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抱负?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径溪罗隐径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①②③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钝。

葫芦提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1)示例1: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示例2:“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示例3:“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即可看出来,结合诗歌中词人的言行举止分析,动作“卷”,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自比“孙郎”,出猎时像孙权一样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语言,老夫聊发少年狂,“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2)赏析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这句话的特点是用典,因此可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赏析,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阅读理解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晚春》诗歌练习及答案

《晚春》诗歌练习及答案

《晚春》练习及答案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个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段最后的美好时光。

B.第二句中说“杨花榆荚无才思”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绝句)A.“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写出了晩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景象。

B.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律诗。

诗人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

C.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抒发其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D.这首诗蕴含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3.对下面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故选D )A.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B.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C.此诗透过景物描写让读者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D.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无才思”三字,是作者谐谑之笔,讽喻那些无真才实学之人。

4.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春眠不觉晓B. 举头望明月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D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杜甫《望岳》B. 李白《庐山谣》C. 王维《终南山》D.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哪首词中的名句?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李白《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通过描述夜晚宁静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如霜的清冷,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乡愁。

2.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内涵。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与他们共享明月,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真挚的情感都能跨越空间的界限,共同感受美好时光。

四、论述题1. 请结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分析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上的异同。

答案:《登鹳雀楼》和《望岳》都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田园山水诗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2.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2.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8. 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2.全诗将、、、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

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9.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11. 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二.赠友别离诗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

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

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

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 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暮天钟”的意思是反映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1)C(2)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箫鼓追随春社近”写出春社欢快。

B项有误。

【甲】诗尾联写诗人此时是月夜游玩,不是以后会“乘月”而来。

题干中“乘月”而来,再访此地明显有误。

D项有误,“逢”字写出了恰巧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不是“相约”。

C项正确,故选C。

⑵《游山西村》描写的诗人出游到农家,写到了村外的景物,村中的趣事,有机会一定要频来夜游。

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山行》描写了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

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诗歌练习题答案

诗歌练习题答案

诗歌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山居秋暝》答案:D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以下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 《春望》一诗中,诗人通过哪些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答案:《春望》中,诗人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深切感慨。

四、论述题1. 论述《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寓意。

答案:这两句诗寓意着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攀登,才能拓宽视野,看到更远的地方,也象征着人生需要不断进取,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的田野”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天的田野,绿意盎然,花儿竞相开放,争艳斗艳。

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碌,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结束语:通过本次诗歌练习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诗歌,还锻炼了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

唐诗五首练习带答案

唐诗五首练习带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东皋薄暮望)(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分)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7、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 古诗《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诗歌《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描绘了
怎样的景象?
3. 请根据你对诗歌《登鹳雀楼》的理解,描述诗人站在楼顶时的心境。

4. 阅读现代诗《再别康桥》,回答以下问题: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两句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5. 诗歌《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几
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1. 古诗《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
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国家
虽然遭受了破坏,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春天的草木生长得更加茂盛。

3. 诗人站在鹳雀楼顶时,心境开阔,对远方的景色充满了向往和遐想,同时也可能感受到了人生的渺小和自然的壮阔。

4. 诗人在《再别康桥》中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两句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离别时的轻盈和悄无声息,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5.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几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千里”和“万里”的夸张表达,展现了北方冬天的辽阔和壮丽。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的苦闷,反映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A. 春天2. 下列哪个选项是这首古诗的开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长恨歌B. 渔家傲C. 卜算子D. 水调歌头答案:A. 长恨歌3. 以下哪个诗句属于《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描写内容?百千翠羽临高阁,九万里飞花入小园。

A. 描写楼阁的高大B. 描写飞花的美丽C. 描写雀鸟的数量D. 描写小园的景色答案:B. 描写飞花的美丽4. 下列古诗的出处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 出塞B. 江雪C. 相思D. 登鹳雀楼答案:C. 相思5. 下列描写孤独的诗句出自下列哪首诗?站在悬崖峭壁上,深秋时节,云遮雾掩。

