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猴有关的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猴子戴上了人类的帽子,以为自己变得了高贵,却不知道自己还是一只猴子的故事。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指某些人自以为了不起,自命不凡的状态,实际上却毫无真才实学,自欺欺人的现象。

据史书记载,沐猴而冠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

那时候,有一只猴子在山上捡到了一个人类的帽子,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猴子觉得自己戴上了这个帽子就变得与众不同,于是开始在兽群中昂首阔步,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成了了众生之长。

其他的动物们看到了这个情景,都纷纷感到不可思议,但也不敢得罪这只自命不凡的猴子。

故事的结局是十分讽刺的。

有一天,一阵狂风吹来,猴子的帽子被风吹落了下来。

其他的动物们看到猴子原来只是一只普通的猴子,都纷纷发出嘲笑的声音。

猴子感到十分羞愧,懊悔不已。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揭示了那些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沐猴而冠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

首先,它告诫我们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以为自己了不起,却不知道自己的成就只是沐猴而冠,虚有其表。

其次,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看清事物的本质。

有时候,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表面所呈现的那样,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沐猴而冠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励着我们要保持谦逊、真诚的品格,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自命不凡。

这个故事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国际上通行的谚语,警示着人们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要保持谦逊和真实。

所以,沐猴而冠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教育我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自命不凡。

只有真正的实力和真诚的品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希望我们都能以谦逊的心态面对世界,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沐猴而冠。

有关猴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有关猴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猴年马⽉ 解释猴、马:⼗⼆⽣肖之⼀。

泛指未来的岁⽉ ⽤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例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 近义词遥遥⽆期 反义词指⽇可待 根据农历⼲⽀,猴年12年⼀个轮回,马⽉也是12个⽉⼀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个⽉是马⽉,“猴年马⽉”的周期是12年。

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18⽇开始直⾄7⽉16⽇是农历五⽉,也就是庚午⽉,正好是“猴年”⾥的“马⽉”。

下⼀个“猴年马⽉”是2016年6⽉5⽇⾄7⽉3⽇。

天⽂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这个词的来历⽆从考据,复旦⼤学中⽂系古汉语专家骆⽟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这个词多半是来⾃民间的谚语。

⼀种流⾏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是“何年嘛⽉”谐⾳的变体,⽽在英语中,“猴年马⽉”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其实每年都有⼀个⽉是马⽉,每年农历正⽉到腊⽉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猴、鸡、狗、猪、⿏、⽜。

杀鸡骇猴 【成语故事】从前⼀个耍猴⼈买了⼀只不听话的猴⼦,艺⼈⼗分⽣⽓,就到市场买来⼀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公鸡吓呆了,艺⼈乘机拿⼑杀了公鸡,坐在⼀旁的猴⼦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说什么或敲锣打⿎,猴⼦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艺⼈的指令。

【典故】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宰了,那猴⼉⾃然害怕。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 【释义】传说猴⼦怕见⾎,驯猴的⼈便杀鸡放⾎来恐吓猴⼦。

⽐喻惩罚⼀⼈以恐吓或警戒其他⼈。

【⽤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儆百 【近义词】杀鸡吓猴、杀⼀儆百 【成语⽰列】这样做起到杀鸡骇猴的作⽤。

⾐冠沐猴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楚怀王三⼈约定,谁先攻⼊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刘邦先攻进咸阳,项⽻很不⾼兴,进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婴,放⽕烧了阿房宫,掠夺⼤量⾦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

有⼈在背后讥讽楚国⼈是戴着帽⼦的猴⼦。

【典故】⼈⾔楚⼈沐猴⽽冠⽿,果然。

关于猴的一个简短典故

关于猴的一个简短典故

关于猴的一个简短典故1.关于猴的典故不管是典故还是歇后语都很多哦,有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

如说小孩子淘气,是“猴了巴叽”;说人机灵“长了毛比猴都精”;劝人不当教师“家有五斗粮,不做猢狲王”;讥人吝啬“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枣”;至于“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是说,强势一方传达的是威胁的信息,弱势一方则在表达无奈的情绪。

