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率过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实证分析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与危害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与危害从储蓄反映出来的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却与最终消费率的连年下降相伴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消费信心缺乏消费信心用来概括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的总合,这些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
缺乏消费信心是致使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低下的原因之一。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
近年来,我国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的改革。
虽然这些改革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从短期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
消费信心的缺乏,使得老百姓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预防意识明显增强。
其次,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特征使得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体消费信心不高。
一般来说,低龄及高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因而消费信心减弱,储蓄动机增强。
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
最后,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也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储蓄率居高不下,而消费支出却没有同比增长。
除了提高收入,让老百姓手中有更多的钱外,排除非收入制约因素对刺激消费同样重要。
非收入制约因素包括行业垄断、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流通存在问题、产品不对路、供给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等。
2.住房、教育、医疗负担沉重众多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在住房、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而人民银行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负担使得我国居民以支付这些支出为目的的储蓄意愿很高。
首先,近年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愿望,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影响
辅修金融学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名:***学号: *********** 学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广告学指导教师:王苹老师2013年5月中文摘要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
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
本文将会简要分析我国高存储率对于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如何提高消费能力以及降低储蓄率进行简单探究以及建议。
关键词:储蓄率利息消费能力:正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上世纪80 点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 %左右;90 年代末,上升到40 %以上;2006 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 % ,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 年年底,我国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 6 %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35.3 % ,政府消费占比为13. 3 % ,国民总储蓄率达到51.4 %。
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
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
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
中国国民储蓄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 32 卷 第 11 期2019 年 1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2 No.11Nov.2019中国国民储蓄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吕采霏,田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00)摘 要:在金融市场上,储蓄向投资转化是保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居民拥有较高的投资需求,银行拥有较多的资金盈余和较强的流动。
储蓄率快速下滑,将对经济结构和金融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我国应该提前防范储蓄率持续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基于此,分析了中国高国民储蓄率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
关键词: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储蓄倾向中图分类号:F8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11-0140-03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China's National Savings Rate on the National EconomyLI Cai-fei TIAN Ran(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 'an 271000, China)Absrtact: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transfer of savings to inves t ment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ensure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To some extent, high savings rate means that residents have higher inves t ment demand, Banks have more capital surplus and s t rong liquidity. A rapid decline in the savings rate would have a huge impact on economic s t ructure and financial s t ability. China should preven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savings rate in advance, optimize the inves t ment s t ructur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China's high national savings rat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 t 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and sus t 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Keywords: National Saving Rat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Propensity to Save0 引言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对策分析内容摘要:在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背景下,过高的储蓄率会加重内需不足进而引致经济衰退,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储蓄存差收入分配融资居民存款储蓄率过高及消极影响我国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不仅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远远高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1998年前后,我国的储蓄率大约37.5%左右,2002年后,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到2007年,上升为49.9%。
高储蓄率的直接表现就是居民储蓄存款不断上升,目前已经从2000年64332.38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21503.47亿元,具体见表1。
储蓄率过高的另一表象就是金融机构的巨额存差。
