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

合集下载

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

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

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浙江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题目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 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 编号 历本101班10020153 作者姓名曾瑜 任课老师陈可畏 成绩,,,,,,,,,年12月2日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立足的历程 曾瑜 10020153 摘要:韦志俊当时担任太平天国左军主将,所部驻守的池州地小而贫,部下大多食无 着落,加上东面有芜湖之敌,西有驻建德的杨辅清部,北有安庆的陈玉成部队。

这 些部队和韦志俊皆有血仇,目前韦志俊势极穷蹙,况且又害怕湘军水师东下之威, 因此投诚以求得一线生路。

韦志俊部在曾国藩心中的地位之低 :连新募之勇都不如。

韦志俊顶住各反面压力,终于打下了一个胜仗以证明当年两次攻克武昌的韦军 实力。

攻克枞阳后,曾国藩对韦志俊的看法也由疑变成了信。

至此,韦志俊在湘军 中总算是站住了脚跟,得到了整个湘军的肯定一九一四年金田乡人民在《重修蚂蝗石桥碑》上记曰 : 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 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

[1]亠认2脚汕呼免此¥这记录着韦志俊在天津失陷后一年,回金田一行时,为了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

而在金田人民的眼中,已经永久的把韦氏钉在了变节的耻辱柱上,拒绝他修建的事。

韦志俊当时担任太平天国左军主将,率部驻守池州。

因其兄被杀等原因,与洪秀全、陈玉成、杨辅清和杨宜清都结下了血仇。

韦志俊派人向湘军水师彭玉麟、杨载福等人提出投诚时,湘军统帅曾国藩对其可谓是极不信任。

曾在回复胡林翼的信中历数其罪: “韦逆于五、六年间据守武昌,极为凶悍; 七年窜扰抚州、吉安等处,亦甚可恶。

”之所以曾国藩对于韦志俊如此厌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曾国藩手下大将“罗泽南”在攻打武昌时毙命于韦的手中。

[2] 罗泽南与曾国藩一道创办湘军,自衡阳练勇时便是曾的左膀右臂。

曾国藩: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曾国藩: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曾国藩: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1857年,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左季高(左宗棠)待弟极关切,弟即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怀智术以相迎距。

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观曾国藩一生,我以为他是“以诚服人”。

关于曾国藩“以诚服人”的故事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曾文正在统帅湘军的时候,他自己有一套识人之法,他说:“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

”因此,曾国藩对那些志趣高的读书人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

在曾国藩的幕府里,有一大批这样的读书人,比如他的结拜兄弟郭嵩焘、刘蓉等。

有一天,一个读书人来拜见曾国藩,希望能够在曾国藩的湘军找一份工作。

曾国藩见这个人衣冠古朴、言辞精警,非常喜欢,打算把他留下来。

两人煮茶论英雄,谈论当世豪杰。

客人说:“胡润之(胡林翼)办事精明,别人不能欺骗他;左季高执法如山,别人不敢欺骗他。

”曾国藩一听,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且说,那也请您评价一下我。

这位读书人说:“您虚怀若谷,爱才如命,又以诚待人,以德感人,令人不忍心欺骗。

”这个故事的侧面,也反映出曾国藩一直倡导“以诚待人”。

曾国藩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晚上不出去应酬,每天刚天亮就起床。

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初入幕府,有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

曾国藩自己早起,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幕僚和弟子睡懒觉,所以每天黎明,他就叫上所有的幕僚聚在一起吃饭。

有一天早上,天气有点冷,躺在被窝里的李鸿章不想早起,结果曾国藩打发一个湘勇来叫李鸿章起床,李鸿章撒了一个谎,说头痛,需要休息一会。

曾国藩识人无数,当然知道李鸿章是撒谎,于是又派一个亲兵跑去叫李鸿章,并告诉他:“必须所有的幕僚全部到齐大家才能吃饭。

”李鸿章见此,知道恩师的脾气,顾不上刷牙洗脸,赶忙穿上衣服鞋子去吃饭。

曾国藩见所有的人都到齐了,端起饭碗就吃。

以往,曾国藩吃饭时是一边吃,一边聊天,唯独这一次,曾国藩一言不发。

曾国藩不说话,下面的人也不知怎么开口。

《曾国藩家书》原文、注释、译文!【第七卷:用人篇】

《曾国藩家书》原文、注释、译文!【第七卷:用人篇】

《曾国藩家书》原文、注释、译文!【第七卷:用人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阅笔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阅笔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阅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阅笔“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阅笔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阅笔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阅笔曾国藩受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官至一品大员,代表着封建统治势力。

但是,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必然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

单就这个意义,研究、了解曾国藩也是非常必要的。

阅笔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

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

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

阅笔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

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阅笔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阅笔曾国藩一生经过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

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

特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年3月12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曾国藩第三章读后感

