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 第一章 力学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 单元一课题一
高冲击ak 高冲击
低 ak 冷脆转变温度
第四节 疲劳实验
一 二 三 四 疲劳的概念 疲劳实验的意义 疲劳实验的意义 交变应力的类型 交变应力的类型 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 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
小结
1. 交变应力: 在工作中各点的应力随时间 作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应力为交变应力。 2. 疲劳: 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虽然构件 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是 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也会断裂,这种现象 称为疲劳。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 的能力。工程上常用的静拉伸强度判距 有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屈服点或规定 残余伸长应力、抗拉强度等。 塑性:是指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 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判距是材料断 裂时最大的塑性变形。(如拉伸时的断 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1.弹性模量 2.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 σp =Pp/F0 σ=E·ε 3.屈服点与屈服强度 4.强度极限 5.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优点: 结果准确;主要用来测定铸铁,
有色金属以及经退火,正火和调质处理 的钢材等。 缺点:不能测太薄件,因为压痕较大。不 能测HB>450的材料,否则会使压头变形。
测定原理及规定
实验条件及应用范围
洛氏硬度的特点
主载荷作用下所引起的塑形变形抗力 为h=h3-h1,以此衡量。 h增加 ,硬 度减小; h减小,硬度增加。 HR= k-h/0.002
σb: 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塑性好的材料:σb≠σk (断裂强度) 塑性差的材料:σb=σk
第二节 硬度及其测定
硬度: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硬度的测定方法 一、布氏硬度 二、洛氏硬度
压入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
硬度、显微硬度
《汽车机械基础》第一章约束与约束反力
灌南中专教师授课教案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旧知复习:1.力的概念。
2.力的基本性质。
讲授新课: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第二节约束与约束反力一、约束与约束反力1. 约束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自由体,位移受到限制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
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物体称为约束。
2. 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约束力。
如火车铁轨约束车轮只能在轨道上运动,轨道作用于车轮上的力称为约束反力。
注意:①约束反力一般是未知力,往往是需要求解的。
②约束反力的方向根据约束的类型来确定,大小用平衡条件来计算。
二、常见的约束类型1. 柔性约束工程上常见的钢丝绳、传动带、链条对物体的约束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称为柔性约束。
常用F T表示这类约束反力,如图1-7所示。
2. 光滑面约束两物体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刚性面,摩擦力忽略不计,称为光滑面约束。
注意:光滑面约束只能限制物体过接触点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的运动,不能限制物体在接触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
约束反力沿接触点的法线方向,并指向被约束的物体,称为法向反力,常用F N表示这类约束反力,如图1-8所示。
3. 铰链约束用圆柱销将两个构件连接在一起,构件只能绕销轴的回转中心转动,不能产生相对位移,这类约束称为铰链约束。
(1) 固定铰链支座两个构件之一固定在支承面上,称为固定铰链支座,如图1-9所示。
(1) 活动铰链支座铰链支座下面装有几个滚轴,使铰链支座在支承面上能任意移动,称为活动铰链支座,如图1-10所示。
4. 固定端约束构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的支座称为固定端约束。
注意:构件的固定端既不能转动,也不能移动,如图1-11所示。
固定端约束的受力分析如图1-12所示,用M A表示约束力偶。
课堂练习小结:1. 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2.常见的约束类型。
汽车机械基础静力学基础课件
研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和稳定性问题,利用静力学原理优化车身设计 ,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力的分解与合成
力的分解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分 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两个或多个分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合力与分力满足三角形定则。
03
汽车结构静力分析
汽车结构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04
车身
汽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壳体、 车门、车窗等,是汽车的基本
骨架。
底盘
底盘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 、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是汽 车的动力传输和行驶部分。
平衡状态
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定理
公理一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公理二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公理三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定理一
关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理。
定理二
作用和反作用定理。
定理三
力的独立作用定理。
静力学的应用
汽车设计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汽 车的重量分布、重心位置、悬挂 系统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与静力
通过静力学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重要性能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设计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汽车制 造中,对钢材和塑料等材料的静力学性能要求很高,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耐久 性。
06
静力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 挑战
静力学与新技术的融合
静力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静力学模型进行更精准的预测和优化 。
