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环境规划论文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海大学
当今环境热点问题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主要内容••••一、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1.河流水体有机污染严重●●海河水系水质状况淮河水系水质状况辽河水系水质状况松花江水系水质状况2. 城镇河流黑臭与生态破损严重3. 我国河流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60050006700Mainly small urban lakes(some large/medium)以城市小湖为主部分中型/大型Mainly smallurban lakes城市小湖泊为主Frequent emergence inlarge/medium lakes大中型湖泊大量出现目前:已发生(6700km2)和具备富营养化发生条件的湖泊面积共达14000多km2Expansion inlarge/medium lakes大中型湖泊出现扩大4.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状态变化过程135重富营养区富营养区中营养区贫营养区贫营养区磷浓度(mg/L)0.0191.00.4130.065•巢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东山湖•磁湖•西湖•麓湖•甘棠湖•长春南湖•流花湖•荔湾湖•蘑菇湖草海.•玄武湖•南太子湖•墨水湖•东湖•东钱湖•什刹海•南宁南湖•瘦西湖•南四湖呼伦湖.•镜泊湖•邛海•淀山湖•固城湖•乌梁素海•滇池•五大莲池•白洋淀•岱海•哈素海•千岛湖•抚仙湖•洱海•兴凯湖•松花湖•纳木错•青海湖•博斯腾湖•柴窝堡湖•长白天池5.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分部状况0.2350.76510总氮浓度4.50(mg/L)6. 我国典型湖泊蓝藻水华暴发状况典型案例1 ——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过程●太湖蓝藻水华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之后暴发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80年代每年暴发2-3次,范围扩大至梅梁湖90年代上升到每年暴发4-5次,逐渐向湖中扩展自2000年起湖心区已出现水华●2006年发生全湖性水华,2007年再度暴发水华典型案例1 ——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过程1950’s1970’s198020002006随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太湖水体中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程度、面积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河海校科教〔2014〕-河海大学毕业设计
河海大学文件河海校科教〔2014〕29号────────────────────关于公布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结果的通知各学院:根据《关于做好2014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优、总结及归档工作的通知》(河海教务〔2014〕18号)要求,经各系推荐、学院审核、教务处复核并公示,沈鸿仁等250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袁飞等158位教师被评为“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特此公布。
希望受表彰的教师和同学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成绩。
附件:1.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河海大学2014年6月20日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2014年6月20日印发录入:于洪军校对:武晓楠附件1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共250篇)(排名不分先后)常州校区附件2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共158名)(排名不分先后)水文水资源学院(10名)袁飞吴志勇刘金涛张小琴朱坚王卫光暴瑞玲郝庆庆徐向阳杨肖丽水利水电学院(12名)曹青周建旭蔡付林包腾飞孙学智戴妙林戴文鸿王为木蒋元勋翟亚明盛金昌冯宝平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9名)欧阳峰翟秋严士常廖迎娣孙海燕陈伟季小梅张俞陈美香土木与交通学院(10名)吴建涛刘云蒋勇周广东赵海涛易红卢漫王伟孔纲强谢发祥环境学院(6名)韩龙喜陶辉胡凯薛朝霞倪利晓侯俊能源与电气学院(10名)袁晓玲褚福涛钟淋涓李龙张德虎郑圣义卫志农刘皓明孙国强吴峰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0名)韩立新邹阳万定生毛莺池王敏戚荣志严勤沈明威徐淑芳李岳衡力学与材料学院(7名)黄文雄杜成斌雷冬邓爱民吴玉萍徐怡马爱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8名)张发明袁宝远孙树林程立刚方秀琴黄张裕梅红李嘉理学院(6名)叶国菊徐小明徐红梅林春进刘明熠朱卫华商学院(14名)张颖王龙奚红华史虹唐震俞静沈菊琴徐敏王保乾宋敏欧阳红祥高辉施国良胡震云公共管理学院(6名)黄健元许佳君陈家洋崔倩倩陈文育张健挺法学院(3名)成红郭英华朱强外国语学院(3名)蔡斌李霄垅杨荣华马克思主义学院(1名)陈继红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17名)丁坤史中权周军顾文斌苑明海马可胡友安张洪双张臻毛宇飞刘升张根元纪秀林何灿群谢玓钱丽娜张衡常州校区物联网工程学院(14名)江冰李庆武朱昌平朱金秀高远徐宁周妍齐本胜殷澄华民刚邓立华蔡昌春吕嘉童晶常州校区企业管理学院(12名)龚艳冰徐绪堪吴庆平刘晓农王普查车菲宿晓于楚史珍陈其勇丁云伟王敏- 21 -。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24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不过,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意义,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前言:在当前的社会当中,水利水电工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生活用水、预防洪灾、水运、发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水利水电工程虽然能够为人们带来较大的益处,但同时也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对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保护,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当中,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储量较为丰富,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发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水利调配、防洪、发电、灌溉等多种功能,在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航运、渔业、旅游、城市供水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水电资源是一种绿色资源,在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的环境下,大力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不但发挥着流域防洪的作用,同时还具备水量调配的功能,对于国家能源供应也有着较大的意义。