曾国藩第三章读后感

在阅读曾国藩的第三章后,我深深地被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和人生观所打动。

曾国藩作为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曾国藩的崛起和他创建湘军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展现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身处乱世,却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境,以超凡的毅力克服重重难关,这让我深感敬佩。

曾国藩的处世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主张"以柔克刚",强调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忍让和包容。

他认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切。

此外,曾国藩的勤奋和好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自幼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子集,博学多才。

他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曾国藩的第三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处世哲学和人生观的重要性。

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无论身处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勤奋学习,勇于行动,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刺马案:曾国藩的绝地求生

刺马案:曾国藩的绝地求生

刺马案:曾国藩的绝地求生案情复杂就复杂在简单,以至于简单到没人相信。

1870年7月26日,上任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按照惯例,在校场循例阅射。

校场与总督衙门只一墙之隔,为了总督的检阅方便,总督衙门与校场箭道开了一个便门。

通常这里是不让百姓行走的,无奈今日是循例阅射的大事,箭道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

为什么循例阅射要大办呢?两江一带是太平天国的旧地,被湘军收复后,便盘踞于此。

马新贻一个山东大汉想来江宁当官,没有自己的护卫队自然是不行的。

在慈禧的默许下,马新贻在江宁组建了自己的2000人的武装力量。

展示自己武装力量的盛典,自然不能省略。

当马新贻着官服巡阅后,在旗牌官的开路下,马新贻在众多随从的拥簇下,准备从便门回府。

此时,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一个箭步来到马新贻面前跪倒在地,口喊冤枉。

众人还未定神,男子从靴内抽出短刀,直插马新贻身体。

根据后来各方回忆,均不相同,有的描述为刀子插入腹部,有的描述刀子插入左肋。

刺客自然无法逃脱,被众人缉拿。

马新贻则被佣人们太去送医,无奈伤势过重,第二天一命呜呼。

两江总督这样的大员被刺,怎是一般事情,大清的焦点聚集在江宁这个是非之地。

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

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其职位多由满人担任,之后汉人渐多。

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有影响的计80余人,98任,历247年。

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

在江宁这个地方当官,是最郁闷的。

江宁就是今日的南京,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江宁一地设有江宁县衙门、江宁府衙门、江宁布政司衙门、两江总督衙门,可谓四级官府在一县,都是权高位重的朝廷大员,谁也得罪不起。

《曾国藩传》阅读感想

《曾国藩传》阅读感想

《曾国藩传》阅读感想湘军由曾国藩一手创立,从其兴办团练以保卫乡里,至成为清朝第一军并成功平定太平天国,这一历程前后共历时十五年之久。

湘军的出现,于曾国藩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于中国近代历史而言亦是意义非凡的大事。

因其不仅改变了曾国藩个人的命运走向,更是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剃头”这一称号的由来,源于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之时。

他将目标设定为除暴安良,坚决打击敌方黑恶势力,其中除了土匪之外,还有三类人亦被列入恶势力范畴:其一,平素行为不法,惯于狡猾为贼、造谣惑众之人;其二,逃兵,在经过乡里时劫掠扰乱者;其三,匪徒痞棍,有吃大户、持械抢劫等行为者。

他发布布告宣称这几类人可“就地正法”,且被扭送至官府之人,无需审讯可立即砍头。

他的铁腕手段与残忍行径使他获此“曾剃头”之名。

兴办军队必然涉及招募将士、筹集军饷等事务,这无疑会触及一些地方官员的利益,加之曾国藩为人刚正不阿,故而在长沙团练期间得罪了众多地方官员,更为重要的是,得罪了驻长沙的正规军,险些因此丧命。

在长沙受辱之后,曾国藩体悟到,对于心怀壮志之人而言,挫辱乃是最大的动力,打击则是最佳的助力。

他咬紧牙关,将挫辱生生咽下,使之成为滋养自己意志与决心的养分。

而后,带着受伤的自尊心,曾国藩来到衡阳,正式创立了湘军,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

在曾国藩的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两次自杀举动。

第一次是在攻打靖港时,湘军首战失利,他跳水自杀,幸得身边护卫相救,未得逞。

第二次是九江失利,险些被俘,他投水自杀,又幸运获救,亦未成功。

这两次自杀皆因湘军作战失利,他欲以死谢罪。

安庆之战,亦可称为命运之战。

曾国藩顶住各方压力,凭借“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成功攻占安庆。

而后又以同样方法,历经多年攻克南京,彻底平定太平天国。

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险些也在他身上上演。

但曾国藩久经沙场,其中道理自然明晰。

在天下初定之时,他主动采取措施自剪羽毛,一是让其弟曾国荃主动辞职;二是交出军权,削减湘军。

曾国藩统帅湘军评析论文

曾国藩统帅湘军评析论文

曾国藩统帅湘军评析论文
曾国藩是一位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领,他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是晚清时期的一个知名人物,曾经担任过湘军的统帅,曾经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他的战略技巧和军事才能备受赞誉。