《汽车机械基础》第一章静力的概念与性质
教师授课教案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讲授新课: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第一节力的概念与性质一、力的基本知识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注意: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能脱离实际物体而存在。
如运动员踢足球,足球瞬时产生局部变形,并向前快速滚动,都是运动员作用力的结果。
2. 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力的大小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单位是N(牛)或kN(千牛)。
(2)力的方向指作用力的指向和方位。
(3)力的作用点指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
注意:力是一个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矢量。
如图1-2所示,力的大小不同,作用位置不同,作用的方向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力的矢量表示注意:在力学中有两类量: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考虑力的大小,如质量、长度等;矢量既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和又有作用的方向。
通常力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矢量用在图示中黑体字F表示,如图1-3所示。
二、力的基本性质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另一个物体对此物体必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注意:一切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2.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某刚体上的两个力,使该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简称二力等值、反向、共线,如图1-4所示。
用矢量表示为:F1=-F2利用二力平衡公理可以得出一个推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上的任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称为力的可传递原理。
如图1-5a所示。
合力用公式表示为F R=F1+ F2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所示。
汽车机械基础--静力分析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B
1.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A
F1 F1 A
F2
C
F3
D
F1、F2、F3、F4 为平面共点力系:
表达式:R = F1 + F2 + F3 + F4
R
F4
E
F2
F4
F3
1.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图解条件 是:该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即力系中各力 的矢量和等于零。 矢量的表达式:R = F1+ F2+ F3+ ·+ Fn · · = ∑F = 0
A
A
B
A
B
P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求出未知的约束反力,需要 根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要确定 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受力分 析。 为了清晰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需要把它从其 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物体称 为分离体,然后在分离体上画出作用于其上的所有力 (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种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 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
推广到任意多个力F1、F2、 Fn 组成的平面共 点力系,可得:
Rx F1x F2 x F3 x Fnx Fx
根据合力投影定理得
Rx X1 X 2 X n X
Ry Y1 Y2 Yn Y
F F
0 , mA F 0 , mB F 0 A、B 的连线不和x 轴相垂直。
F
A
x
m F 0 , m F 0 , m F 0
B C
机械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1. 机械基础的力学基础是牛顿力学,重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等内容。
2. 牛顿三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包括平行力的力合成和共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可分为平行力的分解和共点力的分解两种情况。
4. 力矩:力矩的概念,力矩的计算公式,平衡条件下的力矩。
5. 运动学基础: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二、材料力学1.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的学科。
2. 主要内容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
3. 长度变化:拉力导致的长度变化计算,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4. 压缩变形:材料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体积应变。
5. 剪切变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剪切模量。
6. 弯曲变形:弯矩与曲率之间关系,梁的挠度计算。
三、机械制图1.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课程,它包括正投影与倾斜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尺度比例、视图的选择与构图等内容。
2. 阅读:机械制图的阅读,包括正投影图与倾斜投影图的阅读方法,平行投影图与中心投影图的阅读方法。
3. 绘图:机械零件的一二三视图绘制,轴测图的绘制。
4. 投影:机械制图的正投影与倾斜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四、机械设计基础1.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零件的设计、联接件的设计、轴的设计、机构的设计等内容。
2. 零件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尺寸和公差。
3. 联接件设计:联接件的类型和分类,常用联接件的设计原则,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的设计计算。
4. 轴的设计:轴的分类及选择原则,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刚度计算。
5. 机构的设计:机构的分类、机构的设计步骤,机构的运动分析。
五、机械传动1. 机械传动是研究机械零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关系的学科,包括平面机构、空间机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内容。
汽车机械基础
