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终稿】

合集下载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引言: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是指学者德西和瑞恩于1985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个体在执行任务时的动机和自主性。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而内在动机被视为个体自主性的根本动力。

在任务设计中,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研究者可以提高个体对任务的参与度和持续性,从而促进任务执行效果。

本文旨在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相关理论。

一、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与任务设计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是其自我确定性的表现,可以通过满足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内在动机。

这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

任务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这些心理需求,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

如何设计任务以满足这些心理需求?一方面,可以提供个体更多的自主性,让其能够自主选择任务的方式和内容。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一定的挑战和目标,使个体感到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任务设计还需要注重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以满足人际关系需求。

二、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任务设计与内在动机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内在动机的实现涉及到多个大脑区域的协同工作。

这些区域包括额叶、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和中脑多巴胺系统等。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研究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区域在内在动机实现中的作用,设计更加符合个体认知和脑机制需求的任务。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技术观察参与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脑活动。

通过对脑活动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脑区在内在动机实现中的作用。

这样的研究可以为任务设计提供指导,以刺激特定脑区的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人行为中的内在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人行为中的内在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2016-10-18人行为中的内在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目录一、引言 (2)二、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概念化 (2)三、认知评估理论 (4)Theory perceived causality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4)四、认知评估理论 (7)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rapersonal regulation (7)五、有机整合理论 (8)Mo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8)六、因果定向理论 (10)七、操作性和归因性理论 (11)八、信息处理理论 (12)九、教育 (13)十、心理疗法 (15)十一、工作 (15)十二、体育 (15)分工表 (16)人行为中的内在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一、引言激励研究是对能量的探索和对行为的指引。

激励理论中的能量实质上是人的需要。

一个完整的激励理论必须同时包含有机体为生存和健康必须的需求,以及在于环境交流过程中获得的需求。

而激励理论中的行为关乎有机体的整个过程和结构。

在这个过程和结构中,内外部的激励才有意义,继而通过行动诗需求得到满足。

只有同时拥有这两个基本点,才真正能称得上激励理论。

这本书是基于实证心理学的传统。

从实验性研究出发,探索环境因素对于内发动机的影响,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由此延伸出关于人格的激励理论。

本书核心是关于人类激励的有机理论,并检视了以便这个理论赖以成立的一些研究。

一开始,讨论了内发动机的意义,及其现行概念的演化过程。

第二章中还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概念,并讨论了这个心理学核心理论的形成。

三到六章介绍了三个理论,而这三个理论后来共同构成了今天的自我决定理论。

第三、四章是关于认知评价理论,也是这三个理论中最易于厘清的。

这一理论有大量的实证验证,在这两章以及偏向应用的9到12章都有涉及。

该理论分析了一些事件的影响,这些事件在它们对人的自我决定和技能方面与人行为息息相关。

知识型员工动机管理中自我决定理论的运用-管理心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

知识型员工动机管理中自我决定理论的运用-管理心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

知识型员工动机管理中自我决定理论的运用-管理心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的整合理论, 它为环境和个体差异如何影响动机产生, 以及如何实现外部动机的内化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目前, 传统的激励管理已经不适用于知识型员工, 而自我决定理论为知识型员工的动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本文重点阐述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和其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动机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自我决定; 工作动机; 知识型员工;一、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美国学者Deci和Ryan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理论, 该理论承认人具有自我学习和完善的整合倾向, 社会和环境条件影响这种整合[1,2]。

经过近40年的完善, 自我决定理论共发展出了5个相互联系的子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目标内容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3]是自我决定理论的最早思想, 它提出环境主要通过两种基本的认知过程对内在动机产生影响。

一是导致个体认知过程中的因果关系路径发生改变;二是导致胜任知觉的改变。

在这里, 环境因素被分为信息性、控制性、去动机性三种类型:信息性促进因果知觉与胜任感, 提高内部动机水平;控制性带来压力, 降低自主感, 削弱内部动机;去动机指无效, 降低胜任感, 从而削弱内部动机。