曾国藩在湘军中担任的统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湘军是晚清时期反对太平天国的一个军事力量,曾国藩不仅是湘军的统帅,还是一个战略家和政治家,在军事战略和政治理论上做出了许多贡献。

其中,曾国藩提出的“两宜”、“三不伐”等军事原则,被广
泛认可并且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避免进攻,避免消耗;远离战略要地,保持自身安全;不得盲动,不得战无法胜。

曾国藩的这些原则和思想,在当时的军事战略中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对于战略执行、军事部署、指挥体系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曾国藩在湘军中的战略、战术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贡献,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曾国藩在统帅湘军期间,对于湖南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严格的权威和训练,塑造了一支足以满足战争需求的军队。

曾国藩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也为他们树立了可敬的形象,在政治和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综上所述,曾国藩的统帅湘军经历,为晚清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经验,为中国现代化的军事战略和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曾国藩的统帅湘军经历,是中国晚清时期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的军事历史,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他的军事思想和原则,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可,并且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读后感不仅是对书中情节的回顾,更是对书中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思考和评价,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成功与湘军的崛起

曾国藩成功与湘军的崛起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农为主,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

28岁便考中了进士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

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持家教子有方(修缮齐家治国平天下)军事思想值得称道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

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

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心,士卒无生之气”。

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成功之道1、修身立志,储才养望,奠定做大事业的基础。

修即修身。

他的修身功课为诚、敬、静、谨、恒。

诚为诚实、诚恳,为人表里一致,内心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众。

敬为敬畏,在内则为心有所畏惧。

畏什么呢?畏道畏法畏舆情。

在外则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主要指言语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作妄言。

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立即立志。

就在严格修身的同时,曾氏立下了澄清宇内之志。

所谓“澄清宇内”,便是经邦治国、安定天下。

这是儒家信徒的最大志向了。

储即储备才干。

曾国藩三次投水自杀之谜连夜写下遗嘱2000言

曾国藩三次投水自杀之谜连夜写下遗嘱2000言

曾国藩三次投水自杀之谜连夜写下遗嘱2000言2013年02月25日13:43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编者按: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一个非常人物。

誉之者说他是理学大师、大儒、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是一代名臣;毁之者说他是卖国贼、刽子手、魔鬼。

他可谓是历史上一位最具争议的人物,他鉴于长期与各界人士交往,具备了善于识人、知人善任的才干。

《太平天国十四年》中就为您解读了曾国藩的官场"厚黑术"。

曾天养马上单挑塔齐布1854年,西征军韦志俊、石祥桢部鏖战于武昌城下,久攻不克,就分兵向湖南挺进,开辟第二战场。

在湖南战场上,他们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即曾国藩新建的湘军水陆师。

进入湖南的西征军有两支主力部队: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的前军;国宗石祥桢的后军。

林绍璋,原是一个总制,随朱锡琨至六合,当时各支太平军均溃败,只有林的第四军全军退回。

杨秀清大为欢心,也许此时他记得三国故事中的火烧连营,刘备各路人马尽溃,只有向宠一军独全,因而破格擢升为春官又副丞相。

他们凯歌行进。

刚开始,两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2月27日,林绍璋部占领岳州,又西渡洞庭占领湘阴;即溯湘江而上,攻占离省城长沙仅60里的靖港、新康。

长沙城门紧闭,进入一级战备紧急状态。

3月11日,西征军攻占长沙城西宁乡。

他们的战略,是占据长沙周边城镇,而后全面围攻长沙。

当时曾国藩新编的湘军已北上,因宁乡失陷,又赶来反扑。

西征军失败,北撤。

曾国藩派王錱、塔齐布等追击,夺取湘阴、岳州。

湘军初战获胜,得意之至。

岂料西征军退出岳州后,即调动第二梯队大举反攻。

4月4日,在湘鄂边境的羊楼司,与乘胜北上的湘军王錱部相遇。

湘军败溃,王錱及曾国葆等部均退入岳州城。

其他军队因城空无粮,均离城它去。

王錱部独留城中,后果然因缺粮而人心混乱,王錱急缒城逃走。

西征军再占岳州。

西征军继续南下。

4月22日再次占领靖港。

他们仍采取一个月前的陈规旧例,由石祥桢率水师驻守靖港,林绍璋率陆师南下,以攻取长沙周边卫星城市,孤立长沙。

《曾国藩传》的故事分享

《曾国藩传》的故事分享

《曾国藩传》的故事分享
《读〈曾国藩传〉有感》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曾国藩传》里的那些事儿。

你们知道吗,曾国藩这人可有意思啦!就说有一次啊,他带领湘军去打仗,那场面,哎呀呀,真的是紧张又刺激。

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就像个老将军似的,可威风啦!但你猜怎么着,他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哦。

