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doc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沉浮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沉浮大班科学教案鸡蛋沉浮【篇一:大班科学教案:鸡蛋沉浮】文章来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二)基本部分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
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节《鸡蛋的沉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探索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的概念,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影响鸡蛋沉浮的因素,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水、盐水、糖水、色素、鸡蛋、玻璃杯等),教学课件。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鸡蛋在清水、盐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浮力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浮力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鸡蛋在清水、盐水中的沉浮为例,讲解影响鸡蛋沉浮的因素。
4.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5. 随堂练习(5分钟)利用彩泥制作小船,让幼儿了解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如石头、木头、塑料玩具等,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上。
2. 答案:石头沉,木头浮,塑料玩具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能观察和描述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记录表的填写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幼儿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2. 幼儿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3. 作业设计中幼儿在家自主观察与记录的引导。
鸡蛋的沉浮教案大班
鸡蛋的沉浮教案大班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鸡蛋在盐水中上浮的现象。
2.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鸡蛋上浮”的奥秘。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熟鸡蛋、盐、水、玻璃碗、小勺、搅拌器。
2.经验准备:知道鸡蛋是椭圆形球体。
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出主题1.教师出示一只鸡蛋,提问:鸡蛋是什么形状的?鸡蛋放在水里会怎么样?2.教师操作实验,让幼儿观察。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沉下去。
二、引导幼儿观察熟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1.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启发幼儿大胆猜想。
2.教师出示搅拌器、小勺,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让鸡蛋浮起来?为什么?3.教师请幼儿分组实验,每组幼儿将一个鸡蛋放在玻璃碗的水中,用小勺将盐放入水中,用搅拌器搅拌,观察鸡蛋的变化。
4.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鸡蛋会浮起来。
三、引导幼儿探索盐水浓度与鸡蛋沉浮的关系1.教师提问:为什么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鸡蛋会浮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幼儿了解盐水比清水重,使鸡蛋浮起来。
2.教师请幼儿操作实验,将鸡蛋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
让幼儿自己总结发现盐水越浓,鸡蛋越容易上浮。
四、拓展延伸,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盐水沉浮现象1.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盐水沉浮的现象?引导幼儿了解腌制咸鸭蛋、海水养殖等生活中的盐水沉浮现象。
2.教师总结:盐水是很好的防腐剂,可以保存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节水的浓度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五、实验操作,记录发现1.教师指导幼儿将实验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上。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如何使用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提醒幼儿在记录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和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
3.教师点评幼儿的记录表并表扬认真记录的幼儿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同时指导幼儿如何处理记录表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多应用)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多应用)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的沉浮一、活动目标1.了解并掌握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清水、盐水、鸡蛋、玻璃杯、勺子、色素(可选)。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过观察物体沉浮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讲述《鸡蛋沉浮记》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2.基本部分:(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盐水中会浮起来呢?”(2)分组实验,探究原因。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其沉浮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3)讨论交流,总结规律。
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沉浮规律。
教师总结:鸡蛋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因为清水的密度小于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
3.拓展部分:(1)深入探究,了解密度。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了解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用色素给清水和盐水染色,使幼儿更直观地观察到密度的变化。
(2)创意设计,实践应用。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的沉浮知识,设计一款创意作品。
如:制作一个能在水中浮起来的小船、一个能在盐水中沉下去的石头等。
4.结束部分:(1)总结回顾,巩固知识。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巩固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知识。
(2)激发兴趣,拓展学习。
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将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照片分享给家长,引导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环境创设:在科学区投放与沉浮相关的材料和实验器材,供幼儿自主探索。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标题: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有关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材料:新鲜鸡蛋、食盐、清水、透明玻璃杯、勺子、筷子。
2. 环境:安全且宽敞的实验环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探究活动:1. 实验步骤:a. 将鸡蛋放入装满清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b.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用筷子搅拌均匀,使食盐完全溶解。
c. 再次将鸡蛋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 提问引导:a. 鸡蛋在清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b. 加入食盐后,鸡蛋的状态有什么变化?c.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三)解释和总结:1. 老师解释:因为清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会下沉。
而当我们加入食盐后,食盐溶液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就会浮起来。
2.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物体沉浮的原理,就是取决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
四、课后延伸:鼓励孩子们回家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比如木块、石头等,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打翻杯子或被热水烫伤。
