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唐朝文化总结
唐朝文化总结唐朝文化总结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文化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文化唐朝文化,群星璀灿,光曜千秋;硕果累累,流芳万世。
诗歌,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
诗为心声,诗可言志。
诗歌,乃文学皇冠上之明珠。
李杜诗歌在,光芒万丈长。
唐诗的成就,当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真正是空前绝后。
李白谓诗仙,杜甫谓诗圣,李白的诗是诗魂,杜甫的诗是诗史,李诗乃典型的道家风骨,杜诗乃正宗的儒家血脉。
由此,我联想到,老子可谓思仙,孔子可谓思圣,即思想之仙人与思想之圣人。
唐诗之后,诗之矿藏已挖尽,所以宋以后只能往词上发展了。
真是既生诗,何生词啊。
古文,承前启后,功莫大焉。
韩柳开创的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李杜并称,无分高下,韩柳并称,韩实主帅,柳为副帅,韩主柳次,这当是普遍之认同。
书法,书法之为艺术,中国文化之独有,可谓国宝。
颜真卿,开一代新书风,颜体,贵在创新,雍容华贵,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人。
绘画,首推吴道子。
吴道子被被历代画家奉为不可超越的高峰,尊为“百代画圣”。
王维也值得大书特书,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当是最恰当的评语。
王维作诗的成就,仅次于李杜,作画堪当一流,其画为无声之诗,其诗为有声之画。
诗、书、画一体,在王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宗教,唐为盛世,实因有容乃大。
李唐,以老子后人自居,自然对道教有莫大的支持,但对儒家正统又不敢小视,武则天等帝王信佛,又促成了佛教的兴盛。
儒家自然不能称之为宗教,但其意义与影响绝不在宗教之下,还可以说是在道、佛二教之上,从这点上说,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其功至丰至伟。
至此,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成型,影响中国至大至深至远。
苏轼云,杜诗韩文颜书。
意思是杜之诗,韩之文、颜之书分别为诗、文、书之三绝。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10.被封为“亚圣”的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12.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13.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反求诸己”是由提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23.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4.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是()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25.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A.韩非B.庄子C.老聃D.荀子26.道家的教育主张是()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27.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韩非孟子28.“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3.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题库附参考答案-全(1)1111
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劳动的需要,起源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需要相应的,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言传与身教,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
3.原始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与军事训练教育。
4.文字的产生,文字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5.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有多种传说,如五帝传说时期的成均,有虞氏之学庠等。
6.夏代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7.夏代王都所在地有序这种学校,但它并非独立的、纯粹的教育机关,教育只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8.夏代据说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据《孟子》,这种地方学校就是校。
9.从有大学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10.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时代的历史特征就是“学在官府”。
11.西周时期的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小学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
12.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
13.六艺教育起源于夏朝,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14.“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结果是打破了“学术官守”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到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为“文化下移”。
15.春秋时期200多年,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而已,一是鲁僖公修泮宫,一是郑国的子产不毁乡校。
16.私学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17.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将士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
18.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1. 古人称铜为金。
甲骨文中被解释为“金”字,“金”上部呈坩埚形状,下部为器物范中通道,像以火熔铸以成铜之意。
该字的构成可以用于研究商代的①社会治理②冶炼工具③青铜器物④文字构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历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郑国把刑法烧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并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铸刑书”强调道德治国的重要性B. 春秋之前的古代中国未能以法治国C. 《左传》的历史记载一定客观真实D. 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3. 下表是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的重要内容。
据此可知秦代()◇货币管理,以及各类货币折算比例◇财务出纳记账方式◇官、民间债务偿还办法◇官吏享受的物质待遇◇官府财务保管和废旧物资的处理A. 重视保护民众私有财产B. 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C. 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D. 拥有完备国家治理体系4. 汉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大臣晁错上书建议徙民实边。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大规模移民屯戍。
武帝这一举措()A. 有利于推动西北开发和农业区扩展B. 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C. 保障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D. 大大加重了汉中央政府的财政开支5. 隋朝开皇五年,全国实行“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
这次检括户口“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朝“大索貌阅”()A. 旨在减轻农民负担B.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 导致人口数量增加D. 配合推行租庸调制6. 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
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
【全国百强校Word版】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
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
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
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
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
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
由博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
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