《经楼梦》中贾宝玉要吃鸳鸯脸上的胭脂,猴在人家身上不下来。

一个“猴”字,名词作动词用,何等的传神!歇后语就更多了,如: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猴子扛大梁——受不了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猴子捞月亮——空欢喜孙悟空更使这类词条数目大增: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孙猴子变山神庙——露了尾巴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六耳猕猴充悟空——冒牌货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2.有关猴的古代历史典故沐猴而冠秦王朝灭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破没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身世。

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升官或发财以后,如果不回故乡夸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绫罗绸缎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没有人会知道这个人此时的大富大贵。

楚汉之争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项羽这种务虚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见的政治眼光,对他自己和楚国的前途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有人气愤地说:“人们都说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说对了。

”经典典故—醒悟的猴子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想着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儿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

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呵!于是,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很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

文学_关于猴子的成语故事

文学_关于猴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猴子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沐猴而冠清朝末年, 有位姓文的制台非常害怕洋人的洋枪洋炮。

文制台有一个脾气, 就是在他吃饭的时候, 不准任何人来打扰, 总要等他吃过饭、擦过脸再说。

否则, 对禀报的下人, 轻则责骂, 重则拳脚相加。

这一天, 文制台正在吃饭, 一个外国领事要见制台。

一听洋人来了, 制台吓得六神无主, 不但打破惯例, 说“请进”, 而且穿好衣帽, 亲自来到滴水檐前迎接。

这个领事为什么事情来见制台呢? 原来, 制台新近处死了一名亲兵, 谁知杀的地方不对, 既不在校场, 也不在辕门外, 偏偏在这位领事的公馆旁边, 所以领事前来问罪。

见了面, 领事愤愤地把上述情形讲了一遍, 责问制台, 为什么在他公馆旁边杀人? 制台临时编出一套理由, 说:“这个亲兵原是拳匪, 正因为拳匪专同洋人为难, 这就对贵领事也有所不利, 所以我特地想出一条计来, 把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 好教他的同党惧怕。

俗话说杀鸡骇猴, 把鸡杀了, 那猴子看到自然就怕。

我这回虽说只杀一个亲兵, 然而所有拳匪见了这个榜样, 以后就不敢再和贵领事为难了。

”那领事听了制台的回答, 称赞他办得好, 告辞而去。

成语故事-杀鸡骇猴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

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

”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成语故事-猿猴取月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率军逼进咸阳。

就在这时候,赵高趁机杀了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并派人来向刘邦求和说是只要让他做关中王,他愿意把秦国献给刘邦。

刘邦见赵高为人奸诈,没有应允。

接着猛攻咸阳,秦王子婴请降。

刘邦带兵进入咸阳,没有杀害子婴,封了库房,关了宫门,与当地群众约法三章后,又退兵霸上(今陕西长安县东)。

没有多久,项羽率领各路诸侯也来到咸阳。

他首先杀掉了只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秦王子婴,接着又杀了秦国的公子、亲族八百多人、文官武将四千多名,只杀得咸阳街头尸横遍地,流血成河。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汉语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化系统,更是人们日常中观察、累积的结晶,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它从来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杀鸡儆猴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ráng jū]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

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

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

约定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

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

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

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不以为然。

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

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

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

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

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

’来使吓得面如土色。

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

”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

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

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鼠年马月目前,“鼠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

不过有人称,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鼠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关于猴的成语

关于猴的成语

关于猴的成语猴,是一种智慧灵活、机敏可爱的动物,也是许多成语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猴子经常在一些成语中被用来形容人的某种行为、态度或者特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与猴有关的成语及其含义。

1. 逍遥法外成语“逍遥法外”源于唐代李靖的《郢州梦奇志》,原意是指猴子逍遥无法地活动、自由自在。

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指某些犯罪分子或坏人逃脱法律制裁,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

2. 猴年马月“猴年马月”源于中国农历中的十二生肖,猴与马分别代表其中的两个动物年份。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时间很远,很长,意味着某事的发生可能非常遥远或者不确定。

3. 画饼充饥成语“画饼充饥”出自《西游记》中的故事,猴子认为自己非常饿,于是画了一个大饼欲吃,结果并无满足。

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空想、徒劳或欺骗自己。

4. 对牛弹琴成语“对牛弹琴”源于《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猴子弹琴给牛听,牛却不理解也不欣赏。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错了的对象说话或做无用功。

