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同步练习:2.2 秦国的崛起
历史人民版选修ⅰ2.2 秦国的崛起 同步练习.
2.2 秦国的崛起同步练习(人民版选修1)(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是由于()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落后;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答案:C2.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①保证了战争的兵源②废除了旧贵族特权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A、B、C、D均为三项内容,这说明①②③④有一项表述不正确。
军功爵制的作用并不是保证战争兵源,排除含①的A、C、D三项。
答案:B3.公元前341~前340年,被秦国打败并被迫割地求和的国家是()A.魏国B.赵国C.韩国D.燕国解析:魏国是秦国向东发展的第一个障碍,秦国综合国力增强后,对外扩张的矛头首先直指魏国。
答案:A4.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然后结合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奖励耕战,轻罪重刑”的影响来选择。
答案:B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二人变法最终导致丧命,这说明了反对势力不甘退出历史舞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 二 秦国的崛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二秦国的崛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商鞅变法的结局。
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赐爵制的形成1.背景(1)世卿世禄制规定诸侯和卿大夫可以世代为官并享有许多特权,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新兴地主阶级希望按照才能或功劳选任官吏,要求废除世卿世禄制。
2.赐爵制的内容(1)和官制紧密联系,官爵基本一致,并享有该爵位所对应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2)商鞅规定实行二十级爵,实行按功授爵,也称为“军功爵制”。
(3)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受特权。
3.影响(1)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地位上升,成为秦国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2)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对加强秦军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习思考1]阅读教材P22“学习思考”,思考: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提示奴隶制下施行的世卿世禄制在封建制时代被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由如下:(1)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改变。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从奴隶制逐渐进入封建制,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
世卿世禄制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世卿世禄制也必然被废除。
(2)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而世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
因此,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世卿世禄制必然被废除。
[图解示意]秦国爵制变化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商鞅变法的直接影响1.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地位(1)经济:秦国地处西部边陲,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经济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各诸侯国。
(2)政治:秦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被各国以“夷狄遇之”。
2.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1)政治上: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四)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四)秦国的崛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选B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力与地位,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2.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A.连坐法统治人民B.“燔诗书而明法令”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利国福民起到了奠基作用。
A、B两项明显有误;C项属于政治体制,与福民关系也不大,故选D。
3.《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体现该观点的有()①秦国最初是从“夷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而①②在变法之前,故选B。
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是由于()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选C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落后;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5.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Word版含答案
秦国的崛起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的意义。
2 •掌握“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表现。
3•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商鞅变法的深远 历史意义。
顼读材料——细读教材填要点I探究思考——巧辨史料畏能力一、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 1. 世卿世禄制(1) 基础: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
(2)特点:接受分封的诸侯和各级卿大夫按照等级」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
(3) 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 军功爵制(1) 背景:战国时已开始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 内容: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
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 华富贵。
(3) 作用:① 出现军功地主: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 ___________② 增强战斗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造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增 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二、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 1. “夷狄遇之”(1) 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
(2) 建国:公元前 771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 诸侯国。
预习导引区(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中原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1)原因:商鞅变法,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341年—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3)影响:六国采取“合纵”运动。
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之死(1)原因:①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思想统治压制和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过程: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
2.秦法未败(1)表现:①秦国基本上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国崛起原因的小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2.知识点复习:布置关于秦国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等知识点的复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要求学生预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策及其影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第二章《秦国的崛起》,这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第二课时。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秦国从一个小国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主要知识点包括:秦国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的实施及其影响、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等。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兴衰的缩影,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
3.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秦国为何能迅速崛起。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的案例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秦国崛起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秦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秦国历史背景、秦国崛起的关键因素、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布局上,左侧列出秦国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情况;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商鞅变法、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等关键因素;右侧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变法,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
继魏国之后,为了改变与“三晋(韩、赵、魏)”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楚国起用卫国的哪一位旧臣进行了变法( )A.李悝B.吴起C.管仲D.商鞅2.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3.春秋后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相地而衰征”的共同影响是(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4.《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5.《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鞅( )A.主X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6.《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某某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7.《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2-2 秦国的崛起
