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理切片组织标本选择和固定注意事项
病理标本制作取材注意事项
病理标本制作取材注意事项1、标本收集和查验程序:对于所有送检的标本,必须认真执行查验程序,方能进入下一程序,其主要程序是:①收集标本时:要仔细查对申请单上的姓名与标本上的姓名,序号是否一致;标本的件数与申请单是否相符;标本是否用固定液固定过。
②标本经上述验收后,进行编号登记,以防错乱。
编号按年份和流水号两种方法,如果为了今后的查找较为方便,按年份编号为较好。
2、活检组织取材:在外科送检的诸多材料中,对于每一例病例的材料,大小都不一样,但对于较大的标本,不可能都对其进行制作切片,因此,选择适合于病理技术制作,适合于病理诊断且有利于回顾性研究等各方面的材料,是病理活检的关键,通常把这过程称为取材。
(一)取材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 取出所有送检的标本,量其大小,称其重量,描写其色泽,质地,形状和肉眼所见表面情况。
当标本切开后,应详细描写其切面的颜色,硬度,病变部位等,必要时绘图说明。
② 对于细小标本如肺支气管穿刺物标本胃肠镜活检标本[1]等,应将其染上伊红颜色后,用擦镜纸或特别脱水袋将其包上或装上,以防漏出脱水盒的小孔。
③ 对于有传染性的标本,让标本彻底固定后再取材。
如结核瘤标本等。
④ 对于罕见特殊的标本,应小心保存好,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量保存好大体标本。
以利于教学标本,陈列标本的收集。
⑤ 边取材边固定,组织标本较多的单位,取材经常要花上几个小时,如果从下午2:30开始取材,至5:30完成,那么先取的材料就可以多固定几个小时,如此可以防止固定时间不足,同时也可防止组织发生自溶。
⑥ 对于骨髓穿刺的组织,可先用10%硝酸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再与其它组织进行处理。
⑦ 骨组织和钙化组织,应彻底脱钙后,方能进行制作。
具体用大头针能顺利扎入骨组织则可。
⑧ 活检组织取材,不能太厚,以不超过2mm为宜。
以防脱水不彻底,不利于制片。
⑨ 每取完一例标本后,所有的工具如刀,剪,盘镊,切板等,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污染,混淆于其它病例。
病理标本采集、送检及组织固定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送检及组织固定制度1.凡手术切除或抽取、钳取、刮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学标本等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不得随意丢弃、切开、私自留取或仅部分送检标本;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征得病理科的同意,在病理医师的指导下切开或留取组织;2. 标本采集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烧灼,以免影响诊断;3. 标本切除后应立即固定,标本离体到固定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4-5倍;4. 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如标本干涸、严重自溶或腐败者),应与送检医师及时联系说明情况;对于一份标本分送两家或以上医院病理科者,应拒绝接收;5. 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按操作规程及时剖开,充分固定,时间应大于12小时;6. 病人的标本由送检科室安排专人送检;7. 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达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时间精确到分钟);8. 需要做冰冻切片检查的需提前一天预约,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便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当日提前开机等候。
一般不接受电话预约;9. 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切取后应保持新鲜,不要加任何液体,立即送到病理科,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10. 临床填写详细的病理电子申请单后,应将标本及时送到病理科,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但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12小时)补充病理电子申请单,否则不出具书面病例报告;11. 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12. 标本和申请单应有两套各自独立的标记,接收标本、取材时实行“双核对”。
参考文件:1.《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3.《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取材的注意事项
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取材的注意事项:一、选择合适的动物组织1. 选择健康的动物组织作为样本,避免患有重大疾病或病变的动物组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于需要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组织的研究,应当注意选择相似的芳龄、性莂和生理状态的动物组织进行比对。
二、采集动物组织的方式3. 在动物的麻醉状态下进行动物组织的采集,避免造成动物疼痛和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4. 采集后的动物组织应尽快放入适当的缓冲液中冷藏或固定,避免组织的变性和损坏。
三、处理采集的动物组织5. 对于需要切片的组织,应选择合适的切片工具和方法,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切片工具包括冰冻微切机和甲醇冻切机。