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乃至国家的发展当中,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具备较高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其作为一项人为工程,难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淹没库区土地,对周围陆路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周围的气候因子、降水量、气候等,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是一篇研究河道治理问题的学术论文,通常由水利、环境、土木、城市规划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完成。
本文将从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背景、目的、方法、实施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河道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污染、淤积、过度利用等,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一系列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案,保障河道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在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识别河道治理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治理设计方案;2. 优化河道的生态功能、水资源利用、防洪减灾等方面的规划,实现河道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试验、数学模型和GIS技术等。
其中,实地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实验室试验可以对河水水质、流速、流量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河道的水文、水质、流态等变化,为河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GIS技术可以对河道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助于制定河道治理规划。
四、研究实施过程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河道现状评估:对河道的水文、水质、水生态等方面进行测绘、监测和分析,以识别河道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 制定治理方案:根据河道现状评估的结果,结合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制定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3. 规划方案审定:将制定的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定和相关部门审批,确保治理方案符合标准和要求。
4. 实施方案监控:在治理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管理,随时调整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效果的达到目标要求。
0000001-河海大学商学院
关于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的公示各单位:根据《关于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优、总结及归档工作的通知》(河海教[2008]29号)要求,经各系推荐、学院审核、教务处复核,共有144位教师被评为“河海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76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河海大学2008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现将结果予以公示(具体名单附后)。
公示时间为2008年10月29日至31日。
对评审结果若有异议,请向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反映,联系电话:83786467。
附件:1.河海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河海大学2008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教务处二○○八年十月二十九日附件1:河海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共144名)(排名不分先后)水文水资源学院(10名)葛朝霞谢悦波钟平安黄贤庆罗健徐慧陈新芳张其成王卫光傅志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名)李一平胡磊赵振华赵联芳林涛薛朝霞水利水电工程学院(9名)沈振中李俊宏戴妙林王建蔡付林顾圣平钱自立周大庆吴新现代农业工程学院(3名)詹美礼邢文刚郝树荣交通学院、海洋学院(11名)孙海燕欧阳峰管人地吴玲莉严士常陈伟孔俊徐鹏雷智鹢龚政王如云土木工程学院(10名)易红陈礼和袁爱民高玉峰章青陈玉泉黄腾李浩高正夏陈志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名)江静华储洪强电气工程学院(9名)王亦红秦川钱艳平赵晋泉乐秀璠孙国强孙黎霞胡居荣李东新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7名)冯钧许国艳毛莺池刘惠义严锡君吴学文李旭杰商学院(21名)马骏宋敏王飞崇曦农杨志勇陶飞飞王龙宝陈艳萍李明陈军飞魏长升唐勇军王龙丁黎李锋袁猛于金张龙曾建华邓玉林胡兴球公共管理学院(5名)唐国红郭剑平林一顺尉天骄金林南法学院(3名)徐军王志坚范艳萍外国语学院(3名)张季媛王淑芳秦晨理学院(6名)柳庆新姚健康叶国菊夏乐天宋健平朱卫华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15名)刘波梅志千钱雪松王占军张迅炜林岗周军朱灯林倪福生王锦桥赵立娟姚河清田松亚于东玖张安鸿常州校区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13名)金纪东陈小刚范新南王萍盛惠兴张秀平王海滨陶剑锋黄皎黄国铭苗红霞陈鹏朱晓钟常州校区商学院(11名)于楚王普查刘晓农王翔丁云伟王敏程艳杨志明潘江波冯兰萍邓建高附件2:河海大学2008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共276篇)(排名不分先后)。
