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计算方式
梁的计算——精选推荐
个人总结的消耗量规则中关于梁的工程量计算,与大家一起分享。
03消耗量定额实体: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立方米计算。
梁长: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梁柱相交,梁算至柱边)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主次梁相交,次梁算至主梁边)伸入墙体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梁与混凝土墙相交,梁算至混凝土墙的内侧;梁与砖墙相交,梁算至砖墙的外侧)3、过梁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是,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各加250mm计算。
(砖墙与过梁相交,砖墙体积要自动扣减过梁体积)4、圈梁与梁连接时,圈梁体积应扣除伸入圈梁内的梁体积。
(圈梁与梁相交时,圈梁算至梁边)5、圈梁与构造柱连接时,圈梁长度算至构造柱侧面。
构造柱有马牙槎时,圈梁长度算至构造柱主断面的侧面。
(圈梁与构造柱相交,圈梁算至柱边。
有马牙槎时,圈梁算至柱边)6、(梁与构造柱相交,梁全长计算,构造柱算至梁底。
)7、(连梁独立算量时,梁算至与混凝土墙相交的内侧。
)8、圈梁与过梁连接时,分别套用圈梁、过梁定额。
过梁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各加250mm计算。
梁高:梁(单梁、框架梁、圈梁、过梁)与板整体现浇时,梁高算至板底。
1、框架梁、主梁、次梁、框支梁与板相交,梁高算至板底。
①当一边有板时,梁高扣板厚。
②当左右板厚相同时,梁高扣板厚。
③当左右板厚不相同时,取两边板厚的平均值扣减。
④梁要根据在某一段内遇到的板来进行扣减;当梁的某一段没有板不扣减。
2、圈梁与板相交,梁高算至板底。
圈梁按段扣减,扣减方式与梁相同。
3、过梁与板相交,梁高算至板底,扣减方式与梁相同。
4、过梁与板相交,梁高算至板底;过梁与板不交,梁高算全高,扣减方式与梁相同。
5、(连梁独立算量时,与板相交梁高算至板底,扣减方式与梁相同。
)模板:按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的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1、梁与梁连接的重叠部分,以及伸入墙内的梁头部分,均不计算模板面积。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1.静力平衡公式:ΣF=0,ΣM=0。
梁在静力平衡状态下,总受力合力为零,总受力合力矩为零。
2.支持反力计算公式:ΣF=0,ΣM=0。
梁在支持点的受力合力为零,受力合力矩为零。
3.弯矩公式:M=(−1)△/L。
弯矩与梁的抗弯刚度成反比,与梁的长度成正比。
4.剪力公式:V=qL/2,q即为梁上的分布荷载。
横断面距离梁中点的剪力与梁上的分布荷载成正比。
5.弯矩-曲率公式:M=EIκ,κ为梁的曲率。
弯矩与曲率成正比,弯矩与弯矩容许值成反比。
6.梁的挠度公式:δ=5WL^4/384EI,W为作用于梁上的荷载。
梁的挠度与作用在梁上的荷载成正比,与梁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长度的四次方成反比。
7.梁的自振频率公式:f=1/(2π)√(k/m),k为梁的刚度,m为梁的质量。
梁的自振频率与梁的刚度成正比,与梁的质量成反比。
8. 梁的动力响应公式:y(t)=Ae^(−αt)sin(ωt+φ),A为初位置,α为阻尼系数,ω为自振角频率,φ为初位相角。
梁的动力响应与初位置成正比,与阻尼系数、自振角频率、初位相角相关。
9. 梁的临界荷载公式:Pcr=π^2EI/L^2,Pcr为梁的临界荷载。
梁的临界荷载与梁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10.梁的截面模量公式:S=I/c,S为截面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c 为截面中性轴到最外纤维的距离。
梁的截面模量与截面惯性矩成正比,与截面中性轴到最外纤维的距离成反比。
以上是关于梁的计算公式的口诀,可以帮助记忆和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需要结合材料力学、力学静力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中,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
梁的弯曲是指当梁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截面发生弯曲变形。
为了计算梁的弯矩,设计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梁及其特性。
1.矩形截面梁:矩形截面梁是最简单和常见的梁类型之一,其截面形状为矩形。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矩形截面梁的弯矩:M=(b*h^2*σ)/6其中,M是弯矩,b是梁的宽度,h是梁的高度,σ是应力。
2.T型截面梁:T型截面梁是梁的一种变体,其截面形状类似于字母“T”。
计算T 型截面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b1*h1^2*σ1)/6)+((b2*h2^2*σ2)/6)其中,M是弯矩,b1和b2是梁上下翼板的宽度,h1和h2是梁上下翼板的高度,σ1和σ2是应力。
3.I型截面梁:I型截面梁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梁形态,其截面形状类似于字母“I”。
计算I型截面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b1*h1^2*σ1/6)+(b2*h2^2*σ2/6)+(b3*h3^2*σ3/6)其中,M是弯矩,b1、b2和b3是梁的不同部分的宽度,h1、h2和h3是梁的不同部分的高度,σ1、σ2和σ3是应力。
4.简支梁:简支梁是一种在两端支承的梁结构,常见于桥梁和楼板等应用中。
计算简支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w*L^2)/8其中,M是弯矩,w是梁的均布载荷,L是梁的跨度。
5.连续梁:连续梁是一种具有多个支点的梁结构,常见于长跨度桥梁和大型建筑物中。
计算连续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w*L^2)/(8*n)其中,M是弯矩,w是梁的均布载荷,L是梁的跨度,n是支点的数量。
这里只是列举了几种常见梁的弯矩计算公式,实际上,基于梁的几何形状和加载条件,还可以有其他更复杂的公式。