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
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
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
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
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
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
隋唐,宋元,明清文化
隋唐文化1.韩愈和李翱的作品突出体现唯心主义思想,而柳宗元和刘禹锡更是唐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
韩愈在他著作《原道》和《原性》中复古崇儒、驳斥佛道,认为僧道不顾及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僧尼道士应当回乡还俗,焚烧佛经咒文,将寺庙观宇改为民居。
他推崇孔子在《论语》中道述的道德观念,以其作为日常伦理的标准。
他认为天生人性,并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品。
李翱在《复性书》发展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性皆善,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喜怒哀乐之情的干扰,使得性无法发挥,要求恢复人的善性克制人的情欲,所谓“复性”。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
2.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
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
科场内外、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
3.唐朝音乐舞蹈发达。
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并入原有的九部乐成为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唐高宗以后,十部乐开始衰落,音乐家开始研究新的乐舞,各部乐间的区别逐渐消失,至玄宗朝撤销。
玄宗本人就是音乐家,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种乐器,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百余首乐曲;他非常重视雅乐事业,将十部乐分为坐部伎(坐在堂上演奏)和立部伎(立在堂下演奏),曾经亲选坐部伎三百人,号为“皇帝梨园弟子”,李龟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时的歌唱家。
宋元文化1.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3.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发展明清文化1.制度建设空前完备。
明朝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全面整合前朝制度并开创新制的特点。
仅以政治制度为例,如经朱元璋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形成了皇权之下中央以“五府”、“大九卿”为主体,地方以各省“三司”为主体的官制结构;永乐后,又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旨在统一事权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
相比元朝,其官制体系既大大简化,又体现出明显的相互制衡的特点,皇权及统治效能皆空前加强。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校模(5)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校模(5)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政党政治遭到破坏8.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B.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不断巩固C.全国人民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9.公元前5世纪,普律尼科司创作了关于时事的悲剧《米利都的陷落》,讲述波斯人将米利都城邦夷为平地的灾难,雅典公民大会以该剧让他们想起了同胞令人心痛的灾祸,重罚作者一千德拉马克,并禁止此后任何人再这出戏。
这一现象说明古代雅典()A.个人情感表达服从于城邦利益B.戏剧创作表演取决于公民大会C.人们极力回避希波战争的回忆D.文学艺术创作达到了历史顶峰10.下图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变化情况。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B.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D.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11.1947年6月,美国通过《塔夫脱—哈特莱法》,该法要求工会官员进行反共宣誓,证明自己不是共产党员或与共产党有联系的组织成员,证明自己不信奉共产主义。
这反映出()A.政府利用法律重塑国家精神B.两极格局形成激化国内矛盾C.意识形态斗争影响政治自由D.阶级斗争加剧党派之间分歧12.如图展示了部分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2000—2016年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
据此可知()A.新兴市场国家中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全球竞争舞台B.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得到了联合国支持C.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新兴市场国家已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有利地位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金平区第四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金平区第四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
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
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
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
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
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
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
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
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
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
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
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
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A.礼B.乐C.数D.易8.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是最高的道德概念。
()A.礼B.仁C.孝D.德9.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反求诸己”是由提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子2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提出的。
()A.墨翟素丝说B.韩愈性三品C.荀子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2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
()性起伪”27.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韩非孟子28.“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29.以下教育论着不属于《礼记》的是()A.《大学》B.《四书》C.《学记》D.《乐记》5.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6.《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是指什么?7.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
2023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革命精神给予我们心灵丰富的滋养:南湖的红船开辟了民族的新航道,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锻造了民族的坚韧.不拔,延安窑洞里的灯火点(rán)了民族胜利的希望,两弹一星的光芒辉映了民族的奋发图强……伟大的革命精神激荡人心,(cuī)人奋进。