海河水利学术论文摘要参考
海河水利学术论文摘要参考背景介绍海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1063.9公里,流域面积319,777平方千米,是华北平原的重要水资源。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海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因此,研究海河水利问题,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1. 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和数学模型的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
该模型可以准确测量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该模型还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
2. 海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该研究通过对海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发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还证实,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对于保障海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海河流域水文环境演变分析该研究通过对海河流域的水文环境进行分析,揭示了海河水资源供求互动机制和环境演变规律。
该研究还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了未来的水文环境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研究该研究主要针对海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研究还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并总结了实施这些措施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学术界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
通过构建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生态系统、分析水文环境和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等举措,为保障海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
期望相关研究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河海大学2012届校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公示
公示根据《关于做好2012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优、总结及归档工作的通知》(河海教[2012]22号)要求,经各系推荐、学院审核、教务处复核,张弘等224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陈喜等145位教师被评为“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现予以公示。
如有异议,请于9月7日下午5点前以书面材料形式反馈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江宁校区勤学楼1115),电话58099175。
教务处 2012年9月4日附件1: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附件2: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附件1: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共224篇)(排名不分先后)附件2: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共145名)(排名不分先后)水文水资源学院(6名)陈喜瞿思敏任黎徐慧严晓菊阮爱东水利水电学院(10名)岑威钧徐锡荣周兰庭高玉琴周建旭蔡付林冯宝平盛金昌邢文刚毕利东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9名)陶桂兰严士常吴腾翟秋陈伟郝嘉凌季小梅张俞陈美香土木与交通学院(9名)蒋勇庄妍伍凯倪小东谢发祥冷飞傅中秋王斌张小丽环境学院(6名)陈卫郑晓英陶辉张春雷纪靓靓刘晓东能源与电气学院(10名)潘文霞潘学萍孙国强余昆王万成卢新彪潘虹周大庆郑源左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0名)鹿浩郭洁陆阳廖小平韩立新娄渊胜吴学文李岳衡居美艳徐淑芳力学与材料学院(3名)张旭明刘小艳马爱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8名)李勇何祺胜黄晓时李嘉孙树林宋汉周张发明理学院(6名)丁根宏孙光洪刘向阳钱江朱卫华宋建平商学院(16名)张颖杜晓荣唐勇军聂志萍尹庆民朱智洺华坚刘戎周彧臧德霞袁汝华张云宁王龙陶飞飞王龙宝陈艳萍公共管理学院(5名)韩振燕张鑫于红张健挺沈晓静法学院(4名)晋海陈广华徐军吴志红外国语学院(3名)祝吉芳袁一平杨荣华马克思主义学院(1名)金林南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16名)胡友安何钢卞新高李奎林岗许焕敏傅雯张敏刘巍刘升张根元包烨峰丁治中王小妍全鹰钱丽娜常州校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3名)朱昌平韩庆邦韩光洁陶剑锋汤一彬刘艳费峻涛薛云灿苗红霞韩庆邦单鸣雷陈慧萍牟艳常州校区商学院(11名)王普查于楚宿晓吴敏刘晓农马海良徐绪堪庞庆华杨志明王敏缪小莉。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往复流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往复流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罗缙;逄勇;罗清吉;林颖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2)002
【摘要】首先建立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模型,然后据此计算苏南地区往复流河道典型水文年的水环境容量COD值,最后结合污染源削减预测,分析太湖流域苏南地区部分河道未来水质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所计算的太湖流域苏南河道剩余环境容量基本上为负值,其中苏南各运河为苏南河网水域的主要纳污河道.