6. 在切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的厚度和角度是一致的,避免因切片不均匀而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四、保存和保存动物组织切片7. 切片完成后,应妥善保存切片样本,避免氧化和水分蒸发导致切片的变性和变质。
8. 对于长期保存的切片样本,可以采用冷冻保存或真空封存的方式,以延长切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实验前的样本处理9. 在进行实验前,应对切片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染色、去脂、抗体标记等,以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
六、注意实验的条件和操作10.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卫生,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1. 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合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12. 在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的提出。
13.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应注意客观和科学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不严谨的推断。
总结:在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选择合适的动物组织,采集、处理和保存动物组织,注意实验的条件和操作,以及合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也应尊重动物的权益和保护动物的福祉,在实验过程中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方案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的实验方案一、实验流程采集病鱼→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分离纯化病原体→病原体的扩大培养→病原体的药敏试验↓动物回归实验↓观察记录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分析二、具体操作步骤1.病鱼录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2. 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对具典型细菌性症状的病鱼进行现场分离,取其脑(B)、肝(L)、脾(S)、肾(K),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BHI固体培养基中,于27-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拍照。
将首次分离培养基上数量呈优势的疑似病原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确定其是否为病原菌,拍照。
3. 病原体的扩大培养取上述纯化的菌株单菌落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纯培养。
4. 病原体的药敏试验配置固体培养基→取0.2ml菌液均匀涂布于表面→干燥5mins后每板贴5片药敏试纸,试纸之间距离不小于24mm→反转平板,4℃放30min→37℃中反转培养24h→观察抑菌圈→拍照5. 动物回归实验将扩大培养病原体的病原体经腹腔注射入罗非鱼,6天后开始每天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跟最初的病鱼进行比较,看是否症状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分离到的菌株是致病的病原体,如症状不一致,则病原体分离错误。
6. 病鱼病理组织分析(可选做)取病鱼的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进行病理切片分析,与正常组织对比,拍照,分析病变原因。
三、作业将上述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整理,写成一篇课程作业,图文并茂。
附件: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一、取材用丁香粉麻醉鱼,取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在Bouin 氏液固定8-24小时。
取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所取材料不宜太大以0.5×0.5×0.2厘米或1.0×1.0×0.2厘米较合适。
组织病理标本处理和观察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固定
固定的目的和原理:分子交联、防止细菌的 腐蚀和组织的自溶
固定液—甲醇、乙醇、多聚甲醛等
应用液:3.7% paraformaldehyde (多聚甲醛) + 1.0% methanol(甲醇 ) 储存液: 37% paraformaldehyde (多聚甲醛) + 10% methanol(甲醇 )
2分钟
4.二甲苯Ⅰ
5分钟
5.二甲苯Ⅱ
5。
封片
封片液要适量 封片液过少-气泡雾气 过多-显微镜聚焦困难
观察
取材和观察区域的一致性(脏器亚区域) 拍专业性照片:取景、颜色、亮度、对比度
等。 在同一条件下拍足、拍全
固定液要充足:>5倍 固定时间 标本大小
脱水
原因:水与透明剂及石蜡不相融合 酒精--最常用的脱水剂 程序--70%一80%一95%一100%。 关键--无水酒精纯度
透明
目的:使光易于通透 作用:脱酒精、透明 透明剂:二甲苯、水杨酸甲酯 最常用的良好透明剂二甲苯:
1)溶于酒精、能溶解石蜡 2)不吸收水(也用做封固剂)--不再脱水了,要
防水防潮 3)透明能力强 4)易使组织收缩、变脆,时间0.5-1h 5)有害
浸蜡、包埋
目的:支撑作用,软硬适度 浸:要蜡完全渗入组织细胞、组织与石蜡混
为一体 温度:比石蜡的熔点略高2度 时间:2-5小时
包埋:组织的方向
切片
修蜡 玻片处理:清洗;表面处理--甘氨酸、等离
子、甘油、 切片厚度:4-10m 切片机使用 捞、贴附切片:技术活 烤片:60℃烘烤过夜
使组织与玻片牢固粘贴
冰冻切片
