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乡下人_身份定位与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模态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A.《语丝》B.《小说月报》C.《创造》季刊D.《新青年》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A.南国社B.春阳社C.春柳社D.民众戏剧社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A.“五四”时期B.“五卅”时期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D.大革命失败后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D. 浪漫主义和诗情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A.美国文学B.中国古代文学C.俄国文学D.日本文学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B.性苦闷的情绪C.隐逸的思想D.追求革命的思想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A.《踪迹》B.《毁灭》C.《火把》D.《北游》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A.小说集B.散文集C.童话集D.诗集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A.《新生》、《萌芽》、《灭亡》B.《雾》、《雷》、《电》C.《雾》、《雨》、《电》D.《雨》、《电》、《雷》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A.《灭亡》、《新生》B.《激流三部曲》C.《火》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A.翠翠 船总 傩送 老船夫B.夭夭 傩送 老船夫 天保C.翠翠 王团总 老船夫 滕长顺D.萧萧 傩送 船总 老船夫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A.周朴园 侍萍 愫方B.周朴园 鲁大海四风C.陈白露 蘩漪 周朴园D.周萍 蘩漪 方达生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A.胡也频B.柔石C.洪灵菲D.茅盾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A.李广田B.何其芳C.陆蠡D.丽尼22.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A)A.柔石的《二月》B.蒋光慈的《短裤党》C.丁玲的《梦珂》D.艾芜的《故乡》23.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A )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24.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A绿原、鲁藜、阿垅、牛汉)25.《马凡陀的山歌》属于(A)A.叙事诗B.枪杆诗C.政治抒情诗D.政治讽刺诗26.艾青到延安以后发表的诗集有(B)A.《火把》B.《黎明的通知》28.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D)A.《李家庄的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小二黑结婚》29.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C)A.《光荣》B.《麦收》C.《荷花淀》D.《芦花荡》30.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C)A.《火把》B.《赶车传》C.《王贵与李香香》D.《漳河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女神》的思想内容有(ABC)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C.炽热的爱国情思D.青春、爱情的欢唱E.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否定32.下列都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主要作者有(ACD)A.台静农、冯文炳B.废名、师陀C.彭家煌、蹇先艾D.鲁彦、许钦文E.许杰、萧红33.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D)A.《昨日之歌》B.《死水》C.《繁星》D.《尝试集》E.《翡冷翠的一夜》34. 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的题材系列有(AD)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B.表现工农大众的革命活动C.描写校园男女的爱情生活D.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腐朽与罪恶E.描写中国农民的苦难35.“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BCE)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蔡元培E.周作人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一、填空题1.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易卜生专号 )2.“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戏剧界提出“爱美的”(Amateur)的口号,“爱美的”意为(非职业戏剧 )3.京派作家的创作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乡村中国 )4.“七月”诗派的特点是( 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5.关于杂文“鲁迅风”的争议发生在(B.抗战时期上海“孤岛 )6.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鲁迅 )7.鲁迅小说《铸剑》中的人物宴之敖(黑衣人)是一个( 复仇者形象 )8.《女神》中的多数诗篇写于(“五四”高潮时期 )9.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南冠草》宣扬的基本思想是( .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 )10.《潘先生在难中》反映的背景是(.军阀混战 )11.《缀网劳蛛》表现的主要思想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积极人生态度)12.冰心于1931年发表的标志她小说创作新阶段的作品是( 《分》)13.郁达夫表现“五四”青年性苦闷的小说是(《沉沦》 )14.受到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影响的作家是( 冯文炳 )15.下列不宜用来描述《腐蚀》主人公赵惠明的词语是(追求肉体享乐 )16.在茅盾下列小说中,较多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是(《蚀》三部曲 )17.茅盾描写延安人民革命生活风貌的散文名篇是(《风景谈》)18.老舍创作的寓言体小说是(《猫城记》)19.老舍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小说是(《四世同堂》 )20.沈从文的《湘西》是(散文集 )21.下列沈从文塑造的人物中“作为美的精灵与化身”的是( .翠翠 )22.下列沈从文小说中表现“湘西人性世界”的作品是(《柏子》 )23.曹禺在抗战初期创作的以革新一所医院腐败现象为内容的剧本是( 《蜕变》 )24.曹禺以暴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为创作思想的剧作是(《日出》 )25.曹禺剧作《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是(封建阶级的灭亡 )26.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作家是( 张爱玲 )27.20世纪40年代我国新歌剧最早的一部代表作是(《白毛女》 )28.下列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个性最鲜明生动的是( 二诸葛、三仙姑 )29.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李家庄的变迁》 )30.郭全海这个人物出自于(《暴风骤雨》 )二、多项选择题31.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建设的文学有( BDE )A.平民文学 B.国民文学C.通俗文学 D.写实文学E.社会文学32.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ABD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C.讽刺、浪漫主义 D.描写城市市民、幽默E.象征主义、抒情性33.下列属于田汉所创作的剧本有( CDE )A.《五奎桥》 B.《家》C.《丽人行》 D.《回春之曲》E.《南归》34.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BC )A.赵树理 B.徐讠于C.无名氏 D.路翎E.钱钟书35.抗战时期,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更新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疾的长篇小说有( ACDE )A.《腐蚀》 B.《困兽记》C.《四世同堂》 D.《淘金记》E.《呼兰河传》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象征诗派:(1)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 为代表的新诗流派。

