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追风筝的人》课件
人物分析
阿米尔的父亲:罪恶
阿米尔的父亲,同时也是哈桑的父亲, 他说盗窃是一切罪恶的根本,可是却 与家仆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
阿米尔的父亲:隐瞒
他隐瞒了阿米尔,剥夺了他知道真相 的权利;隐瞒了哈桑,偷走了哈桑本
——著名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
目录
1 作者简介 2 故事简介 3 人物分析
4 作品鉴赏 5 书籍评价 6 读书感悟
世界名著《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 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 《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 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 榜,《追风筝的人》已经由梦工厂改拍成同名电影。 作者近年还著有《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故事简介
哈桑被欺负
风筝追到了,哈桑 却惨遭横祸。阿米 尔目睹一切,性格 软弱的他选择了袖 手旁观,选择了充 满疚恨懊悔的生活。
阿米尔逃亡
为了摆脱内心的折磨, 阿米尔再次错误地选 择了逼哈桑离开家门。 随后,苏联入侵阿富 汗,阿米尔和他父亲
亡命出逃。
开始新生活
他们离乡背井地到 了美国,开始了他 的新生活,结婚, 埋葬相依为命的父 亲,成为崭露头角
但是这部小说不仅如此,他所以能够吸 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那就是关于 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也是现代人 类面临的共同话题。人性的救赎是这部 小说的核心价值。
作品鉴赏
风筝的意义:
风筝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象,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 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
《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与救赎 - 教案
《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与救赎教案一、引言1.1《追风筝的人》简介1.1.1描述小说的出版背景和作者背景1.1.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1.1.3分析小说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1.2教学目的1.2.1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和人物关系的能力1.2.2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1.2.3引导学生探讨和反思友谊、救赎等人生主题1.3教学方法1.3.1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文本细读法1.3.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表个人见解1.3.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二、知识点讲解2.1友谊的解析2.1.1友谊的定义和类型2.1.2友谊在人生中的重要性2.1.3小说中友谊的呈现和作用2.1.4友谊与成长、自我认知的关系2.2救赎的意义2.2.1救赎的定义和内涵2.2.2救赎在小说中的体现2.2.3救赎与人物命运、成长的关系2.2.4救赎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2.3小说中的文化背景2.3.1阿富汗历史和文化的简介2.3.2小说中的阿富汗社会环境2.3.3文化背景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影响2.3.4文化差异对读者理解小说的挑战和机遇三、教学内容3.1人物分析3.1.1阿米尔和哈桑的人物形象分析3.1.2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1.3人物关系对主题的体现和深化3.1.4人物成长和转变的意义3.2情节解读3.2.1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和分析3.2.2情节设置对主题的展现和强化3.2.3情节转折和高潮对读者情感的影响3.2.4情节安排对整体结构的贡献3.3主题探讨3.3.1友谊与救赎的关系探讨3.3.2主题在小说中的呈现和深化3.3.3主题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反思3.3.4学生对主题的个人理解和感悟《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与救赎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4.1.1了解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基本情节和主题4.1.2掌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4.1.3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4.1.4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技巧,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4.2过程与方法4.2.1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2.2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4.2.3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4.2.4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学生对友谊和救赎等人生主题的思考和感悟4.3.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4.3.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4.3.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的理解5.1.2小说主题的深入挖掘和探讨5.1.3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心理描写分析5.1.4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准确理解和把握5.2教学重点5.2.1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和分析5.2.2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5.2.3小说主题的呈现和深化5.2.4文学鉴赏技巧的运用和提升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6.1.2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讨论6.1.3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文本,用于文本细读和分析6.1.4白板和马克笔,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观点和想法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教学要点和笔记6.2.2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文本,用于预习和复习6.2.3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小组合作和讨论6.2.4写作材料,用于写作练习和口头表达七、教学过程7.1导入7.1.1引入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背景和主题7.1.2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7.1.3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救赎的意义7.1.4提出教学目标和要求7.2新课内容7.2.1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7.2.2分析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7.2.3探讨小说主题的呈现和深化7.2.4讲解文学鉴赏技巧和文本分析方法7.3练习与讨论7.3.1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7.3.2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7.3.3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对友谊和救赎的思考7.3.4进行口头表达,分享个人观点和感悟7.4.1回顾教学内容和重点7.4.3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努力7.4.4布置作业和预习任务,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与救赎教案八、板书设计8.1教学重点8.1.1友谊与救赎的主题8.1.2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8.1.3小说情节的梳理和分析8.1.4文学鉴赏技巧的运用8.2教学难点8.2.1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的理解8.2.2人物心理描写和分析8.2.3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准确理解和把握8.2.4学生对主题的个人理解和感悟8.3教学过程8.3.1导入和新课内容8.3.2练习与讨论九、作业设计9.1预习作业9.1.1阅读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相关章节9.1.2思考友谊和救赎在小说中的体现和意义9.1.3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和观点9.1.4预习相关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的知识9.2课后作业9.2.