5. 猴子捞月成语“猴子捞月”表示空欢喜一场。

原源于明代《西游记》中,孙悟空见到夜空中的明月,猴子颇为好奇地伸长手臂去摘月亮,却徒劳无功。

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做无用功、枉费功夫或无凭无据。

6. 朝三暮四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外物》:“师既出示弟子焉,弟子每自得其说之喜而桃焉。

朝食而暮已,未央而四者从之而歌焉:‘盍将往?盍将还?’”形容世人的短视和不正之风。

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指有做成某事的欲望,但根本没有付出行动,只是空想。

7. 投桃报李成语“投桃报李”出自《庄子·秋水》:“猿猴饮泉,鱼鳖曲淯,蜃楼映藻,鹤膝弯曲,毛儿见之不爱。

”用来形容以德报德,以礼相待。

8. 知恩图报成语“知恩图报”出自《厦门文化网》所收的一则传说故事。

相传有一只猴子得到了一位婆罗门的救命之恩后,感激不尽,决定以生命相报救命之恩。

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指明白别人的恩情,有报答的意思。

9. 千方百计成语“千方百计”出自《西游记》:“师父!千方百计,由他联结我。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汉语成语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化系统,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累积的结晶,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它从来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

下面是宝岛小编为您整理的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杀鸡儆猴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

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

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

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

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

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

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不以为然。

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

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

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

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

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

”来使吓得面如土色。

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

”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

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

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带猴字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鼠年马月目前,“鼠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

不过有人称,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鼠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与猴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猴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猴相关的成语故事【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

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

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尖嘴猴腮】腮:面颊。

尖嘴巴,瘦面颊。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

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

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冠冕】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同“沐猴而冠”。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同“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

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沐猴而冠”的典故。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猴子得到了一顶人类的帽子,它非常得意地戴在头上,仿佛自己变成了人一样。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的人。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负自傲是不可取的。

人们常说“骄兵必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自以为了不起,自负自傲,就会失去谦逊和谨慎,最终会失败。

正如那只猴子,它戴着人类的帽子,自以为自己变成了人,结果却暴露了自己的可笑和愚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沐猴而冠”的人。

他们可能因为某些成就或者条件优越,就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甚至忽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最终也会因为自己的自负而失败。

相反,谦逊和谨慎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谦逊使我们能够虚怀若谷,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步;谨慎则能让我们避免盲目自大,对待事物更加深思熟虑,不轻易得意忘形。

正如《庄子》中所说,“大块落地,大木成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有谦逊谨慎,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走得更远。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自己是否有“沐猴而冠”的倾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和谨慎。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不忘初心,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自负自傲,走上成功的道路。

总之,沐猴而冠的故事告诉我们,自负自傲是不可取的,谦逊和谨慎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让我们牢记这个故事,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和谨慎,走上成功的道路。

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沐猴而冠的典故: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

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

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

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

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

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

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

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

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

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ding huò]里活活烹死了。

猴年马月成语解释

猴年马月成语解释

猴年马月的成语解释猴年马月的成语解释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猴年马月的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泛指将来的岁月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示例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近义词遥遥无期反义词指日可待依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

2023(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头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23年6月5日至7月3日。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高校中文系闻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月”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杀鸡骇猴【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非常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今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模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典故】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可怕。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释义】传奇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

比方惩处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近义词】杀鸡吓猴、杀一儆百【成语示列】这样做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

衣冠沐猴【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商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古代关于猴的成语故事

古代关于猴的成语故事

古代猴的成语故事古代关于猴的成语故事导语:猴年说猴,你知道关于猴的成语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沐猴而冠项羽据关中后,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

”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劝说者说:“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

” 项羽听说了,烹杀了那个游说的人。

后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

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

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

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

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杀鸡儆猴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

