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多少”、“多一些”、“多几个”等概念。
2.学生能够使用比较法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
3.学生能够利用比较法求出两组物品数量的差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使用比较法比较物品的数量,并通过比较求出两组物品数量的差值。
2.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使用比较法在数学语境中进行操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将一组红果和一组绿果放在讲台上,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看,这两组水果哪一组更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回答出正确答案。
接着,老师会问:“那这两组果子的数量差多少呢?”让学生利用比较法推算出答案。
通过这个练习,激发学生想象和观察能力,并引出今天的主题——“谁的红果多”。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理解“多”和“少”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可以通过投影仪投放一些有不同数量图形的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上的圆圈和三角形哪一个更多呢?有多少个?”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第二部分:使用比较法比较物品数量接着,老师可以出示两组不同数量的果子,让学生使用比较法比较他们的数量,例如出示两个有不同数量红苹果的组合,让学生说出哪一组数量更多,并说出当前两者数值的差异值。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投影仪让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选不同组的果子进行比较,并互相验证自己的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进行一些同类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简答题、练习题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价。
对于一些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行同类拓展题,加深其对比较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拓展在教学结尾,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比较法教学材料,让学生了解比较法的更多应用场景,以及通过比较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同时,老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数学题材,例如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问题和公式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场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
第三单元 谁的红果多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b.掌握用“多”、“少”、“相等”等词语比较大小的方法。
c.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a.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练习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c.培养观察感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b.掌握用“多”、“少”、“相等”等词语比较大小的方法。
c.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
2.教学难点:a.在比较大小的问题上,理解多比丰富,少比贫穷的含义。
b.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自己绘制图形。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看图,有几个人,手中各持多少个苹果?•手中苹果多的人是谁?b.引导学生说出手中苹果多少,并用语言比较大小。
2.讲授(30分钟)a.比较多少——从直观角度入手,解释“多”的含义。
•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苹果的数量差异。
b.比较多少——比较大小的方法。
•用图片模拟两个小朋友手中苹果数量的比较,让学生说出比较结果。
c.绘制图形——用图像的方式表示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形的能力。
•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模仿。
3.拓展(10分钟)a.针对学生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再次强化比较多少的方法。
•给出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制成图片展示。
4.作业(5分钟)a.回家后观察父母手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四、教学评价1.提问(5分)–能否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
2.表示(5分)–能否清晰描述手中物品的数量和对问题的比较结果。
3.绘画(10分)–绘制的图形是否正确、美观。
4.作业(10分)–能否完成观察比较、简单记录等任务。
五、板书设计1.比较多少a.多b.少c.相等2.制成黑板绘制的几何图形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较为简单的问题上可以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但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上表现出些许的困惑。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计数红果的数量,并能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红果数量的多少。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对比不同对象的红果数量,让学生初步理解相对大小的概念,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较两组或多组物品的数量。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两组或多组物品数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数量多少。
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物品数量的差异,从而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中要利用丰富的现实背景与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深化对数量比较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比较物品数量的方法;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比较数量多少的逻辑思维。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首次接触此类概念,因此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来学会如何进行数量比较。
教学方法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讲授过程中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教学过程】一、热身赛①8+9= 15-9= 17-9= 6+7= 13-9=②7+9= 18-9= 9+5= 14-9= 11-9=(1)集体订正(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
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二、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你们好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
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
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生:有!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①12-9 = 16-9 = 14-9 = 18-9 =②17-9 = 11-9 = 16-9 = 13-9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2.看图写算式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挨次,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存比拟数的大小的阅历,进展数感。
学习重点: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预备:ppt课件、小棒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红果熟了,小熊和小猴快乐的来到果园,预备饱餐一顿。