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9.2.3探讨小说主题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反思9.2.4运用文学鉴赏技巧,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9.3拓展作业9.3.1比较小说中的友谊和救赎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9.3.2研究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影响9.3.3探讨小说中的友谊和救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9.3.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友谊和救赎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10.1.2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10.1.3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0.1.4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10.2拓展延伸10.2.1探讨小说中的友谊和救赎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意义10.2.2研究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影响10.2.3分析小说中的友谊和救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10.2.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探讨友谊和救赎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讲解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时,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追风筝的人教案
追风筝的人教案教案简介:《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复杂情感和道德困境的故事。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通过相关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关键角色及其心理转变。
3. 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与道德困境。
4.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的主要情节及其内在联系。
2. 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3. 人性与道德困境的探讨。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关键角色及其心理转变。
2. 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与道德困境。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
2.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文本副本。
3. 学生准备读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教师先简要向学生介绍小说《追风筝的人》,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标题的想法。
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追风筝这个游戏?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初步思考。
Step 2:阅读与讨论 (30分钟)学生们独立阅读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前两章,并做好阅读笔记。
随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 小说的叙事风格如何?它是否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 在小说的开始部分,主角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友谊如何展开?你是否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Step 3:人物分析 (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分析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并解释该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生可以借助引导问题进行讨论:-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
你觉得这个角色的性格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在小说中,该角色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对其他角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Step 4:情感与道德困境 (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与道德困境,通过讨论和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道德冲突。
追风筝的人教案优秀5篇
追风筝的人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追风筝的人教案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准备的文件,通过一份教案,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进步,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追风筝的人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追风筝的人教案
追风筝的人教案导语:《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小说,以阿富汗的背景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少年和一个成年男子之间的故事。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追风筝的人》的教学。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和修辞手法。
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教学准备1.教材:小说《追风筝的人》。
2.多媒体设备:投影器、音响设备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片段、图片等。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阿富汗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阿富汗背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Step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1.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题是什么?2.你认为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3.小说中哪个场景或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Step 3:整体阅读组织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同时布置阅读任务:请学生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场景和语言。