有机整合理论[1]主要解释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 它提出个体自我整合是一个无自我决定到自我决定的连续体, 根据自我整合程度不同, 把个体的动机表现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三种, 由无自我决定动机向自我决定动机发展是一种先天倾向, 这一发展和转化过程就是内化[4]。

内化需要外部环境的滋养, 那就是满足自主、胜任、社会关系这三大心理需求。

因果定向理论[5]主要阐述自我整合的个体差异。

它指出在特定情境下, 外部动机的内化程度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个体间的差异。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迈斯特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程度。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需求:自主性、能够掌控自己行为的感觉;能力感,即认为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归属感,即与他人建立关系和感到被接纳的需求。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动机。

外在动机指的是人们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某种行为。

内在动机是因为人们对某项活动本身感兴趣、乐在其中而进行该项活动。

自主性动机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目标和意义产生内在满足感。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满足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作动机,促进积极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反之,如果这三种基本需求受阻碍,个体的作动机会受到影响,表现为消极或抑郁的行为。

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中,自我决定理论也有一定的应用。

给予学生或员工在课程或工作中的选择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力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或工作动机。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也能增强个体的归属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对行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可以促进作动机的理论模型。

这一理论在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一、引言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个体内在动机的发展和支持。

该理论探讨个体在行为和决定背后的动机,并提供了洞察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1. 自主性自主性指个体对其行为和选择的主动性,其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欲望。

自主性是自我决定理论中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

2. 立场感立场感是指个体对于某个行为或决定的内在认同感。

当个体感到立场感,他们更有可能持续和投入到这个行为或决定中,因为这符合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欲望。

3. 外部激励与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动机两种类型。

外部激励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而内部动机则是个体内在的需求和欲望驱动的行为。

三、自我决定理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 自我决定支持自我决定支持会提升个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其更多地实现自己真实的愿望和目标。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他人的鼓励、社会环境的认可,以及个体内部自我肯定的力量。

2. 自我决定阻碍自我决定阻碍会负面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造成个体不愿意投入到某种行为或决定中。

这种阻碍可能来自外部限制、强制性的要求,或个体内部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

四、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和工作中的应用1. 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了解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和鼓励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立场感。

2. 工作中的应用在工作场所,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地工作。

领导者可以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五、结论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对个体内在动机的深入理解,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对行为和决定的影响。

了解和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深入研究中学教师的工作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由Deci和Ryan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着重于理解个体如何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自我动机。

这一理论为理解教师工作动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如何被激励,以及这些激励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和职业发展。

本研究将对中学教师的工作动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他们的工作动机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我们将结合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要素,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感,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教师的工作动机。

我们还将关注教师的个人和职业成长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在工作环境中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如何激发和维持教师工作动机的实用建议。

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对自我动机的理解和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提升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框架,尤其在动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它强调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满足内在需求的过程中,自我决定的重要性。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包含了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以及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等四个子理论,这些子理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针对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的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教师动机研究多从外在奖励和惩罚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教师内在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而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教师的工作动机不仅来源于外在的奖励和惩罚,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实现和需求的满足。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自我决定理论在工作动机提升方面的应用与影响。

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注个体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满足内在需求的过程中,如何形成和发展自主、胜任和关联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和维持工作动机。

本文首先将对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阐述,包括其基本理念、关键要素及其在工作动机中的作用。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通过满足员工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关联需求,以及优化组织环境和工作设计,来有效促进工作动机。

本文还将对自我决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进行讨论,以期为提升员工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组织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要素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目标设定和内在满足感的心理学理论。

SDT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的倾向,这种倾向被称为自我决定的需要。

满足这些需要可以促进个人的内在动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基本需要: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联需要。

自主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被外部因素所控制。

在工作中,这意味着员工希望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参与,能够自由选择任务和目标,而不是被强制执行。

胜任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能够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在工作环境中,这要求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适当的反馈机制,使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关联需要则是指个体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感到自己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

