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鹿柴》文章教案

《鹿柴》文章教案

《鹿柴》文章教案教案题目:《鹿柴》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鹿柴》这首古文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结构,掌握相关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鹿柴》原文。

2. 课堂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本及习题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鹿柴》的文字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有关鹿柴的联想,激发学生对这首古文诗的兴趣。

2. 理解诗意(15分钟)教师朗读《鹿柴》,并解释生词和词组。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的基本情节和核心意境。

例如,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山间砍柴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平凡劳动的赞美。

3. 细节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诗歌,深入探讨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比如,描写柴禾香,通过对“梨花”的形容,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作品赏析(15分钟)教师播放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音频,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鼓励学生通过配图或音乐,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实践(25分钟)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结合对《鹿柴》的理解,进行一定题材或形式的创作实践。

比如,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以《鹿柴》为背景,描写自己在山间的故事,或者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

6. 反思总结(10分钟)汇总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加深对《鹿柴》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经典古诗赏析,扩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感受面。

2.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讨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的创作质量和深度。

3. 反思总结: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3)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3)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鹿柴》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3、正确、流利地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教学重点:1、流利地诵读古诗。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释题、简介作者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鹿柴(板书课题),“柴”在这里读作h ài 。

齐读题目。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在陕西省蓝田县的终南山下有一处住宅群,鹿柴是其中的一个地方。

3、王维,唐朝诗人,也是著名的画家。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年隐居终南山辋川,过着也官也隐的居士生活。

他的诗大多数反映田园生活,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悠闲、淡然、恬适的心情,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把不认识的字标出。

2、借助字典或者课本注释认识生字字音,同桌合作记住字形。

返fǎn 苔tái3、诵读。

听录音。

指名朗读,找同学点评。

同桌互读互听。

齐读。

三、自主学习,感知诗意1、自读诗文,结合课本注释揣摩诗意。

2、同桌合作交流。

3、大家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汇报,强调重点:鹿柴:地名,诗人在陕西省蓝田县的终南山下有一处住宅群,鹿柴是其中的一个地方。

但:只。

闻:听。

如孟浩然《春晓》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就是”听”的意思。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

这里是说日光斜射进深林。

景,日光。

复:又。

青苔: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水中或者陆地阴湿处。

古诗今译: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辉斜射进树林深处,重新照映在青苔上。

四、探究交流,理解感悟1、齐读前两句。

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为何前面讲“不见人”,后面又说“人语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鹿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鹿柴

鹿柴【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王维简介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

(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

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

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

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

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相机板书:空山人语返景深林青苔5、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鹿柴》,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2. 分析、鉴赏古诗的结构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古诗的语言特点,理解抽象意象;2. 发现古诗中的审美情感和意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课堂练习;3. 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重温古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你们是否经历过看见一片丛林或是树林的情景,有没有感受到其中的美和宁静,甚至产生出一种安抚心灵的感觉呢?”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1. 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写出《鹿柴》的全文,带领学生读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诗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古诗。

3. 引导学生领会“松径”、“晨光”、“红药”等抽象意象的内涵。

4. 教师提问学生:“诗人为什么要写鹿柴?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旨和内涵。

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鹿柴》的诗意,形成小组发言,并展示给全班。

2. 出示提问练习题,学生个别完成,并互相交换批改。

拓展:1. 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诗词,如杜甫的《望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和差异,进一步理解古代文人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

2. 学生可尝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散文或古诗,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鹿柴》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指导。

教学延伸: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刘禹锡的其他古诗,如《陋室铭》、《八月十五日夜湖上轩示友人》等,并进行比较和鉴赏。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2)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2)

《鹿柴》
课题:《鹿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古诗,认识记忆4个生字。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巩固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拓展主题阅读书中的三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想象,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古诗,认识记忆4个生字。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

教学难点:使学生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陕西省辋川有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小山,有潺潺的溪水,有茂密的参天大树。

唐代诗人王维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诗,这个地方的名字就是《鹿柴》齐读课题。

跟我一起书空“鹿”。

这是个地名。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开火车读。

鹿返复照
鹿柴空山但闻
返景深林复照
返()复()
反()夏()
照()
招()
书写重点字:“返”“复”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学习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4)课外阅读长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对诗的内容的理解(画一画,
演一演,讲一讲,配乐读一读等)
3、小组汇报理解诗句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拓展主题阅读丛书中的三篇古诗,
请小组选择一首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且展示。

五、学生小组汇报并背诵。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3)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3)

1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2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平时的作业也比较认真。

