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上手指南之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快速上手指南之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丁香园

快速上手指南之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丁香园

快速上手指南之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丁香园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几万字太长,心血管频道为您整理了指南精华部分。

一、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及监测评估时应尽快明确:(1) 容量状态;(2) 循环灌注是否不足;(3) 是否存在急性心衰的诱因和 (或) 合并症。

(一) 无创性监测(Ⅰ类,B 级)持续测量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监测体温、动脉血气、心电图等。

(二) 血液动力学监测1.适应证:适用于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病情严重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如伴肺水肿 (或) 心原性休克患者。

2.主要方法:右心导管、外周动脉插管。

3.注意事项:(1) 在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肺动脉闭塞病变,以及左心室顺应性不良等情况下,肺毛细血管楔压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左心室舒张末压。

对于伴严重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不可靠。

(2) 避免插入导管的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等。

(三)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1.利钠肽有助于急性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Ⅰ类,A 级):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 为排除急性心衰的切点。

2.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 或 cTnI AMI 时可升高 3~5 倍以上。

重症有症状心衰血清中cTn 水平可持续升高,为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提供信息,有助于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后(Ⅰ类,A 级)。

3.其他生物学标志物:中段心房利钠肽前体(MR-proANP,分界值为 120 pmoL/L) 在一些研究中证实,用于诊断急性心衰,不劣于BNP 或 NT-proBNP。

可溶性 ST2 及半乳糖凝集素 -3 等指标在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中可能提供额外信息(Ⅱb 类,A 级),此外,反映肾功能损害的指标也可增加额外预测价值。

二、急性心衰的治疗(一) 临床评估和处理流程 (图 3)(二) 一般处理1.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急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对于心率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提高 心率。
心脏移植
对于严重心衰无法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心脏移 植。
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1 2
生活方式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休 息和睡眠。同时,应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
饮食调整
患者应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体重,戒烟 限酒。
专业组织的支持
许多医疗机构和社区中心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各种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 康复指导、日间护理等。患者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
• 急性心衰患者的护理与支持是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的重要环节。以下将从家庭护理、专业护理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进行 详细讨论。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结 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 的泵血功能,最终导致心 力衰竭。
病因和风险因素
心肌病
心肌病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异常,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最
终导致心力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影响 心脏的泵血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 竭。
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包括冠 状动脉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进而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力衰竭。
02
急性心衰的诊断
病史采集
既往史
患者是否有心脏疾病史, 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 失常等。
诱因
是否有诱发急性心衰的诱 因,如感染、过度劳累、 情绪激动等。
症状
患者是否出现气喘、胸闷 、心悸、咳嗽、咳泡沫痰 、端坐呼吸等症状。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心脏听诊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体温等。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 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热点和趋势分析
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 展望:提高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研究方向: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展望: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感谢观看汇报人:小无名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 强心剂: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能力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死亡率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
非药物治疗
机械通气:通过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缓解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患者 可能出现呼吸急 促、气喘等症状
咳嗽:患者可能 出现咳嗽、咳痰
等症状
胸痛:患者可能 出现胸痛、胸闷
等症状
水肿:患者可能 出现下肢水肿等
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 可能出现心律失
常等症状
血压下降:患者 可能出现血压下
降等症状
03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
诊断标准
症状:呼吸 困难、胸痛、
心悸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与辅导
家属参与
家属的角色:家属在患者护理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家属的参与:家属如何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 家属的教育:如何对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家属的支持:如何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减轻家属的压力和负担
体征:心率 加快、血压 下降、肺部
啰音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 化检查、心
电图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
MRI等
心功能评估: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右心衰竭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可以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大多数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对于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心衰,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不应再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

近10余年,尽管对于慢性心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急性心衰的临床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1)临床研究,尤其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很少,临床证据匮乏,使得目前各国指南中关于治疗的推荐多数基于经验或专家意见,缺少充分的证据支持;(2)我国自己的研究严重滞后,缺少临床资料,甚至基本的流行病学材料也不够齐全;急性心衰的处理各地缺少规范,急性心衰的病死率虽有下降但仍是心原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成为我国心血管病急症治疗的一个薄弱环节。