在工作场所,这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社交互动和归属感的培养来实现。

为了满足这些基本需要,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

组织应该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允许员工参与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思想汇报:自我激励与工作动力的关系

思想汇报:自我激励与工作动力的关系

思想汇报:自我激励与工作动力的关系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一名员工,非常荣幸能够在年度报告中与大家分享我的思想汇报。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我深入思考并认真总结了自我激励与工作动力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收获和体会,现在将向大家分享。

首先,让我从自我激励的角度谈起。

自我激励是指在工作中主动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和动力,自觉地寻找并解决问题,提升个人能力和绩效。

在工作中,我认为自我激励的关键要素有两点:明确目标和积极思维。

明确目标是自我激励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很容易在工作中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时常反思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和期望,不断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实际可行的计划来达成这些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明确的目标能够提供明确的方向,帮助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激发内在的动力。

而积极思维又是实现自我激励的关键环节。

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积极面对并正视问题,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方案。

我经常告诉自己,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就能从中找到突破口,解决问题,并获得成长和进步。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自我激励与工作动力之间的关系。

自我激励是工作动力的源泉,而工作动力又是持续自我激励的结果。

在我个人经历中,我发现自我激励不仅能够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激发我的工作动力,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正是因为有了自我激励,我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而这种持续的工作动力又进一步激励我不停地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机会,以获得更好的工作表现和个人成长。

总结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自我激励和工作动力的有效结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然而,我也深知自己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因此,未来的计划和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自我激励,持续提高工作动力,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三篇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三篇

动机,指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以下是分享的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1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和RyanRichard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

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涉及人的三个基本需要:能力需要(Competence),关系需要(Belonginess),自主需要(autonomy),这些需要满足导致人们幸福感和社会发展,因此被视为人本质的生活目标。

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和无动机(Amotivation)三种类型。

1.内部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Deci和Ryan,1985)。

它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兴趣、满足感等密切相关,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

Vallerand (1997)把内部动机分为三种类型:(1)了解刺激型(IM-Knowledge)。

它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周围的事物,探索世界,满足个人好奇心或兴趣的动机类型。

(2)取得成就型(IM-Achievement)。

它是与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相关的动机类型,在这种动机的调节下,个体遵循内在需要迎接挑战,超越自我。

与了解刺激型动机比较,它具有更多的自我决定的成分。

(3)体验刺激型(IM-Stimulation)。

它是最具有自主性的内部动机形式,个体把行为完全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

我的职业规划与求职动机

我的职业规划与求职动机

我的职业规划与求职动机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规划和设想的过程,而求职动机则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寻找职业机会的内在动力。

这两者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职业规划和求职动机。

职业规划:对我而言,职业规划是一项持续进行的过程,帮助我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目前,我的职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相信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

因此,我将把学习作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课程,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拓宽职业发展机会:我计划通过积极参与社交和行业活动,扩大人脉关系。

与各类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将帮助我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并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此外,我还计划参加实习或志愿者工作,以积累实践经验和展示个人能力。

3.设立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我认为在职业规划中,设立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非常重要。

短期目标可以是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如参加某项专业认证考试、完成一份重要项目等。

而长期目标可以是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如担任某个职位、创办自己的企业等。

通过制定目标并付诸努力,我相信我能够逐渐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求职动机:每个人在求职时都有自己的动力和目标。

以下是我个人的求职动机:1.追求专业发展: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将为我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期望在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中,与优秀的同事共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

2.追求个人成就:我渴望通过工作实现个人成就感。

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取得出色的业绩,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相信只有在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追求创新和挑战:作为一个有志向和进取心的人,我喜欢面对新的挑战,并愿意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

我相信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我的潜能,推动我不断创新和成长。

自我决定理论与动机驱动的心理规律

自我决定理论与动机驱动的心理规律

自我决定理论与动机驱动的心理规律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迪奇·瑞恩(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恩(Richard Ryan)共同提出的,该理论旨在探讨人类行为中的动机驱动力和心理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于满足内在动机和心理需求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会不断努力寻求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的平衡和发展。

