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切迹疝

合集下载

脑疝的诊疗常规

脑疝的诊疗常规

急性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1、剧裂头痛、频繁呕吐、矂动不安,可呈阵 发性加重;
2、有强迫头位,四肢肌张力减低高。
4、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发生相对较晚,但一 旦出现,则隨之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很快 出现潮式呼吸、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继之 呼吸停止。
临床上单纯大脑镰疝时多无意识障碍, 但多数与其他部位的脑疝并存。
救治措施:
1、加强脱水、利尿以尽快降低 颅内压。如不缓解行减压术。
2、针对颅内原发病灶的处理。 如手术大脑镰疝未能还纳,则可 行大脑镰切开术。
四 小脑幕切迹上疝
小脑幕切迹上疝为颅后窝占位性病变使 小脑蚓部和小脑前叶的一部分,经小脑 幕切迹向上移位疝出,故又称小脑蚓部 疝。常见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致脑积水, 行幕上脑室穿刺引流术后。此类脑疝同 样压迫中脑及后部的四叠体、被盖部、 大脑大静脉、导致严重后果。
慢性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呈渐近性,以强迫头 位、颈部疼痛、慢性颅内压增高 症状和阻塞性脑积水为主要临床 表现,可因某种体位或颈部按摩 时突然出现呼吸骤停。
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 区别在于:
1、枕骨大孔疝以呼吸、循环等生命 中枢功能障碍出现早,瞳孔变化和 意识障碍发生相对较晚。
2、小脑幕切迹疝瞳孔变化和意识障 碍出现较早,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出现较晚。
临床表现与小脑幕切迹疝相类似。
治疗措施:
1、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行脑室外引流术 时,应尽量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速度和引 流量,应尽早行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切除 术。
2、一旦出小脑幕切迹上疝,脱水、利尿 以尽快降低颅内压;同时行手术治疗。
3、枕肌下减压术:对因小脑广泛水肿或 非占位性病变所致小脑幕切迹上疝者应 尽早行枕肌下减压术,必要时可行小脑 半球外1/3切除,以充分减压,挽救病人 生命。

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

并发症及处理
列出小脑幕切迹疝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针对每一种并发症,详细描述处理方法和效果。
04
临床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及方法
临床查体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等体征,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脑组织受压程度和脑室形
态,评估疾病进展情况。
颅内压监测
02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头痛
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 的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一侧的钝 痛,可逐渐加重。
呕吐
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 的呕吐,尤其是在头痛严重时。
瞳孔变化
患侧的瞳孔可能会缩小,但对光反 射保持正常。
眼球偏斜
患侧的眼球可能会向内下方偏斜, 同时向下运动减弱。
并发症及诊断
脑积水
小脑幕切迹疝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 • 治疗方法 • 临床效果评估 • 研究进展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是指颅内压增高 导致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根据病情可分为急性和 慢性。
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
细胞凋亡与小脑幕切迹疝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参与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成为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的新靶点。
基因工程在小脑幕切迹疝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基础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抗炎、抗肿瘤等基因表达,改善小脑幕切 迹疝患者的预后。
相关药物及辅助治疗方法

21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是

21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是

21.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是A.患侧肢体活动减少或消失B.对侧腹壁反射消失C.患侧瞳孔散大D.对侧肢体腱反射亢进E.患侧下肢病理反射答案:C精析与避错:动眼神经走行于大脑后动脉下方,由于大脑后动脉向下牵拉,司眼内肌调节的副交感纤维居于动眼神经根背侧。

小脑幕切迹疝时,受到牵拉刺激后使同侧瞳孑L缩小,但历时短,常难以发现,早期瞳孔常轻度散大,光反应迟钝,继后可明显扩大,光反应消失。

故选C。

22.在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例中,首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是A.氢氯噻嗪B.乙酰唑胺C.氨苯蝶啶D.甘露醇E.呋塞米答案:D精析与避错: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Hg)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治疗用20%甘露醇,作用快、强,作用时间长,是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

250ml静滴,每日2~4次。

故选D。

23.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处理原则A.热敷B.冷敷C.预防感染D.抽吸后加压包扎E.切开引流答案:D精析与避错:帽状腱膜下血肿发生于头颅的帽状腱膜和骨膜之间,因有小动脉损伤,出血扩散,出血量大,头皮肿胀可扩展至前额和颈背部,前囟扪不清,肿胀皮肤呈紫色,压之凹陷,柔软,出血多可导致贫血或出血性休克致死亡。

巨大血肿需要抽吸,局部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治血肿扩大。

故选D。

24.头皮裂伤清创的最佳时限,最迟应在A.8小时内B.2小时内C.24小时内D.48小时内E.72小时内.答案:C精析与避错:头皮裂伤系头皮的开放性损伤,伤口多较平直,创缘整齐,多仅限于头皮。