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

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

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

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

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

耍猴戏的一打鼓,它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

“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儆猴”。

后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有关成语故事精选15篇

有关成语故事精选15篇

有关成语故事精选15篇有关成语故事1【水中捞月】传说曾有五百只猕猴,一天,猴群在树林间玩耍时,无意间走到一深井边。

为首的猕猴见到水中月亮的倒影,大惊失色,立即召集同伴说道:“今天月亮死了,掉在井里。

我们应该把它捞出来,不然这世界上一到晚上就是漫长的黑夜了!”众位猕猴觉得很有道理,纷纷表示赞同。

但大家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捞。

这时,为首的猕猴见到井边有一棵树,顿时心生一计,说道:“我抓着树枝,你们抓着我的尾巴,这样大家连接起来,就可以把月亮捞出来了。

”于是猴群立即照做。

只见为首的猕猴牢牢地抱住树枝,一只老猴在下面抓着它的尾巴,其他猴子也这样一只一只地抓着上面一只猴子的尾巴,组成一个猕猴的链条。

随着猴子越来越多、链条越来越长,树也晃动地越来越厉害。

终于,最下面的猕猴到了水面,它使劲拨动了几下水,却怎么也捞不起月亮。

说时迟,那时快,树枝因为承受不住猴群的重量,突然折断了,这五百只猕猴也全都掉进了井里。

这是一个记载在佛教典籍《僧祇律》中的故事,佛陀用这个故事比喻那些自以为是、不辨是非、害人害己的人。

如今,水中捞月已被用来表示徒劳而无功。

有关成语故事2初出茅庐【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公元207年,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杀奔南阳新野,这时刘备仅有数千人马,形势十分危急。

诸葛亮命令关羽、张飞各带一千人马,埋伏到博望城左右的山谷里,命令关平、刘封领五百人,在博望坡后等候放火,命令赵云前去诱敌,只许败不许胜。

请刘备亲自带领一支人马,驻扎在博望山下,望见曹军就退,等到各路火起后,再回军冲杀。

夜半时分,曹军被刘备、赵云引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路边树林茂密,庐苇丛生,夏侯惇迟疑之时已经晚了,火光之中,烧得曹军焦头烂额,死伤不计其数。

刘备回军冲杀,关羽、张飞率伏兵拦住去路,两面夹攻,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就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立下的第一功“火烧博望”。

有关成语故事3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带猴字的生肖成语

带猴字的生肖成语

带猴字的生肖成语带猴字的生肖成语是指和猴子有关的成语,在汉语中,猴子具有身手敏捷,调皮淘气,机智灵巧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很高智慧的动物。

因此,涉及到猴子的成语,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含义,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

下面,我将从“猴急摘完桃”、“猴子捞月”、“猴头猴脑”、“猴子照镜”、和“猴年马月”这五个方面,逐一介绍这些带猴字的生肖成语。

猴急摘完桃,意味着不耐烦,不能忍耐等待。

据说,古代有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人在树下等待桃子成熟,因为着急,最终将所有的桃子都采摘完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耐心等待,不能心急,否则可能会因着急而失去宝贵的东西。

猴子捞月,意味着盲目自大,行动愚蠢。

这一成语的来源,是因为猴子看到水中有月亮的倒影,认为是真的,便试图用手去捞。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自大,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经过慎重思考,看清实际情况,不要听信谣言。

猴头猴脑,意味着行动灵活,机智聪明。

猴子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动物,它们可以翻树跳跃,行动十分迅速。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灵活机智,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置一切事务。

猴子照镜,意味着自负自信,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猴子故事有关。

故事就是说,猴子照镜子时,认为自己很漂亮,结果却不知道镜子反映的是自己的形象,而不是真的猴子。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自负自信,要时刻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真实情况,不要去跟虚假的东西相互比较。

猴年马月,表示时间很长,无法预测。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民,因为古人没有日历,只能用生肖动物年份来纪念特定的日子。

“猴年马月”表示时间很长,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要被流年所困扰,要耐心等待,时机未到不要轻易动手。

可见,带猴字的生肖成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涵义和价值。

学习使用这些成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和思想精髓,同时也帮助我们精益求精,成为更优秀的人。