Step 4: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拟表演,让他们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Step 5:文本分析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或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重要语言和修辞手法。
讨论问题可以包括:1.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2.作者通过语言选择和句式结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Step 6:深入探究通过邀请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或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你看来,小说中的友谊和背叛主题有何寓意?2.你认为小说中的成年男子为何举行风筝比赛?Step 7: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背叛或成长的短文或故事,可以参考《追风筝的人》中的情节和主题。
Step 8:思考反思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1.在你看来,《追风筝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2.你认为主人公阿米尔在小说中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三、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并将其交给老师。
追风筝的人教案7篇
追风筝的人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追风筝的人教案7篇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准备的文件,教师准备好教案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信任,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追风筝的人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追风筝的人》教学案
大阅读专题之救赎篇——《追风筝的人》泰州实验中学毛玉梅课前自主学习(学案)1、阅读《追风筝的人》2、概括故事情节,500字左右。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2、领悟作品“救赎”主旨。
3、归纳大阅读课程设施过程中课外阅读的注意点。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品救赎主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由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导入。
二、介绍胡塞尼和背景知识1、卡勒德·胡赛尼(1965~今)1965年3月4日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移居美国。
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
2、背景知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富汗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苏军以10多万人的兵力,兵分两路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入侵,从而开始了对其长达9年的军事占领。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2001年开始,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
塔利班(波斯语中是“学生”的意思),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大部分是普什图人)。
美国等西方国家认定其为恐怖组织。
三、概括情节以学生王惠婷课前概括的优秀内容为模版进行概括,并请其朗读内容。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1975年,12岁的普什图少爷阿米尔与哈扎拉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一场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得了冠军,哈桑为帮阿米尔逐回落下的风筝,受到不良少年阿塞夫的凌辱。
凌辱的过程阿米尔看在眼中,但他没有勇气,又因嫉妒父亲对哈桑的爱,最终没有出面救哈桑。
此后,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愧疚和痛苦,不再跟哈桑要好,后来还想办法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与钱。
虽然阿米尔的父亲原谅了哈桑,但是哈桑的父亲阿里还是带着哈桑离开了。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逃到美国,并托朋友兼生意合伙人拉辛汗看护他们的房子。
阿米尔在美国长大,父亲临死前为他主持了婚礼,他始终生活在愧疚之中。
最新《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
《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如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的形象、性格特点3.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过程和方法: 1.通过帮电影配音,对照人物对话,从而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2.小组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尝试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诚实、尊重生命、种族平等、热爱和平……)教学重点和难点:1. 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重点)2.通过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分析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重点)3. 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难点)4.初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诚实、尊重生命、种族平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供资料引出《追风筝的人》2.作者简介3.创作背景:“我开始创作这本小说的六个月里,双子塔倒塌了。
””美国人民不再妖魔化阿富汗人。
他们的憎恶直接发泄向塔利班——而人们无法妖魔化那些已经是魔鬼的人。
”(911事件之后)二、概括内容与细节把握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追风筝的人》以温婉感伤的笔触将主人公阿米尔的凄美经历娓娓道来:在一次风筝大赛后,阿米尔无情地背叛了与他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眼睁睁地望着哈桑受屈辱。
从此,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萦绕在阿米尔的心头。
为了躲避战争,父亲带着他逃往美国。
成年之后,阿米尔的痛苦与悱恻仍未消散。
终于,他决心赎罪。
重回故园,等待他的却是哈桑的死讯与一个隐瞒了二十多年的惊天秘密。
悲愤不已的阿米尔最终选择了收养孤侄索拉博,回到美国。
时隔几十年,他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奔跑着,再一次追起了风筝。
恍如时光倒流。
2.知识抢答(附问题设计及答案,详见PPT)三、分析人物形象1. 在以下视频中扮演角色,要求:①引用书中原文进行对话②富有感情,表现人物性格2.抓住重点词句、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对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挖掘参考答案:①阿米尔父子:故事中,阿米尔的父亲始终没有正面教诲他,只能接受阿米尔的成功,为了赎罪,冷落却又严格地要求阿米尔,以解脱自己不能公开庇护哈桑的自责之心。
读书分享会教案——《追风筝的人》
读书分享会教案——《追风筝的人》教案:读书分享会——《追风筝的人》教学背景在当今社会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阅读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情感素质。