当他们拿着自己穿好的红果蹦蹦跳跳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却争吵了起来,孩子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原来啊!他们都觉得自己穿的红果多!那究竟谁的红果多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谁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答复:小熊多)你是怎么想的?(由于21比18大)追问:你是怎么推断21比18大的呢?(顺着数,18在21的前面,所以18小。
)(评价:很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的数数是比拟大小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21真得比18大吗?接下来我们来小组活动验证一下。
(请看活动要求:1请用小棒表示小熊和小猴的红果;2 判段21和18谁大,并争论你们是怎么比的。
3 动作快,声音轻,争论好后用行动告知教师)。
小组活动。
请两个小组的组长作为代表汇报想法。
(21比两捆小棒还多,18比两捆小棒少)(并在这个时候贴好小棒,评价:两捆小棒也就是多少?2个十,21比2个十大,而18比两个十小,知道在比拟的时候找“桥梁”进展比拟,教师很佩服你)。
刚刚孩子们表现真不错,用最快的速度探究了21和18的比拟方法----就是在比拟的时候搭一座桥进展比拟。
那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并能看着计数器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吗?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拨一拨说一说,请看合作要求:(1、同桌两人一人拨出21,另一人拨出18;2、比照你们拨出来的数,说说你是怎么比拟他们大小的。
3、动作快,声音轻,争论好后用行动告知教师)(同桌合作) 请两个同学作为代表谈谈他们的比拟方法。
(21有两个十和1个一组成,而18有1个十和8个一组成,21有两个十,而18只有1个十,两个十比1个十多,所以21比18大)追问:也就是说,十位不一样的两个数比拟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比哪一位?(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
3.4谁的红果多(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谁的红果多”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中,参与度不够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激励措施,如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我发现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时,存在拖延和敷衍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课后作业的指导和监督,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
例题4:小华有8个气球,小芳有6个气球,谁的多?
解答:小华和小芳各有8个和6个气球,8个气球比6个气球多,所以小华的多。
例题5:比较下面两组物品的数量,并说出谁的多。
A组:5个铅笔,2个橡皮
B组:3个铅笔,4个橡皮
解答:首先,我们比较A组和B组的铅笔数量,A组有5个铅笔,B组有3个铅笔,所以A组的铅笔数量更多。接着,我们比较A组和B组的橡皮数量,A组有2个橡皮,B组有4个橡皮,所以B组的橡皮数量更多。由于A组的铅笔数量比B组多,而B组的橡皮数量比A组多,所以A组和B组的总数量相同。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数量比的概念。
•利用拼图、手摸、数量比等方法进行数量的比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1.3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量比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量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两个不同的水果(例如:苹果和香蕉),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个水果更多,这时可引入比较两个事物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谁的红果多。
4.2 观察红果教师准备一些红色的小球(可以用海绵球或纸团替代),让学生根据数量对这些小球进行分类,并将它们放到一个有六个小格子的透明盒子里。
4.3 数量比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接受一个任务:用红色小球表示两个人的红果数量,利用手缩放、拼图等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并回答问题“谁的红色水果多”,最后在白板上用比例竖式表示出红果数量的比例关系。
4.4 数据分析学生倚靠在桌子上,将透明盒子中的球按照数量顺序排列,并找出前三个和最后三个红果,然后进行定量分析,比如询问后三名红果数量与前三名红果数量的关系。
4.5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回忆这节课了解的数量比的概念和不同的方法,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并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或者小测验的形式,测试学生对于数量比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这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采用任务型教学、课堂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入游戏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优秀教学案例
1.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探索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比较,能够准确地判断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如“一样多”、“多一些”、“少一些”等。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共同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量比较的概念,我们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水果店的红果比较。通过展示水果店里的红果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水果店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会准备一些真实的红果作为教具,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受数量多少的关系,使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数量比较的方法。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的第一课,课程名称为“数和计数(二)”。
本课程的学习是以前一节课《数和计数(一)》为基础,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比较的方式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程通过学习比较红果数的大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用比较的方式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能够用图示形式表示两个数字的比较;•能够用红果数量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能够用图示形式表示两个数字的比较;•能够用红果数量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比较和数量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比较的方式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学生能够用红果数量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学生能够用图示形式表示两个数字的比较。
四、教学内容1.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用图示形式表示两个数字的比较。
3.用红果数量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比较的方法以及用图示形式表示两个数字的比较;其次,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用红果数量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流程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程。
2.教师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3.教师讲解如何用比较的方式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几个数字进行示范。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图示形式表示两个数字的比较。
5.教师对学生的图示形式进行点评和纠正。
6.学生用红果数量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7.学生讨论结果,分析不同答案的原因。
