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本概念 农药毒理学 教学
最新[工程科技]第二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讲学课件
![最新[工程科技]第二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97d7edd3383c4ba4cd2a9.png)
2021/1/9
12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毒作用的分类:
理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学 局部与全身作用
的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基
过敏性021/1/9
13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理 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 学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 的 内所引起的即刻毒性作用。 基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 本 一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 概 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 念
18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毒 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的特点: 理 1. 不引起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
学 2. 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的降低;
的 3. 不引起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
基 4. 机体发生的一切生物学变化应在机体代偿能力范
本
围之内,当机体停止接触该种外源化学物后,机
15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理 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是指停止 学 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 的 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是指 基 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 本 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 概 步发展。 念
概 念
体维持体内稳态的能力不应有所降低,机体对其 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2021/1/9
19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毒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都属于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引起的 理 生物学作用。而在生物学作用中,量的变化往往引起质的 学 变化,所以非损害作用与损害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对意义。 的 有时难以判断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作用是非 基 损害作用还是损害作用。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将不断出 本 现新的概念和方法,有可能过去认为是非损害作用的生物
《农药毒理学》课件
![《农药毒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8714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f.png)
农药对靶标生物的致毒机理
农药对靶标生物的致毒机理主 要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
个方面。
急性毒性是指靶标生物在短时 间内接触高浓度农药后所表现 出的中毒症状,如痉挛、抽搐
此外,农药毒理学还涉及到毒理学、生物学、 化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2023
PART 02
农药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
REPORTING
பைடு நூலகம்
农药的吸收
皮肤接触
农药通过皮肤接触被吸收进人体 ,这是农药吸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皮肤接触的量与农药的种类、 浓度、暴露时间和环境因素等有
评价方法
03
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在长时间接触农药后的症状、体征、死亡情
况等,评估农药的慢性毒性。
2023
PART 04
农药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 制
REPORTING
农药与靶标生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农药通过与靶标生物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实现对靶标生物的调控。
农药与靶标生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不同农药针对不同的受体,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农药毒理学的研究旨在评估农药的安全性和风险性,为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 护提供科学依据。
农药毒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农药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农药对 生物体的毒害作用及其机制,为农药 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 据。
农药毒理学的研究还有助于推动农药 工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高农药的 生物活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2023
农药毒理学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b3a44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2.png)
● 伴随生命科学进展,损害作用指标和概念将不停得以更新, 一些过去认为是非损害作用生物学作用,可能会重新判断为损害作用。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11页
三、毒效应谱
当外源化学物经暴露吸收进入生物体内作用强度较低
通常在毒理学试验中所观察到效应,是否属于有害效应,主要依赖 于这种效应性质,往往需要教授判断。比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引发 血浆胆碱酯酶抑制不应该认为是毒性效应,仅可作为暴露标志物。
另外,一些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引发试验动物肝重量可逆性增
加可能是适应性反应,而不是毒效应,需要深入研究。
外源化学物损害作用(有害作用)也有称之为健康效应
------咱们人类最早对毒物认识,主要是动、植物中天然毒素以 及一些有毒矿物质,比如蛇毒、乌头、大麻、大黄和硫磺、铅、汞、 砷等。这些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靠游猎与采集可食动植物为生时 候,就注意到了一些对人、畜有毒动植物,以确保食用安全。
------以后,又逐步知道了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等)作为狩 猎工具和武器。
(剂量或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机体生理适应和抗
损伤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保持相对稳定,仅有负荷增加
或生理意义不明确一些改变,不出现损害作用。
通常,机体这种自稳机制是有程度,假如外源化学
物作用强度较强(剂量和能度较高,相对作用时间较长),
引发损害作用,机体进行病理性适应,通常这种病理性适
应是可逆,包含组织改建、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化生等。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8页
7 . 医用化学品 比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剂型药品、用于诊疗化学物质, 各种造影剂、消杀剂(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传染病预防预案等)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7d915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9.png)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篇: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术语: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T oxicology=T oxikon(毒物)+Logols(描述)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poisonor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马杜霉素5mg/kg6 mg/kg10 mg/kg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2导致低钙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中国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第一章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一章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5e19415901020206409c05.png)