OCT包埋(后固定):防气泡、防切片前组织 融化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割、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
一、组织采集和固定1. 组织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患者患病组织样本,可以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6-48小时,确保组织细胞结构不变。
二、脱水和包埋1.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2. 渗透:将脱水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渗透剂中,使组织透明并与蜡充分渗透,以便进行切片。
3.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融的石蜡中,使组织固定在石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三、切片和染色1. 切片: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切割成厚度为3-5微米的切片。
2. 染色:将切片放入不同的染色剂中,如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封片和观察1.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入透明封闭剂,覆盖玻璃片,制成玻璃切片。
2.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判断组织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病理切片制备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精心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组织切片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专业医学工作者咨询。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实验技朧,用于观察疾病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确的切片制备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组织标本。
这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完成,确保采集到的标本完整、无损伤,并配有详细的临床信息。
2. 杀灭固定组织:采集到组织标本后,需要立即将其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FISH检测标本要求
FISH检测标本要求FISH(荧光原位杂交)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扩增、基因融合及基因定位等。
对于进行FISH检测的样本,有一些要求需要满足,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FISH检测标本的要求:1.标本类型:FISH检测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样本类型,包括固定细胞、血液、组织、骨髓、体液等。
具体选择何种样本类型应根据所需检测的目的来决定。
2.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应在临床上病情活体检查或治疗之前,并避免使用抗生素等干扰因素。
采集的样本应尽量新鲜,以避免DNA的降解和破坏。
对于外周血样本,常规采用采血管内导管的方式获得可大量的细胞样本。
3.标本固定:固定样本的目的是阻止细胞的自溶和降解,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样本固定剂包括甲醛、氯醋酸、琼脂糖等。
固定时间通常为24至48小时,不同样本类型和实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4.样本处理:在进行FISH检测前,需要将样本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来去除可能存在的蛋白质、核酸或其他干扰物质,以确保FISH信号的清晰度和可见性。
处理步骤包括:蛋白酶消化、DNA解旋、脱色、去噪等。
5.样本制备:样本制备是FISH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将固定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切片或悬液制备。
对于细胞悬液,可以通过离心等方法获得高纯度的细胞。
对于组织,切片需要足够薄,以便光线可以通过并确保信号的清晰度。
6.探针选择:FISH检测使用到荧光标记的探针来定位特定的基因序列或染色体异常。
根据所需检测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探针。
对于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可以选择染色体特异性或基因特异性探针。
7.检测技术:在进行FISH检测时,需要使用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来观察信号。
同时,还需要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来分析和计算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并最终确定特定基因序列或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
总之,从样本采集到最终的FISH检测结果,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病理切片取样标准
动物病理切片取样标准
动物病理切片的取样标准通常遵循以下几点:
1.取材时间:在动物死后24小时内取材,以保证病理组织的新鲜度。
2.取材部位: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选择病变明显、典型的部位进行取材。
同时,为了全面反映
病变情况,需要从多个部位取材,包括病变部位和周围正常组织。