【总页数】3页(P144-146)
【作者】罗缙;逄勇;罗清吉;林颖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无锡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无锡,214021;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相关文献】
1.基于MIKE11的温岭市平原河网水环境容量研究 [J], 徐凌云;陈江海
2.湖州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J], 张慰
3.常州市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研究 [J], 滕加泉;周美春;周静;王炳权
4.基于HEC-RAS模型的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研究 [J], 陈振宇;周刚;白静;呼婷婷;
熊勇峰
5.淀山湖流域平原河网水环境容量及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方案研究 [J], 王子轩;逄勇;罗缙;王一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畅流活水改善水环境论文
畅流活水改善水环境论文一、畅流活水治理方案的探索研究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吴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之一。
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健康河湖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
流水不腐,水畅其流,开展畅流活水工程、综合治理河道水系十分必要,是提升改善全区水环境、推动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吴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吴江水利局努力探索研究以畅流活水工程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从打通河道最后一公里着手,由下至上,从末端到主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水系沟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拆坝建桥、生态保护等多种综合措施,打通断头浜,拆除阻水坝埂,增进圩内河道水体循环、提高圩内外水系沟通、增强圩外骨干水系引排功能,努力畅通河道水网各个堵塞环节,形成活水畅流总体环境。
结合控源截污等水环境保护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河湖水体生态健康,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面貌。
1.畅流活水工程治理总体思路在控源截污前提下,突出“清淤、活水、保洁、生态”四大主题,实施“畅通骨干河网、沟通圩内外水系、疏通圩内河道”的全区河道“三通工程”:一是疏通圩内河道,提高圩区自身水循环能力(疏通小循环);二是沟通圩内外水系,加强圩内外水体交换能力(沟通中循环);三是畅通圩外河网,提升全区总体排水引水能力(畅通大循环)。
2“.三通工程”主要规划建设工程内容经过前期对全区各镇村的全面调查,初步规划建设内容如下:(1)圩外河道整治工程(畅通大循环)本次圩外河道整治工程分为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县镇级骨干河道连通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一般圩外河道治理工程。
①区域骨干河道———八荡河综合整治工程。
八荡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区域防洪规划确定的理顺浦北水系的重要工程之一,计划实施沟通8个湖荡和11段河道,总长约20km,其中拓浚河道9km多,生态疏浚清淤相关湖泊,将会有效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②县镇级骨干河道连通工程。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终极资料
水资源总量第五水资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水能资源:又称天然水能。
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可依赖程度及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1.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2.水资源数量评价3、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评价分区:全国水资源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分为10个,即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
水平年:(1)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年为标准。
(2)近期水平年:为近况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
(3)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
(4)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
典型年:又称代表年法,就是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水平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日历年是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水文年是从一年汛初至次年讯初,水利年是按农作物灌溉期末划分其实停止时间的。
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是指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是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逐年逐时段计算的。
(1)一次历史系列法:a计算系列应有足够的长度b计算系列的均值能代表长系列的均值,两者相差应控制在5%以内c所选计算系列的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应有明显的各年丰枯变化,其变差系数等统计特征值也应与长系列的相接近。
