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血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血液样品管理制度

血液样品管理制度

血液样品管理制度一、血液样品的采集1. 采集时间: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在患者的体温稳定的状态下采集血液样品,一般在患者饭后2至4小时进行采集,以避免饮食等影响结果。

2. 采集方式:血液样品的采集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采集动静脉血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

3. 采集器具:采血过程中应使用一次性的采血针和针管,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

二、血液样品的保存1. 保存温度:血液样品应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2℃-8℃,以防止血液凝固。

2. 保存时间:血液样品的保存时间通常在24小时内,不宜过长时间保存,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标识:每个血液样品都应标有患者的相关信息,以防混淆。

同时还应在标本瓶上标注采集时间、采集日期等信息。

三、血液样品的运输1. 运输容器:血液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以避免污染或漏出。

2. 运输温度:血液样品应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输,一般为2℃-8℃,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

3. 运输标识:每个运输的血液样品上都应标注患者的姓名、采集时间、采集日期等信息,确保正确交付。

四、血液样品的处理1. 样品处理:血液样品在检测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以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

2. 废弃物处理:一次性采血器具等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3. 污染处理:对于因各种原因污染的血液样品,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

以上就是血液样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同时,也提醒医护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血液样品管理制度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准确、可靠的诊疗服务。

28、医院输血科制度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28、医院输血科制度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配血室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

3.配血室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
(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
(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色;
(8)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

6.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7.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血库),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8.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制度综述取血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现代化医院“安全护航”的重要手段。

本制度针对医院临床工作中取血操作中的规范实施、血液管理、转运、储存等各个环节,明确相关职责,统一操作规范,提升医院取血质量,强化血液安全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化医疗管理。

第二部分:人员安排1.取血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取血科室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取血标准、作业规范以及安排科室成员的值班与轮班,同时要对科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所有工作符合相关法规和操作标准。

2.熟悉操作人员:临床工作中从事血液采集工作的各类操作人员。

3.质控人员:对取血操作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反馈,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第三部分:操作规范1.岗前培训:所有参与取血工作的人员在入职时,必须接受基本操作技能的系统性培训,包括操作流程、仪器使用、消毒液选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等。

2.取血标准:在进行血液采集操作前,熟悉操作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取血操作的合理性;严格按照取血标准及操作规范实施操作流程。

3.现场操作:在进行取血操作前,必须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准备器械和样本容器,制作标记扣,选择适当的针头规格,并进行局部消毒等。

在操作中,必须遵守操作规范,并做好现场卫生防护工作。

4.操作后清理:取血操作结束后,必须对器具进行彻底消毒、清洗和包装,退针后还要及时处理血液样本,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到病历中。

第四部分:血液管理1.血液储存:为确保血液储存质量,医院必须建立合理的血液储存设施,并按照相关要求管理使用。

2.血液质量控制:医院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采集与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储存、转运和隔离等。

3.固定污染物: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的基础上,操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要求,防止交叉感染事故的发生,减少污染物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第五部分:责任与义务1.医院层面的责任:医院必须为所有从事采集和检测工作的人员设立职责和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完善血液管理制度,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和储存。

医院取输血工作制度

医院取输血工作制度

医院取输血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医院取输血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3.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临床用血中的重大问题,并对全院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

三、取血流程1.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2.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审核,科室主任签字后,提交给医务科。

3.医务科对《临床用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通知输血科准备血液。

4.输血科按照《临床用血申请单》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并进行质量检查。

5.输血科将合格的血液制品送达临床科室,由护士在核对无误后进行输血。

四、取血要求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输血类型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取血前,医生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书面同意。

3.取血时,医生、护士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血液制品信息,确保血液安全。

4.取血后,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五、输血科工作制度1.输血科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输血科应对血液制品进行严格质量检查,确保合格血液制品供应。