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果遇到需要计算梁的弯矩的情况,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使用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梁的弯矩计算。
梁的自重计算公式
梁的自重计算公式
梁的自重是指梁自身所具有的重量,是梁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梁的自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梁的自重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梁的自重计算公式
梁的自重计算公式为:
自重 = 截面积× 长度× 材料密度
其中,截面积指梁截面的面积,长度指梁的长度,材料密度指梁所采用材料的密度。
二、材料密度的选择
在使用梁的自重计算公式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密度。
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因此在选择材料密度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材料类型。
一般来说,工程中常用的梁材料有钢、混凝土和木材等。
这些材料的密度分别为7850千克/立方米、2400千克/立方米和750千克/立方米。
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选择相应的密度以进行计算。
三、应用场景举例
以下是一个应用场景的举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梁的自重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
假设一根钢梁,截面积为0.05平方米,长度为5米。
则该钢梁的
自重为:
自重 = 0.05平方米× 5米× 7850千克/立方米 = 1962.5千
克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该钢梁的自重为1962.5千克。
在钢梁设计时,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梁的自重,以便在设计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梁的自重计算公式,包括材料密度的选择和应用场景
的举例。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梁的自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
能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加以应用。
钢筋混凝土梁自重计算公式
钢筋混凝土梁自重计算公式
钢筋混凝土梁的自重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自重 = 钢筋混凝土体积 ×钢筋混凝土密度
其中,钢筋混凝土体积可以通过梁的截面积和长度计算,钢筋混凝土密度一般可取2400 kg/m³。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的自重计算,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梁的截面形状:梁的截面形状对自重计算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梁截面形状包括矩形、T型、I型等。
不同形状的梁具有不同的截面积,因此影响自重的大小。
2. 梁的尺寸: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者是截面高度)等尺寸参数也会影响自重的计算。
一般来说,梁的长度越长,自重也就越大。
3.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对自重计算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密度可以近似取为2400 kg/m³。
4. 钢筋体积比例:梁内的钢筋也会增加梁的自重。
钢筋的体积比例越高,自重也会相应增加。
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具体计算钢筋混凝土梁的自重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自重 = 混凝土体积 ×混凝土密度 + 钢筋体积 ×钢筋密度
其中,混凝土体积可以通过梁的截面积和长度计算,钢筋体积可以通过钢筋的数量、直径和长度计算。
梁的计算
sell=2]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梁的计算规则
梁的计算规则梁的计算规则在建筑工程中非常关键,主要涉及梁的体积、钢筋配置、模板面积等方面的计算。
一、梁的体积计算1. 基本公式:- 梁的体积= 梁的截面面积× 梁的长度。
现浇混凝土梁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 当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 圈梁与梁连接时,圈梁体积应扣除伸入圈梁内的梁的体积。
- 在圈梁部位挑出的混凝土檐,其挑出部分在12cm以内时,并入圈梁体积内计算;挑出部分在12cm以外时,以圈梁外皮为界限,挑出部分为挑檐天沟。
- 预制混凝土梁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同样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2. 特殊情况:- 地圈梁工程量计算时,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按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乘以地圈梁的截面积计算;内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则按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乘以地圈梁的截面积计算。
二、梁的钢筋计算钢筋计算涉及上部贯通筋、端支座负筋、下部钢筋、腰筋、拉筋、箍筋等多种钢筋的配置。
1. 上部贯通筋:- 长度= 通跨净跨长+ 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 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 Ln/3 +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长度= Ln/4 + 端支座锚固值。
3. 下部钢筋:- 长度= 净跨长+ 左右支座锚固值。
4. 腰筋:- 构造钢筋长度= 净跨长+ 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 拉筋:- 长度= (梁宽- 2×保护层) + 2×11.9d(抗震弯钩值) + 2d;- 根数计算需根据布筋间距确定。
