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推荐word版 (3页)

合集下载

毫米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3篇)

毫米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是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毫米作为长度单位中最小的单位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确度量能力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本次以“毫米的认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理论学习2. 案例分析3. 教学设计分享4. 教学实践探讨5. 总结反思六、活动内容(一)理论学习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回顾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了毫米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们对毫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接着,教研组内部分享了关于毫米认识的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们分别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出发,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

案例一:通过实物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毫米的长度。

例如,使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引导学生发现毫米的实际应用。

案例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整体概念。

案例三: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毫米的长度。

例如,引导学生测量手指的宽度,感受毫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设计分享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关于毫米认识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部分教学设计要点: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毫米的兴趣,如测量物体的厚度、计算衣物的尺寸等。

2. 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使用尺子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等,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毫米的长度。

3.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毫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家居用品的尺寸、规划行程等。

(四)教学实践探讨教师们针对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下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5.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的亮点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和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尊重他人,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毫米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毫米的概念、毫米与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和估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自主探究毫米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教师建议
刘老师:本节课张老师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且做到重、难点突出。 “毫米产生的意义” 在本课中是以已有知识为前提引出的问题,当原有学习经验在实际学习中受困时,必然会产生-种新的认知,即毫米的出现。
李老师:在“实际测量”环节中,先先复习了物体的长是如何测量的?一端对准”0刻度”, 另一端对准几毫米就读几毫米。注意的地方: a、一端对准"0刻度”。b、直尺的边缘要与被测的物体的边缘对齐。这个必须在测量前要复习到。在这设计了8毫米,有两种方法:一、找到5毫米的地方往后数三格就是8毫米。二、1厘米=10毫米, 10毫米一2毫米=8毫米 ,这里5米的认识非关键。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组别
数学
时间
2022.9.29
教研主题
集体备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中心发言人
张老师
主备人
张老师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教师




一、主备教师阐述备课思路。
本节课的目的是: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反思完善
根据老师们的建议,结合本班的学情及时完善教学设计,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
王老师:在“毫米的认识”时,先认识1毫米,再到1厘米=10毫米,这个过程始终围绕学生的动手在直尺上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这样直观的体会比死记硬背更记得牢。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学生的动手操作: a、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10毫米。B、利用1元硬币、身份证等物品让学生切身体会1米有多长,产生一种直观感受,为为后填写单位做准备。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毫米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毫米的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1今天听了一节《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这节课田老师上得很精彩,也很扎实,我感触颇深。

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

田老师从学生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

比如:让学生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再去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幢楼房高20();一盒饮料8()。

在“饮料盒8厘米后,设计了一个吸管1()”,由此激起学生探寻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分米的认识。

在讲授1分米有多长,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分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分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田老师在教授分米,知道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

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所以在让学生交流一分米到底有长,让学生看着直尺找一找一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有学生回答从刻度“0”到刻度“10”,有学生回答从刻度“1”到刻度“11”等等,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回答的丰富多彩。

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生认识毫米

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生认识毫米

教学生认识毫米这一课程是我们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毫米作为长度的单位,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单位,对学生来说,认识毫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记录我在这一节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我认真研究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了他们对毫米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同时还查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分析。

我还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课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毫米这一概念。

二、课堂讲解课堂上,我对毫米的定义做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接着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魔术、游戏和练习等,引导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去理解毫米。

具体讲解如下:1. 魔术教学我拿出一个标尺,并请一位同学上台,在标尺上取一个长度,例如5厘米,我问这位同学,这5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他可能不知道,我做了一个小魔术:将5厘米的部分推,露出5根毫米的刻度,说出答案,这让学生们非常惊奇和兴奋。

通过魔术,我让学生们也发现了毫米的使用和运用方法,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游戏互动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毫米大比拼”。

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把标尺和一个目标长度,比如说10厘米。

我会给每个小组一些小物件,让他们用标尺去量它们的长度并计算毫米,看哪个小组比较准确地达到了目标长度。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标尺进行测量,并且学会了将厘米转换为毫米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练习巩固我以实际的练习巩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练习题,并在黑板上演示了解题方法。

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们有规律地列出长度转换表,并根据练习题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填写答案。

通过练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毫米的使用方法和意义,并且掌握了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篇)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篇)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篇)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课.件.园)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

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

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书第 21-22 页例 1,做一做,第 24页练习五第 1和第 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较为准确的“ 1毫米”的概念。

2.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障卡、学生尺及文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师:观察下面的物体有多长?(课件出示整厘米的物件)师:请在纸上画一条长 5 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 3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5 厘米的线段。

指出: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比 1 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二、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一估(1)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义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3)提:估的果比准确呢?怎来?2.量一量(1)提出要求:分量本的、和厚。

量,将遇到的下来,互相如何表述本的、、厚,用自己喜的方法表示量的果。

(2)交流。

学生在表述,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的小格” ,也有的学生可能到“毫米” 。

例如,我量出的不到 18 厘米,差两小格,数学的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小格⋯⋯(3)演示量本、和厚的方法学生的回答行。