因此,在学生中加强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受益终身的必要途径。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主题为《追风筝的人》,是阅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追风筝的人》的基本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和主要人物。
2.帮助学生加强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享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归属感。
教学流程1.导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代表分享他们在阅读《追风筝的人》时的最强印象。
代表需要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并引导其他人对小说进行思考和讨论。
2.主体(1)基本情节介绍和分析安排一名学生讲述《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和行动。
其他学生可以对讲述者的表达进行评价,并进行讨论。
(2)追求自由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追求自由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阿米尔不愿意保护哈桑?在哈桑面临危险时,阿米尔所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提醒学生,自由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但不同人对自由的理解和定义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同时,自由也不应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
(3)家庭和情感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家庭和情感的问题,例如: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关系如何?他们之间的纠葛和冲突是因为什么?哈桑和他的父亲关系如何?在哈桑需要帮助时,他的父亲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提醒学生,家庭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在家庭中获得关爱和支持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同时,家庭并不全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3.总结将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位代表发言,总结本次分享会的讨论和收获。
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技能和经验。
《追风筝的人》教学设计
《追风筝的人》阅读教学设计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作品,掌握《追风筝的人》一书的主要内容;2. 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背后的心理,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 研读全书,理清整本书的故事逻辑,赏析本书巧妙的情节安排;4. 体会标题“追风筝的人”的含义,感悟小说的主题;(二)学习内容1. 学生通过网络或其它资料自主学习,了解《追风筝的人》成书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主要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本书的目的;【梳理与探究】【课外活动】2. 通读全书,梳理小说主要人物的人生轨迹,圈划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课内外活动结合】3. 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小说中前后呼应的内容,并相互分享,同时体会小说巧妙的叙事结构;【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课内外活动】4. 阅读《前言》《译者附记》体会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理解“风筝”所象征的含义;【阅读与鉴赏】5.阅读《评论》选出你最认同的一到两组评论与同学交流谈谈理由,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小说写一段评论,字数100-200字;【表达与交流】【综合与应用】【课内外活动】6.通过多个交流平台,如课本剧表演、校园广播、网络论坛、报刊杂志等,与他人分享对《追风筝的人》的阅读所得,形式不限。
【表达与交流】【课外活动】二、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这表明推进整本书阅读,解决碎片化阅读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意志,这为此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方向引领。
同时,《课程标准》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追风筝的人教案
追风筝的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针对中学生学习《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进行教学准备。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对于友情、家庭以及人性的思考。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主题和情节;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友情、家庭以及人性的思考;4.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深对于小说的理解;2.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们对于人性的思考;2. 鼓励学生们展开个人见解的表达。
教学准备:1. 小说《追风筝的人》;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小说的封面照片或书本封面,引起学生们对于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兴趣。
2. 情境导入 (10分钟)请学生们回想一下,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与友情或家庭有关的情境,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3. 预习 (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章节的提要,并请学生们独立阅读。
之后,每个小组将会对他们所阅读的章节进行简要介绍。
4. 课堂讨论 (20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该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你们喜欢小说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5. 总结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下一些问题供学生们思考。
第二课时:1. 导入 (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概述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角色分析 (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小说中的几个重要角色,并分组让学生们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小组活动 (20分钟)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完成情节分析,并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4. 课堂讨论 (1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情节分析和表演,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追风筝的人》导读课教学设计
