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图解)

合集下载

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

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

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中国中医挚友编者按】:养生养的就是五脏六腑,锻炼方式用很多种,侧重点各有不同,能兼顾五脏均衡者少。

特此介绍来自道家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张至顺老道长的传承道家养生功——八部金刚功:起式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并拢自然下垂,两手往后猛用力,用力以后再张开,再用力,再来第三次脚上,腿上小腹肚子气都起来热气把气调转上来,存在中周是起式。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两手并合,两手往上翘,两手插顶,手臂向上猛举,慢慢用力,两手猛翘,慢慢往下压,手往下猛合,这是阴阳气一冲一合。

三焦之气,上焦在胸,以上为上焦,胸部到肚脐为中焦,肚脐到下部到腿到脚为下焦。

三焦之气,中间直通任脉,通督脉通冲脉冲脉从上至阳跷下至阴跷从阴跷开始,从中间直冲,从中间一道脉络直接往上通达,中焦的冲脉从阴跷到胸部到心脏直接通过咽喉到脑顶上至天顶百会,下至涌泉名为海底一部脉动七部脉都动,人身上共同八个大动脉有阴跷脉有阴跷脉有冲脉有带脉,还有任脉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一共八个大动脉,中间这一部虽然说是通冲脉,从阴跷上至阳跷,它这一部脉已经通八个脉络,全部都动,直行为脉,横行为络脉络嘛内通五脏往外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毛,它都通。

所以,金刚功可以祛病、健身,为外八部,外八部金刚,它是从外用直力,用刚力八个大动脉总结起来。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腰肾两手掌合拢向外猛冲,慢慢伸直与两肩同平,胸背往前,手往上提,两腿蹬直,两手合拢,往上猛提,慢慢往两边开,用力手掌向下猛合这一合手背的阳气往外冲,合拢。

关于练几遍,顺其自然至少练五遍最多不能超过九遍,每一动作都要慢都要用力。

第三部调理脾肤需单举左(右)掌向外右(左)掌向下,向上猛举,向下猛按,向上举时就像举千斤重,往下按时,就像按一个猛兽,用力!到顶以后手上下猛一翻掌,攥拳往下来往下来时就像拽一个东西。

往下用力往下拽,手往上提的时候,就像提一个很重的东西,往上提、开、合,一定要用力,右侧一样右掌向外左掌向下,用力往上举,用力往下按,翻掌合拢。

张至顺道长亲传道家金刚功(1-4)

张至顺道长亲传道家金刚功(1-4)

张至顺道长亲传道家金刚功(1-4)为什么说是八部呢?八部那么要按天理来说就是四面八方,按照人类来说也是这样。

有上部、下部,有前后,四部。

那么脚手分四部……前后上下,上下分南北,前后分东西。

那么这四个手是分四个步骤,四个手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它是携偶,一共是分八个动作。

八部金刚,人身上有八个动脉。

大家都知道这八个动脉是南五祖张紫阳,他有《八脉论》。

他用这个八部金刚……从就是南五祖兴出来的,他研究出来的。

这个八个动脉汇和在一起通身上全部365穴、8万4千毫毛它都通。

那么这八个动作,八脉是哪八脉哩?第一个是冲脉,第二个是督脉。

那么冲脉是通上下三焦,那么带脉通周身,在这个肚脐周围它就跟那个缠线一样,它是在周围。

有任脉在前边,督脉在后边,有阴跷脉、阳跷脉,有阳维脉、阴维脉,一共八个脉络。

八个脉络,为什么叫八部金刚?这个金刚就是说能把这个功能练好,能练成金刚之体,那么永远不坏,这是我们道家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有金刚呢?那么佛家有金刚经,我们道家有八部金刚。

这八部金刚的内容,那个金刚我们按照道学来说的话我们就是练的它,能把他练成金刚--永远不坏的东西,那就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第一步他先调整这个冲脉,那么调理三焦,上焦由心往上为上焦,由肚脐往下为下焦,那么肚脐的中心在那个心脏鸠尾穴在这个中间为中焦。

那么这个冲脉一动,百脉皆动,因为它这个脉是个总脉,在中间。

三焦一动,然后先调整肾脏,肾脏是一身的主脉。

第二个那么调整脾脏,脾脏是周身的气……气中之王。

第四个调整肝和肺,肝肺是一身的总运动。

那么第五个调理心脏,那么心脏能使……也就跟国家一样,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是一身之王。

那么第六个就是调理这个病哩,有五劳有七伤。

第七个就是凤凰展翅凤凰展翅这个内容就是调整身上的一切的脉搏、经络、气血、全骨骼全部调动。

最后第八个两足顿顿饮嗜消的话,那就是直接调冲脉、任脉、督脉,主要是这三个大脉络。

起势:都看我的手啊,五指并拢,五指并拢就是五脏的气完全合成一个,身上有了感觉,连脚都能知道了,它发热。

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完整版

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完整版

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完整版
张至顺道长,俗家河南省沈丘县人。

道号:米晶子,九曲回阳真人。

道教全真派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

生于一九一二年。

公元2015年7月28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三,张至顺道长羽化,享年104岁。

炼师预知时至,以香汤沐浴,穿新净衣。

嘱咐门人,虔诚修行。

说罢,元神迳返清虚。

升天得道天尊。

道长幼时因家贫母病四处乞讨。

十二岁随师学艺,十七岁在陕西省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出家。

一生经历了满清灭亡、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宝鸡市万圣宫方丈,西安楼观台监院,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

道长在八十多年的道涯生活中,喜素食,重修炼,精通道教全真龙门派武术及内丹功,尤擅长八步金刚功、长寿功、内丹静功。

道长在道医、中药学等方面均得大成。

道长人生真言:斗柄在握,我命在我不在天。

张至顺道长传的八部金刚功精编版

张至顺道长传的八部金刚功精编版

张至顺道长传的八部金刚功(一、二部功)形神合一:呼吸自如,体会气脉,脚趾抓地,肩部、膝盖放松,宜缓不宜急,心中的太阳。

万丈高楼之奠基石,预备式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

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

两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内劲),伸直。

两臂伸直,两手向体侧略转,掌心向后稍斜。

气机开始发动。

3.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

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脐上,一手在脐下,两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一条直线,上下相对。