教师进行点评和统一认识。
8.小结。
七、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下【教学方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精品教学方案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通过学习20以内的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
因此,课本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穿红果的情境,引出谁穿得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比较的欲望,引导学生探索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93.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2/ 9师:谁的红果多?可以怎么比较呢?2.运用直观模型、计数器比较21和18的大小师:还有哪些比较方法?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其实,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
3/ 93. 探究比较两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课件出示直观模型和计数器。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方块和用计数器表示数比较出了21和18的大小,请再次观察,并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比较方法呢?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比较大小时,先从十位比起。
十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4.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并比较大小。
师:请先写出计数器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你是怎么比较出大小的?师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个位,个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请再看这两个计数器,还是先写出计数器表示的数,然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 9师:谁能说说这两个数你是怎么比较出大小的?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个数相比较,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5.归纳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课件出示前面比较过大小的三组数。
师:请再次说说以下三组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5/ 9师:那么,你能得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吗?6.看一看,填一填。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篇1一、说教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数的比较方法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数数经验,通过找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
利用计数器和数轴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这部分内容尤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内容按“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分享与提升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说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思维也是由无序走向有序。
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直观、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
从学生整体来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
三、说教法分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遵循新课标和顺应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说学法分析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拓,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交流汇报、分享中提升自己。
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谁的红果多(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谁的红果多(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为大家展示我在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第四节《谁的红果多》。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果卡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红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故事导入,讲述小猴子和红果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展示,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小猴子有20个红果,它又摘了15个,现在有多少个红果?”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谁的红果多?”2. 板书内容:加减法计算方法、实际问题解决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猴子有30个红果,它又摘了18个,现在有多少个红果?(2)小兔子有25个红果,小猴子比小兔子多12个红果,小猴子有多少个红果?2. 作业答案:(1)小猴子有30+18=48个红果。
(2)小猴子有25+12=37个红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学生兴趣浓厚。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对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
谁的红果多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果的基本知识,了解红果的种类、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红果的种类及特点2. 红果的营养价值3. 红果的食用方法4. 观察红果,学会描述红果的外观和口感5. 动手操作,制作红果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红果的种类、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难点:观察红果,学会描述红果的外观和口感;动手操作,制作红果美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红果的知识。
2. 采用观察法,培养学生学会描述红果的外观和口感。
3. 采用动手操作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制作红果美食。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果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
4. 准备红果美食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果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果,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红果的种类及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红果的种类及特点。
3. 了解红果的营养价值:教师讲解红果的营养价值,学生记录。
4. 学习红果的食用方法:教师展示红果美食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5. 观察红果,学会描述:学生观察红果,用彩笔描绘红果的外观和口感。
6. 动手操作,制作红果美食:学生分组制作红果美食,教师巡回指导。
7.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制作的红果美食,分享制作心得。
8. 总结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红果的知识,分享制作的红果美食。
2. 学生观察家人对红果的反应,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果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把红果按照数量进行排序;
2.能够指认出谁的红果最多、最少。
二、教学重难点
1.排序的思考与方法;
2.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两组红果,让学生比较哪一组红果多,引出新课;