一、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天生具备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

这三种需求又构成了一个内在的动机系统,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和努力。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个体在行为和决策中感受到自主权和自由选择的程度。

个体在追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寻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追求与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并追求自主决策的自由。

2. 能力感:个体追求能力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获取成就感和自我肯定。

能力感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水平的评价,以及对于克服困难和进步的努力的感受。

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对于归属感和关系的需求。

个体追求积极的人际交往,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联系,以满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社会需求。

二、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驱动的解释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从内心深处产生活动的兴趣和需求,不受外在奖励和惩罚的驱动。

个体在追求内在动机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的满足,从而获得更高的心理满足感。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外界的激励和奖励来驱动自己的行为。

外在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奖励导向和外在惩罚导向的动机。

个体在追求外在动机的过程中,可能会牺牲自主性和内在满足,只追求目标的外部回报。

三、自我决定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也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和健康等实际领域中,并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1. 教育领域:在教育中,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选择权和自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摘要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决定因素。

本文将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背景和主要概念,并探讨其与作动机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自我决定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的驱动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动机。

1. 引言作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来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机的本质和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应运而生。

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德西与莱恩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其核心概念是个体的自我决定性和心理需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来提高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动机。

2.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源自于满足三种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人际关系。

自主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选择和控制的需求;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挑战和成长来满足自身能力的需求;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的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个体满足这些心理需要时,他们的动机会更强,表现更积极。

3.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作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源自于个体对于活动的兴趣和享受,而外在动机则源自于外部奖励和压力。

研究发现,内在动机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需要密切相关。

当个体感到自己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控制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内在动机。

这意味着,个体在工作和学习中感到更自主的时候,他们更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动机水平和积极性。

相反,外在动机往往会削弱自主性和满足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需要。

当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感到受到外部奖励或压力的驱使时,他们的动机往往会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作动机,我们应该关注个体的自主性需求,为其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控制的机会。

4.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提高作动机了解自我决定理论的原则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工作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个体的作动机。

以下是一些应用自我决定理论的方法:4.1. 提供选择给予个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增强他们的作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和满足感等内在原因而进行某种行为,而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外部压力、奖励或惩罚等外在原因而进行某种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为持久和有效,因为它能够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自我决定理论还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内在动机:自主性动机、胜任力动机和归属感动机。

自主性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行为过程的控制感和自我决策的满足感而进行某种行为;胜任力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自身能力和技能的挑战和提升而进行某种行为;归属感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他人认同、接受和归属的渴望而进行某种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教育、管理、健康和心理学等。

在教育领域,自我决定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通过提供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管理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提供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健康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应该关注自身的内在动机,通过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来激发个体的健康行为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个体行为动机的理论框架,强调了内在动机的重要性以及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通过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提高其行为表现和幸福感。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简称SDT)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该理论由心理学家瑞恩(Edward L. Deci)和瑞安(Richard M. Rya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强调了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对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自主性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和满足感等内在原因而进行某种行为。

这种动机能够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个体更加投入和享受所从事的活动。

探索自己的职业动机我的自我分析报告

探索自己的职业动机我的自我分析报告

探索自己的职业动机我的自我分析报告探索自己的职业动机 - 我的自我分析报告自我分析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常常需要进行的一种评估工具。

通过深入分析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本文将探讨我个人的职业动机,并根据自我分析的结果提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构想。

首先,我会在篇幅开头部分提出自己的职业动机。

然后,在主体部分,我将分析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以求寻找合适的职业方向,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方向与我的职业动机相契合。

最后,我将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设想,并探讨实现职业目标所需的步骤和策略。

职业动机是驱使我们寻求特定职业的内在动力。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最感兴趣的是人际交往与协作。

我喜欢与各种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

这种交流的过程能够帮助我提高自身的人际关系技巧,并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我也十分重视团队合作,我相信集体的力量能够创造出更加出色和富有成就感的工作成果。