气归中宫(心与肾中间处)。

2.然后,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

默念“生”字,以助气上升。

两手五指并拢,以腕为轴,用内劲向上成立掌,掌心向外。

3.然后,曲肘,两手仰掌,向头顶百会穴(前后头发中点联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会点)处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宽外,稍停。

默念“长”字,再助气长。

两手背直掌相靠,指尖向天,两臂用力,猛向天空插至直立;稍停。

默念“化”字。

4.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体侧渐降至于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收”字。

以手腕为轴,两臂向下构成垂掌掌心向内。

5.然后,两臂向下搂抱至腹部,两手分开分别贴于脐部,稍停,默念“藏”字。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肾腰1.两手合掌(空心掌)置于胸前。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腿直身正。

两手合掌向前冲出,直臂与肩同高,目视前方。

2.两手翻掌,背靠背紧贴。

两手分开向两侧平展,掌心向后,两臂成一字形,稍停。

3.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身体前倾(但不要弯腰勾头),目视前方;同时,两手直臂向后搂抱至尾椎部,合掌,稍停。

4.合掌用力尽量往腰部上提。

合掌分开,掌心向内,置于脊椎两侧徐徐下推至两臂伸直。

5.两手由两侧分别斜向上提,掌心渐转向前,至两臂直平一字形与肩同高;同时,前腿也渐蹬直,稍停。

【养生妙招】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长寿功

【养生妙招】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长寿功

【养生妙招】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长寿功张至顺道长演示八部金刚功图解预备式万丈高楼之奠基石,预备式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

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

两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内劲),伸直。

两臂伸直,两手向体侧略转,掌心向后稍斜。

气机开始发动。

3.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

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脐上,一手在脐下,两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一条直线,上下相对。

气归中宫(心与肾中间处)。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功理: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从部位和有关脏腑来说,上焦是指胸隔(胃上端,针灸穴位指鸠尾穴)以上部位,包括头、咽喉、上肢、心、肺等;中焦是指胸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包括肝、胆、脾、胃等内脏;下焦是指脐以下,包括腹部、腰部、膝部、下肢、肾、大肠、小肠、膀胱等(病理生理的角度而言,有时下焦还包括肝、胆)。

人的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的通道敷布全身,推动各脏腑组织的活动。

上焦为雾,中焦如汇,下焦如渎。

三焦有宣通气血津液,腐熟水谷、通调水道之功能。

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端之“关冲穴”(无名指指甲外角一分处)交于足少阳胆经(丝竹空)后,与心包经相络。

手腕和手指手三阴、手三阳的发源处和归宿。

本部功法使全身用内劲,反掌从头顶直插云霄,牵动了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达到利三焦,就使头、五脏六腑、四肢的阴阳表里作了一次整体调整,为后面几部功打下基础。

1.五指并拢,两手向下伸尽。

2.然后,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

默念“生”字,以助气上升。

两手五指并拢,以腕为轴,用内劲向上成立掌,掌心向外。

3.然后,曲肘,两手仰掌,向头顶百会穴(前后头发中点联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会点)处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宽外,稍停。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图解)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图解)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图解(文档分两栏,先看左再看右。

)建议大家看网上的视频学会后将这些图贴在家里的墙上,方便练习,光看图学不会的。

(一、二部功)万丈高楼之奠基石,预备式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

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

两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内劲),伸直。

两臂伸直,两手向体侧略转,掌心向后稍斜。

气机开始发动。

3.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

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脐上,一手在脐下,两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一条直线,上下相对。

气归中宫(心与肾中间处)。

1.五指并拢,两手向下伸尽。

2.然后,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

默念“生”字,以助气上升。

两手五指并拢,以腕为轴,用内劲向上成立掌,掌心向外。

3.然后,曲肘,两手仰掌,向头顶百会穴(前后头发中点联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会点)处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宽外,稍停。

默念“长”字,再助气长。

两手背直掌相靠,指尖向天,两臂用力,猛向天空插至直立;稍停。

默念“化”字。

4.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体侧渐降至于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收”字。

以手腕为轴,两臂向下构成垂掌掌心向内。

5.然后,两臂向下搂抱至腹部,两手分开分别贴于脐部,稍停,默念“藏”字。

1.两手合掌(空心掌)置于胸前。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腿直身正。

两手合掌向前冲出,直臂与肩同高,目视前方。

2.两手翻掌,背靠背紧贴。

两手分开向两侧平展,掌心向后,两臂成一字形,稍停。

3.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身体前倾(但不要弯腰勾头),目视前方;同时,两手直臂向后搂抱至尾椎部,合掌,稍停。

4.合掌用力尽量往腰部上提。

合掌分开,掌心向内,置于脊椎两侧徐徐下推至两臂伸直。

5.两手由两侧分别斜向上提,掌心渐转向前,至两臂直平一字形与肩同高;同时,前腿也渐蹬直,稍停。

八部金刚功详解(100岁道长:张至顺)个人收藏,大家不用下载

八部金刚功详解(100岁道长:张至顺)个人收藏,大家不用下载
百岁道长张至顺
传授:八部金刚功 详解
共 4 页之第 1 页
八部金刚功
(100 岁道长:张至顺)