汽车机械基础第一章汽车机械概述第一节机械、机器和机构第二节机械传动的特性与参数第三节机构运动简图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构件受力分析第一节力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第三节力矩和力偶第四节构件的平面任意力系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第一节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转化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及应用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凸轮机构和螺旋机构第一节凸轮机构第二节螺旋机构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构件的力学性能及拉伸压缩强度计算第一节金属构件的力学性能第二节构件的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联接及强度计算第一节键联接及强度计算第二节销联接及强度计算第三节螺纹联接及强度计算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带传动与链传动第一节带传动第二节链传动-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八章齿轮传动第一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第二节其他齿轮传动第三节齿轮传动的润滑和维护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九章轮系第一节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二节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章轴及强度计算第一节轴的类型及材料选用第二节传动轴及强度计算第三节心轴弯矩及强度计算第四节转轴及强度计算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一章轴承第一节滚动轴承第二节滑动轴承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第一节联轴器第三节制动器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三章弹簧第一节弹簧的类型和制造第二节弹簧在汽车中的应用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四章液压传动第一节液压传动基础知识第三节液压基本回路第四节汽车液压系统实例。
汽车机械基础第章静力学基础_图文
一、柔索约束: 工程上常见的钢丝绳、传动带、链 条等都可以简化为柔索,柔索只能承受 拉力。所以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 用点在接触处,方向沿柔索背离物体, 恒为拉力(如下图)。通常用FT表示这 类约束反力。
柔索约束与约束反力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并忽略接触处的摩擦时,约 束只能限制物体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约束物 体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在接触面的切线方向的运 动,故约束反力必然过接触点的法向,并指向被约束 的物体,称为法向反力。通常用FN表示此类约束反力 。如下图所示。
第二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就是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积 累起来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到的结论 ,它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已被人 们公认为符合客观现实的真理。静力学公理 概括了力的一些基本性质,是建立静力学理 论的基础。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一个刚体上的力,使刚体保持 平衡状态的必用在同一直线上( 简称二力等值、反向、共线)。如下图所 示,用矢量式表示F1=-F2。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概括了自然 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一 切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这里应当注意,此公理与二力 平衡公理是有差别的,此公理叙述 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而二力平衡公理叙述了作用于同 一刚体上的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任意一个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个 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则F=F1+F2
为求F大小与方向,可用几何作图法或几何关 系计算。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个力作 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 三力必共面,且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自由体。位 移受到限制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对非自 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 为约束。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力称为该物 体的约束反力。
汽车机械基础课件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第一篇
汽车常用构件 力学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第一章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第三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合力的投影与各分力投影的关系
FR F
2 Rx
F
2 Ry
FRx cos FR
Fx ; cos
FR 2
Fx
2
Fy
2
FRY FR
Fy
FR
通常: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力系合成的解析法——通过力矢量在直角坐标轴 上的投影来表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一)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两个汇交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法则:矢量式为FR=F1+F2
F1
FR
O
F2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两个汇交力的合成
力三角形法则: 平边四边形法则可以简化,用一个力三角 形表示: 画力三角形方法: 先作力F1,在F1的末端接画力F2,即将分力按 其方向及大小首尾相连,再连接由F1 始端指 向F2 末端的矢量,即为合力FR 。由F1 、F2 、FR 组成的三角形称为力三角形。 (P19)。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而且将它们移到(F1,F1′)所在的位置上, 再分别将两边的力合成得:FR=FR′=F1+P2-P3 由此形成一个新力偶(FR,FR′),即为原力 偶系的合力偶,其矩为: M=FRd1=(F1+P2-P3)d1=M1+M2+M3=∑M
汽车机械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例200 HBS10/1000/30
34
洛氏硬度
测试原理:采用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 1.588mm的淬火钢球作为压头。如图所示。试验时先施加初载 荷,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良好,保证测量准确,再施加主载 荷,保持到规定的时间后再卸除主载荷,依据压痕的深度来确 定材料的硬度值。
39
疲劳试验
40
疲劳曲线
疲劳强度σ-1是表示材料以周期性交变载荷作用而不致引起断 裂的最大应力,其大小与应力变化的次数有关。对于黑色金属 规定循环次数为107次,有色金属循环次数为108次。
41
疲劳失效原因分析:由于材料表面或内部存在有划痕、尖 角、夹杂等缺陷,这些有缺陷部位的局部应力大于屈服 点,会产生局部变形引起微裂纹,成为疲劳源,随着应 力循环次数的增加,微裂纹逐渐扩展,使零件承载的横 截面大大减少,以至于不能承受载荷而突然断裂。
3
第一讲 材料科学简介
汽车上常用的材 料有哪些?