6. 箍筋:- 长度= (梁宽- 2×保护层+ 梁高- 2×保护层) × 2 + 2×11.9d + 8d;- 根数=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 1) × 2 +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1) + 1。
梁长度计算公式
梁长度计算公式
1.θ弧度=设计梁长L/2/曲线半径R
2.计算梁长L^=(2*sinθ)*梁所在曲线半径R^
3.预制梁长=计算梁长-墩中心线与梁距离(联端桥墩中心距离)
看主梁平面布置示意图
4.非完整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公式:
A2=Ls×R
5.计算半径R^=LS/LX*R
6.注意公切点反顺
7.在复曲线里,缓和曲线为非完整缓和曲线,应选用完整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起点为完整的缓和曲线的起点,至计算点的曲线长度。
8.框架梁钢筋计算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
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为:hc-保护层+15d;取0.4LaE +15d。
9.下部通长钢筋计算: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纵筋可在柱支座外内力较小处搭接,即距边缘Ln/3范围内连接。
抗震框架梁须避开箍筋加密区。
10.箍筋和拉筋的计算: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 (10d,75mm)+2d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
*2+1))*排数弧形梁箍筋加密区范围按弧形梁中心线,箍筋间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
梁计算公式大全
梁计算公式大全(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梁工程量计算方法
2、梁工程量计算方法⑴、梁的体积=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现浇混凝土梁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①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②圈梁与梁连接时,圈梁体积应扣除伸入圈梁内的梁的体积。
③在圈梁部位挑出的混凝土檐,其挑出部分在12cm以内时,并入圈梁体积内计算;挑出部分在12cm 以外时,以圈梁外皮为界限,挑出部分为挑檐天沟。
④预制混凝土梁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⑵、梁的模板面积=(梁侧面高之和+梁底)*梁的长度天津2004计算规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设计施工图示混凝土体积计算。
⑶、砼梁高度超过3.6m增价=砼梁高度超过3.6m 的墙体体积总和⑷、梁侧装修=梁外露长度*装修长度3、梁工程量计算的难点⑴、梁的体积计算,要考虑与柱子、砼墙、梁相交时的扣减情况。
⑵、梁的模板不好计算,要考虑净长度。
板1、板工程量(1)板体积。
(2)板模板。
(3)、板高度超过3.6m 增价;(4)预制板2、板的工程量计算⑴、板的体积=板的面积×板的厚度现浇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薄壳板的肋、基梁并入薄壳体积内计算。
预制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尺寸300mm×300mm 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扣除空心板空洞体积。
⑵、板的模板=板的底模+板的周边模板板的底模=板的底面净面积板的周边模板=板的外露周边长度×板的厚度天津2004计算规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设计施工图示混凝土体积计算。
⑶、砼梁高度超过3.6m增价=砼梁高度超过3.6m 的墙体体积总和⑷、预制板3、板的工程量计算的难点⑴、异形板板的面积的计算比较麻烦;⑵、计算模板时板的底面净面积比较麻烦;⑶、计算模板时板的外漏周边长度比较麻烦;⑷、无梁板要计算柱帽体积。
常用计算公式(基础、柱、梁、板、墙)
常用计算公式[折叠](一)基础1.带形基础(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其中T形接头搭接部分如图示。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 截头方锥形基础图示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4)杯形基础基础杯颈部分体积(m3 )V3=abh3式中:h3——杯颈高度V3_——杯口槽体积(m3 )V4= h4/6+[A×B+(A+a)(B+b)+a×b]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杯形基础体积如图7—6所示:V=V1+V2+V3-V4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4.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5.砼基础垫层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二)柱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式中:V——柱体积;H——柱高(m)F——柱截面积2.带牛腿柱如图所示V=(H × F)+牛腿体积×n=(h × F)+[(a ×b ×h1)+a × b V2 h2/2]n =h ×F+a ×b ×(h1+h2/2)n式中:h——柱高(m);F——柱截面积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n——牛腿个数3.构造柱:V=H ×(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m); A.B—构造柱截面的长和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槎1/2宽度;n—马牙槎边数(三)梁1.一般梁的计算公式(梁头有现浇梁垫者,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V=Lhb式中:h—梁高(m);b—梁宽;L—梁长2.异形梁(L、T、十字型等梁)V=LF式中:L—梁长;F—异型梁截面积3.圈梁圈梁体积V=圈梁长×圈梁高×圈梁宽4.基础梁V=L×基础梁断面积式中:V—基础梁体积(m3);L—基础梁长度(m)。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梁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结构,用于支撑或承载重量。