3.输血科应做好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发放工作,保证血液质量。

4.输血科应对临床用血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临床用血需求和反馈。

六、培训和考核1.医院定期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输血技能和意识。

2.医院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输血知识和技能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

七、监督和处罚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对全院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对于违反本制度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将依法追究责任。

血液标本管理制度

血液标本管理制度

血液标本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管理工作,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储存、运输和使用工作的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单位。

三、血液标本的采集1. 采集前准备a. 采集前对采集工具和容器进行清洁消毒。

b. 确认采集人员身份和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单信息。

c. 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确定采血部位和标本类型。

2. 采集操作a. 采集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获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b. 根据采血部位和标本类型选用合适的采血针和容器进行采集。

c. 采集后及时对标本进行标识并填写相关信息,包括采集时间、采集者信息等。

3. 采集后处理a. 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及时进行封存和储存,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b. 将标本送交相关实验室进行检验分析前,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保护。

四、血液标本的储存1. 储存条件a. 血液标本应储存在专用的冰箱或冷藏室中,保持温度在2-8℃之间。

b. 标本应放置于封存的容器中,并注明标本的信息和储存时间。

2. 储存期限a. 血液标本的储存期限一般不超过7天,如需长期保存应采用专门的冷冻方式进行保存。

a. 对储存的血液标本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稳定。

五、血液标本的运输1. 运输条件a. 进行血液标本的运输时,应采用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保持标本的稳定和完整。

b.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外界的震动和温度的变化,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安全。

2. 运输方式a. 对于急需检测的血液标本,应采用专业的运输渠道进行快速运输。

b. 对于一般的血液标本,应采用规范的运输流程进行统一的运输。

3. 运输记录a. 进行血液标本运输时,应做好详细的运输记录,包括运输时间、运输人员信息等。

六、血液标本的使用1. 使用前准备a. 对于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之前,应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检测,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用性。

2. 使用规范a. 按照标本检验的需要和标本质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测分析。

医院临床取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取血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保护血液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输血科及涉及临床用血的部门。

三、管理职责1. 医院医务部负责临床用血的总体管理和监督。

2. 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协调、执行和监督。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临床用血评估、申请、执行和观察。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血液采集、输注过程中的感染控制。

四、临床用血流程1. 患者临床用血评估:临床科室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输血指征、输血风险等因素,对是否进行输血进行评估。

2. 输血申请:医师根据评估结果,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至输血科。

3. 输血科审核:输血科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血型、输血指征、输血成分、输血量等。

4. 预约血液:输血科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预约血液,并与血站联系,确保血液供应。

5. 输血准备:输血科为患者准备输血所需物品,如输血器、抗凝剂等。

6. 输血执行:临床科室在输血科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输血。

7. 输血观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反应等。

8. 输血记录:输血后,填写《临床输血记录单》,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输血成分、输血量等信息。

五、血液质量保证1. 输血科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从正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

2. 输血科对血液进行严格检验,确保血液质量。

3. 临床科室在输血前,对血液进行外观检查,确认血液无变质、无污染。

六、感染控制1. 输血科、临床科室严格执行血液采集、输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 输血科对输血器、抗凝剂等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3.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血液采集、输注过程中的感染控制进行监督。

七、监督检查1. 医院医务部定期对临床用血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2. 输血科对临床用血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

3. 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过程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确保取血过程的科学、规范和安全,提高取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取血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中从事取血工作的医务人员。

三、工作职责1.取血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2.负责根据医嘱和病患情况,准确选择适当的取血部位和方法。

3.落实洗手消毒制度,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无菌。

4.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确保患者理解并同意进行取血操作。

5.遵守隐私保密原则,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6.准确标记取血标本的相关信息,并妥善保存,防止混淆和交叉感染。

7.及时将取血标本送往实验室,确保标本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8.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四、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核对医嘱,并对不清晰或疑问的医嘱进行询问和沟通。

(2)洗手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等。

(3)确认患者身份,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2.选择合适的取血部位和方法(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并进行充分评估。