处理原则是尽早施行清创缝合,不超过24小时,只要无明显感染征象,仍可彻底清创一期缝合。

故选C。

25.周期性麻痹的补钾盐方式应首选A.口服氯化钾B.静滴葡萄糖加氯化钾C.静滴氯化钠加氯化钾D。

静滴氯化钾E.静滴林格液答案:A精析与避错:静脉补钾有浓度和速度的限制,输入过快会致命。

对周期性麻痹患者,能口服者首先口服补钾。

26.急性颅内压增高时病人早期生命体征改变为A.血压升高,脉搏变缓,脉压变小B.血压升高,脉搏增快,脉压增大C.血压降低,脉搏变缓,脉压变小D.血压降低,脉搏增快,脉压变小E.血压升高,脉搏变缓,脉压增大答案:E精析与避错: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多种疾病引起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

早期小脑幕切迹疝的CT和MR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

早期小脑幕切迹疝的CT和MR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

早期小脑幕切迹疝的CT和MR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郑江南【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小脑幕切迹疵的CT和MR诊断标准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小脑幕切迹疵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MSCT和MR上的影像表现、征象,统计检出率;并与有颅高压但无脑疵的对照组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对比,中脑变形移位、病变侧颞叶移位≥4 mm、中线结构健侧移位≥15 mm、继发脑干出血、枕叶梗死及脑积水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小脑幕切迹疵的CT和MR 表现,41例有中脑旁池缩小变形或闭塞,中脑变形和偏移的49例,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 mm的43例,CT和MR显示小脑幕切迹疵直接征象的分别为42、47例;影像确诊的47例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SCT和MR不仅能可靠诊断早期小脑幕切迹疵,更能引导临床尽早决策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16)035【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疵;MSCT;MR;临床价值【作者】郑江南【作者单位】福州市长乐区医院福建福州 350200【正文语种】中文小脑幕切迹疝临床上较常见,约占脑疝的44.5%[1]。

MSCT和MRI检查是发现小脑幕切迹疝的常用手段。

在各类原发病导致的颅高压基础上,一旦发生脑疝,尤其是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脑干受压、扭曲,影响血供,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碍,当同时合并不同类型脑疝,患者病情将迅速恶化;到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候,患者脑干受压的状况已极其严重,生命垂危。

因此,早期影像学诊断小脑幕切迹疝对指导临床干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CT和MR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对疾病的影像研究越来越深入,既往文献对于脑疝的影像特点亟须重新归纳整理,总结出不同类型小脑幕切迹疝的更完善的影像诊断标准。

神经外科重点

神经外科重点

名解:1.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大于临近分腔的压力,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 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 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2.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时, 累及眶顶和筛骨, 引起出血经前鼻孔流出, 或流进眶内, 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3、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 是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的征象, 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在 2.0kPa(200mmH2O)以上, 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4、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 当幕上占位性病变不断增大时, 同侧颞叶沟回和海马回明显移位, 致使脑干受压, 造成病变对侧肢体瘫痪, 同时位于小脑幕切迹周围的结构也因受到牵拉与压迫而产生症状, 如动眼神经麻痹, 大脑后动脉梗塞等。

脑疝晚期, 由于脑干受压严重, 缺血坏死最后形成脑死亡。

填空: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与凹陷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2.常见的颅内肿瘤: 儿童及少年患者——后颅窝及中线部位的肿瘤为多, 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等;成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如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等), 其次为脑膜瘤, 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老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及脑转移瘤多见。

3.正常颅压值: 成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O)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颅内血肿血肿来源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72小时内为急性型, 3日~3周内为亚急性型, 超多三周为慢性型。

