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子

我们每天都在说粤语,但我们真的了

解粤语吗?许多人对粤语只是有个模糊的

概念。

粤语作为一种活化石语言,在中华文

化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我们的研究是深

入了解与探究粤语。

(二)研究背景与方法

作为一名地道的东人,必须会说粤语

和懂粤语。虽然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但许多的广东人都放不下那蕴涵着浓浓流水气息的粤方言,究竟是什么让粤语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通过研究了解这古老的粤方言。

一课题背景

在现在这个文化大融合的社会,粤语面对着国内外的文化误解,处境愈发艰难。在古代就有“南蛮”的称呼,许多北方人都认为南方没有多少的文化底蕴,而粤语就更加是蛮夷的语言,但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粤语是保留古汉语特征最多的语言。而在外语,特别是英语,冲击下粤语正被不断地变化。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小组决定对粤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粤语正名。

在人们的意识中总会忘记粤语是最古老的古汉语继承者,或者只是模糊的有这样的概念,但就没有更深入的认识。所以,我们决定从起源,语音、字词、语法与古汉语的联系出发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用到了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发放调查表、咨询老师与专家等对粤语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在此要感谢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士。

查阅书籍:我们查看了古县志、现代城市介绍、相关专业书籍、杂志、报刊等近200份。

上网查找:我们上网阅读了有关的调查与论坛、一些人士的研讨,并在网上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

发放调查表:我们在研究中一共做过两次调查,基本上是关于人们对粤语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咨询老师与专家:我们通过面谈、电话、网上论坛等途径与一些有较丰富相关知识的人士了解与请教相关知识。

观看记录片:我们研究时一共观看了3部有关的记录片,也查看了一些相关的电影。

听童谣与粤剧:为了更好的了解与体会粤语的魅力,我们在研究中部忘听一些粤语表达最精华的粤剧与童谣。

(三) 正文

一 人们关于粤语的了解

身为广东人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好重要,而了解粤语也一样的重要。关于粤语的起源,很多的人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又又多少人真正的了解粤语。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我们估计不会又多少人真正了解她。于是我们就我们自己的学校的学生群体做了一次调查,在我校的高中部随机发出调查表300份(高一、高二、高三各一百份),回收284份,回收率94.67%,结果如下:

我们随后要求他们做了一份五道关于粤语知识的是非题问卷,结果如下:

1、粤语的起源在高要

2、粤语是清朝的外来语言

3、粤语的读音从普通话中来

4、粤语是古雅言的分支

5、粤语是古代官方语言 (只有4是正确的)

结果和我们开始猜想的一样:许多人认为了解粤语,其实并不了解。这就说明有研究粤语的必要,作为古代雅言的继承者,我们先从粤语的源头开始调查。

二 粤语的起源

粤语到底怎样形成的呢?从汉人大规模入粤最早的历史来考察,粤语形成于西江中部。据考古发现,大约从西周时代开始,岭南粤人与中原汉人就有来往。不过,由于有五岭之隔,这种来往极为有限。到了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王发五十万大军南征百粤,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

被调查者的自我评价 02040

6080100120对1题对2题对3题对4题对5题系列1

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在番禺(今广州市)一带建立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当时的番禺一带,仍是粤人的天下。但是,在西江的中部,那里的情况就完全不同,经过秦兵的一番征讨,那里的粤人大都逃散,从而成为汉人填补及落脚定居的最佳之地,而中原汉语也就首先传播于西江中部。

雅言在岭南的广泛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同时又设立“交趾刺史部”,以便于统治这九郡,治所最初设在赢(今属越南),但不久又迁至西江中部苍梧郡治广信(今封开)。此后三百年间,广信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了东汉,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其治所也在广信。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雅言就首先在广信广泛使用。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

心。从秦至东汉这段漫长的岁月,

西江中部一直是岭南汉族移民的主

要地带。这些汉族移民将中原的文

化、语言带到这里,生根,开花,

结果,是经历过一段漫长的道路的。

罗香林先生指出:“汉人由西安经汉

中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

而至粤桂交界,中原的学术思想,由此交通孔道,向广东传播”。“当时珠江三角洲,虽然也有相当学术表现,但可以代表广东学术思想的,还是西江中部的几个学者。”(《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士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由于广信一带远离中原,交通不便,这些汉族移民进入岭南之后,他们使用的雅言也就逐渐偏离了中原汉语的发展轨迹而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特点,遂形成了早期的粤语,即粤语的雏形。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东汉末年,封建势力割据,岭南成为了群雄争抢的一块肥肉。经过一番争斗之后,东吴占领了岭南大部,为了巩固政权,东吴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番禺,从此广信作为岭南首府的三百余年历史宣告结束。

但是,番禺地理位置偏东,难以控制交州西部的广阔地区,为了便于治理,东吴于永安七年(264年)将岭南分为交、广二州。中原晋王朝发生了“八王之乱”,继而又“五胡乱华”,导致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使岭南汉族移民数量激增,从东晋时起一直至唐代,朝廷一直推行“以俚治俚”的政策,大量敕封当地粤人为公、侯,官至将军、刺史、太守、县令等等,客观上有利于汉民和粤民的进一步融合。在这种良好的条件下,汉族的文化及语言就从西江中游不断地向东传播。粤语便逐渐成为西江流城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

在粤语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北方的汉语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之下,岭南汉人所使用的粤语倒是较多地保留着魏晋年间中原汉语的面貌。唐代诗人张籍的《元嘉行》中就这样写道:“南人至今能晋语”。

正因为粤语从其形成之时起便较多地保存着南北朝之前中原汉语的面貌,因此,当它拥有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这么一片通行区域之后,便拒绝接受北方汉语的进一步同化。到了唐宋时期,粤语正式发展成为一支具有显著特点的汉语方言,幷且形成了以番禺(广州)为中心,以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为基础的一种通行语言。

三粤语的语音与古汉语的联系

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为此,我们就从声、韵、调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1 粤方言与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