3.取材厚度:取材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1.5cm×1.5cm×0.3cm为宜,最厚不超过0.5cm。
4.取材数量:根据实验目的、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等因素确定取材数量,以确保能够充分反映病变情
况。
一般情况下,每只动物至少取三叶肝、脾、肺、肾等器官。
5.取材标记:取材后应做好标记,以便于后续的组织学观察和病理诊断。
标记应包括动物编号、取
材部位、日期等信息。
6.注意事项:在取材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人为污染。
同时,应保持取材工具的清洁和卫
生,以免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动物病理切片的取样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应遵循以上几点原则,以确保取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取材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组织学切片保存组织学切片保存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组织学切片保存组织学切片保存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组织学切片保存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组织学切片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其质量和保存对后续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组织学切片保存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取样和处理1. 取材时应注意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避免损伤、挤压等影响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操作。
2. 取材后应迅速浸泡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固定至少24小时,以确保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得到有效的保留和固定。
3. 固定后的组织应切割成合适厚度的切片,通常为5-10微米。
切片需要在可调节组织切片机上切割,以确保大小和形状的均一和一致。
二、染色和封片1. 切片后应先进行染色处理,以改善显微镜下的对比度和可见性。
包括常见的血液学染色(如血红蛋白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等。
2. 经过染色后,应洗净并逐步脱水(即在乙醇溶液中逐渐浓度增加),并置于透明介质中进行封片(如亚瑟氏三合一或氯化物溶液等)保护切片,以增加稳定性和舒适度。
三、保存和标识1. 完成封片后,应尽量将其储存在恒温和相对湿度适宜的研究室内,并避免紫外线照射和其他可能亏损组织结构和质量的环境因素。
2. 储存周期根据试验或机构的需要而不同,但建议以1年为周期进行定期更换和整理。
必要时,还应对切片进行数字化、复制等保存方式。
3. 标识应包括标本编号、标本类型、染色方式、制片时间和保存期等重要信息,以方便后续查阅和使用。
总之,组织学切片保存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取样和处理、染色和封片、以及保存和标识等关键步骤,必须精心操作,以保证最优质量的切片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标本制备注意事项
标本制备注意事项标本制备是生物学、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它涉及到从样本的采集、处理、固定、切片到染色等各个环节。
为了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备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采集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且在采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损坏样本。
对于动物组织,应尽快进行固定,以防止样本腐败。
对于植物组织,采集时要特别注意植物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
2. 处理方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例如,如果要观察细胞结构,可能需要用固定剂固定样本;如果要检测蛋白质或核酸,可能需要用特定的提取剂提取。
3. 固定:固定是防止样本腐败和保持样本结构的关键步骤。
应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并确保样本在固定剂中充分浸泡。
4. 切片:切片的厚度应适当,过厚或过薄都可能影响观察效果。
此外,切片的染色也很重要,这关系到能否清晰地观察到样本的结构。
5. 防污染:在整个制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污染。
例如,切片机和染色剂应定期清洁,以防止细菌或真菌污染。
6. 记录:制备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一步骤的操作和结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7. 专业操作:标本制备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非专业人员操作可能导致样本损坏或实验结果不准确。
8. 遵循法规:在处理人类或动物样本时,应遵循相关的伦理和法规。
9. 安全:某些化学试剂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制备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10. 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这可能包括对试剂、仪器和制备流程的检查。
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标本制备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动物组织病理送样要求