脑疝简介

脑疝简介

颞叶沟回疝 海马回疝 间脑 小脑蚓部疝 小脑扁桃体疝
示意图
解剖
解剖关系
解剖关系
解剖学基础
• 颅腔被小脑幕芬成幕下腔(容纳小脑、脑 桥及延髓)和幕上腔。幕上腔又被大脑镰 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容纳左右大脑半球)。 • 通过小脑幕裂孔有中脑和动眼神经,邻近 有颞叶的沟回和海马回。 • 颅腔与脊髓腔8连接处称为枕骨大孔,延髓 与脊髓在此孔处相连,小脑扁桃体位于延 髓下端背侧。
解 剖 学 基 础
小 脑 幕 裂 孔 示 意 图
枕 骨 大 孔 示 意 图
概述
• 任何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均可推压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其中某一部被挤 压入颅内生理空间或间隙,压迫脑干产生相应的 症状和体症,称为脑疝。 • 脑疝是颅脑疾患发展的最严重情况,因可直接压 迫脑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如发现或救助不及时, 可引起严重后果或死亡。因此,临床一旦发现有 脑疝体征,应急诊处理。
谢 谢 !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 • • • • 高颅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 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 瞳孔变化: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应消失; 运动障碍:出现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升高,呼吸慢而深,脉搏慢 而有力。
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 多由于后颅窝占位病变,使小脑扁桃体经 枕骨大孔,疝入颈椎椎管内,压迫延髓呼 吸心跳中枢。 • 由于颅后窝容积小,对颅内高压的代偿能 力差,病情进展快,病人常表现剧烈头痛, 反复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瞳孔早 期无改变,意识障碍出现较晚,个别病人 甚至到临终前仍呼之能应。
示意图
• • • • • • • A镰下疝 B钩疝 C下行性小脑幕疝 D颅外疝 E扁桃体疝 F上行性小脑幕疝 G蝶骨嵴疝

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
4观判察断生意命识体障征碍:程血度压。升高、 脉搏变慢、呼吸深慢,是颅
内压增高早期症状。小脑幕切Leabharlann 疝第11页抢救护理办法
1.发觉脑疝先兆症状, 马上通知医师, 同时予脱水药 品(20%甘露醇)快速滴入, 以降低颅内压力
2.快速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停 顿者马上行气管插管, 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3.帮助做好手术准备: 依据医嘱马上备皮、备血,行 药品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
4.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病人, 情况 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暂时降低颅内压。
5.保持良好抢救环境, 解除担心, 使之配合抢救, 同 时采取适当安全办法, 以确保抢救办法落实
小脑幕切迹疝
第12页
怎样及时发觉和应急处理?
1.定时组织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 2.组织专题查房及病例讨论, 安排讲授本专业常见病知识。 3.掌握各种应急预案流程 4.掌握专科治疗仪器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 5.掌握本专业疾病病情观察关键点, 主要治疗方案及用药。 6.定时考评, 提升护士本身理论及操作水平
小脑幕切迹疝
第13页
小结
第7页
早期症状
颅内压增高: 出现猛烈头 痛、频繁呕 吐、躁动不 安等表现
意识障碍: 瞳孔改变: 患者意识进 瞳孔两侧 行性加重, 不等大,出 平静转为烦 现一过性 躁不安,进 瞳孔缩小, 而转为嗜睡、进而逐步开 意识朦胧或 始散大,对
浅昏迷 光反应迟钝
生命体征改 变: 呼吸深 而慢,脉搏 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体温稍上升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395
[4]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3: 381

小脑幕切迹疝名词解释

小脑幕切迹疝名词解释

小脑幕切迹疝名词解释
小脑幕切迹疝是指小脑幕组织在后颅凹内侵入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

小脑幕切迹疝常常发生于颅内压力急剧增高时,例如脑肿瘤、脑出血、脑水肿等引起颅内压力升高的病情。

小脑幕位于颅内底部,是小脑的一部分,主要与脑干连接,通过小脑幕中的脑室孔连接颅内脑室系统。

由于头颅内部的骨骼结构的限制,当颅内压力骤然增高时,小脑幕的组织容易进入颅内下列脑池和裂隙:小脑幕裂孔、小脑幕上窝、小脑幕下窝等,即为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的症状包括颅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颅神经症状如复视、眼球震颤,以及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

小脑幕切迹疝对患者的生命有威胁,因为小脑幕切迹后的结构包括脑干,是控制呼吸、循环等重要功能的关键区域,一旦受到压迫和损伤,将会使这些重要功能受到影响,造成生命危险。

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的首要任务是立即降低颅内压力,以减轻小脑幕对颅内结构的压迫。

通常采用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以减少脑水肿,同时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减轻颅内压力。

外科手术可采用颅骨开窗术或者脑室穿刺引流术,以达到减压的效果。

总之,小脑幕切迹疝是一种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小脑功能损害为主。

尽快降低
颅内压力、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关键,以避免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什么是脑疝?应怎样诊断和治疗呢?

