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二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依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尤其是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问题一:学生对数字理解不够深入由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
他们可能能够背诵数字,但却并不知道数字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
解决方法:数码拼图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例如,数码拼图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字的概念。
通过把数字用拼图的方式拼凑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手动操作来理解数字之间的联系。
问题二:学生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小学二年级学生通常缺乏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较为固定化,没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也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解决方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自主发现、思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绘图等方式开展探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问题三: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低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较低,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解决方法: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采用课堂游戏、趣味竞赛等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数学活动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四:教学内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加减法、数的顺序、时钟等方面,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和不良心态,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
解决方法: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完整word)二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问题及解决方法.pdf
二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问题及解决方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本身其实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加上口算能力也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难点难倒他们。
但是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却经常出现错误,正确率一直不高。
教师开始留意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在书写时比较急躁,导致数字书写不清楚,做题时误导了自己而产生错误;②审题不认真,受上一题影响抄错了运算符号;③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了数字,抄错题目;④计算过程中运算混乱,加法当乘法,减法当加法,甚至个位上做加法,十位上当减法做;⑤进位加法满二十时仍用过去满十的方法只进1,或者进位对了,但在计算时忘记加进位;减法忘点退位点而出现计算失误;⑥横式的结果抄成验算结果;⑦做完不检查,不验算。
对于学生出现上述的种种错误,教师感到很着急,和同年级的老师一交流,发现孩子都比较容易出现以上的错误,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同一个年龄段孩子思维发展的共通性。
但这些错误中,也有因我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完美和不注意造成的。
就这些原因,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帮助孩子纠正: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开始动笔计算。
(2)细心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全部计算完成后,教育学生一定要仔细检查(也可以每做完一题就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快速地进行检查。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大的计算问题的出现)。
(3)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都要写得干净整洁。
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不是一节两节课可以养成的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把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灌输在头脑中,体现在每一次的做题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数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本文将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入的问题1.1 问题分析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读写、算法的认识与运算、数的比较与排序等。
由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尚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困难。
1.2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1)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教具、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个别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缺乏数学的实际应用意识的问题2.1 问题分析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大多以抽象概念和计算为主,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对数学实际应用意义的认识。
2.2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1)利用身边的实际例子,将数学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数学的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3)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3.1 问题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还不成熟,注意力往往不能持续集中,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扰。
3.2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置合理的教学环境,保持教室的整洁与安静,减少学生分心的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数学学习。
(3)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小学二年级数学常见问题和解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常见问题和解答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数学知识的引导者,老师们需要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并为学生们提供清晰的解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
首先,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经常会遇到混淆“借位”和“进位”的问题。
借位和进位是加减法中两种重要的技巧,它们帮助学生处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问题。
举个例子,当计算 47 + 28时,学生需要在个位数和十位数之间进行进位操作。
具体来说,7 + 8 等于 15,这时需要把 5 写在个位上,1 进到十位上,与 4 和 2 相加得到 7。
最终结果是75。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会逐渐掌握这一技能。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关于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在二年级,学生们通常会接触到简单的乘法和除法。
