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园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发展策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
方案
1、序言
1.1相关背景
仙林大学城内拥有众多的科教资源,包括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1所大学在内,众多的科教资源,为江苏科技生命科技创新园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一个能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资源特长的创新、产业平台,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产生社会效益,同时企业自身通过与大学的互动,可以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区的设计,将为这一举动提供物质载体,本次设计将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空间宜人的生命科技创新园。
1.2、设计依据:
《南京市总体规划》
《南京市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要点》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以北地块发展策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竞赛公告》
《生命科技园专家评审会修改建议》
2、目标与概念
体现地方特色,立足科技平台、构建文化内涵、融入城市环境。
自然与现代
对自然的追求与憧憬也是千百年来人类永恒的追求。
面对这一方水土,我们期望我们的建设将给人们带来科技、财富的同时有助于自然脉络的进一步强化,构建自然与协调的现代科技园区。
科技与人文
近代以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雄心勃勃。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改变人类的命运
人们在追求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忘人文环境的建构,文化氛围的塑造、生命科技园区自身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均质与特色
园区建筑是和谐的均质的,充分的融入环境。同时也要体现特色,生命科技主题,具有一定的地标,
江南与世界
我们所做的设计是植根与这一方水土,小桥流水,院落环绕,体现江南文化
3、地快周边环境及发展条件
3.1、区位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以北地块位于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内,东临元化路,南临纬地路、北临规划中的齐民西路,毗邻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西侧为西山变电站,与栖霞山风景区遥遥相望。
3.2、现状用地
现状地形基本平坦,除局部地段外东高南低,平均高程在18.70左右,基地内部的建筑基本拆迁完毕,用地可改造的余地较大。
3.3、地块周边条件
1、北侧——312国道、交通廊道,对外交通联系便利
栖霞山风景区位于地块北侧,与栖霞山遥遥相望
2、西侧——九乡河生态廊道
3、南侧——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人才优势,加大园区科研孵化培育力度3.
4、上位规划与基地周边相关规划
1、南京市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详细规划
3、九乡河沿河风光带城市设计
4、栖霞山风景区详细规划
4、发展理念与开发定位
4、1、基本理念:
1、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条件
2、构建共享技术平台
3、可持续的发展
4、整体推进和分期开发相结合推进模式
4、2、开发定位:
立足华东,服务全国
以仙林大学城南大等高校和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将大学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相关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投融资,以及寓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一体的集群供应链创新,使生命科技园发展成为国内外富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场所、高新技术产业催化辐射的源头。
目标建成集科研、试验、展示、交流、推广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多功能生命科技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放式、布局协调、建设有序、弹性增长、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逐步打造成具有自然山水特的环境的南京都市生命科技绿色“硅谷”,展现新时代城市面貌,推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生命科技现代产业的发展。
定位于建设高标准、功能齐全、服务高效、舒适的孵化环境,营造优越的投资、经营、税收、人才引进等政策环境,鼓励多方面、多渠道的研发实体入驻,大力发展有自主产权科技成果的腐化,吸引国内外生命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入驻;建成一流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建设一流的国际生命科技交流中心;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设施。同时整合周边有利的高校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南京乃至生命科学加快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条件,拓展产业新领域和新空间,推动生命科学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打响创新发展品牌,努力打造国内和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首选的研发生产园区。5、规划设计
5.1、四大核心理念
发现生命智慧、
发掘科技潜力、
发挥创新精神、
发扬园区文化
5.2、规划用地:合理划分用地大小、充分考虑地块开发的机制
规划区内主要有一下几大类用地:实验平台、总部办公用地、管理服务中心用地、服务外包用地、孵化用地、公园绿化用地、水体等等。结合生命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根据各自功能形成独立的开发用地,每块用地既能保持自身完善的空间体系,又能结合园区开发组织模式,有时序的进行开发建设。
5.3、空间结构:以公共空间为主轴,有机生长,营造绿色生命科技创新意向
园区分为三大功能片区,各个片区又通过不同的功能主题,形成各自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空间节点。其中三大功能组团包括生产研发组团,园区核心绿化组团、公共服务平台,各个片区之间通过园区道路、绿化水系相互渗透交织,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其中生产研发组团以公共步行交通为空间主轴,并沿主轴向周边渗透,营造“绿叶”的空间意向和组织形态。园区公园以绿色空间为母题,串联入口公园、山林主题公园、水体主题公园、绿林主题公园,并且各个公园营造不同的景观主题,构成园区的核心开发空间和绿色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则是作为搭建园区内部的服务配套体系,为园区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配套。
5.4、功能分区:各类功能相对集中,路网水系绿色空间交织渗透
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区规划以基本上以东西向规划路为界,路北侧为生产区,主要以总部办公、孵化区、实验平台、服务外包为主,孵化区将为南京大学、生命科技园区提供产学沿一体的公共平台,实验平台则作为科技力量最为密集的区域将承担本园区大量的科技研发功能,总部办公区为优秀企业提供服务办公的场所。规划东西向道路以南主要为中央景观核心区,入口、山景主题公园、水景主题公园、绿林主题公园等,建成后该地区将成为本园区公共核心空间,并向两侧渗透,东西向规划路以南东侧地块安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满足基地内部生活和管理的需要,发挥集聚效益为南京大学及生命科技园区共同服务,西侧地块为总部办公用地,在园区运行的前期,该地块可以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