关于猴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猴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猴的典故和成语主张对敌斗争要有“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策略,并多次以诗词讴歌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其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以猴为典入句或修辞,不自毛泽东始.相关猴子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源远流长、举不胜举.如: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韩生劝项羽都关中,羽曰:‘吾闻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乃烧宫室都彭城.韩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悦.心猿意马此为佛教用语.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后多用于比喻心神不定.尖嘴猴腮《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中举后痰迷心窍,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像你这等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杀鸡吓猴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官场现形记》五十三回:“俗语说得好,叫做‘ 杀鸡吓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树倒猢狲散宋《说薮·曹咏妻》载:曹咏投靠秦桧,做了大官.秦桧一死,曹就被贬.厉德斯派人给曹送去一信,曹拆开一看,乃是《树倒猢狲散赋》一篇.猢狲入布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尧臣]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猿鹤虫沙《抱朴子》:“周穆五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教猱升天比喻教唆别人做坏事.《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猴升天.”这些成语皆形象、精炼、贴切之语,使用得当可文章增辉.相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如说小孩子淘气,是“猴了巴叽”;说人机灵“长了毛比猴都精”;劝人不当教师“家有五斗粮,不做猢狲王”;讥人吝啬“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枣”;至于“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是说,强势一方传达的是威胁的信息,弱势一方则在表达无奈的情绪.《经楼梦》中贾宝玉要吃鸳鸯脸上的胭脂,猴在人家身上不下来.一个“猴”字,名词作动词用,何等的传神!。

杀鸡儆猴的典故

杀鸡儆猴的典故

杀鸡儆猴的典故杀鸡儆猴是用来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你们知道杀鸡儆猴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杀鸡儆猴的典故,供大家阅读!杀鸡儆猴的解析【注音】shā jī jǐng hóu【解释】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相近词】杀一儆百、杀鸡骇猴【成语举例】他现在玩的就是杀鸡儆猴的把戏。

杀鸡儆猴的典故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杀鸡儆猴的造句一、杀鸡儆猴是我们的新领导给我们的下马威。

二、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只能够是一次两次,千万不能每次都是用。

三、我不想在他杀鸡儆猴的时候你们还带着对我的鄙视目光,所以我今天把你们这些不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你们。

四、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完全没有用的。

五、我们这次必须要杀鸡儆猴,不然我们就完全没有威信了。

六、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

七、我们可以用杀鸡儆猴办法教育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家伙。

八、如果他想杀鸡儆猴的话就一定会拿我开刀的。

九、你只想着用她来杀鸡儆猴,没想到找她留给我的钥匙。

十、罗马以对罪犯的“杀鸡儆猴”来防止犯罪,结果他们大量地使用了钉十字架的死刑。

十一、美联储和财政部希望通过任由雷曼破产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从现在起,谁也别对政府救市抱有幻想。

十二、“那就像是杀鸡儆猴,”黄怒波一边抚摸着自己的宠物猫一边说。

十三、所以他那时就决定要杀鸡儆猴,把奴隶丢到镇民广场中央的狮笼里。

十四、治理遍布城乡、成千上万的网吧,杀鸡儆猴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而若是流于搞突击,只抓出一两个“梦缘岛”来,是肯定收不到长远实效的。

十五、对中国而言,杀鸡儆猴,一战定乾坤,对菲越痛惩之战能为中国争取至少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机。

杀鸡儆猴的出处和典故

杀鸡儆猴的出处和典故

杀鸡儆猴的出处和典故杀鸡儆猴拼音:shājījǐng hóu杀鸡儆猴,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jījǐng hóu,意思是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自《易经·师》。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

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

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

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

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所谓“杀鸡儆猴”,即是“杀一儆百”,有威胁恫吓之意,这是权术,是驭众手段。

在意见纷纭、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法令贯彻执行,非以严厉手段对付不可,此之所谓“不以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的解释。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

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

而鸡们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么“鸡飞狗跳”、“蛋打鸡飞”,总之上得了台面,于是被杀的鸡总要把“被杀”演绎成一场大张旗鼓奢侈铺张的大片。

满地鸡毛的挣扎,血流四处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

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杀鸡儆猴: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禳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

禳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

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

约定时间一到,禳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

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禳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禳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

禳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

关于猴有哪些成语

关于猴有哪些成语

关于猴有哪些成语本文是关于关于猴有哪些成语,感谢您的阅读!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传说,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猴有哪些成语,欢迎阅读。

