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摘要:一、《己亥杂诗》背景介绍二、诗人龚自珍生平简介三、诗作主题分析四、诗句意境解读五、译文及注释概述六、作品影响及意义正文:【提纲一】《己亥杂诗》背景介绍《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共315 首,作于己亥年(1839 年)。
这组诗以抒发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怀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广泛的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提纲二】诗人龚自珍生平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他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从小聪颖过人,博览群书。
龚自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歌、散文均有建树,被誉为“诗界元気”。
【提纲三】诗作主题分析《己亥杂诗》中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社会现实的针砭时弊,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以风雷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民族振兴的渴望和呼唤变法的决心。
【提纲四】诗句意境解读诗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以风雷代表变革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呼唤变法的决心。
而“万马齐喑究可哀”,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沉闷与压抑,呼唤着改革的春风。
【提纲五】译文及注释概述《己亥杂诗》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的译文为:“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这九州的生气勃发。
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注释部分对诗中的风雷、九州等象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提纲六】作品影响及意义《己亥杂诗》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诗界元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

《己亥杂诗》是清代时期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自叙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欢迎大家阅读!《己亥杂诗》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很生动,极富有艺术魅力。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

写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的侵略, 因此受到了朝廷黑暗势力的排挤。1839年,他 愤然辞官,在暮春时节离开北京返回杭州归隐。 这首诗就是写了此时的心情。尽管辞官归隐有 些难受伤感,但他却有别样的体味、感悟和打 算,区别于其他人“去国还乡,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的消极状态。
作者介绍: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卒于道光 二十一年(1841年),终年五十岁。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 前辈多在朝廷或地方为官,且在文学或学术上都有著书立说和一定的素 养;母亲是位女诗人。这样的家庭,很自然培养了龚氏的文化底蕴。龚 自珍所处年代是清中期嘉、道两朝社会变革时期。龚自珍的一生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 述。二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龚自珍步入官场,于腐 败、黑暗的宦海里孤军奋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在朝 廷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参加了国史馆重修《清一 统志》的工作,充任校对官。此间,他广泛结交要求改革时弊和主张严 禁鸦片的朋友,在政治、经济、边防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 在文学上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四十八岁到终年为第三阶段。道光十 九年(1839年),他四十八岁,由于他“动触时忌”,愤然辞官南归。 在南归途中,创作了组诗,后集成《己亥杂诗》;以后回乡任江苏丹阳 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任讲席。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 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 ):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时期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自叙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很生动,极富有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诗,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翻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

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导语: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jǐ hài zá shī《己亥杂诗》qīng gōng zì zhēng清龚自珍hào dàng lí chóu bái rì xié ,yín biān dōng zhǐ jí tiān yá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luò hóng bù shì wú qíng wù ,huà zuò chūn ní gēng hù huā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创作背景这组诗创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三百一十五首诗一首都没丢。
赏析《己亥杂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组诗,这首诗选自其中第五首。
爱国诗:己亥杂诗(龚自珍)