有一回他下错了命令,差点让湘军陷入困境,还好他脑子转得快,赶紧又调整了策略,这才化险为夷。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啊,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曾国藩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厉害嘛,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呀。

再看看他平时的生活,那也是充满了各种故事呢。

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每天都要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像他这样自律,那我得变得多优秀呀!他还特别重视教育,培养了好多人才。

我就觉得,这一点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啦。

读完《曾国藩传》,我真的是感触颇多呀。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努力和智慧的力量。

他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也明白了,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要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哎呀,总之呢,《曾国藩传》这本书真的太精彩啦,里面的故事让我着迷,让我受益匪浅。

大家有机会也一定要去读一读哦,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爱上它的!哈哈!。

曾国藩三册梗概内容

曾国藩三册梗概内容

曾国藩三册梗概内容
曾国藩三册是指《曾文正公全集》中的《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书札选》和《曾国藩文集》三部分。

这三册内容主要包括曾国藩的家书、书信、日记、文集等文献。

下面是每册的简要概述:
1. 《曾国藩家书》
本册共分四卷,收录了曾国藩的家书,包括曾国藩给儿女、亲属和朋友的书信。

这些家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道德、人生哲学等方面。

曾国藩在这些家书中传授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他的思想与情感。

2. 《曾国藩书札选》
本册共分四卷,收录了曾国藩的书札(指短信、便条、摘抄和短文等),包括曾国藩给朋友、弟子和下属的书信和信札。

这些书札内容主要集中在曾国藩任湖广巡抚期间,反映了其处理政务、咨询修身、教育后人、鼓励士气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

3. 《曾国藩文集》
本书共分十五卷,收录了曾国藩的文集,包括诗、文、编年、日记等。

这些文献
内容广泛,展示了曾国藩的政治才华、文学功底、史学造诣和教育成就。

曾国藩文集的一大特色是他紧密结合自身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境,思考时局问题,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和治国方略。

刍议曾国藩的理学创新与湘军的军事伦理建设

刍议曾国藩的理学创新与湘军的军事伦理建设
顾氏当初提出的纲领是在理学(宋学)虽遭世人诟斥但其观念结构尚在影响士人头脑之时
故其倡导经学时
所用的思维逻辑是我们应该从经学上去发挥真正理学精神;而到曾氏提出自己纲领时
一度已占据儒学主流地位的经学(汉学)正因其支离琐碎
于国事无补
而遭到理学(宋学)派的强势反击
如果再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儒学史
可以发现秦火之后
事实上
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之思想亦有许多的汲取
曾国藩固然恪守程朱理学为学宗
但他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
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在这种情形下
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
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讼
他认为
虽然程朱理学得儒学之正传
有补于世甚至高于"性命之学"
他批评"考证性命之学"无事于读书穷理
而陶醉于经生章句
却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经世精神
作为桐城派"中兴"重要人物的曾国藩
不仅受到桐城派学者的影响
也深受龚自珍和魏源等站在经世致用思潮前列的思想家的影响
所以
曾国藩治学也非常倡导理学服务于现实
据其日记所载
毫无更改
军政战事
日崇虚伪
"劣兵蠹役
豢盗纵盗
所在皆是"
③其中
他尤其对虚浮不实的社会风气感慨良多
"近世以来
士大夫相大恩与为县遁之言
县遁者
设与之论东方
则泛称西事以应之
又变而之北

太平天国将领韦俊生平简介

太平天国将领韦俊生平简介

太平天国将领韦俊生平简介韦俊,韦志俊(1827-1884)太平天国将领北王韦昌辉之弟,天京事变后因不容于太平天国而投靠清廷。

参加过围困安庆、天京等战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将领韦俊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韦俊生平简介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儿就是半路叛逃了原有的组织,投靠清朝廷,太平天国韦俊是广西桂林人,和洪秀全是老乡,他也是韦昌辉的弟弟,曾经参加过金田起义,韦俊是太平天国战斗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中高级将领,他的投降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很大的打击。

韦俊从1852到1853年参与了攻克武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和哥哥韦昌辉相互配合,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洪秀全前期对于韦俊非常赏识,不过1855年之后太平军兵分三路相继进入湖北地带,这时候太平天国韦俊就开始有了反叛的意向。

1856年3月的时候清政府李鸿章对于武昌实施久困之策,这时候在武昌城内的主要守城将领就是韦俊,曾国藩采取了闭门不出的战略,命令手下不得骚扰生事,但是切断了进入湖北的粮道,使得武昌城内的守军没有粮食也没有物资装备。

后来北王韦昌辉在天京被诛杀,太平天国内讧彻底爆发。

韦俊接到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因为亲哥哥被杀死,而武昌城内又弹尽粮绝,所以公元1856年的12月大开城门率部出走,1858年通过李鸿章的介绍投降清军,被清政府封为参将,驻守安徽池州,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罪人,也成为了清政府一员大将,晚年时候韦俊又隐居于安徽芜湖。