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沈从文1

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沈从文1
《绅士的太太》是嘲讽都市上流社会的堕落。作品说: 绅士的太太》是嘲讽都市上流社会的堕落。作品说: 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石头打她的妇人, “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石头打她的妇人,我是为你们 上等人造一面镜子。 上等人造一面镜子。” 作品写了两个绅士家庭生活, 作品写了两个绅士家庭生活,暴露绅士淑女在华贵的 衣饰下的肮脏灵魂。小说中的绅士和淑女, 衣饰下的肮脏灵魂。小说中的绅士和淑女,都是无所 事事,精神空虚,每天就是打麻将,赌博,吃饭, 事事,精神空虚,每天就是打麻将,赌博,吃饭,喝 酒,乱搞两性关系。丈夫另寻新欢,太太与少爷私通, 乱搞两性关系。丈夫另寻新欢,太太与少爷私通, 子女也都吃喝嫖赌。 子女也都吃喝嫖赌。
《萧萧》 萧萧》
萧萧》是写了真实的女性生活和命运。 《萧萧》是写了真实的女性生活和命运。她嫁 给一个小丈夫,由于和一个青年私通, 给一个小丈夫,由于和一个青年私通,由于生 了个儿子,才没有被沉潭。最后, 了个儿子个大媳妇,那个妇女还要重复 她先前的生活。 她先前的生活。 其实,凡是回归自然的自然状态, 其实,凡是回归自然的自然状态,都是理想化 自然就是理想的象征。 的,自然就是理想的象征。
自然文化,就那种主张人与自然的合一的思想文化。 自然文化,就那种主张人与自然的合一的思想文化。 自然”是与“人为”相对立的。 “自然”是与“人为”相对立的。在自然文化的理念 凡是自然天成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 中,凡是自然天成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而凡 是人为的就是假的,恶的,丑的。就象卢梭说的那样, 是人为的就是假的,恶的,丑的。就象卢梭说的那样, 出于造物主的,都是好的,只是到了人类社会的那里, 出于造物主的,都是好的,只是到了人类社会的那里, 就变得丑陋不堪了。在自然文化中, 就变得丑陋不堪了。在自然文化中,那些远离文明的 粗糙的原始的生存状态,才蕴涵着理想的人性。 粗糙的原始的生存状态,才蕴涵着理想的人性。 这种自然文化理念具体到沈从文小说之中, 这种自然文化理念具体到沈从文小说之中,可以用两 句话加以概括:非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 句话加以概括:非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 都市、豪绅都是文明状态,而乡野、 都市、豪绅都是文明状态,而乡野、卑贱都是自然状 沈从文站在自然文化的立场上,讴歌乡野人生, 态。沈从文站在自然文化的立场上,讴歌乡野人生, 批判都市文明。 批判都市文明。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讲评:现代文阅读二-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讲评:现代文阅读二-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

⑦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 ,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祭拜神灵,使社戏的开演充满传统色 彩,具有庄严的仪式感,也照应上文的“酬神戏”,表现了社戏的本身内涵,寄托了人 们美好愿望】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 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 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 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 向台上惯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6C】【看似闲笔,但实际上 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实为突显人们对“保安队队长”的逢迎和忌惮】第一出戏象征吉 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 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 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 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 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从戏文内容来看,从象征吉祥到劝忠教孝, 再到转趋热闹活泼,可以看出社戏不只是热闹,更具有教化意味】
过点戏获得额外的封赏;对主办方来说,点戏可让前来的重要官员和客人有被充分的尊 重感,也是对这些达官贵人的逢迎】
(这一段重点记述“点戏”。)
⑩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⑪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 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 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 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社戏结束,人们散场。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人们从社戏中获得的快乐和意犹未尽】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 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 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 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 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结尾的景物描写,展现的是渡头晚归图,烘托出了散场后人们内心的愉悦。社戏, 在封闭落后的社会中,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给人们带来无尽快乐的节日】

沈从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沈从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沈从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摘要:阅读沈从文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大多数作品都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表现出独特的女性观念。

通过对作者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的女性思想。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女性;沈从文;女性;一、前言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沈从文一生所创作的600多万字的作品之中,对女性问题的探讨是其小说主题之一。

在沈从文的小说里,他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每一位阅读沈从文的作品的人,都会被他描写的一个个丰满的女性形象所吸引,有纯情自然的少女、凄苦身世的童养媳、虚伪丑陋的城市妇人、生活底层的妓女等。

他的代表作也正因成功塑造了女性形象而产生长久的艺术魅力。

可以说没有女性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

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解读和鉴赏。

二、沈从文小说女性形象解读1、纯情自然的少女沈从文以赞美、欣赏的笔调塑造了纯情自然的少女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边城》中的翠翠,翠翠,这个故事中的女主角,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人所没有的特性,“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学小羊、小牛叫,装扮新娘子,她和爷爷相依为命,不嫌贫,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彰显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

随着翠翠的出场,小说便在读者眼前展示出一个活色生香的湘西世界,善良、勤劳的翠翠的形象,是作者心中整个湘西民族性格的缩写,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多了一些沉思和羞涩,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没有半点杂质,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在那曼妙的歌声中,翠翠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傩送出走,爷爷死后,翠翠带着爱、带着心酸和苦涩独守渡船,她选择了安静的等待,无欲无求,默默地等待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梦中人,翠翠与傩送之间,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但是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对幸福爱情的矢志不渝的盼望,也更加体现出了人性美的色彩。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以《边城》为例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以《边城》为例

摘要沈从文代表作小说《边城》以人性作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在乡土文学的创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边城》,以“乡下人”视角,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特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原始自然的湘西人民的生活图景,以摆渡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邻里和睦友爱的生活琐事为次线,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三个方面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生活形态,寄托了沈从文内心蕴含的乡土情结。

“边城”意象是沈从文文学世界的缩影,具有地理、文化等多层意蕴。

它是一个充满神性和诗意的世界,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呈现出神韵与诗意的结合,完成了传说与幻想、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边城”诗意建构。

这一诗意构建的来源是沈从文浪漫抒情的叙事传统,他在继承文学先辈们提供的浪漫主义乡土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渐产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传统。

他倡导自然的人性观,追求舒缓的田园牧歌情调以及具有诗意的审美意境,构建了一个引人神往的湘西乡土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乡土情结;人性美引言乡土文学是指通过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视野审视特定的乡土历史文化,表达人类普遍的乡土情怀的民族文学形式[1](P16-17)。

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乡土文学叙事传统:其中一种是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乡村叙事传统,另外一种是以沈从文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乡村叙事传统。

沈从文的浪漫主义乡土叙事模式趋于成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他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成功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生活安乐的湘西“边城”。

这里不仅是沈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乡,也是沈从文对乡土文学作品进行书写的理想故乡,是所有乡土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期待的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审美理想。

在沈从文构建的乡土世界中,其中《边城》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成就最高的乡土文学作品:它用简单的文字以及平实的语言再次向读者展现了在茶峒小镇中悠闲生活的村民,以及关于船女翠翠的亲情与爱情。