在工程领域中,计算梁的应力和变形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根据力学原理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些与梁有关的计算公式的口诀。
1.梁的受力分析公式:在计算梁的应力和变形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ΣF=0,ΣM=0。
其中,ΣF表示受力的合力为零,ΣM表示受力的合力矩为零。
2.梁的弯曲应力公式:当梁受到弯曲力时,会产生弯曲应力。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My/I,其中,σ表示弯曲应力,M表示弯矩,y表示距离梁中心线的距离,I表示惯性矩。
3.梁的剪切应力公式:当梁受到剪切力时,会产生剪切应力。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τ=VQ/Ib,其中,τ表示剪切应力,V表示剪切力,Q表示截面的剪切面积,Ib表示梁在弯曲方向的惯性矩。
4. 梁的最大弯矩公式:在计算梁的弯曲应力时,需要先计算最大弯矩。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Mmax=(wL^2)/8,其中,Mmax表示最大弯矩,w表示梁的均匀分布荷载,L表示梁的长度。
5.梁的挠度公式:在计算梁的变形时,需要计算梁的挠度。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δ=(5wL^4)/(384EI),其中,δ表示梁的挠度,w表示梁的均匀分布荷载,L表示梁的长度,E表示梁的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
6.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在计算梁的承载能力时,需要计算梁的极限承载力。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P=(4.45fYb)/γF,其中,P表示梁的极限承载力,fY表示梁的屈服强度,b表示梁的宽度,γF表示安全系数。
7.梁的刚度公式:在计算梁的刚度时,需要计算梁的刚度系数。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K=(3EI)/(L^3),其中,K表示梁的刚度系数,E表示梁的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L表示梁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与梁有关的计算公式的口诀。
通过记住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梁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非线性和梁的几何形状等。
梁计算公式大全
梁计算公式大全(总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梁计算公式大全范文
梁计算公式大全范文一、受力分析公式:1.梁的受弯矩计算公式:M=W*(L-a)其中,M为弯矩,W为梁受力点的集中力,L为梁长度,a为集中力作用点到梁起点的距离。
2.梁的剪力计算公式:V=W其中,V为剪力,W为梁受力点的集中力。
3.梁的弯矩和剪力分布公式:M(x)=M1-W*(x-a)V(x)=-W其中,M(x)为距离梁起点x处的弯矩,M1为梁起点的弯矩,V(x)为距离梁起点x处的剪力。
二、截面计算公式:1.截面受弯矩计算公式:σ=M*c/I其中,σ为截面受弯应力,M为弯矩,c为截面形心到受压纤维距离,I为截面惯性矩。
2.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Fc=σ*S其中,Fc为截面抗弯承载力,S为截面抗弯矩。
3.截面受剪力计算公式:τ=V/(b*h)其中,τ为截面受剪应力,V为剪力,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
4.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Fv=τ*A其中,Fv为截面抗剪承载力,τ为截面受剪应力,A为截面面积。
三、挠度计算公式:1.简支梁挠度计算公式:δ=(5*W*L^4)/(384*E*I)其中,δ为梁的挠度,W为集中力,L为梁长度,E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
2.等截面梁挠度计算公式:δ=(5*q*L^4)/(384*E*I)其中,δ为梁的挠度,q为梁上的均布荷载,L为梁长度,E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
3.连续梁挠度计算公式:δ=(q*(L^4))/(185*E*I)其中,δ为梁的挠度,q为梁上的均布荷载,L为梁长度,E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
四、其他公式:1.梁的重量计算公式:G=γ*A*L其中,G为梁的重量,γ为材料的比重,A为梁的截面面积,L为梁的长度。
2.梁的弯曲刚度计算公式:EI=(E*I)其中,EI为梁的弯曲刚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的惯性矩。
以上是梁计算中常用的公式,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梁可能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计算。
在进行梁的设计计算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结合相关的参数进行计算。
基础梁计算方式范文
基础梁计算方式范文基础梁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构件,通常用于支撑上部结构或承载荷载。
基础梁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梁的尺寸和钢筋的配筋。
在基础梁的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梁的跨度和荷载情况。
梁的跨度是指两个支座之间的距离,而荷载情况包括梁所承受的活载和静载。
活载是人、家具、设备等可变荷载,静载是建筑自身的重量和附加荷载。
基础梁的计算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荷载:根据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计算出梁所承受的活载和静载,并合并为作用于梁上的等效荷载。
2.确定受力:根据梁的受力特点,确定梁上各点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等受力情况。