(2)稳定患者的情绪,采用合适的取血方法进行操作。

3.操作规范(1)穿刺时,应确保操作环境无菌,并遵循穿刺位置和角度的要求。

(2)穿刺后,稳定针头,适时松开结扎带,收集足够的血液标本。

(3)采集完毕后,应缓慢拔除针头,压迫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4)将血液标本放置在相应容器中,标记相关信息。

五、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规范操作要求,防止交叉感染和误诊误治。

2.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应特别小心操作,确保安全。

3.发现患者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

4.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六、质量控制1.每日启用工作前,应进行设备检查和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确保操作准确性。

2.定期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3.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事件。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取血行为,保障献血者的权益,确保血液采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血液采集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护士、医生等相关人员。

三、取血器材1. 取血器材应是符合卫生标准的一次性器具,保质期过期的器材不得使用。

2. 取血器材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使用时无菌。

3. 取血器材应摆放在干净整洁的专用柜子内,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四、取血流程1. 术前准备(1) 接待献血者时,应详细告知取血的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获得献血者的知情同意。

(2) 对献血者进行相关健康问询和体格检查,确保献血者身体状况适合献血。

(3) 为献血者准备好取血所需的器材,包括一次性针头、采血管、绷带等。

2. 取血操作(1) 取血前,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包括戴手套、口罩等。

(2) 在取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3) 使用一次性针头进行取血,注意遵守消毒规范。

(4) 取血完成后,对献血者的取血部位进行处理,避免感染。

5. 取血后处理(1) 取血完成后,及时将献血者的信息记录在献血登记表中。

(2) 将取得的血液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3) 对于意外情况或并发症,应及时处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五、工作要求1. 所有从事取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取血技巧和操作流程。

2. 在取血过程中,应保持专业的态度,尊重献血者的意愿和隐私,确保取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对于献血者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应认真倾听并及时处理,维护献血者的合法权益。

4. 定期检查取血设备和器材的使用情况,保证器材的质量和安全。

5. 对于违反取血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六、安全措施1. 在取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取血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对于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 对于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和血液样本,应妥善保管,严禁泄露。

4. 定期对取血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医疗机构内血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血标本质量管理,确保血标本采集、保存、送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检验科(室),负责血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工作。

第五条临床检验科(室)应当配备具有专业技术和职业资格的检验人员,负责血标本的接收、处理、检验、报告等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的护理、医疗部门应当协助临床检验科(室)做好血标本的采集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确保血标本采集、保存、送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血标本采集第八条血标本采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遵循医嘱,按照检验项目要求采集相应类型的血标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三)确保血标本的质量,避免溶血、污染等情况发生;(四)尊重患者意愿,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第九条血标本采集前,应当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采集对象的准确性。

第十条采集血标本时,应当遵循以下操作规程:(一)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如静脉、动脉等;(二)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材,避免交叉感染;(三)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四)采集完毕后,及时将血标本送至临床检验科(室)。

第十一条采集血标本时,如遇到以下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一)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二)血标本采集失败;(三)血标本溶血、污染等情况。

第四章血标本保存与送检第十二条血标本采集后,应当及时送至临床检验科(室)进行保存、检验。

第十三条临床检验科(室)应当设立专门的血标本保存室,配备恒温设备,确保血标本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保存。

第十四条血标本保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按照检验项目要求,分别保存全血、血清、血浆等类型血标本;(二)血标本保存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光照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三)定期检查血标本保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血液收发管理制度

血液收发管理制度

血液收发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血液的收发管理,维护供血、受血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安全和血液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血液收储1. 血站应当在符合卫生要求的条件下设立专门接待室和集中储藏室,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储存。

2. 血站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标准,设立血液储存室,并做好血液的标识和分类管理。