例如,计算 3 × 4 或 12 ÷3。
在乘法中,学生需要理解“乘”的含义,即多次相加。
例如,3 × 4 表示将 3 加四次,得到12。
在除法中,学生需要理解“除”的含义,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例如,12 ÷ 3 表示将 12 分成 3 份,每份是4。
通过使用实际的物体或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会使他们更容易掌握。
在解决应用题时,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
应用题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问题可能是“李明有 15个苹果,他给了小红 7个苹果,李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首先理解题意,然后确定使用哪种运算方法。
对于上述问题,学生需要用减法来解决,即 15 - 7 =8。
通过反复练习和讨论,学生会变得更加熟练。
时间的认识也是二年级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们需要学会读钟表,并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和分钟。
例如,学生需要能够说出“现在是 3 点 15分”以及理解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老师可以通过使用玩具钟表或实际钟表来帮助学生练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针对学生口算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针对学生口算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个别学生在口算中出现个别口诀记忆出错,或在口算时看错运算符号,如将32--4当作32除于4这样的问题。
对策:1、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准确巩固口诀。
如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四人小组对口令;利用手指法帮助记忆9的口诀;要求每个学生整理自己的测验卷、作业本找出做错的集中在一起出题目给同桌做,然后帮同桌该,这样能减少单调枯燥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师也可以在每堂课中利用一两分钟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口诀进行讨论和强化。
问题二:学困生在计算除法时速度慢。
对策:学困生智力方面通常没有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顺利地将81句口诀完整无误地顺背下来,乘法的计算速度也不慢,但在计算除法时,由于对口诀的熟练程度还不够,所以不能灵活地很快想到应该利用哪一句口诀来求商。
为此,我重点教会他们学会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试商,而不是口诀的第一句开始背起来找。
这可以大大帮助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提高计算速度。
(完)。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乘法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乘法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将学习乘法,解决乘法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乘法的题目类型和解决方法:
1. 简单的乘法口诀问题:例如,在十以内的乘法中,求解2 x
3的结果。
学生可以使用乘法口诀,将2 x 3分解为2 x 2 + 2 x 1,然后相加得到6。
2. 乘法问题的图形解释:例如,给定一个有3行4列的矩形,每个格子有1个苹果,学生需要计算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3 x 4的乘法,得到12个苹果。
3. 空白数独解决问题:例如,给定一个空白的数独,其中一些数字已经填好了,学生需要通过乘法计算来填写空白格子。
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数字和乘法运算规则,计算出每个格子的数字。
4. 面积问题的解决:例如,给定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需要计算出该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长 x 宽的乘法运算,得到面积。
这些是常见的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乘法的题目类型和解决方法,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乘法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年级数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完整版)
二年级数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二年级数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数的感知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2、在教学课堂中教学情境把握不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在算法多样化的认识上有偏差,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4、计算能力不强,学生的两极分化很严重,差生较多。
5、学生由于粗心,有时经常看错题或者誊写错数字,导致到最后计算也出错。
6、有些学生确实没有把正确的计算方法学到位。
7、平时练习量达不到。
整改措施: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口算,笔算,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每天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
从第一次月考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
避免学的比较死。
5、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人而异。
6、进一步加强学生专心致志,细心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7、关注后进生的状况。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2。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莲湖区前卫路小学张玲这次对学生进行了二年级一班计算能力调研,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是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及提出纠正的方法。
一、计算错误的类型分析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
如:34 -16 = 16 、5 × 6 = 11、42 + 18 < 60 等都是错误,如果只考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具体错误类型可归纳如下:1、口算错误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两种情况。
(1)计算失误。
例如:6+45=52(2)口诀混乱。
例如:2×6=18 6×8=482、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算法则错误。
(2)运算顺序错误。
例如:34-16+14=34-30=4(3)算理不清。
例如:(1)0×5=5 (2)2+8×3=303、其他错误(1)误认。
误认这种错误是属于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是比较常见。
(2)误写。
误写也叫笔下误,就是本来计算正确,但在写答案结果时出现了笔误而产生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也经常发生。
(3)误算。
误算多发生在多位数加减的过程中,在某一位进行计算时,发生了加减的混乱,该加的减了,该减的加了。
比如计算时进、退位搞错,有的该退位的不退,不该的退的又偏退了;不该进位的进了,该进位时又忘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解决混合运算难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解决混合运算难题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解决一些复杂的算术问题。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相对较难的挑战。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混合运算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混合运算难题的方法,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练习。
一、先解决括号内的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常常会出现括号。
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例如,题目中给出:2 + (3 × 4),我们就先计算括号内的3 × 4,得到12,并将原题变为2 + 12。
这样,我们就更容易计算出最终的答案。
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题目中给出:3 + 4 × 2,按照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我们先计算4 × 2,得到8,然后再加上3,最终的答案为11。