什么是脑疝?应怎样诊断和治疗呢?
什么是脑疝?应怎样诊断和治疗呢?
某种原因,当人体的正常组织或者脏器出现了位置的改变,就会移动到人体正常自然存在的“空隙”内,这种病理现象就叫做“疝”。当我们的路腔内的某一部分出现占位性的病变,这部分脑腔压力就会比相邻的腔隙压力高,就会导致高压区的脑组织向低压区发生移位,使脑部的血管、组织及神经的重要部位移位与受压,有的时候还会被挤到硬脑膜的孔道或者间隙里,并引起非常严重的体征与症状,称为脑疝。
三、脑疝治疗的方法
颅内压升高是脑疝引起最严的状况,一定要进行紧急处理。对患者除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外,还要给患者静脉输高渗药物来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症状。然后进行相关诊断性的检查来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手术,从而去除病因。假如病因不能立马明确或虽已经查明病因又尚缺乏非常效的疗法时,我们可选择姑息性手术去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现象:
三、脑疝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必须马上报告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2.尽快给患者做好进行手术的准备,备血、剃头、导尿,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给患者输注脱水的药物。
3.给患者取头高位,促进患者颈静脉的回流,以此减轻患者颅内淤血,从而缓解患者的颅内压。脑疝发生昏迷的患者应给患者选择侧卧位,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避免误吸ຫໍສະໝຸດ 窒息。一、脑疝主要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
(1)当颅内压升高:表现剧烈的头痛和频繁呕吐,程度比发生脑疝以前更加剧,还会烦躁不安。
(2)意识改变:主要表现浅昏迷、嗜睡以至昏迷,并对外界刺激出现消失与迟钝。
(3)瞳孔改变:患者两侧的瞳孔出现不等大,在起初时瞳孔会缩小,对光的反应稍有迟钝,瞳孔逐渐会散大,会有略不规则,间接及直接光反射消失,但是对侧瞳孔依然可以正常,由于患侧的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的原因。患侧还会出现眼球外斜、眼睑下垂等。比如脑疝持续的发展,双侧瞳孔发生散大,则光反应逐渐消失,脑干内的动眼神经受压引起功能性失常。

小脑幕切迹疝手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小脑幕切迹疝手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科 杂 志 ,99,( ) 1910 18 9 4 :8 —9 .
22 不 良反 应 .
3 讨 论
两 组 均 未见 明显 不 良反 应 发 生 。
[ ] 贾博琦 , 3 鲁云兰. 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 [ . M] 北京 : 北京医科
大学 出版 社 ,0 12 6 20 :5 .
[ ] 朱卫 , 晓彪 , 尧元 . 杏 叶制剂 对脑 血 管病 治疗 的概 况 4 张 崔 银 [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9 8 6 4 :3 . J. 19 , ( ) 25 [ ] 陈端勇 , 自琪 , 5 黄 胡红桥. 等容血液稀释血液净化生物平衡疗法 治疗腔 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 ] 白求恩军 医学 院学报,05, J. 20
3 1 :32 . ( )2 -4
T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 动脉系统一 过性供血不 足 , 致 I 导 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 此病症 不仅是脑梗死 的重 要 危险因素 , 也是脑梗死 的先兆 , 因此 积极有 效地 治疗 TA可 I 减少或防止脑梗死 的发生 。据文献报道 , 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 者的血流处于高凝状态 以及脑血管痉挛等 , 是其发病 的主要 因素 J 。针对 TA的病 因进行 治疗是 根本。舒血 宁注射 液 I
2 结
2 1 临床疗效 .
00 ) . 1
见, 两组总有效率 比较 , 观察组 高于对照组 ( =t.9, < x 73 P
表 1 两组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比较 [ %) 例( ]
TA疗效 确切 , I 无副作用 , 安全性好 ,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 中华神经科学会 , 1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 点[ ] 中华神经科 杂志,96,9 6 :7 —8 . J. 19 2 ( )3 93 0 [ ] 彭淑芳 . 2 健康者 、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对 比分析 [ ] 实用 内 J.

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的体会

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的体会
脑疝组织复位术式 的病例组 , 其术后 c T特征神志改善瞳孔恢复等临床疗效均优 于常规手术组 。 关键词 : 脑外伤 ; 小脑幕切迹疝 ; 外科手术 ; 复位 中图分类号 :6 1 1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1 14 2 1 )40 6 -1 10 — 7 (0 2 0 -220 8 继续配合使用甘露醇 以降低颅 内压 。上述 操作 能够 有效 的复 位脑疝组织 , 由于此 时能够看到天幕裂孔脑 脊液涌 出而 常规手 术则无法看到此种情况 , 之后 采用额 角穿 刺进行 导管 放置 , 保 持颅 内压监测 , 确定患者颅 内压稳定 , 确认稳定后 2 h拔 除, 4 或 死 亡时拔 除。 摘 取我 院 20 0 5年 1月 一2 1 0 0年 1月所 收治 14 术后 观察 . 术后 7 h行头颅 C 2 T复查 , 对环池 闭塞情况进
面 :1 大骨瓣 减压术 : () 可以解决幕上脑肿胀以及颅内压高压 的
的1 8 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脑疝复位 组 6 例 , 4 例 , 分为 8 男 5
女 2 ; 龄 6— 2 平均 3 . 3例 年 7( 7 3±8 1 岁 ; . ) 受伤 至入 院时 间0 . 5— 7 ; 2 h 常规手术组 16例 , 7 1 男 6例 , 4 女 0例 ; 龄 6~7 ( 年 7 平 均 3. 8 2±9 6 岁 ; . ) 受伤 至人院时 间 0 5~3 h . 3 。两组 患者 在性 别、 年龄构成及受伤后至人院时间等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组患者 良好和轻残率 中残率优于常规手术组 , 而重 残和植物 生 存 未见 明显差别 。
3 讨 论
漫性脑挫裂 伤并脑 肿胀 1 , 1. % 。脑挫裂伤 伴硬膜 下 6例 占 3 8

