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平行线的性质(3个课时)教案.doc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报结论,讨论出结论后,再进行验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活动4:讲解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示意图,讲解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

学生活动:听讲并进行笔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五、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题。

2、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并分析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平行线的性质1是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教室,对个别情况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并进行评价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2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样地,平行线的性质3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学生练中,可以通过练题来应用新知识。

例如,练1中,学生需要求出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练2中,学生需要求出∠2、∠3、∠4的度数。

练3中,学生需要求出∠ADE的度数,并判断EF是否与AB平行。

最后,教师可以出示幻灯片,巡视指导学生,根据学生问题进行指导和辅导。

学生可以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最后给出答案。

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第一条性质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对应角相等;第二条性质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第三条性质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三条性质可以分别表示为∠1=∠2,∠3+∠5=180°,∠4=∠6.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思考和回答,总结了这三条性质。

教师还点出了学生易犯错的地方,加以强调。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平行线与截线所形成的内错角相等。

(4)平行线与截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分享探究成果,讨论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4. 教师讲解: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推理和证明。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提供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思维训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标题:《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2. 新知探索:
- 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线的性质:
- 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相等
- 同旁内角互补
3. 实例解析:
-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4. 练习巩固:
- 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加深理解。

5. 小结与反思: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或困惑。

四、作业布置
- 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3-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023-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所给图形正确判断截线与被截线,才
能准确地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作出解答.
轻松达标
1.如图5.3-2,//.∠1 = 58∘ ,则∠2的度数为( A ) .
图5.3-2
A.58∘
B.112∘
C.120∘
D.132∘
2.如图5.3-3所示,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
图5.3-6
6.如图5.3-7,已知//,直线分别交,于,,平分∠,
若∠1 = 62∘ ,求∠2的度数.
解:∵ //,
∴ ∠1 + ∠ = 180∘ .
又∵ ∠1 = 62∘ ,
∴ ∠ = 118∘ .
∵ 平分∠,
∴ ∠ = 59∘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1 平行线的性质
(3课时)
第1课时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自主学习
自主导学
同位角
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典例分享
例 如图5.3-1所示,在三角形中,∠ = 70∘ ,
图5.3-4
4.如图5.3-5,若∠1 = ∠3,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C ) .
图5.3-5
A.∠1 = ∠4
B.∠3 = ∠4
C.∠1 + ∠2 = 180∘
D.∠2 + ∠4 = 180∘
5.如图5.3-6,直线,被直线所截,已知//,
50 ∘ .
∠1 = 130∘ ,则∠2 =____
∴ ∠2 =
180∘
− ∠ =
180∘

35∘

5.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5.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3
学习发现的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推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
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检验新知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5.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能够正确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数学思考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平行线性质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推理的能力;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1.教科书练习题1、2题
2.预习5.3.2命题、定理、证明
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记录作业。
对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教师应给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巩固所学
首先,学生动笔操作、回答计算结果。
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
6
问题
1.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问题3
1.你能结合图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达你得到的结论吗?
如果 ,那么∠1=∠2。
2.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这个结论吗?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性质1)

初中数学 5.3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学案

初中数学 5.3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学案

5.3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第2课时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已学习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它是后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重要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区别。

点击一: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注意:(1)平行线特指在同一平面内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额两条直线,特殊在这两条直线没有交点(2)今后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线段、射线所在直线平行点击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平行点击三: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平行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点击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另外,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针对练习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平行或相交B.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 ∥CD;④若a ∥b,b ∥c,则a 与c 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6.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 7.若AB ∥CD,AB ∥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8.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 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_.9.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________.10.直线L 同侧有A,B,C 三点,若过A,B 的直线L 1和过B,C 的直线L 2都与L 平行,则A, B,C 三点________,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所示,已知∠1=∠2,AC 平分∠DAB,试说明DC ∥AB.1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 和AB,CD 分别相交于K,H,且EG ⊥AB,∠CHF=600,∠E= 30°,试说明AB ∥CD.DCBA 21答案:1.A2.D3.C4.B5.D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7.CD EF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8.1个 0个9.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10.在一条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11. 解:∵AC 平分∠DAB,∴∠1=∠CAB, 又∵∠1=∠2, ∴∠CAB=∠2, ∴AB ∥CD.12.解:∵EG ⊥AB,∠E=30°,∴∠AKF=∠EKG=60°=∠CHF, ∴AB ∥CD.点击五: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点击六: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与横穿它们的直线相交,交角相等。