《追风筝的人》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追风筝的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情感,提升批判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和背景介绍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3. 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解读4. 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分析和思考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与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入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作者哈立德·胡赛尼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情节与人物介绍1. 分析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情节起伏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主要人物的了解。
第三课时:主题和意义解读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主题,如友情、背叛、救赎等。
2. 分析小说中的寓意和象征,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理解。
第四课时:社会问题分析和思考1. 指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反映社会问题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关注社会、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展望1. 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总结他们对《追风筝的人》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思想和价值观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展望未来的阅读与思考惯。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理解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书面作业:例如写读后感、人物分析或社会问题思考等,检验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追风筝的人》小说文本2. 影音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片段等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准备六、教学反思及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可以进行灵活的教学调整,增加互动和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积极性。
追风筝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追风筝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熟悉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掌握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要来龙去脉和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本《追风筝的人》的相关章节。
2. 多媒体播放设备。
3. 黑板和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话题。
教师:大家好!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它是一本非常畅销的小说,而且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了解吗?步骤二:情境分享(10分钟)通过播放电影片段或展示小说插图,让学生感受《追风筝的人》故事的情境。
教师: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故事片段或插图,请大家仔细观看,并回答我接下来的问题。
步骤三:故事背景介绍(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追风筝的人》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人公是一个叫阿米尔的小男孩,他和他的朋友哈桑一起玩风筝。
但是,在一次风筝比赛中,一场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阿米尔感到非常内疚,因为他没有帮助哈桑。
从此以后,他和哈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你是阿米尔,你会怎么做?步骤四:关键情节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主题。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关键情节。
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阿米尔在风筝比赛中为什么感到内疚?他的这种感受对他们的友情有什么影响?步骤五:主题探究(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追风筝的人》中的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教师:《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中包含了许多主题,比如失去和追求,友情和背叛等等。
你们认为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步骤六:阅读理解活动(20分钟)教师布置阅读理解活动,让学生阅读小说中的一段关键情节,并完成相关的问题。
追风筝的人的教案
追风筝的人的教案教案标题:以小说《追风筝的人》为基础的阅读和写作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追风筝的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活动(30分钟)- 将小说《追风筝的人》分成适当的章节给学生阅读,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化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3. 阅读理解(20分钟)- 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涉及思维导图、问题解答和文本分析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4. 写作活动(30分钟)- 提供几个写作任务供学生选择,如书评、人物分析、情感体验等。
-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规划,包括提纲、思路和文体选择等。
- 学生完成初稿后,可进行同伴间的互评和修改,最后完成最终版本。
5. 分享和讨论(15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教师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 在分享和讨论中,思考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6.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中。
教案评估: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和整理的书面作品评分。
2.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质量。
3.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阅读指导问题和阅读理解题。
3. 写作任务和范例,以及写作指导和评价标准。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情绪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支持。
追风筝的人阅读教学设计
追风筝的人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掌握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和生活背景;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习追风筝的人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教学工具:幻灯片、电子白板、黑板、教科书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展示一些与阅读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读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吗?它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请简单描述一下。