•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回答 变法的效果,答题时应从材料限定的设县、废 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和赋税等方面逐一分 析其影响。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一定要站在 材料作者的立场上,从材料中找到作者的观点 即可;回答第二小问一定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环 境和材料的有效信息,对历史人物给一个客观 而公正的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 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
和特权。
• 2.军功爵制
• (1)背景 • 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
分享政权。
经济实力增强,要求
• ②战国时已开始实赐行爵 密联系在一起。
制,并与官制紧
按功授爵
宗室贵族
• (2)内容:①制定二十级有军爵功者,实行 凡是没军有功地立主军功的不得授爵;③ 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②
• (3)作用:
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
• 【答案】 (1)①设县制,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 权统治。②开阡陌,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度。③统一度量衡和赋税制度, 便于国家对赋税征收,保证财政来源,促进封 建经济发展。总之,为秦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 (2)材料二从道德角度和个人性格上评价商鞅, 有失偏颇。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环境下,要达到 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 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 烈。当然,商鞅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 消极影响,导致其因暴政而亡。
• 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以 大无畏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 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即使是商鞅遇 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 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对旧贵族的论战,
• 典题例析 1 商鞅虽然被秦惠王杀死,但其变 法的措施却在秦国得以延续,其根本原因是 ()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秦国的崛起》导学案(含同步练习,无答案).doc
《秦国的崛起》导学案【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难点】(1)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2)商鞅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知识梳理】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 .“世卿世禄”制(1)基础:与宗法制和联系在一起。
(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⑴背景%1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与地位。
%1战国时•已开始实行,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⑵内容%1制定爵,按功授爵。
%1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⑶作用%1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
%1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创造了灵活用人机制。
%1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提示: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1)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
(2)建国:公元前771年,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341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3)影响%1六国采取"”运动。
%1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答案:D三、商鞅虽死秦法未变1.商鞅之死⑴原因%1变法侵犯了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1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1公元前338年,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⑵过程%1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1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练习卷: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
二秦国的崛起1.商鞅变法引起了秦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响,对其变法措施恨之入骨,坚决抵制其变法措施的是( )A.自耕农阶层B.工商业阶层C.国君D.贵族阶层2.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秦国最先实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4.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5.改革是人们主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史实,最能体现改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A.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B.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建立了新制度C.商鞅变法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D.商鞅变法促使秦国成为富强之国6.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7.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
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什伍连坐制D.重农抑商8.战国中后期,为了对付强大的秦国,齐、楚、赵、韩、魏、燕联合起来,展开了强大的“合纵”运动。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六国克服了内部的矛盾B.秦国经过改革变得强大C.争霸战争的严峻形势D.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9.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逮捕杀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高中历史 2.2 秦国的崛起同步练习 人民版选修1
课时二秦国的崛起(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答案 D2.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答案 D3.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富国的目标C.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D.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解析B、C都是商鞅变法的直接作用,并非最主要的作用;D错误,作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商鞅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答案 A4.“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 ( )。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答案 B5.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 )。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答案 D6.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 ( )。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2.2秦国的崛起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2.2秦国的崛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国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
(2)结合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各有何作用?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
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出售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高中历史2.2秦国的崛起名师精编同步练习(人民版选修1)
2.2 秦国的崛起同步练习(人民版选修1)1.汉景帝时,窦太后欲立皇后兄王信为侯,景帝和丞相周亚夫以高祖刘邦“非有功,不得侯”之约予以拒绝。
此记载反映景帝时面临的最突出的政治问题是() A.汉朝实行以功封侯制度B.西汉王侯威胁中央C.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D.汉窦太后垂帘听政2.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3.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
”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
改名体现了() A.维护皇权的独尊B.借皇帝名号宣传C.宗法观念的影响D.神化皇权的需要4.下列文献史料体现的均为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③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5、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6、商鞅变法首先着手于()A.发展农业生产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普遍推行县制7、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刻的措施是()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9.中国历史上一些改革者常常是悲剧式人物,如: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其在秦孝公死后却被处以车裂之刑。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作业: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Word版含解析
二秦国的崛起[课程标准]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度走向消亡(1)含义:是与____________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按照等级世代沿袭高官,享受厚禄和特权。
(2)亡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____________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宗法世袭制,按照功劳高低选任官吏。
2.赐爵制的实行和作用(1)实行①战国时:已经实行。
②商鞅变法时:实行____________,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宗室贵族没有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贵族身份;富裕家境不得铺张,有军功者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2)作用①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____________在君主之下,排在第一位,宗室地主排在第二位。