(3)随机系列模拟法:随机系列多年的统计特征值应和历史系列相近,其特点是过程是随机形成的,没有人为因素。
可供水量:地表水供水系统可提供的水量地下水资源主要水均衡参数:(1)给水度(2)降雨入渗补给系数(3)潜水蒸发系数(4)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5)由区域地下水动态资料检验或推求水均衡参数五类水质标准:(1)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3)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泳区(4)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尽管要求水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目标: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封闭圩区水环境治理规划
P1
=
F
P
Σ
100j =1
Cj
Xj ;
P2
=
F
k
Σ
100j =1
Crj
(
Xj
-
Xoj ) ;
q
r
P3 = Σ CP+ j X P+ j ) ; P4 = Σ CQ + j XQ + j ) ;
j =1
j =1
P5 = αL C1 ; P6 = α′L C2 ; P7 = Σ C7 B j
(2)
式中 : F 为圩垸总排水面积 ,km2 ; P = k + 1 ; k 、l 分别为调蓄塘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Amelioration Planning of Closed Polder Area ZHAN Hong2l i1 , ZHANG Zhan2yu1 , L IU Jian2cheng2 , Li Jian2feng2
(1.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of Hohai University , Nanjing City , 210098 , China ; 2. Jiangxi Provincial Water Conservancy Institute , Nanchang City 330029)
W 1 ,0 + W 1 ,φ
n - 1 ×W 1 ,0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 、下游南岸 ,主要属长江 、珠江两大流 域 。此外 ,尚有 285 km2 面积属东南沿海的钱塘江及韩江流域 诸水系 。全省圩堤主要分布于赣 、抚 、信 、饶 、修五河中下游及 鄱阳湖滨地区 。圩区总面积约 7760. 14 km2 ,占全省土地总面 积的 4. 65 %。全省圩区堤线长 ,分布范围广 ,不少圩堤兴建年 代久远 ,防洪标准偏低 ,涵闸老化 。在对圩区堤防进行加固和 堤基防渗处理时 ,经常采用垂直防渗工程 ,并将防渗墙打到相 对不透水层 。这种加固技术 ,有效地阻隔了汛期外河水位的堤 基渗透 ,大大减少了管涌 、流土和散浸等堤防隐患 。但由于地 下水水流通道被截断 ,形成了封闭圩区 。圩区内外地下水不能 自由交换 ,可能会加重农田渍害和次生沼泽化影响 ;同时 ,由于 土壤中肥料 、农药 、盐分的淋溶而在地下水中不断积聚 ,会引起 地下水水质变化 ,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圩 堤和封闭圩区自然环境 ,封闭圩区的科学治理就显得十分重 要 。人们在圩区治理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在国外 , [ 荷 ]
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太湖流域ꎻ 蓝藻ꎻ 水环境ꎻ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21)02 ̄0004 ̄03
障了治理成效 [1] ꎮ 太湖流域经过十二年的综合治
1 研究背景
理ꎬ 已取得显著成效ꎬ 但与治理目标相比ꎬ 仍有一
河( 湖) 污染物总量远超太湖纳污能力ꎬ 是太湖水
质难以达到治理目标的根本原因ꎮ
蓝藻水华与湖泊总磷循环之间存在反馈机制ꎬ
即水体中总磷升高有利于蓝藻生长ꎬ 同时蓝藻水华
也能加快湖体磷循环ꎬ 使得水体总磷浓度进一步升
高ꎬ 两者相互促进ꎬ 导致恶性循环
体水质的影响有限ꎮ
3 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尚未全面稳定达标
其中ꎬ 氨氮、 总氮已达到« 总体方案» 确定的 2020
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ꎬ 水资源短缺、 水生态
标 12% 、 74% ꎮ 与 2007 年相比ꎬ 高锰酸盐指数下
环境仍然存在水质不达标、 生态风险高等问题ꎮ
[4]
湖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总氮等主要水质指标持续
带、 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区ꎬ 水利支
摘要: 经过多年治理ꎬ 太湖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ꎬ 但由于入河湖氮磷营养负荷仍远超河湖纳污能力ꎬ 加之气象
因素等多重影响ꎬ 太湖蓝藻水华暴发风险仍然较高ꎬ 流域水环境面临形势依然严峻ꎮ 文章阐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
现状ꎬ 分析了水环境治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ꎬ 研究提出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ꎬ 以期为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ꎬ 行政区划分
定差距ꎬ 在治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情况和新
属江苏、 浙江、 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ꎬ 是我国最具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是针对河流的治理和规划,旨在改善河流的水质和流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是针对河流治理的相关研究,旨在探究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为实现河道治理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论文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对河道治理问题的阐述河道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水流进行调节和管理,使其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功能的需要。