动物组织病理送样要求
动物组织病理送样须符合以下要求:样本应为新鲜、无菌操作获取的病变组织,尽量包含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确保切片能反映病灶全貌。
样本采集后应立即放入固定液(如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时间充足,一般不少于6-12小时。
样本容器需标注清楚动物种类、编号、采样部位、临床表现、采样日期等必要信息。
同时,送样过程中要保持低温,避免腐败变质或形态结构破坏。
送检单据详实填写病例背景和实验室检测需求,以便病理医师做出准确诊断。
病理标本制备注意事项
病理标本制备注意事项病理标本制备是临床病理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的准确性。
良好的病理标本制备对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病理标本的质量,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系列的事项。
本文将会就病理标本制备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在进行病理标本制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的采集。
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病理检查至关重要。
在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1. 仔细阅读病例资料: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医务人员需要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病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史、症状等,这有助于确定采集的标本类型和位置。
2. 准备必要的工具:标本采集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工具,如手术刀、刷子、活检钳等,医务人员需要保证这些工具的干净和完整,以免影响标本的制备和检查。
3. 与临床医生沟通: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医务人员需要与临床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医生对于病理检查的要求和重点,明确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
二、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病理标本的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标本采集的方式:标本采集的方式应该符合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医生的要求。
有些疾病需要进行活检,有些则需要手术标本,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方式。
2. 标本采集的部位:标本采集的部位应该准确、恰当。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临床医生的建议和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部位,避免采集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标本。
3. 标本采集的数量:标本的数量应该充分,避免过少或者过多。
过少的标本可能导致诊断的困难和不准确,过多的标本则会增加检查和处理的工作量。
三、标本制备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病理标本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标本固定处理:标本在采集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处理,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标本的类型和病理检查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处理方法,如福尔马林固定、冰冻切片等。
病理取材规范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探析
病理取材规范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探析病理取材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正确诊断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从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角度,对病理取材规范进行探析。
病理取材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标本选择、标本处理、固定液选择、标本切割和包埋等环节。
在进行标本选择时,应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取材。
对于特定疾病,还需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标本取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处理时,要注意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固定液的选择应根据标本的性质和研究需要来决定,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细胞需要使用不同的固定液,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的稳定。
标本切割是病理取材的核心环节,要掌握良好的切割技巧,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最后,将切好的标本进行包埋处理,制备病理切片供后续染色观察和诊断分析。