3. 每批采集来的新鲜血液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送到血液制品生产部门。

4. 血站的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关检测,确保采集到的血液符合相关标准。

5. 采集到的血液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并储存在规定的条件下。

6. 血站在收储血液过程中,应当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并保证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三、血液的调配1. 血站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要,合理调配储存的血液。

2. 调配血液时,应该根据医疗机构的血液需求和血液的质量,制定详细的调配方案。

3. 在调配血液时,血站应该做好血液的标识,并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4. 血站应建立完善的血液调配制度,并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血液的跟踪控制。

四、血液的运输1. 血站在进行血液的运输时,应根据相关规定选择专业的运输公司,并确保运输车辆符合要求。

2. 运输中的血液应按照规定温度进行保温,确保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3. 血站应做好运输过程的监控和记录,确保血液运输的安全和有效。

五、血液的受血1. 医疗机构应当对受血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信息。

2. 医疗机构应根据受血者的实际需要,向血站提出血液调配申请。

3. 受血者应接受医疗机构的相关检查和治疗,并严格按照医疗程序接受血液治疗。

4. 医疗机构必须对受血者和血液进行全面的追踪管理,确保受血者的安全。

六、血液的安全管理1. 血站应当制定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严格执行,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2. 血站应对血液的储存和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做好记录和追踪。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和保存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采血机构、实验室等从事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和保存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采集与送检1. 采集(1)采集血液标本应由具有专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采集前应向患者或献血者说明采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其同意。

(3)根据检测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管、采血器具和抗凝剂,确保采血过程顺利。

(4)采集过程中应严格监控,避免标本污染、损坏和丢失。

2. 送检(1)采集后的血液标本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

(2)标本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温度适宜,避免剧烈震动和阳光直射。

(3)标本的运送应使用专门的标本运输箱或保温容器,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四、留样与保存1. 留样(1)根据检测项目需求,留取足够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查和比对。

(2)留样应使用专用的留样容器,容器应清洁、干燥、无菌。

(3)在留样容器上应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采集时间、检测项目等信息。

2. 保存(1)留样的血液标本应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确保标本质量。

(2)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

(3)保存标本时应做好记录,包括保存时间、温度、湿度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4)标本的保存期限应根据检测项目的需求和实验室的规定确定,一般不少于1年。

五、质量控制与监测1. 定期对采集、送检、留样和保存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操作规范、流程合理。

2. 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标本应予以废弃,并做好记录。

3. 定期对留样的血液标本进行质量评估,确保保存的标本质量符合检测要求。

4. 对质量控制和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改进。

六、人员培训与教育1. 从事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和保存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一、前言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从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确保血液标本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 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管理是指企业针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系统和持续的管理活动,以实现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 质量管理的原则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决策制定、过程方法和管理上的互惠关系。

三、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1. 标本采集1.1 标本采集要求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采集部位消毒、避免淋巴液和皮下组织混入等规范要求,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采集人员培训所有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人员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并且通过相关考核以取得资格证书,从而保证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标本保存2.1 标本保存条件血液标本需要妥善保存,避免样本受潮、曝晒、冻结和过热等情况,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2 标本保存记录所有血液标本的保存都需要进行记录,包括样本编号、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等信息,以备快速查寻和溯源。

3. 标本运输3.1 标本运输要求在标本的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标本破损、泄漏或者污染,保持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2 运输温度控制特别是在热季和寒季,需要通过合适的冷链运输方式,保证血液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标本处理4.1 标本处理程序对于不同类型的血液标本,需要有相应的处理程序,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保存样本等。

4.2 标本处理记录对于每一份血液标本都需要进行记录,包括处理时间、处理步骤、处理人员等信息,以确保样本的溯源和准确性。

5. 标本分析5.1 分析过程控制在对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校准仪器、标准曲线、对照品等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抽血取样标本管理制度

抽血取样标本管理制度

抽血取样标本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院抽血取样标本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高抽血取样标本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误诊率,规范医院的运作流程,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相关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的抽血取样标本管理工作,包含抽血、标本保管、转运、送检等过程。