河道的治理面临着多种问题,包括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因素的干扰。
因此,河道治理规划设计需要寻找最合适的治理措施,以实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水资源保障、灾害预防等方面的改进。
2.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在河道治理技术和方法上,要考虑到河流的水文地理特性和形态特征等因素,并综合运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常用的治理方法包括生态修复、土地利用变化、水量管理、污染治理等,而治理技术则包括三维数字模拟、卫星遥感、水文预报预警、GIS等。
3.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范围和目标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要针对特定的治理区域和治理目标出具治理方案。
在规划设计时要确定河道治理范围,包括河道长度、治理区域和治理对象。
同时,还需要明确治理目标,既要考虑到灾害预防与排涝,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治理目标与治理效果的达成是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4.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和成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需要实施和推广,同时,管理和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
治理的过程需要进行风险分析,控制不利影响的发生,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治理成效的评估也需要测量多个环节,包括水质、水量、生态系统、治理费用和投资回报等多个方面。
为了使论文内容完整,需要对一些关键问题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如淤积、水生态系统恢复、土地利用变化、水平衡等。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习报告河海大学
⽔⽣态保护与修复实习报告河海⼤学河⽹区⽔⽣态保护与修复——《⽔⽣态保护与修复》实习报告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2010级姓名:⽅超23)指导教师:朱永华河海⼤学⽔⽂院⼆○⼀四年三⽉⼀、实习⽬的1、参观城东污⽔处理⼚,了解和掌握污⽔处理⼚的设计特点,⼯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通过⽞武湖⼯作⼈员的讲解和⾃⼰游览发现,了解⽞武湖⽔质的变迁,学习⽞武湖⽣态保护基本⼿段和措施。
3、游览黄浦江和外⽩渡桥,参观苏州河河⼝挡潮⽔闸,了解其⼯作特性和对苏州河⽔⽣态的保护作⽤。
4、在上海交⼤聆听仵彦卿教授的学术报告,了解当今全球热点的环境问题,感受⼤师的⼈格魅⼒。
5、参观梦清园,直观感受苏州河的百年沧桑历程,了解它艰⾟的治理之路,学习其⼯程修复措施。
6、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环境⽣态修复的认识,树⽴节⽔、爱⽔意识。
⼆、实习时间2014年3⽉24⽇——3⽉29⽇。
三、实习地点南京市:城东污⽔处理⼚,⽞武湖。
上海市:黄浦江、外⽩渡桥、苏州河,上海交通⼤学,梦清园。
四、实习过程及内容1、城东污⽔处理⼚1.1 概况南京公⽤⽔务有限公司城东污⽔处理⼚地处南京市东南⾓,占地13.56公顷,服务范围为南京市东南⽚区,区域东起马群,西南⾄铁⼼桥,以紫⾦⼭麓、城东南护城河、城东⼲道、纬⼋路、共青团路、纬九路、铁⼼桥和绕城公路围合⽽成的狭长地区,⾯积约56平⽅公⾥,规划服务⼈⼝50万⼈。
⼆期新增服务⼈⼝29.05万⼈,接⼊范围约9.32km2。
城东污⽔处理⼚采⽤运⾏稳定且处理效果较好的活性污泥法改进型A2/O处理⼯艺,滤池强化处理。
来⾃各个区域的污废⽔⾸先经过粗、中格栅的拦截,由细格栅进⼀步去除⽔中杂质,经过沉砂池处理后,污⽔进⼊⼆期⽣化池,去除污染物,再经紫外线消毒后,尾⽔达到《城镇污⽔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环保局对该项⽬环评的批复要求后排⼊运粮河的下游段。
城东污⽔处理系统⼯程是南京市政府⼗五期间全⾯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项⽬,该⼯程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保障秦淮河综合整治的顺利进⾏有重要意义。
河海大学课设朱渎港水环境规划报告书
朱渎港水环境规划报告书姓名:学号:班级:环工二班指导老师:***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朱渎港水环境规划报告书一、总论(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水环境模拟是环境评价及规划的重要工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训练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运用《环境水力学》、《环境评价》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进行河流水质模拟、预测。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河流一维水环境模拟,开展水环境综合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2、意义: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多,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这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急的任务,而太湖流域是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而太湖是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为有效改善西太湖水环境质量,无锡市拟对境内入湖河流朱渎港进行水环境规划。
依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合理科学地编制水环境规划,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保证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污水集中治理和提标改量为主要手段,高标准实施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控制;以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农业为主要措施,削减农业面源的污染贡献量;以实施河道的生态化整治为重点,提高水环境自净能力。