4
第一讲 材料科学简介 1.材料与人类生活 材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人类社 会的发展伴随着各种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人们按照在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材料划分历史: 石器时代→陶器→青铜器→铁器→钢铁→合成材 料→复合材料。
5
2.材料在的现代科技中的地位
30
塑性材料:断裂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称为塑性 断裂,塑性断裂的断口呈“杯锥”状。如低碳钢。
脆性材料:在断裂前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为 脆性断裂,断口是平整的。如铸铁、玻璃等。
不同类型的材料,其σ-ε曲线有很大差异。反映出 其所具有不同的抗拉性能特点。
汽车机械基础第一章
四、机器的组成
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原动机构、工作机构、传动机构 和控制机构四部分组成。
1.原动机构(动力来源)
原动机构也称为原动机,是机器的动力来源,动力部 分可采用风力、液力、热力、磁力、压缩空气等作为动力 源。常用的原动机有电动机、内燃机、液压机等。汽车的 动力是由活塞、连杆和曲轴组成的发动机所提供的。因此, 汽车的原动机是发动机。
图1-5 轮子转动示意图 a)定轴构件 b)运动参数
第三节 机构运动简图
汽车机械是由若干机构所组成的,这些机构多为平面 机构,机构中构件上各点的运动轨迹都是平面轨迹,因此, 可用平面图形表达汽车机构的运动状态。汽车机构的平面 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简图是用国家标准规定 的线条和运动副绘制的。
图1-2所示为单缸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活塞在运 动过程中,由上止点(最高点)运动到下止点(最低点)再返 回到上止点,完成一个往复运动,半径为R的曲轴完成一个 周期循环。其中,上止点到下止点的距离称为活塞的行程, 用S表示。
图1-2 单缸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1—进气管 2—排气门 3—气缸 4—活 塞
2.工作机构(完成任务)
整个机械传动路线终端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例 如,汽车是由传动轴、差速器和轮胎组成的工作机构来完 成任务的。
3.传动机构(传递运动和动力)
传动机构介于原动机和工作机构之间,其作用是把原 动机的运动或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例如,汽车的传动机 构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变速器,并由传动轴将其运动和 动力传出。也有一些机器用原动机直接驱动工作机构。
2)齿轮机构。由气缸(机架)7、小齿轮和大齿轮组成, 其作用是改变转速的大小和转动方向,是机器的传动部分。
3)凸轮机构。由气缸(机架)7、推杆、凸轮(轴)组成, 其作用是将凸轮的连续转动转换为推杆的往复移动。
1第一章__绪论(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 ( 3)液体摩擦:摩擦表面之间被液体润
滑膜完全隔离开,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 液体分子的内部摩擦力。在机械传动中, 两零件表面之间处于液体摩擦状态是最 理想的状态,但是很难达到这种状态。 • (4)混合摩擦 如下图轴瓦
2.磨损
• • • • • • •
摩擦将导致机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转移,形成磨损。磨 损会降低机器工作的可靠佳,影响机器的精度,最终导致机器报 废。 1)磨损类型 根据磨损机理,磨损主要分为黏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 腐蚀磨损等类型。 (1)黏着磨损:发生在重载、表面没有润滑的干磨损状态,当摩 擦发热使金属的温度超过其熔点时,两运动表面产生熔化、黏着。 材料之间出现转移,表面形成胶黏划伤 多沟纹的微切削过程。 (2)磨料磨损:摩擦表面之间渗入硬颗粒或硬的微凸体并在较 软的材料表面面上犁刨ll很很 〔3)疲劳磨损:当周期佳工作达到一定期限之后,接触表润产 生疲劳裂纹裂纹,由于充足的滑油渗入到裂纹中,接触表面短时 间形成封闭裂纹,使裂纹内的油液压力急剧升高,超过超过材料 的极限强度之后,金属表面材料出现脱落,形成麻坑。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 起磨损。
D、 控制装置),就其本身而言则是———
二、填空题
1、机械是———和———的总称。 2、一部完整的机器一般由———、————、———和——— 四个部分组成。
3、部件是构成机械的————,而零件则是机器的————
。
4、根据机器功能和结构要求,某些零件需刚性联接成一个整体,成
为机器中运动的基本单元件,通常称为———— 。零件是机器中最小的— ———。 5、为了结构和工艺的需要,构件既可以由若干个———组成,也可
3.机械
由机器的结构可见,机构的性能和零 件的质量决定着机器的完善程度。无论 是制造还是使用机器,都必须将机构和 零件作为基础来学习。如果只从结构和 运动的角度去分析,机构与机器之间并 无区汽车(图1-1)这种典型的机器代表 可见,机器通常由四大部分组成。
汽车机械基础课件1.理论力学基础
1.1 静力分析基础
四、受力图
(2)以重物为研究对象。解除H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画出主动力重力W 。在H还有绳索的拉力FTH',它与FTH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其受力图如 图所示。
1.1 静力分析基础
一、基本概念 2、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是指在受力状态下保持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不变的物体。
3、平衡的概念 如果一个刚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 称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一般来说,静止或平衡总是相对地球而言的。
1.1 静力分析基础
二、静力学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 刚体受两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1.2平面汇交力系
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解析法 (1) .确定整个制动装置(包括踏板和拉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 下:整个制动装置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踩踏板的主动力F,拉杆拉力Q和 支座反力RB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F和Q方向为已知,RB方向待定。 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得RB的作用线必通过F和Q的作用线的交点O。画 受力图如图 1-2-9a所示。 (2) .选取坐标轴,如图所示,计算诸力在坐标轴x、y上的投影。 (3) .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如果已知力F的投影Fx和Fy,则力F的大小和它与x轴所夹的锐角α可按下式计算:
1.2平面汇交力系
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如图所示,试分析a、b两种情况下,力F沿x、y轴方向的分力F1、F2与力F在 x 、y轴上的投影Fx、Fy是否相等?