第三条定义1.抽血:医务人员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或动脉,将血液手记到相应容器中的过程。

2.取样标本: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

3.标本手记者:负责抽取患者血液或其他样本的医务人员。

4.标本接收者:负责接收和处理抽取的标本的医务人员。

5.标本保管者:负责将已手记标本妥当保管的医务人员。

6.标本送检者:负责将保管好的标本送往检验科的医务人员。

7.标本编号:为标本实施唯一标识的编码。

8.标本化验单:经过医生诊断后,用于引导检验科医务人员进行标本分析的各项检验项目的清单。

第二章抽血取样标本管理流程第四条抽血取样流程1.标本手记者依照医院相关操作规范准备好所需工具和容器。

2.标本手记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抽血目的和操作过程。

3.标本手记者进行手卫生,并戴上手套。

4.标本手记者选择适当的抽血部位,消毒皮肤。

5.标本手记者准确穿刺血管,抽取所需血液。

6.标本手记者将血液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7.标本手记者完成标本手记后,进行手卫生。

8.标本手记者将标本送至标本接收者。

第五条标本接收流程1.标本接收者接收标本时进行确认,记录标本接收时间与标原来源。

2.标本接收者检查标本容器是否密封完好,检查标本手记者是否填写标本手记时间、标本类型和病患相关信息。

3.标本接收者使用唯一编号对标本进行标识,并记录标本编号和接收时间。

4.标本接收者将标本妥当保管并放置在指定存放位置。

5.标本接收者将标本信息录入电子系统,并进行初步分类。

第六条标本保管与转运1.标本保管者依照标本类型和保管要求将标本放置于指定存放位置,确保保管环境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公安血样管理制度

公安血样管理制度

公安血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安机关对于血样的管理和使用,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公安血样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安机关的血样采集、保存和使用工作。

三、血样采集1. 血样采集应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进行,采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且在采集前必须向被采集者做出口头或书面解释,并获得其书面同意。

2. 血样采集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采用一次性器具,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风险。

3. 采集现场必须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包括被采集者的基本信息、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情况等。

四、血样保存1. 公安机关必须专设相关的血样保存室,并配备专人负责,对于保存的血样必须进行标记与登记,确保血样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血样保存室必须符合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3. 血样的保存期限根据不同的情形而定,一般为在案件侦破后5年内,若相关法律法规有规定,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五、血样使用1. 公安机关对于血样的使用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前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取得相关上级机关的批准。

2. 血样使用的范围必须严格限制,且在使用后必须及时汇报,确保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血样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记录,记录包括使用的时间、用途、使用的人员等情况。

六、血样销毁1. 对于超过保存期限的血样必须及时进行销毁,销毁工作必须在专人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后必须进行书面记录。

2. 对于使用完毕的血样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销毁或者保存,必须区分清晰,避免混淆。

七、监督检查1. 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对于血样的使用、保存等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进行。

2. 对于血样管理不合规的,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并对违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3. 监督检查的结果必须及时进行汇报,对于存在的问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临床科室取血后血液管理制度

临床科室取血后血液管理制度

临床科室取血后血液管理制度1目的明确临床科室取血后的血液管理要求以及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避免血液因临床科室管理不当或操作不规范而受损。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临床科室和输血科;执行人员主要包括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及进修、实习、规培、专培等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

适用于临床科室取回血液后对血液的管理工作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无。

4.目标临床科室取血后的血液报废率为Oo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科室是取血后血液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取血后血液的正确运输和临时保存,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性不发生改变。

5.2输血科负责按制度要求协助临床科室解决取血后发现的血液质量问题。

6.工作程序6.1临床医护人员取血后,应及时将血液安全运送回本科室:(1)血液应装入清洁的专用取血箱运输,取血箱在合盖后应整体密闭,内外光滑平整无裂痕,能防止液体渗漏,定期消毒,保持清洁状态;(2)血液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振荡、摔落,避免接触过冷、过热环境;(3)一次同时取回多种血液制剂时,血小板制剂应放入单独的取血容器,不得与其他血液制剂混放;(4)血液运输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内,运输超过30min必须实施冷链监控。