从金融机构的存贷差来看,1988 年至1993 年的六年间,金融机构均表现为贷差。
自1995年开始,金融机构存贷差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首次出现了存差一直至今,而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具体见表2。
截至2008年12月末,存差额已突破了158395亿元。
不断上升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巨额扩大的存差证明我国正处于储蓄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不但降低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乘数效应,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效率,而且过低的消费率会加剧经济的紧缩和衰退,进一步恶化就业形势,造成失业率攀升。
特别是目前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背景下,储蓄率过高意味着巨额资金很难由银行转化为投资,大量储蓄存款转化而成的信贷资金被积压产品、滞销产品、库存商品所占用,商品消费面相对缩减,因此,启动内需、降低储蓄率成为当前经济中的重要难题。
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原因我国居民储蓄率普遍偏高有多种原因,即经济增长因素、家庭结构紧密承担社会责任大的因素、人口结构老龄化因素、民族传统和文化因素和社会保障缺陷因素等。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制度性因素:(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居民储蓄率过高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面临着高储蓄、高投资的影响。
高储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资金来源,促进了投资和生产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高储蓄也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投资渠道,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浪费。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可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投资效率,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平衡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关键词:改革开放、高储蓄、高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策略、多层次资本市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平衡。
1. 引言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基本面贸易开放,吸引大量外资流入;此后,中国经济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取得了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升,外贸额稳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性转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还带来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国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和文化创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正文2.1 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高储蓄和高投资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通过投资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高储蓄和高投资也有助于扩大就业机会和改善民生。
投资项目的增多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6407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背景介绍储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的重要财务基础。
在中国,家庭储蓄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据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储蓄率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储蓄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个人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高储蓄率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原因分析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许多人没有稳定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所以不得不把大量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中国人普遍认为储蓄是一种传统美德,对家庭和子孙后代负责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即使收入增加,也会选择将更多的资金储蓄起来,而不是增加消费支出。
此外,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非常高,而投资项目报酬率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储蓄率的上升。
影响分析尽管高储蓄率可以为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定的保障,但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首先,高储蓄率会导致内需不足,影响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量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但同时也掩盖了中国内需的短板,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隐患。
其次,高储蓄率会导致投资项目的无收益或低收益,因此国家和企业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来支持运营和发展,例如,大量基础设施的赤字投资。
如何解决为了避免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中国需要制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和孩子提供稳定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其次,中国需要改变储蓄成为美德的观念,鼓励人们增加消费支出,支持国家发展的企业,同时倡导教育居民投资管理、财务规划等消费理念。
最后,调整银行的存款利率,更公平的政策激励人们将资金引入到高回报的项目中。
结论总之,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不仅涉及到政府层面,还需要经过人们自身的努力。
通过改变消费观念,完善社会保障,鼓励人们参与投资领域等方式,将家庭储蓄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经济健康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和发展。
储蓄率过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实证分析
和储蓄都在增长 ,但 投资增 长的规模会远远 落后 于储 蓄增长 的规模 。 自从20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 08
发 以来 ,扩 大内需 已经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 的大方
向 ,而 居 高 不 下 的 巨 额 储 蓄无 疑 给 此 目标 的达 成
由表 1 以清楚地 看 出 , 自20 年 以来 ,我 可 05 国储 蓄率逐年升高 ,储蓄额在 国 内生产 总值 中所 占的 比重有时甚 至超过 了5 %,这 个数值 明显高 0
析 了高储蓄 率对我 国经济的不利 影响 ,并 对影响我 国居 民储 蓄 率的 因素进行 了实证分析 ,最后提 出相应的
【 键 词】 关 储蓄率 ;影响 ;实证 分析 ;对策 【 作者简介 】 张朝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 经济 学。
一
、
我 国居 民储 蓄 的 现 状 与 模 型 分 析
长有 利于投资 的增加 ,但我 国 目前 的情况 是 ,储 蓄率居高不下 ,消费大大减少 ,而消费 的不 足又 直 接限制 了进一 步的投资。长期 来看 ,虽然投 资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人 民生 活 水平 不 断 提 高 ,个人 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再加上受 到未来
不确 定性 预期等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导致我 国居 民
加 剧 了我 国 与 别 国 的贸 易 摩 擦 。 温 总 理 在 2 1年 01
投资来源 于储蓄 ,所 以一般来说 ,储蓄 的增
《 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指 出 ,要逐 步改善 贸易不 平 衡 状 况 ,妥 善 处 理 贸 易 摩
擦 , 也 体 现 了 政 府 对 这 一