韦俊投靠清是好事吗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第一个投靠清政府的高级将领,他投靠清政府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韦俊遭到了批评,后来的历史学家也认为,其实韦俊投靠清政府,有多方面的理由,不过很显然韦俊投靠清政府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和利益,所以韦俊投靠清是好事吗这个问题也成为后代人关注的话题。

对于韦俊投靠清是好事吗这个问题,还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回答,第一韦俊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因为韦俊投降的时候,他的哥哥韦昌辉已经在太平天国内讧中身亡了,韦俊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哥哥报仇,所以迫不得已投降了清政府,投降之后的韦俊并没有受到太平天国军队的诛杀,他的身家安全得到了保证,从这一点上来说韦俊投靠清政府是一件好事。

曾国藩传第七章读后感

曾国藩传第七章读后感

曾国藩传第七章读后感在读完曾国藩传的第七章后,我仿佛跟着曾国藩一同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波折的岁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章中,曾国藩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他的应对之策,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他。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在组建湘军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

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从未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

但在国家危亡之际,他毅然挺身而出,决定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湘军。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

可曾国藩就有那股子倔劲儿,认定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到处去拉赞助,找那些有钱的乡绅们募捐。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当地的大财主。

那财主一听说是来要钱组建军队的,立马就变了脸色,找各种借口推脱。

曾国藩呢,也不生气,就坐在那儿跟财主软磨硬泡,从国家大义讲到家乡安危,从祖宗荣耀说到子孙福祉。

说得那财主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不情愿地拿出了一些银子。

招募士兵也是个大难题。

他不要那些游手好闲的混混,只要老实巴交、吃苦耐劳的农民。

有个小伙子来报名,长得倒是五大三粗的,可曾国藩一看他眼神飘忽不定,就觉得这人不靠谱,直接给拒了。

还有个老兵油子,想来混口饭吃,在曾国藩面前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

曾国藩问了他几个军事上的问题,这家伙就露馅了,被曾国藩毫不留情地轰了出去。

好不容易把人招齐了,训练又成了问题。

曾国藩自己都不懂军事,只能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着教士兵。

他规定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操练,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有几个士兵偷懒,被他发现后,罚他们围着操场跑了几十圈,跑得气喘吁吁,再也不敢偷懒了。

武器装备就更别提了,朝廷给的经费少得可怜,根本买不起好的兵器。

曾国藩就发动大家自己想办法,能造的自己造,能改的自己改。

有个铁匠师傅,按照曾国藩的要求,打造了一种新型的长矛,又锋利又轻便,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曾国藩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嘲笑,有人说他不自量力,有人说他是瞎折腾。

洋务时期湘军的裁撤(附修改意见)

洋务时期湘军的裁撤(附修改意见)

洋务时期湘军的裁撤张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11级人文教育1班)摘要:军队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有着无法忽视的影响,是各个朝代重要的组成部分。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对清朝统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更是曝露出来了严重的的战争后遗症,鸦片战争后出了军队方面的弊端,冗官,冗兵,清政府为外御强敌,内弥暴乱,征召勇营,营建湘军,淮军等一系列军队建制,其中湘军在清末战争中战功卓越,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回疆、中法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主力。

曾作为主力的军队的湘军,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大规模的裁撤,最后消弭在历史的洪流中,悲壮的挽歌在牛庄奏响,引人深思。

关键词:湘军;裁军;影响一、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权引言: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队,为晚清政府平定了最为严重的内乱,湘军也最终消弭在战争之中,这不禁引人深思,风雨飘摇中的晚清政府,急需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稳固自己的江山,为何湘军没能成为晚清政府所依赖的一支劲旅。

太平天国运动后,湘军开始大规模裁撤,由此湘军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牛庄战役,这支南征北战的军队彻底覆没。

本文将对湘军裁撤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加以概述。

1、不堪一击的正规军队军队是建立一个国家重要的军事力量,也是维护其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军队对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维护,同是一个国家的覆灭也和军队的建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是在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所谓马上得天下,军事统治也是各个朝代维护政权的一大特色。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清朝建立后实行的军事建制,主要是在满洲八旗兵制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清朝建立之前,八旗的军事力量非常卓越。

统一女真,征服蒙古,朝鲜,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八旗军各旗子弟皆骁勇善战“有清以武功定天下。