六、教学反思: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以上就是关于“鸡蛋的沉浮”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体的沉浮》,具体内容为“鸡蛋的沉浮”。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培养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并理解鸡蛋沉浮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盐水、色素、鸡蛋、玻璃杯、勺子、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盐水和色素的玻璃杯,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看,鸡蛋会在哪个杯子中沉下去,哪个杯子中浮起来呢?”2. 例题讲解:教师分别将鸡蛋放入水、盐水和色素水中,引导幼儿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并解释原因。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鸡蛋沉浮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鸡蛋的沉浮2. 板书内容:鸡蛋在水中:沉鸡蛋在盐水中:浮鸡蛋在色素水中: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和记录的实际现象进行解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让幼儿思考如何改变液体,使鸡蛋从沉到浮,从浮到沉,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幼儿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3. 对鸡蛋沉浮现象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1. 在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确保幼儿能够正确操作。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鸡蛋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目标
•学习鸡蛋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培养孩子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鸡蛋;
•盐;
•玻璃杯;
•清水。
活动步骤
第一步:观察
1.带领孩子们观察鸡蛋,让孩子们说出鸡蛋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第二步:实验
1.准备一杯清水,将鸡蛋放入杯中,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状态。
2.让孩子们说出鸡蛋在水中的状态。
3.在鸡蛋上轻轻涂一层盐,然后再将鸡蛋放入杯中,观察鸡蛋在水中的
状态。
4.让孩子们说出鸡蛋在加盐水中的状态与之前的异同。
5.探究孩子们为什么加了盐后鸡蛋会沉下去。
第三步:总结
1.让孩子们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2.指导孩子们完成《鸡蛋的沉浮》的实验报告。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评估
1.孩子们是否了解鸡蛋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3.孩子们是否能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活动前要做好规划,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
2.实验时要保证实验场所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
3.活动结束后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整理和清洁。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与现象》中的第三节《沉与浮》。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以鸡蛋为例,进行实验操作,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能描述沉浮现象,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探索影响鸡蛋沉浮的因素,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影响鸡蛋沉浮的因素。
难点: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释沉浮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食盐、鸡蛋、水、搅拌棒)、演示PPT。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每组一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概念,讲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3. 实验操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实验操作。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其沉浮状态;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观察鸡蛋的沉浮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沉浮,以及加入食盐后为什么能浮起来。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沉浮的原理2. 影响鸡蛋沉浮的因素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沉浮现象,并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答案:例如,冰块在水中浮起来,因为冰块密度小于水;石头在水中沉下去,因为石头密度大于水;气球在空中飘浮,因为气球内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沉浮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其他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教案:鸡蛋的沉浮教学内容:鸡蛋的沉浮现象及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鸡蛋的沉浮现象;2.理解鸡蛋的沉浮原理;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并解释原理;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1.鸡蛋;2.盛水的容器;3.盐;4.糖;5.植物油。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15分钟)1.准备一只鸡蛋,并询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鸡蛋能够在水中沉睡和漂浮的现象?”2.让学生回答问题,并鼓励他们讨论鸡蛋沉浮的可能原因。
Step 2:实验观察(20分钟)1.将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并让学生观察:-将鸡蛋慢慢放入水中,观察鸡蛋的位置和状态;-轻轻搅拌水,观察鸡蛋的位置和状态是否改变。
2.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鸡蛋在水中的位置和状态是怎样的?-搅拌水后,鸡蛋的位置和状态发生了变化吗?3.导入新知识:-解释鸡蛋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因为鸡蛋的密度问题。
-介绍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Step 3:实验实践(30分钟)1.给学生分发鸡蛋、盐、糖和植物油。
2.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以下实验:-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将鸡蛋轻轻搅拌一下水,观察鸡蛋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将适量的盐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将鸡蛋放入观察;-重复以上步骤,但这次加入适量的糖;-将鸡蛋放入植物油中观察。
3.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位置和状态是怎样的?-加入盐、糖后,鸡蛋的位置和状态发生了变化吗?-植物油中的鸡蛋状态如何?Step 4:总结归纳(15分钟)2.让学生讨论鸡蛋的密度是如何影响鸡蛋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的,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Step 5:展示实验结果与讨论(20分钟)1.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鸡蛋沉浮现象的原理及与密度的关系。
Step 6:拓展应用(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什么在海水中游泳比在咸水中游泳更容易?-为什么油水不相溶?如何利用此原理清洗油污?-为什么水稻选择在秋季播种,而不是春季?-如何判断一杯水是饮用水还是盐水?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与现象》第三节《鸡蛋的沉浮》。
详细内容包括: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以及通过实验探究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并描述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教学重点: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能够简单解释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滴管、鸡蛋、盐、水、油、糖等)、PPT、板书用具。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有些却沉下去?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阐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如密度、体积等)。
结合鸡蛋的沉浮现象,讲解相关概念。
3. 实验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水、盐水、油、糖水等)中的沉浮情况。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并分析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拓展延伸,介绍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2.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3. 鸡蛋的沉浮现象及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液体(如酱油、醋、白酒等),预测鸡蛋在这些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明原因。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但部分学生对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物体的沉浮”章节。