小脑幕切迹疝(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脑幕切迹疝(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脑幕切迹疝(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herniation)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幕上或幕下区域内的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脑组织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压力相对较低的部位移动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

二病因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各种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脓肿等)等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颅内压增高,使压力由密闭的颅腔内由压力较高处经由幕上下的交通孔道向压力较低处移动,从而引起相应区域神经和血管结构受压所致的一系列表现。

脑疝是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压增高的必然结局,是一种严重的危象。

三分类1.小脑幕切迹前疝指颞叶钩回疝于中脑腹侧与鞍背之间的脚间池(基底池)。

2.小脑幕切迹后疝指颞叶内侧后部疝入四叠体与小脑幕切迹缘之间的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

3.小脑幕切迹全疝指颞叶钩回疝于脚间池(基底池)同时颞叶内侧后部疝入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同时存在的混合性疝。

4.小脑幕切迹环疝指双侧同时发生的小脑幕切迹全疝。

5.小脑幕切迹上疝指后颅窝病变使小脑上蚓部疝入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

四临床表现1.早期⑴颅内压增高在原有颅内病变的基础上出现头痛加剧、呕吐频繁、躁动不安等颅内压增高加重的表现。

⑵意识障碍逐渐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

⑶瞳孔变化早期有短暂的患侧瞳孔缩小,以后开始出现瞳孔逐渐散大、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迟钝。

⑷生命体征改变轻微的脉搏、呼吸减慢。

⑸锥体束征轻度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增高。

2.中期⑴意识障碍中度昏迷,眼球内斜,对呼唤无反应,但对强刺激尚有反应。

⑵瞳孔变化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迟钝。

⑶生命体征改变明显的Cushing变化,呼吸深而慢、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体温稍上升。

⑷锥体束征中枢性面瘫,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

3.晚期(中枢衰竭期)⑴意识障碍深昏迷,对一切刺激均无反应。

⑵瞳孔变化两侧瞳孔均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多呈去脑强直状态。

脑疝

脑疝

回 可将大脑后动脉挤压 于小脑幕切迹缘上致 枕叶皮层缺血坏死。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

小脑幕切迹裂孔及枕 骨大孔被移位的脑组 织堵塞,从而使脑脊 液循环通路受阻,则 进一步加重了颅内压 增高,形成恶性循环, 使病情迅速恶化。
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
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 无关的频繁的喷射性呕吐。头痛程度进行性加 重伴烦躁不安。急性脑庙患者视神经乳头水肿 可有可无。
分类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硬脑膜间隙和孔 道,可将脑疝分为以下常见的三类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大脑镰下疝 中心型疝
分类
①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为 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 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②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 孔推挤向椎管内; ③大脑镰下疝是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 入对侧颅腔;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

脑干变化 小脑幕切迹或枕骨 大孔处挤压脑干, 脑干受压移位 其实质内血管受到 牵拉,严重时基底 动脉进人脑干的中 央支可被拉断而致 脑干内部出血。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

由于同侧的大脑脚受到挤压而造成病变对 侧偏瘫,同侧动眼神经受到挤压可产生动 眼神经麻痹症状。
移位的钩回、海马
①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 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 血肿及脑内血肿;
病因
②颅内脓肿
病因
③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后窝、中线 部位及大脑半球的肿瘤;
④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 病变;
病因
⑤医源性因素,对于 颅内压增高病人, 进行 不适当的操作 如腰椎穿刺,放出 脑脊液过多过快, 使各分腔间的压力 差增大,则可促使 脑疝形成。