在进行病理取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取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标本取材前要详细了解病情,并根据病理研究的需要制定取材方案。
其次,在取材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质控。
同时,还需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台面的清洁,避免污染标本。
在取材过程中,需采用合适的取材器械,如手术刀、活检钳等,并根据标本的大小和形态进行切除、取几个片或取全切来保证诊断的完整性。
此外,还需按照标准程序对取材样本进行确认、标识和交接,并及时记录所取标本的详细信息。
除了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也是病理取材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误诊率。
在病理取材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验证固定液的质量和性能,及时更换过期的固定液,确保固定效果的一致性。
另外,还需定期对取材工具和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减少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标本失真或破坏。
此外,还需进行标本切割和包埋工艺的质量控制,包括切片的厚度和切角的掌握,标本包埋的均匀性和完整性等。
病理切片机操作技巧分享
病理切片机操作技巧分享病理切片机是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制作组织切片,以便进行病理分析和诊断。
正确的操作技巧是确保切片质量和有效研究的关键。
本文将分享一些病理切片机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设备准备在开始使用病理切片机之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检查刀片的锋利度和稳定性,确认刀片能够均匀地切割组织。
同时,清洁工作台和其他附件,确保无尘和无杂质。
二、标本处理1. 标本固定:将待切片的组织标本进行适当的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甲醛固定和乙酸乙酯固定等。
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取决于研究需求和样本类型。
2. 标本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进行包埋处理,使其能够被切片机识别和切割。
通常使用石蜡进行包埋处理,先将组织标本置于绝对醇中脱水,然后浸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其渗透并固化。
三、设定切割参数在进行切片之前,根据标本特性和研究需求,设定合适的切割参数。
包括切割速度、切割厚度和切片角度等。
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切割速度可以减少切片时的振动和碎片,而合理设置切割厚度可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厚度的一致性。
四、切片操作1. 根据样本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夹持装置。
确保样本紧固牢固,防止切割过程中发生位移或滑动。
2. 调整切片机的运转速度,调节至适当的位置。
开始切片之前,预热病理切片机,以达到切割所需的理想温度。
3. 将标本置于切片机的切割盘上,并确保其与刀片之间的对齐。
轻轻按下标本,使其与刀片接触。
4. 启动切片机,开始切割。
保持平稳的手臂运动,将切片机的刀片沿着样本平面均匀移动。
避免过快或过慢的移动,以确保切割质量。
5. 当切片完成后,将切片机停止运转。
使用显微镜检查切片质量,确认其满足研究需求。
若切片质量不佳,则需要调整切割参数或进行二次切片。
五、切片维护1. 每次使用完毕后,清洁病理切片机,包括工作台、切割盘和刀片等部件。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器具,去除残留的标本和石蜡等物质。
2. 定期检查刀片的锋利度,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病理医师在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准确的切片能够为医师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基本步骤,并探讨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1. 标本固定:在标本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最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10%的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它能够稳定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并防止标本的腐败。
2. 组织包埋:标本固定后,需要将组织进行包埋,以便进行切片。
常用的包埋材料是石蜡,它具有良好的剪切性和切片质量,同时能够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3. 切片制备:在进行切片制备时,需要使用病理切片机。
将固定和包埋后的标本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6微米,然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以去除石蜡。
4. 着色处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着色处理,以突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二、质量控制方法1. 切片质量评估:在进行病理标本切片之前,需要评估切片质量。
检查切片是否有褶皱、刀痕等损伤,是否有细胞和组织变形等问题。
如果切片质量不合格,将会影响到后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2. 标本固定时间:标本的固定时间对切片结果有重要影响。