新时代青年身处历史洪流,应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志气,做中华民族脊梁的骨.气,常补精神之钙,时时掸.去思想之尘,以赤诚之心立报国之志,甘做一颗永不懈(dài)、永不生锈的(luó)丝钉,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韧rènB.骨gǔC.掸dǎnD.绩jī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燃摧怠摞B.燃催怠螺C.然摧殆螺D.然催殆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辩论赛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2023-2024学年湖北全部城市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全部城市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如图所示历史人物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以下与他相关的内容有()①主张实行礼治②他的核心思想是仁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④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主张实行礼治是荀子的观点,排除。
第2题.有人说两千年来,丝绸之路是中国的名片,与这句话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张骞出使西域B: 商鞅变法C: 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D: 开通大运河【答案】A【解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第3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盛赞:人民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成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
他赞扬的是中国古代的()A: 君主专制B: 科举制C: 册封制D: 行省制【答案】B【解答】根据题述内容这个政府的成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是指伏尔泰看到了中国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员方面的积极形象。
故选B。
第4题.下列活动不属于洋务派的是()A: 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B: 兴办新式学堂,排遣留学生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答案】C【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前期他们以自强为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10.被封为“亚圣”的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12.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13.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反求诸己”是由提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23.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4.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是()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25.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A.韩非B.庄子C.老聃D.荀子26.道家的教育主张是()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27.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韩非孟子28.“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3.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育才学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详解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是未得善理财之人。
司马光说:“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形容赋税繁重苛刻),以尽民财。”
王安石对曰:“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反驳:“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A.监察官是国家元首B.国王有名无实
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D.具有民主色彩
14.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
A.公民享有参政权B.神权色彩浓厚
C.城市内设施齐全D.重视公共利益
15.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72
131
128
70
589
寒族
2
5
21
19
7
11
15
21
18
4
9
132
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
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27.《汉书》记载了郡国对其属县的考课情况:卜式“为成皋令,将漕最,拜齐太傅”、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萧育“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及罢出”。考课的作用在于
2023-2024学年北京育才学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以唐朝命名的主题
以唐朝命名的主题博大精深、兼容并包、泽被世界、影响深远——这是我的看法。
还有百度上说;“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唐朝时可谓最高。
唐朝时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和禅宗。
天台宗奉《法华经》,故又称为法华宗。
华严宗奉《华严经》,参与政治较多。
净土宗则易于入门。
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北宗创立者是神秀,他主张渐悟说。
南宗创立者是慧能,他主张顿悟说。
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南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由于唐朝皇室姓李,又相传其为老子之后,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会也很流行。
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道举。
除了佛道二教外,当时还有伊斯兰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等外来宗教。
但影响力较小。
唐代社会,虽然世族的势力被削减,但仍然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
《唐律》中也明订,人分为“良”“贱”两大类,贱民只能与贱民结婚;地主杀害部曲最多求刑一年,而部曲杀害地主必处斩。
虽然科举制度实行,但由于世族的生活条件较为优渥,其子弟的文化修养也就跟着较高,不论是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都不是非常困难;唐代宰相出身世族者也就不在少数。
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
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
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
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
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
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名校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清末官僚政治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因为捐纳制度的推行,故排除A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除C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表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除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可知,清朝前期濮院镇农家的经营重心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且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因忙于手工业而无暇顾及,不得不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C项正确;濮院镇农民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说明当时确实存在雇佣关系,但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人地矛盾”严重是指石(门)(桐)乡邑界,濮院镇没有体现这一现象,排除B项;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当时时代和学术的需要,因此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B项排除;“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D项错误。
【详解】依据题干“依照旧时粮册征收田赋”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采取比较务实的政策,以确保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但题干并没有反映太平天国已明确废除《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策相对务实,而非对基层治理力不从心,排除B项;依据题干“士农畏其虎势,无不输钱完纳”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的这一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并没有反映下层民众对新制度的抵制,排除D项。故选C项。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及答案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填空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着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