1.2平面汇交力系
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F的投影与分力F1、F2的投影之间的一般关系: 合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理解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汽车的组成和功能1.2 汽车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汽车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3 汽车产业的发展了解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特点2.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3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发动机的活塞、曲轴、气缸、凸轮轴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传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3.2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手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3.3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制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的基本原理4.2 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4.3 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五章:汽车电子系统5.1 汽车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车载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的基本原理5.2 车载娱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车载娱乐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车载娱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5.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六章:汽车冷却系统6.1 冷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水冷和风冷的基本原理6.2 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6.3 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七章:汽车燃油系统7.1 燃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燃油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化油器和电子喷油器的基本原理7.2 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燃油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7.3 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燃油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燃油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8.1 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气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发电机、起动机等的基本原理8.2 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8.3 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电气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九章:汽车行驶系统9.1 行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行驶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9.2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9.3 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十章:汽车维修与保养10.1 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维修的作用和分类掌握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0.2 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周期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掌握各种保养项目的周期和注意事项10.3 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践操作学习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和工作原理2. 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3. 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 车载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基本原理5. 冷却系统和燃油系统的结构与维护6. 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故障诊断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维护8.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9.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及实践操作难点环节:1. 内燃机工作原理中的燃烧过程和能量转换2. 传动系统中不同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3. 制动系统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4. 电子系统中的编程和系统集成5.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热力学特性6. 电气系统中高压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排查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调校与优化8. 汽车维修中的高级诊断技术和编程知识9. 汽车保养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冲程,每个冲程对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机械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2、3、4、解:以滑轮A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a )(b)(a) (b)对(a )列平衡方程求解KNF KN FG F F F F F F F F AC AB AC T AB Y AC T AB X 75.1507.2030cos 15sin 30sin ,0030sin 15cos 30cos ,0=-=∴⎪⎩⎪⎨⎧=-+-==+--=∑∑对(b )列平衡方程求解KNF KN FG F F F F F F F AC AB AC T Y AC T AB X 64.3831.22045sin 30cos ,0045cos 30sin ,0==∴⎪⎩⎪⎨⎧=-+-==+--=∑∑5、解:先取滚子B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a )(a) (b)对(a )列平衡方程有∑=∴=-=ααsin 0sin ,0FF F F FBC BC X再以压块C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b )对(b )列平衡方程有KN FF F F FCB Y67.5tan 0cos ,011==∴=+-=∑αα增力比:αtan 11=F F ,显然α越小,增力比越大。
