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合集下载

鲁迅

鲁迅

展示完。谢谢大家!
作品 周鑫
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 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始避的月过学大状法迅因师秋兼愤教馆达总 授回难处,去教学,免与教范,任而育,北长 。寓入分平对员,控职多育学兼北离部任京蔡年年 十。山,政鲁。北告。数总校任京职佥教,元一九 二八本判院迅 京章随教长及北大,事育住培月月 月月医定开的 女士后职章世京学乱。部宣的一绍 因底院鲁会免年子钊鲁员士界大及平 社武招日兴 对,,迅作职一师滥迅有钊语学北之 会门募,光 学离德诉出处月范用向校非专,京后年教外,临复 校北国胜裁分,大职专务法门北高就七育南任时, 不京医。决,新学权管维解学京等返月司边教政任 满向院三,教任,。行持散校师师回初第的育府绍 ,厦,月正育教中 政会北讲范范了,一半部成兴 辞门法,式部育国 诉的京师大学教因科截部立师 职,国“取佥总大年讼组女。学校育张科胡员于范 。任医三消事长学秋的织子 ,讲部勋长同。南学 厦院一章职易讲,平,师 北师。复。绍五京校 门等八士务培师兼政被范年京。 辟八兴月,校 大,”钊恢基,任院章大八女 乱月会,应长 学至惨对复取黎北投士学月子 秋作任馆航教。 文五案鲁。消明京递钊,,高年季,命藤海育 科月后迅二 中 诉违鲁 等 , 为花到 , 1926 1917 1925 1925 1920 1923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姓名: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 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作品: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 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 集。
目录1. ຫໍສະໝຸດ 迅的生平2. 鲁迅的作品3. 鲁迅的主要成就
鲁迅简介
姓名: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 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作品: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 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 集。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深深地为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的笔名。

你知道鲁迅先生还有哪些笔名吗?他的笔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鲁迅”?鲁迅先生一生曾用过几十个笔名,而且每一个笔名都是有深刻含义的。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 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周树人
别名: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文学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记》《华盖集》等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新文化运动。

鲁迅详细简介PPT课件

鲁迅详细简介PPT课件
8
优越的家境
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 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 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 《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 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 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
9
自然,要他自己说, 一定不觉得这样 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 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 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够 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 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 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赶回来,看到家里张灯结彩,办喜事 的所有准备都已经作好了。母亲送给鲁迅的 “礼物”,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女儿,名叫朱 安,也是绍兴人,比鲁迅大3岁。在族人的 簇拥下和司仪的叫喊声中,新娘的盖头被掀 开,鲁迅看了一眼新娘,脸上没有任本就没有就寝,在 书桌边看了一夜书。第2天鲁迅 下楼时,有人发现鲁迅还是流泪 了。因为当时的被子是蓝洋布作 的,泪水一流,颜色要褪,那么 鲁迅的脸上就留下了蓝颜色。
45
1949年,周作人从老虎桥监狱提前释放, 暂住上海,开始了暗淡的余生。 1958年5月20号在写给曹聚仁的信中,对上 海鲁迅墓前的塑像表示不满,认为哥哥是死 后随人摆布,说是纪念其实是戏弄。这段话 公开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他一步步 走进了自己的陷阱。
周作人被红卫兵关在一个小棚里,他已经站 不起来了,躺在那里,脸色煞白,穿着一件 黑的衣服,胸口戴着一块白牌,白牌上就写 着他的名字。红卫兵叫他起来交代问题!他 费力地起来,但一件事也说不出来了。红卫 兵就拿皮带揍:“你说不说!你说不说!”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趴在八道湾的临时 铺板上猝然死亡,脸上没有丝毫痛苦,享年 83岁。
40
周氏三兄弟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 6日)原名櫆(kuí)寿(后改为奎绶), 字星杓(biāo),又名启明、启孟、起孟, 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 堂、独应等。是鲁迅(周树人)之二 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 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 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 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一、概述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享年56岁。

现在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二、生平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号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