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50题)1、古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该诗所指的赋税制度是()。
A.初税亩B.租庸调C.两税法D.地丁银【答案】 C2、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D.增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力量【答案】 A3、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
这样的做法()。
A.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答案】 A4、杜牧有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诗中所描绘的扬州盛况主要得益于()。
A.制瓷业的盛行B.大运河的开通C.造船业的进步D.丝织业的发达【答案】 B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这说明()。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答案】 B6、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寓论于史”这里的“史”是指()。
A.史实B.史德C.史观D.史法【答案】 A7、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答案】 D8、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6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6章晴唐时期的教育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对其教育的发展有何作用?答:在儒学德治思想的主导下,隋唐在开国之初都曾实行崇儒兴学政策,作为推行教化的根本;又兼利用佛教与道教,作为控制民众思想的工具;积极发展科举,作为选拔人才、改进吏治的重要途径;提倡民间办学,听任私学发展,以补充官学。
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对其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就教育制度而言,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学教育体系仍然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的核心,另外还有学习道经的崇玄馆,开创了道举取士。
实际上每一座道观、佛寺都是一座带有宗教色彩的学校,接受教育的道士、僧徒并不少于儒生,教学的形式方法也自成系统。
(2)传统的儒家教育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也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及其组织管理的特点,这为以后书院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就教育思想而言,由于统治者大都兼重儒、佛、道,不独尊一家,所以隋唐时期的教育思想也呈现出杂糅融合的特点,许多教育家都是出入于佛老而归结于儒家的人物。
(3)科举制度把选才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一致起来,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因为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名位,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都强烈要求进学读书。
科举制度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
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这对于当时教育上出现的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陈规,或多或少进行了冲击,具有进步意义。
2.隋唐时期在教育制度上有何创新?答:隋唐时期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相对于前朝的教育制度,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中央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的政府机构一一国子监,并对教育管理的模式作了探讨。
模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模式之二是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中央设有国子监,负责统一管理教育事业。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试习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习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⑶习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
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
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
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
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
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
由博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
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
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
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科
举管理办法在唐朝进入了逐步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
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
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
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
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
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
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
因为科举管理办法比较公平且时机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管理办法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辈职务。
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
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管理办法逐步取代九品中正制。
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官办学校,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始
设于唐朝。
B.国子监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建制完整,通过各种官职的设置,进行政务或教学工作。
C唐朝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国子监“六学”根据其地位的高低进行招收。
D.“六学”教学内容根据对象而设,向地位高的生徒传授儒家经典著作,向地位低的生徒教授实用学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科举管理办法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其时间的安排、针对的人群各有不同。
B.生徒中的“通五经者”,除“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外,比别人还要多学《孝经》、《论语》。
C.“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保送的生徒、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两个来源,表明人才开展的渠道多样化。
D.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在说明“明经科”的考试录取比“进士科”的考试录取容易的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荫”和“流外人流”是科举管理办法外的两种人仕途径,在唐初,曾为人仕的主要途径。
B.科举管理办法之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是因为它能使才华盖世的平民有时机得以晋身。
C。
科举管理办法在唐朝得到开展,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九品中正
制,彻底消除了传统土族的特权。
D.唐代教育的普及,不仅对唐代社会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外也有较大影响。
试习题答案:
1.C以偏概全。
原文表述生徒除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外,还有来自庶民阶层的。
2.B曲解原意。
原文表述是“通三经者”“通五经者”都要学习《孝经》、《论语》。
3.C程度加深。
“彻底消除”有误,应为“削弱”。