4 . 71 4 . 93 5. 05 5 . 16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一、我国居民储蓄的意义及现状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现阶段,我国的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表1可看出,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
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呈增长势头。
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
到了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
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
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标签: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作为高储蓄率国家之一,我国储蓄率的高位固守,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1.文化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观念,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节约。
传统的家庭家长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以便在将来的生活中不至于一贫如洗。
同时,中国的文化信仰中,预防未雨绸缪的思想流淌在人们心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储蓄的传统思想。
2.消费观念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消费者倾向于在购买时注重性价比,尽可能精打细算,也因此崇尚买菜、做饭、在家聚会这样的传统活动,减少外出消费。
在节俭的同时,这种消费观念也促进了储蓄率的上升。
3.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时间并不久,大多数老年人仍然需要靠自己的子女支持生活,因此,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储蓄自然成为社会习惯和必经之途。
二、中国储蓄率的影响1.带来了贸易顺差高储蓄率意味着个人消费能力的下降,企业进而转向外部市场,以满足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实现的高回报需求。
中国企业大量出口成功,带来了贸易顺差的多利。
2.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于中国国内的投资空间十分有限,大量的储蓄资金不能被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因此,它们被投资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如降低全球利率及债务成本等。
3.影响国内经济的结构问题中国储蓄率的提高也同样带来了结构问题。
由于储蓄率过高,内部消费动力不足,致使出口依赖过度,形成过度出口的制约。
同时,消费不足也意味着减少对劳动力和资源的需求,容易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4.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过高的储蓄率是经济发展成熟度不足的反映。
因为发达经济体,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储蓄速度会放缓,向消费转移。
因此,过高的储蓄率表明了中国的消费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欠缺。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高储蓄和高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储蓄促进了资本积累和投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高投资则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高储蓄和高投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应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综合政策的制定可以平衡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应对高储蓄、高投资所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将迈向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高储蓄、高投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优化、金融监管、资金流向、综合政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
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速。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和技术引进,激发了民间创业创新的热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化国家,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有效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1.2 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高储蓄和高投资的支撑。
高储蓄率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被留在国内,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加快了资本积累。
中国的高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国内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扩大生产规模。
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摘要】:步入2008年以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迅速由“过热”转向“趋冷”,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从“双紧”向“审慎灵活”过渡。
在这一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空前压力而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对商业银行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本文着重分析高储蓄率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等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储蓄率;适当储蓄近日,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开始向房地产、消费等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将继续降温。
鉴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愈加明显。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被摆在突出位置,并被反复强调。
以保发展、控物价为主要内容的“一保一控”,成为2008年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过热向平稳水平回归的调整期,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原因分析1、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进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各项经济指数大幅提升。
进入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长。
2007年全年中国GDP为246619亿元,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4%。
2008年后半段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全年仍然保持了9%的GDP增长速度。
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财政收入的大幅提高,而财政收入提高又导致了政府存款的增加。
(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为6.13万亿,同比增长19.5%。
)银行存款包括政府存款、企业存款和个人存款,政府存款增加,储蓄率自然也会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较为积极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略有赤字。
家庭储蓄率变动和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家庭储蓄率变动和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储蓄率也不断上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使得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蓄国家之一。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储蓄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国民经济,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
