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旧体诗别解之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旧体诗别解之三

鲁迅旧体诗大部分是他赠答的即兴之作,因此这里更多地保留了他遣词造句的习惯用语。从这个角度切入,可能更有益于鲁迅旧体诗的阅读理解。

释“荒”

“荒”在鲁迅旧体诗里出现三次:即《无题》(烟水寻常事),《秋夜有感》,《亥年残秋偶作》。

(一)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荒村是诗人“悲凉与孤寂”形象的一个背景。

【注释】《鲁迅日记》1933 年12 月30 日:“又为黄振球书一幅云:‘烟水寻常事… … ’” 黄振球,曾在燕京大学读书,由郁达夫介绍去见鲁迅,请鲁迅题字。

【说解】“荒村”之“荒”本意为荒芜,这里联系前句“烟水寻常事”,意为荒凉、偏远。《三国志·诸葛亮传》有“神武赫然,威镇八荒。”

诗描写了一幅悲凉与孤寂的画面,到处的烟水,荒凉偏远的村庄,一个垂钓的人,半夜里酒醒,到哪里去寻觅垂钓之处呢。

菰蒲,周振甫说“菰蒲犹菰芦,指水乡可归宿处”,不确。上文已有居所“荒村”,还找什么归宿?菰蒲泛指水草,即垂钓之处;因为要押“徒”的韵,才用了“蒲”字。上文说钓徒,下文说垂钓之处,这样上下文才可贯通。胡令能有“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描写的就是垂钓与水草的依附关系。

这里所写的诗人形象是“悲凉与孤寂”的。荒村是诗人“悲凉与孤寂”形象的一个背景。

“荒村”这个词语,鲁迅不是这时才使用的,早在十几年前的《故乡》(1921,1)里,他就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也可以看作他整个生存时代的民不聊生的大背景。

当时鲁迅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下,长期过着动荡不安的日子,鲁迅的心境就是这样的萧索,这样的悲凉,这样的孤寂,甚至还显得有些无奈。这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个共同特点。

这首《无题》是鲁迅的“心境”诗,是他战士战斗性格的另一侧面表现,即他长期受着当局政治上压迫的形象比况和真实写照。

(二)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大田荒”形象地揭露和嘲讽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难以掩饰其文坛荒芜冷落的局面。

【注释】《鲁迅日记》1934 年9月29日:“午后…… 又为梓生书一幅,云:‘绮罗幕后送飞光……’”,梓生,张梓生,曾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

【说解】“大田荒”之荒是荒芜、荒废之意。《庄子·渔父》有“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大田荒”就是大面积种植庄稼的田地到处都荒芜荒废了。

鲁迅以隐喻的手法,形象地揭露和嘲讽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难以掩饰其整个文坛荒芜,甚至滥竽充数的冷落局面。

国民党反动派的当权者,国难当头,他们对外醉生梦死地日复一日;对内残酷镇压却假装慈善。那时热血青年终于还真是把旧文坛做得生机勃勃起来,此刻几个文化走狗把持的文坛确无真正的文艺可言。他们这些人,黔驴技穷,哪里还有什么好作品供主子消遣,却有一副竭尽讨好巴结的媚态。在风雨交加的半夜里,听到鸡叫,诗人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点燃一支烟,想到此前的那些情景,顿时地才感觉到秋夜的寒意更使人清冷了。

周振甫《鲁迅诗歌注》说,“望帝终教芳草变”有两解,一是说当局的高压使得软骨头文人变节,一是说比喻遭受迫害仍然坚持革命斗争的文艺战士。这两说都不确。

“望帝终教芳草变”意思是,“那时热血青年终于还真是把旧文坛做得生机勃勃起来。”

这有几个根据。首先,鲁迅散文《希望》(1925,1,1)“然而就是如此,陆续

地耗尽了我的青春。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希望》写于这年元旦,当时正是段祺瑞把持中华民国政权,北京又处于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期。鲁迅以《希望》一方面解剖自己,一方面唤醒青年。这里“身外固在的青春”当然就包括“杜鹃的啼血”“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的现实。也就是把“望帝终教芳草变”的诗意散文化了。因此,把“望帝终教芳草变”解释为“那时热血青年终于还真是把旧文坛做得生机勃勃起来”恰恰表现了鲁迅对那时青年文艺战士的肯定和对后来青年的鼓舞,后来的情形也证明,他们的确也没有辜负鲁迅的希望,到底做出一些实绩来。

其次,把“望帝终教芳草变”解释为“那时热血青年终于还真是把旧文坛做得生机勃勃起来”,还因鲁迅这句“望帝终教芳草变”原本化用了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是说杜鹃相信自己的啼叫一定能够把春天唤回。“望帝终教芳草变”是“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结果,两者本出一辙。

另从“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对仗,乃至意境看,两句也明显看出一方面在礼赞,一方面在揶揄,也就避免了有人解释的,上句说“当局的高压使得软骨头文人变节”,下句说“文化走狗把持的文坛确无真正的文艺可言”,两句都写一个意思的“一面倒”了。

同是写“荒“,这首诗跟上文“烟水寻常事”不同,表现了鲁迅一贯的硬骨头精神和冷嘲热讽战斗文章风格。

鲁迅喜欢“夜”,关于“夜”的描写,比如,《夜颂》(1933,6,10)“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这是因为他总在夜晚工作的缘故。鲁迅喜欢吸烟,关于“吸烟”,比如,《一觉》(1926,4,11)“我疲劳着,捏着纸烟,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看见很长的梦。”还有《秋夜》(1924,9,13)“我打一个哈欠,点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是因为他习惯这样思考的缘故。

所以,“夜”与“烟”的描写就比较常见。“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也印证了他生活中的这两个特性。

(三)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悚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