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1]

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

放在了发展工业上。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研究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7:1.0,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各类保障因素,实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比将达到6:1。[2](二)行业收入分配不均

在我国,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平均17.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

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供应等国有企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工资总额的55%。

[5]这种高收入行业中,一般社会普通人员很难进入,再加上各垄断行业的垄断暴利,行业的监管不利,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占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收入差距日趋严重。

(三)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优先发展东部的经济政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变革,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已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反,由于西部地区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植,再加上西部地区为东部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煤炭等能源和原材料,使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悬殊。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居民收入,社会福利远远高于西部,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滞后,收入水平低,工作条件差,很少有人在此投资建厂,西部地区人民无形中失去了很多创富机遇,只能靠原有的弱势经济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部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原因

目前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滋

生了收入差距现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蔓延。政治,法律,监管力度的不完善更加重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概括的说,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因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我国已十分明显。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2倍,1999年为2.6倍,2004年进一步扩大为3.25倍。[2]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先天基础与条件差异外,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严重不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以致于生产资料人均占有量逐年递减,再加上,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市场信息不灵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全,国家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严重失衡。

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拉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资料显示,1978年东西部地区之间个人收入差距为1.2:1.0,1998年扩大为1.94:1,2000年为2.18: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战略。东部地区有先天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

基础好,城镇率高,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多,生产经营便利,再加上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其在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比西部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投资环境差,国家扶植力度不够,优势条件难以发挥,再加上原有的东西部发展差距,国家政策上的制约,以及人们受传统思想的熏陶,从而造成东西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行业内部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

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人口上的巨大压力,我国大部分工业生产部门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劳动力供应过剩状态为生产商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商为获取最大剩余价值,以最低的工资水平无限度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加大了贫富差距的发生。

在同一行业中,由于学历水平,生产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及工作年限的差异,同一工作岗位上的不同员工收入水平福利待遇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行业中,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国家某些行业政策制约了行业的市场介入程度。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市场自由转移,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行业间收入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