除非题目中出现了括号,否则我们要始终遵守从左到右的计算规则。
三、注意加减乘除的运算优先级在解决混合运算难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牢记加减乘除的运算优先级。
一般来说,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
例如,题目中给出:4 + 3 × 2,我们应该先计算3 × 2,得到6,然后再加上4,最终的答案为10。
正确理解并运用运算优先级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题。
四、注意整数和小数的运算在混合运算中,有时会涉及整数和小数的计算。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整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
例如,题目中给出:5 ÷ 2,我们应该知道5除以2得到2.5,而不是2。
熟悉整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综上所述,解决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中的混合运算难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先解决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时,要注意加减乘除的运算优先级以及整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
二年级的难题30道
二年级的难题30道一、数学运算类1. 小明有25颗糖果,小红比小明多13颗,小刚比小红少8颗,小刚有多少颗糖果?解析:首先求出小红的糖果数,因为小红比小明多13颗,所以小红有25 + 13 = 38颗。
然后小刚比小红少8颗,那么小刚有38 8 = 30颗。
2. 计算:36+27 19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36+27 = 63,再算63 19 = 44。
3. 学校有56本故事书,分给一年级23本,又买来15本,学校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解析:先算出分给一年级后剩下的本数,即56 23 = 33本。
然后又买来15本,现在有33+15 = 48本。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18 25 = 12解析:可以先把( )+18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减去25等于12,那么这个整体就是12 + 25 = 37。
所以括号里的数就是37 18 = 19。
5. 一个数除以7,商是8,余数是5,这个数是多少?解析:根据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
这里除数是7,商是8,余数是5,所以这个数是7×8+5 = 56 + 5 = 61。
二、长度单位类6. 一根绳子长3米,剪去12分米后,还剩多长?(注意单位换算)解析:因为1米 = 10分米,3米 = 30分米。
剪去12分米后,还剩30 12 = 18分米。
7.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红比小明高10厘米,小红身高多少厘米?解析:1米30厘米 = 130厘米,小红比小明高10厘米,所以小红身高130+10 = 140厘米。
8. 把3根5分米长的绳子连接成一根长绳,连接处用去5厘米,连接后的长绳长多少分米?解析:3根5分米长的绳子总长度是3×5 = 15分米。
连接处有2个,每个5厘米,5厘米 = 0.5分米,2个连接处共长2×0.5 = 1分米。
所以连接后的长绳长15 1 = 14分米。
三、图形认识类9. 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度?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角是直角(90度),那么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是180 90 = 90度。
解答小学二年级的计算难题
解答小学二年级的计算难题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到更复杂的计算难题,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为您解答小学二年级的计算难题,并提供一些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加法计算难题加法是小学二年级的基础计算内容。
然而,有些加法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
比如:45 + 27 = ?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采用逐位相加的方法来求解。
首先,我们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即5 + 7 = 12。
由于12是两位数,我们要将十位上的数进位到十位数上,所以答案的个位数是2。
接下来,我们将十位数相加,即4 + 2 + 1(进位的数)= 7。
所以,45 + 27 = 72。
二、减法计算难题减法计算是小学二年级的另一个重点。
有些减法题目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例如:89 - 53 =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借位减法的方法。
首先,我们从个位数开始减,即9 - 3 = 6。
接下来,我们将十位数相减,即8 - 5 = 3。
所以,89 - 53 = 36。
三、乘法计算难题乘法是小学二年级的进阶计算内容。
一些乘法题目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挑战。
例如:23 × 4 = ?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使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
首先,在个位数上我们计算3 × 4 = 12,所以我们将2写在十位上,将1写在个位上。
接下来,在十位上我们计算2 × 4 = 8。
最后,我们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连,得到答案23 × 4 = 92。
四、除法计算难题除法是小学二年级的较为复杂的计算内容。
解决一些除法题目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有难度。
例如:56 ÷ 8 = ?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使用长除法的方法来求解。
首先,我们将8除入56,得到7。
然后,我们将7乘以8,得到56。
因为56等于56,所以答案为7。
所以,56 ÷ 8 = 7。
五、计算难题技巧除了学习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技巧来解决计算难题:1. 将问题转化为实际情境:将抽象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使用物体进行计算实践。
二年级笔算加减错误分析及策略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二年级学生笔算加减的错误分析及策略郭家堡乡中心校潇河湾小学张金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得好坏、将对以后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学生笔算常出现的错误(1).抄写的错误。
注意力分散,从课本写到作业本上数据就抄错了。
如0写成6;6写成9,十位与个位颠倒35写成53等错误。
(2).加法计算的错误。
A 数位没有对齐。
两位数加一位数把一位数写到十位上,导致计算的错误。
B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计算时,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1.。
C个位计算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0而没有写。
(3)减法笔算时的错误。
A对位问题。
出现个位写在十位上的错误。
B。
明明是计算减法而在实际计算中却在算加法,写的减号算加法的错误。
C加减法混淆,个位算加法,十位算减法的错误。
D 被减数个位不够减减数的个位,反过来用减数的个位去减被减数的个位;F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直接用10减减数的个位,把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丢掉不管。
G 计算退位减法时,十位常忘记减退位的1.采取的措施:(1)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
在单项练习以后,教师结合教材提供的习题分层次进行综合练习。
首先是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混合练习,然后是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综合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笔算训练,规范书写的格式。
应借计算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做到计算正确、书写整洁。
(3)正面强化与错例辨析相结合。
针对学生笔算两位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除了进行正面的强化训练(如基本练习、专项训练、综合应用等)外,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错误原因,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能力。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其对策
1.落位错误:这是由于学生对整数的位值没有掌握造成的。