在较短时间内使无锡市境内进入太湖的朱渎港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目标要求,改善朱渎港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编制原则(1)充分调查,掌握现状依据已有水质、水量条件及当地工业、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石臼湖引水改善秦淮河水环境研究
石臼湖引水改善秦淮河水环境研究
石臼湖引水改善秦淮河水环境研究
摘要:秦淮河是一条历史名河,由于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外秦淮河的水环境质量也每况愈下.通过对秦淮河调水实验的研究,建立秦淮河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且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引水对外秦淮河水环境的改善程度,同时指出不同引水方案情况下水环境改善效果.作者:席燕萍逄勇 XI Yan-ping PANG Yong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期刊:江苏环境科技ISTIC Journal:JIAN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1(4) 分类号:X8 关键词:引水秦淮河水量水质模型率定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热冬冷地区湖泊湿地型城市水环境规
划—武汉四新地区
1四新地区水环境概述
1.1四新地区区位
“武汉新区”位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由长江、汉江和外环线(京珠高速公路)合围形成“两江一路”的天然扇形区域,涵盖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部及蔡甸区和汉南区的一部分,规划面积368 km 2,建设用地160km2,规划人口100万。
武汉四新地区的范围中心区域,具体为:东启长江,西至318国道,南接三环线,北至二环线,规划总面积15. 33公顷(不含江滩公园99. 26公顷)。
新一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对四新地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新是城市副中心,依托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整装和相关机械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区域的国际博览、科技展览和汽车贸易等专业性公共中心职能,并布局服务四新组团的商业、文教卫体等综合性服务功能。
1.2四新地区气候特点
武汉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夏季最长为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春秋季各为60天。
年均气温17. 70C, 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3. 00C, 7月最高,月均达28. 80C。
年月气温平均值差达25. 80C,大于同纬度的杭州、成都等地,显示出武汉气候的大陆性。
武汉市市
区盛夏闷热,白天气温常在3 70C左右,夜间也常保持在30 0C左右,极端最大气温为41. 30C,素有“火炉”之称。
武汉市风向明显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以北风和东北,偏北风为主,夏季多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2. 7米/秒,最大风速10. 0米/秒(北风),静风频率为10%。
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民活动剧增的影响下,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城区己经形成明显的城市的“热岛效应”。
据相关资料统计,2003年7月23口一8月3口,武汉市20时的相对湿度高达50%一80%,并且4项温度记录刷新了历史记载:日最低气温32. 3 0C;日最低气温≥300C持续时间:10d;日平均气温35. 80C;日平均气温≥330C持续时间:10d。
通过对武汉市多年典型气象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风;冬季则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
而武汉主城周边地区湖泊洽以南部和东部地区为最。
长江、汉水为武汉市内天然风道,因此,缓解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最现实途径,是结合城市内外天然的江河湖泊,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整,结合城市水廊道的建设,建构基于夏季主导风向的城市广义通风道系统,将自然风引入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3四新地区水环境特征
武汉新区的水系资源主要由两江——长江与汉江,六湖——月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北太子湖和南太子湖,以及其他湖泊——后官湖、万家湖、汤湖、西北湖和烂泥湖,另外还包括后官湖和诛山湖的一部分加之琴断口小河、朱家老港、朱家新港、墨竹港、
总港、连通港、新民河、北太子湖出口渠八条港渠组成,是一个水域环境极其丰富的地区。
但由于水系分割、水生态功能萎缩、水质污染加剧以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湖泊面积缩小,数量锐减,水质变坏,容量降低,调蓄功能急剧下降。
保护利用湖泊的根本在于注重水体净化和文化特色挖掘,应在净水措施、自然重塑、人文彰显等方面进行多元开发,发挥湖泊功能。
2四新地区水环境规划基本思路
四新地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境内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优越的水环境是四新地区与生俱来的、不可替代的特色。
四新地区水环境规划应该立足于武汉夏热冬冷地区湖泊湿地型城市特点以及四新地区“两江交汇、六湖连通、沟渠成网、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特色,重点打造湖泊沟渠连通的“水网城市”特色。