兩腳與肩同寬 兩手併攏自然下垂 兩手往後猛用力 用力以後再張開 再用力 再來 第三次腳上 腿上小腹肚子氣都起來熱氣 把氣調轉上來 存在中周是起式
第一部 雙手插頂利三焦
兩手并合 兩手往上翹 兩手插頂 手臂向上猛舉 慢慢用力 兩手猛翹 慢慢往下壓 手往下猛合 這是陰陽氣一衝一合
這是調理脾臟有兩個大絡在兩肋 脾就是脾裏膚外 有些脾裏膚外的東西 吃藥都不 好治
第四部 左肝右肺如射雕
眼隨手 轉圈兩周 提上來 攥拳 左 (右) 腿弓右 (左) 腿蹬 慢慢推動氣從下往上 兩 眼看手背 眼到 氣到 氣到 精到 就像拉弓一樣用力一拉猛翻 猛一伸手就像箭頭往外 射 一個動作比一個動作用力
第七部 鳳凰展翅周身力
轉三圈 手轉圈 眼隨著手轉 兩手張開慢慢往下去 鳳凰點頭 這叫鳳凰三點頭 一 起往上轉 慢慢地轉不要急全身的筋骨都動一身上的力八個大脈絡一起動了 但年老人 不要求手掌挨地 慢慢地收 總要小心 不要把身體扭傷 看這兒 慢慢地邉 手張開往下 點連身帶手帶頭都要動 兩手一起上 慢慢的點 關於你身上有病 你練哪一個合適 你 就多練 兩手是一個直行 轉動的時候要有力要用力開頭練慢慢地練 練上幾遍熟悉要 用力 也要快 你不快的話 身上的筋骨展不開 當你練幾天感覺身上的筋骨呀 都感到
這一個調整帶脈 帶在胸下臍上 它能聯繫七個大脈絡 關於轉動幾遍由你自己 多 轉也行 少轉也可以 至少轉動五遍 就像把人身上的骨骼扭傷了慢慢扭轉過來雖然說 身體是扭轉 內裡邊的氣 一共身上的八個大脈絡 帶脈聯繫中間七個脈絡 年老人轉動 一定要慢 五勞七傷 七情之傷 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血 久睡傷脈 久思傷神 思慮 過多了人的神思神經有傷 道家講 除思慮 去妄想 七情之傷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病 好治七情病難醫六欲就是風 寒 暑 濕 燥 火 外感 練這個功 就是把外感壓在我們身 內 我們把內裡邊的氣血調整起來 跟病就像打仗一樣也跟吃藥一樣吃藥如同用兵 要 把內五臟的氣調整起來 跟外邊的六傷對立 一直把它打退 打消滅為主 邉用恳粋動作 要慢

图解八部金刚功(附视频和注意事项)

图解八部金刚功(附视频和注意事项)

图解八部金刚功(附视频和注意事项)道·家·功·法《金刚功》历史悠久。

据师传,早在唐代已有雏形。

到宋代,许多宫观已在推广。

经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间,有的历名为《八段锦》。

随着各门派、各人之修炼、心法与动作有所变化。

我们现传的金刚功,是按内部师承称八部金刚功(又称外八部),在心法、顺序、招式动作上,与八段锦都有很大的不同。

金刚功功法的排列顺序,深含妙理。

首先从通“利三焦”、发动全身的气机开始。

然后,逐个脏腑锻炼。

以哪一脏腑为先呢?《黄帝内经》说:“肾为心之主,脾为肾之主,肝为脾之主,肺为肝之主,心为肺之主。

”按照《黄帝内经》的原理,先固肾腰。

“肾为先天之本”,他是人的生命的根基。

其顺用于外,可以生人;其逆用于己,可以自生。

根深叶茂,欲枝叶繁茂,必须先培根本。

脾为后天之本,故“固肾腰”之后,接之以“调理脾肤”(肤指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隔膜细胞组织)。

继而,是“左肝右肺”。

然后,对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脏,用“回头望足去心疾”来调理。

这个顺序正是《黄帝内经》五脏所示的顺序,有炼了一脏、巩固一脏之功用。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一些潜伏的“五劳七伤“身疾,以“神光向后瞧”来扫除它。

这样,就可以祛病健身,为使身体更加强壮,又通过“凤凰展翅周身力”和两足消顿顿饮嗜消”的功法锻炼,使全身经络血脉畅通,消除饮食阻滞与不良嗜好,预防各种疾病,从而,达到圆满之功效。

八部金刚功图解预备式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

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

两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内劲),伸直。

两臂伸直,两手向体侧略转,掌心向后稍斜。

气机开始发动。

3.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

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脐上,一手在脐下,两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一条直线,上下相对。

气归中宫(心与肾中间处)。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功理: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张至顺老道长——八部金刚功

张至顺老道长——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剛功起勢兩腳與肩同寬,兩手併攏自然下垂。

兩手往後猛用力,用力以後再張開,再用力,再來。

第三次腳上、腿上小腹肚子氣都起來熱氣,把氣調轉上來,存在中間,是起勢。

第一步雙手插頂利三焦兩手并合,兩手往上翹,兩手插頂,手臂向上猛舉,慢慢用力,兩手猛翹,慢慢往下壓,手往下猛合,這是陰陽氣一衝一合。

第二步手足前後固腰腎兩手掌合攏向外猛衝,慢慢伸直與兩肩同平,胸背往前,手往上提,兩腳蹬直,兩手合攏,往上提,慢慢往兩邊開,用力,手掌向下猛合這一合手背的氧氣往外沖,合攏。

關係欄幾遍,順其自然。

至少練五遍最多不能超過九遍。

每一動作都要慢都要用力。

第三步調理脾胃需單舉左(右)掌向外,右(左)掌向下,向上猛舉,向下猛按。

向上舉時就像舉千斤重,往下按時,就像按一個猛獸,用力,到頂以後手上下猛一翻掌攥拳往下來。

往下來時就像拽一個東西,往下用力往下拽;手往上提的時候,就像踢一個很重的東西,往上提,開合,一定要用力,右側一樣右掌向外左掌向下,用力往上舉,用力往下按,翻掌,合攏。

第四步左肝右肺如射雕眼隨手,轉圈兩周,提上來,攥拳,左(右)腿弓右(左)腿蹬,慢慢推動氣從下往上兩眼看手背,眼到,氣到;氣到,精倒。

就像拉弓一樣用力一拉猛翻,猛一伸手就像箭頭往外射,一個動作比一個動作用力。

第五步回頭望足去心疾兩手分開,左手往下往後插,右手往前推,身形一致兩手一致,就像一條直線。

後邊的手尖對腳跟,這是調理心臟,往後直插腳跟。

手往前推,一個腳拱一個腳蹬,眼睛看到後面的腳跟,眼到氣到。

第六步五勞七傷向後瞧把一身的氣合攏,都合倒中周,合到中焦。

兩手交叉往下按攏。

往後瞧得時候,要慢慢的轉身,不要轉快了,防止扭傷到後面,慢慢的往下看到腳跟看,好以後慢慢的往外轉,轉到正面稍停,然後再轉,教要把穩,腳不要動,但一身上下骨骼全部都要扭動。

