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在气干状态下重量。
8.营养繁殖体: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8.森林潜在生长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分植造林: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立地:对林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因子总和。
立地条件:指在某一立地上,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重点
1、中国林业六大林业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2、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的主要绊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3、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第二学科。
4、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理论体系:森林立地与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体系:遗传调控(如采种母树林、种子园的建立);结构调控树种组成、密度与种植点配植);环境调控(如林地抚育、森林抚育间伐等)。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6、选择种源的原则: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
7、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8、母树林的特点:良种生产速度快,成本低;种子产量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得到提高。
9、选择母树林的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林分的位置和面积;林分的组成、年龄、郁闭度;优良林分的选择。
10、母树林的经营:疏伐(强度、次数);垦复除杂灌;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注意培养母树的冠形11、种子园: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和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采种场所。
12、三大良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
13、建立种子园的优点:建立种子园是提高林木种子遗传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通过整形修剪使树冠矮化,提高采种工效;种子质量好;面积集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便于集约经营14、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土壤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间伐;花粉管理15、林木种子的发育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16、林木结实的周期性:树木结实丰产年与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做树木结实的周期性。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森林立地:是按影响森林形成和生长发育的环境的异同所区分的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
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4、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5、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6、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2]。
通俗讲就是把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天文、植被等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适宜的造林地[3]。
7、播种育苗: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育苗或实生苗。
8、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是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9、择伐:是森林主伐方式之一,是在预定的森林面积上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林的树木和树群。
10、渐伐:是指为了在老林的(上方或侧方)庇护下而形成新林,在近乎单层的成熟林中进行的任何更新法。
具体是指成熟林伐区内2-4次逐渐地伐除全部林木。
11、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全部伐除的主伐方式。
二、填空题1.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等目标上。
2.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其中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显著(不大),对直径生长的作用是很明显,密度越大胸径越小。
3.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一)幼年期 (二)青年期 (三)壮年期,(四)老年期。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参考)1.极性和再生: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2.森林立地(立地条件):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4.树种生态学特性: 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每一树种在千万年的长期进化中,形成各自的生态学特性。
5.树种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树种的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特性。
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7.四绿工程:绿色城区\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8.林分结构: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主要决定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木配置和年龄结构。
9.林种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造林地整地:造林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11.封山育林:是遵循森林演替规律,利用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恢复森林.12.林木分级:为方便对林分经营管理,需要根据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对林分内所有个体进行分组,称为林木分级。
13.植苗造林与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
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
又称分生造林。
14.森林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更新是森林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的基础。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名词解释: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林种即是人工林类型,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木本粮油、药材、香料、工业原料、果品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亚类)国防林、实验林、种子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文化纪念林、自然保存林薪炭林:以生产木质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
立地条件: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指数:又称地位指数。
是指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林分密度具有动态的特点。
造林密度(初植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不同林种和不同立地的造林密度要求不同。
混交林:由二个或二个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或各个树种比例大于10%。
混交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树种:栽培目的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益好),一般为优势树种)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