2.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比较红果的多少,引出排序概念;
2. 观察与比较
1.教师出示三组不同数量的红果,要求学生将它们按数量从小到大排序;
2.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组红果的排序,并向全班展示;
3.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排序是否正确;
4.学生进行比较,指认谁的红果最多、最少。
3. 总结归纳
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排序的规律与方法;
2.教师出示其他物品的数量,让学生灵活运用排序方法进行解决。
四、教学评价
1. 自评
1.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理解排序方法并能够运用;
3.学生能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 他评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体评价;
2.根据课堂表现进行班级及学科评价。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活动设计严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并探索排序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后教学中会重点加强这一部分的教学。
同时,学生的表现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
3.4谁的红果多(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通过“谁的红果多”这一主题,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并运用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经验。
首先,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加减运算。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和认识,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感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其次,从能力层面来看,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红果数量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和计算班级中红果的数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红果数量的理解。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通过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
展示一些关于红果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红果的多样性和数量。
简短介绍红果数量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红果数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果数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红果数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红果数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3.4《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3.4《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
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场景来引入这个问题:小猴子和熊猫各自摘了一些红果,他们想知道谁的红果多。
我们将使用教材第36页的例题来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学会使用“多”、“少”和“一样多”来描述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能够用具体的数字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和比较来判断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准备了红果的图片、数字卡片和计数棒等教具。
学生则需要准备练习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小猴子和熊猫摘红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谁的红果多?为什么?”2. 数数练习: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数出小猴子和小熊猫的红果数量,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数数来感受数量的多少。
3. 比较练习:我会让学生使用计数棒来比较小猴子和熊猫的红果数量,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含义。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字来表示小猴子和熊猫的红果数量,并比较哪个组的方法更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猴子:5个红果小熊猫:7个红果比较:小熊猫的红果多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数数练习:数一数,下面的图片中谁的红果多?答案:小熊猫的红果多,有7个,小猴子的红果有5个。
2. 比较练习:用“多”、“少”或“一样多”来描述下面图片中红果的数量。
答案:小熊猫的红果多,小猴子的红果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数量比较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比较物体的数量,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教学设计
7.情感教育,培养良好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进行简单的数数、识数和比较大小。在本章节中,学生将面临新的挑战,即运用所学的比较大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表达能力尚需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2.利用直观教具,如红果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比较游戏、找不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能够正确判断两组物体数量多少。
2.培养学生运用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第3单元 第4课时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3单元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关键词数比大小,多少比较,图表分析,作图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多少比较的技巧。
2.学会使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来呈现数据分析结果,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步骤步骤1 引入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情境模拟、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程主题。
例如:小明家里有5颗红苹果、小华家里有3颗红苹果,两家的红苹果数量相差多少?判断谁的红苹果多?步骤2 呈现数据老师能够准备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据,例如,各类水果的数量。
把这些数据写在黑板上,通过分享、讲解的方式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新概念、新知识。
例如:小明家里有3颗红苹果、2颗葡萄、1颗橘子、4颗西瓜;小华家里有2颗红苹果、4颗葡萄、1颗香蕉、2颗西瓜等。
步骤3 数据分析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来展示数据,观察分析数据比较结果。
这就需要学生绘制普通比较图、条形图、饼图、散点图等,比较两组数据。
例如:老师指导学生绘制直方图,根据红苹果的数量比较大小,如果红苹果数量相同,可以用颜色区分。
通过对比小明家和小华家的红苹果数量,分析谁的红果多。
步骤4 综合分析结合投影工具,老师设计课堂例如生活、医疗、环保等主题情境,让同学们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正确比较结果。
例如:通过将小明和小华的红苹果数量作为单个数据,两边作为整个样本,来观察谁的红果多。
这个过程可以用柱状图来表示。
步骤5 反思通过学生参与和自主检查等方式,整理和总结新知识,增进新思维,应用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能力。
总结:通过对比两组数据,运用图表分析和展示数据,并进行比较,来解决谁的红果多的问题。