从整体看,大部分学生能读会写,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比较全面。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学期我组计划在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努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每周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做到时时温故。

3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读作者,读课题出示两首王维的诗《相思》《山居秋暝》齐背。

师王维的诗同学们背得真不错,关于王维这位伟大的诗人大家又了解多少呢?生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生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生王维与孟浩然一起合称为“王孟”。

生王维有“师佛”之称。

生王维早年当官,但没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寄情于山水,写了很多描写山水的诗,《山居秋暝》就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鹿柴》(只板书,不读题)也是王维一首写景的诗。

谁能读一下题目?生《鹿柴》(chái)师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生《鹿柴》(hài)师到底这两名同学谁读得对呢?生应该读鹿柴(hài)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生看书后注释知道的。

师你们真聪明,知道利用书后的注释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精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精品】

1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2学情分析1、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2、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3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鹿柴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2【讲授】鹿柴一、请学生当小老师,激起学生的热情1、教者面露难色,向学生请求帮助同学们,昨晚老师新学了一首古诗,可是遇到了不少难题,你们谁愿意当我的小老师,帮我解决这些难题啊?2、煽情语这么多人愿意做我的小老师啊,老师真高兴,这节课我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啦。

你们可要认真动脑筋,把你们懂得的知识都教给我啊。

(教者与学生换位,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会更高。

)二、师生共同学习古诗(一)、引出诗题1、老师边板书边向学生请教昨晚老师学的这首诗的名字是鹿柴(只板书,不读出),可是,这两个字该怎么读呢?谁能帮我注上音?(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注音,其他同学给自己当小老师,在课本上注音。

)2、请上台注音的同学介绍你真能干,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柴”字在这里要读“hài”的呢?3、问其他同学你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个读音的呢?(查字典、看课本里的注释、查课外参考书、问同学、在家自习时问爸爸妈妈等)(“怎么知道”其实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介绍“怎么知道”的途径,是为了不露声色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二)、师生一起学习读通、读好诗句1、老师练读诗句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可不知读得好不好,你们给我当评委吧,评一评我能得多少分?2、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呢?怎样才能读得好一些?请小老师们先讨论讨论,然后给我提提意见好吗?3、请部分小老师发表意见,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读。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古诗《鹿柴》教案鹿柴,宋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通过对鹿柴山采伐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分析鹿柴这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与深刻思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鹿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古诗中文字词的含义与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验古人对自然的情感与思考。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案、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一段与自然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自然景观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新知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鹿柴》这首古诗的全文,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动机。

学生跟随课件阅读诗词,了解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 文字解读(2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阅读并思考古诗中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归纳总结,将他们的理解呈现给全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逐步揭示古诗中的隐含意义和诗人的意图。

4. 意象与意境(15分钟)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和意境。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思考和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描绘诗中的意象,并尝试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鹿柴》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感受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与思考方式。

学生可以尝试将这些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从而产生共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学生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或写作任务,如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或是了解其他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与思考。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鹿柴》的理解与感悟。

鹿柴古诗教学设计

鹿柴古诗教学设计

鹿柴古诗教学设计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鹿柴》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体味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篇文档将以《鹿柴》为主题,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框架。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掌握《鹿柴》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分析《鹿柴》的结构和意象。

3. 进行文学赏析和个人感悟的讨论。

4.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 向学生介绍古诗《鹿柴》的作者王之涣,并讲述其创作背景。

- 列举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联想与预测。

2. 导入课文:- 分发《鹿柴》的诗歌原文,让学生默读一遍,并在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 选取几个关键词,主动向学生征求解读。

3. 细读诗歌:- 对诗歌的内容和意象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 分析诗歌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衔接和转折。

4. 文学赏析:- 分组进行诗歌解读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个人感悟:-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和文字表述能力。

6.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鹿柴》中的人物。

-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境界。

7. 总结与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 学生分享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鹿柴》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鹿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理解和朗读古诗《鹿柴》。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古诗《鹿柴》的欣赏,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鹿柴》的内容和意境。

2.朗读古诗《鹿柴》并体会其中的意境。

3.分析古诗《鹿柴》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鹿柴》中的意象和感情。

2.理解古代诗人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鹿柴》的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

2.师生材料:包括学生练习册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鹿柴》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主题。

二、整体呈现1.教师讲解古诗《鹿柴》的内容和背景。

2.学生跟读诗句,感受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三、分段教学1.逐句解读,讲解古诗《鹿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四、情感渗透1.讨论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感受。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鹿柴》的理解和评价。

