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和合并讲座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伸与并合讲座

牵伸主要发生在并条(针梳)、粗纱、细纱等工序上,其中,并条和针梳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牵伸和并合。

第二节牵伸装置作用分析

一、棉并条的牵伸形式(短纤维纺并条机)

(一)简单罗拉牵伸(直线牵伸)----连续牵伸和双区牵伸

1.四罗拉连续牵伸及双区牵伸装置

2.四上四下的简单罗拉连续牵伸

特点:(1)机构简单

(2)牵伸分配是逐渐增大的,E1>E2>E3

缺点:第二、第三皮辊的滑溜率大。原因:第二和第三皮辊的位置既是后区的引导皮辊又是前区的握持皮辊,降低了牵伸效率,破坏了产品的均匀度。

2.双区牵伸

特点:中区牵伸E2=1,牵伸主要由第一和第三牵伸区承担E1>E3,第二、第三罗拉分担了上述第二罗拉的作用,故滑溜率减小。

(二)曲线牵伸

曲线牵伸是简单罗拉牵伸的变形。它是一对罗拉钳口布置的形式和位置的改变,使须条在牵伸区中的通道成为曲线----曲线牵伸。

1.牵伸罗拉钳口的基本形式

(1)简单钳口:一根罗拉上面一根皮辊

(2)双钳口:ⅰ倒品字钳口形式:一根罗拉上面二根皮辊。

ⅱ品字形钳口:二根罗拉上面一根皮辊。

五上三下曲线牵伸

五上三下曲线牵伸

五上四下曲线牵伸

三上四下曲线牵伸形式:将四上四下形式的第二、第三皮辊改成一个大皮辊,骑跨在第二、第三罗拉中间。

(2)五上三下型:多皮辊型曲线牵伸

(3)压力棒曲线牵伸.三上三下(或四上四下)压力棒型

A272E型

3.各种曲线牵伸的特点:

(甲)三上四下式;

(乙)前钳口为二上一下,牵伸形式四上四下;

(丙)前钳口为一上二下,牵伸形式三上五下;

(丁)前钳口为二上一下,附加导向皮辊→五上四下。

(图中阴影为品字形一上二下罗拉皮辊形式)。

(1)三上四下(二十年代国内广泛应用)

①采用双区牵伸工艺

大皮辊运转平稳,第二、三钳口打滑率小。

②主牵伸握持距较大,故Ⅱ、Ⅲ二只罗拉采用小直径(可减少握持距)。

R前=⌒AB+⌒BC,R后=⌒DE+⌒EF

第二罗拉提高有利于加强后部摩擦力界(纤维和罗拉的接触弧增加)稍可弥补握持距大的不足,故在中速下,前罗拉直径不大时,当能适合于较短纤维(25mm左右)(主牵伸大弥补的是使前钳口向后移即在前图中的乙、丙两种形式)。

③不适合高速(握持距大,须条不易做到沿前钳口切向进入前钳口----存在包围弧罗拉握持距对纤维长度适应性差。

④小罗拉易绕棉。

⑤不适合轻定量,因曲线牵伸处需要较大的牵伸力。牵伸力过小,包围弧上摩擦力界小。

⑥后区包围弧虽不利于纤维变速点的集中向前,但有利于前弯钩的伸直。前置式(主牵伸区在前),牵伸能力大,后区使纤维伸直平行,因而牵伸可大,适合于各道并条。后移式(主牵伸区在后),主牵伸纤维量大,摩擦力界扩展,有利于加工较短纤维且牵伸力大,有利于伸直后弯钩,故适合于第二道并条(梳棉机生条以后弯钩居多)。

(2)五上三下(七十年代国外的形式)

如:西德Zinser青泽720/2型,其特点是:

①结构简单

罗拉成为三根,简化传动,调节方便,短纤维长度的少量变化,可不动罗拉而移皮辊解决(皮辊位置改变后,罗拉钳口的握持距也随之变化)。

②适合高速

罗拉直径大,反包围弧小或没有,前皮辊起导面作用,使须条倾斜向下进入喇叭口而不是水平折转90°,不易堵塞喇叭口和棉网破裂。

③皮辊上的包围弧有利于加强摩擦力界,产品较为均匀。

④对纤维长度的适应性较强,因为罗拉少故长纤维拉得开,且由于采用多皮辊,中间几个皮辊的直径较小,故罗拉握持距易缩小,适合于短纤维。

对不同长度纤维可用不同直径的皮辊,以改变其包围弧长度。

(3)压力棒牵伸(当前国外高速并条机广为采用)