本
概
念
2020/11/30
16
毒性
毒 ➢ 接触期限
理 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学
的
亚急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或短于1个月的重复染毒
基 亚慢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至3个月的重复染毒 本 概 慢性毒性试验 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
念
2020/11/30
17
毒性
毒 接触频率
理 学 的
毒作用的浓度范围
念 的毒理学资料进行比较。
2020/11/30
13
2。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间的关系
电负性基团:
毒 理 学
–
硝基(-NO2)、苯基(-C6H5)、氰基(-CN)、 醛基(-CHO)、 酮基( -COR)、 酯基(-COOR)、
乙烯基(-CH=CH2)、乙炔基、
的 三氯甲基(-CCl3)及三氟甲基(的基团相互吸收,使毒性增 强。
概
念
2020/11/30
14
3。光学异构与毒性间的关系
毒 左旋异构体对机体的作用较强。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2020/11/30
15
毒性
毒 影响毒性的因素:
理 ❖ 剂量;
学 ❖ 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
的 基
❖ 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
电离度增高,而脂溶性降低,毒性也随之减弱,例
2如020/苯11/3甲0 酸的毒性较苯为低。
10
物理特性与毒性效应
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毒 是指毒物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分配率。在构
理
效关系研究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化学物的 物理参数。它有助于说明有机化合物在体内的
《农药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f869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7.png)
《农药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7英文名称:Pesticide Toxi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使学生明确各类农药的作用原理,系统掌握农药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2)了解各类农药对生物体的穿透及其转运与分布(3)掌握杀虫剂等农药的致毒症状、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农药学、农药生物测定、昆虫生理生化、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仪器分析、分子生物学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农药毒理学.马志卿主编.校内教材.2005年参考书目:(1)昆虫毒理学.赵善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2)杀虫药剂的生物化学与生理学.C.F.威尔金逊(美)编.张宗炳译.科学出版社.1985年(3)Insecticide Mode of Action . Coats,Joel R. Academic Press . 1982(4)Insecticides with Novel Modes of Action.I.IshaayaD.Degheele. Springer. 1998 (5)Chemistry and Mode of Action of Crop Protection Agents. Copping leonard G. Hewitt,H.Geoffrey.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998(6)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原理、方法、应用.张宗炳.科学出版社.1988年(7)昆虫电生理学实验研究方法.刘安西,陈守同.科学出版社.1990年(8)昆虫毒理学实验指导.张兴主编.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验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考勤占10%,实验报告成绩占20%(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教学期间,要求学生通过期刊、参考书及网络等媒体浏览农药毒理学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
农药毒理学概论 ppt课件
![农药毒理学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fa127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b.png)
8
3、农药的毒性
1)毒性
毒性(Toxicity)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 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 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h内多次小 剂量对供试动物(如大鼠)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 均以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单位为mg/kg, LD50指杀死受试动物一 半个体所需的剂量。而吸入毒性则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单位为 mg/L或mg/m3,显然,某种农药的LD50值或LC50值越小,则这种农 药的毒性越大。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药的定义及相关基本概念
❖ 1、农药的定义 ❖ 2、农药的分类 ❖ 3、农药的毒力、毒性 ❖ 4、农药的残留与残毒 ❖ 5、农药残毒的主要危害
0
1、农药的定义
1
农药(Pesticide;Agricultural chemical;Farm chemi cal) 农药广义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 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 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 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是指在农业生产 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 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 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12
3、农药的毒性
(3)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指农药对 供试动物长期低剂量作用后产生的病变反应,给药期限 为1~2年,主要评估农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 除常规的病理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外,还要对其后代的 遗传变异、累代繁殖等进行观测。
农药药理学总论
![农药药理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bac8d32e0066f5335a812114.png)
一、基本概念
4、农药毒理学(Pesticide Toxicology):
(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secticides, fungicides, herbicide, and their effects in plant and animal tissues. (5) Toxicity to fauna and flora including domesticated animals and wildlife. Acute and chronic toxicity in humans.
一、基本概念
1、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 药物的来源、性质、化学、作用及应 用的科学,包括药物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治疗学和毒理学。 Pharmacology: the science dealing with the preparation, use, and the effects of drugs.
4
一、基本概念
3、毒理学(Toxicology): Toxicology is one of the oldest branches of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is that branch of medical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the nature, properties, effects, and the detection of poisons.
