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艺术摘要:教学的艺术是无止境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艺术的更好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学生良性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艺术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技巧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艺术从教师准备教材、语言锤炼、问题设计、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等方面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吃透教材,博采众家之长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专业性素材,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方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展示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只有在长期的备课,教学中才能不断积累、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质的透彻理解。
语言功力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和言简意赅。
所以说,教师要吃透教材,自身思维明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方可达到巧妙的境地。
语言修养是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效果,教师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家学习语言的规范,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准确,向文学家学习语言的生动,向诗人学习语言的精炼,向相声家学习语言的幽默,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
这样以来,教师的语言才能丰盈起来。
同时,教师还要怀着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深深的挚爱和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才能讲好课才能有利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发展。
二、锤炼语言,增强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言是有艺术的。
课堂上教师以语言符号为物质手段,组织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信息联系,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探索篇•教学研究新课改的开展,为我国的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多名教育工作者正在教育历史新的一页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
新课改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既是新课改下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又是一门塑造学生道德思维、法治思维的必修学科。
为使初中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法治思维,笔者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特在此文中进行系统性论述。
一、初中生道德法治思维的发展阶段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分析,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发展会经历几个固定的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学生按照规则、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权威阶段学生对外界的权威表现出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将规则、制度视为不可更改的、绝对的。
3.初步自律道德阶段学生从道德的他律转为道德的自律,不再将规则看做一成不变的。
4.公正阶段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水平已然逐渐达到了初步自律道德阶段,甚至步入了公正阶段,在这一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律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的受关注程度不高,学生在课堂普遍呈现出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
深入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中考中,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开卷考试的学科,因此学生认为该学科的学习无需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中考中闭卷考试的学科。
2.传统教育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将知识一股脑倾倒给学生,很形象地被称为“填鸭式教育”。
传统教育方式未能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为的是能够扩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影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然而,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使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有所困难。
试谈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试谈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摘要: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是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从教师应积极备课,强化融合教学,并全面推进分层教学以兼顾学生差异等方面谈起,希望大家能通过精细化备课、激发学生兴趣和尊重个体差异,能够打造高效、有趣的课堂,助力学生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一、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深远意义(一)优化课堂组织方式,重塑教学形态高效课堂的构建,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有深刻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优化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改善了课堂的教学形态,使课堂教学流程更加流畅、生动。
这种转变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给学生更为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解决教学难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教学效率提升的难题。
然而,通过积极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补足课堂的教学短板,强化薄弱环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总体效益和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三)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升综合素质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理解,并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将得到全面的发展,自然有利于他们的全面提升。
(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推动教师自我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会忽视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然而,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全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技能。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交流,归纳、梳理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和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原则(一)以学生为中心,助力提升学科素养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主体,更是我们教学服务的终极目标。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身参与、实地感受,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体验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1.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生参与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强调实践性体验式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需求,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自行组织辩论和审判案件,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制定社会公益项目、策划法治宣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工合作、协调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拓展空间”运用之探究——以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拓展空间”运用之探究——以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摘要:在2017年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置了“拓展空间”这一环节,虽然内容篇幅小,并且设置在每框题末尾,并不引起重视,但是其“拓展”之名,强调知识学习与实践并重,旨在开拓知识视野、扩展行动边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体现了“情感与价值观”这个关键目标,这不仅是新教材的创新之处,也是亮点所在。
本文以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拓展空间”为例,从“拓展空间”设置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将这一环节按照功能划分几种类型,并且结合教学实践加以研究,提出合理教学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八年级下册一、“拓展空间”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
而且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还起到过渡作用,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涉及国家发展相关的知识以及法治常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运行机制和社会发展的背景,增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1、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课程正文通常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而“拓展空间”则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拓展空间”栏目包含更广泛的话题、案例和实践,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
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拓展内容,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领域和知识,塑造自身的社会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等,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使学生得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空间”的有趣性、社会实践性十分之强。
这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回归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
对于枯燥的理论而言,拓展空间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符合了“思政”教育中的活动育人理念。
在对“拓展空间”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之前思政课生活化研究的局限,在课堂与作业外补足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由老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齐参与,而且不局限于任何形式,不局限于参考答案,实实在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教学策略
143学习版课堂教学是否真正高效,是否成功,本人认为并不取决于教师是否对重难点知识分析透彻,是否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而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课堂,是否主动思考问题、探索新知。
如果学生说“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那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而如果学生说“我读了,我懂了;我用了,我会了”。
?那么学生是真的学到了知识,课堂是真的有效。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础的一点是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感兴趣,只有鲜活的、有趣的课堂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趣味课堂建设应该是我们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过去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一般都由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听、记笔记。
这类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不高,很容易溜号走神。
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换课堂的主角,使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配角。
在教授完知识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入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应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多提些假设性问题由学生自己回答,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求知欲。
二、增加生活体验案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引进生活中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把真理带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感到熟悉和亲切,鼓励学生自行解释现象,找到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理论,让初中生切实的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并使其独立的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社会中的现象,真正的做到理解和运用知识。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所学到的东西的理解,同时挑选一些有代表性和特点的案例,交给学生讨论,待其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由老师在针对其观点进行点评、解释,让学生明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又活跃课堂生动有趣。
这样作为教师自已也感觉到了所讲的一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布置趣味化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知识,并对道德与法治内容充满好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在作业上下功夫,给学生布置有趣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框架进行自主探究,并完成作业内容。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与思考摘要:现阶段,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
强调“有效课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毅然成为现阶段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
本文深入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与思考引言基于初中阶段学生角度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相比较普通课程,具有较大的区别,其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并且课程中的大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初中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相关知识的本质。
基于教师角度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概念性质,在具体的授课期间,无法展开有效讲解。
对此,高度重视对初中学生展开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责任以及义务,一定要牢牢的抓好落实工作。