过短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未固定,形成空洞或伪装的结构;而过长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因此,需要根据标本的性质和大小,合理控制固定的时间。
3. 标本包埋:包埋过程中,需要保证标本的位置正确,不得有错位或倾斜。
同时,还要确保标本与包埋材料充分接触,避免形成气泡和缺陷。
4. 切片厚度:切片厚度对病理诊断结果有影响。
切片太厚可能导致组织结构不清晰,难以解读;而切片太薄则可能导致组织薄弱或断裂。
因此,在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切片的厚度。
5. 染色效果:染色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可见度和诊断结果。
因此,在进行染色处理时,需要注意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以保证最佳的染色效果。
病理标本制备注意事项
病理标本制备注意事项病理标本制备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从患者身上取下的组织如何被妥善处理、保存、运输和制备成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
以下是进行病理标本制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取材:这是病理标本制备的第一步,要求病理医生或技术员准确、迅速地取下患者病变组织。
取材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坏死组织或炎症区域,选取病变明显且具有代表性的组织。
同时,要确保送检的组织具有一定的体积,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整体结构。
2. 固定:取下的组织必须立即固定,以防组织自溶。
固定的目的是使组织硬化,防止组织过度干燥和腐败。
常用的固定液有4%中性甲醛溶液(10%福尔马林)等。
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体积的5-10倍,以确保组织完全浸没在固定液中。
固定的时间也需要注意,一般应在24-48小时内完成。
3. 脱水:脱水是标本制备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它涉及到去除组织中的水分。
这一过程需使用一系列由低到高浓度的酒精作为脱水剂。
脱水必须彻底,否则后续的浸蜡和包埋步骤会受到影响,导致制片不成功。
4. 浸蜡和包埋:这一步骤是将组织浸入蜡液中,使蜡渗入组织中,替代组织中的水分和酒精。
包埋则是将蜡中的组织块进行密封,以便于切片。
包埋时要注意确保组织块在石蜡内保持适当的位置,避免石蜡进入切片机导致损坏。
5. 切片和染色:切片是将包埋的组织切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
染色则是用染料将切片着色,以便显微镜下更好地观察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Masson染色等。
6. 制片质量控制:在整个制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
制片完成后,应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进行审核,确保制片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7. 存档和保存:制备好的病理切片应保存在恒温、恒湿的专用切片柜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后续的观察和研究。
存档时还应记录切片的病理号、患者姓名、取材部位等信息,以便查找和追溯。
水产病理切片组织标本选择和固定注意事项
组织标本选择和固定的注意事项组织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能随意切取组织来制作组织切片,否则病理检验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切取组织块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一愈新鲜愈好:为了使组织切片的结构清楚,组织块必须争取时间及时固定,组织的固定以愈新鲜愈好。
水产动物最好选择病重但还没死的样品。
较大的标本不能及时检查时,可暂放在冰箱内,以减低死后变化的速度,但应注意发生冰冻的变化。
水产动物上一般不采用暂放在冰箱内的方法。
二切勿挤压或损伤:在切取各组织块时,切勿挤压或损伤,以免造成人为的“病变”,肠粘膜组织上沾有少量粪便,亦不应以手拭去或以水洗去。
产生压力的原因甚多:1.所用的刀过钝或过短,致使切块时不得不依靠下压的力量,这样难免把组织挤压。
故作切块的刀要长而快,切时勿将刀下压,应从刀根起向后拉,在拉的同时徐徐向下切,直至切到刀尖时,组织的全后方被切开。
2.亦应避免其它形式的挤压,如镊子的钳夹,剪刀的剪切等。
3.避免摩擦、固定前不要用水过多地冲洗。
三切下的组织块,应尽量防止其弯曲扭转如胃肠等组织,应先平展于草纸上,粘着以后,慢慢地放于固定液中(故应在动手剖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携带方便、可备带50毫升的广口瓶,瓶装置适量10%甲醛液。
固定液的量要充足,应为固定组织体积的10倍。
其他固定液如纯酒精或Zenker氏液等亦需准备齐全,以便需要时即可应用。
瓶上应先贴上一个标签,记录水产动物种类、组织名称、地点等情况。
四组织切块的选择和切法:1.若标本各部的病变不同,则应从各个不同的部位以及从病变部与正常部相接处采取切块。
2.凡有层次结构的组织,如皮肤、胃、肠壁、主动脉壁等,切块的切面应包括组织的所有各层,而且与各层的平面相垂直。
3.若标本为细的管状物,如血管等,则切块应为该管状组织的横切面。
4.如为肌肉、神经等组织,则横切纵切都需要。
组织块的厚度以0.3厘米为宜,最厚不应超过0.5厘米,这样较易固定;至于长度和宽度,则无硬性规定,一般为0.3—1.0厘米(人蓄上,其大小不应小于1—3平方厘米,以便使病变可以看得全面些,又便于以后切取镜检组织块时修削)。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一、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割和染色,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作的过程,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