这些受力可以通过结构分析软件或手动计算的方法来求解。
3.确定梁的尺寸:根据得到的受力情况,按照弹性力学理论,通过计算或查表得到梁的截面变形和受力状态,从而确定梁的尺寸。
这涉及到梁的宽度、高度和弯矩等参数的选择。
4.钢筋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规范的要求,确定梁的钢筋配筋。
钢筋的配筋一般分为正筋和箍筋,正筋用于承受弯矩,而箍筋用于抵抗梁的剪力和扭矩。
5.校核:对梁的尺寸和钢筋的配筋进行校核,确保其满足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
校核一般包括受弯校核、受剪校核和受扭校核等。
在基础梁的计算中,还需要考虑梁的材料,即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采用标号表示,如C20、C25等,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而钢筋的强度一般采用屈服强度来表示,如HRB400、HRB500等。
基础梁的计算还需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对梁的尺寸、钢筋配筋和强度等都有详细的规定,需要进行严格的遵守和计算。
总之,基础梁的计算是根据梁的受力特点、荷载情况和材料强度等因素,通过结构分析和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梁的尺寸和钢筋配筋。
这是确保梁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环节。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师来说,具备基础梁计算的知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梁的自重标准值计算公式
梁的自重标准值计算公式一、概述梁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构件,其自重是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参数。
准确计算梁的自重有助于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梁的自重标准值计算公式,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计算。
二、基本原理梁的自重标准值是指梁在静止状态下的重量,包括梁本身的重量、梁上填充物、梁上搁置的其他构件等。
计算梁的自重需要依据相关的力学原理,如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等。
三、计算公式梁的自重标准值计算公式为:G=a*b*ρ*γ其中,G为梁的自重,单位为N(牛顿);a、b为梁的尺寸,单位为m(米);ρ为梁的材料的密度,单位为kg/m³;γ为梁上荷载的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²。
四、公式中各参数含义1.梁的尺寸a、b:即梁的宽度和高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
2.材料的密度ρ:根据梁的材料的种类和规格,可从相关资料中获取密度值。
3.荷载的重力加速度γ:根据梁上荷载的类型和大小,可从相关资料中获取重力加速度值。
五、注意事项1.梁的自重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梁的形状、材料、荷载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2.梁的自重标准值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需要准确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式进行适当调整,以获得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六、应用案例假设有一矩形截面简支梁,宽度为200mm,高度为500mm,采用混凝土材料,密度为2400kg/m³,承受均布荷载为20kN/m。
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该梁的自重标准值为:G=200*50*2400*9.8/1000=23760N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这个数值对梁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优化。
七、总结通过上述公式和注意事项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准确计算梁的自重标准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式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同时,需要注意梁的自重标准值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需要认真计算和评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梁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伸入砖墙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3)圈梁、过梁应分别计算,过梁长度按图示尺寸,图纸无明确表示时,按门窗洞口外围宽另加500mm计算。平板与砖墙上砼圈梁相交时,圈梁高应算至板底面。(4)依附于梁(包括阳台梁、圈过梁)上的砼线条(包括弧形线条)按延长米另行计算(梁宽算至线条内侧)。
(7)后浇墙、板带(包括主、次梁)按设计图纸以立方米计算。
(2)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之和计算。
(3)平板按实体积计算。
(4)现浇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面为分界线,与圈梁(包括其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外墙边线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为挑檐、天沟。
(5)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6)预制板缝宽度在100mm以上的现浇板缝按平板计算。
(5)现浇挑梁按挑梁计算,其压入墙身部分按圈梁计算;挑梁与单、框架梁连接时,其挑梁应并入相应梁内计算。
(6)花篮梁二次浇捣部分执行圈梁子目。追问 还有板的计算回答 板:按图示面积乘板厚以立方米计算(梁板交接处不得重复计算)。
其中:
(1)有梁板按梁(包括主、次梁)、板体积之和计算,有后浇板带时,后浇板带(包括主、次梁)应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