9
基本概念
Toxicity 毒性:主要是对高等动物和非靶标生物而 言; 毒力:指对靶标生物而言。
10
农药药理学
教材: Toxicology of insecticides: Matsumura,F. 农药毒理学各论 : (美) 小海斯编著;陈 炎磐, 夏世钧译 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张宗炳 农药毒理学:黄毓麟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1e2095a5e9856a561260d6.png)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农药、化妆品 药品
超过 65 万种 约 7 万种 约 5 万种 约 1 万种 各约 4000 种 约 2000 种
2020/9/28
6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类
1.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 剂等;三聚氰胺事件
在通常情况下,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 因此凯氏定氮法能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但是如果往样品 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造成凯氏定氮法的蛋白质 含量虚高。
2010年乳品新国标:在生乳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 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
10
三聚氰胺的影响层面
2020/9/28
4
毒物(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 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020/9/28
5
2. 毒物的分类
人类最早接触的毒物是主要是动物植物中的天然毒素。而十 九世纪以来,大量化学合成品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人类 接触的毒物种类迅速增加。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质总数 为40718818 种,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品1500-2000 种。
2020/9/28
7
苏丹红
苏丹红Ⅰ、Ⅱ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人类未证实; 苏丹红Ⅲ、Ⅳ为三类致癌物,但其代谢产物为二类致癌物,
即人类可能的致癌物。
2020/9/28
8
三聚氰胺问题
三聚氰胺分子式是C3H6N6,含氮量为66.6%。三聚氰胺是 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 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课件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5f0e9310661ed9ac51f312.png)
本
毒效应谱
概 念
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2019/3/26
4
毒物及其分类
毒 理 学 的 基
?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 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 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 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poison)。
本
概
念
2019/3/26
5
毒物及其分类
毒 ?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念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2019/3/26
6
毒性
? 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
毒 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
理 ?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
学 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而毒性较低的物质,
的
需要较大的剂量,才呈现毒性。但是一个物质 的“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也是相对
毒性依次为:CCl 4>CHCl 3>CH 2Cl2>CH 3Cl。 基团的位置 如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其毒性是: 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者毒性较不对称者大,
的 如1,2-二氯乙烷的毒性大于1,1-二氯乙烷。
基? 本
分子饱和度 分子中不饱和键增加时,其毒性也增加。 例如对结膜的刺激作用是:丙烯醛 >丙醛,丁烯醛 >
↑——脂溶性↓——毒性↓
2019/3/26
9
?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与其同 系物相比,碳原子数愈多,则毒性愈大(甲醇与甲 醛除外)。
? 卤素的取代 卤素有强烈的负电子效应,在化合物中
增加卤素就会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强,更容易与酶
毒 系统结合,使毒性增加。例如,氯化甲烷对肝脏的
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ppt
![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526e9e69dc5022aaea00d3.png)
农用化学品 工业化学品 化工产品 药物及医用化学品 食品添加剂 日用化学品 各种环境污染物 生物霉菌毒素 化学致癌物 军事毒物等
毒物发生效应取决于机体吸收后分布全身, 最后在靶器官中达到一定剂量与该器官相互 作用后,才出现毒性效应。常将这一过程划 分为三个时相: 接触相(exposure phase) 毒物动力相(toxicologytic phase) 毒效相(toxic effect phase)
(二)效应生物学标志 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0f effect) 是指可以测出的机体生理、生化、行为 等方面的异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改变 ,可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化学物质或其 代谢产物有关的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效应生物学标志包括早期效应生物学标志 、结构和功能改变效应生物学标志和疾病 效应生物学标志。早期效应生物学标志主 要反映化学物质与组织细胞作用后,在分 子水平产生的改变。结构和功能改变效应 生物学标志反映的是化学物质造成的组织 器官功能失调或形态学改变。疾病效应生 物学标志与化学物质导致机体出现的亚临 床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常用于疾病的筛 选与诊断。
三.毒性作用及其分类
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toxic effect)是其本 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组 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毒性作用又称 毒效应,是化学毒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 的生物学改变,故又称不良效应或有害效应。
毒性作用的特点是,在接触化学毒物后,机体 表现出各种功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 体稳态能力降低及对于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 敏感性增高等。
全身作用是指化学毒物吸收入血后,经分布 过程达到体内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毒效应。多 数引起全身作用的化学毒物并非引起所有组 织器官的损害,其作用点往往只限于一个或 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target organ)。 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 and irreversible effect) 可逆作用:指停 止接触化学毒物后,造成的损伤可以逐渐恢 复。 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 ,损伤不能恢复,甚至进一步发展加重。化 学毒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被损 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10e9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5.png)
03
毒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选择
动物种类
选择与人类生理机制相近的动物种类,如大鼠、小 鼠、兔子等。
年龄与性别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动物。
健康状况
确保动物处于良好健康状态,无感染或疾病。
实验设计原则
80%
随机化
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随机分 配。
100%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以比较实验组的变化 。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 测、诊断和治疗,以及化学治 疗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个体化治 疗。
临床毒理学为临床医生和药师 提供指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有效。
05
毒理学展望
毒理学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
毒理学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推动毒理学研究向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转化毒理学
80%
重复原则
确保实验结果可重复性,通常至 少进行3次重复实验。
实验方法
给药途径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 、注射等。
给药剂量
设置不同剂量的药物处理,以 观察剂量反应关系。
观察指标
确定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指 标,如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等 。
实验数据处理
01
02
03
04
数据收集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数据。
暴露科学的发展
暴露科学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暴露程度 和方式,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估暴露水平是毒理学研 究的难点。
跨物种毒性比较
不同物种对同一物质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如何进行跨物种的毒性比较和外推是毒理学 研究的难题。
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课件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f1e9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6.png)
要点二
监测受试者的生理变 化
毒理学研究可以监测受试者在试验过 程中的生理变化,包括血液生化指标 、心电图、体重、呼吸、体温等指标 ,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
要点三
评估药物的长期安全 性
通过临床试验中的毒理学研究,可以 评估药物的长期安全性,包括对器官 和组织的损害,以及对人体生理功能 的影响。
0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THANK YOU
药物致癌的毒理学研究是对药物导致癌 症的机制和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该研究通过对动物和人类进行实验,评估 药物的致癌性。实验中,动物被给予不同 剂量的药物,观察其是否出现肿瘤。同时 ,还需要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蓄积等进 行研究,以评估其对人体的风险。
案例二:药物安全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结词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药品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 可分为已知、可疑、未知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重点监测法
对特定人群、特定药物、特 定疾病进行监测,以发现药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 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随 血流分布于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03
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临床安全性评价
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 ,包括对药物的急性毒性、长 期毒性、生殖毒性、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等方 面的评价。