比如,在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时,可能会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数字相加,忽略了位值的变化。
对策是通过反复练习加法和减法,加深对位值的理解。
2.进位错误:进位是加法中常见的概念,学生在进行进位计算时容易出错。
例如,在计算89+15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计算出104而不是104、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段教学,先教学生一位数的加法,然后再教两位数的加法,并着重讲解进位的概念。
3.忽略运算符: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有时会看漏或忽略加号、减号等运算符,导致结果出错。
对策是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多进行审题训练,提醒他们要注意运算符的存在。
4.运算符位置错误:学生在多步计算中,有时会将运算符的位置放错,导致错误的结果。
例如,在计算12-6+3时,学生可能会将3加到12上,而不是减去6、对策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运算符位置的规律,提高操作准确性。
5.数字概念错误:学生在计算中可能会出现数字概念混淆的情况。
例如,在计算12-6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计算出16而不是6、对策是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图形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
6.记忆错误:学生有时在计算中记忆错误,忘记运算规则或运算结果。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进行足够的练习或没有进行有效的复习造成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口算、抄写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计算规则的记忆。
7.粗心大意:学生在计算中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例如将减号写成加号、将数字写错等。
对策是提醒学生注意细节,进行多次验算,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误类型和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多提供练习机会和适当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常见问题解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常见问题解析混合运算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解析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以下是针对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常见问题的解析,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加法与减法混合运算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认运算顺序:在一个式子中,先进行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需要根据数学规则来确定。
通常,从左至右依次进行运算。
2. 优先处理括号中的运算:如果式子中存在括号,需要首先处理括号中的运算。
将括号中的式子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结果替代原先的括号部分。
3. 注意正负号的运用:在减法运算中,经常会遇到负数的情况。
学生需要特别留意负数的使用,以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剩余数的概念与运算除了混合运算,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还会涉及到剩余数的概念与运算。
在进行剩余数的计算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 确定被除数和除数:剩余数的计算是基于除法运算的,因此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被除数和一个除数。
2. 运用竖式除法:竖式除法是计算剩余数的常用方法,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3. 处理余数:在进行剩余数的计算时,除法运算的余数需要单独处理。
可以将余数写成分数形式,或者用其他符号表示。
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混合运算中还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1. 确认分数的大小关系: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首先要确认分数的大小关系。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可以直接按照数值大小进行运算;如果分母不同,需要先进行通分操作。
2. 进行分数的通分:通分是将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
学生需要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倍数,并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相同倍数,以达到通分的目的。
3. 完成加减法运算:在完成通分后,可以直接对分子进行加减法运算,而分母保持不变。
二年级100道解决问题
二年级100道解决问题一、加法类。
1. 小明有35颗糖,小红有20颗糖,他们一共有多少颗糖?- 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求两人糖的总数,就是把小明的糖数和小红的糖数相加。
列式为:35 + 20=55(颗)。
2.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42本,又新买了18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 解析:原来有的故事书数量加上新买的故事书数量就是现在的总数。
列式为:42+18 = 60(本)。
3. 二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求班级总人数,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加。
列式为:23+22 = 45(人)。
二、减法类。
4. 树上有56个苹果,被风吹落了1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解析:从树上原有的苹果数中减去被吹落的苹果数,就是剩下的苹果数。
列式为:56 - 12 = 44(个)。
5. 妈妈买了80元的东西,给了售货员100元,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 解析:用妈妈给售货员的钱数减去买东西花的钱数,就是应找回的钱数。
列式为:100 - 80=20(元)。
6. 有72只小鸡,抓走了30只,还剩下多少只小鸡?- 解析:原有的小鸡数量减去抓走的小鸡数量就是剩下的小鸡数量。
列式为:72 - 30 = 42(只)。
三、乘法类。
7. 每个小组有5个人,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这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
每个小组的人数乘以小组的个数就是总人数。
列式为:5×3 = 15(人)。
8. 一本书6元,买4本这样的书需要多少钱?- 解析:一本的价格乘以要买的本数就是总共需要的钱数。
列式为:6×4 = 24(元)。
9. 一行有8棵树,4行一共有多少棵树?- 解析:每行的树的数量乘以行数就是树的总数。
列式为:8×4 = 32(棵)。
四、除法类。
10. 把30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解析:这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
苹果的总数除以小朋友的人数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篇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篇小学二年级是孩子们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其中数学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例如计算题。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的疑难计算题进行整理总结,并提供解决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的基本概念。
一、加法和减法1.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类题目常出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要求孩子们对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灵活运用。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首先计算个位数,然后再计算十位数,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或相减得到最终答案。
例如:25 + 7 = 32解析:首先计算个位数:5 + 7 = 12(2保留,1写在十位上),接着计算十位数:2 + 0 = 2。
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到最终答案32。