第二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1、(a)()FlF M O = (b)()0=F M O (c)()αsin Fl F M O =(d)())(r l F F M O +=(e) ()Fa F M O = (f) ()αsin 22b a F F M O +=2、解:先以杆O 1B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a )(a) (b) 对(a )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KN F B O F M MAB AB i100,011=∴=⨯-=∑再以杆O 2A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b ) 对(b )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m KN M A O F M M BA i •=∴=⨯+-=∑4030sin ,0222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1、(a )解:画杆AB 的受力图分析得属于平面力偶系的平衡KN F F KN F F MNA B NA NA i5.1,5.1062415,0===∴=⨯+-=∑(b)画杆AD 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KNF F F F F KN F F F F B KN F F F F M AYBCAYYAXBCAXXBCBCA10045sin ,020045cos ,0)(22004245sin ,0处约束力的大小此即为支座(c )画杆AD 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KNF F F F KN F F F F B KN F F F F M AYAYYAXBCAXXBC BCA100,0200,0)(200445cos 245sin ,0处约束力的大小此即为支座(d )画杆AD 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KNF F F F F KN F F F F B KN F F F F M AYBCAYYAXBCAXXBCBCA10045sin ,020045cos ,0)(22004245sin ,0处约束力的大小此即为支座2、解:以横梁AB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KNF G G F F FKN F F F F CD KN F x G l G l F F M AY CD AY YAX CD AX XCD CD A 32530sin ,06370030cos ,0)(3700230sin ,02121 受力的大小此即为拉杆3、解:先以BC 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KNF G F F F KN F F F F DE KN F G F F M BYDEBYYBXDEBXXDEDEB10045sin ,020045cos ,0)(22002145sin ,0受力的大小此即为拉杆再以AB 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KNF F F F F KN F F F F F mKN M F M F F M AYAYEDBYYAXAXEDBXXABXAEDA10045sin ,00045cos ,0.2005.25.145cos ,0第四章 摩擦1、解:先以车后轮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d F M d F M F M SB SB O ∑=∴=⨯-=2102,0(1)再以整车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20240021200,0NB SB A F dF MG F M由(1)和(2)得KN F NB 5.7=KN F F G F FNA NB NA Y27.1073.0sin ,0sin ,0=∴==+-=∑ααKN F F F FSB sB NA X01.7,0cos ,0=∴=-=∑αm kN d F M F F f SB NB SB s .05.12193.05.701.7=====2、解:以梯子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060cos 60sin 60cos 60cos 2,00,00,011 l F l F s G l G F M F G G F F F F F SB NB A NA SB Y SA NB X 补充方程NB s SB NA s SA F f F F f F ==,求得l s 456.0=3、(1)解:以料斗为研究对象,设料斗有下滑的趋势画受力图(方向与图示相反)时,当时,当KN F KN F kNF KN FG F F FS T S T S T X51.12549.12270sin 252270sin ,02211-===-==-+=∑(2)解:以料斗为研究对象,画匀速上升与匀速下降的受力图(b )(c)匀速上升时,对(b )列平衡方程KNF fF FG F F F G F F T N d N Y d T X 06.26070cos ,0070sin ,0111111==⎪⎩⎪⎨⎧=-==--=∑∑求得补充方程:匀速上升时,对(C )列平衡方程KNF fF FG F F F G F F T N d N Y d T X 93.20070cos ,0070sin ,0222222==⎪⎩⎪⎨⎧=-==+-=∑∑求得补充方程:第五章 刚体定轴转动1、获得较大的转动惯量,使柴油机在载荷波动时仍能平稳运转。
汽车机械基础课件ppt
第一篇 汽车常用构件
力学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任意个汇交力合成的矢量式:
结论:
FR= F1+ F2+…+ Fn=∑F
1、在一般情况下,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 一个合力
2、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系的汇交点
3、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多边形的封闭边表示 ,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cosα FRX
FRY
或
cosβ FRY
FR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方法步骤: ▪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 求出力系中各分力在两坐标轴上的投影FX1、FX2…
FR
F4
F2
F1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任意个汇交力的合成:
上图中,中间合力FR12,FR123…可省略不画,只要 将力系中各力F1,F2,F3…Fn依次首尾相接形成一 条折线,则由第一个力的始端指向最后一个力未
汽车机械基础课件第1章 运动构件受力分析
3.滚动摩擦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或有滚
动趋势)时,受到的接触面的阻碍作用称为滚 动摩擦。
滚动摩擦的形成
滚动摩擦的大小用力偶矩来量度,且与正压力 成正比。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克服滚动摩擦力矩使物体运动需要的力比克服 滑动摩擦力所需要的力小得多。所以,汽车轮 胎充气不足时,行驶起来比较费力。
图示为螺旋千斤顶,在其举起重物后,要 求丝杆及重物不会自行下降,而可以在任意 位置都能保持平衡,即具有自锁功能。
分析:使丝杆及重物下滑的力为Gsinα, 阻止其下滑的最大阻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Ffm=fs•Gcosα,当Gsinα≤fs•Gcosα时,即 α≤φm沿运动方向的分力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 擦力时,丝杆(及重物)将不发生下滑。