浅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人性美

浅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人性美

浅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人性美摘要:人性是沈从文小说表现的中心,城与乡是他观照的两个对立的经验世界。

讴歌古风犹存的乡村生命形式,勾勒沉沦堕落的都市面影,以及通过对乡村与都市,原始与现世直接交流的共时态考察,从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嬗变中,表现人性之“常”、“变”,是他小说人性观照的总体逻辑构架。

而从乡村原始生命形式中寻找健康的基因,重铸民族灵魂,是其小说叙述的总旨归。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集中体现了人性思想内涵深处的美,其着重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典型人物的刻画、诗化艺术手法的烘托三方面来表现。

尤其是其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生命的灿烂。

关键词:乡土小说,人性美,生命价值序论纵观沈从文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物,我们不难看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他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人性也是他创作的起点和归宿。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等人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指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包含有对人的生活形态有别于现代文明的那种健全、协调、化外境界的重新发现。

描述了湘西人被排除在正统的历史之外,几千年过着原始的生活。

”沈从文创造了美丽的愁人的湘西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展现的自然的、健康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一生向往美好的人生,并借助自己故乡湘西山水的优美来表达他内心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在山水之际、草木之间无不萦绕着一种诗意的抒发和灵魂的荡涤。

沈从文自称是城里的“乡下人”,乡土题材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占了主要位置。

沈从文怀着对湘西苗乡的深情厚意,写出了湘西苗族醇厚朴实的人情世态,纯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自然风光,绘制了一幅秀美别致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卷,极大地丰富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创作。

沈从文以他清醒的头脑,独特的思维方式描摹了自己眼中的湘西人、湘西情。

作者曾说,“我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性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这就是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人性思想内涵深处的人性美。

沈从文的民族认同

沈从文的民族认同

沈从文的民族认同作者:李晨希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6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他富含诗意的笔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湘西世界。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沈从文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向我们展示了他所生长和感受到的故乡。

笔者认为,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的创造背后,是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及自己民族意识的隐性表达。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他的民族意识的展现即是通过对苗汉关系的反复表述。

这里的苗汉更具体的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被沈从文以“城里人”和“乡下人”这一对概念来书写。

“我实在是乡下人。

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1)在沈从文这段著名的自白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沈从文的自我认同,即我是乡下人,你们是城里人。

那么沈从文的这种民族认同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沈从文生于1902年,1923年到北京。

从湘西到北京,沈从文跨越的不只是几千里的地理距离,他同时跨越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历史空间,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

(2)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第一次只身从乡下到城市,内心的不适和恐慌可想而知。

这对每一个有过类似经验的青年人来说,都是正常不过的,但对沈从文尤其剧烈。

在郁达夫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沈从文“窄而霉”的生存困境跃然纸上。

人在这种困境中是很容易回到故乡的,自己被这个新环境和新环境中的人所不认同,他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他曾经的圈子里,这时候的湘西世界便自然而然出现了,并且以一种诗意的、美丽的形象出现,而沈从文民族认同感萌生真正的体现是和苗族这一特殊的民族群体分不开的。

当1911年发生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的时候,沈从文本人其实是没有多少感受的。

在《从文自传》中《辛亥革命的一课》里,沈从文写道,“但革命印象在我记忆中不能忘记的,却只是关于杀戮那几千无辜农民的几幅颜色鲜艳的图画。

论沈从文小说的讽刺艺术(宋磊)

论沈从文小说的讽刺艺术(宋磊)

论沈从文小说的讽刺艺术宋磊【摘要】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礼赞和对现代都市人生的讽刺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整体人生构图的两极。

结合沈从文的一些主要作品探讨了其小说的讽刺艺术,并且还把他与老舍进行了比较,力图揭示出其讽刺艺术的特征。

【关键词】世态;怜悯;内省;外化沈从文自称是“乡下人”,他也确实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来看世界和社会人生。

贯穿其全部创作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从道德的角度,将都市上流社会和乡村下层人民两相对照,表现他的基本爱憎。

只要将《边城》与《绅士的太太》,《柏子》与《八骏图》对照看看,即可明白。

在乡村下层人民,是纯净无瑕的灵魂世界,人们信守着自己的本来,一任命运的捉弄而不变初衷,一如《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

即使是柏子与河边吊脚楼上的妓女这类人物,粗野中也见出热情,放纵中露出率真。

他们的爱也炽热活泼,充满着生命活力。

而在都市上流社会,则是人性泯灭的昏天黑地。

华丽的衣着掩盖不住灵魂的肮脏,高贵的身份反倒滋生透顶的虚伪。

欺人又自欺,在相互地瞒和骗中,混合着哭声与笑声。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作者的取舍是泾渭分明的。

所以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礼赞和对现代都市人生的讽刺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整体人生构图的两极。

本文拟结合沈从文的一些主要作品探讨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并与老舍进行比较,力图揭示出其讽刺艺术的特征。

一沈从文的以都市上流社会为题材的小说是一种社会世态讽刺小说。

其讽刺对象主要是都市上层社会中的绅士淑女。

小说着力于他们在其小小恩怨得失中的表现以及对爱情婚姻的焦灼。

就思想内容来说虽然有政治批判力弱的缺点,但他所写的也是社会病态的一部分。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病态人们的一般性的讽刺上而是上升到人的精神领域观照,并从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病态精神特征。