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1]。

曾国藩逆境 感悟

曾国藩逆境 感悟

曾国藩逆境感悟咱先说说曾国藩组建湘军那时候。

那可不容易啊,他本来就是个文人,要搞军事,这就好比让一个厨子去盖房子,完全是跨领域作业。

朝廷不咋信任他,觉得他一个书生能搞出啥名堂。

他自己呢,也没经验,还得面对那些个骄兵悍将,人家凭啥听他的呀。

但曾国藩就有股子倔劲儿,他到处找钱、找资源,像个要饭的一样,这个地方求一点,那个地方凑一点,才慢慢把湘军拉扯起来。

这时候他的逆境就是,外界的不信任和自身能力的不足,可他没有放弃。

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点点摸索,这就告诉咱,当你想做一件大事的时候,别人不看好没关系,自己没经验也别怕,只要有那股子想做的劲儿,就去干。

再说说曾国藩打仗的时候。

他也不是常胜将军啊,经常打败仗。

有一回输得那叫一个惨,他觉得没脸见人了,都想跳河自杀。

可是他又不甘心啊,他想我要是死了,这湘军咋办,我的理想咋办。

他就又振作起来了。

他开始反思自己为啥输,是战术不对,还是士兵训练不够。

他就像个学生一样,考试考砸了,就去查漏补缺。

而且他还得承受来自朝廷的压力,朝廷看他老输,就想收拾他。

这就好比你在公司干活,老板老觉得你不行,你还得努力证明自己。

曾国藩在这种逆境里学会了总结经验,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盲目地打仗了。

他开始精心策划每一场战斗,训练士兵更加严格。

从他身上咱能明白,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就一蹶不振。

在逆境里,要懂得反思自己,改进自己,才能有翻身的机会。

还有啊,曾国藩在官场也不顺。

他是个直肠子,老想把事情做好,可是官场那些弯弯绕绕他有时候就应付不来。

他经常被人排挤,被人使绊子。

他心里肯定委屈啊,我这么努力为国家,为朝廷,你们为啥还整我呢。

可是他又不能像个愣头青一样,跟人家对着干。

他就得学着圆滑一点,跟那些人周旋。

这就像咱们在工作里,也会遇到那些不喜欢你的同事,或者是刁难你的领导。

曾国藩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原则,一方面也适当妥协。

他知道自己要是太刚,肯定得折,要是太柔,又啥事办不成。

所以他在官场的逆境里学会了平衡。

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时务,知进退。

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坚持以退为进的策略,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

羽翼未丰时绝不乱动,坚持龙蛇屈伸之道。

这使得他能够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羽翼未丰时不可乱动【曾国藩做人语录】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不断扩大着势力范围。

1853 年,太平军连克数城,如狂风般进攻湖北。

是年年底,太平军打到了安徽庐州(现安徽合肥市)。

次年春,黄州的清兵大营被士气高昂的太平军攻破。

清军面对太平军的进攻节节败退、毫无战果,咸丰皇帝坐立不安。

每当听到一个城池被攻破,他的心病都会加重一分。

他不愿清朝的基业毁在自己手中,又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下旨让曾国藩率湘军前去支援。

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安徽、湖北、黄州纷纷告急,曾国藩接二连三地接到出兵救援的诏令。

但曾国藩拒不出兵,只是上奏解围之法,惹怒了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大笔一挥,一纸朱批发给曾国藩:“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言既出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联看! ”很显然,当时的曾国藩有着很大的压力。

然而,咸丰皇帝的激将法在曾国藩的身上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曾国藩并非有意惹得龙颜大怒,不接旨出兵是因为他理性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太平军与以往的农民军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没有一支实力颇为雄厚的军队,是很难与之对抗的。

曾国藩的军队虽小有规模,但在战斗力和士气方面仍无法与太平军相比。

他认为如果要战胜太平军,不但要加强军队训练,更要考虑到“长江千里,战船实为急务”,他在书信中也向朋友提到过“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漫话曾国藩与湘军

漫话曾国藩与湘军

漫话曾国藩与湘军
彭声扬;康咏秋
【期刊名称】《船山学刊》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7页(P75-81)
【作者】彭声扬;康咏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曾国藩创建湘军的指导思想:以湘军文化的创建为理路 [J], 朱耀斌;李芬芬;周玉文
2.咸丰初期湘军饷银供应与"三金并用"计策r——基于曾国藩与王庆云未刊二函的分析 [J], 孟祥菊
3.王錱之弃与罗泽南之死——清廷分化与操控曾国藩湘军的初步尝试 [J], 邱涛
4.曾国藩式领导力:成就湘军的五大要素 [J], 宫玉振;;;
5.曾国藩初建湘军失利的原因探析 [J], 孙公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军源流记