小脑幕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19例疗效观察

小脑幕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19例疗效观察

口开始于颧 弓上耳屏 前 1c 于耳廓 上 方 向后 上方延 伸 至 m, 中线 , 然后沿 中线 向前 至额部发 际下。骨窗 大小 1 m×1 2e 2 c m。顶部骨瓣 内缘位 于矢 状窦 旁 3e 骨瓣 向前 至眶上 2 m,
l , 效 理 想 。 现 报告 如 下 。 9例 疗
均 > l 中线复位明显。按 G S 定疗效 , 2n l n O评 本组恢 复 良好 2例 、 中残 5例 、 重残 5例 、 植物生存 4例 、 死亡 3例 。 讨论 : 标准大骨瓣 减压手术对 中晚期脑 疝患者可以达到
较理想的减压效果 。但往往 由于疝下 的颞 叶钩 回嵌顿 , 导致
要 埋 人 关 节 面 以 下 。 术 中 螺钉 不要 穿 出 对 侧 皮 质 , 要 求 螺 且
动时 引起疼 痛 , 节活动度为 正常 2 % 一 0 , 关 5 5 % X线片显示 踝关节 中度退变 ) 2例 , ( 常疼痛 不适 , 差 经 关节 活动度 不到 2% , 5 x线片显示踝关节 明显退 变 ) 1例 , 良率 8 . % ; 优 2 3 对
纹超过骨折线 , 才能对骨折端有效加压 。
( 收稿 日期 :0 0 .1 2 1 ̄81 )
小脑 幕 切 开术 治 疗外 伤 性小 脑 幕切 迹 疝 1 9例
疗效 观察
李建 强
( 津县人 民 医院 , 东夏 津 2 30 ) 夏 山 520
重 型颅脑 损伤致 小脑幕 切迹疝 是临床常 见急危重 症之
折复位情况 。贯通骨折线打人 1t i n 的克 氏针 2~3枚 , o 入点 尽量在无关节 面的地方 , 不要打通对侧骨皮质。测 量克 氏针
的长度 , 攻丝后拧入相应长度的加压螺纹钉。在关 节面 的螺 钉要埋人关节软骨 以下 , 透视 骨折复位固定 良好后彻 底 冲洗

脑疝的形成和护理

脑疝的形成和护理
脑疝的形成和护理
概念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 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区向 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 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 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 状和体征,称为脑疝(Brain hernia)。
常见病因
1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及脑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广泛性颅骨骨折等
诊断注意事项
(5) 腰椎穿刺 脑疝病人一般禁止腰椎穿刺。即使有时腰 椎穿刺所测椎管内压力不高,也并不能代表颅内压力,由 于小脑扁桃体疝可以梗阻颅内及椎管内的脑脊液循环。
(6) CT:小脑幕切迹疝时可见基底池(鞍上池)、环池、 四叠体池变形或消失。下疝时可见中线明显不对称和移位。
(7) MRI:可观察脑疝时脑池的变形、消失情况,直接观 察到脑内结构如钩回、海马旁回、间脑、脑干及小脑扁桃 体。
如果脑疝进行性恶化,影响脑干血供时,由于脑干内 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可致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 失,此时病人多处于濒死状态。
(3) 运动障碍:
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 性。脑疝进展时可致双侧肢体自主活动消失, 严重时可出现去脑强直发作,这是脑干受损 的信号
(4) 意识改变:
由于脑干内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受累,病人随 脑疝进展可出现嗜睡、浅昏迷至深昏迷
急救措施
4 、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排 痰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 加重颅内压增高。观察电解质平衡的情况,严格 记录出人液量。患病3d后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 并做好胃管的护理,留置胃管后应每日2次口腔护 理,定时翻身,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床 铺平整、干净、柔软,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预防 褥疮发生。对有脑室穿刺引流的病人,严格按脑 室引流护理。大便秘结者,可选用缓泻剂疏通, 有尿潴留者,留置导尿管,做好尿、便护理。

什么是脑疝

什么是脑疝

什么是脑疝
一、概述
脑疝,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来说,颅脑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称为脑疝(brainhernia)。

这算是比较完整详细的脑疝的临床定义了。

下面某同事来简单的说一下。

二、步骤/方法:
1、简单来说,就是脑腔内的正常的组织被病变部位挤压,从正确的解剖学位置移位到了不正常的解剖学位置,由于大脑在人体中处于支配状态,所以脑内组织的功能受限将会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这就是脑疝。

2、根据脑疝出现的位置的不同,脑疝也分为好几类,其中常见的三类有,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

脑疝的位置不同,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

3、脑疝是由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所以一旦确诊之后,要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脑疝基本上都要做开颅手术的,这样才能彻底清除颅内的占位性病变,即使不能确诊,也要采取姑息性手术,降低颅内压。

三、注意事项:
对于脑内疾病,大家都要尽快做出处理,特别是颅内高压造成的脑疝这种,病人很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生命体征紊乱,然后死亡。