(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采用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1)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出平行线,观察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2)分组讨论,分享各组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与应用:(1)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2)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5.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反馈: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平行线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能力.(2)通过研讨与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3)学生通过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3.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平行线的性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践探究能力.(2)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在经历学习知识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区别.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教学用具准备:常用画图工具、量角器、白纸.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引入课题如右图,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85º,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本节课题:平行线的性质2.复习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观察、思考.学生回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实际问题(存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上节课所学的判定方法进行复习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区分不同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来掌握推理说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题是对学生自己探究出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应用,让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仿照教师的示范来验证性质3,同学之间可以协助完成
师生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
得出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数学符号语言:
∵a//b (已知)
∴∠2=∠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及时纠正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探索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回顾旧知: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根据右图,填空:
①如果∠1=∠C,
那么__∥__()
②如果∠1=∠B
那么__∥__()
③如果∠2+∠B=180°,
那么__∥__()
2、例题讲解:
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AB,AC,BC上,
且DE//BC,∠B=48°
(1)试求∠ADE的度数
(2)如果∠DEF= 48°,那么EF与AB平行吗?
3、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于点E、交CD于点F,且∠AEF=90°,求∠DFE的度数。由此你能得到直线EF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形示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验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比如,铁轨或者教室的黑板边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Biblioteka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部分“5.3.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在平面内没有任何其他直线与这两条直线同时相交,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学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举例解释: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讨论直线是否平行,不同平面内的直线是否有平行的可能性。
-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学生需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些判定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课题课时: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授课人:许昌县实验中学刘冬冬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经历操作、探究、验证、应用性质的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讨论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操作、对比及归纳猜想,参与性质的探究,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并学会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条格纸、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前置诊断,复习旧知师:前面我们探索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学习了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观察图形,回答下面问题:(多媒体展示)(1)因为∠1=∠5 (已知)所以a∥b()(2)因为∠4=∠ (已知)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4+∠ =1800 (已知)所以a∥b()生:口头填空,并回答理由。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条件推理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生回答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后,又给学生结合图形直观地进行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理,加深学生的印象,节约学生复习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想一想:反过来,若改变已知与结论的位置。

即: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三、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四、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直线模型、平行线模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定义。

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模型,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证明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4.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分组讨论。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强调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以及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估。