鉴于上述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编撰我国的“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提高对这一心脏病急重症临床处理的水平。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专业组组建了这一工作的撰写组和专家组,并确定了对指南编写的基本原则:(1)要充分汲取这一领域的新近展。

新技术、新方法,借鉴国外主要心血管病学术组织近几年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指南;(2)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临床处理的传统习惯以及已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经验,包括我国近几年编写的心衰及相关疾病的指南与专家共识,使其负荷我国国情;(3)为基础单位和各级医院临床医师提供能够接受的乐意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心衰的全面指南,包括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和目标、药物治疗方法和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和措施、并发症及 预防策略,以及康复治疗和管理。
心衰定义和病因
心衰是一种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满足正常身体代谢需要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疲劳等。诊断标准根据心功能分 级、症状等因素来确定是否为急性心衰。
治疗原则和目标
1 早期干预
尽早开始治疗以减少心脏受损程度。
3 心功能改善
通过治疗方法来提高心脏功能。
2 症状缓解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来缓解心衰症状。
4 预防再发
采取措施避免心衰再次发作。
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心律失常
深静脉血栓
• 定期监测心律 • 根据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 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 • 积极进行肢体抬高心脏功能
急性心衰后的康复治疗和管理
1
康复评估
评估康复需求和目标
2
个性化康复计划
制定适合个体的康复计划
3
康复治疗
包括锻炼、教育、心理支持等
药物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利尿剂
• 去除多余体液 • 减轻水肿
血管扩张剂
• 降低血压 • 减轻心脏负担
β-受体阻滞剂
• 减慢心率 • 改善心脏收缩力
非药物治疗方法和措施
饮食调整
限制钠摄入,控制液体摄入,保持均衡饮食。
体力活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功能和心肺耐力。
应激管理
减轻心理和情绪压力,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

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

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它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急性心衰是指发作突然的心衰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咳嗽和胸痛等症状。

中国心衰指南是一份权威的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心衰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南。

以下是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的主要内容:定义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病情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加重,导致呼吸急促、胸闷、心慌、水肿等明显症状的心衰状态。

诊断1.心电图(ECG)急性心衰发作时,ECG 可以显示心脏的基本情况,如心跳是否异常、心脏是否缺氧或梗死等。

2.血液检查与心肌酶血液检查可以协助诊断急性心衰病情的严重程度。

心肌酶也会在突发的心肌梗塞或心脏缺血时释放到血液中。

3.胸部X线胸部X线可以检查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查看肺部是否有水肿等情况。

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心脏、动脉和瓣膜的详细信息。

治疗1.呼吸治疗针对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采用辅助呼吸和吸氧等治疗方式。

2.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双重抑制剂等,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

3.血液净化急性心衰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

在治疗急性心衰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按时服用等方式预防复发。

急性心衰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中国心衰指南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急性心衰的挑战。

秉承。

急性左心衰诊疗指南

急性左心衰诊疗指南

急性左心衰诊疗指南概述急性左心衰是指左室室壁收缩力不足或心腔容积增大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功能不全。

治疗的目标是快速纠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对急性左心衰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病因急性左心衰的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肺栓塞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损伤,最终引起左心功能不全。

诊断急性左心衰的症状包括心悸、气促、胸闷、咳嗽、咯血、浮肿等。

体格检查发现颈静脉淤血、心尖搏动增强、心音呈现奔马律、肺部湿性啰音和下肢水肿等。

临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心肌酶谱、BNP等。

心电图表现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能够检测左心室容积、收缩功能和心瓣膜功能等。

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1.神经激素抑制剂:包括ACEI和ARB等,可减少心肌细胞受损和左心室重构,同时降低患者死亡率。