2. 进位加法进位加法是小学二年级计算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孩子们常常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错。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在计算中可以使用分段式加法的方法。
例如:58 + 27 = 85解析:首先计算个位数:8 + 7 = 15(5保留,1写在十位上),接着计算十位数:5 + 2 + 1(进位)= 8。
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到最终答案85。
二、乘法和除法1.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孩子们学习乘法的基础,熟练记忆乘法口诀表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表,可以使用韵律或者图像等方法帮助记忆。
例如,2乘法口诀表:2 × 1 = 22 × 2 = 42 ×3 = 62 × 4 = 82 × 5 = 102 × 6 = 122 × 7 = 142 × 8 = 162 × 9 = 182 × 10 = 202. 简单的除法在小学二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对于简单的除法题目,可以通过反复减法的方式求解。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题技巧篇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题技巧篇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中,很多孩子会遇到一些疑难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法解答。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一些针对小学二年级计算题的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
一、加法与减法运算技巧1. 横加竖减法:对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尝试使用横加竖减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运算更加清晰,减轻记忆的负担。
例如:37 + 28 = (30 + 20)+ (7 + 8)= 50 + 15 = 65。
2. 进位与借位:当进行两位数的加法或减法运算时,如果有进位或借位的情况,我们要特别注意。
在进行运算时,可以先计算个位数,然后再计算十位数。
例如:49 + 28,先计算个位数:9 + 8 = 17,然后再计算十位数:4 + 2 + 1(进位)= 7。
所以,49 + 28 = 77。
二、乘法运算技巧1. 乘法分配律:当计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时,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步计算。
例如:24 × 3,可以分解成(20 × 3)+(4 × 3)= 60 + 12 = 72。
2. 计算整十数:在计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时,如果乘数是10的倍数,我们可以先计算十位数,在十位上加0。
例如:35 × 20,可以先计算十位:3 × 2 = 6,然后在十位上加0,得出结果为700。
三、除法运算技巧1. 整除的判断: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首先要判断被除数是否可以被除数整除。
这可以通过观察被除数的个位数是否为0、2、4、6、8中的一位来判断。
例如:60 ÷ 6,由于0是可以被任何数整除的,所以60可以被6整除。
2. 除法步骤的规整标注: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可以用箭头将每一步计算的结果链接起来,清晰地展示步骤。
例如:①首先找出最可能的数;②计算下一步的结果;③将计算结果和下一步的算式用箭头连接。
四、注意事项1. 小数点的处理:在计算中,小数点的位置非常重要。
小学二年级数学难题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难题总结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这些难题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常见的难题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加法与减法运算难题1. 同位数的加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同位数的加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比如:234 + 78 = ? 学生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对齐计算。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强调对齐列位。
2. 进位与退位的加减法:对于进位与退位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例如:57 - 19 = ? 学生可能会忽略个位数的退位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或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进位与退位。
二、简单乘法与除法难题1. 单位乘法口诀:对于乘法口诀表的记忆,二年级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记住乘法口诀,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歌谣或制作口诀卡片,让学生反复复习记忆。
2. 除法的理解和应用:除法作为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难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示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情景。
三、物理问题与应用难题1. 线段的长度问题:对于线段长度的测量,二年级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测量的方法。
2.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涉及到小时、分钟以及各种时钟指针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模拟时钟或数字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时钟问题。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难题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难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梳理,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轻松解决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难题的方法
轻松解决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难题的方法混合运算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混合运算可能是一个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轻松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有效地解决混合运算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便的方法,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轻松解决混合运算难题。
一、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在解决混合运算难题之前,首先要确保对混合运算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等不同的运算符号。
例如,如下算式就是一个典型的混合运算题目:2 +3 ×4 - 6 ÷ 2学生应该明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并理解不同运算符号的优先级顺序。
这样才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二、按照运算符号的优先级解决问题在混合运算中,不同的运算符号有不同的优先级。
一般来说,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
因此,当遇到一个混合运算题目时,我们应该首先计算乘法和除法的部分,然后再计算加法和减法的部分。
以以下算式为例:2 +3 ×4 - 6 ÷ 2首先,我们应该计算乘法和除法的部分。
3 × 4等于12,6 ÷ 2等于3。
所以,算式变为:2 + 12 - 3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优先级计算加法和减法的部分。
2 + 12等于14,14 - 3等于11。
所以,最终的计算结果是11。
三、使用辅助工具进行计算除了按照运算符号的优先级解决问题之外,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算盘、计算器等工具来进行运算,以减轻记忆和计算的负担。
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得出答案。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思维,不要完全依赖于计算器。
四、多进行练习熟能生巧,多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对于解决混合运算难题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练习册或者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问题及解决方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本身其实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加上口算能力也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难点难倒他们。