明:当量的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准确,可以用毫米( mm)表示。

3.1.1毫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3.1.1毫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3.1.1毫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工作的严谨性和对学生负责的重要性。

在教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3.1.1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书写教案,以确保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教学内容我在本节课中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3章第1节,主要讲述了毫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毫米的定义,掌握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的教具包括毫米尺、厘米尺、米尺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学具则包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段实际情境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铅笔长度是用厘米来表示的,而不是用毫米呢?”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使用毫米尺和厘米尺,向学生讲解毫米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3. 换算关系讲解:然后,我会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设计上,会尽量简洁明了,将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例如:1. 请用毫米、厘米、米三种单位,描述一下你书桌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 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 米。 1厘米=10毫米。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 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①自 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mm、0.7mm等;②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 多少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实际测量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 长度单位毫米。 2.通过观察、比划、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以毫米 为单位进行测量,并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积极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 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以毫米为单位对物体进行测量。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 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 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要注意 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有了兴趣,学生才会 更好地学习。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为后面的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通用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听课记录,借助听课记录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听课记录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生:大约1厘米)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1)很多个1厘米。

(0-1、1-2都是1厘米)(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5)填一填:2厘米=()毫米 5厘米=()毫米 70毫米=()厘米(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毫米的认识评课听课稿3月19日

毫米的认识评课听课稿3月19日

《毫米的认识》评课听课稿(3月1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刘平老师执教的《毫米的认识》一课,这一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二年级米和厘米的学习后引入的另一长度单位,它是以后学生学习更多长度单位的过渡,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1、联系实际,复习导入。

刘老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测量长度的方法,瞬间勾起了学生的回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孩子们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课本的长宽高,从而让孩子们产生疑问(长宽高不是整厘米),进而引导孩子在测量时为了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为了更精确引出一个比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一一毫米。

2、确切把握本堂课核心一一让孩子建立数感。

这节课让学生真正体会一毫米有多长,通过硬币厚度的展示,从而让孩子初步认识一毫米的长度,为了让孩子深入了解一毫米的长度,刘老师让同桌讨论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孩子们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活跃又不失规则,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3、积极组织课堂,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堂上学生潜心听讲、热烈讨论、课堂活跃高效。

老师们运用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控课堂4、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层层递进。

这节课数学味浓厚,学完之后,让学生不仅学知识,也会将知识进行运用,让学生的视野更广;而刘老师的课堂探究味更浓,探究之后进行精密的回应,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5、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刘老师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念,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体,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6、注重借助学生已有时知识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去解决。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效果。

《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源头活水。

师:老师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伸出空空如也的双手给学生看,学生充满期待地注视着老师)变!(手里忽然变出一根1米长的魔杖)生(齐):哇!师:大家估一估魔杖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生1:大约是1米吧。

生2:我也觉得是1米。

师:你俩估计得都很准,这根魔杖的长度就是1米。

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吧。

学生纷纷伸出双手比划1米的长度。

师:现在请看,魔杖继续变!变短……变短……(学生瞪大了眼睛,师偷偷按动按钮将魔杖收缩至5厘米多)师:大家再估一估,魔杖现在大约有多长。

生3:我认为是10厘米。

生4:8厘米。

师:刚刚大家都用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1厘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学生有的伸出双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有的指着左手食指的宽度。

师:魔杖到底有几厘米长呢?请一位同学上台测量一下。

(指名生5在实物展示台上用老师给的尺子测量魔杖)师:有多长?生5(挠了挠头):魔杖的长度在5厘米和6厘米之间。

师:是啊,魔杖的长度比5厘米多一点,又不够6厘米。

怎么表示呢?这时,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也可以用字母mm表示。

二、自主探究,跋山涉水。

师:(课件出示只有厘米刻度线的尺子)这是刚才用来测量魔杖的尺子,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与你们手里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生6:你的尺子少了一些细细的线。

生7:我们的尺子在长线中间还有短线,你的尺子上面没有这些短线。

师:(点击课件,尺子上出现毫米刻度线)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厘米刻度线之间这些又短又细的线就是毫米刻度线。

师:(指着课件上的尺子)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毫米长呢?谁能指给大家看?生8(指着0厘米到1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1毫米。

师:正确。

这么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谁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吗?生9(指着1毫米到2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1毫米。

师:对吗?生(齐):对!师:还有吗?生10(指着2毫米到3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吗?自己先估一估,然后测量一下。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长25厘米多一点,厚1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

(师放大尺子)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

(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3、怎么样?(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三)感知一毫米:我们的身份证,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身份证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毫米、分米的认识_人教版-word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毫米、分米的认识_人教版-word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知识目标: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技能目标:能测量周围的事物,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合适地运用长度单位。

情感目标:体会到身边的数学知识,会用毫米,分米刻画日常生活重的事物,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学会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大家都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测量身高。