2.利尿剂:对于液体过多的患者,可采用利尿剂控制体液平衡。

3.血管扩张剂:Nitroglycerin可快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

4.心肌营养剂: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剂可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修复和再生。

恢复期治疗1.限制钠盐:恢复期治疗时应逐渐恢复饮食正常,但仍需限制钠盐的摄入。

2.渐进性增加身体活动量:气短病人应逐渐增加锻炼量,加强心肺功能。

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ACEI、ARB、Beta-Blocker等心血管药物的长期使用可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率。

4.意识调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排除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一定要及时、有效。

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心衰的继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此外,定期的家庭护理和医疗检查也是关键的措施。

急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ppt课件

急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ppt课件

❖ 饮食:避免饱食、少量多餐、使用襻利尿剂时避免过度限Na 摄入;
❖ 出入量:严格控制入量及输液速度
▪ 无低血容量因素每日入量控制<1500ml,负平衡500ml/d;
▪ 严重肺水肿负平衡1000~2000/d;
▪ 水肿消退后逐渐减少负平衡,直至出入量相等;
▪ 警惕电解质紊乱;
ppt课件
18
急性左心衰的药物治疗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心率、节律、缺血;
❖胸片:肺淤血、肺水肿、心脏大小、其他基 础病;
❖超声心动图:LVEF、瓣膜情况、心室大小及 室壁厚度、室壁运动;
❖动脉血气分析; ❖血常规、生化、hs-CRP; ❖心衰标志物:BNP及NT-proBNP; ❖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CK-MB、肌红蛋白
ppt课件
❖ 急性右心衰竭:指某些原因引起的右心室收缩力急
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 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症;
ppt课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3月 第38卷第3期
3
流行病学
❖美国: 过去十年因急性心衰就诊急诊的患者 高达1000万 人次;
• 大部分为慢性心衰急性发作; • 小部分为首发心衰(15~20%)
在不减少每搏心输出量及增加心肌耗氧 量的情况下减轻肺淤血,尤适用于ACS伴 心衰
适用于严重心衰、原有后负荷增加以及 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连续使用不超过 72h,注意低血压及停药后反跳;
属于内源性激素,等于体内的BNP,国外 药名奈西立肽(nesiritide药理作用扩张静 脉和动脉,降低前后负荷,增加CO,同时有 利尿及抑制RAS和交感系统的作用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瓣膜反流、 高血 压危象、重度瓣膜狭窄、主动脉夹层、心 包填塞、急性舒张期心衰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内容:
一、病情评估
1. 评估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咳嗽、气短、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水肿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率增快,出现心房颤动或心室早搏等心律失常。

3. 胸片检查:肺水肿表现。

4. 超声心动图:心功能下降,射血分数降低。

二、治疗措施
1. 吸氧: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

2. 抗心力衰竭药物:给予利尿剂(呋塞米)和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等以改善心功能。

3. 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4. 监测生命体征。

5. 根据病情评估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如NPPV通气支持、静脉注射利尿剂或血管活性药物、置管引流等。

6. 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三、护理注意事项
1.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保证充分的吸氧。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监测输入输出量。

5. 预防感染。

6. 进行心理护理。

7. 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急性心衰的急诊治疗要迅速评估病情,采取吸氧、抗心衰药物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密切监护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最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急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急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联合性心衰是指左、右心室的收缩或 舒张功能同时受损,导致两侧心室的 血液无法有效泵出,进而引起的一系 列生理病理改变。
急性右心衰
急性右心衰是指右心室的收缩或舒张 功能突然受损,导致右心室的血液无 法有效泵出,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 病理改变。
病因和风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急性左心衰最常见的病 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左心 室肥厚、扩张,进而引起急性左
专业护理
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 物等,以控制心衰的症状和防止病情恶化。
心肺功能监测
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心肺功能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
心理支持
急性心衰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 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对于急性心衰患者来 说同样非常重要,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同时,家庭成员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社区支持
社区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源和康复设施,为患者提供便利和支持。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和讲座,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援助
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 色泡沫痰、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 及湿啰音等。此外,急性右心衰还可 能表现为肝肿大、双下肢水肿等。
02
急性心衰的诊断
病史采集