第七步鳳凰展翅周身力轉三圈,手轉圈,眼隨著手轉。

兩手張開慢慢望下去,鳳凰三點頭。

第八步兩足頓頓飲嗜消腳尖持地腳跟往上提,兩臂靠緊,牙要扣住,手勢,從上分開往下慢慢地按,順著一身往兩個腿有一股熱氣往下走,一直下到腳心為止,腳心是湧泉穴。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教学版)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教学版)

张⾄顺道长⼋部⾦刚功(教学版)1
功法教学
⼋部⾦刚功,其动作简单却功效卓越,长期练习可以协调五脏六腑的运作,排除体内病⽓,达到阴阳平衡、祛病强⾝、延年益寿。

张⾄顺道长的⾼徒⼀⼑⽼师教授⼤家练习⼋部⾦刚功。

第⼀式:双⼿插顶利三焦
两⼿并合,两⼿往上翘,两⼿插顶,⼿臂向上猛举,慢慢⽤⼒,两⼿猛翘,慢慢往下压,⼿往下猛合,这是阴阳⽓⼀冲⼀合。

第⼆式:⼿⾜前后固肾腰
两⼿掌合拢向外猛冲,慢慢伸直与两肩同平,胸背往前,⼿往上提,两腿蹬直,两⼿合拢,转⾝,往上猛举,⽤⼒分开,往下慢慢压,⼿掌向下猛合,这⼀合,⼿背的阳⽓往外冲,合拢。

第三式:调理脾肤需单举
向上猛举,向下猛按,⽤⼒-翻掌-攥拳-合拢,⽤⼒往上举,像举千⽄重,⽤⼒往下按,就像按只猛兽。

翻掌要猛,攥拳合拢也要⽤⼒。

⼀举⼀动都要⽤⼒。

第四式:左肝右肺如射雕
⽤⼒转2圈,提上来,攥拳。

左:左腿⼸右腿蹬;右:右腿⼸左腿蹬,⽤⼒拉线⽤劲。

第五式:回头望⾜去⼼疾
左脚⼸,右⼿往前推,右脚蹬,⾝形⼀致,两⼿⼀致,像⼀条直线。

⼼思稳定。

第六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慢慢转⾝,两⼿交叉往下按拢。

慢慢向后转看到脚跟,再慢慢转到正⾯稍停,然后再转。

脚要把稳不要动,调整带脉,带在胸下、脐上,联系七个⼤脉络。

第七式:凤凰展翅周⾝⼒
转三圈,⼿转圈,眼随⼿,点头,凤凰三点头,点到脚背,两⼿是个直线。

转动的时候要⽤⼒,也要快。

全⾝上的筋⾻⽓⾎都会转动。

第⼋式:两⾜顿顿饮嗜消。

身体淤堵越严重,越要练习金刚功(附视频演示)

身体淤堵越严重,越要练习金刚功(附视频演示)

身体淤堵越严重,越要练习金刚功(附视频演示)在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有一种名叫八段锦的运动风靡了多个方舱医院,这个流传千年的八段锦之所以能够风靡方舱医院,首先原因就是因为练习它能够让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其实在我们中国,还有一种功法,能够更深一步的提升人的正气,它叫《金刚功》,在消除身体瘀堵这方面,它比八段锦更胜一筹,它叫之所以叫《金刚功》,意思是经常练习它,能够让你的身体健康的像金刚一样,百邪难侵。

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个金刚功功法,在的锻炼顺序上,深含妙理,他首先从“通利人体三焦”、发动人体全身的气机开始,然后,逐个脏腑锻炼。

以哪一脏腑为先呢?《黄帝内经》说:肾为心之主,脾为肾之主;肝为脾之主,肺为肝之主;心为肺之主。

按照《黄帝内经》的原理,先固肾腰,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生命的根基。

其顺用于外,可以生人,其逆用于己,可以自生。

根深叶茂,欲枝叶繁茂,必须先培根本。

脾为后天之本,故“固肾腰”之后,接之以“调理脾肤”(肤指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膈膜细胞组织)。

继而是“左肝右肺”。

然后对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脏,用“回头望足去心疾”来调理。

这个顺序,正是《黄帝内经》五脏所示的顺序,具有练了一脏,巩固一脏之功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一些潜伏的“五劳七伤”身疾,以“神光向后瞧”来扫除它,这样就可以祛病强身,使身体更加健壮。

又通过“ 凤凰展翅周身力” 和“ 两足顿顿饮嗜消” 的功法锻炼,使全身经络血脉畅通,消除饮食阻滞与不良嗜好,预防各种疾病,从而达到圆满之功效。

《金刚长寿功》共分内外两大部分:内叫《长寿功》,外叫《金刚功》。

金刚功各动作分解演示起式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并拢自然下垂,两手往后猛用力,用力以后再张开,再用力,再来第三次脚上,腿上小腹肚子气都起来,热气把气调转上来,存在中周是起式,这个起势,是为了把周身之气往上提,让全身气机开始发动,你做一下会有感受的。

