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幸福感理解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理解

西方文化对幸福有独特的理解,当然也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例如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把物质享受作为他们的生活目标,当他们今天的物质生活异常丰富的时候,他们才幡然醒悟,物质生活并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主题。不同民族和个体对幸福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人类的历史长河也积累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曾梦寐以求的“丰裕社会”似乎正成为现实。然而,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体验问题——幸福——却凸现出来,让大家不得不正视它。

在对幸福的研究中,西方心理学形成了两大研究流派,即享乐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前者认为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

享乐主义幸福观把幸福等同于愉悦或快乐这一看法由来已久。亚里斯提卜第一个提出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霍布斯认为快乐在于人类欲望的成功追求。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则认为通过个人对最大快乐和自身利益的追求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享乐主义的幸福观从狭窄地关注身体的愉悦到广泛地关注欲望和自身利益,有许多形式。

享乐主义幸福观倾向于一种广义的快乐概念,主要指幸福是主观的快乐和相对于不幸的幸福体验,包括一切对生活好坏的判断。快乐可从各种领域的目标成就和价值结果中得到,不过最终着眼点在于快乐,即对愉快的生活感受。

理性主义幸福观认为,主观愉悦并不等于幸福。幸福不仅指快乐,还在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实现,是个体力量和真正本质的实现。这一流派一般从精神领域、道德领域来定义幸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称“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完善

论幸福观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在反思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从西方哲学中完善论幸福观的传统出发,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发展了心理发展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在他们看来,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

Ryff 和Singer(1998,2000)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把幸福看作是追求完美,实现个人的真正潜能。

1999年,Oishi等人认为幸福取决于个体在一定的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人目标的接近程度,当个体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时,就会感到幸福。

目标追求的自主性和效能感对于幸福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发现,能力感和对价值目标的自信与幸福感的提高有关系,幸福结果与人际发展、努力的挑战有关联。

Elliot和Sheldon的研究也表明,回避目标的追求、较少的目标发展,会导致幸福感低下。Nix等研究指出成就目标的追求不会导致快乐,只有当这种追求是自主的时候,成功才会激活幸福感。

因此,“理性主义幸福观”把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享乐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是一个不同的过程,享乐注重的是自身的享受,是一个结果,“理性主义幸福观”则更注重追求幸福的过程,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多喝水会提高血液质量

最新实验研究显示,大量饮水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内血液质量。血液是一种红色黏稠的液体,它在我们的血管内日夜不停地流动,成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使体内细胞不断更新,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以维持,让人充满活力。

血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输:血液把从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和从肺泡吸入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如尿酸、尿素、肌酸等,运送到肺、肾、皮肤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和其他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必须通过血液传递到各组织器官,从而对它们的活性进行调节。

3.保护: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巨嗜细胞、单核细胞和各种抗体、补体,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充当着人体的卫士,能够抵抗体内和外界各种有毒物质的侵袭,在细胞和体液的自我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如何保持血液系统的健康稳定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以便加快血液的代谢,使有毒物质尽快排出体外,让血液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及其成分的合理搭配。血脂过高、血液过于黏稠等都会引起血液质量的改变,是引发疾病的根源。平时注意补水,特别是喝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茶水,对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动作用很明显

冬季小心三种疾病

进入冬季,冷空气活动的次数将会逐渐增多,气候也会有一个冷热多变的过渡时期,然而,总的气温趋势是下降的。由于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悬殊,所以,冬季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一时期重视身体保健很重要,这个季节的常见病症有以下几种:

伤风感冒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多变,冷空气的频繁活动,使得冬季成了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预防的方式当然还是要注意增强自身体质。另外,可以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不过,对于这一原则要因人因情况而定,切不可盲目地“冻”着。

胃病冬季的气温下降,人体在受冷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病的复发。所以,日常膳食应以温软、素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注意就餐时间正常化。

中风由于冷空气不断南下,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要注意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

冠心病病人冬春季节保健

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再则寒冷的季节里,常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一切对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可诱使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据西德《医学世界》报道,阿尔卑斯地区在春秋季时,心肌梗塞的病人明显增多。我国山东地区在3~5 月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