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师生互动阅读:教师给学生分发追风筝的人的相关章节,师生共同阅读;2.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章节的主要情节、人物的心理以及他们的行为动机;3.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三步:文本分析(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2.利用黑板或电子白板记录学生的观点和思考;3.学生互动讨论:学生可就某一特定主题或人物进行辩论,并邀请其他同学参与。
第四步:思考问题(15分钟)1.教师提问:你认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转变和成长?请给出你的理由;2.学生个人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五步:扩展阅读(15分钟)1.教师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与追风筝的人类似主题和风格的作品;2.学生个人阅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本作品进行阅读;3.思考讨论:学生可以在下节课时分享他们对于推荐书籍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第六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2.总结回顾:教师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和回顾;3.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或观后感,要求涵盖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中的发言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评价学生在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中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思考。
读书分享会教案——《追风筝的人》
读书分享会教案——《追风筝的人》标题:读书分享会教案——《追风筝的人》介绍:在尝试理解和分析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经典小说《追风筝的人》时,本文探讨了该作品的多个方面,包括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以及背景设定。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回顾,我们将获得对这本小说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读书分享会篇章结构:I. 引言A. 引入《追风筝的人》作为读书分享会的选题B. 概述本文将探讨的主题和内容II. 书名与主题A. 解读书名的寓意与象征意义B. 探讨主题: 父子关系、背叛、救赎等C. 分析小说中展现的社会和文化背景III. 人物塑造A. 主要角色及其特征介绍B. 人物关系的演变和塑造对剧情的影响IV. 情节发展A. 结构和节奏的运用B. 关键情节及其发展C. 情节转折点的解读和意义V. 作者观点与理解A. 对小说核心主题的理解和评论B. 对作者写作技巧与叙事风格的评价C. 个人观点和对读者的建议VI. 总结A. 对本文内容的回顾和总结B. 强调对《追风筝的人》的全面理解和评价的重要性C. 结束语:为读书分享会提供的思考和启示正文:I. 引言作为一本备受赞誉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是一个探索人性、家庭、友谊和复杂社会现实的故事。
在本次读书分享会教案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这本小说的主题,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进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II. 书名与主题《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反映了男主角阿米尔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 Hassan 之间的情感纽带。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主题,例如父子关系、背叛和救赎,并分析背景设定对故事发展的重要性。
III. 人物塑造主要角色阿米尔、Hassan 和 Baba 在小说中都被塑造得具有复杂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背景故事。
我们将介绍并分析这些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如何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
《追风筝的人》教案
《追风筝的人》教案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加深对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评论和批判性思考。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分析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友情和父子情的意义;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学分析和批评;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电视、投影仪等);2. 小说《追风筝的人》;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4.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你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哈桑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他能成为阿米尔的忠诚朋友?”步骤二:阅读与分析(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指定章节,并做好阅读记录和标记;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分享彼此对小说的理解;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转折点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步骤三:文学批评与评论(3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分析和主题分析等;2.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批评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3. 学生展示自己的批评和评论,进行互动交流并提出问题。
步骤四:拓展阅读与应用(20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如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类似题材的作品,并进行书评或阅读报告;2. 提供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推荐书目,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阅读与思考;3. 引导学生将阅读的体验和思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探讨小说中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提供建议和指导;2.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再次强化对《追风筝的人》的理解和思考;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阅读和文学批评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和仁爱:激发学生关怀他人的教学方案
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和仁爱:激发学生关怀他人的教学方案1. 引言《追风筝的人》是哈利德·胡赛尼所著的一部畅销书籍,以其深刻描绘友谊和仁爱而闻名。
通过引入这本小说,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他人关怀的意识。
本文将提出一个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小说中呈现的友谊和仁爱的价值观。
2. 目标设定•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和仁爱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关怀他人;•培养学生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以及倾听与支持他们。
3. 教学活动活动1: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情节,并进行角色扮演。