七、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八、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证明题、应用题等,难度可以适当增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性质如图,AB∥CD,BE∥DF,∠B=65°,求∠D的度数.解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可求出结论.解:∵AB∥CD,∴∠BED=∠B=65°.∵BE∥FD,∴∠BED+∠D=180°,∴∠D=180°-∠BED=180°-65°=115°.方法总结:已知平行线求角度,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探究点二: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DB∥FG∥EC,∠ACE=36°,AP平分∠BAC,∠PAG=12°,求∠ABD 的度数.解析:先利用GF ∥CE ,易求∠CAG ,而∠PAG =12°,可求得∠PAC =48°.由AP 是∠BAC 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AP =48°,从而可求得∠BAG =∠BAP +∠PAG =48°+12°=60°,即可求得∠ABD 的度数.解:∵FG ∥EC ,∴∠CAG =∠ACE =36°.∴∠PAC =∠CAG +∠PAG =36°+12°=48°.∵AP 平分∠BAC ,∴∠BAP =∠PAC =48°.∵DB ∥FG ,∴∠ABD =∠BAG =∠BAP +∠PAG =48°+12°=60°.方法总结:(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得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2)求角的度数,可把一个角转化为一个与它相等的角或转化为已知角的和差.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应用如图,已知∠ABC .请你再画一个∠DEF ,使DE ∥AB ,EF ∥BC ,且DE 交BC 边与点P .探究:∠ABC 与∠D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理由如下:如图①,因为DE ∥AB ,所以∠ABC =∠DPC .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C ,所以∠ABC =∠DEF .如图②,因为DE ∥AB ,所以∠ABC +∠DPB =180°.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B ,所以∠ABC +∠DEF =180°.故∠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方法总结: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时,必须注意分情况讨论,即把所有满足条件的图形都要作出来.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大小或说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重点、难点)2.体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是什么?判定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关系,性质是已知平行关系得角的关系.两者的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互逆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先用判定再用性质如图,C,D是直线AB上两点,∠1+∠2=180°,DE平分∠CDF,EF ∥AB.(1)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2)若∠DCE=130°,求∠DEF的度数.解析:(1)由∠1+∠DCE=180°,∠1+∠2=180°,可得∠2=∠DCE,即可证明CE∥DF;(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F=50°.由DE平分∠CDF,可得∠CDE=1 2∠CDF=25°.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DEF的度数.解:(1)CE∥DF.理由如下:∵∠1+∠2=180°,∠1+∠DCE=180°,∴∠2=∠DCE,∴CE∥DF;(2)∵CE∥DF,∠DCE=130°,∴∠CDF=180°-∠DCE=180°-130°=50°.∵DE平分∠CDF,∴∠CDE=12∠CDF=25°.∵EF∥AB,∴∠DEF=∠CDE=25°.方法总结:根据题目中的数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从角的关系得到直线平行用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用平行线的性质,二者不要混淆.探究点二:先用性质再用判定如图,已知DF∥AC,∠C=∠D,CE与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解析:由图可知∠ABD和∠ACE是同位角,只要证得同位角相等,则CE∥BD.由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稍作转化即可得到∠ABD=∠C.解:CE∥BD.理由如下:∵DF∥AC,∴∠D=∠ABD.∵∠C=∠D,∴∠ABD=∠C,∴CE∥B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与判定中的探究型问题如图,AB∥CD,E,F分别是AB,CD之间的两点,且∠BAF=2∠EAF,∠CDF=2∠EDF.(1)判定∠BAE,∠CDE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AFD与∠AE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解:(1)∠AED=∠BAE+∠CD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E作EG∥AB.∵AB∥CD,∴AB∥EG∥CD,∴∠AEG=∠BAE,∠DEG=∠CDE.∵∠AED=∠AEG+∠DEG,∴∠AED=∠BAE+∠CDE;(2)同(1)可得∠AFD =∠BAF +∠CDF .∵∠BAF =2∠EAF ,∠CDF =2∠EDF ,∴∠BAE +∠CDE =32∠BAF +32∠CDF =32(∠BAF +∠CDF )=32∠AFD ,∴∠AED =32∠AFD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三、板书设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定性质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熟练运用.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运用猜想、推理的方法,提升自己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二、新知预习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它们相交.(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自测1.如图,直线a∥b,∠1=70°,那么∠2的度数是()A.50°B.60°C.70°D.80°2.下列说法中,(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1)和(3)B.(2)C.(4)D.