在探索自己的职业动机时,除了兴趣外,价值观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深信,对他人提供有益的服务和贡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价值观。

我希望将我的工作与社会影响力相结合,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我也非常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基于对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深入分析,我发现自己具备一些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

首先,我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我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这使得团队合作和协作成为我的强项。

其次,我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使我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此外,我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鉴于我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我认为以下职业方向与我的职业动机相契合。

首先,我对人力资源管理非常感兴趣。

这个领域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帮助我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工作动机理论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

工作动机理论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

工作动机理论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
孙岚;秦启文;张永红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9)006
【摘要】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的高低程度视作一个连续体,指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的健康发展.这一理论在教育、保健、体育领域内已广受关注.国外的学者开始将该理论引入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之中,研究发现:自主支持比受控的工作环境和领导方式更能促进组织公民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等.【总页数】6页(P75-80)
【作者】孙岚;秦启文;张永红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C93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入党动机培养模式研究--以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为视角 [J], 张苗
2.自我决定理论——动机理论的新进展 [J], 林桦
3.锻炼心理学中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新进展 [J], 翟一飞;杨俊敏;张大庆;苏煜
4.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视角下的体育学习效果研究进展 [J], 胡小清; 唐炎; 黄霞;
张加林; 范卉颖
5.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下听障学生家校结构支持的个案研究 [J], 乔慧芳;孔娟;李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终稿】

组织行为学学报26, 331-362 (2005)收稿日期 2005年1月8日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Marylene Gagne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肯考迪亚大学约翰莫尔森商学院管理系Edward L. Deci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临床和社科心理学系摘要:阐释外在动机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的认知评价理论在组织行为学文献中受到了初步的关注。

然而,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简单地一分为二的划分方法,使得该理论难以直接应用到工作环境中。

我们要依据自主程度的不同来区分外在动机,因而有了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医疗保健和体育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描述了一种工作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并阐释了它与其他组织行为学理论之间的联系。

引言在Vroom(1964)的期望价值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上,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出了一个有关内在和外在工作动机的模型。

内在动机意味着,人们因为发现一件事情很有趣而去做这件事情,并且人们从这件事情本身获得一种自发的满足感。

相反地,外在动机则需要一种手段,例如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这使活动和结果可以分离,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满足感来自于这件事情导致的外在结果而不是事情本身。

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倡对工作环境进行建设,使得有效表现可以同时得到内在和外在的报酬,这样的结果转而也可以产生一种完全的工作满足感。

这可以通过拓展工作的趣味性来达到,从而使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更高,也可以通过依工作绩效而定的加薪、提拔等外在报酬手段达到。

该模型中暗含了这样一种假设——内在和外在报酬是可叠加的,都能够增加工作满足感。

Porter和Lawler的模型,Vroom的理论,以及其他的期望价值理论都只是一种公式化的构成,其中许多确定和精炼的因素来自于详细设计的调查研究(见Michelle,1974年)。

然而,调查中的一个关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可加性的分支仍存在问题和争议的。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有机整合理论所归类的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在自主性维度上是一个连续体, 内在化程度越高,自主性越强。总体来说,根据自主性程度的强弱,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 动机属于控制性动机,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调节属于自主性动机。在连续体中,个 体动机类型可以不断转变,但不一定按连续体的顺序转变。比如,一个人一开始从事某项 活动是外部调节动机(如奖金),随着他不断地从事这项活动,慢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到活动中的有趣 特性,认同了活动的价值,其动机类型就转变为整合调节。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外部动机内 在化的过程,下文会加以阐述。外部动机的 4 种类型的内在化转变相对容易,需要个体吸 收和认同外部规则,但由外部动机转变为内部动机则是一个质的变化,相对更为困难。研 究表明,那些内在不喜欢自己工作,却认同自己工作并感觉有义务工作的人(整合调 节),虽然会有较好的绩效,但也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职业生涯
一、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e Theory)是由心理学家 Deci 和 Ryan 共同创建的一 种动机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自我决定的,或是出于自主性动 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是积极主动的,天生就会追求发展、心理健康和幸福,而追 求这些的动机是源于个体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当个体 的基本心理需要被满足时,他们的绩效、健康和幸福感会比不满足时要高。自我决定理论 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目前已经应用于心理健康、组织管理、医疗保健、体育运动等多个研 究领域,并得到了大量的实证验证。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也是在不断谋求绩效、发展 和成功,所以本文认为自我决定理论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 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对其进行梳理,同时,从个体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讨论自我决定理论 的作用和意义。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