动作详细分解解说(张至顺道长演示版)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实际速度2-3倍慢)两手并合,两手往上翘两手插顶,手臂向上猛举慢慢用力,两手猛翘慢慢往下压,手往下猛合这是阴阳气一冲一合三焦之气,上焦在胸以上为上焦胸部到肚脐为中焦肚脐到下部到腿到脚为下焦三焦之气中间直通任脉,通督脉通冲脉冲脉从上至阳跷下至阴跷从阴跷开始从中间直冲从中间一道脉络直接往上通达中焦的冲脉从阴跷到胸部到心脏直接通过咽喉到脑顶上至天顶百会下至涌泉名为海底一部脉动七部脉都动人身上共同八个大奇脉有阳跷脉,有阴跷脉有冲脉,有带脉有任脉督脉,还有阳维脉阴维脉一共八个大奇脉中间这一部虽然说是通冲脉从阴跷上至阳跷它这一部脉已经通八个脉络,全部都动直行为脉,横行为络脉络内通五脏往外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毛,它都通所以金刚功可以祛病、健身为外八部,外八部金刚它是从外用直力用刚力八个大动脉总结起来两臂上举、下压的时候不能轻松地甩臂而是慢慢用内劲、匀速运动才算做到位了我们两只手的指端为手三阴经、三阳经的起止处,而通行一身之气、水液的三焦经就起于无名指端之“关冲穴”.“双手插顶”往上提拉胸腹这样把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整个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全身经络都动起来为后面的做功打下基础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腰肾(实际速度2-3倍慢)两手掌合拢向外猛冲慢慢伸直与两肩同平胸背往前,手往上提两腿蹬直,两手合拢往上猛提,慢慢往两边开用力手掌向下猛合这一合手背的阳气往外冲,合拢关于练几遍顺其自然,至少练五遍最多不能超过九遍每一动作都要慢都要用力这一部动作多,容易赶进度所以重点是不要心急,慢慢地做使每一个动作用力、稳定、到位弯腰抻背尽量舒展因为你抻拉的是后背主一身阳经的督脉两手按摩后背也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第三部:调理脾肤需单举(实际速度2-3倍慢)左(右)掌向外右(左)掌向下向上猛举,向下猛按向上举时就像举千斤重往下按时,就像按一个猛兽用力,到顶以后手上下猛一翻掌攥拳往下来往下来时就像拽一个东西往下用力往下拽手往上提的时候就像提一个很重的东西往上提、开、合一定要用力右侧一样右掌向外左掌向下用力往上举,用力往下翻掌合拢这是调理脾脏有两个大络在两肋脾就是脾里肤外有些脾里肤外的毛病吃药都不好治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手往上就像举千斤重擦着耳根往上举往下按就如同按一个猛兽用力到顶之后再猛一翻掌张道长说“脾肤”就是脾里肤外脾肤的有些病吃药都不好治这部功充分抻拉了手阳明大肠经对于消化吸收特别好第四部:左肝右肺如射雕(实际速度2-3倍慢)眼随手转,转圈两周提上来,攥拳左(右)腿弓右(左)腿蹬慢慢推动气从下往上两眼看手背眼到,气到、气到、精到就像拉弓一样用力一拉猛翻猛一伸手,就像箭头往外射一个动作比一个动作用力这个动作调理肝脏和肺脏肝脏有执血能力肺脏有活气力量做的时候一定要眼领、手动,眼神跟随着指尖运动用射箭来抒发志意这是很有气场的一部功通过宣开胸背眼到则气血到血到则力到从而达到调理左肝执血、右肺活气的作用第五部:回头望足去心疾(实际速度2-3倍慢)两手分开,左手往下往后插右手往前推,身形一致两手一致就像一条直线后边的手尖对脚跟这是调理心脏往后直插脚跟手往前推一个脚拱一个脚蹬眼睛看到后面的脚跟眼到一切的气都到了用力推,用力往后插右手往左脚跟插左手往右脚跟插它是交叉的人身上的气脉是交叉的,慢慢地手分开一手往下一手往上推动全身上下的气力上下往外冲收的时候把一切的气往内含练功的时候不要急,心思要稳定心脏的气调整的话五脏的气全部动调整内脏五脏气合拢一起对内身上一切的病全部往外冲人身上的气脉是交叉的所以是右手往左脚扠左手往右脚扠代表身上一切的病全部往外冲收回的时候要把一切的气往内合心疾最难医治祛心疾是用双目之神光回头望足,就是通过回视后身达到去除心之杂念、静心宁神的作用请好好体悟其中的哲学吧第六部:五劳七伤向后瞧(实际速度2-3倍慢)把一身的气合拢,都合到中周合到中焦,两手交叉往下按拢往后瞧的时候要慢慢地转身不要转快了,防止扭伤到后面慢慢地往下看到脚跟看好以后,慢慢地往外转转到正面稍停然后再转,脚要把稳脚不要动,这样可把一身上下的骨骼全部都能扭动这一个调整带脉带在胸下脐上它能联系七个大脉络关于转动几遍由你自己多转也行,少转也可以至少转动五遍就像把人身上的骨骼扭伤了再慢慢扭转过来虽然说身体是扭转内里边的气一共身上的八个大脉络带脉联系中间七个脉络年老人转动一定要慢五劳七伤七情之伤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睡伤脉久思伤神思虑过多了,人的神思神经都会伤到道家讲除思虑,去妄想七情之伤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病好治七情病难医六欲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外感练这个功就是把外感压在我们身内我们把内里边的气血调整起来跟病就像打仗一样也跟吃药一样吃药如同用兵要把内五脏的气调整起来跟外边的六伤对立一直把它打退,打消灭为主运动每一个动作要慢,扭动一定要慢尤其是老年人,小心防止扭伤把身体当作拧毛巾把一身上下的骨骼例如颈椎、胸椎、腰椎全部都能扭动,目的是用扭转把内五脏的气血调整起来去跟一身病气打仗第七部:凤凰展翅周身力(实际速度2-3倍慢)转三圈,手转圈眼随着手转两手张开慢慢往下去凤凰点头,这叫凤凰三点头一起往上转,慢慢地转不要急,全身的筋骨都动一身上的力八个大脉络一起动了但年老人不要求手掌挨地慢慢地收,总要小心不要把身体扭伤慢慢地运动张开往下点连身带手带头都要动两手一起上,慢慢的点关于你身上有病你练哪一个合适你就多练两手是一个直行转动的时候要有力要用力开头练,慢慢地练练上几遍熟悉要用力也要快,你不快的话身上的筋骨展不开当你练几天感觉身上的筋骨呀都感到有些疼痛但你不要怕继续练下去它这个病往外排的时候不一定从哪里排出去有的从大便有的从小便排出去有的从口里吐出去还有的从汗往外发出去它不一定从哪一个地方把病往外排但发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继续练下去,不要停它也跟打仗一样打到最激烈的时候绝对不能停。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文字简介:起式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并拢自然下垂,两手往后猛用力,用力以后再张开,再用力,再来第三次脚上,腿上小腹肚子气都起来热气把气调转上来,存在中周是起式。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两手并合,两手往上翘,两手插顶,手臂向上猛举,慢慢用力,两手猛翘,慢慢往下压,手往下猛合,这是阴阳气一冲一合。