详细内容围绕鸡蛋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展开,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理解浮力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知道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鸡蛋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鸡蛋、盐、水、玻璃杯、勺子等)、课件、黑板。
学具:实验报告单、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鸡蛋,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鸡蛋会沉到水里去吗?”(2)请幼儿预测鸡蛋的沉浮情况,并说明理由。
2. 实验操作(10分钟)(1)教师将鸡蛋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2)教师逐步加入食盐,引导幼儿观察鸡蛋在水中的变化。
(3)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浮力原理。
(2)教师结合实验结果,解释鸡蛋在液体中的沉浮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鸡蛋浮在水面上?”(2)让幼儿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选取典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2)让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鸡蛋的沉浮2. 内容:(1)浮力原理(2)鸡蛋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3)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浮力实验装置。
(2)观察家里的日常用品(如肥皂、橡皮泥等),思考它们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见附件。
(2)观察记录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鸡蛋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一、活动目标:1. 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了解鸡蛋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 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鸡蛋、水、盐、糖、食用油。
2. 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或塑料瓶)。
3. 搅拌棒或勺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 展示鸡蛋,引发幼儿对鸡蛋沉浮的好奇心。
- 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2. 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沉浮:-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 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
3. 实验一:鸡蛋在盐水中的沉浮:- 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搅拌至盐完全溶解。
- 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 与之前在清水中的情况进行比较,记录鸡蛋在盐水中的位置。
4. 实验二:鸡蛋在其他液体中的沉浮:- 准备其他液体,如糖水和食用油,分别进行实验。
- 将鸡蛋放入糖水和食用油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5. 讨论和总结:-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 解释鸡蛋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密度大的液体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6. 拓展:- 让幼儿尝试改变液体的密度,如增加或减少盐的量,观察鸡蛋沉浮的变化。
- 可以进行其他与密度相关的实验,如比较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
7. 活动延伸:- 科学区:提供不同液体和物体,让幼儿自由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
-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其他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四、活动评价:通过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幼儿了解了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增强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大班《鸡蛋的沉与浮》教案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知道物体的浮沉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浮沉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鸡蛋、盐、糖、水、食用油、醋、实验盆、搅拌棒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实验盆、一个鸡蛋、一杯水和一杯液体(盐水、糖水、醋水、食用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鸡蛋的有趣故事,引发幼儿对鸡蛋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探索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鸡蛋沉浮的原因。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5.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验证自己对物体浮沉的认识。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实践活动,评价幼儿对鸡蛋沉浮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物体浮沉与液体密度关系的认识。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巩固幼儿在园所学的知识。
2. 环境创设:教师利用课堂实验,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浮沉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以及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反馈:1. 幼儿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学习收获以及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鸡蛋的沉与浮》教案
幼儿园大班《鸡蛋的沉与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鸡蛋沉浮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鸡蛋、盐、清水、食用油、酒精、实验盆、搅拌棒。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实验盆、鸡蛋、盐、清水、食用油、酒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幼儿介绍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实验操作:a. 教师指导幼儿将鸡蛋放入实验盆中,观察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情况。
b. 教师指导幼儿向水中加入盐,观察鸡蛋的沉浮变化。
c. 教师指导幼儿将鸡蛋放入食用油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d. 教师指导幼儿将鸡蛋放入酒精中,观察鸡蛋的沉浮变化。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让幼儿探讨鸡蛋沉浮的原因。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其他液体,如牛奶、醋等,进行鸡蛋的沉浮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课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鸡蛋浮力比赛,看哪个幼儿的鸡蛋浮得更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上节课的实验,让幼儿描述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2. 讲解沉浮原理:教师向幼儿讲解鸡蛋沉浮的原理,即鸡蛋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实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复习实验,让幼儿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讲解沉浮原理:a.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向幼儿讲解鸡蛋沉浮的原理。
b.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会沉下去,而在盐水中会浮起来?c. 教师解答幼儿的疑问,讲解鸡蛋沉浮的原理。
八、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分组讨论鸡蛋沉浮的原理,并分享讨论结果。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共同探讨鸡蛋沉浮的相关问题。
06706_幼儿园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引导幼儿思考液体密度对物体沉 浮的影响,帮助他们理解浮力原
理。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让幼儿了解 不同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程度
。
2024/1/26
25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现 象、提出问题和假设,并引导他们通 过实验验证假设。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经 验和发现,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
2024/1/26
16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0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 组,每组4-5名幼儿 。