01
02
03
既往心脏病史
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 病、心脏瓣膜病等。
诱发因素
如感染、过度劳累、情绪 激动、输液过快或过量等 。
症状和体征
如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 吸、紫绀、出汗、烦躁等 。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什么是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向全身输送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受损或衰竭。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肺水肿、胸痛、浮肿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否有心肺手术或心脏瓣膜置换等手术史,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是否有家族史等。

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心率、血压、肺音、颈静脉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诊断急性心力衰竭。

常见的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气分析等。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常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心肌强心剂等。

利尿剂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身体水分和肿胀;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负荷;心肌强心剂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氧疗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缓解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以辅助呼吸,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常见的手术包括心肺转流手术、心肌支架植入术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的关键是要注意生活方式、管理慢性疾病、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和治疗等。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

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和身体重量。

管理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定期接受治疗和检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预防慢性疾病的进展。

急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doc 40页)

急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doc 40页)

急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doc 40页)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实施概要序言制定指南的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展现相关的证据,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衡量一种特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益处和危险性。

这些指南应该对日常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这些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其它不同组织及其它相关团体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指南和文件。

这些指南和文件将威胁到指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经未受质疑的制定程序制定出的指南才能保证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这是ESC及其它组织系统地制定指南的一个原因。

尽管已经制定出版高质量指南的标准,但近期对1985至1998年同等评论杂志出版的指南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指南并不符合方法学研究。

因此重要的是,指南应用易理解的形式表达。

其次,亦应很好地指导指南的推行计划。

已尝试确定指南是否促进临床实践及医疗资源的联合使用。

欧洲心脏病协会应用指南委员会(CPG)指导和协调由特殊委员会、专家讨论小组制定的新指南的准备工作。

此写作小组所选择的专家被告知提供所有存在或可能有争议的论着。

此种开诚布公的形式存在于欧洲心脏协会及ESC总部的文件中。

委员会已有责任为这些指南和文件进行担保。

特别委员会已将建议的程序和/或治疗的作用或功效及证据的级别进行分类,如下表:建议的分类:第Ⅰ类: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大多数人同意所作的诊断/治疗是有益的、有帮助的且有效的;第Ⅱ类:对于治疗的作用和/或功效有相反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分歧;Ⅱa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观点认为治疗有效;Ⅱb类:循证医学证据/观点很少能证实治疗有效;第Ⅲ类:循证医学证据或大多数观点认为治疗无效且在有些情况下是有害的。

*ESC不推荐使用第Ⅲ类证据的分级:A级:从大量随机临床试验或其后的分析中得出的数据B级:从一个单独的随机临床试验或大的非随机研究中得出的数据C级:专家得出的一致意见和/或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回归性研究1.简介指南的目的是描述成人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诊断和治疗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上手指南之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几万字太长,心血管频道为您整理了指南精华部分。

一、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及监测评估时应尽快明确:(1)容量状态;(2)循环灌注是否不足;(3)是否存在急性心衰的诱因和(或) 合并症。

(一) 无创性监测(Ⅰ类,B 级)持续测量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监测体温、动脉血气、心电图等。

(二) 血液动力学监测1.适应证:适用于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病情严重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如伴肺水肿(或) 心原性休克患者。

2.主要方法:右心导管、外周动脉插管。

3.注意事项:(1) 在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肺动脉闭塞病变,以及左心室顺应性不良等情况下,肺毛细血管楔压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左心室舒张末压。

对于伴严重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不可靠。

(2) 避免插入导管的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等。

(三)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1.利钠肽有助于急性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Ⅰ类,A 级):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 为排除急性心衰的切点。

2.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 或cTnI AMI 时可升高3~5 倍以上。

重症有症状心衰血清中cTn 水平可持续升高,为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提供信息,有助于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后(Ⅰ类,A 级)。