五、鲁迅思想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
探索。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
判。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 判 。用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 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 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真理”中发现荒谬
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此就对吗?”
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 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
1、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 “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 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 2、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 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 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 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过客》就是鲁迅 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第三章 文化巨人——鲁迅
一、鲁迅简介 1 、生卒年代。生于 1881 年 9 月 25 日,
卒于 1936 年 10 月 19 日 ,浙江绍 兴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 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三十八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 为笔名。 2、生平:少年时代。青年时代。 日本留学。回国“幻灭” 。 排遣寂寞。彷徨之路。文艺论争。
狂人形象探讨
• 再次,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 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鲁迅此处冠以 “我”有“四千年履历”,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 “我”并非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当然,“我”只能是 人,只有人才能承载某种人的意识,但在《狂人日记》中,这个人 又不会是真实的具体的“迫害狂”病人,鲁迅作为艺术家不会像医 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样,去记录描述一个病患者的征状。在《狂人日 记》中,假如从一个“迫害狂”患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对其所作的 能充分表现这一患者的特征规定是极少的,“我”无名无姓,没有 病因解释,没有病史说明,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有极宽的范围。 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迫害狂”这类患者的共 同特征。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人称“文思革”。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

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

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

1918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有3个侄女。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中国当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资料

鲁迅资料

鲁迅先生资料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

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作者鲁迅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医生是不能拯救人类,从此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年38岁。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学院学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鲁迅创造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杂文形式,并将之发扬光大。他的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 ”,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的心路历程
绍兴 为父病四处忙 南京 求新知开眼界 仙台 攻医学欲救民
东京 搞文艺唤民众 北京 抄古碑泻忧闷 北京 应索稿挥战笔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鲁迅经典语录管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了路。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 用在工作上了。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孤寂的巨人!
生平
(一)早期(1881——1917)
鲁迅生平的早期也是他的成长 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1881——1898年 家庭变故 家庭的败落,世态的炎凉,给涉世未 深的鲁迅心灵以重创,看到了“世人的真 面目”,即社会的冷酷、世人的虚伪。 2、1898——1917年 鲁迅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广泛接触 了西方各种新思想,对进化论产生浓厚的 兴趣。
鲁迅经典语录管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名》)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无题》)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诮》)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题三义塔》)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悼杨铨》)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 1936.10.19),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 名为周树人。

23个鲁迅的故事

23个鲁迅的故事

23个鲁迅的故事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名照新,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文学巨匠”。

二、鲁迅的童年经历鲁迅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家庭遭遇变故,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鲁迅的求学过程鲁迅早年曾先后就读于江南高等学堂、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目睹了中国留学生和日本学生的待遇差距,激发了他改学文学,以期拯救国民的精神的决心。

四、鲁迅的文学创作鲁迅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

他的作品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特点,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并提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呼吁改革旧社会。

五、鲁迅的文学思想鲁迅主张“用自己的良心去体验,再把这体验写出来”,强调真实反映生活。

他认为文学应当具有战斗力,发挥社会批判的功能。

六、鲁迅的作品解析鲁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如《狂人日记》通过讲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阿Q正传》则通过阿Q这个典型形象,揭示了当时国人的劣根性。

七、鲁迅与同时期作家的关系鲁迅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同时期作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八、鲁迅的社会影响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巨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九、鲁迅的婚姻家庭鲁迅共有两段婚姻。

第一任妻子朱安,无子女。

第二任妻子许广平,两人育有一子周海婴。

十、鲁迅的生活趣事鲁迅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与钱钟书的“猫鼠之争”,以及与林语堂的“笔墨官司”等。

十一、鲁迅的死亡与纪念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逝世于上海。

他逝世后,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对他的作品和思想进行了高度评价。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鲁迅后来作有《藤野先生》,对这篇作品也非常重视,1935年日本岩波书店要出《鲁迅选集》日本语译,他要求执行选集编译工作的自己的学生增田涉:“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

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

”鲁迅身后,藤野也发表《谨忆周树人君》一文回忆鲁迅留学生活。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

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

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

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鲁迅及其代表作品鲁迅及其代表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及其作品,欢迎阅读。

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鲁迅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78]《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79]《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杂文集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杂文合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其他作品《野草》 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散文诗合集《朝花夕拾》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散文集《古籍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译文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两地书》 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鲁迅与许广平书信合集《鲁迅书简》 1937年,三闲书屋许广平整理《鲁迅日记》 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许广平整理鲁迅还有很多翻译作品、美术作品和学术作品,这里就不详细列出了。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6]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7-9]1、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3、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5、怀疑并不是缺点。