案例四: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实例
要点一
51_毒理学基本概念农药毒理学教学
![51_毒理学基本概念农药毒理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312e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a.png)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毒性的 描述方法
毒性参数
比较相同剂量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毒作用强度
比较引起相同的毒作用的外源化学物剂量 毒性上限参数(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毒 性参数)
毒性下限参数(有害作用阈剂量及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剂量)
2023-11-25
37
第37页/共51页
致死剂量
致死剂量或浓度 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
2023-11-25
33
第33页/共51页
剂量-反应曲线
➢ S形曲线
➢ 直线 ➢ 抛物线
对称S形曲线 非对称S形曲线
2023-11-25
34
第34页/共51页
2023-11-25
35
第35页/共51页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致死剂量 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毒作用带
2023-11-25
36
第36页/共51页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第二节 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
剂量-质反应关系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第四节 安全限值
2023-11-25
2
第2页/共51页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及其分类 毒性及其分级
毒作用及其分类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毒效应谱
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2023-11-25
2023-11-25
18
第18页/共51页
毒效应谱
➢ 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
➢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 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 以表现为:
➢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异体质反应
念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1
毒作用及其分类
❖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毒 理 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某些
学 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
的 即刻毒性作用。 基 本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
概 多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
精选ppt课件
8
毒性
毒 接触频率
理 学 的
毒作用的浓度范围
3
A
A
基
2 B
本 概
1 C
B C
念
↑
↑↑
↑↑
单次染毒
重复染毒
图1 在不同的染毒频率和消除率的条件下,剂量和靶器官内浓度的关系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9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为毒 理 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
概 念 4. 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
增高。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6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毒 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的特点:
理 1. 不引起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
学 2. 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的降低;
的 3. 不引起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
概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念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5
毒性
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
毒 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理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
学 的
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 要较大的剂量,才呈现毒性。但是一个物质的 “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也是相对的,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4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 过敏性反应:
理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也称变态反应(a11ergic
学
reaction),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
的 疫反应。 基 本 ❖ 特异体质反应:
概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通常是指
念 才出现的毒性作用。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2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 局部与全身作用:
理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effect)是指某些外源化 学 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的 基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effect)是指外源化
本 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 概 生的损害作用。 念
概 念
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3
毒物及其分类
毒 理 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 学 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 的 基 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 本 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poison)。 概 念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4
毒物及其分类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3
毒作用及其分类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毒 理 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是指停止接触外 学 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 的 基 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是指在停止 本 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 概 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念
基 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本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
概 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
念
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 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6
毒性
毒 影响毒性的因素:
理 ❖ 剂量;
学 ❖ 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
毒 理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学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的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基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本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学物质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学 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
的
或损害作用。是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
基
本 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
概 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
念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0
毒作用及其局部与全身作用
的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基
过敏性反应
本 概
的 基
❖ 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
本
概
念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7
毒性
毒 ➢ 接触期限
理 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学
的
亚急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或短于1个月的重复染毒
基 亚慢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至3个月的重复染毒 本 概 慢性毒性试验 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
念
2020/10/25
念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5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的特点:
毒 理 1. 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
学
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的 基
2. 机体功能容量降低。
本 3. 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学 变化,所以非损害作用与损害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对意义。
的 有时难以判断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作用是非
基 损害作用还是损害作用。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将不断出
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理
学
第二节 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
的
基
剂量-质反应关系
本
概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念
第四节 安全限值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2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及其分类
毒 理
毒性及其分级
学
毒作用及其分类
的 基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本
毒效应谱
基 本 4. 机体发生的一切生物学变化应在机体代偿能力范
概
围之内,当机体停止接触该种外源化学物后,机
念
体维持体内稳态的能力不应有所降低,机体对其
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2020/10/25
精选ppt课件
17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毒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都属于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引起的
理 生物学作用。而在生物学作用中,量的变化往往引起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