五、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对古诗《鹿柴》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五、课堂作业1.朗读古诗《鹿柴》,并感悟其中蕴含的意蕴。

2.写一篇关于《鹿柴》的读后感,包括对古诗的理解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古诗《鹿柴》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词语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文,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案设计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案设计

鹿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

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主题:古诗欣赏——《鹿柴》适用年级:四年级上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鹿柴》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朗读和分析,了解鹿的生活习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鹿柴》古诗材料。

2. PPT。

3. 鹿的图片或相关视频。

4. 学生课前完成的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给学生展示鹿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鹿了解多少?鹿的特点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鹿柴》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可能引出关键词:自然、田园、哀怨等)二、学习与探究(20分钟)1. 回顾预习内容,学生轮流读诗,并简要介绍自己对《鹿柴》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呈现PPT,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鹿柴》,并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意境。

3. 教师解读诗句:依次解释生词和难句,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诗句所表达的含义。

4. 学生自主思考:古诗《鹿柴》通过哪些诗句表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5.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鹿柴》中的鹿和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2. 学生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3. 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鹿的习性和生活状态的描写。

4. 学生观察附近的树木、花草等自然景物,并描述出来,感受自然的美好。

四、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鹿柴》这首古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合作完成《鹿柴》内容的绘画或写作活动,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想象。

3.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相关课后练习,巩固对《鹿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鹿柴》,深入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情感。

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鹿柴》教案范文

《鹿柴》教案范文

《鹿柴》教案范文教案名称:《鹿柴》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鹿柴》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悟能力;4.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展示自然景观,引入话题:“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觉得大自然是怎样的?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自然景色?”2.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鹿柴》。

二、学习《鹿柴》(15分钟)1.朗读《鹿柴》,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和意象,并尝试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三、讨论与交流(15分钟)1.学生报告分组讨论结果,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2.老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理解进行比较,形成全面的诗歌的理解。

3.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情感体验(20分钟)1.老师播放自然景观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2.学生在脑海中回想刚才的自然景观,用五个形容词来描绘自己的感受。

3.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五言绝句,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五、展示与分享(20分钟)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用朗读的方式表演或朗诵自己的五言绝句。

2.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和评价每个小组表演的作品。

3.老师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六、延伸拓展(10分钟)1.学生自由阅读其他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诗歌,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用朗读或朗诵的方式表演给全班同学欣赏。

2.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自然景色,体验自然之美,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综合活动;2.视觉、听觉、思考、表达相结合的多感官体验。

板书设计:《鹿柴》鹿柴里的黄昏山近虽无翠翠近已无山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鹿柴》的主题和意境,还能够培养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鹿柴》课文教案

《鹿柴》课文教案

《鹿柴》课文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以写作者游览鹳雀楼时的景色和思想感悟为主线,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类的渺小与不朽的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 学会使用辅助资料(如字典)解读生词和短语。

- 熟练掌握《鹿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编写类似的作品。

- 能够借助图画、图片等辅助工具,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欣赏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并解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意义。

- 运用所学知识和创造力,进行写作和表达。

2. 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古诗词和比喻表达方式。

- 能够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并表达个人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课文《鹿柴》的课本和配套教材。

- 小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

- 辅助资料:字典、图片、PPT等。

2. 学生准备:- 课本和笔。

- 主题相关的图片或素材。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利用图片等导入材料,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大自然景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谈论他们喜欢哪些大自然景色,并解释其理由。

步骤二:解读课文(1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畅读课文并标注重要词汇和短语。

- 引导学生使用课堂辅助资料,理解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比喻手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意图。

步骤三:加深理解(20分钟)-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如山、水、花等),用自己熟悉的句式或比喻来进行描写。

- 学生进行口头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表达。

步骤四:创作与表达(25分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句式,创作一篇与自然景色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教案标题:《鹿柴》古诗教学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鹿柴》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欣赏并朗读古诗。

-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韵律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鹿柴》的背景和作者。

- 探索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读古诗,理解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教学准备:- 课本或复印件:《鹿柴》古诗- 幻灯片或海报:古诗《鹿柴》图片、作者简介等- 词典、百科全书、相关参考书籍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制作一张PPT或海报,展示古诗《鹿柴》相关的图片和与自然景物有关的词语,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想象力。

导入问题:- 自然景物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你喜欢在自然中度过时间吗?为什么?观察与讨论(10分钟):2. 展示古诗《鹿柴》,让学生阅读并有足够时间理解古诗的内容。