三焦之气,上焦在胸,以上为上焦,胸部到肚脐为中焦,肚脐到下部到腿到脚为下焦。

三焦之气,中间直通任脉,通督脉通冲脉冲脉从上至阳跷下至阴跷从阴跷开始,从中间直冲,从中间一道脉络直接往上通达,中焦的冲脉从阴跷到胸部到心脏直接通过咽喉到脑顶上至天顶百会,下至涌泉名为海底一部脉动七部脉都动,人身上共同八个大动脉有阴跷脉有阴跷脉有冲脉有带脉,还有任脉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一共八个大动脉,中间这一部虽然说是通冲脉,从阴跷上至阳跷,它这一部脉已经通八个脉络,全部都动,直行为脉,横行为络脉络嘛内通五脏往外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毛,它都通。

所以,金刚功可以祛病、健身,为外八部,外八部金刚,它是从外用直力,用刚力八个大动脉总结起来。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腰肾两手掌合拢向外猛冲,慢慢伸直与两肩同平,胸背往前,手往上提,两腿蹬直,两手合拢,往上猛提,慢慢往两边开,用力手掌向下猛合这一合手背的阳气往外冲,合拢。

关于练几遍,顺其自然至少练五遍最多不能超过九遍,每一动作都要慢都要用力。

第三部调理脾肤需单举左(右)掌向外右(左)掌向下,向上猛举,向下猛按,向上举时就像举千斤重,往下按时,就像按一个猛兽,用力!到顶以后手上下猛一翻掌,攥拳往下来往下来时就像拽一个东西。

往下用力往下拽,手往上提的时候,就像提一个很重的东西,往上提、开、合,一定要用力,右侧一样右掌向外左掌向下,用力往上举,用力往下按,翻掌合拢。

这是调理脾脏有两个大络在两肋,脾就是脾里肤外,有些脾里肤外的东西,吃药都不好治。

第四部左肝右肺如射雕眼随手,转圈两周,提上来,攥拳,左(右)腿弓右(左)腿蹬,慢慢推动气从下往上,两眼看手背,眼到、气到,气到、精到就像拉弓一样用力一拉猛翻,猛一伸手就像箭头往外射一个动作比一个动作用力。

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起式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并拢自然下垂,两手往后猛用力,用力以后再张开,再用力,再来第三次脚上,腿上小腹肚子气都起来热气把气调转上来,存在中周是起式。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两手并合,两手往上翘,两手插顶,手臂向上猛举,慢慢用力,两手猛翘,慢慢往下压,手往下猛合,这是阴阳气一冲一合。

三焦之气,上焦在胸,以上为上焦,胸部到肚脐为中焦,肚脐到下部到腿到脚为下焦。

三焦之气,中间直通任脉,通督脉通冲脉冲脉从上至阳跷下至阴跷从阴跷开始,从中间直冲,从中间一道脉络直接往上通达,中焦的冲脉从阴跷到胸部到心脏直接通过咽喉到脑顶上至天顶百会,下至涌泉名为海底一部脉动七部脉都动,人身上共同八个大动脉有阴跷脉有阴跷脉有冲脉有带脉,还有任脉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一共八个大动脉,中间这一部虽然说是通冲脉,从阴跷上至阳跷,它这一部脉已经通八个脉络,全部都动,直行为脉,横行为络脉络嘛内通五脏往外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毛,它都通。

所以,金刚功可以祛病、健身,为外八部,外八部金刚,它是从外用直力,用刚力八个大动脉总结起来。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腰肾两手掌合拢向外猛冲,慢慢伸直与两肩同平,胸背往前,手往上提,两腿蹬直,两手合拢,往上猛提,慢慢往两边开,用力手掌向下猛合这一合手背的阳气往外冲,合拢。

关于练几遍,顺其自然至少练五遍最多不能超过九遍,每一动作都要慢都要用力。

第三部调理脾肤需单举左(右)掌向外右(左)掌向下,向上猛举,向下猛按,向上举时就像举千斤重,往下按时,就像按一个猛兽,用力!到顶以后手上下猛一翻掌,攥拳往下来往下来时就像拽一个东西。

往下用力往下拽,手往上提的时候,就像提一个很重的东西,往上提、开、合,一定要用力,右侧一样右掌向外左掌向下,用力往上举,用力往下按,翻掌合拢。

这是调理脾脏有两个大络在两肋,脾就是脾里肤外,有些脾里肤外的东西,吃药都不好治。

第四部左肝右肺如射雕眼随手,转圈两周,提上来,攥拳,左(右)腿弓右(左)腿蹬,慢慢推动气从下往上,两眼看手背,眼到、气到,气到、精到就像拉弓一样用力一拉猛翻,猛一伸手就像箭头往外射一个动作比一个动作用力。

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刚功【中国中医挚友编者按】:养生养的就是五脏六腑,锻炼方式用很多种,侧重点各有不同,能兼顾五脏均衡者少。

特此介绍来自道家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张至顺老道长的传承道家养生功——八部金刚功:起式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并拢自然下垂,两手往后猛用力,用力以后再张开,再用力,再来第三次脚上,腿上小腹肚子气都起来热气把气调转上来,存在中周是起式。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两手并合,两手往上翘,两手插顶,手臂向上猛举,慢慢用力,两手猛翘,慢慢往下压,手往下猛合,这是阴阳气一冲一合。

三焦之气,上焦在胸,以上为上焦,胸部到肚脐为中焦,肚脐到下部到腿到脚为下焦。

三焦之气,中间直通任脉,通督脉通冲脉冲脉从上至阳跷下至阴跷从阴跷开始,从中间直冲,从中间一道脉络直接往上通达,中焦的冲脉从阴跷到胸部到心脏直接通过咽喉到脑顶上至天顶百会,下至涌泉名为海底一部脉动七部脉都动,人身上共同八个大动脉有阴跷脉有阴跷脉有冲脉有带脉,还有任脉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一共八个大动脉,中间这一部虽然说是通冲脉,从阴跷上至阳跷,它这一部脉已经通八个脉络,全部都动,直行为脉,横行为络脉络嘛内通五脏往外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毛,它都通。