A. 望岳B. 春江花月夜C. 归园田居D. 月夜忆舍弟答案:A. 望岳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一下诗歌的基本韵律是什么?答案:诗歌的基本韵律是指诗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律排列起来,形成音节之间的巧妙关系。

它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律等要素。

2. 请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解释一下它给你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这个题目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古诗的喜欢和感受是不同的。

建议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并在这里进行个人化的解释和感受的陈述。

三、作文题请你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为基础,写一篇约200字的鉴赏评论。

(作文内容略)。

诗歌意境 练习 和 答案

诗歌意境 练习 和 答案

诗歌意境练习,在小括号内填上一、二个词。

1台城韦庄(唐)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表达的情感是:)2秋兴(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以上四句表达的情感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崔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夜到渔家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4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二句表达的情感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分)答:分析意境的答题模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7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境练习答案1台城韦庄(唐)江雨霏霏江草齐(迷蒙、荒芜),六朝如梦鸟空啼(空灵、哀伤)。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荒凉,残败)。

(对六朝兴衰的感慨,对时局的担忧,怀古伤今)2秋兴(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凄清、萧瑟),巫山巫峡气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壮阔、雄浑、汹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阴暗,苍凉)。

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与感慨。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崔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夜到渔家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僻远,简陋)。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幽深、僻静、空旷)。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4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繁密,艳丽、渺远、幽静——对情人的眺望期盼,内心的焦灼与忧愁)。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参考)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参考)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降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别悠悠。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但是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遇,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本诗的明白和分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

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算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非常浓。

“塞”指边塞,“河”指黄河。

此联直截了当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别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

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别觉其重,语直而别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C(2)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别断的意思。

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

大意是讲,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间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③为了强调自个儿的“思归”之情的深远,经过日夜别停的汾河水别停流动,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个儿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分析】(1)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

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

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改写:1.划分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用原文填空:1.___的《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海天一色,无边落木萧萧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

2.《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此时此夜,难为情何?”。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

___生残夜,___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改写: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季的景色。

可以从“___入旧年”这句话中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一幅宽阔而壮观的海景画面。

如果身临其境,会感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

4.“___生残夜,___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话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你觉得哪两个字用得精彩?请赏析。

答: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

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的。

此联中的“”和“”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诗歌第三联既是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

尾联说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了,不重惜别之情而写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请赏析首联中“吐”“对”二字的妙用。

(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本诗运用了烘托、反衬、对比的手法,烘托:以、、等意象烘托之情反衬:以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对比:作者同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答:营造了的意境,流露了作者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简要赏析“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的作用。

(2)“把酒沃愁肠”,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分析。

三、(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四、(1)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

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2)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一、1.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

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又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此联中的“穷”和“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2.诗歌第三联既是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

尾联说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二、1.首联第一句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第二句用一“对”字,其意思是面对华筵,除去频举金樽的意绪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于沉静中更见别意深沉。

2.①运用典故。

“琴瑟”语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

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

②情景交融。

“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

羁旅思乡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之情;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的意象,随着不断叠现,从而使逐渐浓化。

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虞美人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

后两句运用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2)运用手法,以之景衬托,突出。

4、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答案:(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

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4答案: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②答案: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答案:(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2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

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咏史怀古诗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怀古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

“柁”通“舵”。

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答:诗人选用等意象,用的手法,描述了的意境。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之感。

同时借古讽今,用的历史来讽谏。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

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

“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

坐断:占据、割据。

1、“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满眼风光”应该是那些景象?答:诗人站在北固楼上,看到的景象。

2、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词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实际上谴责。

表达出作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诗歌前两联写的是什么景象?(2)、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三、(1)诗人站在北固楼上,望着眼前的神州秀丽风光,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尽收眼底。

(2)本词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

表达出作者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四、(1)诗歌前两联写的是什么景象?答: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

诗人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

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

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2)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答: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借《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