沈从文憎恶文明都市中那种“假道学”的作派,称这种违反自然人性的人物“在朝则如张天翼写的华威先生,在野则如鲁迅所谓阿Q”,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对都市文化下的国民性进行了反省、解剖和嘲讽。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30年代文学(1928-1937)第一节30年代文学概述1.【单选题】下列属于香港小说家、诗人侣伦的作品的是(A)A《殿薇》B《南国风》C《行过的生命》D《海上》文字解析:B项陈江帆的诗集,C项路易士的诗集,D项是汝华的作品,故A3.【单选题】下列属于台湾最早提出改革台湾文学、提倡白话文的文章的是(A)A《文学与职务》B《汉文改革论》C《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D《为台湾的文学界一哭》文字解析《文学与职务》是台湾最早提出改革台湾文、提白话文的文章,故选A4.【单选题】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B)成立A北京B上海C广州D香港文字解析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立,故选B5.【单选题】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C)A《诗》B《拓荒》C《新诗歌》D《中国诗歌》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它将《新诗歌)作为会刊,故选C第二节茅盾1.【单选题】方罗兰、章秋柳这两个人物形象出现于茅盾小说(B)A《虹》B《蚀》C《三人行》D《野薔薇》文字解析方罗兰,童秋柳这两个人物形象出现于茅盾小说《蚀》,故选B2.【多选题】下列属于茅盾的短篇小说的有(ABDE)A《林家铺子》B《残冬》C《腐蚀》D《秋收》E《春蚕》文字解析C项属于茅盾的长小说,故选ABDE3.【单选题】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典型民族资本家是(C)A潘月亭B赵伯韬C吴荪甫D周朴园文字解析矛盾在《子夜》中型造的典型民族资本家是吴荪甫,故选C4.【单选题】茅盾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提倡的艺术主张是(A)A文学为人生B文学为艺术D浪漫主义文字解析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在文学创作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故选A5.【单选题】茅盾作品《蚀》的主人公是(B)A静女士B梅女士C章秋柳D赵明文字解析1929年,在日本的茅盾创作了长小说《蚀》,主人公梅行青女士是封建家庭中的叛逆者,故选B 6.【单选题】《嘉陵江畔的传奇》的作者是(A)A路翎B田间C田汉D夏衍文字解析20世纪40年代后期,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嘉陵江畔的传奇》以及十余个短篇小说,大多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故选A7.【单选题】绿原属于下列哪个流派(C)A九叶诗派B新月诗派C七月诗派D现代派文字解析绿原属于七月诗派,故选C8.【主观题】试述《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主要内容:(1)《幻灭》: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到幻灭的全过程(静女士)(2)《动摇》:对知识分子生存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再现(方罗兰,胡国光)(3)《追求》: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人生追求的悲剧(张曼青、王仲昭、章秋柳)艺术特色:(1)再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后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揭示了时代社会的历史真相。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作者:钱伟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6期摘要: 沈从文笔下塑造的“乡下人”包括以水为生的男人、如溪水般的少女、凄苦善良的妓女等。

这群“乡下人”表现了作家的人生理想。

沈从文从人性的角度着力发掘这些人生活与情撞击而闪现出的火花,并从火花中提炼出独特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湘西“乡下人” 审美价值沈从文的作品涉及的生活内容极为广阔,而最成功的是反映湘西人民的生活、表现湘西民风习俗的作品。

本文以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为对象,着重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方文化意蕴。

沈从文用独特的手法塑造了湘西社会中一系列极富有个性的“乡下人”形象,如黄牛负重般的农民、淳朴善良的兵士、终生在水上漂泊的船工水手、有情有义的娼妓等,他们是沈从文湘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所谓作品中的“乡下人”指的就是这些善良的普通人,他们保守、顽固,不懂诡计,认死理,信守做人的传统美德:热情、勇敢、诚实、善良、淳朴。

沈从文就是在用“乡下人”的标准来建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沈从文在写“乡下人”时站在湘西“乡下人”的立场上,用湘西“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乡下人”。

一、以水为生的男人沈从文笔下的男人基本上都与水有关,如水手、船夫、船总等。

水手是沈从文笔下较丰富的一类人物。

年轻水手们聪慧、好学、肯吃苦。

中年水手“雄强”、富于活力,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他们不畏强暴,充满爱心,生命的真谛被诠释得熠熠生辉,如柏子。

老年水手中有的恬淡自守,丰富的水手经历已经把他们变成了一本书,如《边城》中的老爷爷、《长河》中的老水手满满;有的迫于生计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社会抗争。

水手们的道德层次各不相同,有高尚者,有龌龊者,也有市侩者。

《边城》里70岁的老船夫忠实勤恳,撑船摆渡,五十年如一日。

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出于责任,不离渡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从城里看龙舟还得乘黑赶回家乡”。

过渡人心中不安,掷一把铜钱到船板上,老船夫必然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老人的热诚和负责,得到过渡者的由衷感激,但他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平常得很。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视角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视角

“ 绅 士 为 什 么 也 缺 少 这 涵 每一个都是健康有力的,而都市 都市妓女与时髦女郎都是为金钱
养,一定得同太太吵闹给下人懂 人都是面色苍白、神情憔悴、目 而活的动物,她们追求享受,为
到这习惯?是并不溢出平常绅士 光呆滞、咳嗽哮喘,个个都是有 了获得金钱,就把性欲装饰到爱
家庭组织以外的理由。一点点钱, 气无力的病态。例如,小说《三三》 情上。无论是娼妓还是妇女都是
一 次 做 客 不 曾 添 制 新 衣, 更 多 中那位极有钱财的城里青年,“白 这样。都市人的都市文化在沈从
次数的,是一种绅士们总不缺少 裤白鞋”“白白的脸”,是一位 文眼里是肮脏的,人在金钱、性
的暧昧行为。太太从绅士的马褂 痨病第三期患者;《绅士的太太》 欲面前放弃了爱情、尊严,人性
袋子里发现了一条女人用的小小 中,绅士患有疯瘫病和性无能。 在都市文明里不断退化,国民劣
性。 沈 从 文 对 都 市 人 性 的 批 判,
注 意 时, 便 把 光 光 的 眼 睛 瞅 着 那
如果说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是 大多集中在有文化的人群身上,
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童年的梦,那么他的都市小说就 都市知识分子是沈从文批判最多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 是经过伪装的梦,一个是清澈见 的人物。在沈从文的作品里,都

由于之前他已接触《新青年》等 力遭到扼杀的问题。由此,沈从

新文化刊物,移居北京后,沈从 文确立了其人性改造的模式:发

文逐渐成为新文化圈中的重要人 掘乡村人民的生命力以及真善美,
物。少数民族的血液所形成的生 以此来改造城市人的人生,重新

理、心理素质,使他的创作思维 建造民族文化。

和创作方法与其他新文化人截然

“乡下人”身份定位与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模态

“乡下人”身份定位与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模态

写 乡 土 时 持 一 种 高 高 在 上 的 姿 态 . 是 以 一 种 平 等 为 沈 从 文 小 说 中 始 终 存 在 的 “ 力 ” 存 在 力 量 。 而 张 性 想 象 的 方 式 体 验 乡 土 生 活 的 细 微 委 曲之 处 。 沈 从 在 13 9 6年 1月 发 表 的 《 作 选 集 代 序 》 以 “ 下 习 , 乡