辅佐、护土、改良土壤;多为中小乔木,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二林冠层,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经济价值较低整地:指造林前,进行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的清除、土壤翻耕和耙压、水分灌排的沟道准备等内容的一项造林生产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第一章绪论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第二章森林立地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森林培育学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1、立地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也称上层高。
2、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3、生物学特性:指树种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生化特性。
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4、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由于历史的长期适应性形成各个树种特有的生态学特性5、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6、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7、顶端优势: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主茎生长很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8、先端优势:指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9、树种组成: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
1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2、次生林:指在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
13、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
14、自然稀疏现象:随林木密度加大,部分林木因营养空间过小而枯竭死亡,林分株数减少的现象。
15、乔林:以种子或植苗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乔林。
16、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即营养繁殖)形成的森林称矮林。
17、林班:是调查统计和施工管理的单位,其面积一般控制在100~400hm2,林班界一般以山脊、沟谷、河流等明显的地形地物进行区划调绘,必要时也可以用等距直线网格区划的办法。
18、小班:是造林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单位,宜林地按立地类型,有林地按林分类型,结合自然界线在现场区划界线的调绘,要求同一小班的地类、立地条件(类型)一致,因而可以使用同一个造林设计,组织一次施工来完成造林任务。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工程造林立地条件立地指数森林立地类型适地适树林种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纯林混交林森林生产力种源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生理成熟形态成熟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安全含水量苗圃播种育苗容器育苗营养繁殖育苗林分密度造林密度森林主伐森林更新二、简答题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防护林中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4.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5.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及其优点的相对性。
6. 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7. 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8. 请问种子储藏有哪些方法,分别适合什么类型的种子?9. 简述种子休眠的主要类型及催芽方法。
10.简述一年生播种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1.简述扦插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2.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与主要方式的特点。
14.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5.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6.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7.简述生长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8.简述3种森林主伐方式及3种更新方式的概念。
1.概念: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立地质量立地条件立地质量评价立地指数森林立地类型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的对象可以是人工林,也可以是天然林。
森林培育学:研究森林培育过程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森林培育学与造林学:森林培育学原称造林学,但从字面看其有局限性。
造林学人工造林痕迹较重,且从字面含义上很难包括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等重要内容。
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8 个小题,每个3分,共24 分)1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 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 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 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 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 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8 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 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 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 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15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16 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空间排列方式17 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又称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全
一、、概念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一、概念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1.立地质量: 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2.森林立地类型: 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3.荒山荒地: 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的造林地4.立地条件: 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5.森林培育阶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培育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郁闭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的整个培育过程,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业。
6.立地指数法:在有林区,评价造林地立地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林分基准年龄时上层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作为评定宜林地立地质量的指标(即立地指数法)。
7.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8.林木生长: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这就是林木的生长。