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6、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7、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8、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名》)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著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上篇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药》华家的精神愚昧。

《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

《祝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

《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1、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2离去—归来—再离去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继承、突破与创新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

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三、《野草》与《朝花夕拾》(一)《朝花夕拾》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

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

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

《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2、“漫笔式”写法任心闲谈。

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

《狗·猫·鼠》(二)《野草》1、“独语体”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

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死火》《影的告别》《过客》○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3自我命运与形象《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

《淡淡的血痕中》《一觉》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1、时代的忠实记录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

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①批判心理和灵魂《论“他妈的”》《论照相之类》②“推背式”思考方法《小杂感》③独辟蹊径的思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杀错了人〉异议》④反常规的联想:神圣的戏谑化、历史与现实重合《小品文的危机》《商贾的批评》《新药》《隐士》《现代史》《看了魏建功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申明》《重三感旧》《“感旧”以后(下)》3、“贬锢弊常取类型”①“个”与“类”的统一:抓住本质勾勒“共名”。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小杂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上海文艺之一瞥》《“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书信360108》《二丑艺术》“二丑”《一点比喻》“带头羊”《“题未定”草(二)》“西崽”《答杨村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革命小贩”《书信3605》“革命工头”《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奴隶总管”《扑空》“洋场恶少”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4、主观性释愤抒情的歌哭,主客体的融合。

《纪念刘和珍君》在沉默与开口间的困惑,显示内心的痛苦。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汉语表意、抒情功能的极致。

常用“拗体”,打破语言的束缚。

大词小用、庄词谐用、雅俗杂用、搭配错位、名词动用、戏仿……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1、“起死”:古今杂糅的新阐释。

《补天》女娲创世时的精神苦闷,破坏与创造共生的无奈。

《奔月》英雄的平庸化,冷落背弃和倦怠寂寞。

对先驱者命运的思考。

《理水》古今一炉的“油滑”。

《采薇》“先王之道”的本相。

《出关》老子哲学的本质。

《起死》神圣哲学的戏谑化。

杂文的眼光、手法、语言。

2、庄严与荒诞:互补与消解。

苦涩的幽默,洒脱后的悲凉。

《补天》女娲的伟大和后人的荒诞。

《铸剑》万民观瞻的狂欢消解复仇的神圣。

《理水》夏禹凯旋成为无聊的谈资,上层世界与平民世界的对立以合一为结局。

《非攻》墨子止楚伐宋后一系列的倒霉遭遇。

名词解释:《呐喊》《呐喊》1923年由新潮社作为该社"文艺丛书"之-出版。

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彷徨》《彷徨》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为鲁迅自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收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

鲁迅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他一面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一面暂时还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路径和前景,因而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

鲁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彷徨》的由来。

《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野草》1924年9月--1926年4月期间,鲁迅在《语丝》上连续发表了23首散文诗。

1927年,鲁迅将其结集出版,增写《题辞》一篇。

总题名为《野草》。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

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 。

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 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

《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

"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

一.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包括《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在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纵观《呐喊》和《彷徨》,它们无论在其思想性还是在其艺术性上,都更多地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把握鲁迅小说的高度成就,可以用鲁迅自己的两句话: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

前一句指独特的题材与思想发现,后一句指小说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一)"表现的深切"一-独特的题材、眼光(视角)与小说模式。

A、题材方面: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

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B、独特的眼光(观察视角):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C、小说模式: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 与"离去--归来--再离去"。

(二)"格式的特别"--在小说叙述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当然,借鉴并不能代替作家的创造,鲁迅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他的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鲁迅《呐喊》、《彷徨》正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二.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①注意人物刻画。

运用白描和画殿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范爱农、藤野先生,长妈妈等。

②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记事怀人饱含感情,常有凝练而感情浓郁的抒情或议论文字,在往事追叙中杂以对丑恶现实的批判嘲讽。

③文体多样,文笔朴实优美。

或重在写人;或以记事为主,或夹叙夹议,杂以杂文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