但是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却经常出现错误,正确率一直不高。
教师开始留意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在书写时比较急躁,导致数字书写不清楚,做题时误导了自己而产生错误;②审题不认真,受上一题影响抄错了运算符号;③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了数字,抄错题目;④计算过程中运算混乱,加法当乘法,减法当加法,甚至个位上做加法,十位上当减法做;⑤进位加法满二十时仍用过去满十的方法只进1,或者进位对了,但在计算时忘记加进位;减法忘点退位点而出现计算失误;⑥横式的结果抄成验算结果;⑦做完不检查,不验算。
对于学生出现上述的种种错误,教师感到很着急,和同年级的老师一交流,发现孩子都比较容易出现以上的错误,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同一个年龄段孩子思维发展的共通性。
但这些错误中,也有因我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完美和不注意造成的。
就这些原因,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帮助孩子纠正: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开始动笔计算。
(2)细心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全部计算完成后,教育学生一定要仔细检查(也可以每做完一题就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快速地进行检查。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大的计算问题的出现)。
(3)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都要写得干净整洁。
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不是一节两节课可以养成的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把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灌输在头脑中,体现在每一次的做题时。
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教师可以先不打叉,而作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明白的小记号,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后,再给学生打上勾。
这样,既可以点到学生的错误,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教师经常给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其实,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结果,而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练习及系统训练的结果。
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我在每一节课的前两分钟都要给每个学生做十道口算题,一个学生事先准备好,上课时报题,其他学生抄题并进行计算。
一学期训练下来,不仅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连书写速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可以在课堂中穿插小黑板或纸条出示口算题,尽量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
4.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
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的一些常见错误,我觉得要避免在全体学生面前强调,因为我通过实践及与同年级的老师交流后发现,教师越是强调的不要出现的错误,学生越是容易出这样的错误。
也就是,因为教师强调了,所以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导致作业时这样的记忆占据了思想,导致出现越强调还出错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出错的学生个别叫到身边来指导订正,这样既对症下药,又避免给其他学生不良刺激。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中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
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
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周末的时候可以参加个补习班,学习一些方法,我实在新东方泡泡学的辅导班。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
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
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
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
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
我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
这是很平常的道理。
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
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
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
“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
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
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
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原因四:解答死板,不知灵活变通由于认识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考试中常常会重复出现这样的错误:(1)2/5乘1/4与2/3的和,积是多少?有的学生看一步写一步,一看2/5乘1/4就先将2/5×1/4再加上2/3。
又如(2)问题是小明有多少钱?回答小明有12钱。
小明有多大了?小明有17大。
即解答死板,按部就班,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变通。
老师没有特别指出,他们根本不知错在哪里。
对策:老师针对以上情况如果简单采用训斥或重做的方法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避免肉体的疲劳)和安全需要(如不使自己的名誉受损)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
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识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针对第(1)种情况,有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写:“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
然后让学生缩句(学生不知所以:数学老师上语文课了!):弟弟吃了苹果。
老师马上质疑:能不能因为“哥哥”二字离“吃了”最近,就理解为弟弟吃了哥哥?学生连说:“不行”应该全面理解整句的意思,这时再出类似的练习,学生已能正确理解了。
针对(2)可将学生叫到面前一一笑着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12岁。
”“不,你应该说有12大了”又问“××你有多重?”“我重32千克”“不,32重”再问“你有多高?”“我有150厘米”“不,你好象有150高”-----他们听后,一个个羞愧地低下了头,并且很快就更正了错误,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错误。
学生从师生对话的幽默调侃中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他们会抿着嘴笑着,把错误一一订正。
总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更不能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吹胡子瞪眼睛”大发雷霆,而应切切实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彻底根治错误,当错误出现后要肯花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的全过程,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让学生自己搬走学习的绊脚石,在后继的学习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
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
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
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