3.其他生物学标志物:中段心房利钠肽前体(MR-proANP,分界值为120 pmoL/L) 在一些研究中证实,用于诊断急性心衰,不劣于BNP 或NT-proBNP。

可溶性ST2 及半乳糖凝集素-3 等指标在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中可能提供额外信息(Ⅱb 类,A 级),此外,反映肾功能损害的指标也可增加额外预测价值。

二、急性心衰的治疗(一) 临床评估和处理流程(图3)(二) 一般处理1.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2.吸氧:尽早采用,使患者SaO2≥95%( 伴COPD 者SaO2>90%)。

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应常规应用。

3.出入量管理: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

(三) 药物治疗1.基础治疗: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减少急性肺水肿患者焦虑和呼吸困难引起的痛苦。

此类药物也被认为是血管扩张剂,降低前负荷,也可减少交感兴奋。

主要应用吗啡(Ⅱa 类,C 级)。

应密切观察疗效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COPD 等患者禁忌使用。

洋地黄类能轻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改善症状(Ⅱa 类,C 级)。

伴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可应用毛花甙 C 0.2-0.4 mg 缓慢静脉注射,2-4 h 后可再用0.2 mg。

2.利尿剂(Ⅰ类,B 级)(1)襻利尿剂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适用于急性心衰伴肺循环和(或) 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可在短时间里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

(2) 襻利尿剂种类和用法:常用呋塞米,宜先静脉注射20-40 mg,继以静脉滴注5-40 mg/h,其总剂量在起初 6 h 不超过80 mg,起初24 h 不超过160 mg。

亦可应用托拉塞米10-20 mg 静脉注射。

如果平时使用襻利尿剂治疗,最初静脉剂量应等于或超过长期每日所用剂量。

利尿剂每12 h 推注或持续静脉输注,低剂量(与之前口服剂量相等) 或高剂量(口服剂量的 2.5 倍) 之间主要复合终点(患者的症状评价和血清肌酐变化) 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可更好改善包括呼吸困难等一些次要终点,但同时会出现更多的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3) 托伐普坦:推荐用于充血性心衰、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

对心衰伴低钠的患者能降低心血管病所致病死率(Ⅱb 类,B 级)。

建议剂量为7.5-15.0 mg/d 开始,疗效欠佳者逐渐加量至30 mg/d。

(4) 利尿剂反应不佳或利尿剂抵抗:出现利尿剂抵抗,可尝试以下方法:①增加利尿剂剂量;②静脉推注联合持续静脉滴注;③2 种及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④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或萘西立肽;⑤纠正低氧,酸中毒,低钠、低钾等,尤其注意纠正低血容量。

3.血管扩张药物(1)应用指征:此类药可用于急性心衰早期阶段。

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

收缩压>110mmHg 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

此外,HF-PEF 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剂应小心。

(2)药物种类和用法:主要有硝酸酯类、硝普钠及萘西立肽(重组人BNP) 等,不推荐应用CCB。

血管扩张剂应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

硝酸酯类药物(Ⅱa 类,B 级):特别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心衰的患者。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始剂量5-10ug/min,每5-10 min 递增5-10ug/min,最大剂量为200 ug/min;亦可每10-15 min 喷雾1 次(400ug),或舌下含服0.3-0.6 mg/ 次。

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剂量5-10 mg/h。

硝酸甘油及其他硝酸酯类药物长期应用均可能发生耐药。

硝普钠(Ⅱb 类,B 级):适用于严重心衰、原有后负荷增加以及伴肺淤血或肺水肿患者。

临床应用宜从小剂量0.3ug·kg-1·min-1开始,可酌情逐渐增加剂量至5ug·kg-1·min-1,静脉滴注,通常疗程不要超过72 h。

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

停药应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扩张剂,以避免反跳现象。

萘西立肽(重组人BNP)(Ⅱa 类,B 级):推荐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该药在急性心衰患者中应用安全,但不改善预后。