3. 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例如韵律、押韵、对仗等。

引导问题:- 诗中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 诗人如何用字来描绘这些景物?-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是否注意到了押韵和对仗的手法?课文解读(15分钟):4. 介绍《鹿柴》的作者和背景,与学生分享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抒发时代忧愤的作品而闻名。

- 杜甫喜欢借用自然景物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背景介绍:- 诗人在某个秋天与友人一同在山清水秀、寂静宜人的地方游玩,有感于这片美景。

诗句分析:5. 诗句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 和群鹿在井陌间:群鹿代表了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井陌指的是田地间的小道,可以理解为与大自然相近、遥远的地方。

- 何当共剪西窗烛:表示与友人共同度过夜晚,剪烛指的是夜晚聚会的情景。

探究与拓展(15分钟):6. 点亮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潜力,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看法。

7. 扩展活动:给学生提供其他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让他们选择一首进行欣赏和朗读。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鹿柴》的主旨和意境。

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分析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解读古诗《鹿柴》的意境和主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本的细致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鹿和柴两个图片来引发学生对古诗《鹿柴》的好奇心,并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描述鹿和柴的古诗。

【呈现】(2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诗,理解全诗的意境和主题。

2.请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

然后请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诠释。

【解析】(30分钟)1.请学生自由讨论,分享他们对古诗《鹿柴》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寓意和意义。

【拓展】(20分钟)1.请学生针对古诗《鹿柴》的意象、音韵和格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意象和语言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归纳总结】(10分钟)请学生总结古诗《鹿柴》的主旨和意境,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分享给全班。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互相启发。

2.问答解惑法。

通过提问和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五、板书设计鹿柴(题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自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总结)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鹿柴》的意境和主题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表现出了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但是在学生的理解和诠释上,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更细致地引导和解答。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鹿柴古诗教案

鹿柴古诗教案

鹿柴古诗教案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作者在田间劳作时遇见鹿群,触景生情,感叹人生自有天命,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看法。

以下是一份针对鹿柴这首古诗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鹿柴》这首古诗的背景和内涵;2.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能运用适当的诗词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2.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鹿柴》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引起学生的兴趣。

2.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读诗,让学生体会诗中奇妙的意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诗中的鹿柴是什么意象?b.诗中的“不将人事高于鹿”是什么意思?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3.透视主题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主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的中心思想。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主题。

4.诗词学习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感受。

5.个人感受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自身经历和感受,用适当的诗词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古诗的意义。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自然有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插图等方式,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运用适当的诗词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古诗《鹿柴》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古诗《鹿柴》教学设计

古诗《鹿柴》教学设计

古诗《鹿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鹿柴》,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鹿柴》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难点: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古代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配备古诗《鹿柴》的教材。

2. 学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的了解,引出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

2. 感知(10分钟)通过朗读古诗《鹿柴》,让学生感受整首诗的意境和节奏。

引导学生全情投入,尽量准确地朗读。

3. 分析(15分钟)逐句分析古诗《鹿柴》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含义,认识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比较(15分钟)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使学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5. 赏析(20分钟)教师逐句解读《鹿柴》古诗的意境,并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古诗《鹿柴》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探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观点和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整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

8. 展示(15分钟)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表演古诗《鹿柴》,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9. 反思(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检验教学效果。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4)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2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很有兴趣,这首诗朗朗上口,适合诵读。

但要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却不容易。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1、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课件演示鹿柴的风光)2、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鹿柴风景区。

(板书鹿柴)在这里“柴”的读音“hài”是山寨的意思。

刚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风景了,那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唐代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颇有感触,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老师指“鹿柴”,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2二、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做到读准每字每句,读得正确流利。

3、同桌或小组间互读互检,然后指名读进一步检验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再读古诗,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帮助。

5、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对词的理解或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词,都是怎样用的。

还可以是质疑,或针对同学的质疑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3【活动】3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风声、鸟声、水声等)那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板书“人语响”)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吗?(作者用这种反衬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静”)如果你置身于这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幽静、悠闲、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读出吧!学生试读。

师指导朗读“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声音要轻一些。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古诗: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

《鹿柴》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鹿柴》是一首描写空山静寂,景色幽深的古诗,学生能通过图片联系生活,理解古诗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朗读理解古诗,边读边想,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难点是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学生具备一定的词语理解能力,对古诗也有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读一读这首古诗。

(出示一首古诗)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à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

(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三、学法指导,合作学习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文章也好,学诗也罢,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

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

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

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

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

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

学生配乐试背。

6.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鹿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

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描写环境的幽美。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

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

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