心理科学进展2010, Vol. 18, No. 5, 752–759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 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张剑1张建兵1李跃1 Edward L. Deci2(1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ew York 14627-0266, 美国)摘要自我决定理论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理论。

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哲学基础, 从有机辩证的视角梳理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思想, 并对组织背景中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框架的工作动机研究进行了综述, 结论认为满足胜任、关系和自主三种心理需要的组织环境因素是增加内部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 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内部动机; 内化; 工作动机; 心理需要分类号 B849; F2411 前言工作动机指的是一系列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 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部与外部力量(Pinder, 1998)。

内部动机指的是因为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等从而使个体产生的工作欲望。

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地认为内部动机具有适应性, 与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卷入、良好的工作绩效、尤其是创造性存在正相关; 外部动机指的是因为工作以外的内容, 如物质报酬、他人承认或其他与结果相连的因素所导致的工作愿望。

关于外部动机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存在分歧: 早在20世纪70年代Deci和Ryan (1985a)发现外在奖励会对个体随后的兴趣产生削弱作用; 而1996年, Eisenberger和Cameron基于元分析, 指出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任何削弱效果都能够避免, 奖励可以促进个体的创造性(张剑, 郭德俊, 2003)。

前不久, 日本索尼公司的前董事天外伺郎(2007)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提出追求量化的绩效目标导致索尼公司中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团队精神消失, 使得索尼由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从实践的角度揭示出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削弱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学报26, 331-362 (2005)收稿日期 2005年1月8日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Marylene Gagne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肯考迪亚大学约翰莫尔森商学院管理系Edward L. Deci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临床和社科心理学系摘要:阐释外在动机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的认知评价理论在组织行为学文献中受到了初步的关注。

然而,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简单地一分为二的划分方法,使得该理论难以直接应用到工作环境中。

我们要依据自主程度的不同来区分外在动机,因而有了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医疗保健和体育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描述了一种工作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并阐释了它与其他组织行为学理论之间的联系。

引言在Vroom(1964)的期望价值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上,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出了一个有关内在和外在工作动机的模型。

内在动机意味着,人们因为发现一件事情很有趣而去做这件事情,并且人们从这件事情本身获得一种自发的满足感。

相反地,外在动机则需要一种手段,例如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这使活动和结果可以分离,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满足感来自于这件事情导致的外在结果而不是事情本身。

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倡对工作环境进行建设,使得有效表现可以同时得到内在和外在的报酬,这样的结果转而也可以产生一种完全的工作满足感。

这可以通过拓展工作的趣味性来达到,从而使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更高,也可以通过依工作绩效而定的加薪、提拔等外在报酬手段达到。

该模型中暗含了这样一种假设——内在和外在报酬是可叠加的,都能够增加工作满足感。

Porter和Lawler的模型,Vroom的理论,以及其他的期望价值理论都只是一种公式化的构成,其中许多确定和精炼的因素来自于详细设计的调查研究(见Michelle,1974年)。

然而,调查中的一个关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可加性的分支仍存在问题和争议的。

明确地说,早期的可加性假说研究发现,有形的外在报酬会降低内在动机,而口头赞扬却能强化内在动机(Deci,1971年)。

这就暗示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同时积极地或者消极的互相作用,而不是互相叠加。

基于几个早期的实验,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Deci,1975年;Deci和Ryan,1980年)旨在解释外在动机因子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首先,诸如有形奖励,截止日期(Amabile, DeJong, & Lepper, 1976),监督(Lepper和Greene,1975年)以及评价(Smith,1975年)之类的外部因素,会趋向于降低自主意识,引发知觉控制感(PLOC)从内部到外部的改变(de Charms,1968年;Heider,1958年),并且会削弱内在动机。