猴年马月【成语意思】: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

泛指未来的岁月。

含有贬义。

【英文翻译】:Oneoftheseyears拼音:hóuniánmǎyuè近义:遥遥无期反义:指日可待猴头猴脑【成语意思】: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英文翻译】:silly;silly-faced【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拼音:hóutóuhóunǎo反义:傻头傻脑、虎头虎脑沐猴衣冠【成语意思】: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同“沐猴而冠”。

拼音:mùhóuyīguàn典故传说译文: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

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猴子搏矢【成语意思】: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作宾语、定语;指好表现的人没好下场。

【英文翻译】:Monkeycardiacvector【典故传说】: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拼音:hóuzǐbóshǐ故事:王乘船到长江沿岸的一座猴山游玩,很多猴子见人来了就害怕地逃跑,惟独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灵巧接住了箭。

心猿意马典故出处

心猿意马典故出处

心猿意马典故出处
心猿意马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
这部名著中。

《庄子》里写到,有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岛上,他想要回
到大陆。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一根长竿让猴子和马配合,把竿
子扛到对面浅滩,最后将竿子架起来。

猴子抓住了竿子往前爬,马就
跟在后面走。

但是,猴子在距离对岸很近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误以为是另一个猴子,于是把竿子扔到了一边,跳下了竿子往水里游。

马也因此溅进了水里,两个都没能到达对岸。

心猿意马的意思是指人的思维容易被五脏六腑的情感所左右,不
顾一切的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和感觉,而忽略事实真相和利弊得失。


也是一份有指导意义的教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情感左右。

比如感情纠葛、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等方面,我们很容易受到情感的干扰。

有时候,我们会
因为一时的冲动、愤怒或失落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结果只会让事情
变得更加糟糕。

因此,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要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理智地分析,千万不能心猿意马。

除了在个人生活中,心猿意马也可以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中得到应用。

很多公司和政府,都会因为贪欲或情感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
公司或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在做出决策之前,调查研究,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心猿意马这个成语教我们要冷静下来,理智地思考,不要让情感和个人欲望左右自己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得成功并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猴有关的成语典故今年是猴年,收集了十八条和猴有关的成语。

要学好用好这些成语,需要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来源,因而对部分成语的典故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以供学习成语的朋友参考。

朝三暮四【拼音】:zhāosānmùsì【出处】:《列子·黄帝》、《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释义】: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故事】:“朝三暮四”是则寓言,讲叙宋国狙公给猴子分配食物的故事。

最早出现在《列子·黄帝》中,后来在《庄子·齐物论》中也引用了“朝三暮四”这个故事。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老人,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大家都称他狙公。

狙公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话,相处得十分融洽。

猴子每天要吃上好多粮食,狙公宁愿省下家里的口粮,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没有多久,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

狙公想减少猴子们的用粮,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话,就先骗他们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要减少粮食,都恼怒的乱蹦乱跳,好像向主人示威的样子。

隔了一会,狙公又改口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该够吃了吧!”猴子们一听,早上加了一颗,都高兴地伏在地上,表示满意。

“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原意为以诈术欺人,后来用以比喻反复无常。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庄子有关《齐物论》的哲学思想: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

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

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后来“朝三暮四”经常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教猱升木【拼音】:jiāo náo shēng mù【出处】:西周·无名氏《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释义】:猱:猴子的一种。

教猴子爬树。

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角弓》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八章,每章四句。

这是一首劝告周王不要疏远兄弟亲戚而亲近小人的诗。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是第六章,意思是“不用教猿猴上树(因为猿猴会上树),好比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君子如果有美德,小人自然来依附。

”猱:猿类,善攀援;涂:泥土;附:沾着;徽:美;猷:道;与:从;属:依附。

猴子在当地习性不好,经常去山下偷东西,猴子是偷盗之徒象征。

“教猱升木”意思是教猴子爬树,也就是教坏人做坏事的意思。

猴子搏矢【拼音】:hóu zǐbóshǐ【出处】:庄周《庄子·徐无鬼》:“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释义】:原意是说猴子接住射向自己的箭。

现用来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故事】:吴王坐着船在长江里游玩,登上一座猴山。

很多猴子看见了,都十分害怕地跑掉,逃到深深的荆棘丛里去。

唯独有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

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敏捷地接住了箭。

吴王命令助手们一齐追射,那只猴子就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啊,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来对我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