段 很 长 很 长 的 时 期 ,你 我 过 的 日子 太 不 相 同 了 。
照 的对 象 来 阐 释 自己 的 文 学 理 想 . 建 构 自己 的 思 你 我 的 生 活 。 惯 。 想 , 太 不 相 同 了 。 我 实 在 是 来 习 思 都 维 体 系 个 乡 下 人 , 乡 下 人 我 毫 无 骄 傲 , 不 在 自贬 , 下 说 也 乡 我 们 可 以 通 过 三 篇 文 章 来 认 识 沈 从 文 的 “ 下 人 照 例 有 根 深 蒂 固 永 远 是 乡 巴佬 的 性 情 . 憎 和 哀 乡 爱 人 ” 识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 内 涵 是 什 么 ? 体 现 了 他 乐 自有 它 独 特 的 式 样 . 城 市 中 人 截 然 不 同 ! 他 保 意 其 这 与 怎样 的价 值取 向 ? 守 , 固 。 土 地 , 不 缺 少 机 警 却 不 甚 诡 诈 … … ”] 顽 爱 也 1 2
大和 彰显 。
r 键 词 1 “乡下 人 ” 识 ; 缘 身 份 ; 乡互 鉴 关 意 边 城 【 图 分 类 号 】I0 中 26 【 献标识 码] 文 A [ 章 编 号 】1 0 - 5 0 2 1 0 — 0 7 O 文 0 9 9 3 ( 01 ) 1 0 5 一 5
在 2 世 纪 中 国 文 化 思 想 史 上 . 沈 从 文 无 疑 是 快 。 ”] 这 里 , 从 文 首 先 声 明 了 自 己 的 立 场 , 0 【 1 在 沈 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题模拟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题模拟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题模拟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关于文艺思想的论争______ SSS_SINGLE_SELA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B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C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D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论争分值: 1答案:D2.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蚀》B 《虹》C 《林家铺子》D 《子夜》分值: 1答案:D3.方罗兰、章秋柳这两个人物形象出现于茅盾小说______SSS_SINGLE_SELA 《虹》B 《蚀》C 《三人行》D 《野蔷薇》分值: 1答案:B4.1931年9月编选《新月诗选》并为其作序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梁实秋B 徐志摩C 何其芳D 陈梦家分值: 1答案:D5.“乡土诗人”指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艾青B 田间C 臧克家D 何其芳分值: 1答案:C[考点] 本题考查臧克家的相关知识。

[解析] 臧克家的诗作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描写与农民有关的事物而闻名于诗坛,因而被称为“乡土诗人”、“农民诗人”。

6.诗集《中国农村的故事》的作者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艾青B 田间C 何其芳D 李季分值: 1答案:B7.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罪恶的黑手》B 《我底记忆》C 《未明集》D 《烙印》分值: 1答案:D8.《屐痕处处》是谁的散文集______SSS_SINGLE_SELA 李广田B 郁达夫C 丽尼D 何其芳分值: 1答案:B[考点]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概况。

[解析] A项的散文集有《银狐集》等,C项的散文集有《白夜》等,D项的散文集有《画梦录》等。

9.关于《日出》中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B 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C 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女性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分值: 1答案:B10.曹禺的代表作《日出》是一部多幕剧,全剧共有______SSS_SINGLE_SELA 三幕B 四幕C 五幕D 六幕分值: 1答案:B[考点] 本题考查曹禺的代表作《日出》的根关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

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

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

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沈从文三篇小说的比较

沈从文三篇小说的比较

沈从文三篇小说的比较李维201004101127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写有关沈从文的论文,之所以对这个作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是由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与众不同表现决定的,因为他既不从属于任何的党派政治,又不从属于现代商业文明,他只是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周遭的一切。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沈从文的这一点独特之处,才让我觉得他的创作更接近我心目中的“文学”的定义。

在积累了更多的材料和阅读了更多的沈从文的原著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一定的文艺理论的基础之上,再回过头来看沈从文的作品,确实给人更上一层楼的开阔。

沈从文的所有创作之中《边城》、《三三》、《萧萧》三部小说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三部作品在我看来是沈从文比较成熟的三部作品,我想在沈从文所有的创作之中这三部作品应该在某一个方面具有代表性,所以这里拿出来做特别的分析。

《边城》、《三三》、《萧萧》三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共性的,小说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甚至是人物特征在某些方面都有其共通性。

而且这三部小说创作的时间也是十分的接近,《萧萧》最短写在一九二九年冬,然后是《三三》写于一九三一八月年。

最成功的应该就是《边城》,这一部作品作者一九三三年冬至一九三四年春完成,这也是三部作品里面最长的一部。

可以说这三部作品,大致体现了作者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

沈从文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或者可以这样说,这三部作品代表了他的一种创作风格。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他以川湘交界的茶峒小镇为创作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突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寄托了作者“爱”与“美”的文学理想。

《边城》这部爱情悲剧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

作者所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朴的人情美、人性美、人心向善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由此托出了作者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时期的那块湘西神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沈从文小说(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沈从文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沈从文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初八那日沈从文初八,按照历书上的推算,是个好日子,又值星期日,各处全放假,电影场换过新片子,公园各样花都开得正热闹,天气又很好,许多人都乘到这日来接亲。