相比之下,一些外部因素诸如提供工作安排的多种选择,则会强化自主意识,引起知觉控制感从外部到内部的转变,并且会强化内在动机(Zuckerman 等人,1978年)。

认知评价理论更进一步指出,对于内在动机来说,胜任意识和自主意识一样重要。

研究表明,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具有高度的内在动机作用(例如,Danner和Lonky,1981年),并且,在人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出色地完成工作绩效时,强化他们的胜任意识,这样的正反馈(Deci, 1971)会有助于增强内在动机(Fisher,1978年;Ryan,1982年)。

此外,降低可感知的胜任感的负反馈会同时削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从而造成人们的动机缺乏(Deci 和Ryan,1985年a)。

认知评价理论命题的基础是这样一个假设:人们需要感到自己是自主的、有能力的,所以能够提升自主意识和胜任意识的社会环境因素会强化内在动机,而弱化这些因素就会削弱内在动机,使得人们受意外事件控制,或导致动机缺乏。

有关弱化动机作用和认知评价理论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由此还产生了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试图支持、定义、延伸或者驳斥弱化作用和认知评价理论的实地研究。

最终,一个包括了128个实验室实验的元分析证实,正反馈强化内在动机,而有形奖励会显著削弱内在动机(Deci、Koestner和Ryan,1999年)。

Deci等人的元分析也证实了,认知评价理论假设确实指明了弱化作用的限制条件。

换句话说,该理论说明了,当报酬不是基于特定工作安排而被给予的时候(类似于发放工资),或者当报酬并没有被期望获得的时候(类似于额外奖金),有形的外部报酬不会削弱内在动机。

另外,Ryan、Mims和Koestner(1983年)发现,当报酬是基于高质量的工作绩效的,并且所处人际环境是支持而不是施压对抗的时候,相比于既没有报酬又没有反馈的情况,有形报酬会强化内在动机。

然而非常显著的一点是,与能够得到积极反馈的实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相比,这些基于工作绩效的报酬会导致更低的内在动机。

尽管如此,Deci等人的元分析还是指出了几种不会产生有害影响的报酬方法。

如前所述,内在动机弱化的说法从它在相关文献中(Deci,1971年)出现伊始,就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论。

尽管Deci等人(1999年)的元分析肯定地表明外部报酬会削弱内在动机,但是最近的一些工作动机理论仍然拒绝承认这个说法的稳健性。

例如,Kehr(2004年)认为,如果给予的报酬会使激发工作乐趣的潜在作用失效,那么这种报酬才会破坏内在动机。

然而,这样的说法只是纯粹的推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基于实际经验的支持。

此外,对这种假设的支持预期,按参与度或完成度给予的有形报酬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内在动机,所以如果Kehr的理论推测是正确的,这便意味着这些报酬实际上必会使隐含的兴趣激励失效。

调查显示的结果与认知评价理论一致,都表明偶然性的有形奖励和其他外部因素,例如竞争和评估等,会对诸如创造力、认知灵活性以及已经被发现和内在动机有关的问题处理等行为的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例如,Amabile、Goldfarb和 Brackfield,1990年;McGraw, 1978年)。

举个例子,McGraw和McCullers(1979年)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金钱奖励会降低认知灵活性。

Erez、Gopher和Arzi(1990年)则发现在处理目标困难的复杂任务时,金钱奖励会人们的工作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动机理论之一——认知评价理论存在的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内在动机被外部报酬削弱这一现象以及与这一现象相关的认知评价理论在组织学类文献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以至于Ambrose和Kulik(1999年)将认知评价理论列为七大传统组织动机理论之一。