力偶是一对方向相反、大小相同、不重合的力。 力偶是力系,能使物体产生纯转动效应。力偶形 成的转矩叫力偶矩。
角速度ω与转速n之间有如下关系: ω=2πn/60=πn/30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rω
3.角加速度
刚体角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用角加速度表示, 用符号ε表示,单位为rad/s2(弧度/秒2)。
ε=⊿ω/⊿t 4. 匀速定轴转动刚体的惯性力及转动零件惯性 力的平衡
惯性力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改变时,因其惯性引起的运动物体对外界抵 抗的反作用力,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的质量与 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加速度相反,作用在施 力物体上。
静力学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发展的,奠
基者是阿基米德。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
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
1.静力学基本概念
形式,平衡是相对 的、暂时的。
平衡: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 直线运动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证明可以推广到多个汇交力的情况。用式子可表示为
虽然这个定理是从平面汇交力系推证出来,但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同样适用 于有合力的其它平面力系。
例1-2所示每1m长挡土墙所受土压力的合力为R,它的大小R=200kN, 方向如图所示,求土压力R使墙倾覆的力矩。
解:土压力R可使挡土墙绕A点倾覆,求R使墙
可用式子表示:
R=F1+F2 上式为矢量式,不是两力代数相加。
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设在物体的A点作用四个汇交力F1、F2、F3、F4,如图(a)所示,求此力系的合力。 为此,可连续应用力三角形法则,如图(b)所示,先求F1和F2的合力R1,再求R1 和F3的合力R2,最后求R2和F4的合力R。显然,R就是原汇交力系F1、F2、F3、 F4的合力。实际作图时,表示R1、R2的力不必画出,可直接按一定的比例尺依 次作出矢量AB、BC、CD、DE,分别代表力系中各分力F1、F2、F3、F4之后,连 接F1的起点和F4的终点,就可得到力系的合力R,如图(c)所示。这就是力的多边 形法则。在作图时,如果改变各分力作图的先后次序,得到的力多边形的形状自 然不同,但所得合力R的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由此而知,合力R与绘制力多边形 的先后次序无关。
倾覆的力矩,就是求它对A点的力矩。由于R 的力臂求解较麻烦,但如果将R分解为两个分 力F1和F2,则两分力的力臂是已知的。为此, 根据合力矩定理,合力R对A点之矩等于F1、F2 对A点之矩的代数和。则:
第一章
力学基础知识
绪论学习支持
知识目标: 了解力,重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三要素,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会画受力分析图。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基本概念,合成。 知道力臂,力矩,力偶等概念及其性质,会合成平面内的力偶 系。知道力的平移定理,会合成和平衡一般平面力系。了解摩 擦,磨损等概念,知道润滑的基本原理,知道润滑油的性质和 选用的要求。 能力目标: 在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会分析一些吊索具的受 力情况,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图1—6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图
六、力的合成分解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作用于同一点并互成角度的力称为共点力,两力的合力作用效果 我们可以下例演示来证明。如图所示,弹簧长度l0,一端挂在O 点,另一端在A点,各沿AB和AD方向加力F1和F2,力的大小按 比例尺画出。在F1、F2两力作用下,弹簧由l0沿OA伸长为l,然 后去掉F1、F2两力。在AC方向施加力R(利用法码逐渐加力),使 弹簧同样沿OA由l0伸长为l,按比例尺画上R。弹簧变形相等, 受力相等,可知F1、F2两力的合成效果和只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 等,R是F1、F2两力的合力。
3.2 合力矩定理
证明:如图所示,设在物体上的A点作用有两个汇交的力F1和 F2,该力系的合力为R。在力系的作用面内任选一点O为矩心, 过O点并垂直于OA作为y轴。从各力矢的末端向y轴作垂线,令 Y1、Y2和Ry分别表示力F1、F2和R在y轴上的投影。由图可见 各力对O点之矩分别为
(a)
根据合力矩定理有
(2)三角函数法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合力R:
如上例:
从力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看出,F1、F2力的夹角越小,合力 R就越大,当夹角为零时,二分力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合力R最大。 反之,夹角越大,合力R就越小,当夹角为180°时,二分 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最小。
2.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已知力作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个邻边就是这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显然如果没有 方向角度的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邻边(分力)的大小变化很大,因此应有方向、角度条件。使用吊索时,限制吊 索分肢夹角过大是防止吊索超过最大安全工作载荷,而发生断裂。 下图为两根吊索悬吊1000N载荷,当两根吊索处于不同夹角时,吊索 受力变化如图所示。
二、物体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C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 9.8N/kg,表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已 知物体的质量时,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上述的公式计算出来。 例:起吊一质量为5×103kg的物体,其重力为多少? 解:根据公式:G=mg =5×103×9.8 =49×103 (N) 答:物体所受重力为49×103N。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在工程中常冠以词头“kN”、“dan”,读作“千牛”、 “十牛”。与以前工程单位制采用的“公斤力(kgf)”的换算关 系: 1公斤力(kgf)=9.8牛(N)≈10牛(N)
由上右图可以看出,力对点之矩还可以用以矩心为顶点,以力矢 量为底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二倍来表示。
显然,力矩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等于零: (1)力等于零; (2)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即力臂等于零。 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kN•m)
例: 分别计算图所示的F1、F2对O点的力矩。