6.2血液运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核对检查,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6.3临床科室不得自行储血。

经核对无误的血液在平衡至室温后应尽快输注,输血操作执行《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及技术规范》,并在4h(从发血时间计时)内输注完毕;4h内未输完的血液不得继续输注。

6.4血液从取回到输注期间的临时保存应置于清洁环境/容器中,保存温度遵循以下要求:(1)红细胞制剂不得冷冻保存,也不得接触热源,以避免红细胞溶血;(2)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温度为20-24o C,不得置于冰箱保存;(3)解冻后的血浆、冷沉淀不得冷冻保存。

6.5临床科室取血后发现血液质量问题或疑似血液质量问题,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双方共同查验、确认,严禁将有疑问的血液输入患者体内。

采血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采血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采血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和生物性危害,保障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采血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分离、储存、运输、检测等各个环节。

三、组织管理1. 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采血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采血生物安全制度的实施、监督和培训。

3. 各部门、科室应明确生物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科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四、生物安全措施1. 人员培训(1)对从事采血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采血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2)对新入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其具备基本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采血器械与用品(1)采血器械和用品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2)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等用品使用后应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生物安全实验室(1)采血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液等生物安全设备。

(2)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4. 采血操作(1)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3)采血过程中,如发现疑似感染情况,应立即隔离并上报。

5. 血液检测(1)血液检测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血液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6. 血液储存与运输(1)血液储存应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确保血液质量。

(2)血液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污染和泄露。

五、应急预案1. 采血过程中,如发现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隔离并上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2. 对疑似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采取相应的隔离、观察措施。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疗机构取血过程管理,保障患者取血安全及护士工作安全,现制定本取血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所有取血工作。

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诊所等。

三、工作任务1.保障患者的取血安全,协助医疗人员进行准确、规范的取血操作。

2.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确保取血过程安全,遵循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3.加强对取血区域的管理,确保环境整洁、无菌。

4.及时处理取血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5.不断提高自身的取血技能,完善取血操作规范。

四、工作流程1.患者取血前的准备(1)接待患者,详细询问患者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做好患者档案记录。

(2)向患者解释取血操作流程,告知患者取血可能的不适感和意外情况,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3)引导患者找到取血区域,并帮助患者取下外套,露出取血部位。

2.取血操作(1)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戴好手套,确保无菌操作。

(2)用清洁消毒棉球对患者取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3)将采血针迅速插入患者的静脉,并正确连接采血管,开始采血。

(4)取完血后,将针头取出,再次用消毒棉球对患者的静脉穿刺点进行消毒,并进行适当的包扎。

3.取血后处理(1)将取得的血液标本放入相应的血液管中,标明患者信息,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2)对取血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保持取血区域干净整洁。

(3)妥善处理已使用的采血针和采血管等医疗废弃物。

五、安全注意事项1.在进行取血操作时,注意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等。

2.对于特殊患者,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格外谨慎操作。

3.对于不配合取血的患者,需采取适当的协调措施,避免过度伤害患者。

4.取血器材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器材的完好无损。

5.严禁徒手进行取血操作,必须使用专用的取血器材。

六、质量管理1.定期对医院内的取血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取血操作规范。

2.对取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和处理,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出现。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一、引言取血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它是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取血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取血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就取血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规范取血操作、合理用血、保障患者权益等方面。

二、一般原则1.取血必须严格按照医学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进行,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

2.取血前,护士必须询问患者有关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以及患者对取血有无特殊要求。

3.在取血过程中,必须采取无菌操作,遵循层层检测的原则,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取血前准备1.取血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准确性。