二、病理切片制作过程1. 标本采集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决定进行组织检查。
在手术或活检过程中,医生会取得一小块患者的组织标本。
这个标本应该是代表性的,并且应该包含足够数量的组织以供分析。
2. 样本固定为了保护组织结构并防止腐败,标本需要被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和乙醛等。
固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但不同类型的组织可能需要不同的固定时间。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完成后,标本将进行脱水和清洁程序。
脱水是将水从标本中逐渐去除的过程,常用的脱水剂包括乙醇。
清洁程序包括将固定剂和其他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从标本中去除。
4. 标本包埋在组织处理完成后,标本需要进行包埋。
这一步骤将固定的组织浸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割。
标本通常通过专用工具和模具进行包埋。
5. 组织切片在标本包埋完成后,使用病理学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切成非常薄的切片。
这些切片通常为3-5微米厚,并使用玻璃载玻片收集。
6. 制作玻片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制作成玻璃载玻片,以便于观察。
在玻璃载玻片上涂抹一层特殊的胶水或蛋白质溶液,然后将组织切片轻轻放置在上面。
7. 染色染色是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染色可以增强对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8. 封片在染色完成后,将切片封闭在玻璃载玻片上,以保护切片并延长其寿命。
封片通常使用特殊的胶水或蜡封闭。
9. 制备标签为了方便识别和管理,每个病理切片都需要制作标签。
标签上通常包含患者信息、样本编号、日期和医生签名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
1.样本采集:必须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标本选择和固定的注意事项
组织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能随意切取组织来制作组织切片,否则病理检验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切取组织块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一愈新鲜愈好:
为了使组织切片的结构清楚,组织块必须争取时间及时固
定,组织的固定以愈新鲜愈好。
水产动物最好选择病重但还
没死的样品。
较大的标本不能及时检查时,可暂放在冰箱内,以减低
死后变化的速度,但应注意发生冰冻的变化。
水产动物上一
般不采用暂放在冰箱内的方法。
二切勿挤压或损伤:
在切取各组织块时,切勿挤压或损伤,以免造成人为的
“病变”,肠粘膜组织上沾有少量粪便,亦不应以手拭去或以
水洗去。
产生压力的原因甚多:
1.所用的刀过钝或过短,致使切块时不得不依靠下压的力量,
这样难免把组织挤压。
故作切块的刀要长而快,切时勿将
刀下压,应从刀根起向后拉,在拉的同时徐徐向下切,直
至切到刀尖时,组织的全后方被切开。
2.亦应避免其它形式的挤压,如镊子的钳夹,剪刀的剪切等。
3.避免摩擦、固定前不要用水过多地冲洗。
三切下的组织块,应尽量防止其弯曲扭转
如胃肠等组织,应先平展于草纸上,粘着以后,慢慢地放于
固定液中(故应在动手剖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携带方
便、可备带50毫升的广口瓶,瓶装置适量10%甲醛液。
固定
液的量要充足,应为固定组织体积的10倍。
其他固定液如纯酒
精或Zenker氏液等亦需准备齐全,以便需要时即可应用。
瓶上
应先贴上一个标签,记录水产动物种类、组织名称、地点等情
况。
四组织切块的选择和切法:
1.若标本各部的病变不同,则应从各个不同的部位以及从病
变部与正常部相接处采取切块。
2.凡有层次结构的组织,如皮肤、胃、肠壁、主动脉壁等,
切块的切面应包括组织的所有各层,而且与各层的平面相垂直。
3.若标本为细的管状物,如血管等,则切块应为该管状组织的
横切面。
4.如为肌肉、神经等组织,则横切纵切都需要。
组织块的厚度以0.3厘米为宜,最厚不应超过0.5厘米,这样较易固定;至于长度和宽度,则无硬性规定,一般为0.3—1.0厘米(人蓄上,其大小不应小于1—3平方厘米,以便使病变可以看得全面些,又便于以后切取镜检组织块时修削)。
在典型病变部分不妨多切数块,以备日后研究的需要。
五各组织块应包括各脏器的重要结构:
如肾脏组织应包括前肾、中肾(也可分开固定)。
在有浆膜的脏器组织块中,要有一块带有浆膜。
六若同一种的组织块需分别左右或上下者,则应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瓶内,或将各组织块切成不同形状(如长方形、四方形、三角形
等),以便分别。
七切块在放入固定液后,应不使其与瓶底互相粘附,以免妨碍固定。
八组织块的固定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如以甲醛液固定,只需24—48小时即可,以后用水冲洗12小时则可应用。
用Zenker氏溶液固定12、24小时后,经水冲洗24小时,亦可应用。
九组织块冲洗完毕后,即可切取镜检组织块,其厚度一般不应超过0.3厘米(具体情况可根据组织的紧蜜度如何,而且其面积
通常不宜超过1.5平方厘米,这样经脱水、透明后组织不易翘
起变形,有利于制作切片。
十切取镜检组织块后,可将剩余的组织块放于70%酒精中保存,
这样有利于日后再取材切片时使用。
瓶之内外亦需以标签注明情况。
十一避免干化:
新鲜的或已固定的组织均不应干化。
组织干化后其细胞及构造即失去正常的形态,影响准确诊断。
因而必须把组织块全部
浸入固定液内,标本瓶一定要加盖。
十二其它:
作切块时须注意组织块内有无骨或钙化部分,若有,应在固定之后脱钙,以免损坏切片刀。
脱钙的方法:略
十三电镜材料的固定,组织块要小(0.2mm —0.3mm),固定液先预冷,尤其夏天先滴固定液,再切组织块。
普遍存在脂肪肝的特征,石蜡切片中呈大的空泡状是脂肪存在的部位,细胞质中中性脂肪过度储存并挤压细胞核,使有些细胞核变形或呈萎缩现象(宋振荣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