可是粗心的狐狸大姐没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动物身高或身长长颈鹿5鸽子20斑马150熊猫85狼6蚂蚁5蜜蜂10生填长度单位。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答案?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斑马150厘米,熊猫85厘米,狼6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狼不可能是6米,比长颈鹿还长,但也不是6厘米,太短了。

师:大家说有道理吗?生:是的。

师: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合适了,应该用新的单位去表示它。

生:用分米。

师:分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书本上看的。

师:看来这题是有争议的,那么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可能的。

师:那么这三题都是有疑问的。

(在表格上打上问号)师:我们看前面已经确定的答案,5米,20厘米,150厘米,85厘米,分别是多高呢?用手势比划一下。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米比较大,厘米比较小。

板书:1米=100厘米揭题:对于一些动物的身高,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表示,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认识毫米与分米二、毫米教学师:那么1毫米究竟有多长?师出示电话磁卡,指出磁卡的厚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磁卡,左手两个手指轻轻捏住,右手抽去磁卡,手指的缝隙就是1毫米长。

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你能找到吗?得出尺子上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生: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活动:和周围的同学把卡叠在一起,可以2张,5张,8张等,量一量是几毫米。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使先生阅历测量的进程,知道毫米发生的实践意义。

2、经过活动,使先生看法长度单位毫米,初步树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操作中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停止测量。

3、使先生经过观察,明白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停止复杂的换算。

4、培育先生观察、入手操作的才干和协作看法。

使先生育成仔细、细心的学习习气。

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分币、先生尺、IC卡、曲别针、蜡笔、橡皮等工具。

教学进程:↘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师:同窗们,我们曾经看法了一些长度单位,还学会了怎样用这些长度单位停止测量。

明天,我们来个测量竞赛,好不好?让先生分小组协作完成下表。

物品称号估量测量橡皮的厚度曲别针的长度蜡笔的长度数学书的厚度汇报结果:小组1:橡皮的厚度估量有6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5厘米多一些;曲别针的长度估量有2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不到3厘米;蜡笔的长度估量有7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比7厘米少一些;数学书的厚度估量有1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比1厘米还少一些。

小组2:橡皮的厚度估量有5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5厘米还多3小格;曲别针的长度估量有3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比3厘米少4小格;蜡笔的长度估量有6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比6厘米多8小格;数学书的厚度估量有1厘米,实践测量的结果是比1厘米还少2小格。

……师:你们能测量出它们的准确长度吗?生:不能。

师:你们有什么效果?生1:我想要知道在尺子上有一些短的刻度线,它们有什么作用?生2:我想要知道在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短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生3:我想看法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想要知道的这些效果,就是这节课要一同来探求研讨的内容——毫米的看法。

〔板书课题〕[从先生已有的阅历动身,以竞赛的方式引入课题,能较高的调动先生的积极性。

同时,有意的设置阻碍,能进一步的激起先生的求知欲。

]↘观察实际、探求新知1、学习毫米发生的意义师:刚才大家在测量时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发现测量时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3-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具体的测量活动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知识要点:1厘米=10毫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学法指导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具、学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通案个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学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出示放大的的1厘米图(2)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学生互相交流一下(3)在直尺上找一找,数一数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2)总结归纳:板书1厘米=10毫米3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①组织学生观察直尺上下班毫米的长度,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②借助1分硬币或身份证的厚度,体会1毫米的长度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毫米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毫米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毫米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以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能告知老师吗 ?生〔齐答〕: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分米、厘米。

师:请同学们观测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书,让同学猜,老师不加以断定。

)〔生纷纷猜想,并相互沟通〕师:哪位同学能想个好方法又快又有依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那本薄?生1: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

生2:通过两本书平放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哪本薄哪本厚了。

师:假如要知道这两本书分别有多厚?应当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生:可以用尺子量就知道了。

师:用尺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分米、厘米这样的长度单位。

那么,请同学们用手分别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

〔同学纷纷进行比划,并拿出直尺进行对比。

〕师:这本书厚有1米吗?有1分米吗?有1厘米吗?生:都没有。

师:那为了量出这本书的厚度同学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什么?生: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你们的愿望前辈们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

〔评析:激发同学的学习愿望和参加动机是引导同学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老师将一个简约的问题“比较两本书的厚薄”让同学观测争论,同学看法不一,于是需要查找正确的判断方法,量一量时又发觉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同学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剧烈愿望。

〕二、自主探究,发觉新知环节一:观测、争论、认识1毫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测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沟通〕生1:我看到了我的尺子能够量30厘米物体的长度。

生2:我看到了尺子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个小格。

师:你观测得真认真,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生1:1毫米很短。

生2:1毫米很小。

生3:1毫米很细。

师: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同学比划〕师: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

下面是小编
为你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
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
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
交流。

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
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
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

(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米。

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 5厘米=()毫米 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

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

(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
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

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
认识。

)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

(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
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②人的
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
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内容见练习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