四新水环境规划融汇特色城市设计的“水上新区”,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激活水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景观功能,并通过水的生态自循环、流动的水街、富有特色的水上交通、桥景观、水绿化,使四新之水活起来、动起来,突显其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湖伯湿地型城市特色,成为富有蓬勃生机的“活水之城”、“水上新区”。
3四新地区城市水环境功能组织
四新地区现状大部分湖泊仅仅承担着渔业养殖、农业灌溉、接纳污水和雨水调蓄的功能,功能利用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
经济环境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从提高城市宜居性要求出发,对四新地区水环境的功能重新组织规划,充分激活水环境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景观功能、文化功能,创造适宜居住的活水之城。
4四新地区城市水系统结构规划
4.1宏观水系统——六湖连通
六湖地区水系资源丰富。
后官湖、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和北太子湖是地区水系的主要水体,均属于汉阳东湖水系,是东湖水系重要的调蓄水体。
六湖在历史上是有机的整体,现在依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存在着联系。
六湖也是地区水环境建设的主体,连通六湖可以形成地区的生态环,进而作为地区生态的核心。
根据水系现状布局和湖泊连通要求,六湖连通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排水、调水和生态的要求。
通过连通六湖,形成水系网络,可为水体的流动和可能需要的换水工程提供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水质;也可提高城市的排渍和调蓄能力,保证城市排水安全;同时还可提高景观生态斑块之间的关联度,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走廊。
(1)六湖连通框架
为达到调水、排水的目的,六湖连通体系需做到外连江河,内通六湖。
目前,己有琴断口小河与汉江相连,南太子湖与长江相连。
六湖中墨水湖与南太子湖己有现状连通港相连,后官湖与三角湖以墨竹港西段相连,三角湖与南太子湖以新民河实现连通。
同时,后官湖与琴断口小河也以朱家老港实现了连通。
这些渠道线型顺畅,断面开阔,两岸自然生态相对完好,因此规划保留这些渠道,但需加以改造。
为了实现六湖之间的有效连通,还需新开以下渠道,即新建汤山渠,作为龙阳湖与三角湖的连通渠道;新建明珠河,实现龙阳湖与墨水湖的直接连通,新建下太子溪,实现北太子湖与南太子湖的连通。
(2)六湖连通规划结构
根据上述的连通框架,结合六湖水系中各湖泊和渠道在水系网络中的地位,规划提出四条水系主轴、四条水系次轴、六个水系节点和一个重点发展区的水系网络结构。
四条水系主轴:指琴断口小河一朱家老港、九曲溪、连通港三条南北向主轴和朱家新港一四新渠一条东西向主轴。
琴断口小河是六湖水系从汉江引水的主渠道,对于激活整个水系网络,改善湖泊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家老港是琴断口小河向南的延伸,实现了汉江与水质较好的后官湖的直接连通。
九曲溪和连通港是四新地区重要的排水通道和景观渠道,不仅承担了四新地区的主要排水,也是将来绿心和蓝心所在地。
朱家新港一四新渠作为整个水网东西向的唯一连通渠道,是整个水网的一条大动脉,也是支撑整个水系网络的骨架。
四条水系次轴:指墨竹港西段、汤山渠、明珠河和新民河四条六湖之间连通的主要渠道,对于实现六湖之间的换水和水体流通起着重要作用。
六个水系节点:指龙阳湖、墨水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三角湖和后官湖六个湖泊,是水质改善的重点,也是重要的景观节点。
一个重点发展区:指四新地区。
四新地区现状水网丰富,是体现地区水环境特色、营造宜人的亲水空间最适宜的地区,所以作为水系网络的重点发展区。
(3)六湖连通规划总平面设计
六湖连通水系统规划通过水廊绿带外联长江、汉江;内联六湖。
规划中重点打造东起长江,向西贯穿的四新地区的四新明渠;该明渠将长江上凉爽的空气引入四新地区,其中明渠西临长江处规划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作为四新地区重要的景观节点,明渠中部为充满水乡特色的四新“方岛”居住新城,这二个节点均为四新地区城市设计的亮点。
另外,除了后宫湖、北太子湖、三角湖规划为生态湿地示范公园外,其余湖泊结合城市功能进行重点规划设计。
墨水湖重点打造水文化博览展区,该区东北面为归元文化旅游景观区、月湖文化旅游区、旧城风貌区等汉阳旅游资源聚集区。
本区的功能定位是体现历史文化、再现民间传说,体验风土人情。
规划旅游服务接待区、桃花岛湿地公园、民俗文化村、入口服务区、楚文化园、武汉动物园、万家巷湿地示范基地等。
南太子湖定位为现代水上游乐区,规划创新公园、水上嘉年华、水上运动公园、高尔夫、游艇俱乐部、企业会所等。
龙阳湖定位为湿地文化景区,重点保护龙阳湖西南部30多平方公里重要湿地、规划设计鸟岛、现代农业观光园、植物园、Center Parcs(近年来欧洲流行的一种新的自助饮食的旅游度假形式)等。
5.本章小节
本章重点介绍了武汉四新地区水环境规划案例。
首先分析了四新地区的区位及其气候地域特点,在充分掌握了四新地区的水环境特征
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新地区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思路,四新地区宜充分发挥东濒长江、北依汉水,境内水网密布、湖泊众多的优越的水环境条件,打造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湿地型城市”特色;将四新地区建设成湖泊沟渠连通的“水网城市”。
四新地区水环境规划从水环境功能组织、水系统结构规划、水环境技术指引三个方面入手。
水环境功能主要是对水的生态、经济、景观、文化功能进行组织;水系统结构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入手,宏观上——六湖连通、江汉竞流;中观上——四新明渠与广义通风道的结合;微观上——社区微循环水系与湿地公园;水环境技术指引则从生态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湿地技术、水体下垫面技术、水体驳岸技术、雨水渗透技术以及生态雨水排放技术等。
水是四新地区的自然本底,也是其特色的所在,在四新地区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发掘水的生态功效,突显其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湖伯湿地型城市特色,成为富有蓬勃生机的“活水之城”、“水上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