湘军源流记

湘军源流记
胡卫平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本文所说的湘军,是指上湘(湘乡)三里士绅,从各办“团练自保”开始,继而至“湘乡团丁”、“湘勇”左、中、右三营及“湘军”左、中、右三营正式建立之过程,这支“湘军”是咸丰初元湘乡一县之“湘军”。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胡卫平
【作者单位】双峰曾国藩研究会,湖南双峰417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湘军”概念的演变——以《湘军志》《湘军记》为中心
2.事实真相与史识倾向——以《湘军志》、《湘军志平议》、《湘军记》为中心的考察之一
3.论湘军文化与娄底社会的源流
4.构建中国人的基因组是我的梦想——记清华大学医学院刘湘军教授
5.曲直自有后人评说——读《湘军志》与《湘军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浙江师范大学课程论文题目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在湘军中立足的历程学院人文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编号历本101班 10020153作者姓名曾瑜任课老师陈可畏成绩 ,,,,,,,,,,,,二 0 一一年12月2日由曾国藩书信探究韦志俊投靠湘军原因及其逐渐立足的历程曾瑜 10020153摘要:韦志俊当时担任太平天国左军主将,所部驻守的池州地小而贫,部下大多食无着落,加上东面有芜湖之敌,西有驻建德的杨辅清部,北有安庆的陈玉成部队。

这些部队和韦志俊皆有血仇,目前韦志俊势极穷蹙,况且又害怕湘军水师东下之威,因此投诚以求得一线生路。

韦志俊部在曾国藩心中的地位之低:连新募之勇都不如。

韦志俊顶住各反面压力,终于打下了一个胜仗以证明当年两次攻克武昌的韦军实力。

攻克枞阳后,曾国藩对韦志俊的看法也由疑变成了信。

至此,韦志俊在湘军中总算是站住了脚跟,得到了整个湘军的肯定一九一四年金田乡人民在《重修蚂蝗石桥碑》上记曰: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

[1] 这记录着韦志俊在天津失陷后一年,回金田一行时,为了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

而在金田人民的眼中,已经永久的把韦氏钉在了变节的耻辱柱上,拒绝他修建的事。

韦志俊当时担任太平天国左军主将,率部驻守池州。

因其兄被杀等原因,与洪秀全、陈玉成、杨辅清和杨宜清都结下了血仇。

韦志俊派人向湘军水师彭玉麟、杨载福等人提出投诚时,湘军统帅曾国藩对其可谓是极不信任。

曾在回复胡林翼的信中历数其罪:“韦逆于五、六年间据守武昌,极为凶悍;七年窜扰抚州、吉安等处,亦甚可恶。

”之所以曾国藩对于韦志俊如此厌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曾国藩手下大将“罗泽南”在攻打武昌时毙命于韦的手中。

[2]罗泽南与曾国藩一道创办湘军,自衡阳练勇时便是曾的左膀右臂。

此刻昔日劲敌来降,如何不引起曾国藩的猜忌。

曾国藩给出不信任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在信中指出:韦昌辉被洪、石杀害时,是在咸丰六年九月,而如今已是咸丰九年十月,为何到如今韦才请求投诚报仇,曾国藩在信中揭示了韦志俊复仇外衣下的真正原因:韦志俊所部驻守的池州地小而贫,部下大多食无着落,加上东面有芜湖之敌,西有驻建德的杨辅清部,北有安庆的陈玉成部队。

这些部队和韦志俊皆有血仇,目前韦志俊势极穷蹙,况且又害怕湘军水师东下之威,因此投诚以求得一线生路。

[3]曾国藩提议若韦志俊是真心投诚,命他先进攻建德或者芜湖、太平。

只要他克复一个地方,那么湘军在皖南战场便能省下很多兵力,向皖北进军也就没什么顾虑了。

在《复胡林翼》的信中,曾国藩为了控制降军,还提出对韦志俊的四条措施:第一是要问清楚他麾下部队实际数量,第二是要问清楚他投诚后到何处领取粮草。

并认为对待韦志俊不可像对待李世忠、张漋那样,拥众数万,占据一方,导致后患很大,问清楚他打算仍然盘踞池州派索百姓还是向杨岳斌部请领粮米。

第三是要命令韦志俊的部队靠自己的力量独自立一次功,不要约同湘军水师一同前往。

第四是要索取韦志俊的亲人为质。

[4]同时,曾国藩对韦志俊可谓是防范严密,他还指示杨岳斌,认为韦志俊的军队虽是陆军,不能攻击湘军水师,但仍要暗中防备。

韦志俊在曾国藩如此严防之下,可以说是左右为难。

他接到攻打一地立功以表诚心的命令后于二十三日派部将刘官芳、黄文金、赖文鸿、古隆贤四将带队去袭芜湖,不料二十五日,行至半路的刘官芳等部倒戈,率部反攻池州。

到十一月,刘官芳等人会同杨辅清等部打败池州城内的韦志俊部,夺回池州城。

韦志俊率残部逃出池州。

此时,曾国藩对韦志俊的怀疑更为尖锐。

他在《复杨岳斌彭玉麟》的信中说道:韦志俊投诚本来就难以相信,而今他派刘官芳等将攻芜湖,中途生变,情节颇为支离。

至于献池州、送家属为质之说,也是自食前言,并指出“今该逆不能践前言,则我宜严绝之”[5]此时的韦志俊已是进退两难,与太平军各部已由暗斗演变为战争,而投诚又不被信任。