所以一定要迅速做出诊断,紧急处理,避免出现这种不可挽回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幕切迹疝 脑疝的形成是由于颅内压力的持续增高使一部分脑组织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位,并被挤进一些狭窄的裂隙,造成该处脑组织、神经、血管受压,产生相应症状。

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即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钩回疝。

西医学名: 小脑幕切迹疝 所属科室: 外科 -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脑部 主要病因: 外伤,感染等 传染性: 无传染性发病原因常见病因有:(1)外伤所致颅内幕上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的肿瘤;(4)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当幕上一侧的占位病变增长不断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患侧大脑半球内压力高于其他部位,可使颞叶内侧的海马回和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中脑急性受压,发生变形、水肿、缺血,甚至出血,脑干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侧大脑脚(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受压,造成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症状和体征;大脑后动脉受压狭窄,其供血区域发生梗死,加重脑水肿,且疝出的脑组织如不能及早获得还纳,可因血液回流障碍发生充血、水肿以致引起嵌顿、出血、临床表现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症状如下: 早期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患者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等表现;2)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失代偿以后,病人意识进行性加重,安静转为烦躁不安,进而转为嗜睡、意识朦胧或浅昏迷;3)瞳孔变化,瞳孔两侧不等大,患侧最初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出现一过性的瞳孔缩小,进而逐渐开始散大,对光反应迟钝;4)锥体束征,一般表现为轻度的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增高等;5)生命体征改变,轻微的脉搏、呼吸减慢。

中期出现颞叶钩回疝的典型症状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由嗜睡转入半昏迷状态,眼球内斜,对呼唤已无反应,但强刺激尚有反应;2)瞳孔改变,脑疝同侧的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此时对侧瞳孔大小仍可正常,但对光反射多已减弱,眼球尚能左右摆动;3)生命体征出现Cushing反应,呼吸深而慢,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体温稍上升;4)锥体束征,由于同侧大脑脚受压,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包括中枢性面瘫、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有时由于脑干背推挤向对侧移位,致使对侧大脑脚与对侧小脑幕游离缘相挤,造成脑疝同侧的偏瘫。

晚期临床表现晚期又称中枢衰竭期:1)意识呈深昏迷,对一切刺激尚有均无;2)双侧瞳孔均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多呈去脑强直状态;3)生命中枢开始衰竭,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脉搏频而微弱,血压和体温下降,最后呼吸先停止。

此时进行心脏按压使之复跳,辅助呼吸和给予升压药物,则心跳血压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急救措施及治疗疝晚期脑干受损严重,即使积极抢救,预后仍不良,因此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液降低颅内压,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着重去除病因,如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性脑室穿刺外引流等。

脑疝患者在病灶被切除后,疝出的脑组织大多可以自行还纳,表现为散大的瞳孔已缩小,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如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颅内高压和抢救脑疝:侧脑室体外引流术经额、眶或枕部快速钻颅或锥颅,穿刺侧脑室并安置引流管行脑脊液体外引流,以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特别适用于严重脑积水患者,这是常用的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

脑脊液分流术脑积水的患者可施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侧脑室-心房分流术现已较少应用。

导水管梗阻或狭窄者可行池分流术或导水管疏通术,可选用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或导水管疏通术。

减压术小脑幕切迹疝时可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采用枕肌下减压术;重度颅脑损伤致严重脑水肿而颅内压增高时,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但目前已较少应用;以上方法称为外减压术。

在开颅手术中可能会遇到脑组织肿胀膨出,此时可将部分非功能区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称为内减压术。

[2]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的血液必须要在一定的压力驱动下才能持续流向肝脏,正常的门静脉压力为13~24cmH2O,平均是18cmH2O。

各种原因如果使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就会超出正常值,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为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这就是所谓的门静脉高压症。

西医学名:门静脉高压症所属科室:外科 - 肝脏外科发病部位:门静脉主要症状: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主要病因:肝硬化,门静脉血栓,门静脉畸形多发群体:肝硬化患者传染性:无传染性疾病介绍成人的门静脉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腺后方汇合而成的一条重要血管,腹腔脏器如胃、小肠、脾脏、胰腺和结直肠的血液都要通过门静脉才能流向肝脏,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因此能在肝脏被合成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人体产生的很多毒素和废物也得以在肝脏被代谢和解毒。

门静脉的血液必须要在一定的压力驱动下才能持续流向肝脏,正常的门静脉压力为13~24cmH2O,平均是18cmH2O。

各种原因如果使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就会超出正常值,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为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这就是所谓的门静脉高压症。

[1-2]发病原因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可分为肝前、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