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掌握数学语言和技能。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正确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并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与操作的能力、思考与概括的能力、自主探索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计数器。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什么季节,没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森林里的红果就熟了,你们瞧!小熊和小猴一起到森林里采红果,它们正在比赛谁采得红果多呢!(课件出示:28页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熊和小猴谁采得红果多(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二、动手实践,做中学活动一:动手实践——探索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看主题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小熊采了21个红果,小猴采了18个红果(板书 21 18)师:请大家想一想,它俩到底谁采得多呢?(生想)师:孩子们,21 真的比 18 大吗?那同学们是怎样比较出 21 比 18 大呢?学生可能会想出以下方法:1.21 在 18 的后面,21 比 18 多,2.21 有二个十多,18 只有一个十多,所以 21 比 18 多。
3.21 十位上是 2,18 十位上是 1,20 比 10 大,所以 21 比 18 多。
4.21 比 20 多,18 还没有到 20,所以 21 比 18 多5.摆计数器,21 十位上是 2,18 十位上是 1,2 个十大于 1 个十,所以 21> 18,是小熊拿的多……师:这位两同学说的真有道理!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板书>,读一下这个式子。
我们除了可以说 21>18,还可以怎样说?反过来我们可以说 18 小与 21,写作 18<21。
6.反馈练习:同桌两人用手上的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数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位数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这个数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永宁县第二小学吕宁娟
教学内容:28—29的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1)10个十是()
(2)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3)4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5)21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个十。
2、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师出示一个20以内的数,一个同学上黑板来面向同学们,猜一猜,大家一起提示大了或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小熊21 小猴18)
师:从这两个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
(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
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
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
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
(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
(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
(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总结)
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
5、探索32和34大小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探索出了这两个数的比较方法,智慧老人还不服气,不相信你们能这么快探索出来,所以又出了两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比较方法。
教师小结:十位相同时我们比个位。
三位数大于两位数等。
三、反馈练习。
1考考你。
(课件)
在()里填上“>”、“<”或“=”。
48()45 62()75
59()59 57()56
80()90 98()89
(抽两三道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
2、把下面的数放在正确的位置。
58 98 60 36 79
>>>>
3、完成课本28页看一看,填一填。
4、完成29页1题和2题。
5、第3题
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6、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
6、第5题
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
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方法:①数小棒21>18 ④找中间数
②小立方块模型32<34 ⑤数的组成
③计数器100>99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
课后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用小积木对两个数摆一摆、比一比大小;在计数器对两个数拨一拨、比一比大小;用数数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这样通过多种体验,使两个抽象的数字比大小变成具体的数量比较大小,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的理解。
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使用多种方法、让多种感官参与,有助于教学的达成。
本周三,我上了一堂一年级数学观摩课,这虽是一堂观摩课,但我却并没有怎么刻意的准备太多,我就是把我平时上课的状态呈现给各位老师看,请他们来指导我如何更好的教育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更有效的教他们知识!因为一年级课堂教学也是我今年才实施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并积累经验,以便于能提高教学质量。
不管讲的好不好,因为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上课铃响起了,我的“表演”课也开始了。
一节课下来我是满腔热情,而孩子们有的却学得是一知半解,因为通过教学我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提出问题后,应该让孩子先说一说:为什么小熊的红果多,再让孩子动手进行验证和实践,并总结方法,这样学起来会很轻松。
虽然小朋友们积极的说出他们的想法,然后我也指导着他们找中间数比较,数数比较,堆小方块比较,最后用计数
器的方法来比较两位数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小朋友一起探讨两位数比较的两种情况:(1)十位上的不同怎么比(2)十位上的数相同又怎么比最后我又利用PPT讲解当两位数遇到三位数的时候怎么比,小朋友们学的很认真,也积极的配合我的教学!但实际效果并非是我想要的结果,孩子学得很累也很模糊,这说明我上得并不是很成功,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很大的改动。
同时对课堂节奏与时间的把握让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整节课看似气氛活跃,却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对学习内容仍模模糊糊。
课后,听课的几位老师和领导对我的课提出了几点建议,我认为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其中有几点:1、课堂互动比较少,可以在讲授新知后多出几道例题让全班做,再指名几位学生上来演板。
2、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好在上课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做做小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边玩边学。
尽量让孩子演板,让孩子说,老师说太多,不如孩子自己讨论……。
其实老师不能一直讲课,要让学生多讨论,不要怕浪费时间。
老师们的话使我一直纳闷的问题有了答案。
那就是为什么我那么用心的教他们,他们还是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呢?哦,原来一直都是我在说他们在听,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孩子多说,多练,多演板。
这堂观摩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感谢领导老师如实的向我提出他们宝贵的建议,希望以后的我尽量多改变,多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不让我自己失望。
执教教师:吕宁娟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永宁县第二小学:吕宁娟
2016年3月23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课后教学反思
永宁县第二小学:吕宁娟
2016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