但是这种注意力很快就消散了,这也是有诸多原因的。

首先,大多数对认知评价理论进行炎症的研究是实验室实验,而不是组织研究。

其次,我们很难把认知评价理论的命题与和广为流行的行为和期望价值理论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第三,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在工作组织中的许多活动没有内在的乐趣,并且使用诸如因参与而增强内在动机的策略并不总是可行的。

第四,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挣钱,所以使用金钱奖励作为主要的动机策略似乎更为实际,也更为吸引人。

第五,认知评价理论似乎想要暗示,管理者和管理学理论家必须专注在其中一点——要么是通过参与和许可来强化内在动机的同时使外部因素作用最小化,或者,在忽略内在动机的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奖励和其它外部偶然事件来使外在动机最大化。

1985年,Ryan、Connell和Deci第一次提出使用内在化的概念对外在动机进行区分性分析,这也直接联系到上面所提到的对于认知评价理论的众多批判的最后一个,并且也对其他几个也有所提及。

内在化指的是“接受”一种行为调节和这种调节基础的价值。

Ryan等人关于受外在动机的行为如何能成为自主性的行为的理论,连同关于因果导向的个体差异的研究(Deci & Ryan, 1985年b),从理论上引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DT)(Deci和Ryan,1985年a,2000年;Ryan和Deci,2000年)的构想。

这一构想包含了认知评价理论的内容,但是视野上更为广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自我决定理论,回顾作为其依据的调查研究,并就其与其它工作动机理论进行比较,列出一个研究调查时间安排,并且讨论它和组织行为与管理之间的关联。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的区别。

自主动机包括凭借自我意志行事以及拥有选择的经验。

用Dworkin(1988年)这样一位哲学家的话来说,自主就是用最高程度的深思熟虑来认同自己的行为。

内在动机正是自主动机的一个例子。

当人们因为发现一件事有趣而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就是完全凭借意志来做这件事的(比如说,我工作因为工作很有趣)。

相反地,受控就是因为压力,因为一种必须去做这件事的意识才去行动。

在早期的一些实验中,学者们发现使用外部报酬会引起受控动机(例如,Deci, 1971年)。

自我决定理论假设,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在潜在的调节过程和相关体验上是不同的。

该理论更进一步指出,行为的特性可以按照自主和受控两种因素相对的程度来区分。

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都是有意识的,二者都与缺乏目的与激励的动机缺乏相对立。

外在动机和自主连续体受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驱动的内在动机行为原型上具有自主性。

然而,自我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外在动机会因其自主或是受控的程度不同而改变。

无趣的活动(也就是说,这些活动没有内在激励)需要外在动机,因此它们最初被付诸行动是依靠对于行为和预期结果间存在可能性的感知,例如含蓄的赞成或有形奖励。

在自我决定理论内,当一个行为被激励的时候,就被称作是被外部调节的,也就是被与个体外部的偶然性事件所激发和维持的。

这是外在动机一种传统的类别,也是受控动机的一种标准模型。

当外部有调节的时候,人们就会遵照一种要获得预期结果并避免意外结果的意识去行动,因此人们只有在行动是对预期结果有帮助的时候,才会有动力去实施行动(例如,当我上司看着的时候,我就会工作)。

比较内部和外在动机的时候,外部调节会被视作外在动机的一种类型。

当行为调节和与这种调节有关的重要因素被内在化的时候,外在动机的其它类型就产生了。

内在化的定义是,人们接受一些价值观、态度或者其他调节性架构,将外部的行为调节转化为内部监督,因此也不再需要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存在(因此,即使我的上司没有监督,我也进行工作)。

可是,尽管大多数内在化理论将其看作是一分为二的——一项调节要么是个体外部的,要么是已经被内在化的,但是自我决定理论设定了一个受控—自主连续体来描述外部调节被内在化的程度。

当外在动机行为的内在化的越充分,自主程度就会越高。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化是一个全局性的术语,它涉及到三个不同过程:摄入、认同和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