我国病人主要以肝内型最常见,约占90%左右。

肝前型:门静脉本身出了问题,比如门静脉长了血栓、先天的畸形和外在压迫等使门静脉血流不畅,压力自然会升高。

这类病人的肝脏没有问题,所以肝功能正常或只有轻度损坏,治疗效果最好。

肝内型:肝脏出了问题,比如各种原因的肝硬化(肝炎后、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导致门静脉的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才能流进肝脏,因此门静脉的压力就变得越来越高。

肝后型:比如Budd-Chiari综合征或缩窄性心包炎等,肝脏也没有问题,但肝脏后面的血管系统出了问题,因此肝脏里的血排不出去,继而影响到门静脉的血也流不进来,使得门静脉的压力不断升高。

[1-2]临床表现绝大多数门静脉高压症由肝硬化引起,很多病人都有虚弱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但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有以下三点(一)脾肿大:由于门静脉收集了脾脏来的血液,门静脉血流不畅后脾脏就会淤血肿大,并因此导致脾脏功能亢进,即破坏了过多的血细胞引起病人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二)上消化道出血:同样,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流不畅后,腹腔内各器官的血液会绕开门静脉和肝脏,从胃底和食管的静脉流走,因此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表现。

这些曲张的静脉非常薄弱,常因溃疡或食物的刺伤而破裂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三)腹水:肝硬化的病人往往营养不良,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引起全身水肿和腹水。

门静脉血流不畅导致胃肠道淤血也加重了腹水的程度。

晚期的患者腹腔内可以存在上万毫升的腹水,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并诱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2]诊断鉴别辅助检查1.大多数病人都有肝炎病史、酗酒史或血吸虫病史,少数患者是不明原因的黄疸病史,平时可能容易流鼻血或牙龈易出血、慢性腹泻、腹胀、下肢浮肿等异常表现。

2.如果到医院做体检,可能会发现有黄疸、手掌发红(肝掌)、胸前有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以及腹水等。

3.为了做出初步判断,医生首先是开出常规的无创检查,比如检验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主要看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甲胎蛋白(肝癌的筛查),检查有无乙肝或丙肝的感染,怀疑血吸虫病则作粪孵化试验或血清环卵试验。

4.彩超也很常用,可以大致了解肝、脾大小和有无肝硬化、腹水及其严重程度,并扫描门静脉系统有无血栓形成,门静脉通畅性、血流量及血流方向等。

5.腹部增强CT扫描是对门静脉高压症有确诊价值的检查,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门静脉的直径、有无血栓、是否存在大量的曲张血管、肝脏病变程度及有无肝癌,脾脏的情况,腹水的量。

CT是关键检查,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6.如果希望了解患者的食道和胃底是否有曲张静脉及其程度,简单的方法是X线钡餐检查,准确性高的是做纤维胃镜,能够同时判断有无将要出血的风险并做治疗。

7.测量门静脉压力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直接证据,有创测量目前很少用到,一般都做核素心肝血流比(H/L)来间接推测门静脉压力鉴别诊断1.患者出血呕血或者黑便,可能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也要意识到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癌等疾病也会引起消化道的出血。

通过详细回顾分析病情、全面完善查体和上述的化验检查都有助于这几种疾病的鉴别。

2.患者出血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低,主要是和各种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鉴别,比如骨髓纤维化或增生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通常做骨髓穿刺或活检及进行血液科特殊的化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患者出现大量腹水的原因其实是很多的,包括腹膜结核、心功能不全、少数免疫系统和肾脏的疾病、腹腔或卵巢的肿瘤等等,有些病例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会诊才能确诊。

[1][3][2]疾病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从病因下手才是最根本的治疗,比如所有肝内型的病例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肝移植,肝脏的问题解决了,门静脉自然畅通了,门静脉压力也就下来了。

没有条件肝移植的病人则已控制肝脏病变进展为主要目的,移植肝炎病毒,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等。

而肝后型则要从如何打通肝脏血液流出道方面考虑,如果是布加综合征可以考虑用介入的方法或做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缩窄性心包炎部分情况也是能够做手术解决的。

肝前型的治疗手段比较少,门静脉本身的病变很难通过手术治好,往往只能对症治疗。

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门静脉高压病人病情稳定而无明显其他并发症时可根据以下原则综合治疗以针对病因或相关因素治疗为主(1)休息:门静脉高压病人在肝功能代偿期一般不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微者可适当参加一般工作但应适当减少劳动时间及劳动强度,注意劳逸结合,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病情较重或近期曾有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者应停止工作以保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及睡眠时间,防止疲劳,休息可利于肝脏微循环的改善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减轻肝损害(2)饮食:由于病人整个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软食,对于慢性肝病病人通过合适的饮食可以补充营养、改善肝脏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并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原则上宜给予热量充足、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食物中除含有高糖、高蛋白质(有肝性脑病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适当脂肪、维生素外还应含有各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