就是坐在家里的老太们,也能时时听到远远的悠悠的喇叭鼓乐声。

“四老,今天是初八——?”在馍馍巷东口的坪坝内的锯木人,名叫七老的,他仰起头来同那像是站在他头上的锯木人说话,又得意地微微笑。

“不,是初七。

”“是初八。

”七老原是有别的事情在心的。

“初七初八,争这一天干吗?回头看历书就知道了。

”“是初八,我算到!”其实历书早已翻过了。

今天的确是初八,七老没有错,四老是错了。

但日子这东西,如同七老一类人,七也是木,八也是锯木,管日子干吗七老笑,又来故意问四老日子,这是有用意。

今天阴历是四月初八,阳历是五月八,全大八,一点不会错。

八,且是成双的,今天就是七老家中为七老同一个娘儿们定亲的日子,想着怎么不令人发笑“四老,我说是初八,你不信么?”他又说,又笑。

因为河沿那队办喜事的队伍进了巷口,从那大坪坝边过到巷子西头去。

四老是真够得上说一个“蠢”字的。

他也明知今天是初八,却偏说初七。

可是这时又听至七老在说是初八,也就不再费精神同他分辩了,两人都规规矩矩停了工作,来看那队伍尾巴。

接亲的队伍,已经全过去,所剩下的只有一些喇叭和鼓的声音了。

四老若有所感的重重放了一口气。

七老从这上头看得出四老心思。

“四老,你还莫有老婆吧?”“嗐,老婆——”“那你应当早找一个!”“你看那娘儿们多有福!”四老把话头扭到刚才花车中人去,避开自己了。

七老年纪是整二十岁,四老则已有两个七老年纪大,要命好,可以做七老一样人的爸爸了。

但拖了许多年锯子的四老,为乡下老子嫂嫂侄儿们拖得快老了,老婆却还不能拖得个,所以七老谈到这问题,四老就有点忸怩。

“七老,我说,你今天神气特别个样儿,莫非也是约定今天要娶媳妇罢?”这在说话的四老,只是一句开心的俏话,谁知一拳打在七老心窝子,七老要忍也再不能忍了。

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分析京派文学的流派特征

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分析京派文学的流派特征

020《名家名作》·评论殷颢绮京派文学远离政治和商业,追求创作的独立和自由,是一支逆时代潮流,选择特立独行的流派。

本文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从秉持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抒情体样式小说、崇尚理性与古典主义四个方面来阐述京派文学的流派特征。

一、秉持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京派是“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三十年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京派作家秉持着京城的风度:不迎俗趋时,不翻新冒进,保持着清高淡泊的人格。

此外,京派作家大多是高等学府中的教授或者准教授,他们的经济收入稳定,学问上各有造诣,因此,他们在创作上反对浮躁的商业化、政治化、“现代化”的海派文学,追求文学的自由和纯正,要求作品以“节制、和谐而圆融”作为审美追求。

他们的作品倾向古典主义,追求理性、崇尚古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朴实的乡村寻找纯净的人性。

京派作家的作品高蹈于时代之外,因而呈现出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

文化保守主义的主旨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力图融合古今,也有选择地吸纳外来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派别”。

沈从文的保守主义思想特质是以优秀民间文化为民族重造的根本基地,以乡下人的眼光来观照城市、现代文明,将乡村和城市的文化对立,反思现代文明中的弊病,意图从民间发现中华文化的活力,重塑民族品德。

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也说道:“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也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

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我们可以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窥见他思想中“乡下人”的保守一面。

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京派作家的创作内容以乡村中国为主,同时作家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之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乡土风情。

京派作者通过描写他们的家乡,例如芦焚笔下的河南、汪曾祺笔下的高邮、萧乾笔下的北京,在古老的土地上追寻着纯洁的人性,展现了京派节制、和谐而圆融,散发着隐逸气的审美文化心境。

文学:沈从文作品赏析考试题(三)

文学:沈从文作品赏析考试题(三)

文学:沈从文作品赏析考试题(三)1、填空题翠翠是沈从文在《》中塑造的理想人物。

正确答案:《边城》2、填空题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文学世界”,一是都市世界,一是()世界。

正确答案:湘西3、问答题什么叫“京派”(江南博哥)?“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能否说出其中的五位?“京派”作家对哪些文学流派很反感?正确答案:1.“京派”主要指30年代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2.“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芦焚(师陀),或凌叔华、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

3.“京派”作家反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三个:革命的左翼文学、现代主义的新感觉派文学、商业化的海派文学。

4、问答题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两个文学世界?为什么在这两个文学世界中都有大量的性爱题材?正确答案:1.沈从文展现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

2.沈从文对性爱题材的描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他要由此探讨不同文化制约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他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

3.在他的湘西世界中,面对性爱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和谐;而都市人却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绑住自己,压抑自己。

5、问答题《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何特点?正确答案: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讲究情节和结构,他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现特点。

6、填空题1934年是沈从文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他写出了小说代表作《边城》和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两个散文集中的主要篇章。

正确答案:湘西7、问答题试述《边城》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正确答案: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

8、问答题为什么说以“海派”来笼统地涵括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并不太合适?请举出具体的代表作家简要地说明当时上海文坛的主要情况。

正确答案:1.30年代的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又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前卫文学,还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1,文学革命兴起之前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_________.2,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_________.3,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_________.9,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社团是_________.10,特别重视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介绍的社团是_________.11,以爱情诗创作闻名的社团是_________.12,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文研会2,创造社3,新月社4,语丝社三,简答题:1,简答文学革命发生的大致过程2,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情况3,简答《文学改良刍议》的思想内容4,简答《文学革命论》的思想内容5,简答文学革命时期的创作特色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二章鲁迅(一一、填空题: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__________.2,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3,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4,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5,鲁迅的杂文集有(举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鲁迅提出“首在立人”观点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7,鲁迅的学术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白话小说的刊物是__________.10,鲁迅小说的主要题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11,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12,鲁迅唯一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13,《药》《孔乙己》《故乡》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4,《祥林嫂》《伤逝》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5,阿Q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16,鲁迅著作中最“个人化”的集子是__________.17,鲁迅作品中具有“闲话风”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18,鲁迅作品中具有“独语体”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2,“祥林嫂”3,《故事新编》4,《伤逝》5,《药》三、简答题1,简答阿Q的形象特征2,简答《阿Q正传》的意义3,简答《野草》的写作特点4,简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5,简答《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四、论述题: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标志2、论述《呐喊》和《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艺术特色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艺术特色

沈从文《边城》语言的审美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郭娟指导教师李彦苓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沈从文的艺术创作成就,尤其是小说的语言艺术成就。