一、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在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采用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会直接给学生展开填鸭式的课堂教学。
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良好维持的过程中发挥出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强化了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拥有的主体地位存在过分的重视,完全忽视了广大学生的真实感受,进而导致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谓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最好教师。
如果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教师势必无法从根本上强化教学质量。
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自己所坚持的教学手段,重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通常而言,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密切关系着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形式的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降低课堂教学的整体难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针对《解开情绪的面纱》一课展开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背景,引导学生展开“小剧场”形式的表演,鼓励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将自己的真实情绪展示出来,然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导入课本知识展开讲解,让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
探究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问题设计及其重要性在教学中,老师通常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引导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2.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促进情感认知;4.鼓励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1.问题设计要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是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生活性。
在探究道德规范问题时,可以设计类似于“如果你发现了一块掉在地上的钱,你会怎么做?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贴近自身生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
2.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在探究法律法规问题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为什么要设立法律?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法律意识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设计要层次清晰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尚处在发展阶段,因此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清晰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
在探究法治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人违反法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法律?”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4.问题设计要鼓励创新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探究道德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探索。
“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你又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观念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关于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关于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摘要: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来进行研究,从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融合生活现象,构建道法高效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道法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构建道法高效课堂三个方面入手,来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为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初中道法;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任务。
一、融合生活现象,构建道法高效课堂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想意识已经处于快速发育时期,但是受限于认知意识和生活局限的因素,导致很多学生仍然对于生活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完成初中道法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融合生活现象,来构建道法高效课堂。
教师通过融合生活现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案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可以有一个高效自主的道法学习过程,完成初中道法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融合生活现象,还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来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意识培养作用。
例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一节的知识点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再加上法治教育一直都是很多初中生的学习难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这一节教学时,融合生活现象,来构建道法高效课堂。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的一天,大家会怎样度过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早起起床上学,迎面走来一个彪形大汉,然后把车停在你家里面,然后扭头就走了,然后父母和他发生了争执,那么假如如果没有法律保护,我们是不是就得发生冲突呢?最终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法律,法律不但是保护自己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进而完成了这一节的道法学习任务。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重要,而初中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且实践这些概念呢?以下给出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分析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例如:在学习反腐倡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他们在遇到贿赂时候的情况,该如何去应对。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仅仅是听理论的知识,而且更能够体会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二、采用互动式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互动式讨论的方式来探讨某些道德和法律问题。
例如,在学习“尊老爱幼”的道德理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与家人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理解尊老和爱幼的含义。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角色中的情感和决策,增加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习禁止毒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跟朋友一起吸毒并且带着毒品去学校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所排斥的感觉。
四、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巨大促进。
例如,在学习城市管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到小区附近,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小区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紧接着可以跟他们一起进行整改,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真正地去感受社会的力量,了解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
五、应用型演练应用型演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实践。
例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或者制作宣传视频。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且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也反复提醒着自己,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相关的道德知识。
总之,要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化教学,就需要采用一系列创意的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在提升教育效果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加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他们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和互助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内容。
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友谊、公民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要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等;学习如何与家人、朋友、同学和社会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2. 法律教育内容。
包括法律基本原则、法律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尊重和遵守法律,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法规,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和情景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实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3. 综合教学方法。
将道德和法律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形成综合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程中讲解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渊源。
四、教学评价1. 考察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界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注重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考和应用,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例如教授“荣誉”这一道德主题,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比赛、舞台演出等活动,体验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多样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讲解。
除了传统的道德或法律规则,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体会应对复杂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三、学生参与式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学校附近进行社区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社区居民,了解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对法律的理解,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四、注重实践效果道德与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效果,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表达。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掌握有效的实践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巩固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复习也是不可少的一步。
除了课堂的复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调查和研究,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对道德和法律的知识与理解。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效果,多样化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使道德与法治知识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摘要:本文将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该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心里去,做一名道德素养高并且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素质教育道德是法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素养,完善的法治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当中忽视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中学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遵纪守法的习惯,更能使学生懂法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探究了初中思想道德教学课程的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社会时事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交互式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时事,将其做为教学案例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社会热点话题的融入,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吸引,让学生对学习提高兴趣。
例如在讲遗产分配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侯耀华遗产分配事件做为案例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教学,让学生自由分组开展讨论。
在讨论之前教师要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对遗产的继承人在法律当中都有哪些进行讨论,并讨论这些继承人的分配顺序以及遗产具体应当如何分配等等。
在小组讨论当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交流,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将其他人的合理想法借鉴到自己的理论当中,更好地完善自己在相关知识点上的认识。
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出哪一个小组的答案最为准确、完整,这样便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来说,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使学生们提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浅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浅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1. 设计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感、责任感和专注力等。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互动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他们对道德、法治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
3. 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法庭、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的实践,提高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4.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内容。
