达到的一种声学效果。

噪声——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物理学的观点解释,它是一种频率和强度变化毫无规律的随机组合的声音。

从生理和心理学观点来讲,凡是干扰人们生活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使人感到厌烦的一切不需要的或者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的度量
一、基本物理量
声压——在声音传播过程中,空气压强相对于大气压强的变化(P,Pa)
频率——媒介质点每秒钟振动的次数(f,Hz)
波长——指一个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λ,m)
二、人耳的听觉特性
既和频率有关,又和声压有关
人耳听阈频率在20~20 000Hz范围内
20Hz以下为“次声”,20 000Hz以上为“超声”,人耳不能听到
1 000~4 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频率
人耳听阈2×10-5Pa,痛阈20Pa
三、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长期在较强噪声环境下,会使内耳听觉组织受到损伤,造成听力损失甚至耳聋;—慢性的噪声性耳聋
听力损失:在25dB以内(听力正常);26~40dB(轻度耳聋);41~55dB(中度耳聋);56~90dB(中重度耳聋);大于91dB(极重度耳聋)
噪声级在80dB以内,才能保证人们长期工作不发生耳聋;85dB仍会有10%的人产生噪声性耳聋;在90dB以下,只能保证80%的人工作40年后不会耳聋。

120dB以上,直接导致强噪声性耳聋,或爆震性耳聋
四、人对噪声的感觉
190分贝导致死亡
140分贝欧盟界定的导致听力完全损害的最高临界点
130分贝火箭发射的声音
120分贝在这种环境下呆超过一分钟即会产生暂时耳聋
110分贝螺旋浆飞机起飞声音、摇滚音乐会的声音
100分贝气压钻机声音、压缩铁锤捶打重物的声音
90分贝嘈杂酒吧环境声音、电动锯锯木头的声音
80分贝嘈杂的办公室、高速公路上的声音
70分贝街道环境声音
50分贝正常交谈声音
20分贝窃窃私语
噪声传播的三个阶段: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
噪声控制原理: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振、吸声、隔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七大措施,尽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

防噪声基本原则和要求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卢,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仍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
设置隔音室
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点控制(个人防护)三个方面。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控制噪声最根本的方法
研制和采用噪声低的设备和加工工艺
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对噪声源的产生进行规范(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午休)噪声源控制:机械噪声控制、气流噪声控制、电磁噪声控制
机械噪声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