《边城》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歌曲令的意境,描写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创造了一个温暖的梦境。

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具有唐宋气质、魏晋风骨,吸取了湘西口语方言,吸取了书面语,吸取了文言文的特长,并且又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的锤炼,使《边城》通篇语言的典雅性和现代性充分体现。

从语言方面来分析沈从文的《边城》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情结;语言运用;典雅性;现代性On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Language in The Remote Cityby Shen Congwen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o JuanTutor Li YanlingAbstract:The Remote City, the masterpiece of Shen Congwen, represents his achievements in art, especially his language achievements of novel. In The Remote City, Shen Congwen describes a “Xiangxi World” which belongs to himself and creates a mild dream with the help of his quite and common style, prosaic melody, a creative concept full of poetry and lyrics. The language of The Remote City is unique and vivi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ang and Wei Jin dynasty, Xiangxi dialect and written language, ancient prose and skillful figure of speech. All of these show the novel’s elegance and modernity.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sis Shen’s The Remote City from the point view of language.Key words: Shen Congwen; Xiangxi sentiment;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language; elegance; modernity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最纯净的中篇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立足于“乡下人”的立场,批判现代文 明,赞美原始淳朴的乡土生命,对“过去”和“常性” 生命的倡导,容易给人一种“向后看”的感觉,似乎 着力想回到过去那个社会中去, 与社会破 “旧”立 “新”,变化向前的时代精神不一致。 但我们也应肯 定的是,他用前瞻性的“历史”眼光冷静地看待“现 代性 ”,并 且 找 到 了 “现 代 性 ”潜 在 的 另 一 面— ——对 人性、生命的“异化”。 这种反“异化”的头脑正体现 了他“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正如孔范今在关于价值 重建与历史观问题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文学视 野中的历史观应该有别于政治家乃至史学家的历 史观……文学在人的生命乃至历史的健全发展上 实则另有担承,为其尤为关注的应是人性生存的现
最后要提到的一篇文章是《水云》。 在其中,沈 从文将“乡下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叙述得非常深刻。 “乡下人”定位已经不再局促于文学层面,更侧重其 在思想上的特殊表现。 沈从文六次以 “乡下人”自 称,这一时期的“乡下人”定位,明显具有思想上的 边缘性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孤独性特征:“我是个乡 下人,走向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 普通社会权量不合。 一切临近我命运中的事事物 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 与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 西。 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伪“思想家”为扭曲压 扁人性而定下的庸俗乡愿标准。 这种思想算是什 么? ……一般社会把这种人叫作思想家,只因为一 般人都不习惯思想,不惯检讨思想家的思想。 ”[3]沈 从文创作的都市题材的小说不能定义为纯粹意义 的都市小说,因为他并没有从都市的立场、眼光出 发来体验都市,而是作为其湘西小说并立而在的一 个参照系统,重点是为了突出和彰显他的乡土文化 理想。 因此,作为一个思想者的“乡下人”的边缘性 也就明确地体现出来了。
“ 乡 土 ” 与 “ 都 市 ”、 “ 传 统 ” 与 “ 现 代 ”、 “ 西 方 话 语”与“本土语言 ”构 成 了 20 世 纪 的 中 国 文 学 中 始 终存在着的一组悖反的两难命题。 一方面,社会的 前进发展需要现代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充裕,另一 方面,人的精神更需要人性和自然的庇护。 在不同 的时期和场合, 人的价值判断和立场是不同的,常 常是一个矛盾掩盖另一个矛盾。 我们经常会发问: 在 乡 土 与 都 市 之 间 ,哪 里 才 是 我 们 的 “生 命 之 根 ”? 在西方现代话语与本土传统语言之间哪里是我们 的文化之根?
2011 年第 1 期 第 13 卷(总第 65 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No. 1, 2011 General No. 65, Vol.13
“乡下人”身份定位与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模态
吴翔宇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实状态,在历史中所起的也应是对那些哪怕是历史 中 心 性 进 步 行 为 的 撑 拒 与 张 力 的 作 用 。 ”[4]沈 从 文 在 面对“现代文明”、“现代性”这一些社会历史事物时 恰恰是一种“对视”的姿态,把政治家、历史家认定 是有“历史中心性进步”的“现代科技”、“物质文明” 中的弊端毫不掩饰地指出,为此对“现代性”提出质 疑。 这“并不是取其反”,而是对“正”(“历史中心性 进步”)的一种更“现代”、更“历史”的思考。
[收稿日期] 2010-12-16 [基金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SKQN200921) [作者简介] 吴翔宇(1980-),男,湖南平江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58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第 13 卷
从文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乡 下 人 ”的 理 想 生 命 形 态— —— 造“希腊神庙”,供奉“人性”。 在这里,“希腊神庙” 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蕴的“能指”,其“所指”是生命 自然舒展不受压抑束缚的古代希腊。而这种文学理 想的确定也成为沈从文小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 标志。