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组织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听取不同观点、解决分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智慧和思辨能力。
7. 家校合作: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
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表现和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我见我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而不只是安排在某个特定的学期或学年。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长期积淀和塑造作用的学科,需要通过持续的教育来逐步构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应该在初中三年级的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都能接受到相关知识和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心智和思想都在发育和成长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我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课堂上的知识和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思考其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
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意见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主动,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也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运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运用智慧课堂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形象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种道德问题和法治事件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网络资源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时事热点,增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智慧课堂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和合作提供更多可能。
在智慧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建立在线讨论、互动问答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个人观点,分享心得体会。
老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积累经验,形成共识,同时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进情感交流,降低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融洽、踏实。
智慧课堂可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个性化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所处的环境和具体情境不同,对道德问题和法治事件的看法存在差异。
而智慧课堂可以通过学习情境的设定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给予个性化的教学辅助和指导。
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结果进行差异化教学,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更容易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
智慧课堂还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和反馈提供更多可能。
在智慧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设置在线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
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给予学生适时的学习建议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和加强自我管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学会应对挑战和困难,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乐趣。
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一、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1 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学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类似实际情境中进行道德分析和法律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1.2 情境教学的应用形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形式进行应用。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道德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实际应对能力。
又如,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1.3 情境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情境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情境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2.1 学生自主性不足情境教学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和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够高。
有些学生可能对情境教学中的任务和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2 教师设计不合理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有些教师在情境教学的设计上存在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和有效。
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
2.3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思维迟钝等原因,难以适应情境教学的要求。
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4 教学资源不足情境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来支持,有些地区和学校的资源条件有限,难以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
怎样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怎样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怎样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
初中生的好奇心强烈,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案例、展示生动的图片、引用鲜活的事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
三、促进互动交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讨论环节、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调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展开思考和总结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融入生活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是贴近生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法官律师等来讲解案例和法律知识,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和警察局等实地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六、评价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头答辩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实践报告、小组演示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运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较高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公民。
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运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运用进行探讨,探索如何通过智慧课堂的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智慧课堂概述智慧课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互动性强、资源丰富、师生参与度高的课堂。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
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可以通过互动工具进行实时互动和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智慧课堂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法律、道德、公民素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较高的道德水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智慧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辅助。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刺激和感受。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网络资源整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9-09-18T09:56:42.6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7期作者:康逢印[导读] 教材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专业性素材,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河北省隆尧县东良中学055350
摘要:教学的艺术是无止境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艺术的更好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学生良性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艺术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技巧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艺术从教师准备教材、语言锤炼、问题设计、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等方面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吃透教材,博采众家之长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专业性素材,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方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展示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只有在长期的备课,教学中才能不断积累、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质的透彻理解。
语言功力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和言简意赅。
所以说,教师要吃透教材,自身思维明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方可达到巧妙的境地。
语言修养是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效果,教师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家学习语言的规范,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准确,向文学家学习语言的生动,向诗人学习语言的精炼,向相声家学习语言的幽默,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
这样以来,教师的语言才能丰盈起来。
同时,教师还要怀着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深深的挚爱和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才能讲好课才能有利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发展。
二、锤炼语言,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言是有艺术的。
课堂上教师以语言符号为物质手段,组织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信息联系,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不同于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随意性强的日常用语,教师的语言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教师的语言应在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有角色感和情感,让教学“活”起来,寓教学与娱乐之中。
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教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的情绪,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教师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这样才耐人寻味。
三、设计提问,提高教学艺术
科学、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高质量的价值。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实现互动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如果能够科学的设计问题并运用好提问的艺术,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一,课初期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气氛,可以提一些简单,回忆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当他们进入活跃的状态时,就可以提一些讨论性,分析性的问题,避免冷场,并且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加深理解,从而学有所成;课尾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幽默性的问题,因为此时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有疲劳感,这样可防止学生的思绪移位。
第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个性、知识、能力等的不同,因人而异地提问题:给优秀活泼的学生,提一些有难度的,让其发挥,有一定见解的问题,有助于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给学困生多提基础性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积极性;给中等生则提难度适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
四、创设情境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情境教学就是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法律法规知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都是相对比较抽象化的,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模拟法庭式的教学形式开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
教学知识总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合理地利用好生活实践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合理使用。
例如,开展“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虽然这是个很老套的活动,但其中含有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内容确实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道德的学习和理解。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时期,通过为父母洗脚这一活动,可以使其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领悟出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之,教学的艺术是无止境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艺术的更好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学生良性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参考文献
[1]宋丽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J].青年科学月刊,2012。
[2]苏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薛秀敏浅谈如何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J].学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