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高储蓄率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退休、教育等方面的需求的长期规划,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个人储蓄的政策引导。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储蓄率开始出现下降,这并不是坏事,反而是身处于高度储蓄率阶段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中国的高储蓄率导致了消费不足的问题,这对中国的国民经济不利。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然而,在中国,虽然人们收入不断增加,但他们在消费方面的支出却有限,而更多的钱储存在家庭银行账户里。
这样,一方面,中国的政府无法通过消费来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给陷于增长瓶颈的中国经济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其次,家庭储蓄率的变化还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高额的投资房地产的储蓄资金。
在中国的储蓄高峰时期,不少投资者从银行中获得较高的储蓄利率,再通过购买房产实现增值。
而如今,随着中国家庭储蓄率的下降,中国政府也开始出台旨在引导人们消费的政策。
这样,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可能会因此减少,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家庭储蓄率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
首先,家庭储蓄率的下降可能会导致银行业务的变化。
在过去,中国的银行经常通过以较高的利率向储户借入资金并扩大贷款业务。
而随着储户跨越收入“临界点”并开始倾向于消费而非储蓄,银行的业务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银行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寻求创新型手段来吸引新的客户和资金。
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蓄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储蓄率是指经济主体的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储蓄率非常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率有所下降。
这篇文章将探讨我国储蓄率的变迁以及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
1978年的我国储蓄率就已经达到了36.5%。
正是这样的高储蓄率,促使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流动资金被投入到了经济领域,企业也更容易融资。
在那个时代,从银行贷款到筹措必要的资金都十分容易。
当时大多数人都具备生产、发展的意愿,不愿意过分消费,以保障生存和未来。
此外,参加集体计划经济的中国人大多没有面临市场供求关系和贸易的金融杠杆的经验,所以比较安全地只是将收入储蓄下来。
然而,到了1990年代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逐渐市场化,储蓄率开始下降。
此时的储蓄率为32.7%。
由于开放和改革的引导,大量商品和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有些商品只能在国外购买。
因此,人们的消费欲望也逐渐增加,而储蓄则相应地较少。
与此同时,继续保持高储蓄率的意愿和动力逐渐降低,或者说,投资回报排挤了储蓄需求。
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储蓄率越高,资本积累越多,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储蓄率的高企,资本积累很快,所以经济增长也特别快。
那时候,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资本积累,尤其是间接融资的增长。
1997年,中国以14.7%的年经济增长率处于亚洲四小龙之首,甚至高于日本和韩国。
如此高的储蓄率,一方面是因为过分的官方控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不得不自己储蓄养老和子女教育费用等风险设施不够与提供不足的市场。
然而,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制的。
目前,中国的储蓄率仍然很高,但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弱了。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居民储蓄率是指居民部门储蓄总额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居民储蓄率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从而储蓄率相对较高。
要提高居民储蓄率,就需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居民更倾向于消费,那么储蓄率就会相对较低;相反,如果居民更倾向于储蓄,储蓄率就会相对较高。
需要通过培养居民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来调整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
金融市场状况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如果金融市场发达,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居民更愿意将闲置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从而降低储蓄率。
相反,如果金融市场不发达,居民的储蓄需求会相对更高,储蓄率也会相对较高。
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储蓄需求和提高储蓄率。
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和福利支持,从而减少居民的储蓄需求。
通过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的经济压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金融市场状况以及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为提高我国居民储蓄率,需要通过多种路径,如提高收入水平、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发展金融市场和实施合理的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居民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居民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一)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集少成多,变死为活。
对个人来讲,手中几百元钱或几千元钱,派不上什么立场,但通过银行把众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高达数万亿元的巨额资金就可以办大事,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
2.续短为长。
居民储蓄对银行来讲是负债,是吸收居民暂时不用的资金,即使是定期存款,居民在急需时,也可提前支取,所以资金来源是短期的。
但通过银行发挥中介作用,此存彼取,环环相扣,在银行帐面上总有一些余额,这些余额就成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满足企业长期贷款的需要。
3.化消费为积累。
居民储蓄来自于日益增长的货币收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货币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储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这就使得银行能把居民购买力推迟的部分,用于企业发展生产的需要,最终使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
要使上述正效应发挥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需求大于储蓄;二是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
否则,高储蓄会产生负效应。
(二)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1.储蓄与消费反差过大,会破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储蓄与消费密切联系。
从理论上说,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与消费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因此,居民储蓄余额的急剧扩张,意味着消费的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表现在:(1)由于银行信贷总量中储蓄的份额越来越大,在银行存款中,储蓄存款所占比重已超过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存款,列居首位,使得社会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再形成信贷资金的比例和数量增大;(2)社会生产的商品消费相对缩减。
由于大量储蓄存款转化而成的信贷资金被积压产品、滞销商品、库存商品所占用,引起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生产与消费不协调差距加大,这样不仅抑制了合理的消费,而且限制了居民的投资倾向。