②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变法前的秦国:“夷狄遇之”秦人最出从“戎狄”中分化出来,其社会生活受到“戎狄”的影响;公元前771年因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但因落后,仍被各国以“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2.变法后的秦国:“虎狼之国”(1)原因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____________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②秦国鼓励________的政策,形成了全国皆军、唯军为荣的尚武精神,所有士卒都勇于战斗。
(2)表现①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打败________,迫使其割地求和,从此秦国成为军事强国,并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②六国被迫采取“________”运动,这表明他们中没有一国能够单独与秦相抗衡了,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的悲惨结局(1)原因:①变法侵犯________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打击和压制旧贵族,进一步加剧了与保守势力的矛盾。
(2)结果:公元前338年孝公死,秦惠王(驷)继位,保守势力污蔑其“谋反”,在封地(商)他及全家被害。
高中历史一习题: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题干中“宗室贵戚多怨望”是宗室贵戚利益在商鞅变法中受到损害造成的。
A项说法不对;B、C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D项取消了其特权,故其“多怨望"。
答案:D5.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商鞅变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国富兵 强,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发展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 此开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 了主动权。
【思路分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先从在下者起”作答。 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商鞅变法与社会阶级关系 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 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 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 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讲练测评 重落实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 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 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 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 一变化的关系。
(2)消极影响 ①轻视教化,严刑峻法。 ②加重剥削与压迫。 ③改革不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 奴隶的合法性。 ④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 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增强了秦 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商鞅 被处死,但其变法措施在秦国得以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国的崛起一、选择题1.《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的这一评价( )A.有利于推行法家治国思想B.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C.意在赞赏秦孝公善于用人D.主张“以法治国”来巩固统治3.商鞅在秦国变法,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其根本原因是( )A.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力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D.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4.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5.战国时期“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6.二十级爵制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
下列叙述与之不符的是( )A.秦国出现了一批军功地主,在地主序列中排在第一位B.促使秦国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C.加强了秦军战斗力D.标志着世卿世禄制的废除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8.《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①秦国最初是从“夷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A.①③ B.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0.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
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
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1)据材料一,提炼出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
(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评判商鞅及其变法的?试选择一个角度举例说明。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B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C项说法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材料中提及“独秦不然”,即用相并非必是其宗族及国人,所以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故选A项。
答案:A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的这一评价( )A.有利于推行法家治国思想B.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C.意在赞赏秦孝公善于用人D.主张“以法治国”来巩固统治解析:解读题意可知秦国的变化源于商鞅之法,故体现的是对商鞅变法的积极评价,故B项正确;A、D两项题中没有体现,故A、D两项错误;C项不是题干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
答案:B3.商鞅在秦国变法,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其根本原因是( )A.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力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D.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作用。
商鞅变法适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要求,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D项是商鞅变法适应时代要求的表现,属于“直接原因”的范畴。
答案:C4.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解析:梭伦改革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奠定基础,当时雅典不存在君主统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是按照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没有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都打破了依靠出身血缘即可掌握政治权利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没有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C5.战国时期“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解析:禅让制属于夏朝以前实行制度,故A项错误;王位世袭制属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战功大小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井田制属于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与授军功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D项正确。
答案:D6.二十级爵制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
下列叙述与之不符的是( )A.秦国出现了一批军功地主,在地主序列中排在第一位B.促使秦国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C.加强了秦军战斗力D.标志着世卿世禄制的废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十级爵制影响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社会转型”。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改变了秦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构成,也反映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A、B、D三项均与题目信息相符,而C项与题目信息不符。
故选C项。
答案:C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题干中“宗室贵戚多怨望”是由于宗室贵戚利益受到损害造成的。
A项说法不对;B、C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D项取消了其特权,故其“多怨望”。
答案:D8.《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①秦国最初是从“夷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A.①③ B.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而①②在变法之前,故选B项。
答案:B9.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①是主要原因,②③是措施的可行性因素,④是理论基础。
故选A项。
答案:A10.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不符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的要求。
本题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的作用。
故选B项。
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
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
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
解析:第(1)问贯彻“以法治国”思想,也就是看法律的具体实施和应用,因此,该问可结合商鞅变法中有关政治方面军功爵制的制定、连坐法的实施进行回答;另外,材料中提到“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也是其“以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第(2)问评价类的问题一般应一分为二看待。
从材料“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可以看出其利弊,另外可以再结合商鞅变法影响相关知识进行补充。
答案:(1)说明:制定二十级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制定连坐法,强化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固定各项改革制度。
(2)积极:体现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打击旧势力,稳定改革成果。
局限:法律严苛细密,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