但曾国藩也曾提出如果韦志俊是只身归命,或仅带数百人如张殿臣之列,还是可以接受其投降的.[6]面对这种形式,韦志俊最后还是率余部投靠了湘军。

投靠湘军后,不难想象,在得不到信任的境地下处事之难,韦志俊投诚之心也算是坚定------不久后,曾国藩便认为韦志俊投诚“并无两端之见”[7]但曾国藩还是对韦志俊所部很不放心,不放心的是:韦部降者一万八千人,马匹千余,器械精,洋枪多,聚而不散,“终恐为李兆寿之续”。

[8]同时,另一个令曾国藩头痛不已的是数目这么大的新增部队的粮饷供应问题。

当时由湘军负责韦部的粮饷,“人一斤四两,开春以后,即无以赡之”[9]之所以收纳韦志俊部,曾国藩也有其自己的考虑:先前韦志俊部踞池州,势力甚大,现被建德杨辅清吞并,弃城来降,“穷蹙之至,非不可纳”。

“能散其党羽,无令拥众为佳”[10]韦志俊投诚之后,曾国藩一直希望能将其减至二、三千人,“或尚无后患”。

现在曾国藩也认识到:“责之立功,则疲癃之余,未必有效。

”[11]“韦逆败残之余,不能有为”。

[12]此时,曾国藩对韦部未加利用,认为韦志俊乃乌合之众,尚不足用。

当广德、吉安失手,浙江告急时,彭玉麟奏请曾国藩派兵援浙。

并提到韦志俊部可一并带来援浙。

曾国藩回复说韦志俊部下向无纪律,难免扰民,断非三令五申所能改,恐怕坏了在浙作战的楚军名声,甚至是彭玉麟和萧辅臣的名声,决以不带为妥。

并认为萧辅臣如果以唐义渠刚刚撤掉的常宁勇为基础,马上招募四五个营,可为上等劲旅,“胜于韦部万倍”。

[13]“胜于韦部万倍”道出了韦志俊部在曾国藩心中的地位之低:连新募之勇都不如。

更让韦志俊难堪的是:“韦军送人,到处皆不愿受,若咨江西,恐亦必辞谢。

”作为一支军队,各处都不要,足见韦志俊地位之卑微。

当胡林翼建议调萧辅臣属下的裁军后的韦志俊部六千人就食江西时,因江西兵多粮绌,曾国藩回复说:“妨置此议,俾敝处再吃一、二月饱饭为妙”。

[14]如此,韦志俊部与乞食之丐地位有何区别,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韦志俊部队攻破殷家汇南岸。

韦志俊顶住各反面压力,终于打下了一个胜仗以证明当年两次攻克武昌的韦军实力。

令曾国藩着实的“良用欢欣” [15]了一番。

当调韦志俊部攻打枞阳时,曾国藩起初认为韦志俊部队很难攻克。

他在攻打前就致信彭玉麟,提出“韦志俊既不能攻克枞阳,则宜速令渡回南岸,若不回,恐北岸无立足之地,或吃大亏也。

”开战前便认为此役难胜,韦志俊也深知这一役的关键性,这是韦军担任主攻的关键性战役。

他率本部人马在水师的协同进攻下奋力向前,终于攻克枞阳这一军事要地,令曾国藩“至为欣慰”[16]攻克枞阳,得到曾国藩的高度评价,他提出“枞阳攻克,是安庆克服之先机,犹九江之克湖口也”[17]足以见曾国藩对韦志俊部胜利的重视。

同时,曾国藩对韦志俊的看法也由疑变成了信。

曾国藩在回复杨岳斌的信件中提到:“韦部出力异常,少迟应归敝处发给口粮,以示同仁之谊。

”[18]至此,韦志俊在湘军中总算是站住了脚跟,得到了整个湘军的肯定,纵使在骨子里,他不是湘军的嫡系部队,但却也有了他立足的一席之地,而没有步入郜永宽等人的后尘。

并且为成就湘军曾国荃部吉字大营最后克金陵,取得决定性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北京:中华书局,2009 P2670 [1]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M】[2]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P2669[3]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143号信件《复胡林翼》[4]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142号信件《致胡林翼》[5]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193号信件《复杨岳斌彭玉麟》[6]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146号信件《复杨岳斌》[7]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235号信件《复左宗棠》[8]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235号信件《复左宗棠》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235号信件《复左[9]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宗棠》[10]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254号信件《复张芾[11]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297号信件《复胡林翼》[12]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329号信件《复毛鸿斌》[13]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408号信件《复彭玉麟》[14]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470号信件《复胡林翼》[15]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575号信件《复彭玉麟》[16]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613号信件《复彭玉麟》[17]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630号信件《复杨岳斌》[18]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第1630号信件《复杨岳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