(2)和(4)【课堂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观察:∠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思考: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问题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问题3: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准备用量角器测量它的度数时,因不小心将纸片撕破,只剩下如图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延长DC、FE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测出∠A的度数?【当堂检测】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的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弯时∠B是142°,第二次拐弯时∠C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A.内错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5.(1)如图1,若AB∥DE , AC∥DF,试说明∠A=∠D.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_______ ( )∵AC∥DF( )∴∠D=______ ( )∴∠A=∠D ( )(2)如图2,若AB∥DE , AC∥DF,试说明∠A+∠D=180o.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 ______ ( )∵AC∥DF( )∴∠D+ _______=180° ( )∴∠A+∠D=180°()6.【拓展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二、新知预习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者说同旁内角互补,这句话对吗?2.自主归纳:(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不难发现,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就是,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时,不要忽略前提条件“”,不要一提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应用例1.如图,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 = 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做一做:已知AB∥CD,∠1 = ∠2.试说明:BE∥CF.例2.如图,AB∥CD,猜想∠A、∠P 、∠P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3.如图,若AB//CD ,你能确定∠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变式题1】如图,AB//CD ,探索∠B 、∠D 与∠DEB 的大小关系 .【变式题2】如图,AB ∥CD,则∠A ,∠C 与∠E 1,∠E 2,…,∠E n 有什么关系?【变式题3】如图,若AB ∥CD, 则∠A ,∠C 与各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EDC BA【当堂检测】1.填空:如图,(1)∠1= 时,AB∥CD.(2)∠3= 时,AD∥BC.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 ∠2;②∠3= ∠6;③∠4+∠7=180°;④∠3+ ∠5=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④3.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AB//CD,∠A=100°, ∠C=110°,求∠AEC的度数. 请补全下列解答过程.解:过点E作EF//AB.∵AB//CD(已知),∴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 =180°,∠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00°,∠C=110°(已知),∴∠ = °, ∠ = °.∴∠AEC=∠1+∠2= °+ ° =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5.如图,EF∥AD,∠1=∠2,∠BAC=70 °,求∠AGD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o,那么∠2的度数是( )A、30°B、25°C、20°D、15°2、如图所示BC//DE,∠1=108°,∠AED=75°,则∠A的大小是()A、60°B、33°C、30°D、23°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B、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C、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D、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4、一架飞机向北飞行,两次改变方向后,前进的方向与原来的航行方向平行,已知第一次向左拐50°,那么第二次向右拐()A、40°B、50°C、130°D、150°5、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则∠1=∠2B、若AD//BC,则∠B+∠BCD=180ºC、若∠1=∠2,则AD//BCD、若∠3=∠4,则AD//BC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 B、C、 D、7、下列语句: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④若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一定相等;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平行、相交或垂直D、相交9、下列生活实例中;①交通道口的斑马线;②天上的彩虹;③体操的纵队;④百米跑道线;⑤火车的平直铁轨线.其中属于平行线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AB∥CD,∠A=46°,∠C=27°,则∠AEC的大小应为()A、19°B、29°C、63°D、73°11、如图,直线l1∥l2,且分别与△ABC的两边AB、AC相交,若∠A=50°,∠1=35°,∠2的度数为()A、95°B、65°C、85°D、35°12、如图,已知:AB∥CD,CE分别交AB、CD于点F、C,若∠E=20°,∠C=45°,则∠A的度数为()A、5°B、15°C、25°D、35°13、如图,l∥m,矩形ABCD的顶点B在直线m上,则∠α=()A、20°B、25°C、30°D、35°14、如图,若a∥b,则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1=∠2的是()A、 B、C、 D、15、如图,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A、∠1与∠5,∠2与∠6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如图,已知:∠A=∠F,∠C=∠D,求证:BD∥EC,下面是不完整的说明过程,请将过程及其依据补充完整.证明:∵∠A=∠F(已知)∴AC∥________,________∴∠D=∠1________又∵∠C=∠D(已知)∴∠1=________________∴BD∥CE ________17、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度,则∠GFB为________ 度(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________ .19、如图,把含有60 º角的三角尺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DE上,当AB∥DE。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一)