02
每组选出一名小组 长,负责协调小组 内的实验操作和记 录实验结果。
03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小组按照实验步 骤进行实验操作。
04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 ,共同完成实验任 务。
2024/1/26
17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01
影响密度的因素
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是影响密度的 主要因素。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 不同,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 下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12
浮力原理及影响因素
浮力定义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 产生的竖直向上的托力。
影响浮力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 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因此液体的密度 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影响浮力的 主要因素。
8
提问导入:关于鸡蛋的沉浮问题
2024/1/26
01
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鸡蛋 在水中漂浮吗?为什么有的鸡蛋 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法和经验,激发他们思考和探 究的欲望。
9
实验导入:现场演示鸡蛋的沉浮现象
准备一杯清水和一个生鸡蛋,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让 幼儿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状态。
鸡蛋的沉浮大班科学教案
鸡蛋的沉浮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鸡蛋(生鸡蛋和咸蛋各准备两个)2. 不同浓度的盐水3. 温水和冷水4. 空心的鸡蛋(可提前用针在鸡蛋的两端扎孔,将蛋清和蛋黄挤出)5. 实验用具:塑料杯、勺子、计时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拿出一个生鸡蛋和一个咸蛋,展示给学生看,提问:“你们知道鸡蛋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下?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2. 实验1:“鸡蛋在淡盐水中的沉浮”(1)实验步骤:a) 准备一碗温水和一碗冷水,将同样大小的鸡蛋分别放入温水和冷水中,观察鸡蛋的现象,记录下来。
b) 准备一碗盐水,将同样大小的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鸡蛋的现象,记录下来。
(2)实验结果及讨论:a) 鸡蛋在温水中会浮起来,而在冷水中会沉到水底。
b) 鸡蛋在盐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3)实验分析:a) 鸡蛋在温水中浮起来的原因是温度的影响。
温水能够使鸡蛋内部的气体加热膨胀,从而使鸡蛋浮起来。
b) 鸡蛋在冷水中沉下去的原因是温度的影响。
冷水会让鸡蛋内部的气体收缩,从而使鸡蛋下沉。
c) 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因是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会浮在密度大于它的液体中。
3. 实验2:“空心鸡蛋的沉浮”(1)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空心的鸡蛋和一碗水。
b) 将空心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的现象,记录下来。
(2)实验结果及讨论:空心鸡蛋会浮在水面上。
(3)实验分析:空心鸡蛋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没有蛋黄和蛋清,只有鸡蛋壳,因此整个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它能够浮在水面上。
4. 总结和归纳: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鸡蛋在温水中会浮起来,而在冷水中会沉到水底。
- 鸡蛋在盐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 空心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鸡蛋的沉浮现象主要受到温度和密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
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
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
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
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
本次活动就缘于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乡下外婆家经历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着许多鸭蛋,他一时兴起,用手压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鸭蛋在水面上晃悠来晃悠去,不听使唤。
在旁默默听着的曹颖马上说道:“我看到妈妈把煮熟的鸡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来的。
”个别大胆的孩子纷纷猜想着可能是鸡蛋和鸭蛋、生与熟、冷水与热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
于是,一个设想在我头脑中酝酿而成。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
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
最终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达到“我会学”。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
学具: 1. 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各若干。
2.磁吸标记、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鸡蛋一个: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看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装着水的烧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淡水里的沉浮状况。
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个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
去,还是会浮上来?(幼儿猜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完成记录)
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二个水杯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猜一猜”形式的设计,使得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争论,大胆联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在让幼儿使用身体动作和标记符号表达预测结果的过程中,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这一过程,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首位,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活动形成了质疑——猜测表达——验证——记录结果的良好开端。
)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评析: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
)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
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评析:这既是对上一结论的不确定性疑惑,又自然渗透了对下一步骤中的实验观察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进入实验中。
教师提出矛盾性的问题,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尽情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也是幼儿将头脑中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旧经验发生联结、进行迁移的过程。
)
三、做一做蛋宝宝沉浮的实验
1.理解记录图表所示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评析: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加
量的多少,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响果的因素,教
幼儿的果的判定都不同的方法而言,决不可追求
一果而扼幼儿自主探究的趣。
因此,教要准确把握自己在活
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儿确因自身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遇
到障碍,才予一定的帮助。
)
四、一蛋宝宝沉浮的律
1.(展示幼儿的卡)从果中自己的感受并蛋沉浮的律。
2.疑:什么蛋在加入 1 勺、 2 勺的水中没有浮,在加入 3 勺、 4 勺⋯⋯的水中会慢慢浮上来呢?
(析:个中教指出了矛盾的事:同在水中,什么蛋有沉有浮?幼儿更深入地思考并通自己的探索形成:不同度的水中,蛋
的沉浮是有一个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后,蛋才能在水中浮直
至全部浮起来。
并且通集体交流,幼儿自己所思所行一次梳理,以
此化新得的。
)
3.除了在水里蛋能浮起来,你有什么法蛋浮起来呢?(幼儿回
生活,自由想像述)
(析:一的,幼儿知道: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幼儿思的多向性、开放性。
同,也了“科学来自生活,最
必然回生活”的宗旨。
)
活延伸
1.如果在水里不断地加,蛋会往上浮?
(评析:科学活动是没有终结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
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况及其他沉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