所以,金刚功可以祛病、健身,为外八部,外八部金刚,它是从外用直力,用刚力八个大动脉总结起来。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腰肾两手掌合拢向外猛冲,慢慢伸直与两肩同平,胸背往前,手往上提,两腿蹬直,两手合拢,往上猛提,慢慢往两边开,用力手掌向下猛合这一合手背的阳气往外冲,合拢。

关于练几遍,顺其自然至少练五遍最多不能超过九遍,每一动作都要慢都要用力。

第三部调理脾肤需单举左(右)掌向外右(左)掌向下,向上猛举,向下猛按,向上举时就像举千斤重,往下按时,就像按一个猛兽,用力!到顶以后手上下猛一翻掌,攥拳往下来往下来时就像拽一个东西。

往下用力往下拽,手往上提的时候,就像提一个很重的东西,往上提、开、合,一定要用力,右侧一样右掌向外左掌向下,用力往上举,用力往下按,翻掌合拢。

快收藏!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动图版!真香!

快收藏!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动图版!真香!

快收藏!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动图版!真香!
快收藏!张至顺八部金刚功动图版!真香!
㊙️哈喽呀!各位张至顺养生女孩们,快点进来!我挖到宝藏了!很开心随手一发的金刚功视频有了两万多朋友看过!
㊙️好期待传统文化中的宝藏被越来越多年轻人知道,并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套金刚功的动图太宝藏了!可以收藏下来仔细研究动作,如果有更多练金刚功的心得,希望大家来评论区交流哇! ##笔记灵感#健康养生#八部金刚功#我的健身日常#我的运动日常#养生日常@生活薯 @运动薯。

追忆张至顺真人张真人传授八部金刚功(利篇)

追忆张至顺真人张真人传授八部金刚功(利篇)

追忆张至顺真人张真人传授八部金刚功(利篇)张至顺真人八部金刚功介绍张至顺真人演示八部金刚功以下八部金刚功内容来源于张真人公开出版发行的《八部金刚功》一书,本文皆在介绍推广八部金刚功,为支持正版,请大家购买《八部金刚功》正版书籍,或习练,或留念,或送友.........。

另《长寿功》目前正在整理中,不久将公开发行。

《八部金刚功》为祖师所传秘法,本在道门内部也很少有人知晓。

今张真人慈悲,济世利人,广布于世。

普通人习练可祛病强身,更为修士筑基之本。

此功法虽习练简单,但从名字到方法蕴含大道,我辈当按张真人所授要领与方法习练,不擅自改变本功法的名字和习练方法。

或改名字,或改方法,或擅加意念.......等等之行为,更有违祖师所创此功法之精神。

轻者习练者不得效果,重者害人害己。

请慎之。

第五部回头望足去心疾功理《管子·心术上》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主神明,主血脉,其表为小肠。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含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可见心在人体中的极端重要地位。

心有疾患,也最难治。

所以,在三焦和四脏得到锻练之后,才能锻练这个最重要又最难治之“君主”。

心、气、神互为一体。

心疾大凡来自思欲太过,此谓“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所以祛心疾的功法,是用神光“回头望足”。

神光兼有精神和能量两种状态的特性。

今使两目回头反观,就可以置心一处,去掉杂念,达到心静神宁;而且当两目反观,用意回摄,扫视后身与足肾穴,使肾水上升乾鼎,心肾相交,滋养身心,调节心身阴阳平衡,心疾随之逐渐消失。

(5-1图)【5-1】预备动作(5-2图)【5-2】左转头回望足: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双拳提至左肋部。

(5-3图)【5-3】左拳变仰掌,向上提至左腋。

背面示意图(5-4图)【5-4】指尖渐向下,向左后右脚跟方向插去;在左掌后插的同时,右拳变平掌,掌心向上,上提至左乳,翻掌,掌心向下,下推。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之调理脾肤需单据举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之调理脾肤需单据举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之调理脾肤需单据举
两掌变拳(前四指尽量内屈,拇指顶前四指指甲),两拳相对,掌心向上,置于脐上。

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双拳移至左腰外侧。

左拳变立掌,掌心向前;右掌变阴平掌,掌心向下,掌背中部贴于左掌根。

两掌同时动作:左掌经耳旁用力向上直举,变阳平掌,指尖向后;右掌从左腹外用力往下直按,指尖向左。

同时,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头身正直向前,稍停。

两手小臂同时内旋,左掌变立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天;右掌变垂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地,握拳。

左拳下拉,右拳上提,相对于左乳下;同时,左脚蹬直,双拳移至腹部。

双拳移至右腰外侧……动作与前同,但方向相反。

动作要领:1.专注在两个掌心2.要有气概,有霸王举鼎的气势3.不要屏气 4.举足轻重,若有若无。

猜你喜欢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之预备式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之双手插顶利三焦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之手足前后固肾腰
长白山历代敕封常应帝祚,细数中朝界山的莫测“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图解
(文档分两栏,先看左再看右。


建议大家看网上的视频学会后将这些图贴在家里的墙上,方便练习,光看图学不会的。

(一、二部功)
万丈高楼之奠基石,预备式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

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

两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内劲),伸直。

两臂伸直,两手向体侧略转,掌心向后稍斜。

气机开始发动。

3.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

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脐上,一手在脐下,两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一条直线,上下相对。

气归中宫(心与肾中间处)。

1.五指并拢,两手向下伸尽。

2.然后,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

默念“生”字,以助气上升。

两手五指并拢,以腕为轴,用内劲向上成立掌,掌心向外。

3.然后,曲肘,两手仰掌,向头顶百会穴(前后头发中点联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会点)处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宽外,稍停。

默念“长”字,再助气长。

两手背直掌相靠,指尖向天,两臂用力,猛向天空插至直立;稍停。

默念“化”字。

4.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体侧渐降至于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收”字。

以手腕为轴,两臂向下构成垂掌掌心向内。

5.然后,两臂向下搂抱至腹部,两手分
开分别贴于脐部,稍停,默念“藏”字。

1.两手合掌(空心掌)置于胸前。

左脚向左
前方迈出一步,腿直身正。

两手合掌向前冲
出,直臂与肩同高,目视前方。

2.两手翻掌,背靠背紧贴。

两手分开向
两侧平展,掌心向后,两臂成一字形,稍停。

3.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身体前倾(但不要弯腰
勾头),目视前方;同时,两手直臂向后搂抱至尾椎
部,合掌,稍停。