5. 3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二、新授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 ∠2.(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 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 3 (定理)”.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三、例题例2如图所示,AB ∥CD ,AC ∥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87654132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 +∠ACD =180°,∠ABD +∠CDB =180°,∠CAB +∠DBA =180°,∠ACD +∠BDC =180°.相等的角还有:∠ACD =∠ABD ,∠BAC =∠BDC .(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 ∥BC ,∠AEF =∠B ,求证:AD ∥EF .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 ,只需∠A +∠AEF =180°,(由因求果)因为AD ∥BC ,所以∠A +∠B =180°,又∠B =∠AEF ,所以∠A +∠AEF =180°成立.于是得证.证明: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 ∠A +∠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FED CB A A B CD因为 ∠AEF =∠B ,(已知)所以 ∠A +∠AEF =180°,(等量代换)所以 A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 ∥CD , 所以 ∠BAC +∠ACD =180°,又因为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 所以112BAC ∠=∠,122ACD ∠=∠,故001112()1809022BAC ACD ∠+∠=∠+∠=⨯=.即 ∠1+∠2=90°. (理由略)2.如图所示,已知:∠1=∠2, 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作业: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 各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下5.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3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5.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3课时)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试验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 (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 与直线a 、b 相交; (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 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1 问题讨论: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 活动2总结平行线的性质.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3如何理解并记忆性质2、3,谈谈你的看法! (1)性质2、3分别已知什么?得出什么? (2)它与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3)性质2、3的应用格式. ∵a //b (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 //b (已知)∴∠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ab3 c124性活动4解决问题.问题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梯形的两底是互相平行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注意启发学生回答为什么,进一步细化为较为详细的推理,并书写出.〔解答〕因为ABCD是梯形.所以AD//BC.所以∠A+∠B=180°,∠D+∠C=180°.又∠A=115°,∠D=100°.所以∠B=65°,∠C=80°.问题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容易得到∠B和∠C相等,于是得到∠C=142°问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BCA DB C学生活动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1与∠3是同位角,因为AB 与DE 是平行的,所以∠1=∠3.又因为∠1=∠2,∠3=∠4,所以可得出∠2=∠4.又因为∠2与∠4是同位角,所以BC ∥EF .教师活动设计:这个问题是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用到的是平行线的特征;反过来,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用到的是直线平行的条件.同学们要弄清这两者的区别.〔解答〕略. 问题4:如图,若AB //CD ,你能确定∠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学生活动设计:由于有平行线,所以要用平行的知识,而∠B 、∠D 与∠DEB 这三个角不是三类角中的任何一类,因此要考虑构造图形,若过点E 作EF //AB ,则由AB //CD 得到EF //CD ,于是图中出现三条平行线,同时出现了三类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B =∠BEF 、∠D =∠DEF ,因此∠B +∠D =∠BEF +∠DEF =∠DEB .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构造图形这个环节,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缺什么补什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解答〕过点E 作EF //AB . 所以∠B =∠BEF . 因为AB //CD . 所以EF //CD . 所以∠D =∠DEF .所以∠B +∠D =∠BEF +∠DEF =∠DEB .即∠B +∠D =∠DEB . 变式思考:如图,AB //CD ,探索∠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B +∠D +∠DEB =360°).四、小结与作业.FBDCEAEDCB A小结: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证平行,用判定.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知平行,用性质.作业:习题5.3.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如图1,(1)∵(已知),∴().(2)∵(已知),∴().(3)∵(已知),∴().2.如图2,(1)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2 图3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板书]∵(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板书]∵(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已知见图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如图7,已知平行线、被直线所截:图7(1)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8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避免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板书]解:∵(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1.如图9,已知直线经过点,,,.(1)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各等于多少度?2.如图10,、、、在一条直线上,.(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叙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若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1)∵(已知),∴().(2)∵(已知),∴().(3)∵(已知),∴().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出示投影6)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巩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1.如图12,已知是上的一点,是上的一点,,,.(1)和平行吗?为什么?图12(2)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二)选做题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作业答案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2.(1)∵(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组2.∵(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上).又∵(已证),∴.∴.又∵(平角定义),∴.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2.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和步骤.3.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句正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5.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是本节重点.(二)难点理解命题,分清其题设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得出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再以练习加以巩固,解决重点、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点题,引入新课.2.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及练习巩固等手段完成新授.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使学生严密推理过程,掌握推理格式,提高推理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华师大版 (1)