9.林木个体发育: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在高等植物中,发育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指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10.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 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12.林学特性: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3.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
14.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5.森林潜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假植:就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的方法。
苗木活力:指苗木被栽植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
根生长潜力:即将苗木置于最适生长环境中的发根能力。
残效期:指除草剂对植物发生作用的时间。
原生根原基:树木枝条在生长期间能形成大量薄壁细胞群,即不定根的原始体。
诱生根原基:经刺激和环境诱导形成的根原始体,称诱生根原基。
苗木质量评价: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科学地评价苗木对实现经营目标的满足度。
复壮:成熟或部分成熟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成熟特征完全消失或某些幼态特征重现的现象。
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其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采种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划定优良林分,施以去劣留优的疏伐等措施,以采种为目的的林分。
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根段的良种基地。
是无性繁殖基地。
种子园: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照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种子区:指生态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是造林用种的基本单位。
种子成熟:就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种胚的过程。
生理后熟:指有些树种形态上表现出成熟特征,但生理上尚未成熟,即胚没有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完成生理成熟,这种现象即为生理后熟。
林木种实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间苗:种壳脱落,幼苗出齐后一周左右,间苗过多的苗木,最后每个容器中保留一株苗贮藏寿命:一个种子群体在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在原发芽率的50%以上,这段时间的种子寿命称为贮藏寿命。
安全含水量:种子在贮藏期间维持其生命力所必需的最低含水量。
生理成熟:指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当养分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即为生理成熟。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整理
森林培育的主要内容及森林培育学定义: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培育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森林培育学的英文写法是silviculture埋条育苗:将整根枝条埋于土中,使其生根长成幼苗的方法,一般选择一年生枝条.压条:将没有脱离母株的枝条压入土壤中或用其他湿润材料包裹,使其生根长芽.立地:对林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环境因子总和.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离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
伴生树种:在—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起,并能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在成花生长调节物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着成花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在逐渐形成花的过程称之为花芽分化。
种源: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园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园: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乔林:以种子或植苗方法形成的森林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形成的森林次生林:次生林在原始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复习参考-森林培育学
复习参考一、名词1.次生林2.低效林3.抚育采伐4.立地质量5.林分改造6.林农复合经营7.林型8.人工更新9.森林更新10.森林立地类型11.森林培育12.适地适树13.速生丰产林14.造林典型设计15.造林施工设计16.择伐17.植生组混交二、填空1、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3、常用的混交方法有7种,即?3、四旁地是指?。
4、人工播种造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4、疏伐方法分为?5、速生丰产林以?基本特征。
6、幼林林木抚育包括?7、林木分级的常用方法有?。
8、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分为?。
9、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为?三、简答1.按造林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有哪些?选用条件是什么?2.次生林改造通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3.封山育林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4.混交林有哪些主要混交方法?各有何特点?5.简述常用的造林整地方法及其特点。
6.简述低效人工林和次生林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7.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8.简述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
9.简述速生丰产林的概念、基本特以及培育技术特点。
10.简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优缺点。
11.简述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12.简述鱼鳞坑整地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13.简述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
14.森林培育有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简述各阶段所采用的技术措施。
15.试述植苗造林的特点、应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16.碳汇林培育应掌握哪些原则,并概述碳汇林培育的技术要点。
17.选择合适造林季节应考虑哪些因素?18.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论述1、结合实例,论述当前我国森林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举例说明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3、论述适地适树的评价标准、实施途径及其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4、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林种的造林树种有哪些?并阐述华北山地区的造林整地技术、造林技术与抚育管理技术。
5、论述提高人工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温度、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适地适树:生物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适地适树的意义: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适地适树的标准: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产量;立地期望值。
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择(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和改造(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四料:木料、燃料、饲料、肥料。