2.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过快的储蓄存款增长,带来两方面的忧虑:(1)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并不能保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储蓄只有在转化为生产资本而增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储蓄资本,才真正发挥了储蓄的作用; (2)银行组织资金成本增大,银行经营亏损面增多,大量的银行贷款沉淀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银行所要支付的利息无法从存款的运用中得到补偿,大量的负债为银行增加了经营风险,给运用资金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制约,银行业务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久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储蓄率指的是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储蓄的比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影响机制。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投资和金融市场。
首先,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投资来体现。
当储蓄率高时,人们通常会将更多的资金储蓄起来。
这些储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投资或个人购买房产等。
在这种情况下,高储蓄率可以带动投资增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的增加将刺激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所以,储蓄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还有一个影响途径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
高储蓄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可用的资本量增加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励创业和创新。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就业。
因此,较高的储蓄率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储蓄率对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影响储蓄率。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鼓励储蓄,尤其是在储蓄被视为对未来的投资时。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决策,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然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经济增长本身也可以影响储蓄率。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进而促使他们增加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消费的增加。
当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将其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因此,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总之,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响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储蓄率可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代中国高储蓄率的思索
当代中国高储蓄率的思索高储蓄率的利与弊1.高储蓄率的正面影响其一,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索罗模型中,稳态的条件是sy=(n+δ)k,其中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出,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k为人均资本存量。
根据索罗模型的稳定状态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比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
在这样的国家,劳动力人均资本较高,因此人均产出也较高。
其二,储蓄是未来的购买力,居民的储蓄比例越大,使得银行能使用的居民的购买力推迟部分越大,银行能有效地吸收社会的闲置资金,积聚资本,转化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2.高储蓄率的负面影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
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进行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1.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才能扩大生产的规模。
高的储蓄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家将缩减投资,不将多余的部分投资以扩大厂房、更新设备、研发新的技术,使得产能闲置,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产生新的价值,就会使企业维持原有的规模甚至萎缩。
2.不利于拉动内需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消费和储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央行持续通过降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来鼓励和拉动国内经济消费和需求,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但是较高的储蓄率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拉动内需。
3.不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投资储蓄比结构的失衡,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生产要素组合得不到优化,不利于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机构的提高,影响市场积极发展。
调整措施那么高利率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正效应发挥作用前提条件:投资需求大于储蓄和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
否则,高储蓄会产生负效应。
1.完善金融市场,着重公司治理其一,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的质量,可以丰富居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信心。
其二,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多马模型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储蓄能 的不平衡,恰恰是对内经济不平衡的表现,这种
够有效转化为投资。在经济实体发展的起步期, 不平衡体现出了我国的储蓄率远远超过了内生经
高储蓄的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它是投资的源 济增长所需要的最佳储蓄率。我国贸易顺差的不
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储蓄率一直很 断增加,一方面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其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 ].2011. [2]胡晓春.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6). [3]周炯,韩占兵.我国高储蓄率决定因子的实证分析[J].陕西科 技大学学报,2007,(2). [4] 朱 春 玲 . 建 立 扩 大 消 费 需 求 长 效 机 制 [N]. 经 济 日 报 . 2011- 5- 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0) [M].中 国统计出版社,2010.
以 1978 年 为 基 期 , 将 GDP
增长率和CPI指数做平减,储蓄
率 Y为 因 变 量 , GDP 增 长 率 X1 ,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X2 (用所
持 续 的 时 间 加 权), CPI 指 数 X3
为 自 变 量 , 将 1990 年 至 2009 年
的 数 据 用 EViews 软 件 做 回 归 ,
162554.7 51.6
48.0
179496.8
52.0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动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就是净出口、投资和消费,
·17·
它 们 被 誉 为 拉 动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三 驾 马
车”。
以往的情况是主要依靠投资和净出口,
消费的作用相对较小。在我国目前的情况
下,要保证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还像过去
由图2分析可得,修正后的模型,F统计量的 P值为0,调整后的R- squared变为0.96,方程的整 体 显 著 性 水 平 提 高 ; X1 的 P 值 为 0, X2 的 P 值 为 0.0161,系数显著;D- W值为2.23,方程不存在 序列相关。从图3也可以看出,本模型拟合程度 良好。