4.合掌用力尽量往腰部上提。

合掌分开,掌心向
内,置于脊椎两侧徐徐下推至两臂伸直。

5.两手由两侧分别斜向上提,掌心渐转向前,至
两臂直平一字形与肩同高;同时,前腿也渐蹬直,
稍停。

6.两手直臂向前搂抱,合掌,臂与肩平,稍停。

7.两手合掌收回胸前,左腿收回,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稍停后,换右腿向右前方迈出一步,成右弓步,动作同前。

张至顺道长传的八部金刚功
(三、四部功)
1.两掌变拳(前四指尽量内屈,拇指顶前四指指甲),两拳相对,掌心向上,置于脐上。

2.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双拳移至左腰外侧。

左拳变立掌,掌心向前;右掌变阴平掌,掌心向下,掌背中部贴于左掌根。

3.两掌同时动作:左掌经耳旁用力向上直举,变阳平掌,指尖向后;右掌从左腹外用力往下直按,指尖向左。

同时,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头身正直向前,稍停。

4.两手小臂同时内旋,左掌变立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天;右掌变垂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地,握拳。

左拳下拉,右拳上提,相对于左乳下;同时,左脚蹬直,
5.双拳移至腹部。

双拳移至右腰外侧……动作与前同,但方向相反。

1.左脚向左迈开一大步,双拳变掌,掌心相对。

2.两臂平行向左伸直,与肩同高。

双拳变掌,掌心相对,不停地向上、向右、向下旋转两圈。

3.在腹前下方稍停,两掌变拳相对上提到脐部,右拳变立掌于胸前,掌心向左。

4.绕右乳下半圈向右下经右膝弧形向右前上方推出,成侧掌,掌心向外,与肩同高,如开弓状;同时,左腿屈膝成左后弓步,上身重心落在腿上。

然后,左拳上提到右腋,拳心向内。

5.如拉弦般平拉至左腋(拳、肩同高),稍停。

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看右手劳宫穴,意想箭从劳宫穿射远方之雕。

猛翻。

6.攥拳,往回收。

接着右弓射雕,动作同前,单方向相反。

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双拳提至左肋部。

左拳变仰掌,向上提至左腋,右拳变平掌,掌心向上,上提至左乳,翻掌,掌心向下。

左掌指尖渐向下,向左后右脚跟方向插去;在左掌后插的同时,右掌下推,沿左脚向左前上方作半圆形推举(比头高一些);也是同时身体向左转,向前倾,左腿屈膝成左弓步,两手成一斜直线;同时转头向后,眼光从左肩微视右脚跟。

两手小臂旋转,握拳。

收回至左腰,两拳相对,拳心向上;同时,左腿蹬直。

双拳移至腹前,身体转回原位。

双拳变掌,掌心向内,五指伸开,中指相对,左右手同时向左右横向拉开至劳宫穴在身躯边为止,稍停。

然后,左右手同时向脐部合拢,双手的五指相互交叉,拇指与拇指、小指与小指尖相按。

仰掌,掌心略微向上,沿胸中线上提至人中穴(上唇坑中线上三分之一处)稍停。

翻掌,掌心向下,又沿胸中线直下按至臂直,两臂紧贴身体,稍停。

全身放松,眼帘微垂,注视鼻尖,意想两目为日月,为探照灯,向身体微微内照。

接着,头向左慢慢转动,内视,至左肩,稍停,继续向后转,目光随头转动,慢慢地巡视,内视左半身和脊椎。

头慢慢回转至胸前,内视。

头在慢慢向右转动,内视,至肩部,稍停。

再继续后转,内视右半身和脊椎骨。

内视身驱及体内五脏六腑时,对有病的部位,要多看些时间。

结束时,头部转回到胸前中线,稍停后,慢慢睁开两眼,翻掌,掌心向上,提至脐部,转掌使掌心向内,气归下丹田。

两手分开,握拳,掌心向上,相对于脐部。

张至顺道长传的八部金刚功
(七、八部功)
左脚向左迈开一大步。

双拳变掌,掌心相对。

两臂平行向左伸直,
与肩同高,不停地向上、向右、向下划圈。

用同样的方法再划两圈。

当划第三圈,双手到头顶时,往右后左方
向劈去。

身体身右,以腰带动左手,弯腰,手指点
右脚尖。

身体身右,以腰带动左手,弯腰,
手指点右脚尖。

直腰,左手举回头上,再弯
腰,以左手指点右脚尖。

如此上下连点三次。

左右展翅合为一次,重复多次。

结束本部功时,
两手向左、向上、向右下旋转一圈至小腹,两掌变
拳,拳心向上,相对置于脐部,收回左脚。

与第六部功《五劳七伤向后瞧》“夹臂定
神”的动作相同。

两脚并拢,两脚跟慢慢抬起,然后,轻轻
下振,共五次。

头两次提起较高,速度较慢,
相隔较久;后三次提起较低,速度较快,相
隔较短。

其旋律是“1-2-3,4,5”。

提振五次为一节,至少做五节。

最后,两
脚分开,与肩同宽,翻掌,掌心向上,提上
至脐部。

有起势必有收式,不收功则散开元气不能归聚,
所以,一定要收功。

方法是:
两手分开,指尖向上,指背相靠,置于脐上。


手上提至指尖到“天突穴”(胸骨上窝正中),稍
停。

舌顶上腭,随掌上提时,意想气从“气海”(脐
下一寸半处)沿胸而上,经舌上“印堂”(两眉头联线中
点)到“百会”,过后脑,下至“玉枕”。

(枕骨粗隆上缘
凹陷处)这样可以开发智慧。

两手分开向左右变垂
掌(掌心向内)置于乳房外侧同时,意想气从玉枕沿
颈椎向左、右肩分流。

两手继续向下沿两肋至大腿两侧。

随手下落时,
意想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气如淋浴一般,直至涌
泉穴。

(脚底正中凹陷处)当脚有气感时,手指和全
身都自然放松,再安静、自然站立片刻,即为收功
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