第三章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造林密度:单位面积上种植穴或播种穴的数量。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数量。
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1、林分密度和经营目的关系;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5、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种植点的配置:行状配置(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群状配置培育混交林的重要意义:1、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4、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6、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个体发育与结实:1、幼年期:可塑性大,适应性强2、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开始到结实3—5次为止3、壮年期:大量开花结实4、老年期:枯死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1、幼苗阶段:生长慢,抵抗力强(从种子形成幼苗到1—3龄前)2、幼树阶段:指幼苗成活后至郁闭度的这一段时期,或称郁闭度前阶段3、幼龄林阶段:林分郁闭度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幼林阶段4、中龄林阶段5、成熟林阶段6、过熟林(衰老)阶段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造林经验6条:适地适树、合理结构、良种壮苗、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
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林木果地类型: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净种方法:风选、水选、筛选、粒选、生活力: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答:内因:种子的内含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种皮的结构;含水率(安全含水量);种子成熟度;损伤状况(入库状况)外因: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真菌)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四唑染色法(种子变红);碘——碘化钾;靛蓝染色法(可穿过死细胞);硒盐染色法。
第六章苗木培育苗木培育包括裸根苗培育和营养繁殖苗培育苗圃建立的条件:1、经营条件:建在造林地中心附近(易成活,运输成本低);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靠近居民点有劳力的地方2、自然条件:地形:坡向(东南坡、南坡),坡度(3°—5°);土壤条件:质地(粘土、沙土、壤土);pH值(5.5—6.5);水源;病虫害肥料的种类: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料(菌根菌、磷细菌、抗生菌)播种苗:用种子培育的苗木。
营养繁殖苗: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芽)培育的苗木。
(又称无性繁殖苗)苗木的生长规律:1、出苗期:从种子播入土中开始到幼芽或子叶大部分出土长出真叶之前为止,一般持续一到五周;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长出真叶开始至幼苗迅速生长之前为止,一般为三到六周。
3、速生期:从苗木加速高生长开始到高生长速度下降为止,一般一到三个月。
4、生长后期:由苗木生长速度显著下降开始到苗木进入休眠时为止。
春节生长型:高生长一到三个月。
全期生长型:高生长六到八个月。
插穗成活的原理:关键在于插穗能否生根。
生根部位有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瘤状突起物)、介于两者之间。
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答:内因:树种遗传特性;母树的年龄;枝条的部位(在树上的部位);插穗的年龄;枝条部位差异(本身的各段:应取中间部分);枝条长度、粗度;外因:土壤条件(质地:壤土;水分:适中;温度:20℃左右);湿度(空气湿度85%~90%)、光照。
接穗:用作培育对象的枝或芽。
砧木:承接芽接穗的部分。
第七章植苗造林整地的目的和意义:1、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一次性、艰巨性、多样性)改善小气候、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2、保持水土即增强水土保持效能;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
播种造林:播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裸根苗栽植技术:三埋两踩一提苗(埋-放苗-埋-踩-埋-踩)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用林木的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关于竹子类型见笔记)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混农林业:是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上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征:复合性(要有若干个成分组成,共生互补);系统性(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相交换);集约性;等级性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造林规划:造林设计、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当做工程项目来对待,和电力工程、水利工程、国防工程、遗传工程等这些工程处于同样的地位。
杉木的生物特性及造林方法?答:1、生物特性:常绿,中性偏阳树种,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根分布在方圆10到60厘米,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适于酸性,喜温、喜湿,怕风、怕旱,降雨量800~2000mm,平均温度15~23℃,南方主要受高温影响,北方主要受低温抑制;2、造林方法:植苗造林(不反山),分殖造林(砍30~40cm扦插,有火苗、水苗),萌蘖更新(2~3代)。
抚育保护:是造林成败的关键“三分造,七分管”。
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原则:“三不伤二净一培土,里浅外深”【不伤根、皮、梢,石块、草根(鳞状茎)捡净,一培土(穴内浅外深:以便根向四周生长)】。
自然整枝:随着林木的生长,林木下部枝条逐渐死亡的现象。
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抚育采伐(抚育间伐):是指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前一个龄级上,为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定期伐去一部分林木的措施。
自然疏伐:随着林木的生长,单位面积上林木逐渐减少的现象。
林木分化:随着林木的生长,林木个体之间出现大小差异的现象。
抚育采伐的目的:1、天然林:按经营目的调整林木的组成。
降低非目的树种在林内的比重。
2、人工林:调整林木密度。
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周期。
4、提高林木的质量。
5、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清除有病害、虫害的林木。
可减少病虫害与火灾的发生,减少风雪折木量。
抚育采伐的种类:1、透光伐:是在幼龄期进行的(即形成期),开始郁闭。
调整林木组成。
对象:高大草本、灌木;非目的树种(竹类、藤本)方法:全面抚育法;带状抚育法(宽1-2米,带与带之间3-4米的保留带);团状抚育法。
2、疏伐:从干材林时期开始。
林木分级的三级分级法:培育木、有益木、有害木。
疏伐的方法: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
第十二章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要求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要求:1、抚育手段的开始期2、抚育采伐的强度3、采伐木的选择4、抚育采伐的间隔期确定强度的方法?答:定性的方法:根据树种特性、龄级和利用的观点,预先确定某种抚育采伐的种类赫尔方法,再按照林木分级确定应该砍去什么样的林木,由选木的结果计算抚育采伐量,故称定性抚育采伐。
定量的方法:根据林分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的数量,故称定量抚育采伐。
第十三章林分改造低价值林分:林分不能按经营要求提供用材,或产量很低,也不能较好的发挥防护林作用,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没能适地适树)次生林: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次生林的特点:1、树种组成复杂;2、类型多、面积小、镶嵌性大;3、四多、四少、四早:萌芽林多,实生林少;幼林多,成林少;疏林多,密林少;混交林多,纯林少;速生阶段来得早,林木生长衰退早,林木分化、自然稀疏来得早,数量成熟期来得早;病虫害多(心腐病、食叶害虫)、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