《平行线的性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华师大版 (1)

平行线的性质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在学生会画平行线的基础上,会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做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的第三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的角、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

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进行计算或说明。

3、中招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近七年中招考试中考查5次,4次在填空题中出现,1次在选择题中出现。

题目较简单,分值均为3分。

4、学情分析学生在做题时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容易混淆,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2、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三、评价任务1、向同桌说出平行线的性质的概念,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通过实例,探究出有理数除法法则。

会把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及倒数的概念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0不能作除数以及0没有倒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有一个因数是0,积就为0. 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a ×b = b ×a (a ×b )×c = a ×(b ×c ). a ×(b+c )=a × b + a ×c 3、计算(分组练习,然后交流)(见ppt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1)6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孩,每个小孩分到几个苹果?(2)怎样计算下列各式?(-6)÷3 6÷(-3) (-6)÷(-3)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将结果与同桌交流。

平行线的性质精品教案.doc

平行线的性质精品教案.doc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 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 ----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a ∥ 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图略)。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学生活动:画图----度量----填表----猜想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 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2.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3.性质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4)doc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4)doc
从而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能弄清与上两节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
学生由教师的引导进行小组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引入资料及出学习学生能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利用这三条性质进行曲适当的推理与论证,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及时性的提出有关的问题解决有关的问题。
组长
教导处
学生结合上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第2周课时9授课时间:2008年3月12日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因为∠1=∠2,
所以∠1=∠2所以a∥b.
因为a∥b,因为∠2=∠3,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2的过程;
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显然,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猜一猜:它还是对的吗? 〖探索3〗
(1)用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 、b.说一说:不利用第三条直线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吗?请画出第三条直线(把它记为c),并说明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根据(公理或定理);
(2)在(1)中再画一条直线d 与直线a 、b 都相交,找出其中的一对同位角,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验证你原来的猜测.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与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本事实,即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它是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 〖探索4〗
如图,请画直线c 截两条平行线a 、b;再在图中找出一对内错角.同学们一定能从直觉判断这对内错角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它是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a
b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如何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
如图,
∵a∥b(已知),
∴∠1=∠3(____________________).
又∠3=________(对顶角相等),
∴∠1=∠2(___________).
以上过程说明了:由性质1可以得出性质2.
〖探索5〗
我们学过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第三种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把这条定理反过来,可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把这条定理反过来以后,还成立吗?
〖练习〗
P22练习
说一说:求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根据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
〖作业〗
P25.1、2、3
〖补充作业〗
如图: 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据什么? (注意: (1)、(2)的根据一样吗?) a
b
1
2
c
a
b
1
2
3
c
5.3 平行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3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它们作简单的逻辑推理;
2.掌握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对话探索设计】 〖复习1〗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三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 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 〖复习2〗
如图,你会根据性质1自己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已知: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 证明: 〖探索1〗
试模仿复习2,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3成立的道理):
如图,已知: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180º. 证明: 〖例题学习〗
P23.例(请注意解题的格式.) 〖探索2〗
如图,AB ∥CD,
a
b 1 2 3
c
a
b 1
2
3 c
(1)在AB 上任取一点E,向CD 画垂线段EF; (2)EF 是否也垂直于AB 呢?为什么? (3)在AB 上另取一点G,向CD 画垂线段GH; (4)在CD 上,点F 、H 外,任取一点I,向AB 画垂线段IJ;
(5)如果说EF ∥GH ∥IJ,对吗?为什么? (6)量出EF 、GH 、IJ 的长,说说你的发现.
〖探索3〗
从探索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是相等的.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概念学习〗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概念复习与比较〗
如果说,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错在哪里?
类似地,如果说,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错在哪里? 〖概念应用1〗
(1)探索2的图中,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多少? (2)如图,若AB ∥CD,求AB 、CD 的距离; (3)如图,若AD ∥BC,求AD 、BC 的距离;
〖概念应用2〗
如图,你
能求出梯形上下底的
距离吗? 你能求出梯形上两腰的距离吗? 〖作业〗
P25.4,5,6,9
A
B
D
C A
B
D C
A D
5.3 平行线的性质(3)
【教学目标】
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对话探索设计】
〖概念理解1〗
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例如: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如果一个数能够被2整除,那么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2.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探索1〗
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
(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
〖概念理解2〗
许多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
.....是题
设,"那么"后接的的部分
......是结论.
〖探索2〗
命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中,题设是什么?
〖探索3〗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对顶角相等.
〖探索4〗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探索5〗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和为0;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4)如果两个数的商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5)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互补;
(6)如果两个角互补,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作业〗
P24.”讨论”,P25.7,8,P28.11.
〖补充作业〗
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b,∴∠1=∠3(_________________);
(2)∵∠1=∠3,∴a∥b(_________________);
(3)∵a∥b,∴∠1=∠2(__________________);
(4)∴a∥b,∴∠1+∠4=18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b(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º,∴a∥b(_______________). a
b
1
2
3 c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