应该警惕啊!不要拿你的神气对人骄傲啊!”这篇寓言说明喜欢卖弄聪明,表现自己,爱耍傲气的人,有时是要栽大跟头的。

棘刺母猴【拼音】:jícìmǔhóu【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释义】:棘:多刺的植物。

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

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故事】: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

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

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

”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

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

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

”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

”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沐猴而冠【拼音】:mùhóu ér guàn【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同《沐猴衣冠》、《沐猴冠冕》、《衣冠沐猴》。

【故事】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率军逼近咸阳。

就在这时候,赵高趁机杀了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并派人来向刘邦求和,说是只要让他做关中王,他愿意把秦国献给刘邦。

刘邦见赵高为人奸诈,没有应允。

接着猛攻咸阳,秦王子婴请降。

刘邦带兵进人咸阳,没有杀害子婴,封了库房,关了宫门,与当地群众约法三章后,又退兵霸上(今陕西长安县东)。

没有多久,项羽率领各路诸侯也来到咸阳。

他首先杀掉了只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秦王子婴,接着又把秦国的公子、亲族八百多人、四千多名文官武将给杀掉了,只杀得咸阳街头尸横遍地,流血成河。

并放一把火,点着了秦王朝逼迫着几十万农民修建了多年的阿房宫,整整烧了两三个月。

这时候,项羽权力最大,军队差不多都在他手里。

可是他不愿做兼并六国、一统中原的秦始皇,只想做齐桓公楚庄王那样的霸主。

于是他就把天下分成十九国,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和楚地九个郡,成为各诸侯的首领。

他还把秦王朝的珍贵的东西、宝贝、妇女都搜集起来,准备东归。

这时,有个叫韩生的谋士,劝谏项羽说:“关中(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高山险要,河流环绕,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乌关,北有黄河,土地肥沃富饶,要在这里建都以成就霸业再好不过了。

”项羽看见秦国宫殿已被烧得残破不堪,咸阳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自己又怀念故乡,便回答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说:富贵了不归故乡,就像穿着锦绣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一样,谁知道呢?韩生听了,惋惜地发牢骚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意思是说:我从前听人家说,楚国人不过是戴着人的帽子的猴儿罢了,这会我才知道真是这样的。

项羽听到这句污辱性的牢骚话后,生气地命人把韩生扔在油锅里炸死了。

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到自己的国里去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沐猴而冠”这句成语。

猴子救月【拼音】:hóuzǐjiùyuè【释义】:原意是一群猴子救捞水里的月亮。

现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出处】:唐·道世《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也作“猴子捞月”。

语出唐总章元年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的“愚赣篇”:“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故事】:其故事是说古时伽尸国有座波罗奈城,在人迹稀少的树林中生活着500只猕猴。

一次猕猴在一棵尼俱律树下,见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摇晃。

他们担心世界夜晚会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挂连接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

由于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落水。

猴年马月【拼音】:hóuniánmǎyuè【出处】: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释义】: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

由于12年时间太长,“猴年马月”泛指未来的岁月。

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

猕猴骑土牛【拼音】:míhóuqítǔniú【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悦》一诗中也有表述:“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释义】:原意犹如字面所说,弥猴骑在了土牛身上,前行十分缓慢。

现寓意职位提升很慢。

轩鹤冠猴【拼音】:xuān hèguànhóu【出处】:明·刘伯温《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释义】:原意是指乘轩之鹤,戴帽之猴。

现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肝肠寸断【拼音】:gānchángcùnduàn【释义】:肝脏和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开了。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故事】: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

船进入三峡时,部将中有人捉到了一只小猿放在船上。

母猿看到了,心急如焚,沿岸奔跑,哀哭号叫。

三峡山势陡峭,江随壁转,壁与天接。

母猿奋不顾身,攀青藤,走绝壁,滚山坡,跟着船队走了一百多里。

船行到巫峡,不觉慢了下来,靠着江边,缓缓前进。

这时,母猿哀叫三声,瞧准小猿所在的船跳下来,当即气闭身亡。

船上的兵士,剖开母猿,只见肝肠寸断,桓温听说了,怒火冲天,叫人把捉小猿的军官叫来,训斥了一顿,贬了他的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