解:由式(1-1),有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一、两个汇交力的合成 设物体受到汇交于O点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应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法则,求F1、F2的合力。先从交点出发,按适当的比例和正确的方向画出F1、 F2,便可得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具对角线即代表合力R。对角线R的长度和 R与F1所夹角度,便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简便起见,在求合力时,不必画 出整个平行四边形,而只需画出其中任一个三角形便可解决问题。将两分力首 尾相连,再连接起点和终点,所得线段即代表合力。这一合成方法称为力的三 角形法则(如图)。
(1)分力图解法 已知合力R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可通 过已知力R作用点A沿分力的方向(或合力与分力夹角)分别作直 线A—I、A—Ⅱ,再经过已知合力R终点C做两个分力F1、F2 作用线的平行线,与A—I、A一Ⅱ直线交于B、D两点,得平行 四边形ABCD。其两邻边AB、AD就是要求的两个分力,分力 的大小可用比例尺量出。
将上述方法推广到由n个力组成的汇交力系中,可得结论: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 结果是一个作用线通过各力的汇交点的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山力多边形的封 闭边确定,即合力的矢量等于原力系,”各分力的矢量和。用式子表示为: R=F1+F2+…+Fn=ΣF (2-1)
第三节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3.1 力对点之矩
如下左图所示,在板手的A点施加一力F,将使板手和螺母一起绕螺钉中心O 转动,这就是说,力有使物体(扳手)产生转动的效应。实践经验表明,扳手 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F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点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 当d保持不变时,力F越大,转动越快。当力F不变时,d值越大,转动也越快。 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则扳手的转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用F与d的 乘积再冠以适当的正负号来表示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并称为力F对O 点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MO(F)表示,即:
五、支承反力和受力图 1.支承反力 以起重机简图为例,如图所示。
当起重机吊起重物后静止不动时,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而不能 下落,因为有起升绳拉住它。起升绳就是重物的支承,吊臂AB 是由A处轴销和拉索DE支承的,起重机整体又是由地面支承的。 一个构件由另一构件支承,另一构件给这个构件的反作用力 叫做支承反力。支承是限制运动的,所以支承反力的方向就和支 承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不同的支承对物体的作用不同,因 此支承反力也不一样,这里只介绍柔索和光滑面支承反力。
来自2.受力图 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 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 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 图。 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 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 例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 画出所需部分。
(2)三角函数法 计算时也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 求力的分解,如上图所示.
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根据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位置的 不同,可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类。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 系。在这两类力系中,又有下列情况: (1)作用线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汇交力系; (2)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平行力系; (3)作用线任意分布(即不完全汇交于一点,又不全都互相平行)的力 系称 为一般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力系,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复杂力系的 基础,而且在工程中用途也比较广泛,如左图所示的起重机,在起吊构 件时,作用于吊钩上C点的力,如右图所示的屋架,节点C所受的力都 属于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 力的性质
一、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 观察和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的。当人们用手握、拉、 掷、举物体时,由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 种作用广泛地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例如用手 推小车,小车受了“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 用锤子敲打会使烧红的铁块变形等。人们从大量的实 践中,形成力的科学概念,即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 作用。这种作用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称为力的外效应;另一个是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力 的内效应。
三、力的三要素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改 变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 例如用手推一物体,如图1—1所示,若力的大小不同, 或施力的作用点不同,或施力的方向不同都会对物体产生 不同的作用效果。
图1—1所示
在力学中,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因而,力的三 要素可以用矢量图(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1—2所示。
如果以F1、F2作为两邻边,画平行四边形,我们发现合力R正 好是它的对角线,这就证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互成 角度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 段作邻边所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两个力的合力不能 用算术的法则把力的大小简单相加,而必须按矢量运算法则,即平 行四边形法则几何相加,可用图解法和三角函数计算法。 (1)图解法 例:已知F1、F2两个力,其夹角为70°,F1即AB为800N,F2 即AD为400N,求合力R(AC)为多少? 方法:取比例线段1cm代表200N,并沿力的方向将AB和AD二 力按比例画出,取AB长4cm代表800N,取AD长2cm代表400N,经B 点及0点分别作AD与AB的平分线交于C点,连接AC、量取AC的长为 5cm,则合力为200N×5=1000N。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