如:国产A272E、国外Platt740等,其特点是:在三上三下或四上四下的牵伸装置的前牵伸区内加装一根弧形铝棒。

①用回转半圆形压力棒,产生附加摩擦力界,有利于控制纤维及伸直纤维。

②对纤维长度的适应性好,压力棒可调,随中上罗拉移动,短纤维时向前,长纤维

时向后,以调节附加摩擦力界的大小和强弱。压力棒加压方式:固定式、摇动式(摇臂加压的摇架上,加有弹簧片)。

压力棒两端用一个半安架套在中皮辊的轴承套,使压力棒和中皮辊成为一个整体,可随中皮辊的中心摆动。

压力棒牵伸装置的结构如下:

某压力棒牵伸式并条机的牵伸机构示意图

③压力棒对纱条的法向压力有自调作用。

T2---牵伸力、T1---纱条张力、μ---摩擦系数、N---压力棒对须条的法向压力、θ---须条在压力棒表面的包围角。

粗片段通过时牵伸力大,易把浮游纤维带走,提早变速。压力棒上抬,法向压力增大,后部摩擦力界强度增加。为了防止牵伸力过大,而牵不开。有弹簧片使压力棒上抬,缓和牵伸力的变化,粗段通过。

④握持距较大,但附加摩擦力界弥补了其不足。压力棒的前后位置高低位置是可调的。

⑤反包围弧很小或没有。

缺点:后区第三罗拉上的反包围弧扩大了前钳口附加的摩擦力界,不利于变速点向前集中,变速点离前钳口较远,但有利于前弯钩的伸直。第二罗拉适当抬高,有利于加强前区包围弧,且有利于减小后区反包围弧。

第二罗拉采用小直径,可缩小前区罗拉握持距,以适合纺更短的原棉,三上四下也可把主牵伸区放在后区,后罗拉为双钳口(称为后移式,而第一种为前置式),其优点是后区喂入纤维量大,故牵伸力大摩擦力界有利于纤维的伸直和减小张力,但失去双区牵伸的特点。

其衍生机构为三上五下式,多皮辊曲线牵伸,五上三下,五上四下,优点是任何位置比较合理,减少或避免反包围弧,结构简单(罗拉少),对纤维长度的适应性更大,对纤维控制更好。

压力棒式曲线牵伸:压力棒不回转(也有转的)与中皮辊连接为一体,并一起可绕中下罗拉转动,以调节握持距。压力棒有固定式和可摆动式。

优点:不必调节罗拉隔距,牵伸区摩擦力界进一步改进,对纤维控制好,握持距可比三上四下大些,故对纤维长度的适应性更好。

(4)双皮圈牵伸

皮圈牵伸可分单皮圈牵伸与双皮圈牵伸两种,现在以采用双皮圈牵伸为多,一般细纱机采用双皮圈、摆动弹簧销、摇架加压的大牵伸装置,如右上图所示。

双皮圈牵伸装置是用双皮圈来控制浮游纤维运动的。上、下皮圈的工作面对须条直接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界,且可大大加强牵伸区中部摩擦力界,同时其控制面大,摩擦力界较为均匀,如右下图所示:这种摩擦力界分布能阻止纤维提早变速,使纤维变速点分布向前钳口集中,从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皮圈摩擦力界布置的关键:

(1))浮游区长度

(2))皮圈钳口

(3))中部压力的大小及稳定

ⅰ销子形式(销子的外形影响皮圈对纤维的控制和运动)

ⅱ皮圈销开口

开口的大小:①上下销的握持力

②影响了中部皮圈对纤维的控制

③也影响了牵伸力的大小和纤维运动。

ⅲ浮游区长度

浮游区长度下降,纤维变速点集中,未被控制的纤维数少,纤维控制得到加强,纱不匀降低。如浮游区↓↓,则牵伸力↑↑,易牵不开。

掌握短纤纺牵伸机构的形式,重点掌握压力棒及双皮圈牵伸机构的特点。摩擦力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