一、“乡下人”的定位与思维取向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不像启蒙主义者的作品在 写乡土时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 想象的方式体验乡土生活的细微委曲之处。在沈从 文的意识中,“湘西”、“乡土” 是他始终挥之不去的 文化记忆,他的“乡下人”意识也来源于此。同时,他 始终将“乡下人”和“都市人”作为两个可以相互参 照的对象来阐释自己的文学理想,来建构自己的思 维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三篇文章来认识沈从文的“乡下 人”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体现了他 怎样的价值取向? 沈 从 文 第 一 次 使 用 “乡 下 人 ”一 词 ,源 于 1934 年 12 月发表的《萧乾小说集题记》一文。 他说:“在 都市住上十年,我还是个乡下人。第一件事,我就永 远不习惯城里人所习惯的道德的愉快, 伦理的愉
1936 年 1 月发表的《习作选集代序》,以“乡下 人”对“你们”、“先生”的谈话为叙事方式,呈现出了 两类人不同的创作标准、思维形态、道德评判:“有 一段很长很长的时期, 你我过的日子太不相同了。 你我的生活,习惯,思想,都太不相同了。 我实在是 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 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 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 他保 守 ,顽 固 ,爱 土 地 ,也 不 缺 少 机 警 却 不 甚 诡 诈 … … ”[2] 与《题记》相比较,《代序》中的“乡下人”不仅体现在 文学创作上,而且在主体的思想方法上。 “乡下人” 思想的获致除了来自“湘西”这一地域空间的影响, 还来自于其特殊民族思想文化的淘洗。 基于此,沈
同 时 ,沈 从 文 作 为 都 市 的 “ 乡 土 过 客 ”, 自 身 的 文化素质与修养(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对都市现 代物的不了解、 现代生存习惯与规则的陌生……) 使他在大都市中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是社会将他 推到“边缘”的位置,而是自身文化心理将自己送到 了一个远离“中心”的位置。沈从文作为一个湘西本 土之子,他对乡土的爱是沉浸于身心的一种近乎宗 教的感情。 在现代都市、现代文明新的刺激物的重 压下,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落差感和自卑感。 自己像 处于都市的“边缘”。这种“边缘”的尴尬境地使沈从 文对自己的乡土、生命、人事有了更体己的眷恋。他 痛苦地感受着湘西社会与“现代文明”所发生的历 史“错位”。以一个“乡下人”的姿态去凸现和放大潜 意识中“文化边缘”的心理图示。对此,有论者认为: “正 是 这 一 脉 边 缘 的 ‘异 质 文 化 ’, 成 就 了 沈 从 文 的 独特。 ”“在世界性文化大潮的交汇和吞没中,在难 以言说的沉沦与阵痛中,这是一次边缘对于中心的 拯救,这是一次弱势对于强势的胜利。 ”[7]沈从文创 作的“边缘心理”与“文化边缘”使他脱离了 30 年代 主流文学的话语体系,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 创作道路。
[摘 要] “乡下人”意识是研究沈从文湘西小说不可忽略的重要角度。 “乡下人”思维浸润于沈从文
乡土生命理想书写的全过程,它表征着沈从文对文学创作及思想边缘身份的确认,昭示的是沈从文与五
四以降的“现代性”思想的不同路径。 在“城”、“乡”互文性的参照网络中,沈从文的乡土理想被显在地放
大和彰显。
[关键词] “乡下人”意识;边缘身份;城乡互鉴
第1期
吴翔宇:“乡下人”身份定位与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模态
5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领域(都市“中心地域”)时,异质文化的排斥性使沈 从 文 出 现 种 种 “文 化 过 敏 ”,“ 地 域 边 缘 ” 潜 移 到 “ 文 化边缘”。 1923 年,刚从湘西到达北京的沈从文,无 疑是个彻头彻尾的乡下人。但这一时期的文本中并 没出现明确的“乡下人”自称。 开始以“乡下人”自 称,是始于沈从文 1928 年转入上海后。身处十里洋 场,“乡下人”定位很容易让人想到是在城乡生存经 验的对立中得以确立的。 由此,乡村题材的小说获 得 了 现 代 都 市 的 参 照 ,而 使 自 己 的 乡 土 — — — 湘 西 获 得了新的意义与价值,湘西宁静自然的生命和美好 的诗化记忆被激活和唤醒。湘西这片边地也成了沈 从文割舍不断的“桃花源”。作家流连忘返地游弋其 中,欣赏着田园美景,醉心于和谐自然的人事之中。 湘西世界构成了作家批判都市道德文化的基础和 资源。湘西构建的“生命乐园”成为一种“乌托邦”的 力量来平衡和疏导自己在都市所受到的文化冲击 和焦虑。 他不是闭起眼睛把“湘西桃园”当作避难 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起来,他还希冀湘西这片 “桃园圣地”里健康、和谐、淳朴、自然的生命形态能 为治愈都市病态生命提供良方。
二、“边缘”身份的心理图示 “边缘”是相对“中心”而存在的一个概念,各自 有一套自足的话语系统。这两套话语形成的张力在 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彼此所处的“位置心理”。沈从文 的“边缘身份”是由“地域边缘”与“文化边缘”两方 面相加潜移完成的。“边缘身份”在与“中心身份”的 对照和关系中不断地强化着他的“边缘记忆”和“边 缘心态”。 在《多义的记忆》中,德里达将个人的主体记忆 看作“对现在之所谓 先 前 在 场 的 引 证 ”[2],这 道 出 了 记忆的核心意义,其中的“引”和“证”可视为对习得 知识和经验的重复和沉潜。“湘西”作为一个独特的 空间生态,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律、风俗人情、思维习 惯,这些都是当地人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这种记 忆具有社会性,是该社会群体的生活样式,并直接 表现为社会心态;还具有继承性和朴素性:一方面 蕴涵悠久的时间积淀,是当地人世代的生存方式的 淤积, 另一方面又是一种近乎日常的朴素社会意 识,在当地人的饮食、起居、生老、病死中反映这种 意识。沈从文出生在湖南边地湘西凤凰县,地处湘、 川、黔三省交界,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 地势偏僻,经济文化落后,用沈从文的话来说,该地 是 “被地图遗忘的角落”。 湖南自古从属 “荆蛮之 地”,这是相对于北方汉儒文化、中原文化主流系统 而言的。 古书早有记载:“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 为荆蛮,置矛决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予盟。 ” (《国语·晋语 》)周 天 子 认 为 楚 是 荆 蛮 ,连 参 加 盟 会 的资格也没有。 楚人也认同这种言说,楚武王就说 过:“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5]。 正因为远离 中心地域,“乡下人”的意识中也自然打上了一种心 理空间的边缘印记:“湘西虽属湖南,因为地方比较 偏僻,人口苗族占比例极大,过去一般接近省会的 长沙、湘潭,以至沅水下游的常德人,常叫我们作 ‘乡巴佬’。 加深轻视,即叫‘苗子’(直到现在,还不 易改变), 表示轻贱, 以为不讲礼貌, 不懂道理意 思 。 ”[6]地 域 的 边 缘 以 及 少 数 民 族 的 身 份 都 是 沈 从 文 文学创作中难以忽略的文化基因,这些都沉积于作 者的内心,成为其建构自己文学理想的思维定式和 心理动因。 作家所处的地域的“边缘”影响了他的创作,当 这个“乡下人”以“边缘地域”的身份步入异质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