鼓励他们思考角色间如何彼此关心并展示友谊。
在完成角色扮演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体验到的情感和所理解到的友谊价值观。
活动2:小说分析——关注仁爱的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分析,重点关注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以及其他角色对友谊和仁爱的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并分析他们是如何在情节中展现关怀他人和仁爱行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就小说中不同形式的友谊和仁爱展开讨论。
活动3:群体讨论——观察身边的友谊与仁爱在班级中进行群体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周围存在的友谊与仁爱示例。
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是否见过有人帮助别人并没有求回报?”、“如何体现关心他人?”等等。
鼓励学生分享实际经历,并从中总结出体现友谊与仁爱的行为。
活动4:创作艺术品——传递友谊与仁爱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形式(绘画、写作、音乐等)创作一件作品,表达对友谊与仁爱的理解。
他们可以选择小说中的情景或自己的经历作为灵感来源,并在作品中传达出关怀他人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相互展示和讨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它们背后的故事。
4. 总结通过这个教学方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友谊和仁爱的理解和关注。
通过角色扮演、小说分析、群体讨论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探索《追风筝的人》中所呈现的友谊与仁爱,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如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的形象、性格特点
3.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
过程和方法:1.通过帮电影配音,对照人物对话,从而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2.小组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尝试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诚实、尊重生命、种族平等、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重点)
2.通过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分析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重点)
3. 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难点)
4.初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诚实、尊重生命、种族平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供资料引出《追风筝的人》
2.作者简介
3.创作背景:“我开始创作这本小说的六个月里,双子塔倒塌了。
””美国人民不再妖魔化阿
富汗人。
他们的憎恶直接发泄向塔利班——而人们无法妖魔化那些已经是魔鬼的人。
”
(911事件之后)
二、概括内容与细节把握
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追风筝的人》以温婉感伤的笔触将主人公阿米尔的凄美经历娓娓道来:
在一次风筝大赛后,阿米尔无情地背叛了与他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眼睁睁地望着哈桑受屈辱。
从此,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萦绕在阿米尔的心头。
为了躲避战争,父亲带着他逃往美国。
成年之后,阿米尔的痛苦与悱恻仍未消散。
终于,他决心赎罪。
重回故园,等待他的却是哈桑的死讯与一个隐瞒了二十多年的惊天秘密。
悲愤不已的阿米尔最终选择了收养孤侄索拉博,回到美国。
时隔几十年,他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奔跑着,再一次追起了风筝。
恍如时光倒流。
2.知识抢答
(附问题设计及答案,详见PPT)
三、分析人物形象
1. 在以下视频中扮演角色,要求:
①引用书中原文进行对话
②富有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2.抓住重点词句、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对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挖掘
参考答案:
①阿米尔父子:
故事中,阿米尔的父亲始终没有正面教诲他,只能接受阿米尔的成功,为了赎罪,冷落却又严格地要求阿米尔,以解脱自己不能公开庇护哈桑的自责之心。
阿米尔想拉近与父亲的距离,可他只能用风筝维系与父亲那薄如纸的亲密,阿米尔是在想象着父亲的伟大中成长起来的,不过,那份深入骨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父亲的冷漠和对父爱的渴望造就了他懦弱、逃避、嫉妒、自私的性格。
阿米尔是一个在挣扎中成长的普通人。
童年的一次风筝大赛,他的自私懦弱深深地伤害了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丢掉了大半生的快乐,背负了一生难以还清的债,他的心也始终处在矛盾重重的挣扎之中,渴望得到救赎。
后来,为了赎罪,他以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最大能力的弥补了遗憾,找到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经历了人性从沉睡到复苏的全过程。
②哈桑父子
哈桑生活在普什图人聚居区内,与父亲两代为奴,他们寄人篱下,处于普什图社会的最底层,时常被羞辱。
即使如此,父子二人却始终保持着正直善良、知恩图报的朴素思想,对主人没有任何要求和怨言。
哈桑视阿米尔为一生的挚友,曾作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动人表白,当阿米尔被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在斗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阿米尔拼命奔跑;即使受辱,也对挚友毫无怨言,遭受背叛时,还是选择了包容原谅,最后甚至为守护挚友奉献了生命……
哈桑:真诚、善良、包容、坚强、知恩图报……
③拉辛汗、索拉雅、阿塞夫、索拉博……
拉辛汗:善于倾听、有爱心、关爱阿米尔的成长、善良正直……
索拉雅:深爱阿米尔、真诚、敢爱敢恨、有理想(想成为教师)、追求真爱与自由……
阿塞夫:暴戾、心理扭曲、欺负弱小、狂热的种族偏见分子、恐怖主义分子……
索拉博:曾经受过伤害导致绝望、沉默、单纯、勇敢、自我保护意识强……
四、意象及主旨把握
1.意象分析:风筝和弹弓
①风筝的象征意义
风筝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象,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
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跳出了一般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和社会那种互相影响的从属关系,儿子与父亲、人和祖国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纠缠,逃不出宿命的天空。
追风筝的人表面上是指的是为阿米尔少爷追风筝的哈桑,实际上也指追逐象征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的风筝的阿米尔。
当阿米尔费尽周折,将同样饱受凌辱的侄子带回美国,告诉他,“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他追风筝的时候,他已经追到了那只风筝。
②弹弓的象征意义
弹弓的意象与哈桑父子两代人相连。
弹弓既代表了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喻示了他们父子抗争命运的不同态度。
弹弓同是哈桑父子儿时的玩具,更是致命武器。
儿时的哈桑在阿米尔就要遭到戴不锈钢拳套的恶少阿塞夫伤害时,强忍恐惧,掏出弹弓,
瞄准对方的脸,从而成功地解救了少爷。
此后哈桑遭到了报复性的欺辱,令人遗憾的是,哈桑当时没有随身携带弹弓。
在小说的高潮时刻——阿米尔与阿塞夫的生死搏斗时,弹弓再次出现,呼应并强烈对比了先前的叙事。
为解救索拉博,阿米尔与已成为塔利班小头目的阿塞夫进行了殊死搏斗,阿米尔被打得体无完肤。
危难时刻,索拉博掏出随身的弹弓,取下桌子底座的铜球,对准阿塞夫的脸,打穿了阿塞夫的左眼——索拉博救了阿米尔的命,也实现了父亲让阿塞夫变成独眼龙的誓言。
2.文章主旨把握(归纳关键词)
例子:关键词:友谊、亲情、救赎、背叛、成长、牺牲、奉献、人性、战争、种族、宗教、平等……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