由 修 正 后 的 模 型 可 以 看 出 , 储 蓄 率 与 GDP 增 长率、利率均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许多学者认 为,我国的储蓄率与利率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但 根据1990年至2009年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可以明 显看出,它们之间还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
平稳
为 0.75, 存 在 序 列 相 关 , 所 以
·18·
应对模型做出 修 正 : 去 掉 解 释 变 量 X3, 进 行 协 整检验,并应用广义差分法消除序列相关,用 EViews 软 件 运 行 修 正 后 的 模 型 , 得 到 以 下 结 果 (见表2)。
通 过 表 2 可 以 看 出 , Y、 X1、 X2 都 是 二 阶 单 整数据,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统计性质是优 良的。
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二) 不利于减少贸易顺差
根据哈罗德- 多马模型,G=S/V,G代表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顺差逐年增大,直
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V代表资本产出比率, 到近几年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
所以S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哈罗德- 等因素的影响,才减缓了增长的速度。对外经济
衡状况,妥善处理贸易摩
表1 2005~2009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当年价)
擦,也体现了政府对这一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消费支出 (亿元)
2005
187131.2
99051.3
2006
222240.0
112631.9
2007
265833.9
131510.1
2008
314901.3
152346.6
对 于 模 型 中 影 响 储 蓄 率 的 两 个 因 素 , GDP 的 增长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不能因噎废食,为了降低储蓄率而降低 GDP的增长率,所以重点应放在利率上。
四、应对储蓄率过高的对策 (一) 调节利率要慎重 由计量模型可以看出,我国的储蓄率与利率 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利率越高,储蓄率就越高。 而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 分别于2010年10月19日、2010年12月25日、2011 年2月9日和2011年4月6日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 利率,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虽然其目的是降 低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但它对储蓄的影响 也是十分明显的,站在本文的角度来讲,对我国 经济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降低收入分 配差距 众所周知,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 收入者,而目前我国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高收入 者占有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而他们都具有较高 的储蓄倾向,这也是导致我国储蓄率较高的一个 重要原因。今后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收入分 配调节力度,降低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 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储蓄率过高的问题。 (三) 稳定消费热点,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医疗保健、
享受型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 成 为 拉 动 消 费 的 重 要 力 量 。 但 在 2011 年 2 月 , 中 央电视台 “3·15”晚会剧组归纳出的 “消费者最 关注的十大消费热点”中,家电类的售后服务 差、维修难、汽车消费中的安全质量问题、购车 及维修时存在的格式条款等都是消费者投诉的热 点。消费热点是拉动消费的最主要动力,而上述 消费热点中存在的问题,无疑会使消费者在消费 的过程中犹豫不决甚至放弃消费,转向储蓄。因 此,政府在出台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 策的同时,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 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拉 动消费的增长。
得到图1。
图1 以Y为因变量,X1、X2、X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由图1分析可得,F统计量
的P值为0,调整后的R- squared
C
D2(Y)
0
D2 (X1) 0
D2 (X2) 0
表2 协整检验
T L ADF
1%
0 0 - 4.47 - 2.71
0 0 - 4.36 - 2.71
0 0 - 2.66 - 2.71
大,也直接危害我国的产业安全。据统计,
我国28个主要产业中,已经有21个被外商控
制,这其中包括汽车、医药和家电等重要行
业。所以我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扩大
消费上,2008年政府投资四万亿元进行基础
设施建设,就是为了扩大内需。而储蓄率居
高不下,又给这个计划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图3 实际值、拟合值与残差
那样单纯依靠净出口和投资已经无法达到很
好的效果了。因为一方面,人民币不断升
值,大大削弱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 力 。 2011 年 第 一 季 度 , 我 国 出 现 了 10 . 2 亿
美元的贸易逆差,也是我国六年来首次出现 季度贸易逆差。虽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
图2 以Y为因变量,X1、X2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高,就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 主 要 是 美 元), 在 目 前 人 民 币 不 断 升 值 的 大 背
二、储蓄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景下,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
(一) 不利于投资的长远发展
加剧了我国与别国的贸易摩擦。温总理在2011年
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一般来说,储蓄的增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逐步改善贸易不平
而由政府直接进行投资又会挤出私人投资,还可 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能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关键还是增加民众的消 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所以形成消费、投资和出
费,而增加的消费必然是来自居民储蓄。温总理 口协调拉动特别是拉动消费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三、影响储蓄率因素的计
量分析
2009
345023.6
165526.8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消费率 (%) 储蓄 (亿元)储蓄率(%) 问题的重视。
52.9
88079.9
47.1
(三) 不利于我国经济
50.7
109608.1
49.3 长远稳定的发展
49.5
134323.8 50.5
改革开放以来,拉动
48.4
(四) 降低居民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预期 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 未来生活的预期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目前,我 国也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房价高、就业难 和看病难等,所以人们大都选择减少当下的消 费,转而进行储蓄,以应对未来的风险。因此, 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人们没有了疑虑和后顾之 忧,自然会减少储蓄,增加当前的消费。
5% - 1.96 - 1.96 - 1.97
10% - 1.61 - 1.61 - 1.61
为 0.93, 方 程 整 体 显 著 ; X1 和
结论 X2 的 P值 分 别 为 0 和 0.0001, 也 平稳 很 显 著 。 但 CPI 指 数 的 P 值 为
平稳
0.8077, 不 显 著 。 而 且 D- W值
这是局部的、小范围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除去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外部因素,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的
1 :8 . 07 到 2011 年 8 月 的 1 :6 . 46 , 人 民 币 升 值 了
近 25 % , 对 出 口 的 影 响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另 一
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所占的比重过
2011年 6 月 总第 491 期 第 0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