为⼤家收集整理了《爱国诗:⼰亥杂诗(龚⾃珍)》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九州⽣⽓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才。
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量才能使中国⼤地发出勃勃⽣机,
然⽽朝野⾂民噤⼝不⾔终究是⼀种悲哀。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定规格选取更多的⼈才。
注释
1.这是《⼰亥杂诗》中的第⼆百⼆⼗⾸。
(已被编⼊鄂教版⼩学语⽂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七⾸、义教版⼩学语⽂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和⼈教版⼩学语⽂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
2.⽣⽓:⽣⽓勃勃的局⾯。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喻社会政局毫⽆⽣⽓。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指皇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2.风雷:风、雷⼀般的样⼦。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改变政治面貌,渴望人才辈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政治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己亥杂诗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好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够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译文对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注释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
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
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的爱国诗20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远志》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4.《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5.《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6.《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8.《己亥杂诗·著书何似观心贤》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9.《己亥杂诗·我马玄黄盼日曛》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10.《己亥杂诗·罡风力大簸春魂》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11.《秋心三首·其一》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12.《秋心三首·其二》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13.《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14.《己亥杂诗·进退雍容史上难》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15.《己亥杂诗·不是南天无此花》不是南天无此花,北肥南瘦二分差。
愿移北地胭脂社,来问南朝油壁车。
16.《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一首关于九州生气恃风雷的诗。
下面是该诗的译文:
九州诞生似恃风雷,
万物生灵滋蔓延。
昔日寿世我辈草,
如今盲从奢宠间。
灵气消散人心冷,
伟业倒塌波诡奸。
脚踏着红尘千里,
怅望多少事成烟。
心中若能重塑志,
胆敢让王者脚下践。
贪婪争斗终堕泥,
无力回天只得悔。
谁能纵驰如燕侠,
双翼雄飞翻天揭。
潘岳罢官意已决,
荆轲刺秦秋且写。
锦绣繁华塞路途,
何妨匍匐耕邑间。
寂寞躲避尘世事,
却逢文人独心意。
韩愈班车已去世,
李白梦寐那由他。
斗酒文场前后,尽皆成空。
黄粱梦里山河变,
吾欲止观尽枯骨盐。
峥嵘岁月无情杀,
谁言荣枯非偶然?
天行健,将自强,
与君共勉当自强。
今生已维龙马侠,
来世还作神仙儿。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龚⾃珍在⽂学和政治上都颇有成就,多通过⾃⼰的诗歌创作表达对祖国江河的关爱和对清政府的⼤胆批判,除了诗歌,在古⽂上也颇有研究。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龚⾃珍《⼰亥杂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边⽆际的离愁中,眼看⼣阳⼜西下了。
②句:⾃⼰离开京师回南⽅,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情的东西,它怀恋⼤⾃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长,作者以落花⾃⽐,寄托了要培植⼈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的怀抱。
⼆、赏析: 《⼰亥杂诗》共315⾸。
⼰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年,当时龚⾃珍辞官南归,后⼜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
本⽂选⾃《⼰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
“浩荡”⼀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民⽣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去的情景。
“⽩⽇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薄西⼭。
这⾥不说“⼣阳”⽽取“⽩⽇”,正好与作者当时的⼼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吟鞭”是指诗⼈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的⽬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从这⼀句,我们可以想见:诗⼈在傍晚时分,⽴在马上,⾯向故乡,翘⾸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
此时诗⼈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情之物,⽽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
作者借⾃然的循环法则来⾃⽐,表⽰⾃⼰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富有哲理的⼀句话,传达出诗⼈“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坚定的决⼼,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骥伏枥,志在千⾥”。
主要成就 政治 《⼰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解析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解析他的文章不同于桐城派散文,也不同于唐宋散文,而是上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一种新开拓,形成了一股新风气,是新学家崇拜的偶像。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荡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2.吟鞭:龚自珍的马鞭。
吟:指吟诗。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龚自珍故乡杭州,有版本称这指的是龚自珍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4.花:比喻国家。
5. 护:保护。
诗词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龚自珍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龚自珍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己亥杂诗》原文:龚自珍(清朝)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简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其次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际、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给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其次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绽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忱和不甘孤独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珍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长,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际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解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诗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即:到。
6、天际:指离京都遥远。
7、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8、花:比方国家。
《己亥杂诗》赏析: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简单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假如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全诗如下: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
译文如下:
少年时期不管哀伤还是快乐,表现都异于常人;歌唱或哭泣经常没有理由,但每字每句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感。
到了壮年却要经常和各种或愚蠢或狡诈的人打交道,于是我童年那颗纯真的心就只能在梦中看到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在阅读古诗时遇到困难,可以查阅古诗鉴赏辞典等工具书获取更多帮助。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1. 《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 《己亥杂诗·其三》- 原文: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 《己亥杂诗·其四》- 原文: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5. 《己亥杂诗·其一》- 原文: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6. 《己亥杂诗·其二》- 原文: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7. 《己亥杂诗·十三》- 原文: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8. 《己亥杂诗·十四》- 原文: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
9. 《己亥杂诗·十五》- 原文: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10. 《己亥杂诗·十六》- 原文: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
11. 《己亥杂诗·十七》- 原文: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12. 《己亥杂诗·十八》- 原文: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13. 《己亥杂诗·十九》- 原文: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
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累到十枚时。
14. 《己亥杂诗·二十》- 原文: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丛残。
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15. 《己亥杂诗·二十一》- 原文:满拟新桑遍冀州,重来不见绿云稠。
己亥杂诗其一译文及注释

《己亥杂诗·其一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全诗内容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
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
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
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yīn):所有的马
都沉寂无声。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及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全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下面是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原文】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己亥杂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组诗,这首诗选自其中第五首。
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
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
第二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即向东。
“天涯”即指自己的家乡,诗人当时住在广东,相对于京城来说,距离遥远,即有天涯之意。
此句可译为,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最后两句: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
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即使是辞官离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护花(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龚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时期,辞官时间在道光时期,大约是与英国的战争前两年,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
“白日斜”,夕阳西斜。
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
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
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
“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
“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
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
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己亥杂诗龚自珍诗意简短

己亥杂诗的诗意
己亥杂诗诗意: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已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
清·龚自珍(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诗人在前两句描写了日暮、马鞭、天涯等意象,寓意自己心中的一片浩荡的离愁。
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情怀。
【小题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小题2】翻译后两句,并说说作者以落花自喻的用意。
(2分)
答:【小题1】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
【小题2】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怎样理解“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比喻自己辞官后仍然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分)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案: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痴情。
问题:10. 《己亥杂诗》这首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答案:浩荡白日斜或天涯(2分)11.D
1、《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答: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答: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
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
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答: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答:浩荡离愁(离愁)。
1.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_______ 和_______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
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忠心。
)
3.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3.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___。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__。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2分)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
1.离愁;志愿或志向(2分)
2.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
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