2.取血前,应清洁患者的皮肤,并配备杀菌剂和无菌棉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

3.取血前,应准备齐全的取血工具,包括针头、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等。

四、规范取血操作1.护士必须保证取血操作的无菌环境,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对取血工具进行无菌处理。

2.护士应嘱咐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确保采血部位的暴露度和采血顺利进行。

3.护士取血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用力要适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2)取血速度要适中,不可过快或过缓;(3)取血时要注意血液的流动情况,确保血液顺利流入采血管内;(4)取血后,及时去除多余的皮肤表面血液,为患者止血,并安抚患者的情绪。

五、采血管的保存和运输1.采血管必须放置在阴凉、清洁、无菌的环境中,防止阳光直射和污染。

2.采血管必须妥善保存,避免受到震动、挤压等外力,以免影响采血样品的检验结果。

3.采血管在运输时必须加强保护,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保冷箱进行运输,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和变质。

六、合理用血1.医院必须建立合理用血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血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医院必须建立用血申请和审批的制度,确保患者真正需要血液输注。

3.医院必须加强血液库存的管理,合理调配血液资源,确保患者的用血需求得到适时满足。

七、保障患者权益1.医院必须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

检验科取血管理制度

检验科取血管理制度

检验科取血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重视临床护理人员到检验科取血管理,规范取血过程的流程,防止错拿血液样本等,确保输血安全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科室到检验科取血管理工作。

三、制度内容
(一)由各科室护士或者主班医生取血,以保证血液质量及输血安全,加强业务联系,确保临床抢救治疗用血。

(二)急诊抢救用血量最好先电话联系,根据库存情况作好安排。

(三)取血要当面核对血型、姓名、数量、记账单,血液出库后一律不退换。

(四)取回的血液及成份血液,应按规定在有效期内输给病人,以防污染和保证血液质量,血液应存放在4℃—8C血液专用冰箱。

取血管理制度

取血管理制度

1、取血人必须为有资质的专业医护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不能独立取血。

2、取血时必须用洁净的专用恒温取血箱。

3、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子细共同核对取血单、输血申请单、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 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结果等相关信息。

4、取血人与发血双方必须子细共同核对配血报告单与血袋的血袋号、血型、血品种、血量、效期无误,血袋外观无异常。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取走:( 1 )血袋标签有破损、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 血浆呈乳糜状或者暗灰色;
(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或者粗大颗粒;
(7)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者交壤面上浮现溶血;
(8)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 9 )过期或者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取血人必须在《临床交叉配血登记本》上清晰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品种、
血量、效期等内容,与发血者一同核对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走血液。

6、核对后取血人员签名并对血袋负责。

取血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要避免剧烈震荡。

特殊是冰冻血液成份,以免引起纤维蛋白析出,红细胞大量溶解。

7、特殊情况下可遵医生的书面医嘱取血(如紧急抢救来不及配血、欠费、一次取多袋血等)。

8、血液一经取走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邡市人民医院
取血管理制度
1、取血人必须为有资质的专业医护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不能独立取血。

2、取血时必须用洁净的专用恒温取血箱。

3、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仔细共同核对取血单、输血申请单、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 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结果等相关信息。

4、取血人与发血双方必须仔细共同核对配血报告单与
血袋的血袋号、血型、血品种、血量、效期无误,血袋外观
无异常。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取走:
(1) 血袋标签有破损、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或粗大颗粒;
(7)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
溶血;
(8)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9)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取血人必须在《临床交叉配血登记本》上清楚核对
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品种、
血量、效期等内容,与发血者一同核对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走血液。

6、核对后取血人员签名并对血袋负责。

取血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要避免剧烈震荡。

特别是冰冻血液成分,以免引起纤维蛋白析出,红细胞大量溶解。

7、特殊情况下可遵医生的书面医嘱取血(如紧急抢救来不及配血、欠费、一次取多袋血等)。

8、血液一经取走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