应用方法:先给予负荷剂量 1.5-2ug/kg 静脉缓慢推注,继以0.01 ug·kg-1·min-1 静脉滴注;也可不用负荷剂量而直接静脉滴注。

疗程一般 3 d。

ACEI: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不宜应用(Ⅱb 类,C 级)。

AMI 后的急性心衰可试用(Ⅱa 类,C 级),但起始剂量宜小。

在急性期病情稳定48 h 后逐渐加量(Ⅰ类,A 级),不能耐受ACEI 者可应用ARB。

(4)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下禁用血管扩张药物:收缩压<90 mmHg,或持续低血压伴症状,尤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阻塞性心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也不宜应用。

4.正性肌力药物(1)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85 mmHg) 或CO 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2) 药物种类和用法:多巴胺(Ⅱa 类,C 级):小剂量(<3ug·kg-1·min-1) 应用有选择性扩张肾动脉、促进利尿的作用;大剂量(>5 ug·kg-1·min-1) 应用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

一般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短期应用。

多巴酚丁胺(Ⅱa 类,C 级):2-20 ug·kg-1·min-1 静脉滴注。

正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推荐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磷酸二醋酶抑制剂(Ⅱb 类,C 级):主要应用米力农,首剂25-75ug/kg 静脉注射(>10 min),继以0.375-0.750 ug·kg-1·min-1 静脉滴注。

左西孟旦(Ⅱa 类,B 级):正性肌力作用独立于β肾上腺素能刺激,可用于正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

首剂12ug/kg 静脉注射(>10 min),继以0.1 ug·kg-1·min-1 静脉滴注,可酌情减半或加倍。

对于收缩压<100 mmHg 的患者,不需负荷剂量。

5.血管收缩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多用于尽管应用了正性肌力药物仍出现心原性休克,或合并显著低血压状态时。

6.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 建议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风险较高,且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7.改善预后的药物:HF-REF 患者出现失代偿和心衰恶化,如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禁忌证,可继续原有的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四) 非药物治疗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又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心输出量。

适应证(Ⅰ类,B 级):①AMI 或严重心肌缺血并发心原性休克,且不能由药物纠正;②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冠心病(如AMI 伴机械并发症);③心肌缺血或急性重症心肌炎伴顽固性肺水肿;④作为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或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对其他原因的心原性休克是否有益尚无证据。

2.机械通气:指征为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及合并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有下列2 种方式: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Ⅱa 类,B 级):分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相间歇气道正压通气 2 种模式。

推荐用于经常规吸氧和药物治疗仍不能纠正的肺水肿合并呼吸衰竭,呼吸频率>20 次/min,能配合呼吸机通气的患者,但不建议用于收缩压<85 mmHg 的患者。

②气道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应用指征为心肺复苏时、严重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不能改善者,尤其是出现明显的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影响到意识状态的患者。

3.血液净化治疗(1) 适应证:①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考虑采用超滤治疗(Ⅱa 类,B 级):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的外周组织水肿,且对利尿剂抵抗;低钠血症(血钠<l10 mmol/L) 且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神志障碍、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以及肺水肿等。

②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血肌酐>500 umoL/L 或符合急性血液透析指征的其他情况可行血液透析治疗。

超滤对急性心衰有益,但并非常规手段。

(2) 不良反应:存在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生物不相容、出血、凝血、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感染、机器相关并发症等。

应避免出现新的内环境紊乱,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时应注意热量及蛋白的丢失。

4.心室机械辅助装置(Ⅱa 类,B 级):急性心衰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时,有条件的可应用该技术。

三、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1.病情稳定后监测:人院后至少第1 个24 h 要连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SaO2,之后也要经常监测。

至少每天评估心衰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评估容量超负荷相关症状。

2.病情稳定后治疗:(1) 无基础疾病的急性心衰:在消除诱因后,并不需要继续心衰的相关治疗,应避免诱发急性心衰,如出现各种诱因要及早、积极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